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叠问题教学反思

时间:2024.3.31

《重叠问题》教学反思

沂水二小 刘俊玉

“数学广角——重复问题”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新增设的一个内容。“重复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教材主要是让学生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借助直观图利用集体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解决重合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其实学生从一年级学习数学开始,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如学习数数时,把1个人、2朵花等用一个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表示。但这些只是单独的一个个的集合圈,而本节课所用的集合圈含有重复的部分,学生从没有见过。因此,本节课我没有直接利用教材中的例题进行教学,而是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中,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引用呼啦圈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创造性地思考纠正经验偏差,感受集合思想,在形象与现实中完成数学化的过程,形成抽象的数学。

虽然在课前做了不少的准备,但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不少的失误,存在着一些的不足之处:

一、教学设计不合理,教师说得太多,放不开。

在探究环节,首先通过调查班中学生“参加跳绳与踢毽子比赛的各有几人”这一生活实际,通过求一共有多少人?产生矛盾,进而引出借用套呼啦圈来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感受集合圈。然后让学生将呼啦圈展示到黑板上,并且将自己的名字贴在合适的位置上,说一说这幅图表示什么?最后让孩子根据集合图列式计算。但当孩子在呼啦圈中都站好后,我忘记了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站?其他的同学能不能也站到中间这个位置?为什么?让学生借助实物来明确每一部分应各站参加什么活动的同学。从而使下一环节(用图将呼啦圈的位置关系表示出来,贴名字表示自己的位置,并说一说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的教学占用了太多的时间,教师也讲得太多,重复了。

二、在教学中没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没有考虑到学生知识生成的过程与效果。

在探究活动中,其实学生已通过套呼啦圈确定了自己的位置,尤其是既参加跳绳比赛又参加踢毽子比赛的孩子,因此在“贴名字”这一活动中她很容易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且把名字贴好,但为了强调“重叠”,我故意让这一孩子在图中贴两个名字,结果弄得这个孩子不知所措,贴“错”了位置,教师又絮絮叨叨地讲了半天,虽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细想来这纯粹是多余,并且也浪费了时间,不合适。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设想预设了这一环节,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没有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层次、注重学生的知识生成效果。

三、没有很好地处理好课堂“突发事件”。

在列式计算这一环节,我通过巡视发现学生基本上都能正确地列式计算,并且还至少用了两种方法。因此,我只想通过展示其中一个孩子的算法来展示验证一下即可。可课前忘记开投影,打不开投影,很着急,只好让学生到台前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并且展示的做法太多、太全,没有必要。细细想来其实只要让学生起来说一说自己的算式,集体纠正一下就行。这也反映出了我在课堂教学中缺少课堂机智与应对能力、考虑不周全,真是惭愧。


第二篇:重叠问题教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2)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数学广角—重叠问题 1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数学教科书第108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集合的思想。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练习纸、姓名卡片两张。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课前交流

1.我们先来猜脑筋急转弯,好吗?请听:

两对父子一起到餐厅吃饭,服务员只给了他们3个饭碗,为什么?(师板书:爷爷、爸爸、儿子)【围绕本课教学内容,让学生猜一个有重叠问题的脑筋急转弯为交流内容,为下面的教学打下基础。】

二、探究新知

(一)巧妙设题,直观感悟

1.现场调查

师:课前老师了解到我们班的学生有很多的兴趣爱好,有的喜欢运动,有的喜欢看书……也有的喜欢的不只一样。今天我想来一个现场调查,了解大家对音乐、美术的喜欢情况。(师板书:喜欢音乐、喜欢美术)

师:如果你喜欢音乐,就把自己的名字卡片贴到喜欢音乐的下面;喜欢美术的,就贴到美术的下面,如果两个都喜欢,那么你就各贴一张;如果两样都不太喜欢,那么你就把你的名字贴到最右边这个角落,大家明白了吗?

师选择其中一组学生上来贴名字

请第一组学生上来:贴名字卡片。

喜欢音乐 喜欢美术

□□□ □□□

□□□ □□□

…… ……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材处理上,我选择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题材——现场调查学生喜欢音乐、美术的情况,这样处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来源自己身边,而且让三年级学生把自己的名字贴到黑板上应该说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收集数据

师:现在根据他们选择的情况,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1:喜欢音乐的有N人。(板书:N人)

生2:喜欢美术的有N人。(板书:N人)

生3:两样都不喜欢的有N人。(板书:N人)

师:那你们说喜欢音乐和美术的一共有多少人呢?这一组有这么多人吗?到底多少人?【发现问题,讨论交流,重新梳理】

3.发现问题

生:有几个人是两个名字的。

师:两个名字是什么意思?

