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_勿施于人课堂实录

时间:2024.4.27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识记本节选中的基础知识。

2.技能目标:通过翻译文中重点句子分析作者观点。

3.情感目标: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

教学难点

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探究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第四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文共9个小节,就几句话,也没有几个文字,所以今天的课尽可能轻松。课前布置了同学们预习。预习了吗? 生:预习了。

课文中都有谁?生:有孔子、颜渊、仲弓、樊迟、子夏、子贡、曾子。 他们什么关系?生:师生关系,同学关系。

孔丘老师的学生都爱问问题。学生提问老师解答,学生生怕将来忘了,就把老师的话记下来,这叫语录体。说白了就是孔子老师上课时同学

们做的课堂笔记。稍微整理了一下,就成了这旷世经典。要不咱们同学们凑一块儿也整理整理,也弄一本书出来,就叫《论语2》。玩笑归玩笑,不过我们至少能得出以下几点来,一是课堂笔记很重要。二一个这不是同一堂课的笔记。三、学生们问的是同一个话题,关于“仁”的话题。四、老师没有标准答案。

二、

为什么大家都赶着趟儿地问仁呢?当然,也并不是说弟子们不问别的问题,只是说大家在不同的时间里都问了什么是仁这个问题,是因为他们都知道,那就是他们的老师的思想核心就是仁,后人说:儒学即仁学,就是这个道理。孔子认为,仁很重要。请看孔老师的教诲: 幻灯一(第9则)

1、师读,然后请学生试译。

译文:孔子说:不仁的人不可以长久地处于贫困中,不可以长久地处于安乐中。有仁德的人安于实行仁,有智慧的人呢,可以做有利于仁的事。

2、串讲:前两句是说的就是不具备仁的精神的人。约,就是困,贫困的意思。孔子认为,不仁者穷了不行,富了也不行。孔子还说过: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贫时或是困厄之中就会胡作非为了。富了也不行,为富不仁。仁者则会安仁,我们要注意,仁者特点在一个“安”字。安仁是安于仁,强调其静。孔子常以仁、智并举,两者有什么不同?仁是体,智是用;仁主静,智主动。“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前者像山,后者像水,这是两者的不同。仁者都很安分,穷也好,富也

好,都安之若素。

3、齐读第9则。

看来,仁,真的非常重要。孔老师的学生们,人家懂呀,所以纷纷地问这个最重要的问题,可是奇怪的是,同样在问仁的问题,老师的回答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这至少说明两个问题吧,一则并非所有问题都有统一的答案,咱们初中时不是学过一篇课文叫《事物的答案往往不止一个》吗。另一点,孔老师的弟子不用参加高考,孔老师无压力呀。这样的话,老师就不用根据大纲来解答学生的问题,可以自由地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根据提问学生的个性来解答,这就叫因材施教。

咱们一起来看看孔老师是怎么因材施教的吧。

三、仁的内涵——爱人

幻灯二(第3则第一行)

1、先学最简单的吧。话说樊迟同学某一天向老师问仁,孔老师如何答?——爱人。

学生解释爱人的意思。

2、真是一个简洁明了的回答。所有的回答中,孔老师的这个答案用语最少,俩字。而且我看了,樊同学多次提问,孔老师都是用很简单的话语作答。这是为什么呢?先来看看樊迟。

樊迟(前515--?),小孔36岁。名须,字子迟。春秋末鲁国人。从小贫穷,但读书刻苦,还懂种田。未拜孔子为师之前,他已在季氏宰冉求处任职。孔子回鲁后拜师,成为孔门72贤之一。

据说樊迟反应较为迟钝,孔子对他的回答简明易懂,可能是出于这一点考虑。什么是仁呀?爱人,以仁爱之心对他人即可。多简单,但是,越是简单的越容易是根本的,爱人者也正是仁的最根本的内涵。

3、仁就是爱人,都爱哪些人呢?不妨来看看仁的字形:从人从二,二者多也,很多人聚在一起和平共处,这就是仁。《中庸》里还有更为简洁的说法:“仁者,人也。”仁就是拿人当人,就是爱人。众多的人中首先当然是最亲近的人——父母,爱父母叫孝。孔子有个学生叫有子,很有名,据说长得像孔子,又贤德,很受尊重。有子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也与!”仁的根本说到底就是孝,一切的仁都是由孝开始,百善孝为先,仁的起点。

而仁又不单单是指孝,爱人嘛,父母之外还有更多的人呢,仁的表现还在于对其他人的爱。

爱人的涵义既包括爱亲人,也包括爱众人。这种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爱,孔子称之为恕。

四、仁的内涵——恕

幻灯三(第4则,第2则)

1、齐读第4则。

2、子贡是孔老师得意门生之一。端木赐,字子贡,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曾任鲁、卫两国之相。他还善于经商之道,为孔子弟子中首富。中华儒商的鼻祖。司马迁作《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对子贡这个人物所费笔墨最多,其传记就篇幅而言在孔门众弟子中是最长的。他的影响之大、作用之巨,是孔门弟子中无人所能企及的:他学

绩优异,文化修养丰厚,政治、外交才能卓越,理财经商能力高超。在孔门弟子中,子贡是把学和行结合得最好的一位。

子贡提的问题有点意思。他不是问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而是问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我想,一个字总比一句话更简洁更具有概括性。原来子贡是想向老师请教老师学问的最核心的内涵。

3、孔老师的问答是“恕”,却没回答是“仁”,为什么?

