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城市意象》——浅析桐乡意象

时间:2024.4.20

2009级城市规划专业城市设计课程

读《城市意象》

——以浙江省桐乡市为例

在读《城市意象》以前,我可能会按照时间发展顺序描述我的家乡:桐乡。因为我一直认为要想了解一个事物都要对它有追根溯源的精神,不论现在变成什么样,但是它一定有历史的变化和原因在起作用。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桐乡人来说,在我的成长的过程中见证了这个城市的发展。在我出生以前的时间可能不是我所能描述的,但是自从我记事以来的这个城市变化我都了然于心。对于外来人来说桐乡这个城市并不熟悉,但是乌镇这个地方肯定都知道,而乌镇是桐乡的一个镇。首先,描述家乡肯定一如小学乡土知识上说的“地处杭嘉湖平原,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百花之地”等等就是说老底子时桐乡是种桑养蚕缫丝的江南有钱人居住的地方。其实这里只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小城市小县城。怎么说呢,老桐乡人是一伙想要安逸生活的人,并不想改变很多的,因为他们思想上是不愿离开家乡而又想发展家乡的人。

首先不得不说下桐乡的地理位置:桐乡桐乡位于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腹地,属于嘉兴五县市之一,19xx年4月撤县设市。 东距上海131公里,北离苏州74公里,西邻杭州65公里,居沪、杭、苏金三角之中;境内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气候四季分明,自然环境优美,一派江南水乡景象。

桐乡区位 桐乡现状

读完《城市意象》这本书后,由于本书是外国人写的,许多写作方法和语句句法等有很大不同,读了三遍终于有一些感悟,主要是抓住城市的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这五个方面对城市进行描述,它是认知城市的基本指南。现就以《城市意象》中的描写方法进行描写桐乡这个我生长并热爱的城市,让我带领你走进最真实的桐乡市梧桐镇。

1. 道路

道路一般是与人的方向感联系在一起,

那些沿街的特殊用途和活动的聚集处会在

观察者心目中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作者非

常强调城市道路的方向性和网状空间体系。

在桐乡市我所最先选用的地点是梧桐

街和鱼行街交叉口的部分,这两条街是桐乡

市最早的命脉所在,最有艺术特色。这两条

街最主要的特点是道路两旁全是梧桐树,

读城市意象浅析桐乡意象

读城市意象浅析桐乡意象

读城市意象浅析桐乡意象

1

2009级城市规划专业城市设计课程

路建设的较早,路面只有六七米,鱼行街较宽可双向行车。两旁的梧桐树都向道路生长,每当夏天到来,两旁的树枝树叶相互靠近以至于相连,走在路上犹如上面有顶棚遮盖,少有阳光能够照射到,温度比外面下降很多。到了秋冬季节会有专门的林业部门工作人员进行修剪树枝,刷上树漆进行过冬,这里的梧桐树是桐乡市那个美好传说的最好见证。

读城市意象浅析桐乡意象

读城市意象浅析桐乡意象

读城市意象浅析桐乡意象

鱼行街(夏天未到,树未长大) 梧桐街 东兴商厦

从交叉口沿着梧桐街向南走,沿路是两三层的八十年代商业建筑,而在道路两旁向里延伸分别是桐乡市仅有两个的历史街区,其中多是砖混的一排排的江南街道和老房子,偶尔也有四合院形制的建筑,多数门上还有“毛主席”等字样;从交叉口沿着鱼行街向东走,两边是商业和住宅混合建筑,这里的商业主要是以品牌店为主,是桐乡市店面出租价格最高的地段。走大概150米是东兴商厦,它相当于是将沃尔玛、银泰、国美电器和新华书店集一体的超市、奢侈品、饰品华服和电器书籍的超大型超市。由于有东兴的存在,在桐乡没有福泰隆、没有银泰、没有易初莲花等,因为原来这些也曾经存在过,后来由于无法与之相竞争而退出。所以说东兴在桐乡的地位是超群的,以至于我们有这样一个认识:东兴的东西质量有保证。在东兴商厦的另一侧,也就是与鱼行街相平行的东兴街每到晚上会有夜市,那个时候的市中心是最繁华的市中心。在东兴商厦的对面是时代超市,在它建设起来的时候大家都以为它会像以前的各种超市一样开不下去以致倒闭,但是它经过这些年的坚守,以它独特的酒店娱乐加商业的形式屹立于东兴对面,与之形成了桐乡最大的商业圈,是桐乡市最具活力的部分。在东兴的西面不远处是桐乡市第一中心菜场也是大菜场,它的人流量导致道路的无比拥挤。它的上面是类似于人防百货一样的可以无限还价的地方。每天早上,有一些中老年人很喜欢在菜场边上喝早茶,由此桐乡的茶馆非常多,这是他们老桐乡人怀念以前的一种的方式。在我们那里拆迁后的几年后我再次碰到以前一起住在那里的伙伴时问他,他说非常怀念那时的时光,有机会一定会再次搬回到那里居住。

对于现在的交通而言,鱼行街、梧桐街、凤鸣路和东兴街无疑是非常的狭窄,与在其中的商业经济发达有相当大的差距,但是由于街道两旁建筑已无法改变,交通产生的巨大障碍,政府交通部门现已规定只能进行单向开车,变成了单行道,但是由于没有很好的监管,导致这一措施形同虚设。这里缺乏相应的开放空间和休闲空间,是一个“孤立”的小型地域。

