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 郭海燕

时间:2024.4.27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

临漳县第一小学 郭海燕

《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记叙了一个男孩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文章语言朴实,浅显易懂,很有美感;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描写非常详细,尤其是文中的人物刻画的相当细腻。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以体会老人的语言、眼神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的句子来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和鼓励作为教学的重点来开展教学。反思我这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自己做得比较好的方面是:

一、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能紧扣本单元及本课课后练习中的重点内容展开教学,课堂学习目标更明确、更有针对性。如在课堂上让学生找出描写老教授语言、神态的句子进行批注与“我”的心理描写变化的句子作批注,体会老教授对我的信任与关爱,感受“我”对老教授的尊敬之情。

二、引导比较到位,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出对人物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到老教授对“我”的不断鼓励与关爱、信任。可以说是抓住了本文的重点、突出了难点。

三、整节课都能围绕本单元的主题“变化”来讲,尤其重点讲了“我”从开始拉出据桌腿的声音到面对成千上万的观众拉琴的变化。始终没有脱离中心。

四、板书清晰易懂,简单明了的表现出了老教授对“我”鼓励、关爱以及“我”对老教授的感激、尊敬之情。

但在这节课中也暴露出了我的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开放性不够,教师牵引得比较紧。主要体现在整个过程都是老师逐层抛出问题,一步一步领着学生分析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先理解老人的三次话语,再理解老人的眼神的含义,每个环节都完全在老师的牵引下完成,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得不好。显然与生本课堂脱节。

二、课堂上朗读课文较少,应该把有关老教授语言、神态的句子多读几遍,通过读来更深的体会文本、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把课堂真正的交给学生,变成以生为本的课堂。


第二篇: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


(一)

这篇课文写了“我”——一个琴艺糟糕、丧失自信的年轻人成长为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历程。而创造这奇迹的幕后高手是一位耳“聋”的老人,她的真实身份是音乐学院的教授,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她以一个美丽的谎言,在不知不觉中给予了作者真诚无私地帮助。课文情节很有戏剧性,极具感染力,很多孩子都很感兴趣。结合备课中教学设计的四个方面,即:学法自动化;朗读多样化;理解多元化;问题焦点化,反思如下:

一、努力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学法:

临近毕业的学生已经有六年的阅读经验了,足以掌握写人文章的方法了。因此,课堂上学生的确是在实实在在实践着,他们用笔批注着老教授的语言、神态、动作,“我”的心理描写,并或多或少地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巡视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学生精彩的批注,并及时表扬,对其他学生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学生在发言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进行对比等等多种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我及时进行了肯定与点拨,强化了学习行为,努力体现了六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当然,在巡视中过程的评价是否对学生思考有一些负面影响,比如造成学生的思维断路,这也是今后要研究的问题之一。

二、尽力使学生在朗读中提炼内涵:

范读、默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配乐读,这六种朗读形式交替使用,力求丰富多样,与教学需求密切联系。思考划批时用默读;自由读易于打开思路;齐读增强气势;配乐读渲染气氛;示范读指明方向等等。本课默读时学生能安静画批;指名读前学生带着体会可以自由自在地朗读;最后的部分,全班齐读,把气氛推向了高潮;张娜同学的配乐朗读,是本课的亮点,她那专业水准的朗读,伴着舒缓悠扬的小提琴曲,钻到了大家的心里,打动了每一个同学,每一个听课的老师,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在梅雨薇同学朗读不够完美时,我及时范读,并让她再读,能让孩子们在本课的朗读中,明确了不同人物,有不同的口吻,应该用自己的声音去努力塑造人物形象,做到了一课一得。这种表达形式的多样性,既给了语文阅读宣泄情感的空间,又给了学生升华课文内涵的境地。

三、大力使学生在理解中感悟真情:

这篇课文两条主线,以老教授为主,我的变化为辅。截然分开不可取,但又不能混为一谈。于是,学生划批、汇报时应以老人为主,辅之以我的变化,一主一次,一明一暗。重点突出了,又无遗漏,学生在阅读时,除了汇报对老教授的特点品质以外,也谈到了我成功的原因,即:不能获缺的是自己的努力。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学生更感兴趣的是小提琴手的变化,所以,当大家交流时,很多学生都谈到了“我”的变化,而我没有打断他们的发言,在寻找到合适的机会后,我指出了应该先找到老教授的描写,谈自己的体会。于是,学生抓住了主要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谈出了不同的体会,比如:“我”就是一匹“千里马”,幸运地是遇到了这么好的“伯乐”;老教授是高明的教育家,她没有给予“我”任何琴技上的指导,但给予了我源源不断的信心与勇气等等这样精彩的言论。在此基础上,我总结到:“我们作为读者,都为文中的?我?由衷地庆幸,他遇到了伯乐,这位老教授外表优雅,有艺术修养,

