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在体内的旅行》说课

时间:2024.5.13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说课

明德小学 刘春梅

一、教学资源分析

1.教材分析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课的内容。本课的教学涉及到消化系统,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知道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食物摄入体内,分解食物,吸收消化的食物。

本单元的开始阶段,学生已经认识了“身体的结构”,以及“骨骼、关节和肌肉”接着用“跳动起来会怎样”引领学生认识到运动后引起的各种生理现象,了解呼吸系统的功能和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并建立保护心脏、保护肺的意识。本节课“食物在体内的旅行”也是在回答一个相关的问题“跳动需要消耗能量,而能量从哪里来呢?”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初步认识主要的消化器官以及功能并建立起食物的消化需要多个器官共同参与完成的认识。下一节课“口腔里的变化”也是表现一种人体结构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在认识上建立联系,具有启下的功能。

2.学情分析

人体要对吃下去的食物进行消化,用来获取运动所需要的能量,这是四年级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但是对于一个四年级学生来讲,人体的消化系统对于他们而言还是比较陌生的, 即使了解消化器官都有哪些,也不清楚这些器官是什么样的,都有怎样的功能和特点,这些器官又在人体的哪个位置呢?这是学生所陌生的。 那么由于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本身就比较枯燥,纯理论的灌输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的设计上就要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我力求在学生对日常生活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小组合作讨论、观看视频资料等活动帮助学生对《食物在体内的旅行》进行研究,进一步认识发现有关科学问题,激发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兴趣。

二、教学理念分析

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本课教学中以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自学能力为主要目的,认识消化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交流信息,自主找寻答案为教学方式,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遵循了以下理念:

1.《科学究竟是什么》一书中阐述,学生的科学学习首先是合作,其次才是竞争。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倾听能力,表达能力等都得到提升。此外,我们还要强调,小组合作学习并不等于放弃独立思考。因此本节课采用了学生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2.本节课是典型的“暗箱课”, 其教学难点主要在于无法给学生可以探究的实体,难让学生的探究有深度。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大量的与消化系统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补充资料,并从大量的模拟体验中去感悟、探究,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学生在探究前后能在认识上得到提升和完善。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模拟实验,让学生有了形象、直观的感知,有效推进概念的建构。

3.学生科学概念的建立是在原有概念的基础上的,科学概念的建立过程是暴露学生原概念并借助于科学探究活动对已暴露的原概念进行重新修正、组合的过程。因此本节课,我充分让学生展示已有的科学概念,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讨论、观看资料等活动有目的地进行更正,让正确的科学概念替代学生脑海中错误的原有概念。

三、教学目标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愿意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合作交流。

2.正确对待研究中不完善的认识,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过程与方法:

1.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制出食物消化过程图,并能够在不断认识的过程中,对自己画的食物消化过程图进行补充完善。

2.观看视频,了解有关食物在体内消化的过程,对照资视频能够完善自己对人体消化器官的认识。

科学概念:

1.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

2.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食物在人体内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知道消化系统中的消化器官以及各自的主要功能。 教学难点:了解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方式。

五、教学材料分析

记录单;模拟胃的蠕动实验用的塑料口袋、水、切成小块的馒头,人体消化器官图,人体消化器官的视频。

六、教学过程分析

一、设置情境、引发探究

课的一开始,我设置一个孩子吃葡萄干的情境,然后让学生分组在人体轮廓上标示出吃下去食物的旅行路线。

(设计理念: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暴露学生的前概念,为后续科学概念的建立奠定基础。同学们对画食物旅行图很感兴趣,那么食物在人体到底怎样被吸收、分解、消化的,学生心里存在着许多疑问,探究知识的愿望也就越加强烈,这也为探索新知识做好了铺垫。)

二、借助资料,了解消化系统。

第二环节,我以图片的形式出示消化系统图,学生对食物所经过的消化器官有了基本的了解,并能在自己的身体上指出大致的位置,同时说出食物的旅行顺序,并在小组中能够讲述。

( 设计理念:韦钰院士曾经说过“只靠学生自发的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并不是有效的学习方法”,我理解有时候教师的“教”也是必要的,我想学生对于看不见的消化器官比较陌生,这时候还是由我直接告诉他们,让他们形成清晰的、准确的科学概念好一些。 )

三、小组合作,探究消化器官功能及其特征

在本环节,是学生对消化器官的具体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是需要突破的难点。消化器官除了图之外,不可能有实物提供给学生,如何让学生的主观判断变为可以客观研究的实体呢?如何让学生的探究深入而不空洞呢?我作如下设计:

首先,在小组交流讨论时播放各个消化器官的视频,让学生通过收集影像资料来探究消化器官功能特征。为了学生在交流汇报中有比较贴近实际的体验,我设计了演示、体验活动。探究胃的功能时,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份胃模拟演示实验。在探究小肠吸收营养的功能特征时,让学生感受小肠的长度,以了解食物正是在细长的小肠中营养被充分吸收。同时学生在模拟实验中能有所发现,并思考自己的健康饮食观念等。

(设计理念:本环节的设计我力求让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这样真正做到个体发展与小组发展同步进行。让学生在这种学习形式中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分享。另外,几个模拟实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让学生对消化器官的具体认识有了质的提升。)

四、建立科学概念,拓展延伸。

以动画的形式,模拟再现食物在体内的旅行,并修正自己的食物旅行图,讲述食物旅行的路线及消化过程。同时,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离开课堂:各消化器官具体的消化过程又是怎样的呢?除了这些食物所经过的主要消化器官外,还有哪些器官参与了辅助消化呢?你在课堂中还想到了哪些健康饮食的知识呢?