另一条主干道是庆丰路,这是桐乡交

通流量最大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两边建

有许多富有文化韵味的公共设施和文化

建筑。特别是道路的中线上用来隔开双

向行驶的车流的区域也是由大理石雕刻

而成的桐乡籍漫画家丰子恺的漫画图

读城市意象浅析桐乡意象

面。庆丰路从北向南的道路两侧有市建

2

2009级城市规划专业城市设计课程

设局、市规划局、市档案馆、体育馆、东兴商厦、时代大厦、老中医院、国际大酒店、新华书店、君陶艺术院、最早的小区庆丰小区、市博物馆、丰子恺漫画学校、市行政审批中心等一大批重要的商业、政治、娱乐、文化建筑设施。其立面各有特色,都代表了本身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在桐乡市的描述中,大致可以从熟知的人当中了解到大家都喜欢桐乡的北港河两岸和康泾塘两岸,网上的图片介绍桐乡时经常引用的是北港河的夕阳照或者是新世纪公园的俯视全景照。特别让人喜爱的是桐乡的两大城市中心区的公园:凤鸣公园和新世纪公园。前者是建设历史较长,树木生长较好,绿树成荫,夏天人们喜欢来此纳凉和采摘新鲜荷叶,或做荷叶饭或做观赏物;后者是规模较大,并且有小土堆上面还有一尖塔。凤鸣公园在城市中的感觉可能有点像纽约的中央公园,同样是成为城市中的肺。再一处风景独好的地方是北港河畔,通过这些年的治理和改造,桐乡几条主要河流水质状况较好,两边绿树经过这几年的成长早已成荫,有散步的很多,特别是晚上的饭后散步人特别多,还有跳广场舞的,河畔有专门的地区安排健身。

2. 区域

城市作为一种结构性的存在,必然会分为很多不同的功能区域,正因为有不

同的功能,区域性的存在一向是人

们感知城市的重要源泉。当人们走

进某一区域时会感受到一种“场域

效应”,形成不同的城市意象。

来到桐乡的人可以很容易的就

清楚桐乡的道路和城市结构,因为

它实在过于简单,有非常清晰的道

路网络结构,河流的走向也是大致

正南北东西向的。振兴路是连接老

市中心和振东的主干道,原来的老

汽车站在其中间,现在改为沃尔玛

购物广场和润丰步行街,形成振东

的商业文化中心。再往前就是市政府和广场,周围有市图书馆、会展中心、人民法院等职能部门形成振东新区,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整个城市不断向东发展,现在的振东是集商业、娱乐、休闲为一体。由于居住在振东的高档消费人群的增多,娱乐设施的建设也相应增多,许多会所、酒吧、KTV、咖啡厅等建设不断涌起,最大的要数振石大酒店的建成营业,将商业的可能一下子带动起来。又有植物园的成功建设,使得经济和人流都向振东集聚,由于现代城市污染严重,植物园、水库这些周围的商品房成了热销商品。

在对城市的环绕行走观察过程中,对几位朋友进行了调查,在调查的人中,有大部分人认为城市的中心有两个,一个是东兴那块,一个是市政府这块。虽然他们不能很好的描述整体情况,但是其重要的

建筑和重要的公共设施也可以形成重要节点。

很多人在描述中并不能很好的感知城市的主

体轮廓,也就造成了只有知道这两处地方而另

外的地方又不甚了解。对一些在桐乡生活没几

年的人来说,他不能很好的了解这个城市和城

市居民的生活状态。

读城市意象浅析桐乡意象

读城市意象浅析桐乡意象

3

2009级城市规划专业城市设计课程

桐乡拥有各具特色的地区,在中心区的大多数地方,仅仅通过周围的一般特征就能够知道所处的位置,当你感到迷路时,只要记得向哪边走就到达你想要去的地方周围。只有一个地方是例外的,就是桐乡的唯二一个城中村:杨家门。这是一种与以往居住区完全不同的居住区形式,其中道路复杂多变又很混乱,它最大的特色就是脏乱差,原来这里只是一个居住小区,只是经过很长时间外加有二期三期和商业的加入,使它变成了许多居民不忍涉足的地方。

通过对桐乡两个中心区的了解,有必要说一下每个城市都会产生的工业区,或者可以称为经济开发区。对于桐乡这个三四线城市来说,虽然已经撤县换市很多年,但是经济的发展还得依靠杭州上海这些大城市的经济拉动。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桐乡在很早以前建立的巨石集团和桐昆集团就大力发展集团效益。由于这两个企业主要从事玻璃纤维的生产,对环境影响很大。这些年就依靠这两个集团为首将桐乡经济开发区成立起来,政府将之设立在庆丰北路及其延伸段上。由于有两个大型企业的率先搬迁,使得另外的许多厂家都集中在经济开发区。

总而言之,桐乡市梧桐镇上现今大概可以划分为四个区域,一是以鱼行街梧桐街为主要道路骨架构成的老城区区域;二是以市政府为中心的振东新城区的区域;三是桐乡超大面积的经济开发区;四是向东北方向的濮院羊毛衫市场相连接的道路周边的区域。大概桐乡将来发展是向东北面发展,连接嘉兴,从更大的范围讲是连接上海,依托高铁站的建成,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半小时经济圈中的不容忽视的工业化城市。

桐乡市市区范围内景观条件不怎么好,主要的景观是沿着河流建设的景观带,由于在城市中河流也较为众多,使得城市景观整体情况也较为完整。不过交通功能的重要性使得道路仍然支配着城市的整体意象。这些道路中主要以最先建造的振兴路和庆丰路和之前原有道路的正南北向和东西向为主要基准,之后的道路规划建设主要平行于这两条道路进行建设。在大部分的城市中心区,南北往来的流通性大于东西往来的流通性。总的来说城市的道路系统较为规范,由于双中心的作用,很好的使得城市人流进行了分流,而道路的承载能力也相对可以轻松宽裕一些。

