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时间:2024.4.20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36封横跨上万公里数个城市的家书,贯穿了新与旧,左派与右派,流行文化与人文关怀,代表了母与子的世代价值观,集结成了《亲爱的安德烈》这本散文集。在这里,我看到了一种相濡以沫,对于理性,对于文明正义,对于教养的理直气壮,母与子的辈份关系,很纯粹的交流。

在这本书的序里,龙应台谈到18岁的安德烈:“我知道他爱我,但是,爱,不等于喜欢,爱,不等于认识。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因为有爱,所以正常的沟通仿佛可以不必了。”“虽然心中有爱,但是爱,冻结在经年累月的沉默里,好像藏着一个疼痛的伤口,没有纱布可绑。”看到这些话,我立刻想起了自己的父母,想起了周围人与他们的父母之间的关系。我们明明都深爱着对方,却无法表达,无处述说。结果如此僵持度过,然后挥手带着对彼此的误解,走进自己的人生。我想着这应该是无数人正在经历或者已经经历过的事吧!读了这本书,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爱和情感,需要大声说出来,此刻沉默不在是金,唯有交流才能更好更深入的了解对方,才能减少我们与爱我们的父母亲人之间的误会与摩擦。人的一生是有限的,生命更是脆弱不堪的,也许不经意间便会发生不可挽回的悲剧,珍惜现在,互相了解,不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留下任何遗憾。然而,交流也是双方面的。这也需要父母与子女的共同努力。首先,交流要建立在一种平等的基础之上,同时一方的敞开心扉也需要得到对方的回应,只有这样才有继续交流的勇气与动力。在我看来,安德烈真的很幸运,他有一个愿意与他平等对话,重新认识的伟大的母亲。通过这种交流,不仅消除了他对母亲的误解,同时也让他对自己的人生,价值观的话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某些方面,我认为龙应台是一个成功的母亲。尽管横亘着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于儿子的一些行为她能予以理解,对于儿子存在的问题她能及时指出,对于自己的一些错误能够坦然的承认与改正,她对儿子的爱是无私的,真挚的。她同意安德烈的“年少轻狂”的观点,对于“玩”,她认为不懂得玩是一种蛮严重的缺点。在她看来,“上一堂美学的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学生触摸几个古老的诚实;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写作者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玩可以说是天地间学问的根本。”虽然她和天底下其他母亲一样担心自己的儿子将来变成冬天的蟋蟀,一事无成,但他担心更多的是儿子的工作可以给他多少自由。对于儿子的生活,她更多的关心他的安逸与自由,给与他应有的尊重。当安德烈遭遇挫折时,龙应台会来安慰他,当他成功时,她会送上衷心祝贺,她既是安德烈的母亲,也是他最忠实的朋友。

我希望天下的父母都能像龙应台一般以平等的朋友姿态与自己的孩子交流,把你们严肃的爱变得温情一些,把你们古板的关怀变得更加亲切一些,给我们一点柔美的微笑,给我们一点应有的尊重。


第二篇:读安德烈有感


平等的沟通与适度的自由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亲爱的安德烈》被评为新时代“傅雷家书”——不在乎是否有成就,而在乎是否快乐;不是要跟别人比名比利,而是为自己找寻心灵的安适。

在当代华人的书单里有知名的《傅雷家书》,现在锦上添上“龙应台家书”——《亲爱的安德烈》一花,更显别致。她以通信方式与拥有德国血统的儿子安德烈对谈,留下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引起许多家长和孩子反省和思考。

