《本命年的回想》教学设计 肖晓迎

时间:2024.4.20

《本命年的回想》教学设计

昆十中 肖晓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过年习俗中所蕴涵的乡土风情。

2、 线索清晰,结构严谨。

过程与方法:

朗读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地方特色,感受浓郁的乡土风味,体会作者对即将失去的节日文化的担忧之情,激发学生热爱传统节日。

教学重难点:

体味过年习俗中所蕴涵的乡土风情及作者对旧时纯真、虔诚过年的怀念之情。

学情分析:

此次讲课所用的学生是十二中的初一学生,该校学生素质好,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文本,引出思考

一滴水可以见大海,一粒沙可以见世界。一个小小的节日风俗后面却是灿烂的民族文化。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刘绍棠的《本命年的回想》,看看在他60岁,这第五个本命年给我们回想了怎样一个难忘的节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PPT)

要求:(1)思考作者回想了什么事?

(2)为不会读的生字注音。

三、梳理思路,理清内容

1、作者回想了什么?

明确:过年的事。具体到第四段,作者回想了哪些跟过年有关的事?

1

(教师做示范朗读,教方法,用三、四个字概括事件。用多种朗读形式带动学生概括)

明确:一、炒年货,二、吃腊八粥,三、买糖果,四、挑绒花,五、杀牲畜,六、备食物,

七、送灶神,八、换门神,九、过除夕,十、拜新年。

2、作者回想了这么多习俗,为何多而不乱,井井有条?

明确:按时间顺序来写作。

找出表时间的词(学生勾画),还有其他表时间推移的词语吗?(学生找出过渡句并朗读) 正因为有了上面勾画的这些词,才显得作者叙事很清晰。作者除了按时间顺序来写,其实这些事的排列还呼应了文中的那句话?

明确: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一天比一天增温,一天比一天红火,发烧直到年根下。(学生勾画并朗读)(教师完成板书)(出示PPT)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本文叙事结构很严谨,条理有层次。

四、了解风俗,感悟情思

1、作者认为春节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呢?请从第一段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回答。

明确: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风味。(学生勾画并朗读)

所以刘绍棠不仅仅是告诉我们京郊运河家乡几十年前过年的情景,更是为了让我们了解当地鲜明的民风民俗,他其实是向我们讲述一种风情一种文化。现在就请同学们再次回到文本,去看一看当地的人们为什么这么注重过年?他们在过年上寄托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小组活动讨论并展示)

教师小结:辛苦一年,欣喜五谷丰登,享用劳动成果;

展望未来,祈求好运,祝愿平安幸福;

合家团聚,增进亲情,密切邻里关系,和和美美共奔前程。(出示PPT)

2、一篇好的文章,题目就是引领我们解读的一把钥匙,请同学们思考,此文为什么不叫《过大年》而叫《本命年的回想》呢?

(学生发言)

教师小结:一是作者刚好60岁,是他的第五个本命年。

二是现在过年的年味越来越淡。

三是表达了作者对淳朴而虔诚的过年方式的怀恋和对即将失去的节日文化的担

忧之情。

五、了解作者,教师结语

2

作者按时间顺序从腊月初一到正月初一写了十件事,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有条不紊地回忆了京郊运河家乡几十年前的过年习俗。充分展示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风情。这正是刘绍棠40多年的写作生涯中,他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格,乡土题材,地方特色”鲜明体现。(作者简介,出示PPT)

同学们,今天的这堂课,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农民热热闹闹过大年,丰富的民风民俗,而且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此文传递给了我们一个信息:一种美的东西,正在慢慢被改变被遗忘。美丽的东西需要我们去珍惜,去捍卫。让我们一起努力,把这份中国人所特有的美丽传承下去,使之永恒持久。谢谢!

六、布置作业,巩固训练

这篇课文体现了刘绍棠家乡运河的民俗风情,而支撑这些民俗风情的是作家文章里的淳朴醇浓的乡土语言。请同学们回到文本,找出你认为那些生动传神的充满浓浓的乡土气息的句子,体会并朗读。朗读出刘绍棠对这乡土生活的热爱之情。

(比如奶奶的炒年货伴着玉米粒在铁锅里的毕剥毕剥响;比如看着赏心悦目的腊八粥舍不得吃但吃起来又没个够的貌似矛盾的句子;比如买糖果挑绒花的喜庆气氛;比如送灶王爷时糖粘儿“抹在灶王爷的嘴唇上”的叮嘱;比如换门神的幽默、守岁的严肃、拜新年的喜悦;比如“红火”、“发烧”、“年根”、“小疙瘩鬏”、“磕辞岁头”、“亲支近脉”、“天麻麻亮”等等词语的运用,这些生动传神的语言反映的民俗风情是作家的机智幽默与丰富的群众语言和谐融合的具体体现。)

