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局部解剖学试验指导

时间:2024.4.21

实验 1 头部骨骼

一、目的要求: 认识和记忆头部各骨的名称、位置

二、准备工作:复习头部骨骼有关章节的内容

三、双察内容和步骤: 头骨分颅骨和面骨

(一)牛的颅骨和面骨

l、牛的颅骨:颅骨为组成颅腔各骨的总称

先在颅骨的后端找出枕骨,它与环椎形成关节,并构成颅腔的后壁。在枕骨的前上方为构成颅腔顶壁的顶骨(成对骨)。顶骨的两端有构成颅腔的颞骨(成对骨)。顶骨的前方为额骨,它构成颅腔的前背侧壁(成对骨)。从颅骨的腹侧面观察,枕骨前方为蝶骨,它构成颅腔底壁及部分侧壁。在纵向锯开的牛头骨上,可观察到筛骨,位于颅腔正前方,构成颅腔的前壁。顶间骨很小,位于顶骨与枕骨之间。 在认识构成颅腔诸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和记忆以下名称:

枕骨:中间有枕骨大孔,通连脊柱中的椎管,孔的两侧有枕髁与环椎形成关节,髁的外

侧有颈突。

颞骨:分为两个部分。岩颞骨位干后部,构成耳支架,内有中耳及内耳,鳞颞骨位于前

部,有向外突出的颧突,颧突腹侧有关节面,与下颌骨的下颌髁成关节。

蝶骨: 分骨体,眶翼和颞翼三个部分。

筛骨:分三个部分。垂直板,在筛骨中央 ,伸入鼻腔中,形成鼻腔后部中隔的基础;筛板,从颅腔面观察,为稍凹陷带有许多细孔的骨板;侧块,位于筛骨垂直板的两侧,构成鼻腔后部基础。

额骨:有眶上突,构成眼眶的背缘。额骨有内骨板和外骨板,骨板中间的腔隙为额窦(牛头骨纵断面观察)。

2.牛的面骨:构成口腔、鼻和眼的支架。

(1)围成口腔的各骨:

构成口腔顶壁的有:上颌骨(腭突),切齿骨(腭突)及腭骨。

构成口腔侧壁的有:上颌骨,下颌骨。

构成口腔前壁的有切齿骨(在最前端,上面没有切齿,马和猪的有上切齿)。

(2)围成鼻腔的各骨:

构成鼻腔后壁的有:额骨,筛骨(从纵切的头骨断面上可观察到)和犁骨。

构成鼻腔前壁的有切齿骨。

构成鼻腔顶壁的是鼻骨,在额骨前方。

杓成鼻腔侧壁的有:上颔骨(是面部最大的骨)鼻甲骨(在头骨纵切面上可见有上、下两块很薄的卷曲骨),切齿骨,(垂直部在鼻后孔处),及翼骨。

构成鼻腔底壁的有:上颌骨(腭突),切齿骨(腭突)及腭骨(水平部)。

(3)围成眼眶的骨有:泪骨,位于眼眶的前方,颧骨,位于眼眶前腹侧,颧骨向后方伸出

颧突,与颞骨的颧突共同构成颧弓。

在认识上述各骨的基础上,讲一步认识和记忆下列名称:

泪骨的眶面上有泪囊窝,窝内有鼻泪管后口。从颧弓的下缘向前延续的嵴状突起叫

面嵴,面嵴的前背侧有眶下孔。上颌骨、下颌骨和切齿骨上容纳齿的地方叫齿槽。切齿

与臼齿齿槽之间的空隙叫齿槽间缘。在齿槽间缘的下方有颏孔。下颌骨突入颞窝的突出

部叫冠状突,两侧下颌骨之间的部分叫下颌间隙。

主要的副鼻窦(鼻旁窦)除额窦外还有上颌窦和蝶腭窦。上颌骨内、外骨板之间有上

颌窦,在腭骨与蝶骨内外骨板之间还有蝶腭窦。

实验2 前肢骨及关节(附骨和关节的结构)

一、目的和要求:认识并记忆牛前肢肩带部和游离部各骨的名称和特点,认识各关节的结构及运动方向,认识骨的结构

二、准备工作:复习前肢骨,关节;骨和关节的基本结构

三、观察内容和步骤

肩胛骨位于肩带部骨。为三角形扁骨,外侧面的纵行凸起叫肩胛冈,把外侧面分成冈上窝和冈下窝两部分。肩胛骨背缘有肩胛软骨。内侧面上部有两个三角形锯肌面。

游离部骨骼包恬:肱骨、前臂骨(尺骨、桡骨和前脚骨(腕骨、掌骨、籽骨和指骨))。

肱骨:骨干的近端外侧面上有三角肌结节,内侧面有圆肌结节。远端后方有肘窝。近

端有肱骨头。

桡骨在内侧,尺骨偏外侧,尺骨近端突出部叫肘突(鹰嘴)。

腕骨:近侧列有四块,自内向外依次为桡腕骨,中间腕骨,尺腕骨和副腕骨(靠后外侧)。

远侧列有两块:内侧一块较大,由第2腕骨和第3腕骨愈合而成,外侧为第4腕骨。

掌骨:仅第3和第4掌骨发达,愈合成大掌骨,外侧第5掌骨又称小掌骨。

指骨:牛有四个指。第三和第四指发达。每指又包括三个指节骨,第一指节骨称为系 骨,第二指节骨称为冠骨,第三指节骨称为蹄骨。 籽骨:每一指在系骨与掌骨远端之间有一对近籽骨,在第2、3指节骨间有一块远籽骨。

(二)认识前肢关节:

肩关节:关节囊宽松,为多轴关节,但主要为伸、屈。

肘关节:为单轴关节,只能伸屈。由肱骨与前臂骨组成。其关节囊的两侧有侧副韧带。

腕关节:为复关节,其关节囊包括三个独立的滑膜囊。除侧副韧带外,还有骨间和列 间韧带。为单轴关节,只能伸、屈。

指关节,包括:系关节、冠关节和蹄关节三个关节。为单肘关节,只能伸、屈运动。

冠关节和蹄关节活动范围很小。

(3)认识骨的结构:观察纵向切开的管状长骨,可见骨干部分密质骨,最厚,向骨端 逐渐变薄,骨的两端最薄,密质骨的深面是松质骨,由骨板,骨针按一定方向排列。

观察骨干中央的骨髓腔,腔内及松质骨的间隙内有骨髓,是幼龄动物造血的地方。

观察新鲜骨的骨膜,幼龄新鲜长骨两端与骨干之间有骺软骨。成年动物骺软骨骨化, 骨干与骨端愈合在一起。

观察用盐酸脱去钙盐的骨,可见有机物成分。

观察烧去有机质的骨:为白色或黑色,内含磷、钙等无机盐,即骨盐。

(四)认识典型关节的构造:一个典型的关节包括:关节面及关节软骨、关节囊和关节 腔三部分。有的关节还有韧带及关节盘等。

1.关节面:是骨与骨相接触的光滑面,其表面覆盖一层透明软骨称为关节软骨。

2.关节囊:是围绕关节周围的结缔组织囊,它附着于关节面周缘及其附近的骨上,囊壁分为内外两层:外层为纤维层,有联接及保护作用。内层为滑膜层,后者常形成绒毛和 皱襞,突入关节腔内,滑膜能分泌透明粘稠的滑液。

3.关节腔:为滑膜和关节软骨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滑液。 此外,多数关节囊外周,附有韧带,有的关节如髌关节的股骨和胫骨之间有半月板,又

称为关节盘。

实验 3 后肢骨骼及关节

一、目的、要求:认识和记忆牛后肢腰带部及游离部各骨的名称、特点;认识后肢各

关节结构及运动方向。

二、准备工作:预习后指骨、后肢关节内容。

三、观察内容和步骤:

(一)观察牛的后肢骨骼

1.腰带部骨包括:成对的髋骨,髋骨由髂骨、耻骨和坐骨组成。

髂骨:位于髋骨的前背侧部。前方为髂骨翼,外侧角粗大叫髋结节,内侧角叫荐结节。

髂骨翼腹侧面有与荐骨连接的关节面。

坐骨:位于髋骨的腹侧后部。坐骨的后外侧角叫坐骨结节,左、右坐骨的后缘构成坐

骨弓。

耻骨:位于髋骨的腹侧前部,左右耻骨的前缘合称为耻骨前缘,左右坐骨和耻骨在中线相接形成的骨缝叫骨盆缝。坐骨、耻骨和髂骨愈合处构成髋臼,与股骨头成关节。耻骨、坐骨还围成闭孔。

2.游离部骨:包括大腿骨(股骨),小腿骨(胫骨和腓骨)和后脚骨(跗骨、跖骨、趾骨

和籽骨)。

股骨:股骨近端有股骨头和大转子,远端背侧有滑车关节面,与髌骨成关节。

胫骨:背侧有胫骨嵴。

腓骨:位于胫骨外侧,其近端称腓骨头。

跗骨:有5块分三列:近列有跟骨(又称腓跗骨)和距骨(又称胫跗骨)。跟骨近端称跟

结节。中间列称中央跗骨。远侧列:第一跗骨很小,第2,第3跗骨愈合。

跖骨:第3和第4跖骨愈合成一块大跖骨,第2跖骨小。 趾骨:与前肢指骨相似。籽骨也同前肢。

(二)观察后肢关节

1.髋关节:为多轴关节,结构同前肢的肩关节。但比肩关节多一圆韧带(从髋臼到股骨头),马属动物还有副韧带。

2. 髌关节:属复关节,单轴关节,只有伸屈运动。分为股髌关节,(有大而薄的关节囊,囊的两侧有侧副韧带。)从髌骨到胫骨有内、中、外三条强大的髌直韧带。股胫关节:由股骨和胫骨组成,两骨间有半月板,有十字韧带和侧副韧带。

3.跗关节:又称为飞节,为复关节,单轴关节,主要为伸、屈运动。在一个总的关节囊内,有四个滑膜腔,有侧副韧带和跗背、跗跖侧韧带。

趾关节:结构与运动方向与指关节相同。

(三)观察骨盆组成

骨盆是由左、右髋骨、荐骨和前3-4个尾椎以及两侧的荐结节阔韧带构成。

骨盆后口由背侧的尾椎和腹侧的坐骨及荐结节阔韧带后缘构成。

骨盆侧壁由两侧的荐结节阔韧带构成。

比较公牛和母牛骨盆的形状和大小。母牛骨盆前口斜度和后口均比公牛的大。坐骨弓比公牛的宽。

实验4 躯干骨骼

一、目的要求,认识和记忆牛躯干各骨的名称及特点,认识躯干骨一个完整骨节的组

成及一个典型椎骨的构造

二、准备工作:复习躯干骨骼有关章节

三、观察内容和步骤

(一)在哺乳动物胸前部才保留完整的骨节。它是由椎骨、肋和胸骨三部分组成。

1.一个典型椎骨包括椎体、椎弓和突起。

椎体:呈短柱状,前端凸出称椎头,后端凹陷称椎窝。

椎弓:在椎体背侧,与椎体围成椎孔。在椎弓基部有椎前切迹及椎后切迹。相邻的切迹形成椎间孔,脊髓发出的神经由该孔伸出。 突起:椎弓向上的突起叫棘突,椎弓基部向两侧的突起叫横突,椎弓的前端和后端有关节前突和关节后突。

2.肋:为弓状扁骨,包括肋骨和肋软骨。肋骨的椎骨端,有肋骨头和肋结节(与横突关

节面成关节)。肋以肋软骨与胸骨相接称为真助;不与胸骨相接,而其肋软骨彼此由结缔组织相连的肋称为假肋。

3.胸骨:牛的胸骨,呈背腹向压扁,由七块胸骨及软骨节片构成。无胸骨嵴,前端称为胸骨柄,后端扁平的软骨片叫剑状软骨。

(二)牛躯干骨的组成

由脊柱、肋和胸骨组成。

脊柱是由颈椎(7个),胸椎(13个)、腰椎(6个)荐椎(5个)和尾椎(18-20个)组成。

各椎骨的椎孔连成椎管,容纳脊髓。

颈椎:第一颈椎叫寰椎,由背弓和腹弓构成,环椎两侧形成寰椎翼。第二颈椎称枢椎,椎体前端有齿状突,与寰锥成关节。颈椎棘突不发达。

胸椎:棘突发达。前10个胸椎棘突最发达,构成鬐甲的骨质基础。

腰椎:横突发达。

荐椎:愈合成一块荐骨,荐骨前端内侧有荐骨翼,翼上有关节面与髂骨翼成关节。第一荐椎椎头腹侧有一稍突出的部分叫荐骨岬。

4.胸廓:在牛骨架上观察,由胸椎、肋和胸骨围成。以容纳胸腔内脏器官。前口称为胸前口,由第一胸椎,第一肋和胸骨柄组成。假肋的肋软骨共同组成肋弓。后口由最后胸椎,最后一对肋,肋弓和剑状软骨围成。相邻肋骨之间的空隙称为肋间隙。

实验5 马、猪的骨骼特征

一、目的和要求:认识马和猪骨骼的主要特征

二、准备工作:复习马、猪骨骼,比较其主要特征

三、观察内容和步骤

(一)头部骨骼

马的头骨,顶骨和顶间骨均位于头的顶面,与枕骨一起共同构成颅腔的顶壁和后壁,顶骨还伸向两侧构成颅腔侧壁。额骨发达,额骨上无角突,额窦发达。颞骨的鳞部与岩部愈合在一起。鼓泡较发达。切齿骨上有切齿槽。

猪的头骨:枕骨的颈突很长,额骨的眶上突不与颧弓相接,因而眼眶不完整。在鼻骨前方与切齿骨上方之间有吻骨。

(二)马、猪的躯干骨骼

马的躯干骨骼:胸椎18枚,肋为18对,包恬8对真肋,10对假肋,肋骨与肋软骨相接处有关节囊。胸骨骨体呈左、右压扁,胸骨嵴发达,荐骨呈弓状弯曲。尾椎约15-21枚。

猪的躯干骨骼:胸椎有14-15个,7对真肋,其余为假肋。胸骨直而扁平。荐骨有4个荐椎愈合在一起,尾椎20-30枚。

(三)马、猪的前肢骨骼

马的前肢骨:肩胛骨的肩胛冈发达,其下端无肩峰。尺骨发达,鹰嘴很大。掌骨:第3掌骨为大掌骨,第4、第2掌骨很小。指骨:仅一个指:第3指。每指各有三个指节骨。籽骨:每个指各有一对近籽骨和一块远籽骨。

猪的前肢骨:尺骨比桡骨长。掌骨有四块即:第2,3,4,5掌骨,第3,4掌骨较大。指骨:第3,4,指是主指,较大,第2、5指为悬指。每指均有3个指节骨,有一对近籽骨和一块远籽骨。

(四)马、猪的后肢骨

马的后肢骨:股骨有第三转子。腓骨很小,跗骨:马6块,猪7块,除跟骨和距骨外,中央跗骨与第4、5跗骨愈合在一起,第2、3跗骨愈合为一块,跖骨:第3,4跖骨合并一起。猪的后肢骨:腓骨与胫骨等长。