读了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我有一种找到了知音的感觉,更有一种振聋发聩的彻悟,书中那些关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的描写,那些在我这样的中国孩子看来新奇无比的教育且见解独到的方式,令我耳目一新,那个既有成人的老道,又不乏孩子的偏激,既睿智幽默,又不失天真烂漫的安德烈更是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菲力浦在第34封信《独立宣言》中总结归纳出一个非常精辟的结论:欧洲人看人是看年龄的,只要满十四岁了,连老师也要用“您”来称呼学生。但是,中国的家长和老师却往往忽略孩子的年龄,而是刻意的去强调辈分、尊卑,不管孩子是不是已经长大了,只要站在爸爸、妈妈或是老师身边,他的身份就永远只能是“孩子”,永远不能得到尊重,永远只能选择服从。难道在中国人眼里,孩子只能算一个成人们随身携带的物件?中国人之所以不肯尊称一个14岁以上的少年为“您”,仅仅是为了保全那点少的可怜的面子吗?顺着菲力浦的遭遇探究下去,我又发现了一点,那就是中国的父母在夸赞孩子时总是对他的父母说:“你的儿子真厉害!”,“你的女儿真棒!”??诸如此类,真是可笑,这到底在夸谁呢?别以为对方是“小孩”就可以剥夺他的努力和成就!“小孩”也是人,也是有资格获得尊重的人,也需要平等的对待,难道所谓的“人人平等”在孩子身上就不适用了吗?!由此看来,在东西方在对待孩子的观念真的有着巨大的反差。中国的家长在给了孩子足够的自由后,觉得那是自己的“授权”或“施予”,他们并不觉得那是孩子们本来就有的天生的权利!对,这就是他们的心态啊。也就是说,他们到今天都没法明白:他们的儿女不是他们的儿女,而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他们的“别人”!在书中母子两完全是站在一个平等的高度来讨论一些话题,以增进对彼此的了解,真正进入对方的内心。

“我知道他爱我,但是,爱,不等于喜欢,爱,不等于认识。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因为有爱,所以正常的沟通彷佛可以不必了。不,我不要掉进这个陷阱。我失去了小男孩安安没有关系,但是我可以认识成熟的安德烈。我要认识这个人。我要认识这个18岁的人。” 我们与父母明明都深爱对方,却无法表达,无处述说,无力沟通。结果都这样僵持着渡过,然后挥手,带着对彼此的误解,走进自己的人生,于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我想这是无数人都正在经历,或已经经历过的事。我不想让这样的遗憾继续,我也想通过这本书读懂我的父母,读懂我们的关系。

“也就是说,你到今天都没法明白: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这句话印在《亲爱的安德烈》的封面上,也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当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觉得非常奇怪:一个儿子对自己的母亲说这样的话,难道不怕她伤心么?后来我才明白,安德烈不过是想拥有一个成年人应当拥有的自由,只是他的言语比较直率罢了。东西方文化对自由、独立的理解的巨大差异使成长在德国的安德烈对自己的中国母亲有着诸多不满和疑惑。那自

由又是什么呢?“你为什么不试试看进入我的现代、我的网络、我的世界呢?你为什么不花点时间,好好思考‘打扮’这件事,买点贵的、好的衣服来穿?你为什么不偶尔去个你从来不会去的酒吧,去听听你从来没听过的音乐?难道你已经老到不能再接受新的东西?还是说,你已经定型,而更糟的是,你自己都不知道你已经定型得不能动弹?”我想安德烈所想要的自由,应该就是每天都能感受到乐趣,并且无忧无虑地去享受。在我看来,安德烈真的是一个很幸运的人。从书中我总能读到安德烈的自由,安德烈的生活充满了乐趣,他喝酒、聊天、听歌、开Party、旅行??简直是五光十色,丰富多彩。我总是在想,要是我也能有他这般的生活,我一定会非常满足的。可是我却又从书中读到了许多安德烈对母亲龙应台的不满,不满母亲的多管闲事,不满母亲的“无知”。我觉得安德烈似乎对自由的要求过高了一些,或许也没有,只不过又是东西方的文化差异?