有学者风范。她真诚无私的帮助给予了我无限的信心和勇气,让我最终爱上了小提琴,站在了万众瞩目的舞台中央。

四、着力使学生在质疑中明确主旨:

我备课一贯以学生的预习本上的问题作为调查学生学情的重要凭据,也就是要摸清学生的阅读起点、疑点。经过统计,本课书,学生共提了31个问题,在其中我筛选了4个有代表性的问题。2个直接融入备课,2个作为课堂相机处理。这两个问题便成为了本课的焦点问题:①我为什么不揭穿这个谎言? ②我为什么总会想起这个唯一的听众?使学生的阅读逐渐深入,有了明确的方向,解决了他们真正不明白的问题。在课上对于第一个问题的研究还是较为满意的,但是,第二个问题由于教学时间的原因,挖掘不够深入,成为本课的遗憾。

纵观本课阅读教学,除了以上思考外,我认为学生的发言面较窄,有一部分学生充当了听众的“角色”,导致课堂气氛不理想,略显沉闷;拖堂的问题一直是我的顽症,在40分钟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可谓是“带着锁链跳舞”,我将深钻教材,提高设计水平,找准学生起点,提高教学艺术,使阅读教学不断进步。

(二) 《唯一的听众》这篇文章是通过一位音乐老教授装聋对青年小提琴手进行鼓励、帮助从而使青年人获得成功来歌颂人间真情的。这篇文章有两条线索:一是我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二是老妇人的语言,通过这两条线表现出老妇人对我的爱护和鼓励,表达出我对老人这与众不同的帮助方式的感激和敬佩之情。这篇课文是我们教研组选定的一课三讲的教学内容,在集体备课时,老师们就一致认为: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中感悟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抓住老妇人的言行、神态和我的心理、行为变化来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

杨巧玲老师的第一讲结束了,评课时大家都觉得杨老师课堂上的补白训练设计得非常好,在学生感悟到老人特殊方式的鼓励与帮助之后,让学生说说想对老人说的话,一方面让学生走进了文本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检验了学生是否学懂了文章。

我是第二讲的教师,课前我就想:教学设计的思路和杨老师的基本一致,还是抓住老妇人的言行、神态和我的心理、行为变化来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只是在结尾处安排一次小练笔,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安排拓展阅读。

轮到我上课了,当我把课件打开演示时,发现我下载的一首小提琴曲无法打开。我赶忙请来听课的老师帮忙(我的电脑操作水平实在有限),就在这时上课

的铃声响了。讲台上,帮我鼓捣课件的老师轮番上阵,我在另一边故作镇静上我的课。其实,我心里觉得乱七八糟的,稀里糊涂把一节课就上完了。课后碰到校长问我课上的怎样,我说:“不怎样,越上越不会上了。”

的确如此,反思我这节课的教学,亟须改正的地方很多:

一、朗读形式较少,指导不够深入。学生虽然能够理解老教授是一个懂得教育方法、关心爱护年轻人成才的慈祥的老人,但是对角色的情感把握还不够大胆和准确,所以朗读老教授的语言时放不开,朗读语气不够。

二、感悟不够。虽然能够抓住老教授的语言神态进行重点教学,但挖掘不深入,给学生的时间和空间都不够,所以,对人物精神世界的感悟也是较为粗浅的,还有一部分学生充当了“听众”的角色。

三、老师心里比较紧张,致使课堂上表现的不够从容,着急、牵引学生的痕迹比较明显。

课堂是实实在在的,不是追求花样,也不是蜻蜓点水,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让他们在课堂中学有所获,学有所长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教学永远的追求。

(三)

在我校“同课异构”主题教研如火如荼地拉开序幕之际,我们六年段确立了《唯一的听众》作为研究课题,并展开集体备课,深入讨论。这种形式的教研,我们都有同感,既能取长补短发现问题又能发扬个性发现亮点。在对比中,我们的收获是累累的。现就自己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进行反思。