(设计理念:本环节是学生建立科学概念的环节,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对消化系统和消化器官有了清晰的、科学的认识,因此让学生修改课堂开始绘制的食物旅行图,是巩固所掌握的科学概念的一个过程。此外,带着问题离开科学课堂能够有效地将科学探究延伸到课后,让学生将课内外联系起来,使科学学习的连续性、科学技能的发展,科学知识的运用与家庭、社会结合起来。)

五、板书设计

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

口腔 碎小

食道 无变化

消化器官 胃 食糜

小肠 小分子物质

大肠 残渣

六、我的思考:

科学课是一门包罗万象、知识体系庞杂的学科。对教师的个人知识储备、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的要求较高。但教师必竟不是百科全书,有时无法回答学生千奇百怪的问题。另外,教学时间有限,有时也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好奇。所以,老师应教给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保留学生的疑问,激发他们学科学、研究科学的兴趣;教会他们用科学的方法去思考;用科学的方法去创造;用科学的方法去改善生活。使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第二篇:食物在体内的旅行1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黄桥实验小学 徐云花 王玉兰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

2.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食物在人体内将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绘出食物消化过程简单示意图,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

2.能查阅资料,了解有关食物在体内消化的知识,对照资料能够完善自己对人体消化器官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并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2.培养简单的健康饮食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教学难点:

了解食道、胃、小肠等消化消化器官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需要具有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人体消化记录单、馒头等食物、有关消化过程自制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关于良好饮食习惯等信息。

活动过程:

(一)引入

师问:说说你早餐吃了些什么?吃了这么多食物,到哪去了?是不是都留在你的体内?

师小结:食物从口腔进入到排出体外的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形象地把它称为“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揭题)

(教学意图:从学生所吃的食物进行导入,比较贴近生活,亲切又自然,学生乐于表达。从吃下去的食物到哪里去了,使学生能带着疑问进行接下来的探究。)

(二)吃下去的食物到哪里去了

1、同学们猜测一下并绘制一幅旅游图。

各小组根据已有知识和感受在身体轮廓图中标出食物可能经过的主要消化器官(可以图文结合)。

2、完成后将图实物展示台上展示(请每一小组代表交流食物的旅行情况)。

3、其他小组提出补充意见或不同看法。

(教学意图:学生现有知识对人体内的消化器官有一定的认识,只是在具体功能或食物所进入的消化器官的先后秩序上可能有一些偏差,因此,先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初始想法,并画在身体轮廓图上进行展示,教师暂不评定其对错,允许学生有不完善的认识,为逐步完善其认识打下基础。)

(三)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

1、食物在体内旅行到底经过哪些消化器官呢?

课件展示图,请同学们看图一分钟。

说明:食物在体内的旅行主要经过了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这么多地方。

2、小组互说:

同学们能像刚才一样按顺序并指着身上大致位置说说吗?给你们两分钟时间,小组间互相说说。

(教学意图: 以图片的形式出示消化系统图,学生对食物所经过的消化器官有了基本的了解,能在自己的身体上指出大致的位置,同时说出食物的旅行顺序,并在小组中能够讲述。由此与自己的初始想法进行对比,来建立较为完善的认识。)

(四)探究消化器官形状和功能

1、问:食物在我们体内旅行经过了这么多消化器官,这是为什么呢?(有各自的功能)

例如口腔的功能主要是什么?(嚼碎)因而它需要具有什么特征?(要有牙齿等。)

2、小组讨论:让我们再来研究研究这些器官的形状和功能及它需要具有什么特征?(结合图片,学生从知识卡中收集资料)

3、汇报探讨交流(利用课件分组进行“食物捉迷藏”游戏比赛):

(1)这里最长,有5-7米,而且弯曲。(小肠)

(2)这里有很多唾液,并会把我磨碎成小块。(口腔)

(3)哗!这里肌肉发达,能把我进一步磨碎。(胃)

(4)这里是停留食物残渣的地方,并能吸收大部分的水分的。(大肠)

(5)这里会不停蠕(rú)动,又会分泌(mì)出酸酸的液体, 把我消化成粥一样的食糜(mí)。(胃)

(6)这里是一道又长又直的管子,陆续把我送到胃里去了。(食管)

(7)这里有多种液体;我们在这里停留时间最长,大部分在这里被消化、吸收。(小肠)

(教学意图:游戏比赛的形式非常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探究的强烈欲望。虽然没有实物的展示,但这一教学设计对探究消化器官形状和功能不再得显得空洞,学生轻松地将器官的形状与功能联系起来,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五)模拟实验进一步探究

1、师: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食物旅游的各个景点(消化器官),那么我们来做几个模拟实验。

(1)食物是通过什么器官被运输到胃里的,它需要具有什么特征?

