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调研报告222

时间:2024.3.31

“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民情调研报告

英山县科技局驻草盘地镇大屋村“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工作组于3至5月驻村调查期间,共走访了大屋村七个组农户计270户,入户率达到100%,为村民送去了政策宣传手册200多份,共记录民情日志200余篇,填写调查问卷50份。通过与驻村干部群众座谈,查阅统计资料,挨家挨户的实地考察等多种途径,了解了驻点村的经济社会建设情况及当前农民最迫切的需要和最关注的问题,我们感触很多,收益很大,在深刻感受到党和国家对农村农民关爱的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农村的巨大变化、农民对党和国家感恩的心情。党和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很多,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深受鼓舞,但有少数农民生活依然十分艰苦,“三农”工作还存在许多亟待改进的问题。

我们工作组进驻草盘地镇大屋村以来,在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陈李虹的领导下,在镇党委的帮助下,积极配合村委会的各项工作,积极落实下基层的本质精神,各项工作任务得到了全面的落实,取得了预期的成效。现将三个月以来的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大力宣传,惠农政策入户

全县动员大会召开后,我们工作组第一时间进驻该村,组织召开了村两委会、党员座谈会、村民代表会。分类分层进行党的政策大宣传,全面宣传了中央、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全市、全县

农村工作会议及全县县域经济总结表彰大会精神,特别是农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如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农民负担问题、惠农补贴政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问题、计划生育政策等我们都根据上级文件精神逐一讲解、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将党的政策送到农民手中,让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家喻户晓。

通过对党的各项政策的大力宣传,村两委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明显提高,普通群众对他们关心的问题也更清楚明白,干部群众关系更加融洽了、更加相互信任了,出现了群众有急事先找村干部的喜人局面,再没有群众为政策方面的问题而越级上访,村干部成了群众的贴心人、知心人,一举扭转了过去干群关系紧张的不利局面。群众通过我们的大力宣传而对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有了充分的了解,有了定心丸,有了法律法规意识,有问题有困难开始通过正确途径向组织反映,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了人民群众的主心骨。

二、全面覆盖,打通发展瓶颈

进驻大屋村后,我们工作组迅速找准了自己的位臵,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当好民意调查员。

首先组织召开村两委会,充分听取村两委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各项建议,帮助分析制约村级全局发展的突出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同时与村民打成一片,走村串户,与农户话家常,心连心,增进与农民群众的感情,了解群众所需以及群众对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级民主管理的意见和建议,真正了解群众的心声。

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多种途径,经过分类梳理,把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按轻重缓急进行排列,能及时解决的就当即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就带回研究请示领导,想方设法地进行解决,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向群众讲明情况,争取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三个月来,进村入户,实现了全覆盖,同时,还单独共走访了解群众120人次,基本上摸清了大屋村的家底和村民的迫切需求,为帮助大屋村的经济发展、引导农民致富把准了脉、找准了方向。

草盘地镇大屋村辖7个村民小组,实有农户270户,共984人,版图面积4.7平方公里,农村劳动力512人,水田面积412亩,山林1300亩,全村共有党员32名,农村实用人才21名,村级后备干部5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6万元。目前,大屋村的发展主要依托三个方面,一是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大屋村现有茶园300多亩,是农民最大的经济收入来源;二是计划大力发展旅游业,依托上游红花水库等水力资源,开发洞穴漂流等旅游观光项目;三是继续积极支持和服务打工经济,三管齐下,为该村发展开具了实用的良方。

三、夯实基础,提高支部活力

“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开展时适逢“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时期,工作小组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将三项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大屋村抓好了村级“五个一”工程建设。村级活动场地焕然一新,村级发展蓝图已经制定,村务民主管理制度和村务公开制度更加健全,村级的产业结构调整

已经落实,村级领导班子更加团结。一个具有战斗力和凝聚力的村两委班子正带领全体村民向小康迈进。

当前村两委成员思路更明晰了,思想认识到位了,措施更得力了,干劲更足了,他们深知自己身上的担子,全身心投入到村集体经济建设中来,投入到引导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上来。