3. 边界

城市的边界构成要素既有自然的界限,如山、沟壑、河湖、森林等,也有人工接线,如高速公路、铁路线、桥梁、港口和约定俗成的人造标志物等。城市的边界不仅在某些时候形成“心理界标”,而且又是还会使人形成某种不同的文化心理结构。

桐乡的主要边界主要是围绕着环城路而建设的,南面是原来的320国道改建成的环城路,北面是逾桥路为边界,如果城市再发展,那么京杭大运河的市区段就会作为北部边界,东面是原有的世纪大道作为内环,320国道是绕城公路,西面是环城西路作为的边界,但是由于城市发展已有更外围的道路陆续接通作为外环。

4.节点

节点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为人们城市意象的汇聚点、浓缩点,有的节点更有可能是城市与区域的中心及意义上的核心。节点往往成为城市占主导地位的特征,又是不同结构的连接处与转换处,如道路的连接点和某些特征的集中点,城市节点是作为城市结构与功能的转换处。

桐乡市的主要节点是世纪大道上的菊花仙子大转盘和丰字碑大转盘,是道路的节点,城市的建筑节点没有硬性的表示,在调查的人当中也没有能很肯定的表 4

2009级城市规划专业城市设计课程

示出什么是理所当然的节点。菊花仙子大转盘在原先建造的时候是市中心的与外围空间道路连接处。桐乡作为杭白菊的原产地,城市的市花就是菊花,每到秋天杭白菊盛开的时候有一个菊花节,就是为了庆祝菊花的丰收,而菊花仙子就类似于妈祖相对于渔民一样。她预示着桐乡中心区将要到了,而现在城市的快速发展,菊花仙子大转盘也早已处于市中心中,但是它的重要节点作用还是一如既往的保持着,但是由于在世界大道东侧全是新近开发的高档小区,而且有植物园和准水库的建设,环境质量较之市中心好太多,导致地价上涨,现在大概成为城市中心普通居住区与高档小区的分界节点标志。

丰字碑大转盘是地处庆丰北路的一个十字交叉口,对于桐乡很喜欢用庆丰两个字我表示很无奈,丰字碑的建设在当时是起到了城市中心区的标志节点,由于当时城市首先向北发展,它的建立使得产生了一个城市南北的分界线,但是也使得在这个交叉路口产生了许多重要的城市职能部门。但是在后来的庆丰路拓宽建设中很不幸的将丰字碑进行了拆除,原因是环形交叉的通行能力较差,已不能满足日益严重的交通流量。但是它的拆除并没有阻止这个交叉路口的名称的改变,人们还是习惯性的将那个地方称为丰字碑,将那个地方作为重要节点。

既然城市的节点是对城市结构的转换处,那么还有一个地方是不得不说的,那就是市区与经济开发区的节点,它位于庆丰路延伸段庆丰北路与校场路的交叉口,那里是桐乡市行政审批中心和交警大队的所在,也是桐乡市在十年前第一高楼新世纪大酒店的所在。由于本身的地理位置相对偏北的缘故,使得当时的大酒店是桐乡市区的北出口。现在在其北面建设有经济开发区,所以北出口这个名字顺利易主。

5. 标志物

标志物作为一种地标,在人们对城市意象的形成经常作为确定身份和结构的线索,当城市的某一人工物体被公认为是城市标志建筑时,这个标志就已成为一个空间结构系统,它与其他要素在有规律的相互作用或相互依赖中构成一个集合体。另外城市标志物最重要的特点是:在某些方面具有唯一性,在整个环境中令人难忘。

对于桐乡这个城市来说,能够成为标志物或者是城市当中算得上独一无二的只能是东兴商厦和市政府广场。前者主要是地处市中心,它主要的作用是对整个桐乡的经济有一个引导的作用,由于它的发展和历史使得它成为老城区一个空间结构系统的中心纽带,相互联系到周围一切的经济实力。后者是在社会政治上的地位不容忽视,而又以它独特的造型以及极其重要集会场所所在地成为桐乡最好定位的地点。不论在谷歌地球或者百度地图上,当你找不到目标时,只要能够辨别市政府广场的所在就可以沿着路网找到目的地。所以一个是城市发展的标志物,而另一个是空间地图上的标志物。

6.总结

对桐乡市意象分析的一个总结,也可以说是对整个城市的一个概括,就是清晰的棋盘式道路路网结构,在路网的登对两侧分别是两个中心区,规划的发展是以向东发展为未来发展的主要轴线。用图像汇集了城市意象中的主要难点,一些混乱的、复杂的、模糊的等部分区域特色。城市主要是具有很强烈的方向性和整体性,从部分看可能会产生混乱,但是整体来看是整齐富有韵律的。

5


第二篇:城市意象--解读


《城市意象》解读

读后感

初读《城市意象》,是在研究生一年级的时候,但是当时研究生学位课程很多,外加上各种各样的课程作业,似乎也无心安静下来好好读几本书,即便是小说情感、历史故事类读物,也只是蜻蜓点水,品味把玩而已。那么对于《城市意象》,更是如走马观花般应付过了自己的心里歉疚感,最终还是没能理性的思考和解读。研二的自由度可以说在读书期间应该是空前的,外加带有应付毕业论文的目的性和自己作为研究生的虚荣心,再读本书,也就多了一份专业态度和使命感。

