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时间:2024.4.14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我知道他爱我,但是,爱,不等于喜欢,爱,不等于认识。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因为有爱,所以正常的沟通彷佛可以不必了。不,我不要掉进这个陷阱。我失去了小男孩安安没有关系,但是我可以认识成熟的安德烈。我要认识这个人。我要认识这个十八岁的人。”──MM

“你为什么不试试看进入我的现代、我的网络、我的世界呢?你为什么不花点时间,好好思考‘打扮’这件事,买点贵的、好的衣服来穿?你为什么不偶尔去个你从来不会去的酒吧,去听听你从来没听过的音乐?难道你已经老到不能再接受新的东西?还是说,你已经定型,而更糟的是,你自己都不知道你已经定型得不能动弹?”──安德烈

是的,这是一本充满了母子之间按这种讨论、辩驳、分析、交谈的书。因为要写读后感,所以我被动的选择了这本书,但是当我真正开始读它的时候,我才发现它的与众不同,我被书中的内容深深的吸引了。可以说,这本书,给我打开了另一个世界,我也是从现在开始,才认真的思索书中的内容在我身上的原型。

首先,通过这本书,我也感受到了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书中我总能读到安德烈的自由,安德烈的生活充满了乐趣,他喝酒、聊天、听歌、开Party、旅行??简直是五光十色,丰富多彩。这让我不禁想起了自己从幼儿园到大学这一路走来的枯燥与无可奈何。似乎从出生开始,我们的人生就已经被计划好了,我们需要好好学习,需要考上一所好大学,于是,老师、学校、家长、社会…….身边的所有的环境都充斥着这种思想。这种思想就像空气一样时时刻刻围绕在我们的周围,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尤其是在衡中的那段高中里的日子,游戏和偷懒就像犯罪一样可怕,我们每天的任务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终于,我在这种模式下考上了大学,能在大学里看《亲爱的安德烈》,能在这里析写我的读后感。但是,相比于安德烈,我们失去的真的很多。安德烈将“性、药、摇滚乐”看做一种隐喻,暗指生命中的种种乐趣。我想安德烈是自由的,他每天都能感受到这种自由乐趣,并且无忧无虑地去享受。我知道,如果整日沉迷在这种享受中会使意志消沉,但是青年人如果没有放松而不放纵,热情而不激烈的勇气和尝试,我想在他垂垂老矣的时候,他会感到自己人生的悲哀。所以,生在中国,饱尝着东方文化,我们确实不能像西方孩子,像安德烈一样的生活,有他那样的经历。但是我却想说的是,人生苦短,活的洒脱奔放而不留遗憾,才不枉来人间走这一遭。这也是我从这本书中读到的。我,就是这么想的。

其次,更多的是我在这本书中感受到了两代人之间的隔阂和鸿沟,也感受到了父母了解和认识自己成人子女的渴望,更感受到了父母对于子女不离不弃的、贯穿始终的爱。 这部由36封家书构成的书,不仅横跨了新与旧,左派与右派,流行文化与人文关怀,更横跨了母与子的世代价值观,集结成这一本精彩的散文集。其实在我们身边,包括我在内,有多少人和自己的父母交流甚少,缺乏适当的形式和机会,以至于两代之间形成了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我们会发现,自己越长大越孤单,渐渐的不愿意和父母分享更多的东西,反而身边的朋友或许比父母更加的了解自己。我们不断的接触更新的事物,渐渐的从父母的世界中远去,偶尔的电话也是例行公事一般的枯燥无味。“最近好吗?”“还好啦。”“钱还够用吗?”“够。”仅此而已。我们都感觉到了这种变化,但是却没有人愿意或者留心是不是应该改变一些。我想,我们的父母养我们长大成人,绝对不想看到的是这样的一种结局。

但是看了《亲爱的安德烈》这不书之后,我发现,作为子女,我们是多么的不了解自己的父母。他们渴望了解我们的世界,于是心思急切,于是这样的感觉让我们厌烦。于是我们就会不自觉的离他们更远。但是,我想,父母所作的一切都是源自于内心深处爱的喷泉。是爱,让他们管我们管的太严;也是爱,让他们在日益长大的、独立的子女面前手足无措。所以,无论外在的表现如何,内在的实质都是爱。。我们长大了,拥有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就更应该在自己的世界里尽兴之后想一想,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来让父母感觉到他们子女的存在,也让他们感觉到大学的我们是怎么的呢?