生:说明他既喜欢音乐又喜欢美术?

4.重新排列

师:两样都喜欢的有哪些人,你能把他们的名字找出来,重新放在你认为合适的地方吗?

师关注学生放的位置,如果没有放在中间,则让学生展开讨论。

(二)引出集合图,加深理解

1.学生介绍

师: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想的吗?

2.突出重叠

师:这几张名字为什么拿掉?

生:这几个人名字重叠了,就把相同的名字拿掉一张!【重复名字的拿去过程,直观形象地揭示人数多出来的原因所在。】

3.画集合图

师:同学们现在你知道,为什么人数会多出来吗?

师:人数是弄清楚了,谁愿意上来指一指哪些人是喜欢音乐的?

生:一个一个指喜欢音乐的名字(或读名字)

师:他刚才是一个一个指的,谁能很快地表示喜欢音乐的是哪些人吗?【巧妙地设置一个让学生一下就找出喜欢音乐的学生,使画出集合图水到渠成。】

生1:画圈(或重新再指名字)

师:如果学生没有想到画圈的方法,则教师说:“现在我看清楚了,是这些同学

师板书:画黄颜色的圈)。画上这个圈,你觉得怎么样,大家觉得呢?

师:谁能用同样的方法表示喜欢美术的有哪些同学吗?

生2:画圈(师补充板书:画上红颜色的圈)

师:老师用多媒体演示画圈。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体验到集合图的直观形象,简洁明了的作用。】

4.各部分的意义

师:在红色圈里这些同学表示什么?在黄色圈里这些同学呢?

师:中间部分表示什么?(师板书:既喜欢,又喜欢)【充分交流集合图各部分的含义。】

(三)掌握算法

1.师:同学们,利用上面这些数据,能列式计算这一小组的人数吗?

生:列式计算:()+()-()=?或()+()+()=?

师生反馈交流,理解各种计算方法的意义(先教师说,再让学生说。)

2.变式

师:刚才,我们对第一组的同学进行了调查,下面,老师再采访其它组的几个同学。你喜欢什么?

老师在讲台的地上和黑板上都画了集合图。

师:请第二组的同学上来站一站,自己站在哪个圈里,就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对应的圈里。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画集合圈,再计算?【通过变式,站一站,进一步了解各部分意义,以及解题方法的优化。】

3.归纳揭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研究的就是数学广角中的一个重叠问题(师板书: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画一画这样的重叠圈,帮助理解。

4.让学生看数学书上第108页例1的内容。

三、巩固

(1)小明排队做操,从前往后数是第4,从后往前数是第3,这排一共有几个同学?

(2)想象创造:

有一个重叠问题列成算式是4+9-3=,你能找找生活中的事例来编题或画图来表示吗?

(3)做第110页练习二十四的第2题。

【拓展练习的设计,既能进一步感知重叠问题在生活中的现象,同时学生自主想象,老师指导创作,然后交流。进一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归纳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自己总结学到的知识。】

五、机动练习

1.做第110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题。 【 加深对集合的理解。】

教学反思

《重叠问题》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数学教科书第108页例1。是三年级下册开始新增设的一个内容,涉及的重复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教材编排的意图是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和实际参加这两个课外小组总人数不相符合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渗透并初步体会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集合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对于三年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我对教材的理解是这样的: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本节课设计时我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不同的方法中选择最优方案,初步体会集合思想。

设计教案前,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如何使让学生水到渠成地去解决重复问题,使学生不是在模式上会做,而是在理解上会做。如果学生头脑中没有经历建模的过程,没有很好的直观依托,强塞给学生的东西也就形同如空中楼阁了。

在课堂上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兴趣。

在开课前围绕本课教学内容,让学生猜一个有重叠问题的脑筋急转弯为交流内容,“两对父子一起到餐厅吃饭,服务员只给了他们3个饭碗,为什么?”这样为下面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二、灵活处理教村。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稍做改动,我选择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题材——现场调查学生喜欢音乐、美术的情况,这样处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来源自己身边,而且让学生把自己的名字贴到黑板上应该说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我设计了一个“贴一贴”的游戏,如果你喜欢音乐,就把名字卡片贴到喜欢音乐的下面;喜欢美术的,就贴到美术的下面,如果两个都喜欢,那么你就各贴一张。再让学生发现问题,讨论交流,重新梳理重复名字的拿去过程,直观形象地揭示人数多出来的原因所在。巧妙地设置一个让学生一下就找出喜欢音乐的学生,使画出集合图水到渠

