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命年的回想》教学案

时间:2024.4.7

《本命年的回想》教学案

课题:《本命年的回想 》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周崇霞 审核人:赵丽萍

时间:2010.10

一、【学习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掌握字词的正确读音。

2.学习独立阅读,整体感知,按时间的推移,讲述过大年的火热景象。

3.品读群众语言,体味浓郁的乡土情。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中华民族过年习俗中有积极意义的文化内涵。

2.对重点文段进行阅读训练。

★ 情感、态度、价值观

回忆过年习俗,了解地方特色,感受浓郁的乡土风味,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纯真可爱的父老乡亲的浓浓乡情。

二、【学习重点、难点】

★ 重点

理清思路,复述过年的火热景象。

★ 难点

品读群众语言中蕴涵的浓郁乡土风情。

三、【教学方法】 1.朗读法2.情境教学法 3.讨论研究法

四、【预习导学】

1.【走近作者】

本文作者是现代作家刘绍棠先生,他在40多年的文学生涯中,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格,乡土题材,地方特色”。请你查阅资料更多地了解他。

【背景资料】 关于二十四节气

春(立春)雨(雨水)惊(惊蛰)春(春分)清(清明)谷(谷雨)天, 夏(立夏)满(小满)芒(芒种)夏(夏至)暑(小暑、大暑)相连,

秋(立秋)处(处暑)露(白露)秋(秋分)寒(寒露)霜降(霜降), 冬(立冬)雪(小雪)雪(大雪)冬(冬至)小大寒(小寒、大寒)。

1

课文开头的诗句工整严谨,每句一季,每季六节,每句一、四两个字相同,字面上都是季名(实际上表示节名),使二十四节的季节划分十分明确。

2.【自主学习】

⑴.词语积累

赏心悦目 此起彼伏 五颜六色 返老还童 鬼鬼崇崇 簸箕 疙瘩 腊月 烙饼 豆馅 涿州 阖家 灶堂 穿梭

⑵.自读课文,圈出容易读错和写错的字词,给下面的字注音。

簸箕( ) 烙饼( ) 阖家( ) 疙 瘩( )

鬏( ) 渍酸菜( ) 晒太阳( ) 捅进( )

大吃大嚼( ) 糁( ) 栗子 ( ) 秫秸( )

糖黏( ) 鬼祟( ) 打更( ) 亲支近脉( )

⑶.自读课文思考:

详细阅读第四节,对本段中不甚明了的内容提出问题,做好标记,并思考:作者共写了几件事具体描绘了家乡过大年的情况?用“动词+名词”的格式概括这几件事,例如:“守(动词)岁(名词)”。

⑷.课外了解春节的来源及习俗,以备课堂使用。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淡化上课情境,营造特定氛围。

1.利用课前两分钟时间,播放一个关于春节的幻灯片,让学生自觉进入氛围。

2.“观看了幻灯片,大家想到了什么?”

3.“大家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

4.提问外地的同学:“你们的春节是怎样过的?”

5.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入本课教学。

(二)、研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读一读:正确流利 。

想一想:写了哪几件事 ?

比一比:哪一组概括得正确又简洁(如:吃腊八粥) 。

2.自主思考,写了几件事。(提醒:抓住关键词句圈点批注,理清条理,加以概括。)

3.小组合作,集中各成员的概括,并交流明确。

4.同学们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出体现运河父老乡亲过年感受(年味儿越来越浓重)的四个词语?课文作者刘绍棠对过去的过年有着怎样的感受?(留恋、怀念)要求找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的感受。

深入探究:春节习俗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

1.教师主持全班思考讨论:

结合你自己过年的经历,说说大家为什么那么喜欢过年?你如何认识文中所写

的这些过年习俗?(学生谈喜欢过年的原因时可能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深层次的原因,本质的东西。例如追问“除夕守岁时为什么有那么多禁忌?”“为什么大家拜年时都说吉利话?”“为什么人们要走亲访友?”等等。)