“我是灰姑娘的一代,亲眼看到南瓜变成了金马车,辚辚开走”;没错,那是一个腾飞上升的年代,“贫农的儿子变成了总统,码头工人的女儿成了大学教授,渔民的女儿成了名医,蕉农的儿子变成了领先全球高科技企业家??” 可是,当今巴黎却有百分之四十的青年找不到工作,四十出头的人仍和母亲生活在一起,没有工作,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龙应台表示不希望安德烈落入这种人生的轨道,但儿子却提出“妈,你要清楚地接受一个事实,就是,你有—个极其平庸的儿子,你会失望吗?”龙应台大受震撼,但回应也够独特而精彩:“妈妈不在乎你是否有成就,而在乎你是否快乐,未来人生是否有意义及有个人时问;人自强努力不是要跟别人比名比利,而是为自己找寻心灵的安适,哪怕你谋生是给大象洗澡,给河马刷牙??”。由此可观两人的谈话深度非同一般,思想独到而深刻。

母亲告诉儿子,金钱与名声绝不是快乐的核心元素。一半人在赞美我的同时,总有另一半人在批判,我有充分的时间学习如何宠辱不惊。母亲的言语像熨斗的强大热力,一下子烫平了儿子心中的焦躁和郁闷。天下间罕有这样仁慈而又聪慧的母亲。同时我也为有个通情达理的母亲而备感幸运,高考前的一封情书同样烫平了我心中的焦躁不安,才成就了今天的我。

更多相关推荐: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本书的背景介绍作者是龙应台生于台湾高雄县知名作家知识渊博视野开阔思想深刻19xx年出版野火集抨击国民党政府黑暗统治轰动台湾当月再版二十四次对台湾社会发生巨大影响19xx年任首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长...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了解和沟通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陆陆续续地终于读完了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亲爱的安德烈是由龙应台和她的儿子安德烈之间的三十六封书信组成中间穿插了一些读者的来信龙应台因为工作而与儿子几年未见再相见时两人已从亲密变得陌生为...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认识和沟通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这几天在同学的推荐下我读了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亲爱的安德烈是由龙应台和她的儿子安德烈之间的三十六封书信组成中间穿插了一些读者的来信还有她另一个儿子菲利普之间的信龙应台因为与儿子几年未见...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小组并没有对要读什么名著建立起统一的意见因为对于我们来说要是读经济一类的书籍我们兴趣不是很大而且对我们来说并没有太大的用处还有要是读一些传记类的东西平时已经是司空见惯了也根本提...

亲爱的安德烈 读后感

AreviewofDearAndreasItisuniversallyacknowledgedthatasonisdefinitelytheirparentssonbutnototherpersonandheh...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走近彼此的世界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第一次听到亲爱的安德烈这个书名时还以为是现代网络上风靡的言情小说故事直到后来翻开序言龙应台这样谈到她年满18岁的孩子我知道他爱我但是爱不等于喜欢爱不等于认识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是一个母亲和她的儿子通了3年的36封信的一个合集龙应台与她的儿子安德烈写信的原因是她说过他要认识这个十八岁的孩子而一开始安德烈就完全不想与母亲交谈完全是为了赚稿费才写信的因此他们俩就抱着不同的...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亲爱的安德烈作者是龙应台借这本书龙应台和21岁的安德烈共同找到一个透着天光的窗口透过36封电子家书两代人开始打开天窗说亮话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也就是说你到今天都没法明白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

真心交朋友——《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真心交朋友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从孩子你慢慢来里认识了龙应台她蹲下来从安安的角度与高度看世界那个时候的安安还是一个小男孩他会依偎在妈妈的怀抱里和妈妈一起游戏但是十几年后安安长大了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一个完全独立于妈妈的...

心灵之旅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

心灵之旅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一封封电子家书搭起了作家龙应台与儿子安德烈的深情对话这是两代人之间的对话这是一种以书信的方式进入对方的生活世界和心灵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书中...

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

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花了三天晚上我陆陆续续地看完了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我不敢看快了即使这本书对只是龙应台和她的儿子安德烈之间来往信函的收录这本书里的信件所谈内容设计了很多方面如衰老死亡流行艺术价值取向等等有许多是我...

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

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14秋2班罗帷帼亲爱的安德烈是在暑假期间虞老师推荐我看的一本书是由作者龙应台和她的儿子安德烈三年互通36封书信而改编成的书对于这本书我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如果早点阅读亲爱的安德...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3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