实验6 前肢肌肉

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实验观察和记忆前肢肌肉的位置和主要作用

二、准备工作:复习前肢肌肉的名称、位置和作用

三、观察内容和步骤

(一)观察皮肌

剥开皮肤后,可见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的皮下筋膜,又叫浅筋膜。皮肌就存在浅筋膜中,皮肌收缩,可使皮肤颤动。全身皮肌按其部位可分为肩臂皮肌,躯干皮肌,颈皮肌和面皮肌。观察上述皮肌的位置,厚度。深筋膜则构成肌间隔及肌肉的外膜。

(二)观察肩带部肌肉

肩带部肌肉是连接前肢与躯干的肌肉,多为板状肌,主要作用是支持躯干,固定前肢,并使前肢在运动时摆动。

1.观察斜方肌:位于肩部和颈上半部的浅层,起于第2颈椎到第10胸椎水平项韧带索状部和棘上韧带,从颈部和胸部两个部分伸向肩胛冈。集中止于肩胛冈,为一扇形肌。

2.观察菱形肌:位于斜方肌深面,肩胛软骨内侧面。起点同于斜方肌,止于肩胛软骨内侧面。颈部菱形肌狭长,胸部菱形肌为扁平四边形。

3.观察背阔肌:以薄的腱膜起于后几个胸椎和腰椎的棘上韧带,斜向前下方变成肉质,止于肱骨内侧圆肌结节。

4.观察臂头肌:起于颞骨、枕骨和颈椎横突,形成一条长而宽的带状肌,包过肩关节外面,止于肱骨嵴。构成颈静脉的上界。

5.观察下锯肌:非常发达,分为颈下锯肌和胸下锯肌两部分,它以锯齿状起于颈椎横

突和肋骨的外面,向上方集中止于肩胛骨锯肌面上。

6.观察胸肌:胸肌位于胸骨和肱骨之间,具有内收前肢,支持躯干的作用,分胸浅肌和胸深肌两块。

胸浅肌:起于胸骨,止于肱骨内侧筋膜。

胸深肌:起于胸骨及腹黄膜,问前止于肱骨外侧结节,一部分绕过肩关节止于冈上肌

筋膜。

结合肌肉位置、记忆肌肉的作用:

斜方肌,菱形肌同时收缩,可以上提肩胛骨。臂头肌和背阔肌作用相反。两者协同动

作可摆动肩关节。前肢落地固定不动时,臂头肌可以使头颈伸展,一侧肌肉运动,则可侧

偏头颈。下锯肌主要是支持躯干,把躯干吊在两肩胛骨之间,胸肌可内收前肢。

(三)观察前肢其它肌肉

首先按部位认识各肌的名称:

1.肩部肌:分布于肩胛骨外侧的肌肉有:

(1)冈上肌:位于冈上窝,止于肱骨近端(伸肩)。

(2)三角肌:起于冈下肌表面止于肱骨三角肌结节(屈肩)。

(3)冈下肌:起于冈下窝,止于臂骨近端外侧(展肩)。

分布于肩胛部内侧面的肌肉有:

(4)肩胛下肌:起于肩胛骨内侧面,止于止于肱骨近端内侧(收肩)。

(5)大圆肌:起于肩胛骨后缘,与背阔肌一起止于肱骨圆肌结节(屈指)。

2.臂部肌:

(1)前臂筋膜张肌:以薄腱起于肩胛骨后缘,下行变为肉质止于尺骨头和前臂筋膜。该肌收缩可紧张前臂筋膜。

(2)臂三头肌:位于肩胛骨与肱骨之间,有三个头分别起于肩胛骨后缘及肱骨体内、外侧,止于尺骨头(伸肘关节,固定肩关节)。

(3)臂二头肌:为富于腱质的圆柱形肌,起于肩胛结节,止于桡骨近端粗隆,并以一强腱止于腕桡侧深肌腱(屈肘关节)。

3.前臂部及前脚部的肌肉:

位于前臂部背外侧的肌肉:

(1) 腕桡侧伸肌:位于前臂骨背侧,起于肱骨远端,止于大掌骨近端(伸腕关节)。

(2) 指总伸肌:位于前肌的外后方,起于肱骨外髁及桡骨近端,下行在腕关节上缘转为腱质并位于掌骨背侧,止于蹄骨(伸指关节)。

(3) 指外侧伸肌:不发达。位于前肌的后方,起于桡骨外侧,下行变为腱质,通过腕关节后腱质变宽,与指总伸肌腱合并,止于第一指节骨远端(伸指关节)。

(4) 腕外侧屈肌:位于前臂部外侧面指外侧伸肌的后方,起于肱骨远端,下行止于副腕骨(屈腕关节)。

位于前臂内侧面和掌侧面的肌肉:

(5) 腕桡侧屈肌:位于桡骨的后方,起于肱骨远端,下行止于第2掌骨。(屈腕关节)

(6) 腕尺侧屈肌:紧位于前肌的后方,起于肱骨远端及尺骨头,下行止于副腕骨。(屈腕关节)

(7) 指浅屈肌和指深屈肌:均起于肱骨远端,桡骨或尺骨,其肌腹被腕外侧屈肌和腕尺侧屈肌所覆盖,二肌在腕关节上方变为腱质,

通过腕关节后,指浅屈肌腱位于指伸屈肌腱的浅面,它们共同构成屈腱。指深屈肌腱止于蹄骨,指浅屈肌腱止于第1指关节骨两侧。在腕关节上方有一腱头与指浅屈肌腱相连;在腕关节下方有一腱头与指深屈肌腱相连。

此外,在指屈腱的深侧,紧贴掌骨的掌侧面,有一骨间中肌,完全变为腱质,又称为悬韧带,止于近籽骨并分两条分支,沿系关节内侧伸向指总伸肌腱,并与之合并。因此悬韧带对固定第一指关节以及防止指关节背屈(过渡伸展)有很大作用。

(四)按照对关节的作用,复习和总结前肢诸肌

l.肩帯肌:斜方肌,菱形肌,臂头肌,肩胛横突肌(牛),背阔肌,下锯肌,胸肌。

2.作用于肩关节的肌肉

伸肌:冈上肌,屈肌,三角肌,大圆肌。

收肌:肩胛下肌,展肌:冈下肌

3.作用于肘关节的肌肉:

伸肌:臂三头肌,前臂筋膜张肌。

屈肌:臂二头肌。

4.作用于腕关节的肌肉:

伸肌:腕桡侧伸肌。

屈肌:腕外侧屈肌,腕桡侧屈肌,腕尺侧屈肌。

5.作用于指关节的肌肉:

伸肌:指总伸肌,指外侧伸肌。

屈肌:指浅屈肌,指深屈肌。

实验7 后肢肌肉

一、目的要求:通过本实验观察和记忆后肢肌肉的位置和主要作用

二、准备工作:复习后肢肌肉的名称和作用

三、观察内容和步骤

(一)位于臀部的肌肉

位于臀部外侧肌肉有

1.臀肌组:

(1) 臀浅肌(牛无此肌)、(2)臀中肌、(3)臀深肌,它们分别起于髂骨荐结节阔韧

带,止于股骨大转子和第3转子,其中臀中肌最强大。

臀肌组的作用:臀浅肌作用是屈髋关节,因其止点是第3转子。臀中肌和臀深肌止于大

转子有伸髋作用。

2.股后肌组:

(1) 股二头肌:位于股部后外侧,起于荐骨和坐骨结节,向下分三支止于髌骨、胫骨近

端和跟结节。

(2) 半腱肌:位于股二头肌的后面。起于荐结节阔韧带,坐骨结节和前两个尾椎。以扁

腱膜止于胫骨嵴内侧、小腿筋膜和跟结节。股二头肌于半腱肌之间的肌沟称为股二头肌沟。

(3) 半膜肌:位于半腱肌的后方股部内侧,起自荐结节阔韧带后缘及坐骨结节,止于股

骨远端内侧面。

股后肌组的作用主要是伸髋关节,但当蹄踏地时,臀肌组和股后肌组主要用来推动躯干向前,这时股后肌组除了伸髋关节外,还可以同时伸髌关节和跗关节。在后退时,为屈关节。

位于股部及臀部内侧的肌肉:

3.内收肌组:

(1)股薄肌:位于股部内侧皮下,起自骨盆联合的腹侧,止于髌内侧直韧带和胫

骨。

(2)内收肌:掀开股薄肌可见该肌起自坐骨和趾骨腹侧面,止于股骨内侧。

(3)股阔筋膜张肌:起于髋结节,延续为阔筋膜。该肌为髋结节的屈肌。

(4)股四头肌:位于股骨背侧。是一块强大的肌肉,以四个头分别起于髋骨和股

骨,止于髌骨,是伸髌关节的肌肉。

(5)髂腰肌:包括髂肌和腰大肌,分别起自髋骨和腰椎腹面,共同止于股骨内侧

小转子,可屈髋关节。

(二) 位于小腿部及后脚部的肌肉

位于该部肌肉的肌质部分位于小腿背侧和跖侧:

1.位于小腿背外侧的肌肉:

(1)趾长伸肌:起于股骨远端,为于胫骨背侧,呈纺锤形,跗关节以下变成腱质,

止于蹄骨。

(2)趾外侧伸肌:位于趾长伸肌的后方,起于髌关节外侧直韧带、胫骨外侧及腓

骨头、在跗关节上方变成腱合并。

(3)胫前肌:起于胫骨近背侧,位于胫骨背侧,趾长伸肌的深部,末端止于大跖

骨近端。

(4)第三腓骨肌:马的该肌完全为腱质,起始端与趾长伸肌共同起于股骨端,紧

贴胫前肌表面,止于大跖骨近端。

2.位于小腿跖侧的肌肉

(1)腓肠肌:有内、外两个头分别起于股骨近端,于小腿中部,合成一条强腱止于

跟结节。

(2)趾浅屈肌:起于股骨远端,位于腓肠肌两头之间,在小腿中部变成一条强腱,

从腓肠肌腱前方胫内侧转到其后方,包过跟结节下行于趾深屈肌腱的表面。趾浅屈肌腱止于冠骨两侧。趾浅屈肌腱,与腓肠肌和股二头肌,半腱肌一起组成跟腱。

(3)趾深屈肌:以肌腹起于胫股远端,在小腿中部转为腱质沿跗关节内侧下行,位

于趾浅屈肌腱的深面。向下止于蹄骨。

(三)按照对关节的作用,复习和总结后肢诸肌

1.作用于关节的肌肉:

伸肌:臀中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屈肌:臀浅肌,髂肌和腰大肌,股阔筋膜张肌。

外展肌:臀浅肌。

内收肌:股薄肌,内收肌。

2.作用于髌关节的肌肉:

伸肌:腓肠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3.作用于跗关节的肌肉:

伸肌:腓肠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屈肌:胫前肌、第三腓骨肌。

4.作用于趾关节的肌肉

伸肌:趾长伸肌,趾外侧伸肌。

屈肌:趾浅屈肌,趾深屈肌。

实验8 头部和躯干部的肌肉(跗关节和韧带)

一、目的要求:认识和记忆头部和躯干部主要的位置关系和主要作用

二、准备工作:根据本试验的内容,复习教科书的有关章节

三、观察内容和步骤

(一)头部肌肉的观察:头部肌肉包括面部肌肉和咀嚼肌肉

1.面部肌肉有:开口肌和括约肌:位于口腔和鼻孔周围,主要有:

(1)口轮匝肌:于皮肤很紧地连在一起,围在口裂周围,为口的括约肌。

(2)鼻唇提肌:起于额骨于鼻骨交界处,向前下方分两支止于口角和鼻翼,可提上唇,开鼻孔。

(3)上唇固有提肌:起自泪骨、颧骨和上颌骨交界处向前下方变成圆腱,与对侧同名肌的腱相结合,止于上唇,可上提上唇。

(4)下唇降肌:起于下颌骨冠状突,向前,止于下唇,可下降下唇。

(5)颊肌:位于上、下颌骨之间,形成颊部的基础,辅助咀嚼肌的作用。

2.咀嚼肌肉:包括开口肌和闭口肌。肌肉收缩引起下颌骨运动,便于咀嚼,主要有:

(1)咬肌:富有腱质:起于面嵴及颧弓,止于下颌骨咬肌面上。

(2)翼肌:位于下颌骨内侧面,起于蝶骨,止于下颌骨内侧面,它包括位于内侧面的翼内肌和位于翼内肌背外侧的翼外肌。

(3)颞肌:位于颞窝内,起于颞窝和颞骨颧突的内侧面,向前下方止于下颌骨的冠状突。 以上三肌肉可协同闭口。

(4)枕颌肌:起自枕骨颈突,止于下颌骨后缘。

(5)二腹肌:起自枕骨颈突,分两个肌腹,两肌腹间连以腱质,止于下颌骨内侧面。以上两肌肉可协同开口。

(二)躯干部肌肉的观察

躯干肌包括:脊柱肌,颈腹侧肌,胸壁肌和腹壁肌。

1.脊柱肌:主要观察

背最长肌:位于胸椎、腰椎的棘突和横突以及肋骨椎骨端之间所形成的凹陷内。该肌很强大。其后端有臀中肌覆盖。该肌起自髂骨,荐骨,腰椎和后部胸椎棘突,肌束合在一起向前伸延,沿途止于胸椎横突,肋骨椎骨端外面,最后四个颈椎横突,其作用是:两侧同时收

缩,可伸腰背;一侧收缩可使脊椎侧弯。

2.颈腹侧肌:主要观察胸头肌:该肌起于胸骨柄,以强腱止于下颌骨后缘。构成颈静脉沟的下界。

(三)胸壁肌

构成胸腔侧壁和后壁,胸壁肌收缩可改变胸腔容积,参与呼吸运动,因此也称呼吸肌,它包括前上锯肌(吸气肌),后上锯肌(呼气肌),肋间内、外肌和膈。本实验重点观察:

(1)肋间外肌:位于所有肋间隙的表层,起于肋骨后缘,肌纤维斜向后下方,止于后一肋骨前缘,为吸气肌。

(2)肋间内肌:位于肋间外肌的深层。起于肋骨前缘,肌纤维斜向前下方,止于前一肋骨后缘,为呼气肌。

(3)膈:构成胸腔的后壁,位于胸、腹腔之间。膈的周围由肌纤维构成,称肉质缘,膈的中央由强韧的腱膜构成中心腱。

膈的肉质缘:由腰部、肋部和胸骨部组成。

腰部:附着在前四个腰椎的腹面,肌束伸至膈的中心,构成肌质的左、右膈脚。

肋部:附着于肋骨内面,肋骨与肋软骨结合处。

胸骨部:附着于剑状软骨的背侧面。

膈上有三个孔:左、右膈脚之间为主动脉孔。右膈脚肌束间有食管裂孔。腔静脉孔位于中心腱上,稍偏右。

(四)腹壁肌的观察,(见马的尸体解剖)

