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城镇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探析

时间:2024.5.13

常州城镇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探析

2011-11-02 10:25:05 作者:未知 来源:综合处 浏览量:

常州城镇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探析

134

字号:〖大 中 小〗

20xx年初,省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提出了从20xx年起江苏将实施居民收入七年倍增的计划。6月底,省委省政府下发的苏发〔2011〕14号文件《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意见》明确提出:“以20xx年为基数,剔除价格因素,全省到20xx年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的要求。常州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收入进程变化如何,城镇居民收入要实现倍增计划,今后七年收入倍增的可能性以及政策的着力点何在,本文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加以探究分析。

一、常州城镇居民收入倍增目标的实现要求

常州市目前的目标是6年完成翻番,也就是说到20xx年,常州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在20xx年的基础上实现倍增,达到52500元以上,这就必须年均增幅在12.3%以上。从影响目前居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分析,我们认为具体到城镇居民主要收入则要求:工资性收入年均须增长13.3%以上,经营净收入年均增长4%以上,财产性收入年均增长19%以上,转移性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

按照苏发〔2011〕14号文件要求:“以20xx年为基数,剔除价格因素,全省到20xx年实现居民收入倍增”。今年1-9月常州市CPI同比增幅达5.5%,预计未来几年物价指数回到3%以内的可能性较小,因此如果不剔除物价因素,要求常州市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增幅都要再提高3-4个百分点,即达到16%左右,这个增幅要求使得翻番压力进

一步增加,而且是六年的年均增幅,这在常州市城镇居民增收历史上也是少有的。

二、常州城镇居民收入倍增实现的可能性

统计数据显示,改革开放30年来,常州城镇居民收入从19xx年的701元增长到20xx年的26269元,增长36.5倍,生活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到总体上达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我市城镇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奠定了良好基础。

1、1984-19xx年收入快速增长期。19xx年国家经济改革的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管理层通过不断放权让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以及确立职工收入与其劳动贡献挂钩的利益分配机制等改革,使得微观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职工收入迅速增长,同期一系列收入和物价改革措施都取得了明显进展。相对而言常州工业化进程启动较早,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常州城镇居民收入增收十分明显,统计显示,19xx年—19xx年常州城镇非私营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了1.1倍,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701元增加到1559元,增长了1.2倍。19xx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进一步刺激了常州经济的活力,1990-19xx年常州居民收入呈现加速跨越发展的黄金期,5年间常州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了1.6倍。

2、1995-19xx年收入的增速回落期。19xx年面对过热经济,中央采取了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经济由总量增长转入结构调整,国有企业大批职工下岗,虽然在此期间非公有制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解决了部分就业,但这一阶段常州市居民收入增幅明显下降,增幅从1995

年的22%逐渐下降到19xx年的3.7%,其中受企业改制以及金融风暴等多重因素影响,19xx年常州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只增长了

1.6%,成为常州市居民收入增长幅度最低的年份,1995-19xx年期间,常州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只有8.0%。

3、1999-20xx年收入进入缓慢增长期。这一期间,美国经历了“9.11”恐怖袭击事件,这对外贸依存度较高的常州市外向型经济影响较大,外贸出口空间难以拓展,同时常州市企业处于改革转型的关键时期,受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及外部经济环境恶化的影响,企业增长速度减缓,大量精简本地人员,统计资料显示,20xx年底常州市区全社会从业人员只有111.6万人,为19xx年以来的历史最低点,20xx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较19xx年增长了26.1%,年均增幅也只有

8.1%。

4、2003-20xx年居民收入进入稳定增长期。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常州国民经济运行也随之进入上升通道,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加快发展,民间资本的积极投入也使得投资连续高速增长,尽管期间经历了“铁本事件”的不利影响,但常州工业经济仍然保持了少有的高速增长,2003-20xx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了年均27.8%的高速递增;再则20xx年常州市行政区划调整后,城市框架拉开,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2003-20xx年期间,市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每年都保持了13%以上的增长幅度,同区划调整前的20xx年相比,6年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了1.2倍。

5、20xx年至今居民收入进入转型调整期。20xx年以来始发于美

国的金融危机至今余波未了,为了应对危机,国家层面主要通过基础设施投入刺激经济,众多微观实体经济因此获益甚少。受国际国内因素的叠加影响,常州市企业利润空间有所缩减,与此同时常州市正经历着产业机构转型调整时期,企业对本地用工需求减少,2009和20xx年常州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都只有10%左右的增幅,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xx年上半年常州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5014元,同比增长12%,收入增幅在江苏13个省辖市中虽列居后位,但收入绝对值稳居第4位。

