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世说新语有感

时间:2024.4.10

读世说新语有感

读世说新语有感

近日,教学之余,在翻阅《世说新语》时,读得其中一个故事,觉得挺有味道,但细细品位之余,对其观点我却不敢苟同:

郭洗马入洛,听伎人歌,言佳。石季伦问其曲,郭曰:“不知。”季伦笑曰:“卿不识曲,哪得言佳?”郭笑曰:“譬如见西施,何必知姓名,然后知美?”

在郭洗马看来,一个人完全可以凭感觉去认识美,“不识曲”照样能言其“佳”,——就像见了西施姑娘,不必“知其姓名”,也照样可以“知美”一样。

我感觉这是浅尝辄止的看法。美的事物一般都具有具体可感性,或赏心悦目,或动听悦耳。审美欣赏活动首先是凭感觉和直觉来把握事物,或者说,感觉和直觉是审美欣赏活动的起点。因而,美育是通过对美的事物的欣赏,陶冶人的思想感情,提高人生艺术化的程度。但是,审美欣赏活动仅有这个起点是远远不够的,它起码还需要知识、趣味、心境三个条件。

知识条件指的是丰富的知识修养。郭洗马“不识曲”也能“言佳”,这里的“佳”,只是一般人说的“好听”的意思。若进一步问“佳在哪里?”“为什么佳?”他是断然回答不出所以然的。中国有句俗话:“不会看的看热闹,会看的看门道。”郭洗马所说的“佳”,充其量不过是听着热闹而已。若是要听出门道,即能讲出“佳在哪里”“为什么佳”,则不仅需要“知其曲”,而且要具有一定的音乐修养。有人把音乐欣赏分为三个层次:一为“知觉的欣赏”,指听音乐而产生悦耳的感觉;二是“情感的欣赏”,指听音乐而产生喜怒哀乐的情感;三为“理智的欣赏”,指听音乐而能对其结构、主题、技巧加以剖析。一个人要真正领略音乐之美,就应该努力达到“理智的欣赏”的层次。因此,感觉到东西不一定能很好地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

大音乐家贝多芬的名曲《田园交响曲》,一个音乐修养高的人会听得如痴如醉,赞叹不已;而一个不懂音乐的人却会听得莫名其妙,甚至酣然入睡。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如果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你已经懂得了乐理常识,又对贝多芬的时代和生平有所了解,再听《田园交响曲》,那时的情形就会完全不一样。你不仅会听得津津有味,甚至能对每个乐章都会细细品味,能分辨出哪是“初见乡村景色时的愉快情绪”,哪是“农民的欢乐舞会”,哪是“小溪流水”,哪是“狂风暴雨”??,从而真正步入音乐美的迷人世界。

欣赏艺术美,少不了知识修养;观赏自然美,同样离不开知识修养。有一出历史剧叫《关公单刀赴会》,其中写关羽带着周仓来到江边,见江水在旭日的辉映下一片通红,两人都产生了美感。周仓目不识丁,只能叫:“好水!好水!”关羽满腹经纶,便由通红的江水联想到在此发生的流血战争,感慨道:“鏖兵的江水犹然热,??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显然,关羽多获得的美感要比周仓丰富得多,原因就在于他比周仓的艺

术修养和文化修养要高得多。面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人所以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很大程度上与知识修养有关。游览黄山,知道一些黄山传说和历代诗人吟咏黄山的诗词的人,会比对黄山一无所知的人增添许多游趣。登上万里长城,有点中国历史知识的人,对长城的雄伟都会发出由衷的感叹,感叹先人的智慧和才干。而对历史知识了解不多的人,面对先人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感慨的也只能是表面所见的景象罢了。

法国大雕塑家罗丹有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就是说,美是无处不在的,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发现它们。靠什么去发现呢?艺术修养和知识修养是很重要的方面。修养越深,展现在你眼前的美的事物就会越丰富,你获得美感的机会也就越多。

欣赏美还需要健康的审美趣味。这里所说的趣味是个比喻,是由口舌的感觉引申而来。长有人讲:“说到趣味无争辩。”也就是说,各人有各人的趣味,你喜欢甜,他喜欢辣,你喜欢咸,他喜欢淡,——这没有对错之分,高下之别,因而没有什么好争辩的。这种看法若仅仅指人的饮食口味,当然无可厚非;若扩大到审美领域,不说大谬不然,起码也是值得商榷。因为,审美趣味不仅有高下优劣之分,而且这种区分往往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例如,同是阅读文学名著《红楼梦》,从中看出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与只见骄奢淫逸和宫闱秘事,实在有天壤之别。同是欣赏西方绘画艺术,沉浸在美的造型和丰富的寓意里,与只从裸体中寻找刺激和麻醉,也是不可相提并论的两码事。在这里,前者是吸收营养,后者是吸毒;前者是可使人的精神品位得到提高,后者却让人的思想品质受到腐化、堕落。