附:板书设计 时间

腊月初一: 1 炒年货 预热

腊月初八: 2 吃腊八粥 增温

3 买糖果

4 挑绒花

5 宰牲禽

6 备食物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7 送灶王 红火

8 换门神

大年三十:9 过除夕 发烧

正月初一: 10拜新年

3


第二篇:《本命年的回想》创新教学设计


《本命年的回想》创新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本命年有哪些习俗;

2.理清课文思路,能说出本文“条理清晰,结构严谨”的特点。

3.培养对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梳理文章结构层次。

难点:培养对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讲授、朗读、探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歌曲《新年好》,师生同唱导入新课。唤醒学生对过年生活的情感体验,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2.启发学生谈过年感受:大家喜欢过春节吗?你们的春节是怎么过的?(学生讨论自已的过年感受,并用完整的语言叙述。)

二、解题:

1.什么叫本命年?(可参照书下注释①)

2.参考课前收集的资料说说:本命年有什么习俗?

明确:在传统习俗中,本命年常常被认为是一个不吉利的年份。“本命年犯太岁,太岁当头坐,无喜必有祸”的民谣是关于本命年不甚吉利的最好写照。故民间通常把“本命年”也叫做“槛儿年”,即度过本命年如同迈过一道槛儿一样。每到本命年时,汉族北方各地,不论大人小孩都要买红腰带系上,俗称“扎红”,小孩还要穿红背心、红裤衩,认为这样才能趋吉避凶、消灾免祸。

三、介绍作者:

学生介绍,教者补充。

明确:刘绍棠,现代作家。40多年文学生涯,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格,乡土题材,地方特色”。著有《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19xx年7月1日被国务院表彰为“为发展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曾任

1 / 5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四、检查预习

小组汇报检查情况,教者抽查。

五、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指明学生朗读全文,思考以下问题:

1.课文从什么地方开始回想,到什么地方结束回想的?

明确:第3自然段开始回想,第5自然段结束回想。

2.回想的过年的特点是什么?(提示:注意文中的词语)

明确:最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风味。

六、研读课文1-4小节。

1、读第1段,思考:开头以24节气歌引出春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衬托出春节的重要,突出春节的特点。

2.(比一比)快速阅读第3段,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能表现作者过年感受的四个词语(可提示学生注意文中表现乡亲过年感受的词语)

明确:预热—增温—红火—发烧

3.运河乡的父老乡亲是如何来过年的呢?作者共写了几件事具体描绘了家乡过大年的情况?请你为每件事写个主题词(方法指导:用“动词+名词”的形式概括这几件事,如:守(动词)岁(名词)或用名词来作主题词,如“腊八粥”) 明确:1、炒年货2、吃腊八粥3、买糖果4、挑绒花5、杀牲禽6、备食物7、送

灶王8、换门神9、守岁10、拜新年

4.这十件事情是按照什么顺序组织起来的?(引导学生概括出内容后,按顺序排列出)

明确:按照时间顺序组织的。

腊月初一———腊月初八———腊月二十三———腊月三十———正月初一

5、这样丰富的生活表现了运河地区人民什么特点?体现了他们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表现了运河地区人民重视过年——热爱生活的特点,体现了他们的勤劳、淳朴。

七、教者小结。

2 / 5

作者回忆了京郊运河乡几十年前的过年习俗,表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风味,歌颂了热爱生活、纯真可爱的父老乡亲。

八、布置作业:

请同学课后搜集有关过年习俗的文化内涵。

板书设计:

本命年的回想

腊月初一:炒年货————————预热

腊月初八:吃腊八粥 ∣

买糖果 ∣

挑绒花 增温

杀牲禽 ∣

备食物 ∣红

腊月二十三:送灶王 ∣火

换门神 ∣

除夕:守岁—————————发烧

正月初一:拜新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生动传神的语言;了解过年习俗中所蕴涵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2、激发自己热爱生活、热爱家乡之情。增强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

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本文生动传神的语言。

难点:增强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讨论

教具准备:多媒体

一、检查复习。

第4小节中,作者共写了几件事具体描绘了家乡过大年的情况?

二、研读第五自然段。

3 / 5

为什么作者回忆小时侯过年会有返老还童之感?

明确:昔日的大年,充满了热烈、纯真、虔诚、期盼和对生活的热爱,没有孤独、欺诈和戒备,回顾起来,似乎老成、世故不见了,身心轻松、童心复萌了,自然就有了返老还童之感。

三、赏析语言。

1、小组学习:

第4段描写过年的一些风俗及过年的热闹气氛,你认为哪些,词语最有表现力?哪些语句描写最生动传神,即用不多的几笔就把某一生活场景描述出来了?(结合具体的词语分析说明)

2、小组代表发言。

明确:①体现过年的热闹气氛的语句。

②文中一些生动丰富的群众语言。

如:二十四节气歌;“红火”“发烧”“年根”;“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小疙瘩鬏”;“开刀问斩”;“忙得脚丫子朝天”;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天麻麻亮”等等。

四、合作探究:

(组内讨论)这篇文章给我们描述了京郊运河的父老乡亲过年的浓厚气氛和场景。为什么人们这么看重过年?过年为什么会如此隆重呢?