从常州市26年城市居民收入发展来看,常州市城市居民收入增幅跌宕起伏,但保持了逐年增长的势头,其中不乏有增长较快的几个阶段,居民收入5年倍增、4年倍增甚至是3年倍增都曾经出现过。良好的收入基础,给常州实现新一轮收入倍增计划增添了信心。26年间常州城镇居民收入倍增情况见下表(未剔除价格因素):

常州城镇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探析

三、当前常州城镇居民收入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常州城镇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收入结构不断优化,消费能力显著提高,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但在发展中,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下降等问题,都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居民收入整体水平的增长。

1、收入水平稳步提升。20xx年,常州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为29008元。其中,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269元,比上年增加2518元,同比增长10.6%,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7%,“十一五”期间年均增幅达12.5%。从居民家庭收入构成看,人均工资性收入为18552元、经营性收入为2552元、财产性收入为1150元、转移性收入为6754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幅分别达到了13.5%、6.7%、32.4%和12.4%。

2、收入结构不断优化。19xx年至20xx年,常州市城市居民家庭收入中,来自单位职工的工薪收入由724元增加到为18552元,年均增幅13.9%,在家庭总收入中所占比重由80.8%下降到64.0%;经营性收入则由19xx年的人均7元增加到20xx年的2552元,年均增幅26.9%,收入比重也由19xx年的0.7%上升到20xx年的8.8%;居民家庭的财产性收入快速上升,由7元上升到1150元,年均增幅23.3%,比重由0.7%上升到4.0%;转移性收入由159元增加到6754元,年均增长16.2%,占家庭收入的比重也由19xx年的17.7%上升到20xx年的23.3%。主要年份收入结构比较见下表:

主要年份收入构成比较表(单位:元、%)

常州城镇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探析

3、收入差距逐年扩大。常州市区城镇居民基尼系数由1985的

0.15上升到20xx年的0.32,收入差距在国民经济行业间扩大已是不争的事实。统计资料显示:市区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划分的话,20xx年常州市区金融业从业人员年薪平均9.11万元,而住宿和餐饮业从业人员年薪平均只有2.71万元,前者为后者的3.4倍。抽样调查显示:20xx年常州城市居民达到或超过当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家庭占居民家庭总户数的42.7%,到20xx年这一比例为34.3%。很明显,真正拉动居民收入总量较快上升的还只是少数较高收入家庭,占家庭总数近7成的中低收入家庭是制约常州市居民收入总量较快上升的关键。

4、收入占GDP比重逐年下降。当前国内劳动者报酬占GDP比例明显偏低,企业利润、政府税收的增幅均明显高于居民收入的增长。20xx年常州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占人均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48.5%,而到20xx年即使用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这一比例也下降到39%。比重的下降,一方面是因为居民初次分配收入比重下降,占家庭收入六成以上的工资收入的低水平增长,直接导致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长期低于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是因为居民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大幅增长,20xx年常州市区居民上缴个人所得税29.5亿元(人均896元),其中地方政府进账11.79亿元,比20xx年增加了9.5亿元,年均递增幅度达26.7%。

5、收入与周边城市差距逐渐拉大。多年来,常州市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一直高于全省及全国平均水平,20xx年常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269元,分别比全省、全国平均水平高3325元、

7160元,但与周边城市相比,居民收入的差距在逐渐拉大。从全省看,在省内13个辖市中,20xx年南京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超越常州,常州市与列前三位的苏州、南京、无锡的收入差距分别由20xx年的 1689元、408元和1416元调整为20xx年的2950元、2043元和902元。

四、当前常州城镇居民增收的有利因素

(一)经济发展整体水平较高是居民收入增长的坚实基础

20xx年常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044.9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超过67000元,依据现行汇率折算进入了人均GDP从1万美元向2万美元迈进的重要阶段。在今年5月份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20xx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比较中,常州列全国第29位,而在经济制度竞争力排位中常州列全国第三,抢占了经济发展的制高点,经济发展的纵深空间为居民收入倍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升级转型优化微观经济结构是居民增收的动力源所在 近年来,常州市上下努力化解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20xx年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和环保节能、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及制药等五大产业完成产值4731.2亿元,相当于20xx年的2.1倍,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中所占比重达64%,实现利税总额由20xx年的183.3亿元提高到20xx年的420.8亿元,年均增长31.9%。在金融业、房地产业等新兴服务业拓宽领域以及提升品质的战略带动下,常州市服务业实现了总量扩大和结构优