3.课文中还有哪些习俗分别寄托了人们的哪些期盼?(学生阅读课文,抓住关键句回答)

4.师小结:从作者家乡过年的场面看我们民族过年的习俗,除了欢天喜地的饱尝一

年的劳动成果外,在隆重火热的气氛中,还寄托了人们的许多期盼:

2

辛苦一年,欣喜五谷丰登,享用劳动成果;

展望未来,祈求好运,祝愿平安幸福;

合家团聚,增进亲情,密切邻里关系,和和美美共奔前程。)

(三)、拓展延伸,比较今昔

1.现在的年是怎么过的?与过去相比哪些过年习俗已消失或被发扬光大了? 现在过年又出现了哪些新的方式?(媒体重现十件过年习俗)

2.教师充当主持人,以“过年大家谈”的形式引导学生说出切身体会,学生展开辩论。学生讨论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寄托的文化内涵谈感受。

3.教师小结:强调习俗变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吸收其中的精华,启发学生追求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并自然转入第三板块的教学。

(四)、激发创新,畅想未来

1、学生展开联想、想象,畅想未来的年会怎么过。

2、小组讨论,组长代表小组作班级交流。

3、教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思考讨论:

现在,西方的什么“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形成了很大的冲击,而韩国申报“江陵端午祭”为“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对这些问题你是怎样看的?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传统节日?(学生的意见可能会不一致,有些学生的观点可能比较偏激。)

教师可引导学生作客观冷静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既要重视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又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外来文化,兼容并蓄,这才是泱泱中华应有的大国风范。

(五)、本课总结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回忆了京郊运河家乡几十年前的过年习俗,表现了

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风味,歌颂了热爱生活、纯真可爱的父老

乡亲。群众语言十分丰富,很有表现力。使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

了解了地方特色,感受了浓郁的乡土风味,体会到浓郁的乡情。

(六)板书设计

六、【课堂检测反馈】

1.给加粗的字注音。

烙饼( ) 簸箕( )( ) 中彩( )

鬼祟( ) 渍酸菜( )

2.写作练习:写一个片断介绍家乡过年的某个习俗。

七、【知识梳理与小结】

1.通过学习了解了过年的风俗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2.训练了概括能力。

3.学习作者用口语娓娓道来的叙事方法。

八、【课后作业】

3

(一)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5题。

腊月初一晚上,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

禾捅进灶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玉米粒儿在拌着热沙子的铁锅里毕剥毕剥响;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念念有词:“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花生、瓜子、玉米花儿炒熟了,装在簸箕里,到院里晾脆,然后端进屋来,一家人团团围坐,大吃大嚼。吃得我食火上升,口舌生疮,只得喝烧糊了的锅巴泡出的化食汤。化食汤清净了胃口,烂嘴角的食火消退,又该吃腊八粥了。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

1.注音。

捅进( ) 烙饼( )

晾脆( ) 盛在碗里( )

2.解释。

缤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心悦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选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一天比一天增温,一天比一天红火,发烧直到年根下。”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为什么“舍不得吃”?可是为什么“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这种特殊的感受你是否有过?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感受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教学反思】

参考答案

1.tǒng lào liàng chéng

2.缤纷:繁多、杂乱。 赏心悦目:看到美好的景物而心情欢畅。

3.腊月初一晚上,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捅进灶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

4.比喻。形象地描绘出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的特点。

5.略.

4


第二篇:《本命年的回想》教学反思


《本命年的回想》教学反思

《本命年的回想》是七年级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主要的内容是介绍淳朴的民俗和民风等内容,所以我在备课的时候注重了过年时传统习俗的收集,在预习的时候也留下了作业,让学生查找关于过年的习俗,并且了解“本命年”的含义,以备上课时大家交流。