通读《城市意象》,作者站在城市使用者的角度上(也可以说是社会心理学的角度上)通用过实例调查分析研究和对各阶层、各行业等的城市使用者的探访与交流,总结出了城市设计的原则性以及城市设计五元素。在此基础上本书还给出了城市设计导则性方法,并罗列大量的可触性或可视性等元素,进一步阐明了基于社会学或经验主义的城市设计的可操作性。

《城市意象》反复强调的一个概念即“意象是观察者和被观察事物之间双向过程作用的结果”;“意象自身并不是将现实按比例缩小,统一抽象,精确微缩后的一个模型,而是有目的的简单化,通过对现状进行删减,排除,甚至是附加元素,融汇变通,将各部分关联组织在一起,才形成最终的意象,有目的地将其重新排列,变性也许不合逻辑,但这可能会更充分,更好地形成需要的意象”。在此作者给出了意象的特性,组成元素等等,但是从以上两段引文中我们容易发现:

1、意象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其包含了观察者的相当大的主观因素(关于这一点,书中也有相应的提及)。所以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作者专门给出关于的分类的论述:书中这样提到:“如果以观察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性情,或熟悉程度进行分类,那么分组越细致,意象相似的可能性越大。每个人创造并形成自己的意象,但在同一组人群中,成员之间的意象似乎能基本保持一致。”

但作者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看法,“城市规划师渴望创造一个供众多人使用的环境,因此他感兴趣的是绝大多数人达成共识的群体意象。”

正是由于这种存在着的不可避免的主观因素,要研究城市意象的形成就必须从一个研究地区中寻找尽可能多的研究对象,这里的多不仅仅指数量,要尽可能有整体代表性。研究的对象也不仅仅是人,更确切地说,是一种人与城市的关系。书中强调的是群体的意象。

2、客观被意象的事物,存在于一种动态变化之中。无论是在人们的精神审美方面,还是在人们对日常的物质需求方面,这一命题总是成立。

那么,对于城市设计中运用的客观元素的可意象性似乎也应该存在动态的可变化性格。在此基础上,如何综合城市使用者对城市的审美与感知形成一个城市的群体意象,如何提炼并塑造城市各元素相对稳定的意象特性就成为我们在城市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 1 -

下面我就带着疑问和好奇,对本书做了全面的解读,在对全书核心——城市设计五元素——进行综合提炼分析总结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理解分析,适当做了批注。

前言

在现实中,道路、边界、节点、区域、标志物等五种城市设计元素类型并非孤立存在,区域由节点组成,由边界限定范围,通过道路在其间穿行,并四处散布一些标志物,元素之间相互有规律的重叠穿插。如果说我们的分析是从对基础材料分门别类开始的话,那么他最终必将重新统一成一个整体意象。

城市中移动的元素,尤其是人类及其活动,与静止的物质元素是同等重要的。在场景中我们不仅仅是简单的观察者,与其他参与者一起,我们也成为场景的组成部分。

尽管在一段时间内城市的大致轮廓可能静止不变,但细节上的变化从不间断。城市的发展始终是由一系列连续的片段组成,局部控制只能作用于它的发展和形态,并没有最终的结果。

组织并辨认环境是所有运动生命的重要本领,他们借助了各种各样的线索,诸如对色彩、形状、动态或是光线变化的视觉感受,听觉、嗅觉、触觉、动觉以及对重力场或是电场、磁场的感受。

一、基本概念

可读性——即容易认知城市各部分并形成一个凝聚形态的特性,好比一本书,它的可读是由可认知的符号组成,是可以通过视觉领悟的相关联的形态。

环境意象——观察者与所处环境双向作用的结果。环境存在着差异和联系,观察者借助强大的适应能力,按照自己的意愿对所见事物进行选择、组织并赋予意义。

结构与个性——环境意象经分析归纳,由三部分组成:个性、结构和意蕴。

一个可加工的意象首先必备的是事物的个性,即其与周围事物的可区别性,和它作为一个个体的可识别性,这种个性具有独立存在的、唯一的意义。其次,这个意象必须包括物体与观察者以及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空间或形态上的关联。最后,这个事物必须为观察者提供实用的或是情感上的意蕴,这种意蕴也是一种关系,但完全不同于空间或形态的关系。

开放的、适于变化的意象将更受欢迎,它使得个体可以不断调查和组织现实,有空间允许个体描绘自己的图像。

可意象性——即有形物体中蕴含的,对于任何观察者都很有可能唤起强烈意象的特性。即物体不只是被看见,而是清晰、强烈的被感知。

由于意象的产生是观察者与被观察事物之间一个双向的过程,通过象征性图案,重新训练观察者或是改造周围环境都有可能加强意象。

二、城市意象之五大元素

1. 道路——城市综合体中最常见、最可能的运动线路网络,是城市中的绝对主导元 - 2 -

素,是城市整体赖以组织的最有效手段。特定道路包括:机动车道、步行道、长途干线、隧道、铁路线等。

道路应具备的三大特性:可识别性、连续性、方向性

如何强化道路重要的意象特征——可识别性:

①、 典型的空间特质能够强化特定道路的意象(地面或墙面的特殊质感、特别的布光方式、与众不同的气味或声响、植被的样式和细部、相邻道路宽与窄的对比、有时极端的宽高比例也能加强街道的特征)

②、 经常行走的道路(城市主要交通线)具有最强的影响力

③、 沿街的特殊用途和活动的聚集处,会在观察者心目中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④、 特殊的立面特征(泽西城的佩里塞得岩壁使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穿越特的街道上、沿街建筑物立面差异)对于形成道路特征具有重要作用。