于是,猛然间,我想到了,我是多久没有给父母打过电话了?我是多久没有给他们讲我在大学里的事情了?于是,我拿起了电话,拨通了千里之外的那个熟悉而陌生的号码,我相信,电话的那一头,是怎样的一对兴高采烈和包含欣喜的脸。

文中的龙应台理智、开明,安德烈年轻、奔放,有自己的主见和生活。母亲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睿智引导和感化儿子;儿子用自己的潮流、活力来感染母亲,开阔她的视野。两代人的不同的人生经历相互碰撞,于是母亲认识了这个18岁的年轻人,儿子也走进了大自己30岁的妈妈的世界。相互了解,相互包容,相互影响,相互激励。这是一种和谐的母子关系,也是母子双方作出的努力。我想,只要我们努力去改变,我们和父母之间也会建立起一座通往对方世界的桥梁。雨后的彩虹,就会在桥梁的上空,绽放!


第二篇:《亲爱的生活》读后感


《亲爱的生活》读后感

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就不会这样可口!

——郭小川

第一次看到艾丽丝·门罗写的这本小说《亲爱的生活》时,还以为是一本对生活充满各种正能量的生活细节的书,但当我读完第一篇《漂流到日本》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发现这压根就没写到生活中充满关爱和温馨的细节,而是写一个女人对平凡的婚姻生活的无奈之后的出轨。

她去了一场文学聚会,在那里,女诗人遇到了文学聚会常见的冷漠和浮夸,她被晾在一边,不料,她偶然遇到了一个名叫哈里斯的剧作家,剧作家细心洞察体谅到了她的尴尬处境,帮助她并开车把她送回了家。这种温暖和短暂的关怀开始让女诗人辗转反侧,寤寐思服。最后诗人利用帮友人看守空房的机会,巧妙地离开自己的丈夫,去见哈里斯。女人带着女儿上了火车,开始了她的“追梦之旅”火车上女人遇到了一对青年男女,他们的戏剧桥段逗得诗人的女儿开心不已,诗人感受到了某种热情。后来诗人知道青年男女已经分手,男青年原来属于某个教会,但是他的行为模式偏离了轨道,于是他只有离开教会“流浪”。但女诗人似乎被男青年的热情和行为所打。接下来一切都如了双方所愿。这可能是女诗人长久平淡的婚姻生活所带来的一次激情释放而言。但门罗并没让故事结束,而是让女诗人见到了心中的哈里斯,也许日本就是哈里斯,也是男青年,更是女人心中那无处安

放的寂寥情感,这是门罗所要表达的无奈。生活是一个需要体验的过程,每一次的个中滋味都只能自己一个人去品尝和感受。生活在继续,不同的是随着时间而改变的自己。

历史总是波澜壮阔的,而我们每个人的一生未必不汹涌澎湃。生活总是在不停地给我们开着各式各样的玩笑,关键得看入戏有多深,戏有多深,情就有多浓,每个人在这场戏中都会有意无意地给别人以温暧或被别人温暖,也会有伤害。当温暖的阳光靠近时,你会觉得此时的人生是七彩的。于是你开始对周围的人报以热情和欢笑。但在某天的一瞬间你发现生活真的欺骗了你时,你是否还会像诗人普希金那样“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呢?

在《亚孟森》这个故事里,女主人的婚姻居然被最爱的男人当作“儿戏”的时候,她没有表现出那种撕心的愤恨,而是想明白男人为什么要让她离开,还对她说“也许有一天你会把今天看作你一生中最幸运的日子之一”。男人伪装的很平静,不让女人找到她想要的答案。门罗的描写让读者感觉到女教师人生深陷灰暗的境地。命运的齿轮让他们在多年以后相遇。男人说:你好吗?女人说:很好。很幸福。男人说:太好了。其实,男人哪里知道女人现在生活的艰辛。

因为爱,其实一切都没有改变,一语道出人生无常与现实的无奈。 这让我不禁想起客家女子鲜红的传奇一生,生活在战争年代的山野姑娘,相好是一名共 产 党的交通员,在快要结婚的时候,不料未婚夫却被东山洛带地区的土匪给害死。这给了她即将而来的幸福以无情

的一击。这是命运对她开的第一次玩笑。为了报仇,她嫁给了当时喜欢她而她不喜欢的镇长。镇长给她报了仇,而她也一天天在接受镇长对她无微不至的爱。她也用她的爱让镇长多为老百姓造福。但就在解放军解放东山镇的时候,由于和解放军之间因为缴枪和土匪的事情而发生双方死伤无数的误会。镇长用举枪自尽来给了解放军和人民一个交代。现在,命运再次给这名传奇的女子以致命的打击,新中国成立了,家产被分了,自己靠捡炭花来过日子,还被列为重点监管对象。直到镇长远房兄弟劳教回来之后,才给了她人生带来希望的曙光,但好景不长,就在两人结婚之后某一天,丈夫因为冲动而被迫无奈地杀了人,于是对妻子交代一翻后,便开始了自己逃亡生涯。这是命运对她第三次残酷打击。可能会觉得这是上天对她的不公,而因此万念俱灰放弃生活自我沦落,但她用坚韧的性格继续挑战着命运的无情。含辛茹苦的将儿子带大,自己还因为创办陶瓷厂而成为当地著名的女企业家。