四、结对帮扶,加大扶持力度

为帮助困难村民快速发展,我们加大对村贫困户的支持力度,请技术人员讲课,送物资到户,送资金到村,及时解决了农户面临的各种困难。

三个月以来,我们工作组在驻村过程中扎实认真地帮助村集体完成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一是帮助村集体落实茶叶产业优惠政策共建茶叶基地新增茶园100亩,并聘请资深茶叶专家多次现场指导;二是积极开展送科技、送服务活动,走访困难农户及弱势群体户20多户,捐款2600元;三是在全村对贫困学生进行全面摸底,共对14个贫困学生进行了捐赠共计7000元;四是帮助村集体完善新农村建设规划、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五是结合春耕备耕,积极开展科技推广活动,并多次到劳动力缺乏农户参加劳动;六是积极指导村集体基层组织建设,帮助村级支部建设的进一步完善;七是和村两委一起制定抗旱引水方案,多方筹集抗旱物资,组织人力物力积极参与抗旱大会战。八是通过发短信、发邮件等方式同长期在外务工的村民取得了联系,详细询问了他们在外打工的工作生活情况,听取了他们关于村集体发展建议以及他们最关心的各种问题,及时予以了耐心答复。

几个月来我们共向联系村送去技术资料800余份,慰问金6000元,帮助村民解决公路、饮水等新农村建设中许多实际问题。一个现代化的文明新村、平安新村、和谐新村已初步展现在我们面前。

五、严格自律,争做俭朴楷模

工作期间,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一是按要求保证驻村时间,扎根该村与村民同吃同住,切切实实为村民办实事,不做“指挥官”,不做“甩手官”,不当“走读生”二是严格执行工作纪律,不接受吃请,不接受礼品,不损害群众利益,不要求陪同接待,不增加村级经济负担。自觉维护了英山县科技局的干部形象。三是积极帮助群众化解各种矛盾和纠纷,主动公开自己的电话,随时接受群众监督和咨询,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在群众中树立党的干部廉洁奉公、作风正派的形象,深受群众爱戴,被群众称为“贴心人”,以自身的形象,树立党员干部俭朴楷模形象。

六、深入调研,摸准普遍问题

通过走访调查、调查民意,绝大多数农民拥护党的方针,理解国家的各项政策,都称赞惠农政策好,贴民心、解民意。同时也摸准了群众普遍关心的以下问题:

⑴人口流动大,变化快,而土地长时间不能调整。

⑵及时提供农产品销售信息,及时提供科技服务。

⑶积极扶持企业和种养大户、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强劳动技能培训。

⑷提供看病就医方便、加强村级卫生室的筹备建设。

⑸加强文化站的配套建设,丰富群众业余精神文化生活。 ⑹改造现有水利设施,提供方便放心的水源,解决困扰多年的饮水灌溉难题。

(7)“五保户”、“低保户”困难补助能否逐年提高?

(8)“80后”、“90后”都愿意“打工”,不愿种地,以后的土地将如何耕种?

我们工作组根据各项相关政策,一一作了耐心的解释,建议县有关部门对涉及全县共性问题作出统一的答复。

二0一一年五月二十日

同时


第二篇:央副州长调研报告222


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我州农业产业建设步伐

州人民政府副州长 农布央宗

(20xx年3月5日)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牢固树立鲜明的发展理念,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按照州委提出的“生态立州、文化兴州、产业强州、和谐安州”的总体思路和要求,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州农业产业健康发展,我就全州农业产业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一次调研,并对今后的农业产业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我州农业产业建设现状

对迪庆州而言,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和建成全国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示范区,夯实农业基础尤为重要。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是首要任务,而完成这个“首要任务”的出路在于对全州的农业产业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历届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迪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尤其是通过“九五”、 1

“十五”、“十一五”的积极探索并在一些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效。一是积极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截至20xx年底,共建成8.28万亩优质青稞基地、2.1万亩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

3.65万亩中药材基地、1.58万亩蚕桑基地、3.8万亩马铃薯良种基地、49万亩以核桃为主的干果基地、0.82万亩花卉基地。二是积极培育畜牧养殖业,20xx年底,生猪存栏47.28万头、出栏达26.9万头,牛存栏 24.67万头、出栏3.12万头、羊存栏22.63万只,出栏6.31万只,畜牧业产值达33286万元,为农民增收开创拓了新的渠道。三是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20xx年,规模以上龙头企业有18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重点企业6家,州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重点企业12家,加工产值达6.8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农业龙头企业的基地建设、市场销售、产品研发、信息系统建设、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工作,提高了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力和竞争力,“食品、药品、饮品、观赏品”四大工程已初具规模,以“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农户”、“企业+协会+农户”等多种模式组织生产,初步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全州共有白云豆、生猪养殖等7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得到省级认证,松茸、核桃油等8个农产品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牦牛肉、野菜等7个农产品通过省级绿色食品认证;形成香格里拉藏秘干酒、舒达核桃油、康邦美味核桃油、藏龙野生食品、香格里拉松茸系 2

