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叠问题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4.4.13

“重叠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

“重叠问题”教学设计

菁华铺乡中心小学 姜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例题1(重叠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初步理解集合知识的意义,理解集合图中每部分的含义,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测、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感知集合图的形成过程,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初步感知数学的严密逻辑,培养数形结合思想、优化思想、变中抓不变思想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性,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体会数学的严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体会集合的有关思想方法并能用之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及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兴趣小组”统计表、两把椅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抢椅子”游戏

①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好!今天我们首先玩个“抢椅子”的游戏。谁愿意参加?(请2位学生登台)

②两位同学抢两把椅子,能分出胜负吗?那么我们再选一位同学来参加。

③再请4位同学上台,划拳决定一个参加“抢椅子”游戏的人选。

④决出冠军:今天“抢椅子”游戏的冠军是××。刚才我们是在玩游戏,看谁行动最快,但是在平时我们要尊老爱幼,主动把座位让给老人和残疾人等需要帮助的人。

2、口答:

刚才我们有几个人抢椅子?(板书:抢椅子 3人) 刚才我们有几个人划拳? (板书:划拳 4人) 那参加这两项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3、怎么只有6个人呢?3个人加上4个人不是等于7个人吗?

4、让学生思考,学生回答:有一个人重复了。

师问:哦,原来是有一个人重复了,哪个重复了?

5、对,刚才×××既参加了抢椅子,又参加了划拳,他(她)是重复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问题,数学上称之为“重叠问题”(板书:重叠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重叠问

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最喜欢的游戏入手,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实例入手,用最简单的数据,通过口算抢椅子和划拳的一共多少人,发现总人数不是两组人数之和,从而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在解决问题的需要中,让学生自己思考得出“既参加了抢椅子,又参加了划拳,他(她)是重叠的”的结论,于是研究“重叠问题”变成了学生源自内心的学习需求。)

二、探究新知

1、师画出简单的韦恩图

①刚才抢椅子的是哪几位同学?(板书学生姓名,注意将重叠的那位同学的姓名写在最右边)刚才划拳的是哪几位同学?(板书学生姓名,在重叠的那位同学的姓名后面写上另外三个人的姓名) ②老师用一个圈把抢椅子的3个人圈起来,表示他们是抢椅子的人。这种圈叫做集合圈。(老师用手盖住抢椅子的前2位同学的姓名,露出重叠的那位同学姓名)老师再用一个集合圈把划拳的同学圈起来,表示他们是划拳的人。

③像这种图,叫做集合图,是英国著名的逻辑学家韦恩最早发明的,所以又叫韦恩图(板书:韦恩图)

2、指导观察韦恩图

左边的集合圈表示什么?

右边的集合圈表示什么?

中间重叠的部分表示什么?(板书:既抢椅子,又划拳的)

重叠部分的左侧月牙形表示什么?

重叠部分的右侧月牙形表示什么?

3、学生思考计算方法

①独学:怎样求出参加游戏的总人数?大家各自开动脑筋,然后把算式写出来。

②群学:请各小组同学讨论交流一下计算方法,再请组长把你们组的计算方法归纳起来。

4、展示

抽组展示,要求讲清计算理由。

板书:3+4-1=6(人)

2+4=6(人)

3+3=6(人)

2+3+1=6(人)

师:我们很多人用了“3+4-1=6(人)”这种算法,这种方法的解题思路是怎样的?

5、思考:如果重叠的是2个人,该怎么计算?

(设计意图:我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处理,没有用书上的例题1进行教学,而是就用刚才游戏中的问题探究新知,过渡非常自然,紧贴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自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拓展应用

1、课件出示“三(一)班参加语文、数学课外小组学生名

单”统计表(书108页例题1)

①对学:同桌两人在老师发给你们的 “兴趣小组统计表”的纸张上,试着画一画韦恩图。

然后老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韦恩图的演变过程。

②独学:要计算参加兴趣小组的一共有多少人,你能用几种方法计算?

③抽生登台板书,并说明理由:

8+9-3=14(人)

8-3+9=14(人)

9-3+8=14(人)

5+3+6=14(人)

2、课件出示礼品盒

①群学:先自己猜一猜,下面两只盒中一共有几种奖品?然后小组合作议一议、算一算。

课件出示:两个礼品盒,第一盒中有4种奖品,第二盒中有3种奖品,猜一猜,下面两只盒中一共有几种奖品?

