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粽子

时间:2024.4.18

TPI润滑油和您一起品味舌尖上的粽子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端午节到了,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虽然不同,但是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今天,小微精心为大家呈上一份南北名粽宴。

粽子又称“角黍”、“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传说是为纪念屈原而流传的,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洞庭湖以南的“芙蓉国”湖南,传说是粽子发源地。汩罗粽子历来以品种多、制作精巧而著称于世。汨罗的烧肉粽,糯米必选上乘,猪肉择三层块头,先卤得又香又烂,再加上香菇、虾米、莲子及卤肉汤、白糖等,吃时蘸调蒜泥、芥辣、红辣酱、萝卜酸等多样佐料,油润不腻。 从湖南沿长江而下到达上海,以杏花楼、新雅为代表的广式粽子更为盛行,外形为底平,呈正方形、五角,吃口松软而味道浓烈。还有以老半斋、扬州饭店为代表的淮扬粽子,正宗"小脚"白米粽、四角形红枣赤豆粽、秤砣形蛋黄栗子粽、元宝形火腿肉粽、三角形豆板咸肉粽、枕式鲜肉粽、长枕风鸡粽、菱形豆沙粽,"八味八式",也是极具特色。

品味过上海的各色粽子,沿黄海南下,过金门,抵台湾,带有浓厚的闽南风味的台湾粽子呈现眼前,有白米粽、绿豆粽、叉烧粽、八宝粽、烧肉粽,品种甚多,口味独特。

再回到中国的北方地区,粽子依然是端午节餐桌上的必备品。在安徽,将鲜肉、火腿、红枣、咸蛋黄包裹在粽子中,配上清甜的桂花糖,一口下去,桂花糖的清甜,粽米的醇香,还有各种馅料的味道在嘴里混合,刺激着各种味蕾发酵,美味让人难忘。

而在中国美食的聚集地,首都北京,个头较大,斜四角形或三角形的北京粽子实为北方粽子的代表,以红枣、豆沙做馅,或配以北京果脯,黏韧而清香,别具风味。

最后我们回到TPI在中国的故乡山东。在诸多品种的粽子里,辈份最大,资格最老的,当首推山东黄米粽子。选用上乘的黄黏米,包裹在清香的芦苇叶中,夹以红枣,制得的粽子黏糯香甜,风味独特。食用时,可根据食客习惯,佐以白糖,增加甜味。

粽子的美味还有很多种,可谓是千变万化,唯一不变的是中华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对美食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国的忠诚,对未来的祝福。


第二篇:粽子的由来


粽子来历的民间传说据唐沈亚之《屈原外传》记载,屈原投江后,人们非常思念他,每到五月初五,就用竹筒装上食物,投向水中祭祀。到了东汉建武年间(公年22-55年),长沙有个各叫区回的人,大白天忽然看见了三闾大夫屈原显灵,说到祭祀食物被蛟龙窃走,并告诉他以后再投,须裹上蓼叶,再缠上五色线,这些东西,蛟龙害怕,就不会吃了。区回把这次奇遇告诉了乡民,乡民们便按屈原吩咐精心制作粽子。这个习俗一直沿袭至今。这个神奇的传说,最先被梁朝文学家吴均写成一篇志怪小说,收在《续齐谐记》里。说明粽子是人们纪念屈原的祭祀食品,后来又成为端午节最主要的节日食品,至于为什么把它投向水中,一种说法是给屈原吃的,另一种说法“作此投江,以饲蛟龙。”也就是说专门用粽子来喂蛟龙,以免它伤害屈原的身体。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端午节食品。粽子来历的另一种说法 纪念台骀山西民俗学家认为,粽子的来历和古时三晋先民治水的故事有关。台骀,作为远古历史人物,据山西省历史学者考证,台骀治水从年代上要早于大禹治水,是颛顼帝时代治水官员。当时台骀为治水患,奔波南北,疏导汾水,一路导水至灵石山头被阻,台骀带领百姓奋战在灵石山头,开山泄水工程异常艰难,人们日夜施工吃住都在山上,挖山不止。当时水满为患又无路可通,也没有船只,(禹王治水时也是徒步上下,才有三过家门而不进的故事,据考证台骀治水要早于大禹,台骀治水以汾水为主,是以治水的历史和传说只在山西流传,而大禹治的是黄河,所以大禹的治水足迹和功绩要大于台www.huojia.name chenchu chen chen chen骀)台骀和他带领的开山百姓每天的饮食来源就成了问题,汾河两岸每家都有劳力在随台骀治水,为了保证粮食的按时运送到工地,不耽误和影响人们的饮食保障,人们想出了以水送食的办法,用竹桶和芦叶等包裹食物,以木筏相乘顺流而下,把食物送给下游的治水的人们,途中也有不少食品被水中的鱼虾吃掉。随着人口的流动,很快(粽子的最早原形)这种食品就传遍了整个汉民族。现在山西民间,五月五日祭奠汾神台骀,祭品中就有粽子。附:粽子的