列产品、迪庆藏药、藏香醇、虫草青稞酒、迪庆百合等30余个拳头产品和品牌,提高了我州农产品质量市场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20xx年底,全州生物产业总产值达到16.28亿元,增长6.61%;完成葡萄饮料酒4830吨,实现产值2亿元,青稞饮料酒6500吨,实现产值2.2亿元;生产核桃系列产品816吨,实现产值6300万元;生产松茸系列产品741吨,实现产值9100万元;加工收购野生森林蔬菜1050吨,生产产品600吨,实现产值1100万元。四是积极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到20xx年底,全州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8家,协会23个,不断壮大了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经济实力,带动农户走种养规模化、生产专业化、运输、销售一体化的路子,不断加快农业市场化进程,促进农产品流通和实现农民增收。

二、我州农业产业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顺,缺乏统一规划。一是农业产业建设职能分散在多个部门,多头计划,多头实施,多头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产业建设的统一规划和布局。二是部分涉农部门在产业建设上过分强调部门意识,各自为政、管理混乱、政出多门、形不成合力,区域优势产业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区域布局还很不明朗,出现一些地方盲目搞产业结构调整的情况,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三是政府、企业、信贷、技术、农户之间的体制关系不顺,不能协调好银企之间、信贷与 3

农户之间、农户和技术部门之间等各种关系。

(二)环境资源条件约束农业产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从我州现状看,农业产业建设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产供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重点不明,特色不特,优势不优的现象突出。受长期以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的传统模式的影响和突出的梯度农业特征,造成了农业产业化基地“多品种、小规模”的散状格局,导致产业基地建设滞后,规模效益不明显,如青稞产业、葡萄产业由于受耕地质量及数量限制,尽管州内有稳定的市场和企业保障,但规模小,产量不足;药材产业基地已有一定的规模,但1000亩以上连片种植的很少,同时没有相对稳定的市场和加工生产企业作保障,产业风险大;蚕桑、花卉产业则由于受地域条件和企业规模的影响,一直处于低产出、徘徊不前的运行状态;高原马铃薯种植基地、玉米制种植基地和牦牛、肉牛生产基地则由于科技动力不足、缺乏必要的政策引导,形成产业量大而产值偏小的格局。核桃是我州最具优势的干果基地,发展潜力巨大、后劲充分,但由于缺少投资优势产业品牌打造环节,尽管州内有2家核桃加工生产企业,但生产产值仍然不尽人意。具有特色优势的青稞种植面积一直难以突破10万亩,产量长期徘徊在1万吨左右,不能满足当地酿酒企业的原料需求,香格里拉酒业公司每年需从青海等地调运大量的青稞以满足企业的原料供应。由于科技水平低,基础研究投入少,青 4

稞最具开发潜力的β-葡聚糖一直停留在设想之中,未能付之于行动;畜牧业是我州优势产业之一,其中牦牛资源是我州畜牧业最有潜力和特色的产业,但牦牛饲养、基地培植、产品开发还基本处于自然利用状态,开发程度低,科技含量小,产业链短,难以形成规模。 (三)农业龙头企业实力弱,带动能力不足。青稞、葡萄、蚕桑、核桃、药材基地建设过程中,主要以政府引导投入和老百姓自筹投入建设为主,企业对基地建设的投入不多,农业龙头企业产品研发深度不高,表现出自主创新不足,抑制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速度与规模,全州农业龙头企业中年销售收入在千万以上的有6家,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有6家,其余众多企业普遍表现为散、小、弱的局面。

(四)资金投入明显不够,产业启动速度慢。由于我州财力薄弱,农业产业和生物产业的投入明显不足,多年来州级农业切块资金一直在400万元左右,在农业和生物产业培育过程中,基地建设,发展名特优新产品、品牌培育、产品加工和市场开拓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特别加工型龙头企业和一些种养大户资金短缺的情况比较突出。

(五)农业人口素质不高,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培育和发展农村二、三非农产业,不仅可延长农业产业的链条,促进农产品的加工,而且有利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和城乡的 5