(五)头部的关节

颞下颌关节:左、右各一个,由颞骨的颞髁和下颌骨的下颌髁构成,两关节面之间夹有一椭圆形关节盘。

(六)躯干的主要韧带

观察项韧带:位于胸椎、颈椎和枕骨之间,呈黄白色。可分为索状部和板状部。索状部形成颈背缘的基础。板状部自索状部伸向颈椎棘突上。

观察棘上韧带:伸延在胸椎、腰椎和荐骨的顶端,可视为项韧带索状部向后的延续。

在椎骨与椎骨间,椎骨与肋骨间还有许多关节和韧带,从略。

实验9 被皮系统

一、目的要求:通过实验了解蹄、乳房、角的主要构造。

二、准备工作:预习本实验指导,熟悉各名词。

三、观察内容

1.蹄的解剖 主要观察马蹄的构造。

用马蹄模型和标本进行观察:

蹄由蹄匣和肉蹄组成。

⑴蹄匣包括蹄缘、蹄冠、蹄壁、蹄底和蹄叉。

A蹄壁 位于蹄匣的背侧壁和两侧壁,可分为蹄尖壁、蹄侧壁和蹄踵壁。蹄壁后端向蹄底折转形成蹄支,折转部的角叫蹄踵角。蹄壁下缘称蹄底缘。

蹄壁的构造分釉层、冠状层和小叶层。

B蹄底 位于蹄底缘和蹄叉之间。

C蹄叉 呈楔形,位于蹄底的后方,前端尖叫蹄叉尖,后部宽大形成两个蹄球。蹄叉中央有蹄叉中沟,两侧有蹄叉侧沟。

蹄白线 位于蹄底缘,呈环状,色较淡。

⑵肉蹄 为蹄的真皮部分,富有血管、神经,呈鲜红色,其形态与蹄匣相似,分为肉缘、肉冠、肉壁、肉底和肉叉等部分,肉壁表面有肉小叶,肉底及肉冠有大量乳头分布。

蹄软骨 位于蹄骨和肉叉两侧的后上方,为不正形软骨板,内外侧各一块。

2.乳房的解剖

用模型和标本观察牛、羊、马和猪乳房的形态和位置。重点观察牛的乳房。

牛的乳房位于耻骨部的腹下壁,两股之间,母牛有四个乳房,紧密结合在一起,左、右有纵沟分界,前后有横沟为界。

每个乳房均分为基部、体部和乳头三部分。

乳房悬韧带 位于两侧乳房中间,由腹壁的深筋膜伸入形成,有固定乳房的作用。

乳房的纵断面上可见有乳腺乳池、乳头管和乳头孔等构造。

乳镜 位于乳房的后部和阴门裂之间的皮肤褶叫乳镜。

养的乳房 呈圆锥形,有两个乳房,每个乳头上有一个乳头管的开口。

马的乳房 呈长圆形,有两个乳房,每个乳头上有二个乳头管的开口。

猪的乳房 位于胸部和腹部腹侧正中线的两侧,一般有5-8对乳房,每个乳头上有2个乳头管的开口。

3.角的解剖

反刍兽的角包着额骨的角突,由表皮和真皮构成。

表皮形成坚固的角鞘。

真皮直接与角突的骨膜相结合。

角可分为角根、角体和角尖三部分。

角根与额部的皮肤相连续,角质逐渐变厚。

脚尖的角质最厚,甚至为实体。

实验10 反刍动物的消化器官解剖

一、目的要求:认识和记忆反刍动物消化器官结构

二、观察内容及步骤

(一)牛、羊的口咽器官

羊唇灵活,上唇中间有明显的纵沟,两鼻孔之间形成鼻唇镜,牛唇不灵活,鼻唇镜很大。

0、0、3、3

切齿骨上无切齿,而由角质齿板代替。牛、羊恒齿齿式是2( )= 32,恒切齿

4、0、3、3

齿颈明显,舌体后部隆起叫舌圆枕。舌背上有较粗的角质化的乳头,称锥状乳头。菌状乳头分散在舌背上。在靠近舌圆枕处有明显的轮

廓乳头。五叶状乳头。唾液腺:腮腺近于三角形,开口于第五上臼齿相对的颊粘膜上。颌下腺比腮腺大,自寰椎起向下颌伸延,在下颌间隙处,左、右颌下腺几乎相连。

(二)牛、羊胃的观察

1.首先观察胃的外形:

(1)瘤胃:两侧稍扁,前后稍长的椭圆形,有浅的左纵沟,纵沟将瘤胃分成背囊和腹囊。两个囊的前、后端分别又称为前背盲囊、后背盲囊、前腹盲囊和后腹盲囊。瘤胃后端还有背冠状沟和腹冠状沟。羊的后腹盲囊比后背盲囊长。

(2) 网胃:为圆囊状,位于瘤胃背囊的前下方。

(3)瓣胃:呈椭圆形,在瘤胃右侧。

(4)皱胃:呈长囊状,前端较粗大,后端较细,背缘为小弯、腹缘为大弯。

2.观察胃的内腔面:

(1)瘤胃:从瘤胃胃壁切口处观察内腔面可见有粗大的肉柱,与表面的各沟相对应,瘤胃粘膜为棕褐色,除肉柱表面外,密布扁平而高的乳头,瘤胃粘膜面乳头分布密度不均匀。食管在瘤胃的开口称为贲门,自贲门达瘤胃前柱以上的胃腔称为瘤胃前庭。

(2)网胃:瘤胃和网胃之间的通口称瘤网口。网胃粘膜形成网状或蜂窝状皱褶。

观察食管沟:食管沟起自贲门,沿瘤胃前庭右侧壁和网胃右侧壁延伸达网瓣胃口沟的两

侧有粗大的粘膜褶称为沟唇,两唇呈交叉扭曲状。

(3)瓣胃:沿瓣胃大弯切开,可见瓣胃内有叶片状粘膜褶,褶的高低不同,可分为大、中、小、最小四种叶片,瓣胃有两个开口,一个较小的口通网胃,一个较大的开口通皱胃。两口均在腹侧,相距较近。

(4)皱胃:粘膜面上有数条粘膜褶。粘膜中含有胃腺。皱胃起始部颜色较淡,为贲门腺区。靠近皱胃末端呈黄色,是幽门腺区与胃底腺区。它位于中间,比其它两腺区都大。皱胃后端有幽门通十二指肠。

(三)观察牛、羊底肠管:取离体底肠管

(1)总肠系膜:牛、羊的肠系膜仅有一个总肠系膜,从胸腰锥体的腹侧向下,两层腹膜先将盲肠和结肠初、终袢被覆,进而将结肠悬袢包在中间,再向下转为小肠系膜,把小肠吊在结肠袢周围。

(2)观察十二指肠:自幽门起始。伸向后方,形成“乙”状弯曲,向上延伸至肝脏折转向后延伸,约在右侧第五腰椎横突向下或髋结节附近折转向左、前测,重新回到右肾前下方,在接近肝的脏面延接空肠。

(3)观察空肠和回肠:空肠有许多弯曲,以空肠系膜附着在结肠袢的周围。空肠前段径较细,后段管径较粗。回肠肠管较平直,回肠与空肠的分界同样以回盲韧带为依据。

(4)观察盲肠:以盲端突向后方,以回盲口作为盲肠和结肠的分界。

(5)观察结肠:从回肠口向前方即转为结肠。牛、羊的结肠分为三个部分:

初袢:肠管直径最初与盲肠一致,向前接近肝的脏面在弯向背侧向后延伸达骨盆前口在折转向前,弯向下方为旋袢。

旋袢:在瘤胃右侧呈圆盘状,旋袢由外周向中心回旋的向心回,和自中心向外周回旋的离心回组成。羊的向心回和离心回各三圈,牛的向心回2圈半、离心回2圈,旋袢与地面近似垂直。

终袢:比初袢细得多,终袢肠管离开旋袢后,向后伸到近骨盆前口,在折转向前,继而向后伸延并在靠近骨盆前口处转为直肠,羊的在离心回最后一圈已形成粪球,并靠近空肠肠袢。

(6)直肠:无壶腹,周围脂肪较多。

(四)观察肝

肝的背缘较厚,左叶在腹侧,较薄锐,在左叶与中叶有一深切迹,右叶位于右背侧,在右叶与中叶之间有较达的胆囊。尾状突连于右叶、牛的胆管开口于十二指肠“乙”状弯曲粘膜乳头上。

(五)观察胰

呈黄褐色。牛、羊的胰形状不规则,牛的胰管开口于的后方30厘米处,羊的胰管和胆管合成一条胆总管,开口于十二直肠“乙”状弯曲。

实验11 猪的消化器官解剖

一、目的要求:通过实验,认识和记忆猪的消化器官特征

二、观察内容和步骤:在离体消化器官上观察

(一)观察猪口咽器官的特征

猪的口裂大,唇不灵活,上唇与鼻连接在一起构成吻突。

3、1、4、3

猪齿的恒齿齿式为2( )=44。猪无舌下肉阜。

3、1、4、3

舌:猪舌与马舌相似,但在舌根背侧面上有很多圆锥形乳头。丝状乳头小,菌状乳头主要在舌中1/3处两侧,轮廓乳头在舌跟背面,两个叶状乳头分别位于舌跟两侧。

唾液腺:腮腺呈三角形,腮腺管开口于第3、4上臼齿相对的颊粘膜上。颌下腺呈球形,位于腮腺深面,开口于舌系带两侧口腔粘膜。

(二)观察胃、肠、肝、胰的解剖结构

1.胃:猪胃左侧大而圆凸,左端形成一突出的盲囊,称为胃憩室。胃的右侧较细小,背侧弯曲。在猪胃大弯上有发达的大网膜附着。 剖开胃壁,在粘膜面上可见:猪的无腺部很小,仅存在于贲门周围,沿小弯很短一段距

离。胃的有腺部也分为贲门腺区(特别大)、胃底腺区(靠近大弯的部分)和幽门腺区(靠近幽门)。在幽门处,可见一幽门圆枕,自小弯侧胃壁向内腔突出,与对侧的唇形隆起相对,有关闭幽门的作用。

2.小肠:空肠系膜长,肠管卷曲多,回肠短而直,回盲韧带可作为空肠和回肠的分界。在十二指肠前段,有胆管和胰管的开口。

3.大肠:盲肠与牛、羊的盲肠相似,短而管径粗。结肠分为悬袢和终袢两部分。旋袢呈不正圆简状盘曲,向心回管径较粗,位于旋袢的外部。而离心回管径较细,多位于旋袢的内部。向心、离心回各约3圈半。终袢的走向与牛羊的相似。

4.肝:猪肝分叶明显:可分为左外叶、左内叶、右外叶、右内叶、中叶有又分为背侧的尾叶和腹侧的方叶,尾叶有尾状突。胆囊位于右内叶脏面。在方叶与左叶之间的切迹内,可以观察到圆韧带。胆管开口于幽门后方2-5厘米处的十二指肠。肝的表面可见许多网格状结构,称为肝小叶。

5.胰:胰呈不正四边形。黄白色,分为左叶、中叶和右叶三个部分。右叶沿十二指肠向后,有胰管通入十二指肠,开口处距幽门10-12厘米。左叶接脾和左肾前部;中叶的位置靠后。

实验12 马的消化器官解剖

一、目的要求:认识和记忆马消化系统各器官的解剖结构

二、观察内容和步骤

(一)口腔

1.首先区别口腔前庭和固有口腔。

(1)口腔前庭:颊、唇为外界,齿和齿龈为界。

(2)固有口腔:齿和齿龈以内的部分为固有口腔,内有舌硬腭等器官。

2依次观察口腔各器官。

(1)观察唾液腺:

a.腮腺:在下颌骨后缘,耳的下方,马的腮腺呈长的不正四边形。在腮腺前下缘有腮腺管,该管经下颌支转到外侧,在咬肌前方,穿过颊肌开口于第三上臼齿相对的颊粘膜上。

b.颌下腺:掀起腮腺,在下颌支后缘可见到长而弯曲的颌下腺,在腺体的前缘有颌下腺管,沿下颌骨内侧行, 开口于舌下肉阜上。舌下肉阜有一对,位于切齿后方,口腔底壁前部,外观呈乳头状。

c.舌下腺:位于舌体与下颌骨内侧之间口腔粘膜下。开口于口腔底部舌下粘膜。

(2)观察齿和齿龈:

a.齿龈:是包在齿颈周围和邻近骨上的粘膜,与口腔粘膜相延续。

b.齿:马齿分为切齿、犬齿(母马缺犬齿)、臼齿(前臼齿和后臼齿),在标本上核对马的齿

3.1.3.3

式。公马的齿式:2( )=40(恒齿)。观察马齿的咀嚼面(磨面)。

3.1.3.3

观察马的乳切齿:齿管(露在外面的部分)、齿颈(齿管与齿根之间的缩细部分)、齿根(在齿槽内的部分,颜色暗黄,无光泽)。包在齿根外面的为齿骨质,釉质主要包在齿冠外面,也存在于齿骨质与齿质间,白色而有光泽。齿质位于釉质的深面。在切齿磨面中有黑窝,称齿坎。再齿根部中央有齿髓腔,内有神经、血管。观察齿星:由于齿冠磨损后,在磨面上齿坎的前方出现横位线状,进而为点状的黄褐色斑点。这是齿髓腔被磨穿并补充了新生齿质的缘故。

(3)用离体舌标本观察舌:舌分舌根(与舌骨紧相连)、舌尖为舌的游离部分,舌尖腹面中央有舌系带。两侧臼齿之间的部分为舌体。在舌臂上观察舌的各种乳头:丝状乳头数目很多,尖端向后,其机械作用。菌状乳头位于舌背及舌侧缘。轮廓乳头靠近舌根处的舌体背面,马常有两个(驴、骡各3个)。叶状乳头位于舌体后端两侧缘上,每个叶状乳头,又由很多小叶片组成。以上三种乳头内有味蕾。

(4)观察硬腭:硬腭构成固有口腔的顶壁,正中有纵行的腭缝,腭缝两侧有横行的腭褶。硬腭深部有大量静脉丛。

(二)咽和软腭

咽位于口腔与鼻腔的后方,是呼吸道与消化道交叉的地方,咽有七个通口:前下方通口腔;前上方通鼻后口(一对);两侧有咽鼓管咽口,咽口呈裂隙状;后下方通喉口;后上方通食管。在咽的背后方外侧有一对喉囔,为咽鼓管的膨大部。

软腭:起于腭骨,为一长的肌肉和粘膜褶,可达舌根,能阻断咽和口腔的通路。

(5)观察食管:在尸体上可见:颈段食管起始端位于气管的背侧,在颈中部是在气管的左侧,入胸腔前又转到气管的背侧,胸段食管位于气管的背侧。腹段食管很短,接胃的贲门。

(6)观察胃:胃的前背侧接肝和膈,喉腹侧面接肠和胰。胃的大弯凸,在腹侧;小弯短而凹陷,位于背侧。胃的左端膨大称为胃盲囊(是最高的地方)。胃小弯的左端,有贲门与食管相接,胃小弯的右端经幽门通十二指肠。