⑤、 靠近城市中有特色的部分也会增加道路的重要性,道路此时还能起到边界的作用。(与周边元素之间的地理位置关系:毗邻公共花园、城市广场;连接交通环岛;位于河畔;连续的视觉感受一目了然;在视线轴上布置某重要建筑物、一座大桥、一条轴线大街、一个凹陷的断面、沿街高耸的标志物等)

⑥、 道路的重要性还主要归结为其结构原因。

⑦、 各种功能活动量的变化也是加强街道意象的方式。

⑧、 起点和终点都清晰且知名的道路具有更强的可识别性,并能将城市连接为一个整体。

道路只要可以识别,就一定具有连续性。并且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变成重要的意象特征。

加强道路意象——连续性(触觉、惯性、视觉):

① 、方向明确——直线、接近90度的转弯、明确的目的地、地势变化、越来越密集的招牌,店铺和人群、植物形态或色彩的渐变、指路箭头等

② 、宽窄同统一

③ 、建筑风格、建筑形式一致——如:沿街建筑立面统一的古典样式

④ 、空间连续性——不断出现的开敞空间、历史建筑、空间变换

⑤ 、具体植物适量配置——林荫道的成排树木

⑥ 、街道名称的连续性——如:一条经过的公交线路、建筑编号

⑦ 、行人的相对密度

⑧ 、可度量性——如:高宽比、道路长度给人带来的特别的空间感受

⑨ 、地面纹理——如:人行道特殊的色彩和纹理

街道的视觉层次:即城市的意象骨架?

- 3 -

道路——方向性:

①、 限定空间视野(街区长度)

②、 地形的变化

③、 土地使用强度的渐变

④、 延伸的曲线也是一种渐变,被访者提到的街道曲线都与视觉线索有关

⑤、 明确位于道路特定一侧的元素有助于提供方向感(毗邻公共花园、城市广场;位于河畔等)

⑥、 行人的相对密集的渐变

⑦、 整个行程中确定的位置、有助于度量的特征也能带来方向感

意象孤立的道路:

① 、导致道路与城市其他部分脱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与周围环境元素的分离。 ② 、铁路和地铁是另一种道路与环境分离的实例

③ 、简单正交的道路交叉点已被观察者感知,超过四个路口的交叉点,总让人感到迷惑

④ 、对于习惯于开车出行的人来说,单行道的限制常使其对道路结构的意象复杂化 假如道路能够向旅行者展示其他的城市元素,浅浅的渗入或穿透其中,提供一些周围事物的线索或符号,就一定会加深人们的出行体验。

道路网——一个具备一定的方向、地形关系或间距连续性的网络。

大量的街道,当他们的重复关系充分有规律可循的时候,就能够被看成是一个完整的网络。路网中的街道名称、编号,空间的渐变,地形、细部和差异也都使道路网具有了顺序感和尺度感。

2. 边界——除道路以外的线性要素,他们通常是两个地区的边界,相互起侧面的参照作用。

强大的边界应具备的条件:

② 、视觉上占统治地位 、在形式上连续不可穿越

例:河岸或滨水地带的明显特征

边界分为——连续边界和不连续边界

无论是由铁路、地形变化、高速公路或是地区界限形成的边界,都是环境中十分典型的特征,有助于划分区域。

当边界不连续、不封闭时,那么就有必要在他的末端设立明确的界标,和能够使边界完整、定位明确的参照点。

- 4 -

3. 区域——观察者能够想象进入的相对大一些的城市范围,其有一些普遍的特征,人们在内部可以识别它,并偶尔能充当外部参照物。即一个具有相似特征的地区。有外向型和内向型之分

区域的形成----被动型区域and主动型区域

如何强化区域意象:

⑤ 、区域的尺度把握 、区域的名称赋予区域以个性 、与历史的联系能加强区域的意象性 、设置以节点(强烈的核心等)为中心的辐射性道路 、创造有特色的边界

当相邻区域的特征对比不明显时,就很有必要区分边界两侧帮助观察者形成“里—外”的感觉。具体方法有:

①、 材质的对比

②、 线条的连续凹凸

③、 植物特征

④、 坡道

⑤、 间隔的可识别节点

⑥、 特殊处理的端头等

城市的区域,在最简单意义上是一个具有相似特征的地区,因为具有与外部其他地方不同的连续线索而可以识别。

适当地划分区域能够体现其与城市其他特征的联系,为此边界两侧应该可以相互渗透,是缝合线而不是屏障。

当两个反差很大的区域并排设置,而且能够从外部看见他们相邻的边界时,这样的区域在视觉上就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

区域内部物质特征的连续包括:视觉连续、听觉连续、惯性连续

①、 视觉连续:

纹理、空间(线条的连续凹凸)、形式、细部、标志、建筑形式、建筑轮廓、使用、功能、居民、维护程度、风格、地形、植物特征、相似的立面(材料相似或对比、样式、装饰、色彩、质感、轮廓线、开窗方式等)、地面、尺度、比例、照明、布光等

②、 听觉连续:

③、 惯性连续:

通常区域的主题单元作为一个特征组被意向和识别。对不同区域的识别程度随着对城市了解的增加而改变

- 5 -

如贝肯山的意象,就包括了狭窄陡峭的街道,古老而尺度宜人的砖砌联排住宅,维护精致的凹入式白色门廊,黑色的铁花装饰,卵石和砖铺的人行道,安静的气氛以及上流社会的行人等