看字形,恕就是如心,就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问: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同学们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指名学生回答。引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包含了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思想的“恕”字比抽象宽泛的“仁”字更容易践行。人家学生要的是一个可以终身奉行的字。仁爱在心中,恕却是融在每天具体的行动中。仁是恕的内核,恕是仁的实践。 孔子对恕的注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希望子贡为政与经商的过程中能做到由己及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义以求利。

4、孔老师还对另一位学生作过这样的教导。

幻灯第2则

5、指名朗读,翻译,解词。

同样是问仁,孔老师对仲弓同学说的可比对樊迟同学说得话多得多。不光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另加了几句。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同学们感觉这口吻像是对什么身份的人所说的话?

冉雍(公元前522--?),冉氏,名雍,字仲弓。春秋末年鲁国(今

山东曲阜)人。生于鲁昭公二十年,卒年不详,小孔子二十九岁。出身寒微。早年拜师孔子,随孔子周游列国。回鲁后的第三年(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四十一岁的仲弓当上了季氏家族的总管,并曾向孔子问过政。因为仲弓从政,加之他性格上不谦恭,对人不恭,为人不恕,孔对他解释仁时针对他的身份,前两句告诫他对人要恭敬厚道,要保持内心的真诚和谨慎。

6、小结:回答仲弓和子贡时孔子使用了同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阐明了仁的思想的核心——恕,就是推己及人将心比心。

7、分组读这两则。

五、仁的内涵——忠

1、曾子对孔子仁的理解不是使用一个恕字,而是两个字——忠恕。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宋代朱熹解释说: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这忠的思想在孔子教导子贡时明确阐释。

幻灯(第5则)

2、学生读译。

3、子贡自己对于仁的理解在孔子看来要求太高。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这个要求难在何处呢?

与儒家讲仁爱相似的是,墨家讲“兼爱”,基督教讲“博爱”,虽然都讲爱,但是很不相同。墨家讲“兼爱”,就是对待陌生人要像对待自己父亲一样,要把陌生人当成父亲来爱。墨家的学说在战国时很流行,除了墨家还有道家也很流行,孟子对这两家都很反感。孟子说,

道家一心为己,不为国家和君王服务,脱离君臣关系,这是无君;墨家讲兼爱,把陌生人当成父亲来爱,那么如何显出父亲的特殊性来,这是无父;无君无父,这是禽兽的行为。可见儒家与墨家在如何爱的问题上有很大的分歧。

基督教讲的“博爱”,非常类似墨家讲的兼爱。据《圣经》记载,耶稣有一次在外传教,有人说,你母亲来了。耶稣说,谁是我的母亲?接着又说,凡是遵行神的旨意的人,都是我的母亲。这个故事其实是说,耶稣对待陌生人就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他是把陌生人当成母亲来爱的。在孟子看来,这恐怕就是无母,也是禽兽行为。也就是说,不论是墨家的兼爱,还是基督教的博爱,与儒家的仁爱,都有着重大的不同。二者其实都是一种平等之爱,即对陌生人的爱和对父母亲的爱完全相同,不分先后,不分亲疏。

孔子或儒家讲的仁爱,是有先后之别、亲疏之分的,是像波浪一样一层一层推广出去的,因而是一种等差之爱。子贡所言与基督教墨家的思想类似,是一种无差别的爱。虽然更伟大,但却更难实践,在孔子看来,这已然到了圣人的境界。于是孔老师用了另两句来解释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就是曾子所说的忠。

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内涵的恕是待人的态度和对自身的约束,而以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为内涵的忠则还包含了对行为的更高一些要求。我不想要的也不强加于你相对容易做到,把我想要的先给你,却是难了许多。

4、齐读本则。

六、仁的内涵——克己复礼

1、从孔子向樊迟解释的爱人到对仲弓子贡解释的恕再到忠,己经很清楚地阐明了仁的含义,而这些却都还停留在个人修养这一个方面,面对孔子第一大弟子颜渊的问仁,孔子的回答则明显不同。 颜渊即颜回,生于鲁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21年04月25日辰),卒于鲁哀公十三年,享年39岁。他十四岁即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在孔门诸弟子中,孔子对他称赞最多,不仅赞其“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

幻灯(第1则)

2、齐读第1则,解释。

3、这里孔老师答案的关键词叫克己复礼。克己嘛与前几则没多少区别,爱人忠恕都得克己。关键在复礼。礼是什么?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在孔子以前已有夏礼、殷礼、周礼。夏、殷、周三代之礼,因革相沿,到周公时代的周礼,已比较完善。可见礼是和种社会制度和道德规范,它具有社会属性。

为什么要用一个复字呢?因为到了孔子时代,礼乐崩塌社会失范,孔子对这位大弟子寄予厚望,希望他能继承自己的志向,振兴这个社会的礼乐制度。孔老师说:能克制内心欲念,以礼作为行为的准则,那么就是仁,普天下人都会崇敬你追随你向你学习。能不能做到就看你自己,看你有没有向仁之心。

4、幻灯(第6则)齐读。

颜回担心自己领悟不透呀,于是愿闻其详。老师一组排比很有气势: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说话一向简洁,此处却连用非礼,可不可以改改?