沿大弯切开胃壁,观察胃的粘膜面。

粘膜面上可见无腺部是胃盲囊及贲门附近的粘膜,为食管粘膜的延续,呈白色。而腺部粘膜柔软,颜色深,新鲜材料呈红褐色。腺部可分为三种腺区:贲门腺区,胃底腺区和幽门腺区。在贲门腺区与无腺部交界处,无腺部粘膜形成一明显的褶缘。贲门腺区是沿褶缘的一

狭窄带状区。幽门腺区靠近幽门。胃底腺区较大,位于贲门腺区和幽门腺区之间,颜色较深。(7)观察肠

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马的十二指肠:长约1米,靠近幽门部呈梨状膨大,并构成“S”状弯曲,可见肝管和胰管开口于十二指肠憩室。

空肠:与十二指肠无明显界限。空肠很长,形成弯曲的肠袢,系膜长。

回肠:肠管平直,肠壁较厚,与盲肠相接,有回盲韧带。

大肠:包括盲肠、结肠和直肠 。

马的盲肠分盲肠底、盲肠体、盲肠尖三部分。盲肠底有大弯(背侧)和小弯(腹侧),小弯内侧有回盲口和盲结口,盲肠体自盲肠底向前下方延伸,管径粗大。与大结肠之间有盲肠大结肠韧带。盲肠尖的盲端游离。盲肠表面有纵带,相邻底纵带之间有膨大的肠袋。 结肠:分为大结肠和小结肠:在干制标本上观察:从盲肠底小弯处盲结口开始向前延伸为右下大结肠,然后弯向左侧,该弯曲称为胸骨曲,然后向左后方延伸称为左下大结肠,再折转向前上方,该弯曲称为骨盆曲,继续向前延伸称为左上大结肠,在膈的后方转向右侧,该弯曲称为膈曲(在胸骨曲的背侧),然后向右后方延伸走在右下大结肠的背侧,称为右上大结肠,该段后端特别膨大,形成胃状膨大部,然后突然变细转为小结肠。实际上,大结肠可分为两大部,即上大结肠和下大结肠,上下结肠位于下大结肠的背侧,两段大结肠在骨盆曲处折转。上、下大结肠均有纵带和肠袋。

小结肠:为大结肠的延续,有较长的系膜附着。纵带和肠袋均发达。

(8)观察肝和胰

肝:肝的壁面与膈之间有韧带相连,肝的脏面上有肝门,是管道出入肝的地方。肝的背缘为钝缘,中间有食管通过的切迹,膈面正中稍偏右有后腔静脉通过。肝的腹缘薄锐,有切迹将肝分为较大的右叶,中叶和左叶,中叶的腹侧为方叶,方叶上方有肝门,肝门上方是尾叶,有尾状突朝向右侧,马无胆囊。

胰:胰分三叶,右叶伸向右肾,左叶(称胰尾)伸向胃盲囊。左、右叶之间右中叶称胰头。向前下伸入十二指肠乙状弯曲内,胰管与肝管一起开口于十二指肠,在肠粘膜面形成十二指肠憩室。副胰管开口于十二指肠憩室对侧粘膜面,驴常无副胰管。

实验13 呼吸器官解剖

一、目的要求:通过本实验认识和记忆牛、马、猪的呼吸器官结构。

二、观察内容和步骤

(一)观察马的鼻

1.观察马的鼻腔:首先观察马的鼻孔,像一倒转的逗号,是由皮肤褶构成,内有X形的鼻翼软骨,在鼻孔的背外侧部分有鼻盲囊开口(又称为鼻孔),其盲端朝远口侧,约有5-7厘米长。

进一步观察鼻前庭:位于鼻腔前部,有鼻毛分布,在鼻前庭与固有鼻腔交界处附近鼻前庭侧有鼻泪管开口。观察固有鼻腔:鼻中隔将鼻腔分成两个,每个鼻腔内有上鼻甲和下鼻甲各一枚,它是由鼻甲骨被以粘膜形成,上、下鼻甲将鼻腔分为上、中、下三个鼻道。它们与鼻中隔之间的空隙称为总鼻道。

固有鼻腔的粘膜分为两个区:呼吸区位于前部,活体粘膜呈粉红色,粘膜层富有毛细血管。嗅区位于鼻腔最后部,粘膜呈棕黄色。

2.在断开头骨的标本上,观察副鼻窦(或称鼻旁窦)的窦粘膜。

(二)观察喉头(利用喉头标本)

1.观察喉软骨:环状软骨与支气管环相邻,喉的腹侧壁由甲状软骨构成,勺状软骨有2块,构成喉口的背侧壁。会厌软骨构成喉口的腹侧壁,后接甲状软骨,各块软骨借韧带和肌肉彼此联接。

2.观察喉腔:由粘膜褶形成两枚声带,二声带之间是声门裂,喉腔的入口称为喉门。

(三)观察气管、支气管和肺

气管位于颈部腹侧,由气管环构成。各种家畜的气管环略有不同。

肺:分为三个面:与膈相邻的称为膈面,与肋骨相邻的称为肋面,肺的内侧面称为纵隔面。肺的背侧为钝缘。腹侧为锐缘,锐缘上有一凹入的心切迹。

肺的分叶:心切迹之前为尖叶,心切迹之后有心叶和膈叶。马肺心叶和膈叶合在一起称为心膈叶,右肺有一副叶,与膈叶内侧相连。牛、羊的肺分叶明显,其右肺除分为尖叶、心叶、膈叶和副叶外,尖叶又由一切迹分为第一尖叶和第二尖叶。猪肺的尖叶只有一个,其它与牛、羊的肺相似。

牛、羊、猪的气管在进入肺组织之前,处分为两个主支气管(马的)外,还在分支前分出右尖叶支气管,进入右肺尖叶,支气管入肺组织后,在伸延途中反复分支,形成树枝状,称为支气管树。

在肺的内侧面上找到肺门,它是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出入肺的地方。出入肺门的管道又称为肺根。

实验14 泌尿器官的解剖

一、目的要求:认识泌尿器官的结构

二、准备工作:复习教材有关章节,预习实验指导

三、观察步骤

1.熊肾:肾叶完全分开,独立存在。每个肾叶相当于一个小肾,各有独立的输出管,这些输出管汇合成输尿管。从整体上看,很像一串葡萄,熊肾属于那种类型?

2.牛肾:肾叶与肾叶合并在一起,但表面尚有沟存在,在肾的切面上可见到许多肾乳头。乳头与肾小盏连以集收管,两条集收管汇成输尿管,牛肾属哪种类型?

3.猪肾:肾叶皮质部完全合并,表面平滑,但在断面上仍可看到许多乳头,乳头与肾小盏相对,肾小盏汇合成两个肾大盏,后者汇成肾盂,通输尿管。猪肾属那种类型?

4.马肾:肾叶的皮质部和髓质部分别完全合并,断面上可见髓质部合并为一个总乳头嵴与肾盂相对。肾盂连以输尿管。马肾属于哪种类型?

5.羊肾的表面平滑,断面上,如果从正中纵向切开(正中矢面),与马肾相似。如果在偏离正中线做一般矢状面切开,则可以看到有若干个乳头,乳头与肾小盏相对,肾小盏开口于肾盂,连以输尿管。

(二)观察肾的纵切面,可以看到:肾的外表有一层致密的结缔组织膜,称为被膜,健康肾,被膜容易剥离。被膜下为皮质部,颜色较淡,深部为颜色较深的髓质部,在皮质和髓质部之间可见有大的血管断面。相邻血管间的肾组织相当于一个肾叶。如用放大镜观察:皮质部断面上可见有许多针尖大小的颗粒,叫肾小体。在髓质部可见许多平行排列的条纹,叫做髓防线,在显微镜下是由许多许多小管组成。牛肾或猪肾的髓质部形成圆锥形的肾锥体,肾锥体末端称为肾乳头。肾乳头于肾盏(或肾小盏)相对。马无散在的肾乳头。

实验15 雄性生殖器官的解剖

一、目的要求:观察与记忆公畜生殖器官的形态、位置与构造以及各种不同家畜的特点。

二、准备工作:复习教材的有关章节,了解生殖器官系统包括那些器官。

三、观察内容:

(一)首先用模型观察雄性生殖系统各个器官的位置和相互关系。

1.阴囊:包在睾丸和附睾的外面。

2.睾丸 位于阴囊内。牛的睾丸呈椭圆形,上为睾丸头,下为睾丸尾,前缘为游离缘,后缘为附睾缘。

3.附睾 在睾丸的后方,上为附睾头,下为附睾尾。

4.精索 呈扁平圆锥形,位于腹股沟管内。

5.输精管 起于附睾尾,组成精索后部,向上进入腹腔,再向后延伸进入盆腔,在生殖褶内行走,开口于尿道起始部背侧壁。

6. 尿生殖道 分骨盆部和阴茎部。

骨盆部 位于盆腔内,在直肠的腹侧。有三种副性腺开口于尿生殖道骨盆部内。在尿生殖道起始部有前列腺和精囊腺,在近坐骨弓处有尿道球腺。

阴茎部 骨盆部经坐骨弓出骨盆腔,走在阴茎的腹侧。

1. 阴茎 以二阴茎脚起于坐骨结节腹侧。

阴茎分阴茎根、阴茎体和阴茎头。

阴茎根由阴茎脚汇合而成,阴茎根被悬韧带固定在坐骨腹面。阴茎体很强大。

阴茎头在最前端(马的很发达),阴茎头上有尿生殖道的开口。

(二)用牛雄性生殖器官标本进行观察:

1.牛睾丸为椭圆形,左、右稍扁,其上端的睾丸头与附睾头相接,头端也是血管、神经

通入处。

1.附睾分头、体、尾三部分,附睾头膨大,由十多条睾丸输出小管组成。睾丸输出小管汇合成一条很长的附睾管。迂曲并逐渐增粗,构成附睾体和附睾尾。附睾管在尾部延续成输精管。附睾尾借睾丸固有韧带与睾丸尾相连,又借附睾尾韧带与阴囊相连,所以去势时要剪断附睾尾韧带,才能取出睾尾和附睾。

2.观察输精管和精索

输精管由附睾管直接延续而成,由附睾尾沿附睾体至附睾头附近,进入精索后缘内侧,通过腹沟管进入腹腔后即离开精索,走出骨盆的生殖褶内,并增粗称输精管壶腹,其粘膜内有腺体分布,又称输精管腺部,输精管与精囊腺共同开口于尿生殖道起始部背侧壁的精阜上。 精索呈扁平圆锥形,基部与睾丸和附睾相连,顶部在腹股沟管处。精索主要由通向睾丸的血管神经以及输精管组成。

3.观察尿生殖道

尿生殖道分骨盆部和阴茎部(后者在观察阴茎时观察)。骨盆部和阴茎部以坐骨弓为界,交界处管腔稍变窄,称尿道峡,其后方的海绵层变厚形成尿道球部。尿生殖道起始部背侧壁有一突起称精阜,上有两个口,每个口为一侧精囊腺和输精管的共同开口。

在尿生殖道分骨盆部的背侧观察副性腺。

精囊腺一对,位于膀胱颈背侧的尿生殖褶中,在输精管壶腹部的外侧,开口于精阜上。马的精囊腺为囊状。猪的精囊腺特别发达。 前列腺位于尿生殖道起始部的背侧,分左、右两侧叶及连于其间的腺峡。以许多导管成行地开口于精阜后方的尿生殖道内。

尿道球腺一对,位于尿生殖道骨盆部未端的背面两侧,每个腺体有6-8个;排泄管,开口于尿生殖道背侧壁近中央的两列小乳头上。

4.观察阴茎和包皮

先用完整的马阴茎观察阴茎根、阴茎体和阴茎头。阴茎根以二阴茎脚附着于坐骨结节腹侧。阴茎体很长,两侧稍扁,在腹侧有尿道沟容纳尿生殖道、阴茎头和龟头,为阴茎前端的膨大部,在龟头上有深凹称龟头窝,其中有尿道突,其上有尿生殖道的开口。

阴茎肌肉有,坐骨海绵体肌包在阴茎脚外面,阴茎退缩肌为两条细长的带状肌,沿阴茎腹侧向前延伸,止于阴茎头的后方。 观察阴茎的正纵断面:注意观察龟头海绵体和尿生殖道的位置。

观察阴茎的横断面:注意观察阴茎海绵体,尿生殖道的位置。

观察包皮:包皮为皮肤褶,分内外两层,前端有包皮口。

5.观察阴囊:阴囊的结构与腹壁相似,分为:

皮肤-――薄而软,腹侧有阴囊缝。

肉膜――在两侧睾丸间形成阴囊中隔

筋膜――位于肉膜的深面。

鞘膜的壁层又称总鞘膜――总鞘膜的外侧面和后缘有睾外提肌。总鞘膜折转到睾丸和附睾表面形成固有鞘膜(相当浆膜的脏层),其间空隙称为鞘膜腔。

(一) 观察牛、羊、猪雄性生殖器管特点:

牛、羊的睾丸比较大(特别是羊)呈椭圆形,长轴垂直,附睾缘朝后,附睾紧密接在睾丸后面附睾头在背侧,精索较马长,尿生殖道骨盆部较细,精阜明显,精囊腺呈致密腺体,表面不平。前列腺分体部分(位于壁外)和扩散部(位于壁内),体部横位于膀胱颈和尿生殖道起始部背侧,不很发达(羊没有体部完全是扩散部)。尿道球腺相当胡桃大。阴茎呈圆柱形,长而细,在阴囊后面形成乙状弯曲,阴茎头不膨大,绵羊的尿道突细而长,而且弯曲,山羊的短而直,牛、羊的包皮不是双层皮肤褶,牛的包皮长而窄。

猪的睾丸很大,位于肛门下方,游离缘向后,附睾尾向上,尿生殖道骨盆部很长。精囊腺特别发达,由许多腺小叶组成。前列腺也分体部和扩散部。尿道球腺很大。呈圆柱状,大公猪约长12厘米,位于尿的生殖道骨盆部后三分之二的两侧和背侧。阴茎与牛、羊相似,有乙状弯曲,阴茎头呈螺旋状。包皮口狭窄,背侧有包皮盲囊(或称包皮憩室)。

实验16 雌性生殖器官的解剖

一、 目的要求:观察雌性生殖器管的位置,形态和构造,以及各种家畜的特点。

二、 准备工作:复习教材的有关内容,了解各器官的名称。

三、 观察内容:

(一)用模型观察(牛、马、猪)各生殖器官的位置和构造

1.卵巢:背侧有卵巢系膜附着于腰下部。

2.输卵管:是弯曲而逐渐变细的管子,起始部膨大称输卵管漏斗,末端变细与子宫角相接。

3.子宫:为双角子宫。分为子宫角、子宫体和子宫颈。子宫角和子宫体背侧有子宫阔韧带固定在腰下部,子宫颈借阔韧带固定于盆腔侧壁。

4.阴道:是母畜的交配器官,也是产道,位于直肠腹侧。

5.尿生殖前庭:位于阴道后方,与阴道间有阴瓣,腹侧壁有尿道外口的开口。

6.阴门:位于肛门腹侧,由左、右两片阴唇构成。阴门腹联合前方有一阴蒂窝,内有阴蒂。

(二)用标本观察母马的生殖器官:

1.观察卵巢和输卵管

输卵管呈豆状,腹缘凹入为排卵窝,背缘有卵巢系膜附着。卵巢后端与子宫角间有卵巢固有韧带(在内侧)。

卵巢的前端与子宫角间有输卵管系膜(在外侧)。

在输卵管系膜中,可见到一弯曲的管道即输卵管。其前端膨大称输卵管漏斗,具有不整齐的边缘,称输卵管伞,中央有输卵管腹腔口,后端变细,开口于子宫角,称为子宫口。

2.观察子宫

子宫分为子宫角、子宫体、子宫颈三部分。

子宫角:成对,背缘稍凹,有子宫阔韧带附着,腹缘凸,为游离缘。

子宫体:在子宫后方,后面接子宫颈,呈圆柱状。

子宫颈:为子宫后端,的缩细部,位于骨盆腔内,壁很厚,内腔狭窄,称为子宫颈管,前接子宫体,后通阴道。

子宫颈后部突入阴道,称子宫颈阴道部。

3.观察阴道和尿生殖前庭。

在已切开的阴道中,可看到其前端有穹隆(由子宫阴道部的突入而形成),阴道粘膜有大的纵行皱褶,阴道后面与尿生殖前庭间有阴瓣。 尿生殖前庭有前庭小腺开口,侧壁有前庭大腺开口。

4.观察阴门

阴门在前庭的后方,露出体外,阴唇的背侧连成背联合,腹侧连成腹联合。在腹联合前方有阴蒂。

(三)观察牛、羊、猪雌性生殖器官特点

牛、羊的特点:卵巢,牛的呈稍扁的椭圆形,羊的较圆,较小,都没有排卵窝。输卵管,牛的长而弯曲少,末端与子宫角间分界不明显。子宫,牛的子宫角其后部左、右角由结缔组织和肌组织相连,称该部为伪体,子宫体短,长约3-4厘米(羊约2厘米)子宫角和子宫体的粘膜上有圆形隆起,称子宫阜,羊的顶端略凹陷。子宫颈长约10厘米(羊约4厘米),子宫颈管呈螺旋状,牛的阴道长,阴瓣不明显。在尿道外口的腹侧,有伸向前方的尿道下憩室。

母猪的特点

卵巢较大,性成熟后的卵巢表面有突出的卵泡,呈桑椹状。卵巢囊发达。输卵管弯曲度比马小,子宫角特别长,子宫体短。子宫颈较长。没有子宫颈阴道部。不形成阴道穹隆,阴瓣为一环形褶,阴蒂细长,突出于阴蒂窝的表面。

实验17 心脏的解剖

这里写内容 一、目的要求:通过实验认识心脏的位置、形态、构造、心包、传导系统和心脏的功能与血液循环路径。

二、准备工作:复习教材有关心脏的内容,熟悉实验指导中提出的各个名词。

三、观察内容:

1.用心脏模型和心干制标本首先观察心脏的外形:

心脏呈左、右稍扁的圆锥体,上部宽大,为心基。有进出心脏的大血管。下部远端为心尖, 心脏前缘凸,后缘短而直。

心脏表面,近心基处有冠状沟,在左、右侧面,分别有左纵沟和右纵沟。

冠状沟和左、右纵沟内有心脏本身的血管和脂肪。

冠状沟和左、右纵沟可作为心脏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的外表分界。

2.用心脏干制标本和浸泡标本进一步观察各心房和心室。

○1右心房:构成心基的右前部,分为右心耳和静脉窦两部分。右心耳呈盲囊状。突向前方,内有梳状肌。静脉窦有静脉的入口,如前腔静脉口、后腔静脉口等。

观察右心房内部构造:

前、后腔静脉口间有静脉间嵴,突向前下方,可以引导和缓冲血流。

在后腔静脉口下方有冠状窦,为心脏静脉的开口处。

在后腔静脉入口附近的房中隔上,有卵圆窝,是胚胎期卵圆孔的遗迹。

右心房经右房室口与右心室相通。

○2右心室:位于心室的右前部,底部达不到心尖,上方有两个口;前口较小,为肺动脉口;后口较大,为右房室口。

右房室口有三尖瓣,瓣的游离缘由腱索连接到心室壁的乳头肌上。

肺动脉口有三个半月形的瓣膜,称半月瓣。在室中隔上,有横过心室走向侧壁的心横肌。

○3左心房:构成心基的左右部,有向前突出的左心耳。在左心房背侧壁的后部,有数个静脉口。

左心房经左方室口与左心室相通。

○4左心室:位于心室的左后部,底部伸达心尖,上方有两个口;前口较小,为主动脉口;后口较大,为左方室口。

左房室口有二尖瓣,也由腱索连接到乳头肌上。

心横肌较右心室多。

主动脉口也有三个半月瓣。

3.观察心的各种专用标本:

○1 用切去心房的标本观察三尖瓣,二尖瓣,肺动脉口半月瓣和主动脉口半月瓣,注意它们的方向和作用。

○2用已制好的心血管标本观察心脏本身的动脉和静脉:左、右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起始部和心小静脉,分别开口于右心房的冠状窦和右心房的梳状肌之间。

○3用标本观察心包和心壁构造:

心包:包在心与心基部大血管外面,囊壁由纤维膜和浆膜组成,浆膜分壁层和脏层,其间的空隙称心包腔,内有心包液。

纤维膜与壁层密接,外面被覆有纵隔胸膜,在心尖部折转附者于胸骨背侧,构成胸骨心包韧带。心包外的胸膜称为心包胸膜。 心壁的构造:心壁由三层构成,外层为心外膜(即心包脏层)中层为心肌,内层为心内膜(紧贴于心肌的内表面)

○4 观察心脏的传导系统:

窦房结:位于前腔静脉和右心耳之间的界沟内。

房室结:位于房中隔右房侧的心内膜下。

房室束:位于室中隔内,分为右束支和左束支,除分出小支至室中隔外,还有分支通过心横肌到心室侧壁。

实验18 全身动脉的主要分支

一、目的要求:通过已剥制好的标本,认识动物体内动脉主干的位置、名称及主要分支。

二、准备工作:复习肺循环和体循环的概念,并熟记实验指导中提出的各动脉名称。

三、观察内容:

利用标本观察动脉主干的位置与相近器官的关系,以及主要分支。

1.主动脉弓:自左心室起,由美测向后呈弓形伸延第六胸椎腹侧。

主要分之有:

○1左、右冠状动脉,营养心脏本身。

○2臂头动脉总干,短而粗,分出左锁骨下动脉,其主干延续为臂头动脉。臂头动脉总干分布于头颈,前肢和胸前部,主要分支如下: 左锁骨下动脉在胸腔内分出几个大分支后出胸腔

延续为左腋动脉。

臂头动脉 左颈总动脉

总干 双颈动脉干

臂头动脉 右颈总动脉

右锁骨下动脉基本与左锁骨下动脉相同

2.胸主动脉:为主动脉弓向后的延续,位于第六胸椎以后的胸椎腹侧,稍偏左。

主要分支有:

(1)肋间动脉,其数目与胸椎数一致,除前4对外都由胸主动脉分出,肋间动脉分为背侧支和腹侧支,前者到脊柱背侧肌肉,后者沿肋间后缘向下伸延,分出分支到胸侧壁。

(2)支气管食管动脉干,在第六胸椎处,由胸主脉分出,即分为一支气管动脉和一食管动脉。

3.腹主动脉:胸主动脉通过隔的主动脉裂孔到腹腔,延续为腹主动脉,位于腰椎腹侧,向后至第五或六腰椎处,分为左、右胳内动脉,主要分支如下:

腰动脉——5对或6对

胃左动脉

腹腔动脉不成对 脾动脉

肝动脉

腹主动脉 肠系膜前动脉——不成对

肾动脉——成对

肠系膜后动脉——不成对

睾丸动脉(母畜称子宫卵巢动脉)——成对

骼外动脉——成对

下面按部位来叙述主要的动脉。

1.头颈部动脉:

颈总动脉 位于颈静脉的深部,在环关节处分为三支,即枕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在分叉处的角内,有一颈动脉球或称颈动脉体。在颈内动脉或枕动脉的起始处,血管稍膨大称 动脉窦。

枕动脉

颈总动脉 颈内动脉 颌外动脉 面动脉

颈外动脉

颌内动脉

2.前肢动脉

延伸至臂部 延伸至前臂部 延伸至前脚部 指内侧动脉

腋动脉 臂动脉 正中动脉 指总动脉 指外侧动脉

3.后肢动脉

延伸至股部 延伸至膑关节后方 小腿部 至后脚

髂外动脉 股动脉 掴动脉 胫前动脉 跖背外侧动

趾内侧动脉

脉 趾总动脉 趾外侧动脉

4.骨盆部动脉

阴部内动脉 沿荐结节阔韧带向后延伸

髂内动脉 闭孔动脉 沿髂骨向后延伸,经闭孔出骨盆腔

荐外侧动脉 紧接荐椎腹侧向后延伸

实验19 全身静脉的主要分支

一、目的要求:通过对已剥制家好的静脉标本的观察,认识动物主要静脉的名称,位置及其分支。

二、准备工作:预习实验指导中各静脉名称。

三:观察内容: 体循环中动物全身的血液经各级静脉,最终汇集成前腔静脉、后腔静脉、奇静脉和心静脉,将血液注入心脏。

1.前腔静脉及其分支:前腔静脉主要汇集头颈部、前肢和胸壁静脉的血液,在胸腔内位于气管和壁头动脉总干的腹侧,在胸前口处由左、右腋静脉和左、右颈静脉汇合而成。

主要分属支有:

○1颈静脉 由来自头部的颌内静脉和颌外静脉在腮腺后缘汇合而成。颈静脉沿颈静脉沟向后伸延。

○2腋静脉 为前肢浅静脉主干,基本与同名动脉伴行。

○3臂皮下静脉 为前肢浅静脉主干。浅静脉干位于皮下,与深静脉干之间有吻合支相交通。

2.后腔经脉及其属支:后腔静脉收集后肢,骨盆壁、骨盆腔器官,腹壁、腹腔器官和隔的静脉血液。在骨盆入口处由左、右髂总静脉汇合而成,最初走在腰椎腹侧,沿腹主动脉右侧伸延,向前逐渐下降到干壁面的腔静脉窝,后穿过膈的腔静脉裂孔进入胸腔内,入右心房,主要属支有:

○1髂内静脉 为骨盆部静脉的主干。

○2髂外静脉 为后肢静脉主干,也分浅静脉干和深静脉干,深静脉干自蹄静脉从起,伴随同名动脉向上伸延。

浅静脉干位于皮下,主要的一条称小腿内侧皮下静脉或隐大静脉,最后注入股静脉。

3.奇静脉:是一不成对的静脉,自第一腰椎下方起,沿胸椎椎体右侧面向前走,其下外缘与主动脉之间有胸导管,后离开脊柱向前下方伸延,注入右心房。

4.门静脉:位于后腔静脉腹侧,肝门处,收集来自胃、小肠、大肠(直肠后部除外),胰和脾的血液,经肝门入肝,在肝内反复分支汇入窦状隙,最后集合为数支肝静脉注入后腔静脉。(只有纵向剪开通过肝表面的后腔静脉,才能看到肝静脉的入口)。

全身静脉回流简表:

肾 腰 子 或

静 静 宫 睾

脉 脉 卵 丸

巢 静

左髂总静脉 心 前腔 左、右腋静脉

后 腔 静 脉

右髂总静脉 脏 静脉 左、右颈静脉

肝静脉 奇静脉

肝内窦状隙

门静脉

胃 小肠 大肠 胰 脾

实验20 淋巴管和淋巴器官

一、目的要求:了解体内最大的淋巴管——胸导管的位置,形态和体内各淋巴器官的位置、形态。

二、准备工作:复习教材中的了淋巴系统一章,预习本实验指导的内容。

三:观察内容:结合挂图和已制备好的标本进行观察。

1.胸导管 为全身最大的淋巴管,起始部称乳糜池,位于最后胸椎和前二个腰椎腹侧。胸导管沿胸主动脉的右方向延伸,约在第六胸椎处,越过食管和气管左侧向下,在胸前口处注入前腔静脉。

2.胸腺 单蹄类和肉食类的胸腺主要在胸腔内,位于心前纵隔中。猪和反刍类的胸腺除胸部外,颈部也很发达,向前可到喉部。

3.淋巴结

体内浅表的淋巴结主要有:

○1 下颌淋巴结 位于下颌间隙,颌下腺前端的外侧,猪的位置偏后,表面有腮腺覆盖,每侧有两个。

○2 颈浅淋巴结又称肩前淋巴结,位于肩关节上方,表面被臂头即覆盖。

○3 髂下淋巴结又称股前淋巴结,位于髌关节上方,股阔筋膜张肌前缘的皮下。

○4 腹股沟浅淋巴结 公畜的位于阴茎两侧,母畜的位于乳腺的后上方,又称乳腺上巴结。

体内深部淋巴结主要有:

○1腘淋巴结 位于腓肠肌的后上方,股二头肌和半腱肌之间。

○2腋淋巴结 位于肩关节的内后方,大圆肌内侧面。

○3支气管淋巴结 有数群,位于支气管末端两侧。

○4纵隔淋巴结 分别位于心基背侧和主动脉弓后方的纵隔内。沿食管分布(牛、羊的较大)。

○5腹腔淋巴结 位于腹腔动脉起始部附近。

○6胃淋巴结 分布在胃动脉的径路上。

○7肝淋巴结 在门静脉和肝动脉的附近。

○8脾淋巴结 分布在脾门部脾血管的经路上。

○9肠系膜前淋巴结 主要在前肠系膜根部。

4.脾

脾是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各种家畜的脾均为于腹前部,胃的左侧。

猪脾 狭而长,呈紫红色,质地较软。

牛脾 为长而扁的椭圆形,蓝紫色,质地较硬。

羊脾 扁平略呈钝三角形,红紫色,质地很软。

马脾 呈扁平镰刀形,蓝紫色或铁青色。

5.血淋巴结 一般为圆形或卵圆形,呈紫红色。主要分布在主动脉附近,胸腹腔脏器的表面和血液循环的通路上,有滤过血液的作用,血淋巴结在反刍动物较多,马属动物也有。

实验21 脊髓的解剖

一、目的要求:认识并记忆脊髓的位置、形态、内部结构和功能。

二:准备工作:复习教材有关章节,预习实验指导内容,并记住各名词。

三:观察内容:

1. 用已剥制好的,完整的脊髓观察其外形。

脊髓位于椎管内,呈圆柱状,上下略压扁,与延髓无明显界限(通常以枕骨大孔为界)。

脊髓后端达荐骨中部,缩细呈圆锥形称脊髓圆锥,向后有终丝。

脊髓圆锥、终丝,加上荐、尾神经总称马尾。

脊髓在颈部和腰部均有膨大(因分出神经到四肢),分别称为颈膨大和腰膨大。

2.取一小段脊髓进行观察。

脊髓腹面有很深的腹正中裂,背侧为较浅的背正中沟(伸入内部称背正中隔)。

腹正中裂两侧有脊神经背根由此沟进入脊髓。

背正中沟两侧有背外侧沟,脊神经背根由此沟进入脊髓。

3.由脊髓横断面观察脊髓内部结构。

在脊髓的横切面上,可见到脊髓内部为灰质,灰质周围为白质,灰质中央有一纵贯脊髓的中央管。

○1灰质横断面呈蝶形,有一对背角和一对腹角(为背灰柱和腹灰柱的横断面)。在脊髓的胸段、腰前段,其腹角基部外侧有侧角。在背角、腹角和侧角内均有神经细胞体。

○2白质主要是神经纤维(联接脑与脊髓),白质被灰柱分为左、右对称的三对索。

背侧索位于背正中隔与背角之间。

腹侧索位于腹角与腹正中裂之间。

外侧索位于背角与腹角之间。

4.观察脊髓 脊髓外面包有三层结缔组织膜。

○1脊硬膜 坚厚、松弛地包着脊髓。

硬膜外腔 为脊硬与椎管之间的腔隙,该腔隙较宽,内有脂肪。

硬膜下腔 为脊硬膜与其深层的脊珠网膜间的腔隙,较窄,内含少量的淋巴液。

○2脊珠网膜 在脊硬膜下,为一薄的透明膜。

蛛网膜下腔 为脊蛛网膜与脊软膜间的腔隙,腔隙内含脑脊髓腋。

○3脊软膜 薄而富有血管,紧贴于脊髓外表面。

实验22 脑的解剖

一、目的要求:通过实验认识脑的外形,构造和脑膜。

二、准备工作:复习教材有关章节,预习实验指导的内容,并记住各名词。

三、观察内容:

1.用马脑模型区分脑的各部分

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在前,小脑在后,脑干位于大脑和小脑腹侧,脊髓之前。

脑干由后向前依次分为延髓、脑桥、中脑和间脑。

2.用脑模型和马脑观察脑各部分的结构

○1延髓 后接脊髓,呈前宽后窄,上下压扁的锥形。

腹面:正中有腹正中裂,两侧有腹外侧沟,在三条沟之间可看到两条纵行的白质纤维束称锥体,锥体向后变细而消失,其深面就是锥体交叉,第六对脑神经(外展神经)从锥体前端两侧穿出,后端两侧有第十二对脑神经(舌下神经)根,延髓的两侧有7对脑神经根,自前向后依次为第七对脑神经(面神经)、第八对脑神经(前庭耳蜗神经)、第九对脑神经(舌咽神经)、第十对脑神经(迷走神经)和第十一对脑神经(副神经)。

背面:大部被小脑覆盖,构成第四室底壁的后部,背侧面后半部有背正中沟,两侧有绳状体向前通入小脑构成小脑后脚,在小脑和延髓后部之间,有第四室脉络丛。

○2脑桥 位于延髓的前方。

脑桥腹侧部的横行纤维,由脑桥两侧进入小脑,形成小脑中脚。

脑桥侧面有第五对脑神经(三叉神经)根。

脑桥背面组成第四脑室底壁的前部。

○3中脑 位于脑桥前方,分为腹侧的大脑脚和背侧的四迭体。在中脑的横断面上可见到中脑内有纵向细管称中脑导水管,前通第三脑室,后通第四脑室。

四迭体由成对的前丘和后丘组成。前丘较大,后丘较小,后方有第四对脑神经即滑车神经根穿出。

大脑脚位于间脑与脑桥间。左、右大脑脚间称脚间窝。

大脑脚腹面有第三对脑神经即动眼神经。

中脑四迭体有纤维进入小脑,形成小脑前脚。

○4间脑 位于中脑和大脑之间,背侧被大脑半球遮盖,内有第三脑室,间脑主要分为丘脑和丘脑下部。

丘脑 是间脑的主要部分,为两个卵圆形体,两侧丘脑在中线相接部称丘脑联合,其周围的环状裂隙为第三脑室。在丘脑后部的背外侧,有外侧膝状体和内侧膝状体。在左、右丘脑的背内侧,中脑四迭体的前方有松果体。

丘脑下部 位于丘脑腹侧,由前向后依次有:

视束和视交叉 左、右侧视神经在丘脑下部的交叉称视交叉,交叉后的纤维称视束。

灰结节 紧接视交叉后方,为扁平突起,其中央有漏斗隐窝。

脑垂体 位于脚间窝前端表面,视交叉的后方。呈卵圆形,上下压扁,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

乳头体 位于灰结节后方,呈圆形隆起伏。

○5小脑 位于延髓和脑桥的背侧,前面与大脑之间有大脑横裂相隔。小脑被两条纵沟分为中间的蚓部和两侧的小脑半球。

小脑皮质 为小脑表面的灰质。

小脑髓树 为小脑深部的白质。

小脑借三对小脑脚(小脑前脚,小脑中脚和小脑后脚)分别与中脑、脑桥和延髓相连。

第四脑室 为小脑与延髓、脑桥间的脑室,前端与中脑导水管相通,后端与脊髓中央管相接。

○6大脑或称端脑 位于脑前方,被大脑纵裂分为左、右对称的两个半球。每个半球内部的腔称侧脑室,各经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 大脑半球的背外侧面的皮质可分为四个区域:

额叶 位于前部,是运动区。顶叶 位于背侧部,是一般感觉区。

枕叶 位于后部,为视觉区。

颞叶 位于外侧部,为听觉区。

大脑半球的底面 为嗅脑的各部分,包括有:

嗅球 略呈卵圆形,位于底面的最前端。

嗅回 为嗅球向后的延续部,分为侧嗅回和外侧嗅回。

嗅三角 为内外侧嗅回之间的部分。

梨状叶 位于大脑脚两侧,呈三角形隆凸状。

海马 位于大脑半球的深部、丘脑背侧,形成侧脑室后部的底部。

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有:

基底核即纹状体 是大脑半球基底部的灰质核团,也是皮层下中枢,主要有尾状核,豆状核和两核间的内囊。

胼胝体 位于大脑纵裂底部,是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的神经纤维,构成侧脑室的顶壁。

透明隔 为两侧脑室之间的正中隔障,构成侧脑室的内壁。

侧脑室 位于左、右大脑半球内,各经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其底壁前部为尾状核,后部为海马,顶壁与侧壁为胼胝体,内侧壁为透明隔。

3.用已剥制好的脑膜标本观察脑膜

脑膜与脊膜相同也分为三层,脑硬膜紧贴于颅内骨膜,因此不形成硬膜外腔,但有硬膜下腔。脑硬膜形成皱褶伸入大脑纵裂称大脑镰核大脑横裂称小脑幕。脑珠网膜哦与脊蛛网膜相同,也有蛛网膜下腔。最内层为脑软膜。

实验23 脑神经

一、目的要求:通过实验认识各对脑神经与脑相连的部位,性质和主要脑神经的分支。

二、准备工作:预习实验指导,熟悉各对脑神经的名称。

三、观察内容:

1.用剥制好的带有脑神经根的脑标本,观察各对脑神经。

与嗅球相连的有嗅神经

与间脑相连的有视神经

与脑桥相连的有动眼神经和滑车神经

与脑桥相连的有三叉神经

与延髓相连的有外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耳蜗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

2.各对神经的性质和主要分布情况

第一对——嗅神经为感觉神经,是由鼻腔嗅部粘膜的嗅神经细胞的中央突集合而成。

第二对——是神经为感觉神经,由眼视网膜的神经细胞突起集合而成。

第三对——动眼神经为运动神经,分部到眼肌。

第四对——滑车神经为运动神经,分布到眼肌。

第五对——三叉神经为混合神经,有三个大分支:眼神经(只含有感觉神经纤维)分布到眼睑,额部皮肤和鼻腔等处。 上颌神经(只含有感觉和运动两种神经纤维)分布到咀嚼肌、面颊的皮肤,口腔底粘膜、

舌粘膜、下齿槽、颏部和下唇皮肤。

第六对——外展神经为运动神经,分布到眼肌。

第七对——面神经为混合神经,主要大支有:上颊支分布到上唇,颊和鼻侧的肌肉。

下颊分布于下唇和颊部肌肉。

第八对——前庭耳蜗神经是感觉神经,分布到耳。

第九对——舌咽神经为混合神经,分为咽支和舌支,分布到咽和舌。

第十对——迷走神经为混合神经,除含有躯体神经外,主要含有副交感神经纤维。

第十一对——副神经为运动神经,分布于咽、喉、斜方肌和胸头肌。

第十二对——舌下神经为运动神经,分布到舌的肌肉。

实验24 脊神经

一、目的要求:通过实验掌握脊神经的组成,分支规律和主要的分支。

二、准备观察:复习教材中脊神经的章节并预习实验指导的内容。

三、观察内容:

1.取一段带有神经背侧根和腹侧根的脊髓,观察脊神经的组成。

背侧根(感觉根):近椎间孔处有脊神经节,通过脊髓的背外侧沟与脊髓相连。

腹侧根(运动根):与脊髓的腹外侧相连。

背侧根和腹侧根在椎间孔附近合为脊神经。

脊神经出椎间孔即分为背侧支和腹侧支。

2. 观察脊神经的主要分支

按脊髓发出的部位,分颈神经、胸神经、腰神经、荐神经和尾神经。

皮支 为分布到皮肤的分支。

肌支 为分布到肌肉的分支。

○1分布于躯干的神经

脊神经背侧支分布于脊柱背侧的肌肉和皮肤。

脊神经腹侧支 一般较粗,分布于脊柱腹侧,胸腹壁及四肢的肌肉和皮肤,重要分支有:

隔神经 由第五至第七颈神经的部分腹侧支组成,分布于膈。

肋间神经 为胸深经的腹侧支,分布于肋间肌、膈、腹肌和皮肤。

髂下腹神经 为第一腰神经腹侧支。

髂腹股沟神 来自第二腰神经腹侧支。

精索外神经 来自第二、三或第三、四腰神经的腹侧支。

以上三条神经均有分支到腹壁肌肉和皮肤,髂腹股沟神经和精索外神经并有分支到公畜的外生殖器和母畜的乳房。

○2分布于前肢的神经

第六至八颈神经及第一、二胸神经腹侧支的大部分构成臂神经丛,由臂神经经丛发出分支到前肢,主要分之有:

桡神经 分支到腕关节和指关节的伸肌,以及前臂外侧的皮肤。

尺神经 分支到腕关节和指关节的屈肌,以及前臂掌侧皮肤。

正中神经 其肌支到腕桡侧屈肌和指深屈肌,在前臂远端分为掌内侧神经和掌外侧神经,分支到掌部和指部,在掌部有交通支。 ○3分布于后肢的神经

由第四至六腰神经及第一、二荐神经腹侧支构成腰荐神经丛,发出分支到后肢,主要分之有:

股神经 分支到股四头肌,并分出隐神经,到股部、小腿和跖内侧面的皮肤。

坐骨神经 为体内最粗最长的神经,经坐骨大孔至荐结节阔韧带外侧面,绕过髋关节后面,向下伸延,至股后部又分为腓神经和胫神经到后肢远端。

验25 植物性神经

一、目的要求:通过实验了解植物性神经的性质及分布,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分支、神经节以及与脊神经的关系。

二、准备工作:复习教科书,将植物性神经的特点,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区别搞清楚。同时理解“节前纤维”、“节后纤维”、“椎神经节”和“椎下神经节”等名词。

三、观察内容:

1.用标本观察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发自胸腰部脊髓的侧角。

观察位于胸部脊柱腹面两侧的交感神经干,可见到许多椎神经节。

取一段带有交感干和椎骨的胸部脊髓标本,观察随脊神经出椎管的节前纤维——白交通支和自椎神经节发出到脊神经的节后纤维——灰交通支(较细)。

○1颈部交感干 常与迷走神经并行,称迷走交感神经干,走在气管两侧,颈总动脉的背内侧。颈部交感干有三个椎神经节:

颈前神经节 位于颅底腹侧,颈内动脉背侧,呈纺锤型,它发出的节后纤维随脑神经和头部动脉,分布于唾液腺、泪腺、眼内的平滑肌和头部的皮肤。

颈中神经节 位于颈后部,有时与颈后神经节合并,发出的分支至主动脉,心、气管和食管。

颈后神经节 与第一或第二胸神经节合并成星状神经节,位于第一肋骨椎骨端内侧,呈星芒状,主要分支有:

椎神经 在横突管内行走,有分支到每个颈神经。

心支 参与构成心神经丛,分布于心。

○2胸部交感干 位于胸椎的腹外侧,每一节有一个椎神经节。其发出的节后纤维一部分组成灰交通支返回胸神经,一部分至主动脉、食管、气管和支气管,并参与构成心和肺神经丛。一部分节前纤维组成内脏大神经和内脏小神经。

内脏大神经穿过膈脚的背侧入腹腔,到腹腔肠系膜前神经节.