所以,培养健康、纯正的审美趣味,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忽视的大事,对青少年来说尤其是如此。青少年正是审美趣味的形成期,如果缺乏正确的导引,那就是容易受各种低级、庸俗趣味的引诱;而一种低劣的趣味一旦形成,便会逐渐成为习惯,甚至进而由习惯变成自然,不但改起来难乎其难,甚至会执迷不

悟,越陷越深。在这方面,一些青少年由接触网络到沉迷于虚拟世界无法自拔,到荒废学业,甚至违法犯罪的教训已经很多。因此,青少年要注意培养健康、纯正的审美趣味,在热爱优秀文学艺术的同时,自觉地抵制那些庸俗、低级 “艺术”的侵蚀,以防自己的心灵受到污染。 欣赏美除了要有知识修养和健康的趣味外,还需要有适宜的心境。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自己心情愉快时,往往见到什么都能寻出乐趣来;而当自己心情苦闷时,常常对再好的书和风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趣。兰花很美,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会去种兰花吧。”这不是说灾区的人没有欣赏兰花的能力,而是他们饥肠辘辘,没有摆弄和欣赏兰花的雅兴。《红楼梦》中大观园的景色很美,但在寄人篱下、爱情受到挫折的的林黛玉眼里,最使她动心的不是迷人的春景,而是一片无人清扫的落花。因而她置身于美丽的春色中,反而吟成一首酸楚凄恻的《葬花词》。唐代大诗人杜甫有句名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和鸟都是美神的使者,是很好的审美对象,但在杜甫伤感慨叹和怅恨离别时觉得花也溅泪,鸟也惊心。这再清楚不过地说明,适宜的心境对审美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一个人的人生道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学习的困难、考试落第的忧愁、失恋的痛苦、人事纠缠的烦恼,以及其他种种人生挫折,都会干扰和影响我们保持愉快的心境。减轻、消除这种状况的一种很好的办法,就是“看得开”,就是豁达、祥和、乐观——以博爱的胸怀去宽以待人,以淡薄的心田去疏远名利之争,以坚强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困难和挫折。如果

说,美也有“偏心”的话,那么,它对于豁达、乐观者常常格外多情,它的大门对心胸开阔者也格外敞开。)


第二篇:我读经典《世说新语》


我读经典《世说新语》 一提到《世说新语》,首先让我想到的就是初中曾经学过的“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以及“陈太丘与友期行”这两篇,而印象深刻的一句就是那句“非人哉。”上学期在书店,无意中又看到《世说新语》,于是就买了下来,决定认真去读。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这部书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的逸闻轶事。内容非常丰富,反映了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及其清谈放诞的风气。《世说新语》共三十六门,最近我读了德行篇,有了不少感悟。下面列举几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例子吧。

“刘道真尝为徒,扶风王骏以五百匹布赎之,既而用为从事中郎。当时以为美事。”刘道真曾经是一个囚犯,扶风王司马骏用五百匹布替他赎身,没过多久又任用他为从事中郎。当时用这件事作为美好的事。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人都会犯错,但犯错后能够悔改,才是难能可贵的。刘道真就做到了,但比起刘道真,更加让人佩服的是司马骏,他没有计较刘道真罪犯的身份,并且加以任用,这充分的展现出他宽宏的气度以及知人善任的智慧。这是当今社会的我们难以做到的,许多刑满释放的人,想要改过自新,却因为我们现实中有很多人用有色眼镜去看他们,不给他们改过的机会,导致他们重新走上犯罪的道路。我们应当向司马骏学习,不应该求全责备,要有宏大的气度,去接纳别人。

“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歆蜡日,尝集子侄燕饮,王亦学之。有人向张华说此事,张曰:‘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王朗经常在识见和气度方面推崇华歆。华歆曾经在蜡祭那天把子侄聚到一起宴饮,王朗也学他的做法。有人向张华说到这事,张华说:“王朗学华歆,都是学些表面的东西,因此距离华歆越来越远。”善于发现其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缺点是值得肯定的,但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要从自己的现实情况去考虑,一味的生搬硬套,往往是适得其反。王朗推崇华歆,只是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邯郸学步,不仅没学到华歆的气度,反而丢光了自己的。

