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时间:2024.4.7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本书的背景介绍:作者是龙应台,生于台湾高雄县。知名作家,知识渊博,视野开阔,思想深刻。19xx年出版《野火集》,抨击国民党政府黑暗统治,轰动台湾,当月再版二十四次,对台湾社会发生巨大影响。19xx年任首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长。20xx年来,先后任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大学访问教授。《南方人物周刊》中国“五十位最具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

安德烈(Andreas Walther)龙应台的儿子,19xx年12月生于台湾,八个月大移居瑞士及德国。儿子十五岁即走遍半个地球,对许多问题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

相差三十年的两代人,母子俩同时也是代表着两个不同国家,中间横着东西两方文化。等龙应台回到小男孩安安身边的时候,却发现那个少年已经长大成人,并开始冷淡甚至排斥的看着自己的母亲,所以龙应台一定要认识这位成熟的大学生安德烈。于是,母子俩开始使用书信进行沟通,这一写就是用了三年时间。三年的结果是就像书里说的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看到这本书是因为它是销量排行榜的前列,当我拿起来时就没有放下手。这其实就是本母子书信集,深有感悟。它所包含到的内容可谓万千,从严肃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到微不足道的生活规范细节,诠释着亲情又透着浓烈的教育味道,只是在文章中母子俩都是站在一种欧洲人的视角看待一切,当然龙应台会台式一些。但她的文章奔流江海,却收放自如,破开中西方文化隔阂、大到打通历史综观,小到身边的花花草草、一次无意的争吵、一个会心的眼神。作为教育的一分子看这本书我受益非浅。站在教育的角度母子二人化解代沟在思维不同的语境交锋下,是可以借鉴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中。

曾有人说“性、药、摇滚乐”这是时代置于安德烈为“代表”的80后一代人身上的标签,也是他们这代人共同参与创造时代的流行标签。听到儿子的真情坦白抑或玩世戏谑后,再宽容温和的龙应台也不由自主焦急不安:请你告诉我,你信中所说“性、药、摇滚乐”是现实描述还是抽象隐喻?尽速回信。儿子的回答是,妈妈,不要只跟我谈知识分子的大道理,生活中还有很多人的乐趣。

其实在工作中我也曾遇到这样的问题,因为社会环境的影响,我们的学生也会接触 “暴力”,这也许是90后的习以为常的东西。我也曾焦急万分,但是确实不能像安德烈说的去讲究大道理,但这些所谓90后的乐趣却不能成为习惯。龙应台的一句话让我得到了最终的解决: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那么对于我的学生我想说,我不让你抽烟不让你暴力,不是为了让你变成受束缚的乖孩子,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健康的存在,这样你才可以去尽情的选择有意义的生活。

母亲对儿子的提问:问题一:你最尊敬的世界人物是谁?为何尊敬他? 问题二:你自认为是一个“自由派”、“保守派”,还是一个“什么都无所谓”的公民?(我认为这里涉及到的是政治倾向,在教育中我认为应该尽可能的不去灌输老师自己的政治倾向)问题三:你是否经验过什么叫“背叛”?如果有,什么时候?(这样的问题,儿子回答的时候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和信心 )问题四:你将来想做什么? 问题五:你最同情什么?(弱者,社会公平)问题六:你最近一次真正伤心的哭,是什么时候?(母亲去探索儿子内心的一次感情释放)

儿子的反问:反问一:你怎么面对自己的“老”?我是说,作为一个有名的作家,渐渐接近六十岁──你不可能不想:人生的前面还有什么? 反问二:你是个经常在镁光灯下的人。死了以后,你会希望人们怎么记得你呢?尤其是被下列人怎么记得:1)你的读者;2)你的国人;3)我。反问三:人生里最让你懊恼、后悔的一件事是什么?哪一件事,或者决定,你但愿能重头来起?反问四:最近一次,你恨不得可以狠狠揍我一顿的,是什么时候什么事情?反问五: 你怎么应付人们对你的期许?人们总是期待你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东西,一定是独特见解,有“智慧”有“意义”的。可是,也许你心里觉得“老天爷我傻啊──我也不知道啊”或者你其实很想淘气胡闹一通。反问六:这世界你最尊敬谁?给一个没名的,一个有名的。反问七: 如果你能搭“时间穿梭器”到另一个时间里去,你想去哪里?未来,还是过去?为什么?反问八:你恐惧什么?