希望是人生活下去的动力源泉,而绝望则是人如行尸走肉般生活下去的理由,生活中,有的人事业失败,有的人情场失意,有的人失去挚爱,有的人家道中落,等等这一幅幅画面够成了人生的浮世绘。然而有的人一蹶不振,有的人失魂落魄,有的人尘封悲伤,坚强面对生活。

我本人就是对生活充满乐观的人,也许有人会说,你年纪轻轻还没经历过生活的变故和失败的滋味。对,我承认这些我都没经历过,人生也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我认为这不是以后我们冷看人生的理由,

这是自我堕落的借口,是生活最大的失败者。真正的强者会选择接受现实,并且让现实朝着他内心所想的生活轨迹去发展。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当你站在阳光下时候,你除了有明亮的一面以外,别忘了你还有跟着你的影子。生活不会只有令人喜悦的场景和经历,它也会伴随着让人不安和悲痛的忧伤,它就像影子一样是你人生的一部分,无论你想尽一切办法去逃避和摆脱,那也只是暂时的徒劳。无论你经历的好与坏,它都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是构成人生必不可缺的一环。生命中总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意外。而这一个个偶然却在冥冥之中成为我们一生的领悟。当你一路心花怒放地走来时,生活其实就在那里,一点也没变,变的只是我们内心那颗对生活充满不安和焦躁的心。于是就像这本书里所写到的那样,“在人生这趟旅途中,所有的事都不会像我们希望的那样发生。但到最后,这些都不要紧。我们终将原谅这个世界,原谅我们自己。因为,我们一直如此善意对待的生活,终将以善意回馈你我。亲爱的,生活。”

更多相关推荐: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本书的背景介绍作者是龙应台生于台湾高雄县知名作家知识渊博视野开阔思想深刻19xx年出版野火集抨击国民党政府黑暗统治轰动台湾当月再版二十四次对台湾社会发生巨大影响19xx年任首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长...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了解和沟通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陆陆续续地终于读完了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亲爱的安德烈是由龙应台和她的儿子安德烈之间的三十六封书信组成中间穿插了一些读者的来信龙应台因为工作而与儿子几年未见再相见时两人已从亲密变得陌生为...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认识和沟通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这几天在同学的推荐下我读了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亲爱的安德烈是由龙应台和她的儿子安德烈之间的三十六封书信组成中间穿插了一些读者的来信还有她另一个儿子菲利普之间的信龙应台因为与儿子几年未见...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小组并没有对要读什么名著建立起统一的意见因为对于我们来说要是读经济一类的书籍我们兴趣不是很大而且对我们来说并没有太大的用处还有要是读一些传记类的东西平时已经是司空见惯了也根本提...

亲爱的安德烈 读后感

AreviewofDearAndreasItisuniversallyacknowledgedthatasonisdefinitelytheirparentssonbutnototherpersonandheh...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走近彼此的世界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第一次听到亲爱的安德烈这个书名时还以为是现代网络上风靡的言情小说故事直到后来翻开序言龙应台这样谈到她年满18岁的孩子我知道他爱我但是爱不等于喜欢爱不等于认识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是一个母亲和她的儿子通了3年的36封信的一个合集龙应台与她的儿子安德烈写信的原因是她说过他要认识这个十八岁的孩子而一开始安德烈就完全不想与母亲交谈完全是为了赚稿费才写信的因此他们俩就抱着不同的...

亲爱的安德烈

人生不过自处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在序言中龙应台坦言自己面对的困境从离开到相见安德烈从一个有着可爱婴儿肥的14岁少年变成一个线条棱角分明的青年两人之间有爱但没有认识于是为了彼此认识两人开始了长达三年的通信过后龙应台...

在沟通与交流中共成长——读《亲爱的安德列》有感

在沟通与交流中共成长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龙应台是我尊敬的台湾女作家早期聆听过她的讲座最近又拜读她的作品亲爱的安德烈从母亲女性的视角汲取丰富的营养在她母爱的智慧中受到启迪重拾沟通与信任作为母亲我与作家龙应台有好多不...

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

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年初的时候买了一本书是龙应台及其儿子的书信合辑亲爱的安德烈暑假得空来看看没想到收获颇丰安德烈十四岁的时候龙应台MM离开欧洲等她回到儿子身边安德烈已是十八岁的小伙子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三十年他们...

为了生活而生活——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

为了生活而生活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最近我读了龙应台和他的大儿子安德烈合着的一本书亲爱的安德烈封面的这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这本书让我认识了一位知性贴心的母亲和一个睿智...

论《亲爱的安德烈》

论亲爱的安德烈亲爱的安德烈是龙应台与安德烈的母子书信集书中的35封家书包含了母子亲情家国天下代沟和中西文化差异读过这本书已经很久了这本书是一个好朋友高三那年去香港带给我的还有一本是目送还有些别的礼物因为是从香港...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3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