强化线索,通过设立特殊符号突出主题单元,可加强区域的可识别性和可意象性。社会意义对构造区域也十分重要。不同的区域与不同的社会区域联系在一起。

大量特征鲜明的区域是使城市呈现无组织状态的原因之一,强硬的边界,阻碍了区域之间的过度,可能给人更增添了混乱的印象。

4. 节点——观察者可以进入的战略性焦点,典型的如:道路连接点或某些特征的集中点。(广场、中心区或连接点、交通线的中断处)是一个概念化的参照点。

从一种道路向另一种道路的转换,似乎也标志着主要结构单元之间的转换。大多数重要的地铁站都与上面的一些重要地面特征相关联。

节点的表现形式如:

⑤ 视觉兴趣点——强大的物质形式、空间形态 街道交叉点与地铁站节点的联系 车站自身的个性特征 主题集中的节点——代表性的空间形态、植物、活动 功能的重要性与相称的空间形式——强化意象特征

地铁线路系统虽然看不见,但线连成一串的地铁站(地铁出入口)也是战略性的链接节点。

鲜明的节点:

①、 具有鲜明、围合的界限

②、 其中有一两个成为视线的焦点

(静态室外空间原理?)主要表现手法:

通透、重叠、调光、透视、表面倾斜、围合、清晰度、运动形态、音响等

如:威尼斯圣马可广场

广场具有高度的个性,丰富多彩而又错综复杂,与城市的整体特征以及附近狭窄曲折的道路空间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又与城市的主要特征——大运河——紧密联系,而且广场在形状上具有方向性人们进入其中能够清晰变向。广场内部也具有高度的个性和组织,共由两部分空间组成,还有许多各具特色的标志物——主教堂、钟楼、府邸、书店——置身其中,感受它与周围环境清晰的关联,人们能够精确的进行定位。这个空间如此特殊,以至于许多从未到过威尼斯的人也能一眼认出他的照片。

成功的节点不光在某方面独一无二,同时也是周围环境的浓缩。

可认知节点应具备的条件:墙面、地面、细部、光照、植被、地形、天际线等形成的唯一或连续的特征,最终获得节点的身份特征

- 6 -

经典的静态室外功能构成原理:

①、 如果节点存在一个鲜明、围合的界线,每个边的意象并没有无缘由的减弱,其界定就更加清晰

②、 如果其中有一两个物体又成为视线的焦点,节点就会更加引人注目 ③、 如果它又能够具备连贯的空间形态,那么一定会耀眼夺目

节点——有内向性(相对封闭)与外向性(开放,与外界联系紧密)之分

5. 标志物——即观察者的外部观察参考点,有可能是在尺度上变化多端的物质元素。分为区域性标志物和全局性标志物

一种趋势:越是熟悉城市的人越要依赖于标志物系统作为向导,在先前使用连续性的地方,人们开始欣赏独特性和特殊性。

标志物之物质特征:单一性、易识别性

某元素成为标志物的条件:

①、 空间范围内可视性强

②、 形式清晰

③、 鲜明的图底对比

④、 空间位置突出

⑤、 与邻近元素退让、高度形成局部对比

⑥、 位于抉择点处

⑦、 与某个元素相关的功能活动

⑧、 拥有了一段历史、一个符号或某种意蕴的物体

⑨、 各个层面上具可识别特性、象征性与视觉重要性的统一

⑩、 声音和气味可以强化有形标志物的意象

?、 观察者对周围环境的熟悉程度也影响他们心目中标志物的数量和意象性 ?、 没有其他辅助因素的单一事物

?、 由于重复而得到强化事物

许多标志物可能有一种特别的浮动特性。例如:法院大楼的天际线或顶部很突出,但他的位置和基地环境的个性,绝对没有他的顶部那么重要。

一个充满活力的标志物:

①、 唯一性

②、 不在大小,其所处的位置很关键

③、 标志物恰巧集中了一系列的联系

- 7 -

标志物群——标志物不太可能孤立存在,除非体量巨大或是非常独特,这种标志的参照作用一般比较模糊,比如人们要集中精力去寻找单个交通兴号灯或是街道名称。更多的情况下,人们记忆中的是区域的一组节点,他们之间通过重复而相互强化,并根据前后关系进行识别。也就是说,单个的标志物占据优势地位,不太可能成为强大的参照物。如果标志物聚集在一起,相互之间的强化肯定超出简单的累加。

为了获得情绪上的安全感和功能上的有效性,这种序列必须充分连续,虽然节点处的细节会比较密集,但整体上没有长的间隔。它有助于人们进行识别和记忆,熟悉环境的观察者在熟悉的序列中可能积累大量点的意象,当然,如果序列被倒转或被打乱,其识别性也可能会被打破。

三、五元素交织下的城市意象

1. 元素的相互关系——不同元素组之间可能会相互强化,相呼应,从而提高各自的影响力;也可能相互矛盾,甚至相互破坏。

①、 标志物的特征与某一区域的特征一致时,可以加强区域的连续性

②、 标志物的位置恰当,可确定并加强一个核心的地位

③、 道路、节点、边界、标志物可以在区域的内部,丰富和深化区域特征,加强区域整体性

④、 道路是城市意象的主要组织手段;节点连接道路,加深意象;节点与标志物意象相互加强

⑤、 道路自身的形式或节点的链接,穿行的区域,经过的边界,沿路的标志物都能加强道路的意象

⑥、 现状地形是一个强烈不变的元素

在城市肌理中,所有的元素都共同作用,研究各种成对出现的不同类元素的特征,如标志物语区域,节点与道路等,一定会十分有趣。总之,人们将设法超越这些成对的关系来考虑意向的整体形态。