“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长文尚小,载着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余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着膝前。于时太史奏:‘真人东行。’”陈太丘去拜访荀淑,因为家里穷,雇不起仆人,就让大儿子元方赶着车,二儿子季方手持节杖在后面跟着,孙子长文年岁还小,也坐在车里。到了荀淑那里,荀淑让三儿子叔慈到门口迎接,六儿子慈明敬酒,其余六个儿子上菜,孙子文若还小,就坐在爷爷膝前。当时太史就向皇帝上奏说:“道德高尚的人已经向东去了。” 陈太丘与荀淑都是当时道德高尚的人,陈太丘为官清廉,荀淑博学多识。他们的地位虽然不同,但在交往中却体现出相互的尊重,他们都有骄傲的资本,却又都谦和待人,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尊重别人,才是尊重自己,将尊重他人化为行动。

《世说新语》将德行放在第一位,就能体现出一个人有好的德行的重要性,我们要提升自己的涵养,锤炼性格,做一个有好的德行的人。想要别人看得起自己,就要付诸行动,让自己成为值得别人尊重的人。

更多相关推荐:
世说新语读后感

世说新语读后感读红楼梦能通过一个大观园看到人世百态能看到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的坎坷经历而看世说新语也有同样的感受读完世说新语之后脑中浮现的是一个个鲜活的身影通过这一个个鲜活的身影又可以看到魏晋的社会风俗我认为这...

世说新语读后感

世说新语读后感篇一世说新语gt读后感古文是中国gt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宝库而世说新语则是这个宝库中一颗灿烂美丽的明珠世说新语是南朝的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全书用文言写成分为言语德行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其中的gt故事...

世说新语 读后感

德与行读世说新语有感叶了望世说新语由南朝宋刘义庆编撰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若干则故事共一千二百多则有则三言两语有则数行叙事简明精炼生动却无不使人有所收获其意既含哲理语亦神韵悠远令人领略不...

读《世说新语》有感

读世说新语思魏晋风度世说新语是我最喜欢的经典著作之一它是我国古代志人小说的最高峰别看是小说但大都纪实可以看作纪实文学全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现实作者用机智幽默妙趣横生的语言倾泻了对铮铮风骨的欣赏讴歌对卑劣宵小的...

世说新语读后感

世说新语读后感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主编的志人小说分为36门如德行言语政事等其中我觉得最富有哲理性的是记录晋人谈话的言语那一句句发言遣词无不毕肖声口寥寥数语却能述说出一个个发人深思的道理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口吃...

《世说新语》读后感

世说新语读后感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而世说新语则是这块瑰宝中的精品世说新语大致记述了汉末以至南朝许多历史人物的奇闻趣事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尚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说是一部对当时社会生活进行近乎...

世说新语读后感

千年警语读世说新语与魏晋名士有感对于世说新语我的印象一直是很囫囵的犹记初中课本曾选取两则一是咏雪这篇熟些尚能背诵几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大抵记得提问的是位老人家答得好一些的是位有才华的女子...

(读书笔记)追根究底,《世说新语》中的背景

谅我焚琴煮鹤却求追根究底世说新语读书笔记魏晋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时期无可否认的是因为五胡乱华中原诸国争战连年天灾这一时期是乱世无疑然而即使是乱世它也乱得比其他朝代雅致加上大汉王朝刚刚划下句点三国征...

谈任诞的前世今生 -世说新语魏晋风度有感

世说新语之国学密码解析课程论文从现代看如何管理魏晋名士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世...

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读后感

美学作业读宗白华论lt世说新语gt和晋人的美班级姓名学号美是自由的读论lt世说新语gt和晋人的美宗白华先生在这篇文章中通过对世说新语的重新阐释和解读对晋人的美进行了完美的诉说让我们对晋人的生活产生了无限的神往而...

世说新语 读书笔记

1雪夜访戴王徽之居山阴夜大雪眼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寺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世说新语任诞王徽之因兴而行又因兴而返不为目的所...

《世说新语》读后感

世说新语读后感原文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来自世说新语译文阮光禄是当时的名士辞官后隐居剡县为人很慷慨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因为是葬母的事情...

世说新语读后感(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