协调发展。当前,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土地经营性收入、打工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支付三个方面。其中,通过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进城打工的工资性收入是农民收入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来源。全州37.45万人中,乡村人口30.16万人,占总人口的80.53%。全州19.7万农村劳动力中,可输出的剩余劳动力约有8.5万人左右,占劳动力总数的43.15%,以8.5万人的潜在剩余劳动力计,由于培训力度不够,劳动者素质偏低,缺乏定向、有序的引导,全州劳务输出率仅为50.6%。目前我州农村从事农业劳动的大多属于文盲或半文盲,中年妇女和老人人数居多,有一技之长的科技型农民和从事农业产业化生产的人少,观念落后对农业产业化认识不足,掌握和应用现代农业技术的能力弱,作为市场主体的农民多数不能适应市场,面对市场无所适从,全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一直处于数量少、层次低、范围小、走不远的状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是当前制约我州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组织化程度较低,带动能力弱,重分配、轻积累,与农民利益联系机制不够紧密,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

(六)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民和中小企业贷款难。一是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不适应当前全州农村发展的需求,贷款条件较高,农民和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仍然较突出,同时, 6

贷款品种满足不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贷款额度、期限与农民生产消费实际脱节;二是农村金融网点分布不足,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三是农业保险产品发展滞后;四是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滞后,覆盖面偏低,合作紧密性还不强,规范性发展不足。

三、我州农业产业建设的潜力和优势

迪庆州传统农业比重大,开发不够,但是由于我州特殊的区位优势,我州农业产业建设还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一)提高粮油产量有潜力。确保农村人口粮食够吃,始终是我州“三农”工作的重点。目前我州冬闲田土较多,土地利用率和复种指数还不高。只要我们大力推广优种优法,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积极改造中低产田,大力发展立体农业,推广一年多熟制,努力提高复种指数和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产量还有较大的空间。

(二)迪庆州基本上没有工业污染,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也远远低于发达地区。加强农业、工业的原料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产品、产地认证步伐,推行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特色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和监管,是提高迪庆农产品竞争力,挤进大市场并不断提升市场占有份额最为有效的突破口和途径。

7

(三)目前迪庆除青稞、玉米、马铃薯、豆类、牦牛、生猪、尼西鸡等传统种养业每年从数量上看有一定的规模外,其余产业的规模都很小。所以,在我州实施产业化经营发展空间比较大。

(四)在全州近30万农村人口中,8.5万人次的剩余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43.15%,这部分劳动力将是我州农业产业结构实现战略调整的后备军。况且,只要家乡有活干,比较收益增加,一部分外出务工的农民定会不断地返回家乡谋事创业,不但壮大全州的农业产业队伍,优化队伍结构,而且还将提升产业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放眼市场,实施“四大战略”

(一)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必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来改造我们的传统农业。切实按照现代农业标准化、无公害的要求,围绕主攻产业,实施分类指导,分别制定相关产业科学技术实施方案,建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基地、进园区、进示范点、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形成以科研机构为指导,以现代农业科技为内容,以科技推广机制为手段,以农技指导服务员为纽带,以示范基地、园区或示范小区为核心,以示范户为连线的现代农业实用技术推广传播网络,努力走好向科技要效益,靠科技求产业生存和发展的科技兴农路子。

(二)实施“品牌推农”战略。无论什么产业,都必须具 8

有自己的“品牌”。“品牌”效应产生的力量是无可估量的,“品牌”是产业不断做大做强的强力推动器。所以,我们要做大做强产业,必须抓住特色,打造自己的“品牌”,而且要打造“知名品牌”。努力对外打“绿色牌”,切实加大“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以及区域优势特色产品的原产地保护工作,下决心把“绿色”和“有机”做成我州农产品的金字招牌。

(三)实施“龙头带农”战略。一是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千方百计扶持州内农业龙头企业,通过精心培育,促使其逐步壮大并成为带动产业发展壮大的龙头企业;二是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寻找州外龙头企业,本着互惠互利的“双赢”原则,无论在产、供、销环节,还是在种、养、加工领域均进行合作或连接;三是通过农业招商,引进资金、技术到州内创办农业企业,州委州政府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扶持,促其发展壮大。

(四)实施“产业强农”战略。围绕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目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以种养规模为基础,以农产品的品质为保证,通过龙头企业和市场带动,积极推进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逐步建立完整的农业产业体系,真正实现以农业为纽带的一二三次产业有机连结,实现农工商互动,促使全州农业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9