意象是一个连续的领域,某个元素发生一定变化会影响其他所有的元素。

2. 变化的意象——整体环境具有的并不是一个简单综合的意象,而是或多或少相互重叠,相互关联的一组意象。

从通常据所涉的范围尺度上讲,大致分几个层面:社区层面、城市层面、大都市区域层面

意象不仅因为所涉及的范围尺度的不同而不同,同时也取决于视点、时间和季节的变化。排除视觉上的意象内容,抽象概念亦可以作为重要的意象存在,例如:人们可能提到某餐馆、第二街等的抽象概念。

物质环境不断变化时形成的意象,会引起实践过程和心理上的紧张情绪。所以组织不同层面或某个主要变化过程的连续性十分必要。

意象本身并不是将现实按比例缩小、统一抽象,精确微缩后的模型,而是有目的简 - 8 -

单化,通过对现状进行删减、排除甚至是附加元素,融汇变通,将各部分关联,组织在一起,才形成最终的意象。

3. 意象特性:

①、 个体意象之间存在差异

②、 感觉生动的意象与高度抽象、概括、缺乏感觉内容的意象之间也存在差异 ③、 生动并不等于丰富,稀疏也并不等于抽象

在意象组织精度增长的连续统一体中存在四个阶段:

城市意象解读

城市意象解读

城市意象解读

城市意象解读

元素的结构特征,可以用不同的方式适用于不同的层面——分级意象

最有价值的意象:是那些最接近其强大整体环境的意向

4. 城市形态

——城市形态应该并不十分明确,针对居民的愿望和理解力应该有一定的可塑性。 城市形态的最根本功能:即交通、主要用地划分和关键的焦点,并普通人的愿望、欢乐和社区感觉在此能够表现的有声有色。更重要的是,如果环境组织清晰,个性鲜明,那么市民就能够向他传达自己理解的含义和联系。

例如:城市在不断发展,其经济、文化、政治的历史也在不断的交错变化,正是这些过去的形象,作为见证,造就了佛罗伦萨的鲜明特色(狭窄的石砌甬道、大块石材和灰泥粉饰的暗黄色房屋、百叶窗和铁花栏杆、深凹的入口、顶部深挑的佛罗伦萨式房檐、具有自己名称和故事的标志物等);他也是一个结构十分清晰的城市,沿着阿尔若河,佛罗伦萨坐落在一个山坳里,城市河山体始终相互呼应。

城市给人最精彩的感觉应该是“起源于艺术、发展于需求”

主动调整环境,区分和组织感官所感知到的事物,是人类亘古以来的习惯,生存和统治都需要基于这种感觉上的适应性。因为在一定区域中都存在一个贯穿整体布局的共同主旋律,他不断的会涉及到一些特定的普通物质特性

- 9 -

——这正是设计者直接感兴趣的问题 设计者可操作的特征:

①、 特异性

②、 形态简单性

③、 连续性

④、 统治性(政治中心)

⑤、 连接清晰

⑥、 方向性差异(参照物的不对称、渐变、放射状)

⑦、 视觉范畴

⑧、 运动的意识

⑨、 时间序列

⑩、 名称和意蕴

一个区域如果具有简单的形状,一致的建筑样式和功能,明确的边界,并且在城市中独一无二,与周围区域连接清晰,在视觉上突出,那么这个区域的存在不容置疑。

5. 整体的感知:

在一个整体中,道路展现并造就了区域,同时连接了不同的节点,节点连接并划分了不同的道路,边界围合了区域,标志物指示了区域的核心。正是这些意象单元整体编组,相互交织,才形成了浓郁而生动的意象。

大城市具有多重意象,比如在日夜、冬夏、远近、动静的不同条件下,或在有意无意之中,形态的处理应该具有一定的连贯性。意象的这种特性对比,会因其共同的联系给人更加强烈的感受。

一个高度具体的形态并不可靠,被感知的环境需要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和丰富的结构线索。

地方特征中的控制因素:

a)

b)

c)

d)

e)

f) 基本的气候条件 常见的植被 大片的水面 山脉 主要江河系统 基本地形

6. 大都市形态:

随着大都市地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其中运动速度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感知过程 - 10 -

也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

新型的交通方式允许我们能够在一个巨大的,相互依赖的区域中工作、生活、形成与经验相称的意象——经验意象。

大都市的意象主要包括:

①、 高速公路

②、 空中航线

③、 以水面等开放空间为边界的巨大区域

④、 主要商业中心

⑤、 基本地形特征

⑥、 巨大而遥远的标志物等

为整个地区构造一个形态,有两种基本方法:

其一:将整个区域组织成一个静止的分级体系

其二:利用一个或两个非常巨大的主导元素,让许多小一点的元素与之发生联系。

四、五元素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运用

设计过程: 课题:如何对敏感的现状环境进行改造?(其中包括发现和保留强烈的意象元素,克服一些感知上的难点等)---“视觉规划”

城市意象解读

城市意象解读

城市意象解读

城市意象解读

城市设计作为一门艺术,在召唤见多识广而且有品位的观众,教育和物质改造都是这一连续进程中的组成部分。

“环境意象的生动性和连贯性”是享有和使用城市的决定条件,整个大都市地区清晰且全面的意象是未来城市的基本要求。

现实生活中的空间组织、运动速度、新建项目的速度和尺度,使得通过有意识的设计来建立这样的环境成为可能和必要。

在意象发展的过程中,观察方式的教育与重塑环境都非常重要。事实上,二者在一 - 11 -

起将构成一个循环的或者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视觉教育促使市民遵照其视觉环境行事,而这种行动将使他们更敏锐地观察环境。 高度发达的城市设计艺术将与有品位的、敏感的观众的创作相关联,如果艺术与观众一同成长,那么我们的城市必将成为无数居民欢乐的所在。

