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总结

时间:2024.5.9

安然事件的启示

在美国这样一个所谓法制完善、市场成熟的国家,发生安然这样的大骗局,被称为诚信楷模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作出如此不诚信的事情。这里面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美国政府对此做了些什么?前面已作了初步的分析。那么,安然事件给中国能带来哪些启示呢?

(一)法律制度的完善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可以说,美国资本市场的法律和制度是比较完善的。但是,这些法律和制度正是美国市场监管部门与监管对象长期不断斗法的结果,是多年来不断试错和纠错的结果,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只要经济在发展,只要市场存在,这种斗法就不会终结,法律和制度也就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二)诚信是确保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市场经济只依靠法律和制度是不行的,诚信同样也是确保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这是因为,第一,现实生活非常复杂,法律和制度能够规范的总是有限的;第二,法律和制度是根据过去的实践和经验来制定的,社会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法律虽有预见未来的功能,但很难准确预见未来要发生的事情。所以,法律制度总是有漏洞的。在资本市场中,法律的漏洞需要诚信来弥补,同样,法律的贯彻执行也需要诚信来保证。

(三)一些激励性的改革措施,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制度予以规范,那么这种改革措施会不可避免地产生负面作用。如20世纪xx年代以来,美国公司普遍推行了期权制度,这种机制对于激励企业经营人员努力工作,最大限度地为公司谋利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也要看到这种机制的弊端,即把公司利益与经营者自身利益绑在一起,为经营者伪造业绩、虚构利润提供了动机。又如,我国规定,上市公司必须连续三年盈利才能增发和配股,并根据盈利高低确定增发和配股的多少,这种政策可以鼓励企业努力经营,但同时也为企业伪造业绩提供了动机。

(四)注册会计师要处理好遵守执业规则与遵守基本原则的关系。规则与原则是有区别的,规则比较具体,比较死板,原则比较灵活,原则的要求比规则高。如安然事件后,SEC批评当前FASB的会计准则大部分是基于规则的,基于规则的会计准则提供了一套极为详细的会计处理方法,企图考虑到准则运用的方方面面,实际上导致了公司在信息披露中,按章照抄搞形式主义,信息披露千篇一律,似乎很全面、很规范,但实质问题却往往不予披露,这种方法一方面束缚了会计人员的手脚,另一方面,给故意作假的会计人员提供了借口,不仅妨碍了信息披露的有效性,而且还造成惩罚恶劣公司的困难,因为这些公司形式上的工作一般都做的滴水不漏,一切都符合规定。因此,有必要要求会计准则不仅应提出具体规则,而且还应提出基本原则,财务报告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披露公司的实质性情况。会计执业人员在遵守

规则的同时,还应遵守基本原则,否则,哪怕是按具体规则在形式上进行了完美的工作,如没有反映实质问题,监管者也有依据加以处罚。

(五)社会和媒体要要正确看待上市公司的胜败和会计师的作用。一般来说,上市公司都是业绩比较好、公司治理结构比较完善、财务制度比较健全的公司。公众总希望上市公司业绩永远很好,公司本身也总希望在公众中有一个好的形象。于是,公司在社会公众的压力和自身利益的推动下,在业绩不佳时通过作假维持“形象”,获取利益。实际上,胜衰是一个企业生存的基本规律,有高峰有低谷,有生有死,对一个企业来说是很正常的,问题是公众要对此予以理解,企业要将真实情况及时予以披露。人们对会计师也同样有一种不切实际的期望,认为会计师能够解决一切问题,实际上,会计师面临的环境是非常复杂的,会计准则也有一定的弹性,有很多问题单靠会计师的能力和手段是难以解决的,因此,公众也要对此予以理解,会计师要对有关情况做如实披露。

(六)当出现问题时要及时采取措施。证券市场错综复杂,出现一些问题是难以避免的,重要的是在这些问题出现后应采取何种行动。首先,要对涉嫌财务舞弊的公司要彻底调查,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同时,在调查处理时要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依法办事的原则,既不要受媒体和民众情绪的左右,脱离法

律搞“从严惩处”,也不因为违规公司是具有影响的大企业,就对他们另眼相看,从轻发落;不因为股市出现下跌和波动,就去救市。实际上,拯救一两个大企业远不如拯救一个市场重要,拯救市场最好的办法是维护一个好的制度,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剔除一两个资本市场中“坏孩子”,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对于保证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是必要的。其次,要认真分析出现违规现象的原因,要通过调查,揭示出资本市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不仅包括企业治理结构的问题、市场运行的问题、中介机构的问题,还包括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再次,要通过调查处理,提出进一步的改革措施。资本市场上出现违规问题固然要处理,但比“处理”更重要的是完善制度,通过完善制度,防止类似事件的再度发生,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治本之策。20世纪xx年代初,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给美国经济以沉重的打击,但在那次危机以后,美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金融市场的法规制度,在美国近一个世纪的经济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次出现安然事件后美国出台的一系列法律制度,对于今后一个时期美国证券市场乃至美国整个经济的发展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二篇:马原总结