这篇课文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琴艺糟糕、丧失自信到成为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历程。是什么力量使他成才?我围绕这个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

首先,直奔首尾段,对照变化,探究原因,设置悬念。我先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这两个自然段,然后师生合作:

师:开始,作者连一支曲子都拉不好,

生:后来,作者能熟练地拉许多曲子。

师:开始,作者害怕拉小提琴,

生: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

师:开始,作者因拉不好小提琴而沮丧,

生:后来,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

师:开始,作者被家人称为音乐白痴,

生:后来,他成功的变成了出色的提琴手。

此时,学生心中都会产生一个疑问:“我”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于是就带着强烈探究欲望进去课文中寻找答案。

接着,精读重点段落,潜心研读,品味语境,体验情感。为了让学生感受老教授循序渐进的鼓励,我让学生反复诵读老人的四处语言描写和三处神态描写的句子,讨论交流老人是怎样一步一步地鼓励“我”,由此“我”的心理和行为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激励学生体会每一句鼓励的话语和每一个眼神都饱含着老人的用心良苦。还设计了说话训练,激发学生大胆想象:

(1) 当“我”拉出像在锯床腿的声音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

(2) 当“我”有了几分信心,每天去练琴,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

(3) 当“我”渐渐感到奏出了真正的音乐,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 同是“平静”,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状态下却包含了不同的含义:从她的眼神里“我”读出了老人对“我”的关切和鼓励,读出了老人对“我”琴技的点滴进步的高兴,读出了老人对“我”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这样,学生思路理清了,对老教授这个人物了解更加深刻了。

此外,课文的语言如诗一般美,为了培养语感,我除了让学生同桌合作读书、小组赛读、配乐朗读外,还指导学生进行课本剧的表演,学生兴趣大增,有的想当“唯一的听众”,有的想当“我”,让学生走进文本,再现文本,声情并茂地表演,入情入境,升华情感。

这堂课遗憾的地方也不少,如教师激励性语言不多,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不多,今后,我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水平。

更多相关推荐:
《唯一的听众》 教学反思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我所执教的是人教版六上册小学语文唯一的听众它是一篇新入选的文章课文写了一个琴艺糟糕丧失自信的年轻人成长为一名小提琴手的历程而创造这奇迹的幕后高手是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以一个美丽的谎言在不知不觉中给...

公开课《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及反思

公开课六上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及反思东风小学周觅教材分析唯的一听众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个一组课文主要以歌颂人们美好心灵和人们之间真情的美好为主题它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唯一的听众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文章通过对老人的语言神态的变化表现了一位知名的音乐教授对我的真诚无私的帮助表达了我对老教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课文两条主线以老教授为主我的变化为辅本文的重点是品味描写老教...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唯一的听众这篇文章是通过一位音乐老教授装聋对青年小提琴手进行鼓励帮助从而使青年人获得成功来歌颂人间真情的文章有两条线索交替行文一是我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二是老妇人的语言和神态及对作者的鼓励在课堂...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创建自主高效课堂是我们的追求也是我们课堂一个高的标准我是今年刚刚参加到自主高效课堂改革中来的只是一些肤浅的认识没有太多经验现在我对我讲的唯一的听众一课做一下反思首先我为学生创设情境由学生发现问...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1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唯一的听众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第三单元的主题就是感悟真情唱响心灵之歌而这篇文章正是通过一位音乐老教授装聋对青年小提琴手进行鼓励帮助从而使青年人获得成功来歌颂人间真情的这篇文...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本着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原则我在教学中采用引导式的教学方法与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唯一的听众》教学案例1

唯一的听众教学案例胡生迪一教材分析本文通过讲述我在素不相识的老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获得成功的故事赞颂了教授美好的心灵本节课是第二课时要求学生体会我在学习拉琴的过程中心理和行动发生了哪些变化在掌握故事梗概的基础上...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11唯一的听众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厦门海沧育才小学邓玉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采摘积累印象深刻的句子2理解课文内容学会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感受老妇人...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唯一的听众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3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容学会忍耐...

《唯一的听众》教学案例

唯一的听众教学案例观音镇小学校刘雪梅一教材简析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呵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

参评教案《唯一的听众》

编号YW6111唯一的听众教案中枢镇逸圃小学郭丽梅教学目标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2理解课文内容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3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