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思考)

时间:2024.4.27

“魅力课堂”导学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思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思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思考


第二篇:浅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浅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摘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是孔子“仁”的思想的具体内容和表现,是揭示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命题,同时也表明孔子对人的个体的主体意识有了深刻的见解。如果在国与国之间,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以及日常的人与人之间都实践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那么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和谐得多。

【关键字】:孔子 不欲 勿施

【正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大教育家孔子2500年前提出的古训,是儒家学派最重要的道德信条。它的意思是说,自己不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别怎样去对待别人。自己所不愿意接受的事情,不要强迫别人去接受。这八个字蕴涵着深刻的做人道理。用现在的话解释就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当你真正做到了替他人着想的时候,你也就达到了一定的做人的境界。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可以终身奉行的字呢?孔子回答道∶那不就是"恕"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①

仲弓问仁, 孔子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第一句话是说敬,专指施政,第二句话就是说恕了, 是指普遍交往;最后一句则是说始终无怨,三句都是从心来说仁的。②

孔子说∶"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又说∶"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③

具体地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当自己要对他人做什么事时,先想想自己是否愿意遇到这事,如果自己不愿意,就不能对他人做这件事。我们不愿意被偷、被抢、被杀,所以,我也不能对他人做这种事,衡量的标准当然是自己、是自己的"不欲",而之所以能把别人也当成自己,对他人也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却必须发自一种纯粹的善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个简单而朴素的道理,却是一个使人类社会得以生存、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的一个基本道理。

人生最重大的事情就是学会做人,做好人。但是,做好人并非易事。所以,经常听到这样的慨叹,做人难!做好人更难!相反,学一些不文明的东西,却不难,却是很多感人兴趣的事情。所以,社会上就出现了“己所不欲,定施于人”的不和谐的现象。这种现象确实需要我们深刻地反思。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既是生活在的人群体当中,人不能脱离人群而生存。那就需要他人的帮助,当然,也需要帮助他人。即所谓“人为你我,我为人人”。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你是一个心地善良、慷慨大方、品格高尚的人,你当然也想结交同样品格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因为,谁都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但这一切都和教育有关,都和文化素质有关。教育工作者要加强思想

道德教育,要切实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因为知识能够改造人,也能够改变人的命运。这知识当中一定要包含着做好人的道理。要告诫人们多做好事,养成好习惯,因为做好事就会善有善报。如果,不注意个人修养,做什么事情都无所谓,即使知识水平高,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恶习,做了坏事还不知道廉耻,那后果将是不堪设想。要知道恶有恶报也是道理。人之所为人,就是要有所不同。就是要要求自己不能做出有悖于常理的事情。也就是“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

谁都要记住决不能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而不公平地对待他人。如果某人为一时痛快而大打出手或大骂出口,会得到什么样的回报呢?那就是得到相同的回应,只能是自食其果。即使对方没有计较,你也是失去了人能格而被人耻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在未听到这句话之前就感到这意思了,并在生活中常常实行它,我们在各文明的基本经典中也都可以看到类似的表述,然而,我们却还是为我们的祖先自豪,因为,把这一道理如此鲜明有力地概括为一个义务的命令并不容易,这一概括正是孔子的一个伟大功绩。我们可以说,忠恕的思想是孔子学说中一个最为光辉的思想,一个几乎无需转化就可为现代社会所用的思想,一种我们可以在今天继续发扬和光大的宝贵资源。

为什么不更积极一些呢?为什么不从正面说"己所欲,施于人"呢?那可能是更高的道德要求,但却不适宜被规定为是可以"一以贯

之""终身行之"的"忠恕"的内容。"忠恕"作为义务可能是起码的、基本的,但也因此是普遍的,要求始终适用于所有人的,甚至是带有某种强制性的。这正是"一以贯之""终身行之"的真实含义。我们现在正是把"忠恕"看作这样一种基本的普遍的义务,而如果把"己所欲,施于人"作为其内容,我们就会发现∶

首先, 这是人所难能的,要求人人始终都把自己所欲的也施于人,凡自己希望什么,就马上积极去帮助别人达到什么,这显然是难于一以贯之,终身行之的,而相形之下, 要求每个人都不对他人做不希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却要容易得多,而且这里已经体现了一种对他人的基本关切,防止了最严重的一类痛苦。

其次,这样做也不一定有必要,甚至是有危险的,人的欲望在一些基本的层次上虽然大致相同,但在较高的层次上却也有迥异,我们不能随意把自己的欲望都当成他人的欲望。我们不一定能清楚地认识到对每个人来说他最好的追求、他最好的生活方式是什么。人在欲求方面的岐异远远大于人在不欲方面的岐异。

所以,我们不如通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人们扫清一些对任何追求来说都是基本障碍的东西,这样扫清基本障碍实际也就保证了那些最基本的欲望得到满足,但更高、更全面的欲求则要交由每一个人自己去理解、去把握、去追求,我们不能代替他们去追求。先儒一直视成圣成贤为最高尚、 最美好的追求,一直赞美和倡导这种追求,然而, 他们也并不作为义务要求所有人都走这条成圣成贤的道路,

相反,他们倒反复强调儒学是为己之学,学者最忌尚未为己就要为人,"人病舍其田而耘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 而所以自任者轻。"⑥ 时代呼唤文明,国家在发展,要想把优良的文明传统展现在世人面前,就必须放弃那些丑恶和不文明的行为。从小事做起,学会尊重。给他人以温暖、理解和宽容。什么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做到了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文明。

更多相关推荐:
谱写生命的乐章:影响你一生的感悟故事_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文佚名听捕鱼的人说如果把抓来的螃蟹都放进一个篓子里不必盖上盖子螃蟹也不会爬出去因为只要有一只想往上爬其他螃蟹便会纷纷攀附在它的身上结果是把它拉下来最后没有一只能出去这种想法正好和人类的某种想法不谋而合我得不到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校三江县洋溪中学学科七年级思想品德执教者梁金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设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本节选中的基础知识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翻译文中重点句子分析作者观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教学重点理解孔子理想人...

“绝对命令“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读《道德形而上学原理》有感

绝对命令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读道德形而上学原理有感周以嵘摘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的道德主张由于其内容从表面上看类似于康德所提出的绝对命令所以很容易将二者视为对同一个原则的不同方式之表述并用来相互论释通过对儒家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设计与反思

江苏人民出版社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六课授人玫瑰手留余香第一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设计与反思苏州市吴中区城西中学许伟清一教学目标本课教学我将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标准为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公德观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读丑陋的中国人有感柏杨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全书都在批判与讽刺中国人的性格与陋习所以要从中找出一些谈论中国人公德观念的文章亦是不难的如书中一篇为别人想一想柏杨先生讲了身边几个事例来反映中国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020学年第学期广东工业大学公选课平时作业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为不能将自己所厌恶的东西施加到别人身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句话道出了人与人相处过程中要懂得相互体谅将心比心想一想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假...

将心比心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教学设计

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设计广东省四会市四会中学施慕仪教学依据课程标准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是个人道德与交往品德方面中的交往的品德理解将心比心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能够与人为善将心比心出自宋朱熹朱...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导学案

课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2学会换位思考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和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学习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换位思考方式学习重点已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第二课时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教学案1122

《漫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漫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0xx1031233张良论语卫灵公中这样提到过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子贡问孔子人生修养的道理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啊自己不想要的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第三课时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教学案112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感悟(2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