②请各组汇报。然后教师用课件演示并板书:

有0种重叠:4+3=7(种)

有1种重叠:4+3-1=6(种)

有2种重叠:4+3-2=5(种)

有3种重叠:4+3-3=4(种)

3、课件出示动物图(书110页练习二十四第1题)

①学生翻开书110页,填写在书上。

②汇报。

③师:这里还有一种动物,我把它填在了这个位置(两圈外围),你知道这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吗?

生:既不会游泳也不会飞的动物。

师:这样的动物有哪些?

生1:马

生2:狗

生3:??

师:太多了,我们不一一去说了。原来韦恩图的外面也可以表示一种信息!这些知识我们以后再学习。

(设计意图:精心设计练习,有梯度,有拓展,既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知识,又为以后继续学习集合知识作了铺垫。

练习1:我将书上的例题1作为练习来做,不仅让学生亲自动手画韦恩图,而且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了韦恩图的演变过程,使学生真正掌握了韦恩图表示的意义,深刻领会了集合的思想,并且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与逐步抽象的过程中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

练习2:我还设计了拓展学生思维的练习——猜礼品盒中礼品的种数,应学生认知发展的需求,这既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空间,同时学生在解决这一开放性题目的过程中,既进一步巩固、完善对“韦恩图”的认知,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练习3:借助现有的练习题中的图,增设一个巧妙的问题“这

里还有一种动物,我把它填在了这个位置(两圈外围),你知道这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吗?”便把集合图由“圈内”引向了“圈外”,毫不费力地将学生的视野拓展开来。)

四、总结激励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我们是怎么度过的?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你们这节课表现非常棒!老师相信:只要大家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大胆探索,你们以后也能成为像韦恩一样著名的人物。

(设计意图:总结中要求学生回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有意识引导学生“回顾知识产生的过程”,帮助学生将经验条理化、提升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反思

1、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掌握基础知识。

运用游戏的形式,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实例入手,发现抢椅子和划拳的总人数不是两组人数之和,从而引起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自己思考得出“既参加了抢椅子,又参加了划拳,他(她)是重叠的”的结论,理解了“重叠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通过我的引导,认识了“韦恩图”,理解了“韦恩图”各部分表示的意义,从而掌握了计算方法。

2、让学生在训练中形成基本技能。

知识、方法理解好后就要去反复地训练,这个过程中不求速度有多快,在达到正确的层面上再达到熟练。学生在理解了“韦恩图”各部分表示的意义,并且掌握了计算方法之后,呈现了几道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掌握了画“韦恩图”的技能,掌握了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技能,并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渗透了多种数学思想方法。

我在本节课教学时注重渗透数学思想,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积极探索用图示的方法表示参加两种游戏的人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体会、理解、感受集合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和优化思想方法。

在理解的基础上,注重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大胆放手,让学生探索多种方法求出参加游戏的总人数,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悟出“多样性算法”中的“统一性内涵”,让学生明白“无论怎样列式,重复出现的人数只能算一次”的道理。 我设计的应用练习从简单到复杂,从收敛到开放,既链接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又实现了对数学思维的层层拓展。比如第二道练习题,“猜两只盒中一共有几种奖品”这个问题,巧妙渗透交集、并集等相关集合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特别是第三道练习题的素材来源于课本习题,但我对此都进行了“特别加工”,使学生不只掌握了知识,而且受到了思想方法的熏陶。

4、注重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积累和提升基本活动经验。

在教学中,我巧妙地创设生活情境,善于引导学生在亲历中体验,在体验过程中遭遇问题和困惑、产生思维冲突,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同伴的帮助,自主构建知识,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史宁中校长说:“创新能力来自于知识积累,经验积累和思维训练,经验不经过提升、内化、概括难以成为学习的内在支撑”。 所以数学经验需要积累更需要提升。本节课,我多次提供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反思和经验的提升的过程。如:“ 3+4后还要再减去1呢?” 、“如果重叠的是2个人,该怎么计算?”、“这里还有一种动物,我把它填在了这个位置(两圈外围),你知道这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吗?” 学生经过提升、内化,丰富了自己的基本活动经验。 在课尾的总结中,我要求学生回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有意识引导学生“回顾知识产生的过程”,帮助学生将经验条理化,提升数学活动经验。