食物是在口腔中被咬碎,通过食管进入胃里的,食管是一个圆形的管道。 (模拟实验:在一根吸管中,装入几粒煮熟的米饭。我们怎样做才能使米饭向前移动?实验中的吸管相当于我们消化器官的哪一部分?)

(2)食物是在什么地方被进一步磨碎和分解的,它需要具有什么特征呢? 食物进到胃里被进一步的磨碎和分解,胃应该会蠕动,胃壁应该很发达,应该还有胃液帮助消化。

(模拟实验:在一个塑料袋里装上水,将馒头和蔬菜撕成小块放进袋中。如果我们反复捏挤这个袋子,里面的食物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的哪一个消化器官的活动像这个袋子?)

(3)食物是在什么地方被吸收的,它又需要具有什么特征?

食物营养的吸收主要是在小肠,小肠应该足够长,食物的营养才会被充分地吸收,大肠较短、较粗,以便食物的残渣从这里排出体外。

(模拟实验:小肠长度演示体验)

(教学意图: 本课因为无法给学生可以探究的实体,难让学生的探究有深度。因此从大量的模拟体验中去感悟、探究,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学生在探究前后能在认识上得到提升和完善。)

(六)小结巩固

1、课件(Flash)展示消化过程。

2、修正我们在记录单上的图画(结合原图,修正在另一张记录纸上,完成后贴在黑板上)。

3、小组汇报。

以“一只馒头的愉快旅行”以第一人称进行描述。

(教学意图: 以动画的形式,模拟再现食物在体内的旅行,并修正自己的食物旅行图,培养学生随时做好笔记的同时也理清了自己的思路;讲述食物旅行的路线及消化过程时,力求学生将食物消化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描述清楚,从中反馈出学生对本堂课的探究、认识情况。)

(七)拓展知识,学为己用

1、总结:

通过这次旅行,我们终于明白了,一个食物的消化过程原来是多个消化器官共同协作完成的,而消化器官的功能又是由它的结构决定的,各器官的作用是不能替代的,消化器官对我们如此重要,为了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我们应该养成好的饮食习惯。

2:延伸:

(1)西瓜籽为什么不消化?

(2)保护消化器官需要注意什么?

(3)除了这些食物经过的主要消化器官外,还有哪些器官辅助我们消化呢?

(教学意图:前两个问题可让学生讨论中解决,使学生懂得在日常生活要合理饮食、注意卫生等。最后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离开课堂,为学生的自主探究留出一定的空间。)

(八)板书设计: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更多相关推荐: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教学反思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教学反思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我们的身体单元内容这一课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吃下去的食物哪里去了第二部分为人体的消化器官教材设计第一部分吃下去的食物哪里去了希望通过教学让学生...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教学反思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教学反思执教范杰英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我们的身体单元内容本单元为学生将自己的身体作为研究对象学生探究食物吃下去后在体内发生的变化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人的生长会有什...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教学反思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教学反思明德小学刘春梅本节课我依据课标理念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着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思路设计了情境引入初步感知经历探究模拟实验拓展知识这几个教学环节一情境引入以激发学生们学习兴趣在课的开...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教学设计及反思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是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中第5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对消化的原有认识理解基础上通过对比消化器官图猜想食物在体内的旅行过程初步认识主要消化器官的功能并建...

教学反思《食物的旅行》

大班科学食物的旅行活动反思本次活动比较接近幼儿的生活活动的设计做到动静结合由浅入深从感知到体验层层深入并把科学知识与健康语言艺术等领域内容进行有机地整合给孩子开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活动的第一个环节利用多媒体课件知...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内容附图。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课时计划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1初步感知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1提问旅游时旅客可以更着导游走我们增氧才能跟着馒头导游到我们身体里去旅行呀2学生咀嚼馒头并且体会馒头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3学生汇报2学生根据自己的感知经验处不...

四年级科学上册《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教学设计 教科版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一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掌握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2了解各消化器官在人体内的位置3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人体的消化器官各自的特点和功能二教学重难点1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绘制出食物消化过程图能对自己画的食物消化...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教学设计

第五课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2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食物在人体内将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二教学重点...

四年级科学上册《食物在体内的旅行》参考教案 教科版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2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食物在人体内将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过程与方法1能够在...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教学设计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教学设计明德小学刘春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腺和消化道组成2消化道起于口腔经咽食管胃小肠终于大肠食物经过的每个器官称为消化器官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食物在人体内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

四年级科学上册《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教学设计 教科版

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一教学分析1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描述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合作探究对食物消化过程在生活中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能按照自己对食物消化过程的理解画出消化过程图为学生通过后续的研...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教学反思(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