来历 粽子的历史沿革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草木灰水浸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就成广东碱水粽。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南北朝:出现杂粽。品种增多,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裹成的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唐代:粽子用米已“白莹如玉”,粽的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代:有“以艾叶浸米裹之”的“艾香粽”,还有“蜜饯粽”,见苏东坡“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名。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代:粽子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突破菰叶的季节局限。明代: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品种更加丰富多彩。清代:出现“火腿粽子”。如今粽子更是千品百种,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涵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着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更多相关推荐:
舌尖上的家

舌尖上的家海淀区二模作文端午刚过嘴角尚有粽子的余香这余香犹如那绑粽子的丝线把舌尖和家紧紧连在一起舌尖上的家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甚至可以和刘禹锡的陋室铭媲美50多平米的两居室除了那一对挤在墙角的老式沙发还勉强可以成为...

舌尖上的家

舌尖上的家每个人都对家有独特的理解也都有对家中食物不同的感受这些食物或甘甜或酸爽亦或辛辣都能维系这个家平凡的小幸福成为家的象征家的图腾家的味道车轮滚滚煮好了快来盛一个吃奶奶的声音响起来亲切的乡音和高声呼唤带着我...

舌尖上的家

舌尖上的家家是人生命开始的地方是人一生牵挂的地方味道是家的象征是家传承的载体萦绕在舌尖上的味道是家永不磨灭的灵魂早上五点钟天刚蒙蒙亮她来到了菜市场一天最新鲜的食物集聚在这里一家人一天的饮食便从这里开始穿梭在叫卖...

关于家的作文:舌尖上的家

关于家的作文舌尖上的家关于家的作文舌尖上的家妈妈特别喜欢在家里做点奇怪的小甜点虽然好吃又好看但始终不能填饱我的肚子唯独那看似寡淡无常的白米饭各种各样的家常菜和那一盆看起来那并不好看的汤才能满足我的食欲这就是家的...

舌尖上的家

舌尖上的家说起家我是很久没有回去过了有亲人的地方就叫家而我身边的亲人只有父母所以在我看来有许多亲人的地方才应该是真正的家朦胧的远山笼罩着一层轻纱影影绰绰在飘渺的云烟中忽远忽近若即若离就像是几笔淡墨抹在蓝色的天边...

舌尖上的家-小学

舌尖上的家昨晚看舌尖上的中国之饺子和年糕篇看到电视中的爷爷奶奶在为春节儿孙准备年货的画面不由想到小时候每到春节前姥姥为全家准备花生糖炒米糖芝麻糖蛋卷炸咯吱盒的情景小时候住大平房宽敞的厨房里有两种炉子一种是蜂窝煤...

20xx北京海淀区中考二模作文舌尖上的家”解析

20xx北京海淀区中考二模作文舌尖上的家解析导语20xx北京海淀区中考二模作文舌尖上的家解析写作的本质是什么其实就是用文字讲出生活中的故事首先要讲得出其次要讲得好此次舌尖上的家一题我想每个人都应该有故事可讲因为...

拒绝舌尖上的浪费

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初二13班李江龙国旗下讲话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初二13班的李江龙今天我以沉重的心情站在这里向大家宣传光盘行动我国的粮食问题日益严重我国虽然已经度过多个如大跃进一般的灾荒时期但粮食问题...

《舌尖上的中国《》读后感

舌尖上的中国读后感近期阅读了舌尖上的中国第1季细细品味感觉获益良多上下五千年造就了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造就了讲究的中国人也便造就了如同山水画一般充满了文化气息的中华美食民以食为天饮食也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中国幅...

舌尖上的美味(三年级一班杨可心)

舌尖上的美味班级三年级一班姓名杨可心指导教师郎显贺获奖等级三等奖每次放假爸爸都给我做很多好吃的比如可乐鸡翅锅包肉糖醋排骨最让我难忘的就是火锅这次放假姑姑从锦州回来带回来一个铜制的木炭火锅爸爸说这次我给你做一顿火...

舌尖上的中国2

舌尖上的中国2共8集分别为脚步心传时节家常秘境相逢三餐花絮

舌尖上的浪费作文

舌尖上的浪费作文舌尖上的浪费班级八一班姓名张芙媛你幸福吗这个问题似乎成了现在妇孺皆知的话题很多人都会回答幸福虽然有人埋三怨四说自己不幸福但却在实际的意义上已经得到了幸福但在生活幸福的基础上大家又去做了什么浪费生...

舌尖上的家(5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