内脏小神经与内脏大神经并行至腹腔,也达腹腔肠系膜神经节,并参与构成肾神经丛。

○3腰部交感干 位于腰小肌内侧缘,每节有一个椎神经节,它发出纤维组成的灰交通支返回腰神经,由腰部交感干发出的内脏神经到肠系膜后神经节。

腹腔有两个重要的椎下神经节:

腹腔肠系膜前神经节位于腹腔动脉根部两侧和肠系膜前动膜根部的后方。由两个腹腔神经节和一个肠系膜前神经节构成。进入其内的节前纤维有内脏大神经和内脏小神经,发出的节后纤维,到肝、胃、脾、胰、小肠、大肠和肾等器官。

肠系膜后神经节 位于肠系膜后动脉根部两侧,与腹腔肠系膜前神经节间有节间支相连,进入该关节的节前纤维有腰内脏神经和节间支。发出的节后纤维分布到肠后段和生殖官。还分出一对腹下神经,参与构成盆神经丛,分布至骨盆腔脏器。

(4)荐尾部交感干 沿荐骨腹侧向后伸延并逐渐变细。椎神经节数目较少,前部的大,后部的变小。节后纤维组成灰交通支与荐神经、尾神经相连。

2.用标本观察副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的纤维主要发自脑(中脑、延髓)和脊髓荐段(本实验主要观察迷走神经和盆神经)。

○1迷走神经是混合神经,含有三种神经纤维成分,即躯体运动、内脏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分三段来观察。

颈部 与交感神经合并迷走交感干,沿气管两侧入胸腔,在胸腔前口处,迷走神经又与交感神经分开,分支有咽支,喉前神经。

胸部 约在支气管背侧,沿食管迷走神经分为一食管背侧支和一食管腹侧支。左、右食管背侧支合成食管背侧干;腹侧支合成食管腹侧干、胸部迷走神经发出到心、气管、支气管、主动脉、食管的分支,还有返神经。

腹腔部 迷走神经到达腹腔后,食管腹侧干到胃小弯,分布于胃前壁,有分支入肝、胰和十二指肠,食管背侧干有分支入胃后壁,本干向后入腹腔神经丛,再分支分布于腹腔器官。

○2观察起自荐部脊髓的副交感神经

荐部的副交感神经起自荐部脊髓,形成单独的神经,称盆神经。有2-3支,在直肠的侧壁,与肠系膜后神经节发出的腹下神经一起形成盆神经丛。分之分布于盆腔器官。

实验26 感觉器官

一、目的要求:通过实验了解眼、耳的主要构造。

二、准备工作:预习本实验指导,熟悉各名词。

三、观察内容

1.眼的解剖

先用眼模型观察,然后解剖眼球。

⑴首先观察眼球的三层膜

①纤维膜(外层)分两个部分,前面是角膜,后面是巩膜。

角膜 占前部约1/5,呈圆形,透明。

巩膜 占后部约4/5,白色不透明,为较厚的纤维膜,后面有视神经自内穿出。

②血管膜(中层)由后向前分为脉络膜、睫状体和虹膜三部分。

脉络膜 呈暗褐色,围绕视神经乳头部有照膜,为青绿色带金属光泽的三角形区。

睫状体 是血管膜中部的增厚部分,内表面有许多突出并呈放射状排列的皱褶,外表面有睫状肌(平滑肌)。

虹膜 位于血管膜的最前部,虹膜中央有瞳孔。在马、牛瞳孔的边缘上有虹膜粒。

③视网膜(内层)为衬于血管膜内面的一层薄膜,有感光作用。后部有一视神经乳头。

⑵接着观察眼球的内容物

①晶状体 位于玻璃体前侧,周围接睫状体,呈双凸透镜状。

②玻璃体 位于晶状体后面,充满于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

③眼房水 眼房位于晶状体和角膜之间,被虹膜分为前房和后房,两房借瞳孔相通。眼房水为无色透明液体,充满于眼房内。 ⑶最后观察眼的辅助器官

眼的辅助器官有睑、泪器、眼球肌和眶骨膜。主要观察眼睑和泪器。

①眼睑 分为上眼睑、下眼睑。眼睑内面衬有结膜,并折转覆盖于眼球前部称此结膜为球结膜。

第三眼睑又称瞬膜,位于内眼角,内含有一块小软骨。

②泪器 包括有泪腺、泪小管、泪囊和和鼻泪管。

泪腺位于眼球的背外侧。

泪小管有两条,位于眼内侧角。

泪囊为鼻泪管上端的膨大部,位于泪囊窝内。

鼻泪管开口于鼻前庭。

2.耳的解剖

用耳模型示教

耳包括听觉感受器和平衡觉感受器。

耳可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

①外耳 在尸体和头骨上观察耳廊和外耳道,鼓膜为外耳与中耳的隔膜。

②中耳 认识鼓室和咽鼓管。

鼓室内有三块听小骨。

咽鼓管与咽相通。

③内耳 分骨迷路和膜迷路。膜迷路内充满内淋巴,膜迷路与骨迷路间充满外淋巴。

骨迷路包括前庭、耳蜗和三个骨半规管。

膜迷路包括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和膜耳蜗管。

实验27 内分泌

一、目的要求:通过实验认识脑垂体、松果体、肾上腺、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的形态位置。

二、准备工作:预习本实验指导,熟悉各名词。

三、观察内容

1 .内分泌器官

①脑垂体 位于丘脑下部的腹侧,为一卵圆形小体,其形状大小在各种家畜略有不同。

②肾上腺 位于每个肾的前内侧。各种家畜的形状不同。

③甲状腺 位于喉后方,气管的两侧和腹面。可分为两个侧叶和峡,但各种家畜的形状不同,如猪甲状腺的侧叶和峡结合为一整体。 ④甲状旁腺 很小,位于甲状腺附近,呈圆形或椭圆形家畜一般具有两对甲状旁腺。

⑤松果体 位于中脑前丘和丘脑之间。为一红褐色的豆状小体。

实验28 牛、羊的尸体解剖

一、目的要求:在学习各离体内脏器官的基础上,通过牛(或羊)的尸体解剖,系统复习和观察反刍动物各系统,特别是胸腔和腹腔各器官的位置,相互联系,加深整体概念,并进一步认识和记忆在离体标本上看不到的结构。

二、观察内容和步骤

(一)观察腹壁肌肉

剥去腰、腹部皮肤,顺序观察皮肌、腹外斜肌、腹直肌和腹横肌。(参考马的尸体解剖部分)

(二)观察牛(羊)的腹腔器官的腹膜

1.使尸体左侧倒卧,沿肋弓切除腹壁肌肉,然后切开腹膜。

2.观察大网膜:打开右侧腹壁后,可见大网膜包裹了十二指肠外的绝大部分肠管,位于表面的是大网膜的浅层,剪开浅层可见大网膜深层,观察深层和浅层大网膜的起始部,走向和止于哪些器官?

3.观察小网膜与哪些器官的什么部位相连。

4.剪开大网膜深层:观察各肠段的位置关系。

(1)首先观察十二指肠,从皱胃的幽门起始,向上形成“乙状”弯曲,在肝的脏面附近转向后走,绕过右肾,在向前方折转,重新达到肝的脏面附近向下延续为空肠。

⑵观察总肠系膜:两层腹膜先将盲肠、结肠初袢和终袢包住,然后将结肠旋袢包在中间,向下延续为小肠系膜,小肠位于结肠旋袢的右侧和下方,羊的结肠旋袢的离心回最后一圈远离旋袢,延伸在小肠系膜之中,肠管内已形成粪球。

⑶观察肝:牛肝分叶不明显,由发达的胆囊和圆韧带把肝分成左叶、中叶和右叶,寻找胆管,观察其在“乙状弯曲”的入口。胆管与胰管合并后开口到“乙状弯曲”,羊肝的右叶在右背侧,后端结右肾。右叶背面有尾叶的尾状突,肝左叶位于腹侧。边缘较薄,胆囊附在中叶与右叶之间。

观察胰:位于十二指肠肠袢之间,呈不正四边形,粉红色。寻找胰管,牛的胰管约在距幽门30厘米处,单独汇入十二指肠。羊的胰形状不规则,胰管与胆管汇合后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乙状弯曲”。

观察盲肠:盲肠的盲端伸向骨盆腔入口处,寻找回肠进入盲肠的部位,观察盲肠转为结肠,观察回盲韧带。

观察胃:牛羊胃约占据腹腔的3/4,瘤胃左侧与左腹壁相邻,右侧与肠相邻。网胃在瘤胃的前下方与膈相邻,瓣胃位于瘤胃的右前方。皱胃位于瓣胃的下方和后方。

将胃肠道从腹腔摘出后,观察胃的内部结构:剪开瘤胃,观察瘤胃肉柱,瘤胃乳头:剪开网胃,观察其粘膜结构:牛的网胃内常有金属异物存在;观察食管沟,注意其沟唇,食管沟的经路;剪开瓣胃观察瓣叶结构特点,观察纵向分布的粘膜褶。

观察唾液腺:腮腺的形状和位置,寻找腮腺管及其通入口腔的部位,下颌腺位于腮腺的深面。注意观察其形状,呈长条状,伸向下颌间隙,左、右两侧的下颌腺前端几乎相连。

5.观察肾:在腰椎下方,找到左肾和右肾,比较二肾的位置特点,牛肾的外边包有脂肪囊,称为肾脂囊,小心剥离肾脂囊在肾的腹侧寻找输尿管,观察其进入膀胱。

6.观察脾:脾位于瘤胃背囊的背、左侧。观察脾与胃的联系。

7.观察盆腔内直肠、子宫(母畜)、副性腺(公畜)与膀胱的位置关系,沿子宫角寻找卵巢,观察卵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

(三)观察胸腔器官和胸膜:(参考马的胸膜部分)

1.在纵隔上,观察位于纵隔内的淋巴结,寻找纵隔淋巴结,分为纵隔前,纵隔中和纵隔后淋 巴结,它们分别位于心的前方,心的背侧和心的后方。牛、羊的纵隔后淋巴结常常很大,当患结核病时,该淋巴结常常肿大,压迫食管,影响嗳气。

2.观察胸腔器官

⑴观察肺的分叶、气管、支气管、及右肺尖叶支气管。

⑵观察心包、膈神经。

⑶观察食管,迷走神经的背干和腹干。

⑷观察主动脉及其在胸腔内的分支。

⑸观察交感神经干及星状神经节。

⑹观察胸导管的毗邻关系,胸导管汇入静脉的入口、

3.观察牛、羊的口腔器官:参考牛、羊消化器官部分以及呼吸器官部分,观察唾液腺,注意下颌淋巴结的位置及其下颌腺的关系。观察牛、羊的甲状腺。

4.淋巴管注射示教:教师可任选一个瘤胃和肠段,用2-5%的墨汁水溶液,用细针头作淋巴管注射,观察器官浆膜下淋巴管并可作淋巴结补充注射,观察淋巴干和胸导管。

实验30 马的尸体解剖

一、目的要求:在认识和记忆马的各内脏器官的基础上,通过马(或驴、骡)的尸体解剖,系统复习和观察马体各系统的结构,加深整体概念,并进一步认识和记忆离体标本上所看不到的部分。

二、准备工作:重点复习马属动物内脏器官的结构,并复习有关肌肉章节。

三、观察内容和步骤

(一)观察腹壁肌肉

1.除去躯干皮肌,可见在软腹壁上有一层浅黄色有弹性的致密结缔组织膜,称为腹黄膜。

它为草食动物所特有,以增强腹壁弹性和韧性,保护肌腹和内脏器官。

2.腹外斜肌:位于腹黄膜的深面,肌纤维的方向是自前上方斜向后下方。该肌起自肋骨的外面,与对侧同名肌相接,共同形成腹白线,止于髂骨及耻骨上,该肌在靠近肋骨的部分为肉质,向后下方则逐渐转变为腱质。

3.沿肌纤维方向,钝性分离腹外斜肌,可见腹内斜肌:位于腹外斜肌的深面,肌纤维方向与腹外斜肌相反,是从后上方斜向前下方,自髋结节下行,肌质逐渐为腱膜,与腹外斜肌腱膜相交织,止于腹白线。

4.沿肌纤维方向分离腹内外斜肌并切开腱膜,可见腹直肌起自胸骨及肋软骨,为一宽带状肌,肌纤维自前向后伸延,以强厚的耻前腱止于耻骨前缘,肌腹有9-11条腱划。

5.沿肌纤维方向,钝性分离腹内斜肌可见腹横肌,位于腹部诸肌的最内层,肌纤维方向自上向下几乎是垂直走向,该肌起于腰椎横突和肋弓内侧面,与膈的附着部相接。该肌较薄,肌质部分不发达,向下以腱膜止于腹白线。

(二)观察腹腔诸器官和腹膜

1.首先观察消化器官

⑴尸体右侧倒卧,从左侧沿肋弓除去腹肌,注意勿伤及腹壁后部的腹股沟管。小心剪开腹膜,露出腹腔内脏器官。

⑵观察腹腔内诸器官的位置:

从左侧观察,自前向后顺序进行:

a.肝的左叶:在膈的后方与膈之间有韧带相连。

b.肝的左后方接胃和大结肠,胃的大弯有大网膜附着,观察大网膜的长度和周围器官的关系,大网膜向上方连于脾门,观察脾的形状,颜色。

c.左肾:位于最后肋骨椎骨端及第1-3腰椎横突腹侧,肾的周围有脂肪,外包结缔组织膜,叫肾脂肪囊。在肾的内侧前方观察左肾上腺。

d.肠和肠系膜:在腹腔左侧观,大结肠和盲肠位于腹腔下部,而空肠和小结肠则位于腹腔左侧上部。首先观察小结肠:肠管较粗有两条纵肌带和两列肠袋。小结肠背侧缘有小结肠系膜悬吊于3-6腰椎腹侧。将小结肠连同其系膜向体外翻转,放在腰部背侧,可见小结肠在肾的下方与从右侧转过来的十二指肠之间有一明显的十二指肠小结肠韧带,该韧带可作为十二指肠和空肠的分界标志。

从十二指肠小结肠韧带开始,沿空肠肠袢向后寻找到回肠,回肠的特点是,一侧缘连以肠系膜,另一侧缘有回肠进入盲肠的部位。 观察小肠系膜,小肠系膜包括空肠系膜和回肠系膜,该系膜在空肠起始部较短,以后逐渐增长,最宽处可达50-60厘米,到空肠末端及回肠处又逐渐变短。该系膜的根部,附着于第1-2腰椎腹侧,肠系膜前动脉,神经,淋巴管及静脉均通过该根部,走行在系膜内,两层浆膜之间。

进一步在腹腔下部观察大结肠和盲肠。在骨盆腔前口处先找到骨盆曲,以骨盆曲为分界,观察下方的左下大结肠和上方的左上大结肠。然后再沿上、下大结肠的前部找到胸骨曲和膈曲。最后握住骨盆曲向外牵拉,可将大结肠的游离部分拉出腹腔,可见骨盆曲为中点,大结肠分为上大结肠和下大结肠两个部分,此时,可清楚的看到盲肠底,盲肠体和盲肠尖,仅右上大结肠的后部与盲肠底以结缔组织连于腰椎腹侧,称为无浆膜区。

e.在母马尸体上观察卵巢,输卵管和子宫的位置,在公马尸体上重点观察精索与腹股沟管,在骨盆前口的左侧(或右侧),先找到腹股沟的腹环,可见精索(包括输精管和脉管等)经腹环进入腹股沟管,该管是斜行穿过腹外斜肌和腹内斜肌之间的缝隙,为胎儿时期睾丸从腹腔下降到阴囊的通道,有内外两个口,内口通腹腔,称为腹环,外口通皮下称皮下环,该管长约10厘米。

f.观察肾、输尿管及膀胱的位置关系

3.观察腹膜:被覆在腹膜壁上的浆膜称为腹膜壁层;被覆在腹腔器官表面的浆膜称为腹膜脏层。腹膜在器官与体壁,器官与器官之间的移行,形成网膜,系膜和韧带。观察上述结构并考虑:什么叫腹膜腔,它与腹腔有何不同?公畜和母畜的腹膜腔有何不同?观察小结肠系膜与小肠系膜的关系如何?