第二篇:重叠问题教学反思


重叠问题教学反思

集合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其实就已经在运用集合思想方法了,所以对集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本节课教材例1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渗透了集合的有关思想,使学生理解用直观图(集合圈)表示“重叠现象”的方法,了解到直观图各部分的意义,特别是重叠部分(交集)的意义,从而掌握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1、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本节课上,我尝试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亲身感知集合的思想,并使他们亲身体验集合图的产生过程,(从整理凌乱的名单——反馈整理好的名单——圈语文和数学兴趣组的名单——课件一步步演示集合的形成),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集合的思想,在过程中感悟重叠,并顿悟重叠问题的解决方法;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数学化过程,从而获得数学学习体验。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特别是在解读集合图时,让学生充分理解 “参加……的,只参加……的,既参加……又参加……的”的含义。反思今天的教学过程,我觉得我还是比较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严密性,本节课上有2次重点解读了韦恩图,第一次是韦恩图的形成初期,第二次是形成了规范的韦恩图后。在解读韦恩图的过程中,我很注重学生表述各个部分的意思。红色圈是表示“参加语文兴趣小组”和蓝色圈使表示“参加数学兴趣小组”,而去掉了都参加的部分后是“只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人数”,“只参加数学兴趣小组”,多了一个字“只”,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意思完全不一样。还有“既参加语文又参加数学”让学生明白这是2个小组都参加的。因此在比较“8+9-3”和“5+6+3”中的“+3”和“-3”时,大部分学生都已理解。

在这两个过程中,我都重视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枯燥的文字转化为图形。并对这个图形作了重点解读:如:你认为红色圈表示的是什么?一共有几人?蓝色圈表示的是什么?一共有几人?这绿色部分表示的是什么?一共有几人?

那黄色中的5个人表示的是什么?这蓝色中的6个人表示的是什么? “小小、叶子、苗苗” 这3个人表示的是什么?

从中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读懂了图意,知道了韦恩图丰富的内涵。并正确选择相关信息进行解题,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解题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3. 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的能力

巩固练习中,第一题“小调查”:三3班每位同学都参加了订书,情况如下:订《未来

作家》有18人;订《中外童话》有25人;既订《未来作家》又订《中外童话》的有10人。根据信息画韦恩图,反馈交流,再列式计算;目的是让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画出集合图,再列出算式,使学生对题意的理解更为透彻。

第二题:“学校举行田径运动会,三(2)班报名参加田赛的有10人,报名参加径赛的有9人,其中两项都参加的有( )人。三(2)班参加运动会的一共有多少人?”这是一道开放题,目的是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问题,并从中感悟到极限思想。

最后一题:“学校运动会,三(1)班一共有21人报名参加运动会,12人报名参加田赛,15人报名参加径赛。多少人这两个项目都报名了?”这是一道“逆向思维题”,是对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再次考验。

整堂课下来,大部分同学都能正确理解并运用重叠的知识。

更多相关推荐:
《重叠问题》教学反思文档

重叠问题教学反思灯盏小学陈文兰重叠问题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的第一课时是小学阶段最初集合思想教学教材要求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必要的...

重叠问题教学反思

重叠问题教学反思沂水二小刘俊玉数学广角重复问题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新增设的一个内容重复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教材主要是让学生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借助直观图利用集体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

《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教学反思

三下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教学反思数学广角第一课时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开始新增设的一个内容涉及的重叠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教材例1编排的意图是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通过统计表的方式...

重叠问题教学反思

东贡小学数学教学技能竞赛课后反思时间20xx年4月4日地点多媒体教室教师张超课题重叠问题重叠概念的形成必须经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完整形成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1活动引入初步体会重叠课一开始我就组...

重叠问题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第一课时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开始新增设的一个内容涉及的重叠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教材例1编排的意图是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

1.2 丛云云 《重叠问题》教学反思

重叠问题教学反思丛云云课后反思取得的成绩1本节课通过学生的读一读猜一猜摆一摆画一画等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了猜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验证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节课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深入浅出在课堂上...

重叠问题的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重叠问题的教学反思一让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而对同一个问题每...

重叠问题教学反思

重叠问题教学反思集合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其实就已经在运用集合思想方法了所以对集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本节课教材例1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渗透了集合的有关思想使学...

《重叠问题》教学反思

重叠问题教学反思安康市一小刘建20xx年3月14日我执教的重叠问题一课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中的内容隶属于综合实践范畴当日下午我校一至五年级全体数学老师对我执教的这节课进行了评讲指出了我在教学中...

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教学反思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教材上安排首先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通过统计表可以看出参加语文小组的有8人参加数学小组的有9人但实际上参加这两个课外小组的总人数却不是17人...

《烙饼问题》教学反思

烙饼问题教学反思教师叶先银在上周的新秀杯赛课中我执教的烙饼问题一课感触颇深烙饼问题其教学目标主要是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

烙饼问题教学反思

烙饼问题教学反思烙饼问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第七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以前是奥数辅导班学习的内容现在放在了数学广角我个人觉得这类内容应该是属于问题解决的内容理解的难度大而且通过教学除了教给学生知...

重叠问题教学反思(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