在课堂教学上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由于文章的内容是关于春节的,所以我的课件色彩都是鲜艳的,学生看了感到新鲜,所以都很快的进入了角色。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很高。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注意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可能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这节课上还有许多不足,首先激情不足。课堂开始的时候可能是紧张的原因,声音不够响亮,缺乏感染力,这样学生就容易走神。其次是在问题的提出上,例如在分析作者所描写的十件事情的写作顺序的时候,就急于要学生说出答案,分析的不够详细,应当从文本出发,先找出词语,然后体会到时间顺序,应从感性到理性的这样一个过程,而不是先说出时间顺序然后再找词语,这样学生往往印象不够深刻。还有在品味文章的语言时,在让学生们找出后,应让学生反复的去读,从而对本文那种具有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的语言有个深刻的印象,而不是在找出后,匆匆而过。

课虽然上完了,但课堂上所反映出的许多内容却是值得我思考和改进的,希望能以这次为契机,发现问题,改正问题,在课堂上更加富有激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让课堂上的重点更加突出。

更多相关推荐:
关于《本命年的回想》一课的反思

关于本命年的回想一课的反思任店一中陈爱强20xx年10月26日上午第二节在县教研室余永海主任校李安全主任的带领下在留庄一中七四班执教了本命年的回想一课该课是七年级苏教版上册第12课课文作者刘绍棠教读课文单元主题...

《本命年的回想》教案

本命年的回想教案教师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有条理地展现春节民俗2比较今昔过年的异同说出自己对过年习俗的认识和理解3理解春节所包含的民俗文化内涵激发热爱生活热爱民俗文化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重点梳理文章...

《本命年的回想》教学案

本命年的回想教学案课题本命年的回想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周崇霞审核人赵丽萍时间20xx10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掌握字词的正确读音2学习独立阅读整体感知按时间的推移讲述过大年的火热景象3品读群众语言...

12课《本命年的回想》教学案

12课本命年的回想教学案课题本命年的回想课型新授课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掌握字词的正确读音2学习独立阅读整体感知按时间的推移讲述过大年的火热景象3品读群众语言体味浓郁的乡土情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

本命年的回想教学案

本命年的回想学习目标1能正确简洁地概括了解京郊运河的春节习俗并说出其所包含的文化内涵2能比较今昔过年的异同说出自己对过年习俗的认识和理解3培养热爱民俗文化的感情学习重难点通过自己过年时的亲身感受与作者的感受的对...

本命年的回想教学设计

河桥中学中学课堂教学设计

本命年的回想教学设计

本命年的回想课堂实录20xx0626094013分类七上教学实录字号订阅本命年的回想课堂实录东台市廉贻镇中学教者吴刚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词汇了解京郊运河的春节习俗2能力目标理解春节习俗的文化内涵家的文化比较今...

《本命年的回想》教学设计 肖晓迎

本命年的回想教学设计昆十中肖晓迎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过年习俗中所蕴涵的乡土风情2线索清晰结构严谨过程与方法朗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地方特色感受浓郁的乡土风味体会作者对即将失去的节日文化的担忧之...

第十二课 本命年的回想 教学设计

第十二课本命年的回想说课学习目标1正确简洁地概括文中所写过年习俗并说出所包含的文化内涵2比较今昔过年习俗的异同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学习重点概括文中所写过年习俗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学习难点能说出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对过年...

《本命年的回想》教学设计

本命年的回想学习目标1正确简洁地概括文中所写过年习俗并说出所包含的文化内涵2比较今昔过年习俗的异同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学习重点概括文中所写过年习俗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学习难点能说出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对过年的独特感受教...

师生共用教学案 本命年的回想

师生共用教学案学科语文年级七年级课题12本命年的回想主备人复备人语文组审核人一学习目标1分钟1了解过年习俗中所蕴涵的乡土风情说说自己对过年习俗的认识与理解2学习本文生动传神的语言二自学指导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

九年级语文《本命年的回想》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本命年的回想教学设计本命年的回想教学目标1了解并梳理文中描述的春节的习俗2感受文本中大年里热闹红火的氛围与习俗背后美好的祝愿与向往3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教学重难点1感受文本中大年里热闹红火的氛围与习俗背...

本命年的回想教学反思(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