在教师指导下,摘除小肠,小结肠,肝等器官,在摘除上述肠管之前,应对欲切断的肠管做双结扎,以免粪便污染。

(三)观察胸腔器官和胸膜

先除去胸壁肌肉,在肋骨与肋软骨连接处剪断肋骨。在肋骨的椎骨端用骨钳或板锯切断所有肋骨,小心切断膈与肋骨的联系,即可观察。

1.胸膜:在胸腔内观察,肋胸膜:肋骨表面的浆膜;肺胸膜,被覆在肺表面的浆膜;膈胸膜和心包胸膜:是分别被覆在膈的胸腔面和心包外面的浆膜。进一步观察纵膈胸膜:纵隔胸膜是位于胸椎和胸骨之间的浆膜,左、右各有一层纵隔胸膜,两层纵隔胸膜以及夹在两层间的器官和结缔组织形成纵隔,把左、右胸膜腔隔开。纵隔内有动脉,食管、气管和心等器官。

考虑胸膜与胸腔有何不同,观察马属动物纵隔的特点。

2.观察心、肺,迷走、交感神经、膈神经、食管、气管、胸主动脉以及后腔静脉等器官。

⑴观察马肺的分叶

(2)观察心包,心包与胸骨之间有心包胸骨韧带。在心包上观察膈神经的走向。

⑶观察食管的位置,在食管的背侧和腹侧,观察迷走神经背干和腹干。

(4)在胸椎椎体外侧观察交感神经干,在第一肋椎骨端找到星状神经节。

⑸观察气管分为两个支气管的情况。

⑹切开心包,观察心包液的量,透明度,心外膜。

⑺观察胸导管的毗邻关系,寻找它汇入静脉的地方。

(四)在颈部

观察食管、气管、颈静脉、迷走交感干、甲状腺等器官,在下颌骨后缘观察:腮腺、颌下腺及淋巴结。

(五)观察右侧胸、腹腔诸器官

操作步骤:在完成以上观察内容的基础上,翻转尸体,使其左侧倒卧,切除右侧胸壁和腹壁肌肉。锯断肋骨,在去肋骨时,注意观察膈的肋骨内侧面的附着处,切断膈与肋骨的联系,观察顺序如下:

先观察胸腔器官:

观察右肺:右肺除尖叶、心膈叶外还有一个副叶。

观察前腔静脉和后腔静脉进入右心房,然后切去部分膈:

观察肝的右叶,注意在右叶脏面上不见胆囊,寻找肝管及其通入十二指肠处。

观察胃:位于肝的左后方,胃的幽门部以幽门通十二指肠,寻找胃的大弯并观察大网膜。

观察十二指肠的走向和特点:

自幽门起始后向上走,靠近肝的脏面处形成乙状弯曲,进而向后延伸,在右肾后方转向左侧,在左肾下方延续为空肠。

观察胰:位于十二指肠和腹腔顶壁之间,前邻肝的脏面。寻找胰管,观察胰管汇入十二指肠。

观察盲肠底和右侧大结肠的关系以及它们在腹腔内的固定情况。

实验31 家禽的解剖特征

一、目的要求:通过对鸡的内脏器官解剖,掌握禽类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器官系统的构造特点。

二、准备工作:熟悉本实验指导的内容。

三、观察内容

将拔除羽毛的鸡尸体固定好,把准备好的玻璃管插入气管,向肺及气囊内吹气,待气囊充气后,结扎气管。按以下顺序解剖观察。

1.在仰放着的鸡腹部后方正中处,用左手指提起皮肤将剪刀插入皮下,沿正中线向前剪,剪到下颌的后方,向后剪到肛门(注意勿伤

肌肉),后用小刀将皮肤向两侧剥离,在颈后部要注意勿伤锁骨间气囊和颈气囊。

2.在胸部露出胸浅肌,将此肌肉由正中向两侧切开,此时应注意在胸浅肌与胸深肌间有一个小的气囊憩室(由锁骨间气囊形成的),注意不要碰破,然后再将胸深肌切除。

3.肌肉除去后,露出胸部骨骼,然后小心地用骨剪剪断锁骨、乌喙骨,沿胸骨两侧剪断肋骨,注意勿伤气囊和肺,此时注意观察胸前气囊和胸后气囊。

4.小心地打开腹腔,观察腹气囊(可对照气囊标本进行观察)。

5.在颈部观察

气管 在颈腹侧,由很多软骨环组成,在心脏的背侧接鸣管。

食管 与气管一起偏于颈的右侧,在锁骨的前方膨大成嗉囊。嗉囊以下的食管走在气管的背侧进入胸腔。

胸腺 幼鸡明显,位于颈两侧皮下,长形分叶状,浅黄粉色。

甲状腺 在颈后部胸腔前部,颈静脉内侧,为椭圆形红色腺体。

6.观察内脏器官的位置

肝较大,位于胸骨背侧,分左、右两叶,右叶有一胆囊。右叶的肝管直接开口于十二指肠,右叶的肝管先到胆囊,再由胆囊发出胆管到十二指肠。

脾 位于腺胃右侧,呈不正的球形。

前胃(腺胃)由左侧拉开肝的左叶,在左叶背侧有接腺胃及十二指肠的开口。

十二指肠 围在肌胃的右侧及后方,呈马蹄形,在十二指肠袢间有胰腺,呈米黄色,长条状,分三叶。

盲肠 在十二指肠右后方,可见到盲肠的一部分,拉开盲肠观察,是两条长的盲管,盲端朝后。

空肠 主要位于腹部右侧,拉开空肠观察小肠系膜,空肠中部有一个小突起,叫卵黄囊憩室。

回肠 短而较直,以系膜与两盲肠相连。

胰管 胆管的开口:将十二指肠拉开,在肝的背侧,可见到两条管子,注意用镊子分离结缔组织,找出左侧的肝管和右侧的胆管,都开口在十二指肠的末端,在胰腺的前端分离结缔组织,可找到三条胰管,与胆管一起开口于十二指肠的末端。

7.将肝取下,在紧靠腺胃的前方将食管切断,用手将胃及肠向外拉出,剪断肠系膜,把胃及肠管放在腹腔外,详细观察各器官的形态结构。

8.观察鸣管 位于器官末端,分叉处有一呈锲状的鸣骨,鸣管有两对弹性薄膜,叫内、外鸣膜,形成一对狭缝,为鸡的发声器官。

9.观察肺 两肺位于胸腔背侧部,不分叶,鲜红色,肋面上有较深的肋沟,肺门位于腹侧面的前部,肺上还有一些与气囊相通的开口。

10.观察生殖器官

雄性生殖器官

睾丸:其大小因年龄和季节而有变化。睾丸位于腹腔内,在肾的前部腹侧,睾丸的背内侧缘有一扁平突出物称为附睾。

输精管:是一对弯曲的细管,与输尿管并列而行,后端开口于泄殖腔。

雌性生殖器官

卵巢:位置与睾丸相同,仅左侧发育(右侧已退化),呈葡萄状,均为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卵泡,卵泡呈黄色,卵巢表面密布血管。卵巢的大小与年龄和产卵期有关。

输卵管:只有左侧发育,是一条长而弯曲的管道。根据其构造和功能,由前向后依次分为五部分:漏斗部——中央有输卵管腹腔口,边缘薄呈伞状。膨大部或称蛋白分泌部——是最长最弯曲的部分。峡部——为膨大部后方的缩细部分。子宫部——扩大成囊状,壁较厚。

阴道部——变细弯曲成“S”形,后端开口于泄殖腔的左侧。

11.观察泌尿器官

肾狭长呈荚状,位于腰荐骨两旁和髂骨的肾窝内。分前、中、后三部分。肾周围没有脂肪。

输尿管从肾中部走出,沿肾的腹侧面向后伸延,最后开口于泄殖腔顶壁两侧,鸡没有膀胱。

实验28 牛、羊的尸体解剖

一、目的要求:在学习各离体内脏器官的基础上,通过牛(或羊)的尸体解剖,系统复习和观察反刍动物各系统,特别是胸腔和腹腔各器官的位置,相互联系,加深整体概念,并进一步认识和记忆在离体标本上看不到的结构。

二、观察内容和步骤

(一)观察腹壁肌肉

剥去腰、腹部皮肤,顺序观察皮肌、腹外斜肌、腹直肌和腹横肌。(参考马的尸体解剖部分)

(二)观察牛(羊)的腹腔器官的腹膜

1.使尸体左侧倒卧,沿肋弓切除腹壁肌肉,然后切开腹膜。

2.观察大网膜:打开右侧腹壁后,可见大网膜包裹了十二指肠外的绝大部分肠管,位于表面的是大网膜的浅层,剪开浅层可见大网膜深层,观察深层和浅层大网膜的起始部,走向和止于哪些器官?

3.观察小网膜与哪些器官的什么部位相连。

4.剪开大网膜深层:观察各肠段的位置关系。

(1)首先观察十二指肠,从皱胃的幽门起始,向上形成“乙状”弯曲,在肝的脏面附近转向后走,绕过右肾,在向前方折转,重新达到肝的脏面附近向下延续为空肠。

⑵观察总肠系膜:两层腹膜先将盲肠、结肠初袢和终袢包住,然后将结肠旋袢包在中间,向下延续为小肠系膜,小肠位于结肠旋袢的右侧和下方,羊的结肠旋袢的离心回最后一圈远离旋袢,延伸在小肠系膜之中,肠管内已形成粪球。

⑶观察肝:牛肝分叶不明显,由发达的胆囊和圆韧带把肝分成左叶、中叶和右叶,寻找胆管,观察其在“乙状弯曲”的入口。胆管与胰管合并后开口到“乙状弯曲”,羊肝的右叶在右背侧,后端结右肾。右叶背面有尾叶的尾状突,肝左叶位于腹侧。边缘较薄,胆囊附在中叶与右叶之间。

观察胰:位于十二指肠肠袢之间,呈不正四边形,粉红色。寻找胰管,牛的胰管约在距幽门30厘米处,单独汇入十二指肠。羊的胰形状不规则,胰管与胆管汇合后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乙状弯曲”。

观察盲肠:盲肠的盲端伸向骨盆腔入口处,寻找回肠进入盲肠的部位,观察盲肠转为结肠,观察回盲韧带。

观察胃:牛羊胃约占据腹腔的3/4,瘤胃左侧与左腹壁相邻,右侧与肠相邻。网胃在瘤胃的前下方与膈相邻,瓣胃位于瘤胃的右前方。皱胃位于瓣胃的下方和后方。

将胃肠道从腹腔摘出后,观察胃的内部结构:剪开瘤胃,观察瘤胃肉柱,瘤胃乳头:剪开网胃,观察其粘膜结构:牛的网胃内常有金属异物存在;观察食管沟,注意其沟唇,食管沟的经路;剪开瓣胃观察瓣叶结构特点,观察纵向分布的粘膜褶。

观察唾液腺:腮腺的形状和位置,寻找腮腺管及其通入口腔的部位,下颌腺位于腮腺的深面。注意观察其形状,呈长条状,伸向下颌间隙,左、右两侧的下颌腺前端几乎相连。

5.观察肾:在腰椎下方,找到左肾和右肾,比较二肾的位置特点,牛肾的外边包有脂肪囊,称为肾脂囊,小心剥离肾脂囊在肾的腹侧

寻找输尿管,观察其进入膀胱。

6.观察脾:脾位于瘤胃背囊的背、左侧。观察脾与胃的联系。

7.观察盆腔内直肠、子宫(母畜)、副性腺(公畜)与膀胱的位置关系,沿子宫角寻找卵巢,观察卵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

(三)观察胸腔器官和胸膜:(参考马的胸膜部分)

1.在纵隔上,观察位于纵隔内的淋巴结,寻找纵隔淋巴结,分为纵隔前,纵隔中和纵隔后淋 巴结,它们分别位于心的前方,心的背侧和心的后方。牛、羊的纵隔后淋巴结常常很大,当患结核病时,该淋巴结常常肿大,压迫食管,影响嗳气。

2.观察胸腔器官

⑴观察肺的分叶、气管、支气管、及右肺尖叶支气管。

⑵观察心包、膈神经。

⑶观察食管,迷走神经的背干和腹干。

⑷观察主动脉及其在胸腔内的分支。

⑸观察交感神经干及星状神经节。

⑹观察胸导管的毗邻关系,胸导管汇入静脉的入口、

3.观察牛、羊的口腔器官:参考牛、羊消化器官部分以及呼吸器官部分,观察唾液腺,注意下颌淋巴结的位置及其下颌腺的关系。观察牛、羊的甲状腺。

4.淋巴管注射示教:教师可任选一个瘤胃和肠段,用2-5%的墨汁水溶液,用细针头作淋巴管注射,观察器官浆膜下淋巴管并可作淋巴结补充注射,观察淋巴干和胸导管。

更多相关推荐:
20xx级局部解剖学实验报告书写格式要求

局部解剖学实验要求及实验报告要求实验一头颈部一目的要求一掌握额顶枕区层次及各层结构特点临床意义二掌握颅底颅中窝蝶鞍区的主要结构毗邻及临床意义三掌握面浅层的局解特点及临床意义四掌握腮腺咬肌区主要结构特点及毗邻关系...

20xx级局部解剖学实验要求

局部解剖学实验要求长沙医学院形态学实验室修订实习一头面部一目的要点一熟悉头部重要的骨性标志枕外隆凸上项线乳突下颌角髁突颧弓眶上缘眉弓眶上孔眶下孔及颏孔二掌握额顶枕区层次及各层结构特点临床意义三掌握颅底颅中窝蝶鞍...

局部解剖学实验方案

局部解剖学实验总结周振东经过一个学期的局解实验课学习以下是我对每次实验课的总结第一次实验课主要是腋窝的解剖1解剖浅层找到肋间臂神经剔除浅筋膜和腋筋膜后从喙突向下修洁肱二头肌短头和喙肱肌2在喙肱肌内部剖出肌皮神经...

局部解剖学实验操作指导

解剖操作简介局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各个局部层次结构及各器官之间的位置与毗邻关系的科学它是临床医学课程尤其是外科学的重要基础课程局部解剖学的学习方法与系统解剖学不同系统解剖学是通过理论大课的讲授和实验小课的示教见习...

局部解剖学结合外科手术学实验报告

局部解剖学结合外科手术学学生实验技术报告一学生姓名专业班级二学生参加开放实验项目的体会与建议三评价与认定

局部解剖实验报告_头

福建中医学院级专业骨科局部解剖学头部实验报告姓名学号123456789101123456789101112345678910123456782

局部解剖学实验指导参考答案

局部解剖学实验指导参考答案四名词解释1动脉导管三角位于主动脉弓的左前方前界为左膈神经后界为左迷走神经下界为左肺动脉三角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的心浅丛该三角是手术寻找动脉导管的标志7动脉韧带连于主动脉弓下缘和左肺...

局部解剖学(Regional Anatomy)实习课教案

局部解剖学RegionalAnatomy小班课教案承德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张树彬第一讲绪论一理论教学50分钟一局部解剖的定义及学习的重要性局部解剖学是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研究人体各个局部区域内器官和结构的层次关...

《口腔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口腔医学专业内招生五年制)doc

口腔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030103课程英文名称oralregionalanatomy课程性质独立设课课程类别必修课学时学分总学时36总学分1实验学时36实验学分1先修课程系统解剖学适用专业口腔医...

《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摘要本文探讨了局部解剖学的实验教学模式在临床专业五年制学生中尝试实验教学模式改革采用实验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相结合法的形式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表明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模式...

南华大学医学院《局部解剖学》课程实践教学大纲

局部解剖学课程实践教学大纲topographicanatomy课程编号1001010090401课程类别独立开设实验课程学时28总学时56实验学时28学分35适用对象临床医学妇幼急诊肿瘤放医修完本课程所规定的本...

局部解剖学实验课教学进行科研小论文撰写训练的尝试

局部解剖学实验课教学进行科研小论文撰写训练的尝试摘要目的提高学生对局部解剖学实验课的学习兴趣及动手能力并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方法在局部解剖学实验课上根据辅导教师所拟与临床相关的命题学生对所有标本进行局部解剖测...

局部解剖学实验总结(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