五、小结

一个运动的生物体在环境中必须得到指引,否则就会产生迷失的恐惧。

寻找道路是环境意象的最基本功能,也是可能建立感情联系的基础。即环境意象更进一步也许能够充当活动的组织者。

景观也充当着一种社会角色。人人都熟悉的有名有姓的环境成为大家共同的记忆和符号的源泉,人们因此被联合起来,并得以相互交流。 “传说和神话不仅仅是夜晚用来消磨时光的故事,更是原始人为战胜恐惧和无知使自己愈加坚强的方式”。

人们在努力为自己的城市寻找能使人印象深刻的物质符号,既能够组织他们对城市的意象,又可以继续日常的活动。

文化的差异,不仅涵盖那些被关注的特征,而且包括他们的被组织方式;特殊的地理形态会给人带来不可磨灭的强烈印象。

可意象性的缺点:

一个高度直观的环境也可能有其不利的一面,充满神秘意义的场所,可能会约束某些实际活动的开展。

如果说理想的环境能够激发丰富、生动的意象,那这些意象也应该方便交流,并适应变化的实际需求,由此才可能进一步发展新的组合、新的蕴含和新的诗意。

我们的目标应该是一个可意象的,同时也是开放的环境。

附注:抽样调查对象背景

年龄、居住位置、工作位置、社会阶层、性别、职业分布

如果说城市是为了满足众多群体的使用需求,那么了解各主要群体建立环境意象的方式就显得十分重要。同样,了解个性类型的重大差异性也很重要。

城市是许多群体的生活场所,只有分别了解群体和个体的意象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也能构建一个让所有人都满意的环境。

- 12 -

更多相关推荐:
《城市意象》读后感

城市意象读后感城市意象采用的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凯文林奇把研究建立在心理学和行为学对意象的研究成果之上并且借鉴了这些学科的各项实验研究方法如访谈画图情景的界定描述重复再现系列再现等这些都是心理学中的知觉实验意象实...

城市意象读后感

城市意象读后感城市意象作者是凯文林奇美国人任教于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学院三十年之久他帮助建立了城市规划系并将之发展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学院之一作为这学期的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概论的作业我认真的拜读了林奇城市意象的...

城市意象读后感

城市规划原理作业城市意象读后感城市的个性与意蕴城市的景观在城市的众多角色中是人们可见可忆可喜的源泉城市如同建筑是一种空间的结构只是尺度更巨大需要用更长的时间过程去感知如何感知城市可以从意象说起我认为将可意象性的...

城市意象读后感

城市意象读书笔记城市如同建筑是一种空间的结构只是尺度更巨大需要更长的时间过程去感知通常我们对城市的理解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与其他一些相关事物混在一起形成的部分的片段的印象本书通过研究城市市民心中的城市意象分析美国...

读书笔记二:《城市意象》

城市意象读书笔记城市在人们的记忆中或者印象中多数是部分的片断的城市的发展也是由一系列连续的片断组成的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五十年但凯文林奇教授所编著的城市意象这本小册子在对城市景观结构的阐述上仍然有着非凡的高度本篇读...

《城市意象》读后感

城市意象读后感城市意象是一本在建筑学上非常有影响力的著作这本书以波士顿洛杉矶和新泽西城为例将城市景观归纳为道路边缘地域节点和标志五大组成因素并且首次把环境心理学的概念引入城市的设计其作者是凯文林奇KevinLy...

城市意象 读后感

城市意象读城市意象有感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20xx101058林仕成城市在人们的记忆中或者印象中始终是部分的片断的城市的发展也是由一系列连续的片断组成的我胡诌了一句空间的时间过程和时间的空间记忆录来描述这种...

《城市意象》读书报告

城市意象读书报告孙娜林学与园林学院07城市规划专业1班07111032摘要凯文林奇通过对美国三座城市的研究写出了城市意象并通过此书向世界宣扬了他对城市设计的新主张五个重要元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成为此后城市设...

城市意象读书报告

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试卷学科专业社会学姓名赵婷课程名称城市社会学上课学期20xx年至20xx年秋考核方式论文成绩任课教师评语学号1110020xx3课程类型必修课总课内学时40课时考试时间任课教师签章年月日城市意...

《城市意象》读书笔记

城市意象读书笔记按城市意象这本书的一个简单介绍更多关于此书的介绍与读书笔记请使用本站的建筑专业搜索城市在人们的记忆中或者印象中始终是部分的片断的城市的发展也是由一系列连续的片断组成的我胡诌了一句空间的时间过程和...

外部空间设计&白夜北欧&建筑语汇&城市意象读后感笔记

《外部空间设计》设计自己的生活空间刚刚放下《外部空间设计》的小册子,薄薄的一本书,却讲了很多有关城市设计的理论知识。《外部空间的设计》是日本著名建筑师芦原义信的作品,19xx年由日本彰国社出版。芦原义信19xx…

城市意象--解读

城市意象解读读后感初读城市意象是在研究生一年级的时候但是当时研究生学位课程很多外加上各种各样的课程作业似乎也无心安静下来好好读几本书即便是小说情感历史故事类读物也只是蜻蜓点水品味把玩而已那么对于城市意象更是如走...

城市意象读后感(2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