化的目标。20xx年常州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3:55.3:41.4,经济结构的优化,直接改善了居民就业结构,据统计市区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由20xx年的9.8:56.0:35.8调整到20xx年的5.7:56.0:38.3,经济结构水平的提升,为全面提高从业人员收入水平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源泉。

(三)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工薪阶层增收拓展了空间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发展,常州工业经济总体呈现规模扩大、效益改善、质量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总量规模连续实现新的突破,产业发展水平也达到了新的高度。截止20xx年底,全市纳入统计范围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计6375家,涵盖了国民经济46个工业行业大类中的33个大类,形成了门类齐全、实力雄厚、具有相当规模和特色的工业产业体系,市区工业企业从业人员达110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数的48.1%。20xx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22.5%,比20xx年提高66.9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强有力的发展必然进一步促进居民工薪收入的提高。

(四)城市化拉动效益丰富了居民的收入构成

20xx年常州行政区划调整,市区面积由原来的280平方公里扩大到1872.1平方公里,“十一五”以来,常州市城市建设发展日新月异,市区建成区范围呈现了加速扩张的态势。截止20xx年底,建成区面积达153.05平方公里,较20xx年增长了46.7%;市区常住人口达329.18万人,较20xx年增加了10.7%。经济水平的节节攀升更是有效的提升了市区人气,20xx年来常州市区务工、经商和服务的

暂住人口达107.8万人,较20xx年增长了41.4%,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不仅增强了常州市经济的活力,更直接提升了本地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抽样调查显示,20xx年常州城镇居民拥有两套房以上的家庭户比例为21%,比20xx年上升了10个百分点;20xx年常州城镇居民人均出租房屋收入达142元,是20xx年的11.6倍。

(五)城镇居民保障性收入提高进一步稳定了社会基础

统计资料显示,截止20xx年末常州市60岁以上户籍人口达7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9.4%,高出老龄化社会标准9.4个百分点,常州市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作为城镇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20xx年常州市城镇居民人均离退休金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20.6%,对家庭总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29.9%。从市人社部门获悉,20xx年常州市连续第十年调整离退休金,目前市区人均养老金达到1595元/月,同20xx年相比水平翻番。民政部门资料则显示,全市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人数由20xx年的1.52万人增至20xx年底的2.23万人;市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20xx年的每人每月260元,调整到20xx年的390元。当前常州城镇居民转移性收入逐年提高,在拉动居民总收入增长的同时也进一步稳定了社会。

五、影响常州城镇居民增收的不确定因素

(一)国际经济环境不明朗、金融危机风波未了

目前全球经济全面复苏难觅踪影,随着美国主权信用等级下降、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加深,欧洲债务危机已经从希腊这样的边缘小国蔓延到意大利这样的经济大国,甚至到了法国这样的欧盟核心成员

国,很显然,欧债问题已经扩散到了欧元区的心脏地带。IMF总裁拉加德日前表示,今年夏季的形势已经表明,现在是一个危险的新阶段。最新数据显示,美国8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55.7,创20xx年8月以来最低;意大利8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从7月份的103.7降至100.3,同样为20xx年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尽管我国经济依然保持较快增长,但输入型通货膨胀和国内资产价格泡沫都对常州市经济发展有着不利影响。

(二)国家目前没有出台城镇居民一揽子增收政策

当前,国内居民收入差异主要矛盾是城乡居民以及东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异,我国幅员辽阔,居民收入受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国家宏观政策影响较多,可以预见的未来几年,国家层面调节收入政策主要在于缩小城乡差异,增收的重点在于农民增收,农民仍然是今后一阶段政策的获益主体。从已经公布的国家“十二五”规划来看,对“三农”的政策支持倾向明显,规划全文有五个篇幅共计11节来描述。对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收方面“十二五”规划中并没有专门的政策指引,即使是今年6月省政府下发的苏发{2011}14号文件中也明确指出要实现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从已下发的各级政策性文件来看对常州市城镇居民增收促进的力度显然不够。

(三)中小企业在结构调整中发展困难较多

据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全市规模在100人以下的小企业有25829户,占全部工业企业总数的92.5%;30人以下企业为21145家,占全部的75.8%。由于企业规模偏小,其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相对较

弱,尽管政府呼吁转变劳动密集型产业模式,除了点对点的支持,对于众多小企业系统全面的政策支持几乎没有,因此不少企业做大做强的困难不小。

从资金层面来看,由于大部分信贷资金投入到了道路和其它政府基础设施项目中,收回这些资金需要多年时间,因此导致为社会创造大部分就业机会的中小企业获得信贷的难度日益加大。今年以来,央行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存款准备金率调整至20%以上的历史高位,中小企业受到贷款难度大、融资成本高、资金回笼难等多重挤压,资金周转的压力与日俱增,今年上半年,全市中小型企业财务费用支出33.0亿元,利息支出2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4.7%、50.1%。