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我州农业产业建设步伐

看准劣势,找准优势,抢抓机遇,勇于挑战,找准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迎难而上,用世界的眼光、战略的思维、现代的标准、市场的运作,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才能走进农业产业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一)把握农业产业建设原则。一是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农业产业建设一定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气候特征、经济状况、种养习惯和水平等实际情况,要根据这些特点选择主导产业,既要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又要防止照抄照搬。

二是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在产业开发中要引入市场机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确定产业开发模式,发挥企业、农民在产业开发中的主体作用。

三是坚持“适度规模”的原则。农业产业开发是一个循序渐近的过程,要经过科学论证和试验,坚持适度规模的原则,避免急于求成,搞一步到位。

四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保持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尊重科学,要牢固树立科学的态度、严格遵守科学的程序、认真争求专家的意见,真正做到按照科学规律办事。

(二)明确农业产业建设重点。一是突出重点产业。在全面分析我州农业产业现状的基础上,我州农业产业建设要重点 10

突出青稞、核桃、药材、葡萄、畜牧五大产业。同时结合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特点,适度发展一些小而精的特色产业,如油菜、豆类、马铃薯等。二是突出投入重点。在农业产业建设的投入上重点考虑产业规模扩展和产业质量提升,在开发“新产业”的同时改造“旧产业”,将重点产业的质量提升作为农业产业建设的“二次创业”给予重点支持,打造真正属于我州的农产品品牌。三是突出重点环节。在农业产业建设中,突出农产品加工这个关键环节,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发展成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集团。鼓励企业扩大农产品出口,发展外向型农业。

(三)创新机制,优化农业产业建设环境。一是建立农业产业化专门职能机构,做好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

二是抓农业产业规划。实现全州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动农业产业的大发展,必须首先编制可行性发展规划,结合“十二五”规划,将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以法定的形式确定下来并认真组织实施。因地制宜结合我州土地、气候、海拔、环境等基本条件制定我州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合理配臵资源,平衡产业之间的关系,避免与已经形成的产业发生冲突。

三是调整产业布局。我州国土地貌、资源、气候和生产习惯差异很大,调整农业结构必须坚持因地制宜,要按照“依 11

托资源、突出特色、相对连片、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的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禀受,打破行政区划限制,通过优化布局和区域分工,形成具有区域竞争优势、有规模的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按照规模化、优质化、市场化、品牌化的要求,进一步建设好青稞、药材、花卉、无公害蔬菜、野生菌类、油菜、核桃、马铃薯、豆类、生猪、牦牛等基地建设,大力开展“订单农业”、“合同农业”,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使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实现提质增效的目标。发展畜牧业,必须保护和改良天然草场,加大人工优质牧草地建设及畜种改良和畜产品开发力度,走禁牧休牧、舍饲喂养的路子,控制草食畜存栏数,提高出栏率,解决草畜矛盾突出的问题,促进生态环境的休养生息和畜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积极探索走农业观光旅游路子。农业产业区域布局尽可能与旅游业相结合,在城市郊区和经济相对发展的地区扩大和增加观光农业项目,通过相互带动作用,发展农业与旅游业合一的新型产业。

五是规范农业产业建设行为。在规范政府行为方面,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工作的重点转移到规划、协调和服务上来,理顺管理体制和机制、整合部门资源、协调部门关系,努力解决好定位不准、各自为政、强迫命令、包办代替等问题,在规范农户和企业行为方面,要明确他们在农业 12

产业开发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和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经营意识,健全村乡两级农业科技服务机构,建立以网络式结构为特征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机制,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农业产业项目和龙头企业制度,加大对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督查、督办力度,健全全过程追踪管理体系,并与选拔任用干部结合起来,激励广大干部职工全身心投入农业产业化建设中。

六是制定和落实符合实际的农业产业政策。尽快出台《迪庆州关于农业产业建设的意见》,就产业规划、组织实施、种苗引进与管理、信贷投入、信息技术服务、基础设施、鼓励措施等方面作出明确的政策限定。在产业规划方面突出产业区域布局的指导性;在组织实施方面突出产业建设的科学程序和方法,特别是要争求专家意见和经过科学论证;在种苗引进与管理方面严格检疫和试栽程序,明确种苗管理部门和职能,最好按照产业规划做到集中育苗和统一供苗,保证苗木质量,降低苗木供应对农业产业建设带来的风险;在信贷投入方面建议设立农业产业建设风险金制度,不管任何部门、任何单位在进行农业产业开发时都要留出一定比例的项目资金作为农业产业建设的风险金,集中管理,同时健全农业风险补偿机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建设保险业务,化解农业产业建设的风险,保护农民利益。