看到这些问题,我深刻体会到教育中最精彩的东西之一就是这教育的参与者进行灵魂精神的对接。我突然想到前几天学生问我有没有遭受过挫折,又是如何走出来的。我想了想,挫折这个东西我觉的不算什么,关键是人内心的绝望和不

信任才是可怕的,怎么走出来,真的要靠自己把内心变的温暖起来吧。

我告诉学生人最先爱的一定要是自己,自己都不爱自己,那没人会爱你。女孩子一定要美丽,自信;男孩子一定要阳光,大度。同时要疼爱我们的父母, 珍惜我们的朋友。

以上的种种以及全球一体化、国籍、战乱、政治、文化区域认同、艺术、文学等等。我们有多少父母能跟子女交流这些话题呢?同样我们有多少老师跟学生交流这些话题呢?或者现在的每天,如果你的学生试图跟你交流这些问题,你能说得出些什么?了解这些问题是你人生的一部分吗?你打算怎么跟学生讲解?你确认你表达出来的学生明白多少?

我从没有对上面提到的问题进行过深入思考,毕竟安德烈出生书香家庭家学渊源,背景深厚。但我觉的话题本身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双方沟通的态度。母子都能真诚地毫无保留地阐述自己的经历和观点。我想很少会有教师和学生进行这样态度的交流。但看过这本书我会思考一些问题,甚至尝试这样的方式和态度去和我的学生沟通,也许生活需要这样的精神改变。就像龙应台爱古典,安德烈嗜好HIPHOP,我喜欢泡沫剧,而学生沉迷于科幻片,但起码我们可以一起讨论,不压制学生的思想,但要做正确的引导。

看完书,我内心充满安静,我明白人所追求的,是过程的圆满幸福,尽管在历史的尺幅下,那是多么的短暂,真正如沧海一粟,虚无缥缈。如我而言,更多的感受,我愿意和学生一道参与体会,不在乎结果,而是过程的快乐。


第二篇:亲爱的安德烈(1)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翻开《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时,我正诧异于它的体裁,不是小说,不是散文,而是以一对母子的35封信组成的。当我阅读完整本书时,书中的内容让我有着更深的体会。

这本书是作家龙应台为了了解她逐渐长大的儿子----安德烈,用书信的方式来与她的儿子沟通。从而了解儿子的内心。但是从她以前的作品来看,她是一个充满霸气、思想深刻的女作家。然而在这本书里,没有了霸气,展现在读者眼前的却是一个对儿子充满着细腻的爱的母亲。

每一个母亲都应该像龙应台一样来了解自己的孩子,因为在这个社会上有多少的父母和儿女同处一室却无话可谈,他们深爱彼此去互不相识,他们向往接触却找不到桥梁,渴望表达却没有语言。家长和孩子之间似乎永远有着一个不可消除的代沟。

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也让我们了解了两个不同年代的人对一些人、一些事的不同看法。下面我就从我印象最深的:价值观、“玩”、人生这三点来谈一谈我的感想。

价值观:我们和安德烈一样生活在一个物质、精神都很富裕的年代里,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但是生活在我们这个年代的人,好像缺少了一种能力,一种比知识更为重要的能力。正如龙应台所说:“那‘愚昧无知’的渔村,确实没有给我知识,但是给了我一种能力,悲悯同情的能力,使得我在日后面对权利的傲慢、欲望的嚣种种时代的虚假时,依旧得以穿透,看见文明的核心关怀所在。”我认为

这种能力更为重要,现在的社会上,对权力的渴望,是非的颠倒,价值观已经扭曲了,甚至可以说它已经偏离了这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已经被权利和利益所覆盖了,磨灭了。而渔村的正义牢牢的定在了作者的脑海里,使她不至于被这个颠倒的世界所影响,不被权力所诱惑,不被谎言所蒙骗。现在清廉为官是政府所倡导的,而依然有些人接受贿赂,这是为什么,我觉得这就是他们的价值观不够明确,缺少了悲悯同情的能力。

“玩”:看完这本书,我对“玩”也有了更深一层的认知,“玩”并不是一件坏事,而是一件好事,如果不知道玩,那么你就没有体会过快乐,现在的很多父母都让孩子每时每刻学习,不给孩子玩的时间,我认为这是错的。“玩”并不是人们所想的疯玩,如何从玩中学到知识,如何让玩变得更有意义,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有一个画家说过:“如果一个孩子在他的生活里没有接触过大自然,譬如摸过树的皮,踩过干而脆的落叶,她就没办法教他美术,因为他没有第一手接触过美。”画画在于观察,而 最好的样本就是大自然,所以玩也是一种学习的途径,可以在玩中学到一些在课本上无法学到的的东西,学会玩也是一种能力。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是我们的第二个课堂,它教给你的太多太多,不单单是知识,更是一种能力,一种 思维......