(四)收入差距扩大、中低收入家庭增收乏力

根据抽样调查收入五等分组资料计算,20xx年常州城镇居民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5322元,绝对额比低收入组多出11399元,是低收入组的3.91倍;而到20xx年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5933元,是低收入组的4.86倍。十年来,低收入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11.4%,增速低于高收入组家庭2.4个百分点。从收入构成来看,高收入组的构成明显丰富,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的比重达20.2%,远高于低收入组,特别是高收入组的财产性收入高达5636元,占收入比重的9.2%;而低收入组家庭主要依靠工资收入和转移性收入,20xx年常州市低收入组家庭工薪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达94.1%,收入来源明显狭窄。

六、对常州城镇居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一)工薪收入

——坚定明确增收的主体和突破口。在国外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中,收入分配的格局基本上属于“纺锤形”,中产阶级是其中的主流阶层,而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均属“少数”阶层。从机制上来说,中等收入阶层的扩大,就是低收入者不断向中等收入阶层流动的过程。从常州市居民收入现状来看,无论是国企、事业单位还是政府机构以及一些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工薪收入都已经处于较高水平,因此下一步工资增长的突破点不应当是这一些相对高收入群体,应该是制造业中的一线操作工人和服务业人员等,这与常州市新兴产业发展、提升现代服务业的进程也是相吻合的。

——高度扶持中小企业,有效改善微观经济。统计资料显示,20xx年常州市中小企业吸纳就业人口79.4万人,中小企业的发展对常州市未来基层工薪收入翻番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当前常州市中小企业正面临着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管理落后、品牌效益差、产业结构落后以及融资环境差等诸多困境。通过研究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我们发现,日本在经济增长的关键时刻采取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限制大资本经济扩张等政策,提高了中小企业竞争力,扩大了就业需求,提高了工人收入。而我们恰恰相反,国家出台的“抓大放小”宏观政策导致很多中小企业事实上很难得到地方上的种种政策优惠,尽管中小企业支撑了常州经济的发展,市政府也曾出台过帮助中小企业脱困的应急政策,但常州中小企业却没有专门的扶持政策,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常州的决策者应该以更大的魄力规划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

——引导居民务实就业,实现劳动力充分就业。统计资料显示,20xx年常州市区暂住人口达121.2万人,其中二产务工者87.3万人,占市区二产从业人员的68.4%;三产从业人员20.4万人,占市区三产从业人员的23.4%;一产从业人员4.1万人,占市区一产从业人员的31.7%。很明显外来人口主要集中在劳动强度比较高的制造业,由于本地居民富裕程度较高,小富即安的思想使得本地不少居民在选择就业时挑三拣四,脏、重、累的活都留给了外来务工人员和城郊农民。据了解常州市不少制造业企业的一线操作工人月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而多数写字楼里的初级员工收入也就2500元不到甚至更低。市区有的居民靠吃房租过日子,有的宁愿在家里歇着也不愿意从事企业操作工,财政养懒人也出现了一些因懒致贫的现象。今后政府应进一步宣传务实工作的就业观,引导居民合理就业,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开展技能培训,确保消除零就业家庭。

——切实提高工资标准,提高政策保障的执行力是工薪增长的必然要求。目前,调控职工收入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集体合同规定》、《工资协商试行办法》、《江苏省集体合同条例》等。20xx年常州市颁布了《常州市工资集体协商实施办法》,对全市职工收入的稳定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从制度层面看,企业职工工资增长保障机制不完备,特别是在非公企业,政府的工资政策成为了纯粹的指导性政策,在市场机制不起作用的情况下,职工工资增长得不到保证,最低工资标准制度中的最低值成为不少职工的实际工资。市人社部门最新文件显示,2011

年常州市区工资指导线平均水平较上年提高了18.4%,增幅明显提高,但切实全面落实才是关键,把促进企业职工工资增长作为实施收入倍增战略的突破口,就应当把执行情况纳入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工会组织、行业协会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二)经营性收入