七是创新农业投入机制。按照“集中项目捆资金,集中资 13

金办产业”的原则,设立农业产业资金整合办公室,充分整合财政、以工代赈、对口帮扶和信贷扶贫等专项资金,捆绑使用各类涉农项目资金,把资金用在刀刃上,制定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广泛吸纳工商企业融入农业产业发展,真正将贴息贷款用于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和有势力能带动的骨干龙头企业,降低贷款门槛,提高小额信贷的额度和贷款范围,用信贷这个链条将龙头企业、基地和产业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形成“公司+基地+农户+金融服务”的产业化体系。同时,广泛吸纳民间资金,调动民间投入,健全构架完善、功能齐全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

八是加强劳务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针对劳动者素质不高、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的现实问题,要加大智力投资,抓好教育、现代科学管理和相关科学技术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农业人口素质。加大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及政策扶持,加强就业信息分布、职业介绍和就业指导,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加强有计划有组织的劳务输出。

14

更多相关推荐:
民情调研报告

民情调研报告市委宣传部工作组我市“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开展以来,市委宣传部高度重视。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和有关要求,及时成立了工作组,深入到余店镇墩子村、古城村、双楼村、英姿寨村等四个驻点村,了解了基本情况,…

民情民意调查综合调研报告

关于对民情民意调查的综合调研报告干部进万家五访全覆盖活动开展以来我局高度重视县委干部进万家五访全覆盖活动动员大会召开后就马上成立专班深入谭山镇后河村柳泉村高杨村了解该三个村基本情况并就工作队如何进村入户送政策访...

民情调研报告2

对子里甲乡俄科罗村抗东小组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福贡县民政局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调研报告20xx年12月5日民政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是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进一步做好联系群众宣传群众...

民情调研报告

乡镇居委会民情调研报告根据县委关于科级干部回出生地帮扶指导工作的要求3月15日至16日我回出生地西兴镇居委会开展调查研究听取社情民意帮扶指导生产调研中共走访农户11户座谈居民及两委干部21人提出工作建议4条帮助...

民情调研报告1

民情调研报告市委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开展以来市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市委三万活动动员大会召开后我们就马上成立专班深入该村了解该村基本情况并就工作队如何进村入户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工作作了具体安排工作队进村入户...

村情民情调研报告

XX乡XX村村情民情调研报告XX乡XX村坐落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集贤关境内有三所学校安徽化校安徽理工学校独秀武校交通十分便利合九铁路206国道贯穿其中全村面积64平方公里属丘陵地区现有耕地面积1830亩建设用地...

民情调研报告

民情调研报告根据市委市政府进农户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主题活动要求黄石信用社组成驻桂花村工作队深入保安镇桂花村结合农村生产生活党的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等问题开展民情调研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一概况1地理人口...

四群教育民情调研报告

四群教育民情调研报告自我局开展四群教育以来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和部署结合我局工作实际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工作责任严格要求机关干部深入乡村作民情调研一乡情概况乡辖5个村民委员会61个村民小组20xx年末全乡总人口992...

XX公司民情专题调研报告

透过窗口看行业XX公司民情专题调研报告十七大以来一直到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纪委六次全会关注民生问题坚持科学发展观日益成为我们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总公司紧紧围绕行业基本方针和战略任务紧密结合近期主题活动的要求开展的以深...

发罗村民情调查报告

调研报告标题关于发罗村民情调研报告姓名彭发能所在单位及职务阿旺镇人民政府党委副书记挂任职日期20xx年12月17日1关于发罗村民情调研报告东川区阿旺镇人民政府党委副书记彭发能根据关于公选干部撰写调研章的通知东组...

关于智能型健身器材调研报告(1)

关于智能型健身器材调研报告一当前市场现状一健身会馆1概述目前天津的健身房大多为会员制通常分为月卡和年卡普通健身房年卡价格从80020xx元不等月卡通常在300500左右日均消费十几元高档健身房一般不以盈利为主要...

四坪村民情调研报告[1]1

浅析四坪村民情周其勇九月份以来我村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万名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等活动为契机深入各组了解各组情况为困难群众排查矛盾纠纷深入了解了农民群众在就业上学社保生产等基本民生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

民情调研报告(3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