改:非礼者,勿视、勿听、勿言、勿动。

问:比一比,哪样说法好?孔子的话强调了什么?

明确:原话强调了一个礼字,违背礼的一切的一切统统地摒弃,将非礼者驱离身边,驱离自己的家自己的邦国驱离地球一直驱至冥王星上去。完全与非礼绝缘,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呀,对颜回真正是高标准严要求。

5、齐读第1则,并读第7、8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定远中学高二年级张道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仁”的具体确切的内涵。

(2)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

过程与方法:

1、整体感知,把握主旨。

2、诵读法,在诵读基础上把握文意,疏通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论语》中“仁”的道德价值观,并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点 翻译重点选段,对“仁”的思想主张的把握。

教学难点 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联系现实来应用这种思想。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释义法、诵读法、讲授法、举例应用法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结合注释对文本进行疏通,画出不理解的字句,找出疑难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第四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了解预习情况,把握课文的中心“仁”。

二、“仁”在生活中的意义

学习课文第9则。

1、指名朗读并试译。重点词语点拨。

2、教师讲解: 仁者与不仁者在生活中的区别,重点:仁者安仁。仁者特点在一个“安”字。

三、了解“仁”的本质内涵 结合樊迟问“仁”一则,了解“仁”的本质。

四、了解“仁”的具体内涵

1、理解“仁”的概念在人伦关系中的内涵。

(1)补充有子论仁的语录,了解仁爱的起始表现。

(2)阅读课文第4则和第5则语段,理解仁爱在更广泛的社会关系

中的内涵。

学生疏通课文第4、5两则。

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含义,区别两者之间的差别。

2、理解“仁”的概念在施政道德层面的内涵。

(1)师生共同疏通课文第2则 (2)教师串讲分析。

3、理解“仁”的概念在礼乐制度的内涵。

(1)学习第1则,了解什么是古代的“礼”,理解“克己复礼”的含义。

(2)学习第6则,懂得对“仁”的追求中其决定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道理。

五、学习古仁人对“仁”的追求精神。 学习第7和第8则,学习古仁人求人的精神。

六、课堂讨论 “仁”在当代的价值。

七、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内容。


第二篇: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更多相关推荐:
谱写生命的乐章:影响你一生的感悟故事_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文佚名听捕鱼的人说如果把抓来的螃蟹都放进一个篓子里不必盖上盖子螃蟹也不会爬出去因为只要有一只想往上爬其他螃蟹便会纷纷攀附在它的身上结果是把它拉下来最后没有一只能出去这种想法正好和人类的某种想法不谋而合我得不到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校三江县洋溪中学学科七年级思想品德执教者梁金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设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本节选中的基础知识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翻译文中重点句子分析作者观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教学重点理解孔子理想人...

“绝对命令“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读《道德形而上学原理》有感

绝对命令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读道德形而上学原理有感周以嵘摘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的道德主张由于其内容从表面上看类似于康德所提出的绝对命令所以很容易将二者视为对同一个原则的不同方式之表述并用来相互论释通过对儒家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设计与反思

江苏人民出版社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六课授人玫瑰手留余香第一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设计与反思苏州市吴中区城西中学许伟清一教学目标本课教学我将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标准为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公德观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读丑陋的中国人有感柏杨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全书都在批判与讽刺中国人的性格与陋习所以要从中找出一些谈论中国人公德观念的文章亦是不难的如书中一篇为别人想一想柏杨先生讲了身边几个事例来反映中国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020学年第学期广东工业大学公选课平时作业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为不能将自己所厌恶的东西施加到别人身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句话道出了人与人相处过程中要懂得相互体谅将心比心想一想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假...

精选题库《论语》选读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教版

精选题库《论语》选读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教版,内容附图。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陕西师范大学奥林匹克花园学校高二语文导学案

将心比心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教学设计

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设计广东省四会市四会中学施慕仪教学依据课程标准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是个人道德与交往品德方面中的交往的品德理解将心比心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能够与人为善将心比心出自宋朱熹朱...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导学案

课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2学会换位思考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和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学习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换位思考方式学习重点已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文和译文

1原文颜渊问仁子曰quot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quot颜渊曰quot请问其目quot子曰quot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quot颜渊曰quot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quot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感悟(2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