——多方支持居民创业,助其健康发展促进经营增收。当前常州市区正值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时期,政府应当鼓励允许一般创业者将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创业经营场所,对特定人员创业要给与政策优惠,适当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等。实体产业方面,政府应当扩大创业培训范围,对符合条件人员按规定给予创业培训补贴,符合条件申请小额贷款并从事微利项目的,由财政贴息。通过不断完善创业项目开发、征集、论证、推介机制,促进项目与创业者有效对接,依托现有园区建立一批创业孵化基地及创业见习基地。为促进以创业者的成长发展,政府还应当加快发展科技保险,鼓励担保公司开展科技担保业务,大力发展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集合票据,加强信贷支持,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规模,提高贷款额度,降低反担保门槛

(三)财产性收入

——确保银行存款不贬值是财产增收的基础。当前我国居民货币资产的重要形式是储蓄存款,其首要目的是为保障生活。因此,政府首先应保证这一部分财产不贬值,在此基础上寻求增加财产性收入的途径。今年以来各类通胀因素较多,目前一年定期存款年利率只有

3.25%,以20xx年底常州市区居民存款余额1567亿元为基准,以一年期存款利率以及5.5%的CPI来计算,市区居民人均银行存款实际贬值1071元,负利率效应明显。从政府角度来看,在存款实名制普遍实施的情况下,应对低收入群体的储蓄实行保值增值的政策措施。

——合理引导民间资本流动,保障财产稳定增收。20xx年底,常州市区居民拥有储蓄余额超过1500亿元,对于这一大笔资金,政府不应把鼓励全民参与理财活动作为应对提高劳动者阶层收入水平的手段。鉴于当前中国理财领域依然处于不规范、非理性的状况,加之信息的不对称,劳动者阶层如果大规模地进入证券市场等理财领域,必然处于弱势地位。全民理财活动,不可能增加参与者整体的财富,只会增加参与者的风险损失进而增加社会风险。因此,政府引导居民理财的方向应该是安全性较好的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实体经济领域。

(四)转移性收入

——深入开展社保事业,确保转移收入增长的稳定性。作为常州城镇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转移性收入的稳步提高对稳定社会作用明显。近年来常州连续十年增加了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收入,常州市低保救助、公益慈善等社会事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作为保障增收的政策,今后的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低保收入标准的调整应当实现制度化,确保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工伤保险待遇等年增长水平与经济发展同步。要重点推进外来务工人员、非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主动帮助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和职工

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等。

撰稿人:罗志勇

核稿人:李歆生

签发人:冯吉红

更多相关推荐:
居民收入倍增计划

十七届五中全会闭幕说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写入十二五规划实行国民收入分配倍增计划核心提示近日就收入分配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以及改革阻力方向等问题本报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

中国版的收入倍增计划

在4月18日召开的全国劳动关系工作会议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表示中国要努力实现职工工资每年增长15力争十二五期间实现职工工资倍增而此前出台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提出了一个明确的量化指标即增长7以上达到1...

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收入倍增计划

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收入倍增计划收入倍增计划是20xx年11月中国共 产 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的20xx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xx年翻一番收入倍增计划中收入倍增者指的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翻一番...

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

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实施意见的通知宁委发20xx43号各区县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意见和市委十二届二十二次...

【原创】关注民生,实现居民收入倍增计划

原创关注民生实现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实现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路径选择提出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是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任...

9.13 关于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意见

关于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及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决定苏发20xx9号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意见苏发20xx1...

20xx国考冲刺:十八大之居民收入倍增计划

20xx国考冲刺十八大之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社会建设篇里提出了不少新的内容比如创新管理收入倍增计划等等都做了不少新的论断从论述角度来说与十七大内容相比都是从群众感受出发而非仅仅是制度建设层面如千方百...

四川农村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实现路径分析

四川农村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实现路径分析周燕20xx120xx2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xx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xx年翻一番实施农村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科学...

收入倍增计划货真价实 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华社北京11月10日电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xx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xx年翻一番的新目标这一目标事关百姓收入关乎生活质量在会内会外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不少百姓很想了解这一目标如何计算如何实现等焦点问题记者就此采...

公很社区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方案 已核

勐勐镇公很社区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方案一基本情况公很社区位于县城腹脏中心是县委政府所在地也是全县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现有国土面积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176亩其中水田1785亩旱地3391亩林地面积186420亩全...

陕西省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倍增规划doc

陕西省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倍增规划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推进四化同步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力争到20xx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制订本规划20xx年为...

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进展情况报告

洛党镇大兴村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进展情况的报告大兴村隶属凤庆县洛党镇地处镇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11公里到镇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县27公里东邻中村南邻云县西邻琼岳村北邻洛党村辖上忙朵下忙朵大路边帮飘龚家湾大平...

居民收入倍增计划(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