人生:“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欢乐的前推后挤、相濡以沐;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情形就变了,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

向。那推推挤挤同唱同乐的群体情感,那无忧无虑无猜忌的同侪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期有。离开这段纯洁而明亮的阶段,路其实可能愈走愈孤独。你将被家庭羁绊,被责任捆绑,被自己的野心套牢,被人生的复杂和矛盾压抑,你往丛林深处走去,愈走愈深,不复再有阳光似的伙伴。到了熟透的年龄,即使在群众的怀抱中,你都可能觉得寂寞无比。”读了这段话,让我对人生有了不同的理解,我认为一个人真正成长起来的时候就是进入森林的时候,他人生的蜕变也在被荆棘挡路的时候才开始,人生就是这样不断的起起落落,重重的困难需要你去克服,当你慢慢长大,身上肩负的责任也就越来越多,会被自己羁绊,所以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帆风顺的人生没有任何好处,只有不断地跌倒,才有勇气不断地爬起来,才能去体现自己的价值。在困难中培养自己的处事能力,在荆棘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在起起落落中陶冶自己的情操,挫折有时候并不是坏事,甚至是好事,因为它使你成长。有荆棘的人生才有意义。

这本书在消除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代沟的同时也告诉了我很多的道理,人生、价值观、“玩”等等,《亲爱的安德烈》让我看到了一个母亲了解自己18岁的儿子的过程,更是让我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更多相关推荐: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了解和沟通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陆陆续续地终于读完了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亲爱的安德烈是由龙应台和她的儿子安德烈之间的三十六封书信组成中间穿插了一些读者的来信龙应台因为工作而与儿子几年未见再相见时两人已从亲密变得陌生为...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认识和沟通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这几天在同学的推荐下我读了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亲爱的安德烈是由龙应台和她的儿子安德烈之间的三十六封书信组成中间穿插了一些读者的来信还有她另一个儿子菲利普之间的信龙应台因为与儿子几年未见...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小组并没有对要读什么名著建立起统一的意见因为对于我们来说要是读经济一类的书籍我们兴趣不是很大而且对我们来说并没有太大的用处还有要是读一些传记类的东西平时已经是司空见惯了也根本提...

亲爱的安德烈 读后感

AreviewofDearAndreasItisuniversallyacknowledgedthatasonisdefinitelytheirparentssonbutnototherpersonandheh...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走近彼此的世界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第一次听到亲爱的安德烈这个书名时还以为是现代网络上风靡的言情小说故事直到后来翻开序言龙应台这样谈到她年满18岁的孩子我知道他爱我但是爱不等于喜欢爱不等于认识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是一个母亲和她的儿子通了3年的36封信的一个合集龙应台与她的儿子安德烈写信的原因是她说过他要认识这个十八岁的孩子而一开始安德烈就完全不想与母亲交谈完全是为了赚稿费才写信的因此他们俩就抱着不同的...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36封横跨上万公里数个城市的家书贯穿了新与旧左派与右派流行文化与人文关怀代表了母与子的世代价值观集结成了亲爱的安德烈这本散文集在这里我看到了一种相濡以沫对于理性对于文明正义对于教养的理直气壮母...

《亲爱的安德烈》心得)

亲爱的安德烈读书心得09510157207欧阳亚娣亲爱的安德烈的作者是龙应台和她的儿子安德烈收入此书的的三十多封书信感动了无数被亲子之间隔阂与冲突深深困扰着的读者为读者弭平代沟跨越文化阻隔两代人沟通交流带来了全...

《给安德烈的一封信》读后感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在这寒假里我遵从学校的要求阅读了龙应台的作品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对我的感触很大我相信学校是有意识让我们和家长分别读这两本书的但利大于弊只要用心去品读孩子和家长的心灵都会得到一次升华这本书讲的是母...

亲爱的安德烈—逃避国家读后感

亲爱的安德烈逃避国家读后感李君玫小心翼翼的爱国看完这篇文章我真的很是惊讶爱国之情在我心中是一种崇高优秀的品格怎会有不敢完全流露之说呢尽管国家的背后有一段屈辱的历史那又怎样呢德国人如果完全流露出爱国之情的话狂妄别...

《亲爱的魔鬼先生》读后感 五.1黄钰森

《亲爱的魔鬼先生》读后感 五.1黄钰森,内容附图。

亲爱的春天读后感

亲爱的春天读后感今年暑假很高兴阅读了亲爱的春天作者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张洁亲爱的春天一书以少儿的成长为主题笔触细腻这本书主要描绘了春天来临之际辽阔的大地上所发生的故事在这其中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也有千姿百态的...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3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