成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体验到集合图的直观形象,简洁明了的作用

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在交流集合图各部分的含义时,让学生充分理解“喜欢音乐的,只喜欢音乐的,既喜

欢音乐的,又喜欢美术的。”含义。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在解读韦恩图的过程中,我很注重学生表述各部分的意思。红色圈是表示“喜欢音乐的人数”,黄色圈是表示“喜欢美术的人数”,中间的部分表示“既喜欢音乐的,又喜欢美术的人数”,让学生明白这中间是表示两样都喜欢的人数。而去掉两样都喜欢的部分后就是“只喜欢音乐的”和“只喜欢美术的”。多了一个“只”,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意思完全不一样。在探讨计算方法时,让学生比较三部分相加求出总人数,和两部分相加再减去重叠部分求出总人数。两种方法各个数表示什么。

五、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的能力。

调查另外两组同学喜欢的情况。老师在地上和黑板上分别画了一个集合图,让学生喜欢什么就站在哪个圈里,再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黑板上的圈里。这样通过站一站,自己画一画集合图,变式,再计算,进一步了解各部分意义,以及解题方法的优化。

六、分层练习,拓展延伸,形成能力。

先是出示孩子们熟悉的“排队问题”。再出示有一个重叠问题列成算式是“4+9-3=”,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事例来编题或画图来表示。这样既能让学生进一步感知重叠问题在生活中的现象,同时又使学生自主想象。

本节课存在的不足之处:

1.关于重叠问题数学模型的建立还不够。

2.是教师对学生的思维了解不够透彻,在巩固练习部分设计不够充分。

3.在板书算式时出现了不能用两个等号的错误。

任何一堂课在反思的时候,都有成功点也有不足和遗憾。不足和遗憾并不可怕,更多地反思如何更好地运用教学策略完成教学目标才是我们需要去做的。

更多相关推荐:
《重叠问题》教学反思文档

重叠问题教学反思灯盏小学陈文兰重叠问题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的第一课时是小学阶段最初集合思想教学教材要求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必要的...

重叠问题的教学反思

重叠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重叠问题教学设计菁华铺乡中心小学姜囡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例题1重叠问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初步理解集合知识的意义理解集合...

《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教学反思

三下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教学反思数学广角第一课时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开始新增设的一个内容涉及的重叠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教材例1编排的意图是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通过统计表的方式...

重叠问题教学反思

东贡小学数学教学技能竞赛课后反思时间20xx年4月4日地点多媒体教室教师张超课题重叠问题重叠概念的形成必须经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完整形成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1活动引入初步体会重叠课一开始我就组...

重叠问题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第一课时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开始新增设的一个内容涉及的重叠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教材例1编排的意图是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

1.2 丛云云 《重叠问题》教学反思

重叠问题教学反思丛云云课后反思取得的成绩1本节课通过学生的读一读猜一猜摆一摆画一画等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了猜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验证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节课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深入浅出在课堂上...

重叠问题教学反思

重叠问题教学反思集合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其实就已经在运用集合思想方法了所以对集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本节课教材例1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渗透了集合的有关思想使学...

重叠问题的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重叠问题的教学反思一让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而对同一个问题每...

《重叠问题》教学反思

重叠问题教学反思安康市一小刘建20xx年3月14日我执教的重叠问题一课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中的内容隶属于综合实践范畴当日下午我校一至五年级全体数学老师对我执教的这节课进行了评讲指出了我在教学中...

《烙饼问题》教学反思

烙饼问题教学反思教师叶先银在上周的新秀杯赛课中我执教的烙饼问题一课感触颇深烙饼问题其教学目标主要是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

烙饼问题教学反思

烙饼问题教学反思烙饼问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第七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以前是奥数辅导班学习的内容现在放在了数学广角我个人觉得这类内容应该是属于问题解决的内容理解的难度大而且通过教学除了教给学生知...

烙饼问题教学反思

烙饼问题教学反思西彭园区实验小学陈渝本节课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根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经历探索烙饼中数学知识的过程逐步掌握烙饼的最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初步...

重叠问题教学反思(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