各小组展示讨论结果后,请同学概括或强调:

1.欣喜五谷丰登,尽情地饱尝一年的劳动成果。

2.展望未来,祈求好运,祝愿平安幸福。

3.合家团聚,增进亲情,密切邻里的关系。

五、拓展延伸:

1.现在人是怎么过春节的?

明确:看春节联欢晚会,手机短信,电话拜年等等。

2.圣诞节和春节你认为哪个节日更有意义(组织小组间辩论,让学生畅所欲言)(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

3.展望一下未来社会,人们又会以怎样的方式来过春节呢?

六、学生质疑:

4 / 5

学习本文后,你还有哪些疑问?你有什么发现?

七、课堂小结: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它能把所有的中华儿女的心,一颗颗串联起来,它是每个炎黄子孙心目中最神圣的日子。家、故乡又成为每一个龙的子孙情感的归宿,所以,春节这种民俗文化归根结底又是家的文化,希望同学们积极投身到传统文化保护的行列中去。

八、布置作业

完成作业纸

板书设计:

本命年的回想

1、生动传神的语言

①体现过年的热闹气氛的语句

②生动丰富的群众语言

2、过年的文化内涵

5 / 5

更多相关推荐:
《本命年的回想》教学反思

本命年的回想教学反思本命年的回想是七年级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主要的内容是介绍淳朴的民俗和民风等内容所以我在备课的时候注重了过年时传统习俗的收集在预习的时候也留下了作业让学生查找关于过年的习俗并且了解本命年的...

关于《本命年的回想》一课的反思

关于本命年的回想一课的反思任店一中陈爱强20xx年10月26日上午第二节在县教研室余永海主任校李安全主任的带领下在留庄一中七四班执教了本命年的回想一课该课是七年级苏教版上册第12课课文作者刘绍棠教读课文单元主题...

《本命年的回想》教案

本命年的回想教案教师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有条理地展现春节民俗2比较今昔过年的异同说出自己对过年习俗的认识和理解3理解春节所包含的民俗文化内涵激发热爱生活热爱民俗文化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重点梳理文章...

《本命年的回想》教学案

本命年的回想教学案课题本命年的回想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周崇霞审核人赵丽萍时间20xx10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掌握字词的正确读音2学习独立阅读整体感知按时间的推移讲述过大年的火热景象3品读群众语言...

12课《本命年的回想》教学案

12课本命年的回想教学案课题本命年的回想课型新授课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掌握字词的正确读音2学习独立阅读整体感知按时间的推移讲述过大年的火热景象3品读群众语言体味浓郁的乡土情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

本命年的回想教学案

本命年的回想学习目标1能正确简洁地概括了解京郊运河的春节习俗并说出其所包含的文化内涵2能比较今昔过年的异同说出自己对过年习俗的认识和理解3培养热爱民俗文化的感情学习重难点通过自己过年时的亲身感受与作者的感受的对...

本命年的回想教学设计

河桥中学中学课堂教学设计

第十二课 本命年的回想 教学设计

第十二课本命年的回想说课学习目标1正确简洁地概括文中所写过年习俗并说出所包含的文化内涵2比较今昔过年习俗的异同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学习重点概括文中所写过年习俗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学习难点能说出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对过年...

《本命年的回想》教学设计

本命年的回想学习目标1正确简洁地概括文中所写过年习俗并说出所包含的文化内涵2比较今昔过年习俗的异同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学习重点概括文中所写过年习俗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学习难点能说出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对过年的独特感受教...

师生共用教学案 本命年的回想

师生共用教学案学科语文年级七年级课题12本命年的回想主备人复备人语文组审核人一学习目标1分钟1了解过年习俗中所蕴涵的乡土风情说说自己对过年习俗的认识与理解2学习本文生动传神的语言二自学指导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

九年级语文《本命年的回想》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本命年的回想教学设计本命年的回想教学目标1了解并梳理文中描述的春节的习俗2感受文本中大年里热闹红火的氛围与习俗背后美好的祝愿与向往3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教学重难点1感受文本中大年里热闹红火的氛围与习俗背...

本命年的回想 教案

本命年的回想教案学案一给生字注音缤纷灶膛腊八粥糁儿涿州发鬏渍酸菜阖家磕头亲支近脉梆子簸箕二词语解释1缤纷2鬼祟3念念有词4赏心悦目5此起彼伏6返老还童7五颜六色三了解作者刘绍棠现代著名作家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主席...

本命年的回想教学反思(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