绪论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答: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以及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马克思主义做出不同回答:

①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来讲,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② 从它的阶级属性来讲,马克思主义是物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这个人类社会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③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物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④ 从它的理论体系构成要素来看,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组成的

⑤ 从概念上来说有广义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人物:黑格尔(唯心主义者)、费尔巴哈;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价值由劳动创造);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法国昂利.圣西门、沙尔.傅里叶,英国罗伯特.欧文(理性和善心))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2)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1)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2)其次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1)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2)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3)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

1.怎样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原理?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他的物质性。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2.为什么说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

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

实践的本质:(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是感性的、对象性物质活动。

2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3.如何理解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的特点?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以下特性

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普遍性: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

4.怎样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其形式也可以区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基本形式。

相互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1、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2、在事物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3、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4、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5.如何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的原理?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对矛盾普遍性的简明表述。其含义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用。

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

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相互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辨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6.怎样理解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相互转化: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7.什么是辩证的否定观?

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肯定因素是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

辩证的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

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杨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评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8.如何理解规律及其客观性?如何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规律,揭示的就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事物的本质的联系,任何规律都是事物的内在根据和本质联系;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任何规律都是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移的趋势;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任何规律都是同类现象背后的共性,是丰富多彩的现象背后的稳定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相反,人的意识要受规律的支配。规律的客观性表明,人们不能藐视规律,更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发现客观规律,并通过这种认识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使事物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所以,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实践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统一的基础。

第二章

1、怎样理解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

动所指向的对象。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而且也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

(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包括:1.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2.实践主体按照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实际地作用于实践客体,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3.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2、怎样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人们要改造世界就必须首先认识世界,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人类实践活动提出的问题归根结底只能依靠和通过实践来解决。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人们只能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使对象的真实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得到充分的暴露;也只有通过实践使对象的各种现象上升到理论认识。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第五、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在实践中产生的认识必须回到实践中指导服务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肯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决不意味着认识无足轻重。实践和认识总是相互作用的,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3、怎样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辩证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联系。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辨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如果割裂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就会走向唯理论和经验论,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

4、如何理解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作为一种主观的思想形成,是把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部客观世界作为认识对象的。真理最根本的特征就在于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揭示,就在于思想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致性。)

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凡是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得到实践的证实、主观同客观相符合,这种认识就是真理。)

5、怎样理解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首先,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其次,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首先,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其次,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辩证关系:真理是具体的,是发展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辨证统一的。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辨证转化的)

6、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

1.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既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并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结果。)

2.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人们对实现价值的追求,构成了实践的动因,但价值的实现必须以对相关真理的正确把握为前提才能成功。)

3..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7、怎样理解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

1.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是辩证统一的。(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要有效的改造世界,又必须正确地认识是世界。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决定了理论与实际必须相结合)

2.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既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人类世界是由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构成的。人类主体总是受目的性和能动性的驱使,要求外界客观世界满足自身的需要。然而客观世界是按照固有的规律运行的,不可能自动地满足主体的愿望和需要,因而主体和客观就处于矛盾状态之中。)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也就是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

第三章

1.如何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的原理?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应,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2.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应。

总之,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反映社会存在。这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但社会意识又有其相对独立性,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更多相关推荐:
20xx考研政治马原总结--值得一看

考研政治马原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马克思主义含义1、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学说是关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解放的科学。①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标志:18xx年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 产 党…

马原总结

绪论简略版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简答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3的哲学基础第一章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

马原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马克思主义含义1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学说是关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标志1848年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 产 党宣言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原重点总结

1马克思主义狭义即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广义作为中国共 产 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也包括列宁等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

马原总结精华!

社会条件思想来源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阶级基础两大发现产生标志发展历程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生命力根源生命力关键定义和两层含义世界观方法论基本立场新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的内涵理论品质本质属性社会理想马原1234...

马原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资料1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23马克思主义直接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4包括两个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思维与存...

马原总结

马原总结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而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阶级统治级的工具则...

马原期末总复习知识点总结及其大纲(20xx最新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马克思主义含义1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学说是关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标志1848年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 产 党宣言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原第四章(自己总结的)

第四章411社会制度的改变原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2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1时间14世纪末15世纪初2地点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3途径a从小商品经济中分化出来b从商人...

考研政治:马原核心考点汇总

考研政治马原核心考点汇总为了帮助大家顺利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勤思考研辅导老师会在第一时间为大家搜集整理考研的复习资料及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的复习备考有所帮助考研政治冲刺复习考生着重四大方面整体框架整合重点知识强化查...

马原实践个人总结

个人实践总结实践只是一种磨练的过程对于结果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胸襟不以成败论英雄我们不一定非要用成功作为自己的目标和要求在实践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和道理也是很有意义的在老师说要自由组队时我只希望能有一个团队接收我对...

马原总结

大学生的生态意识研究调查报告一前言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态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热点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未来社会的支柱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他们对生态的认识将决定未来生态环境的走向所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

马原总结(2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