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的防治教学设计

时间:2024.4.30

《荒漠化的防治》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成都田家炳中学  吴珊

授课对象:高20##级4班全体学生

首先很感谢教研组各位老师长期以来给我的帮助、支持和关心。因为你们所以我的课能比以前有了更多的进步,这节关于荒漠化的分层教学课,我就先将我的想法和设计思路讲解如下:本课的主题是必修二第二单元的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

一、首先设计本课之前,我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学情解读

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初中及高一地理学习中已对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学生通过看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宣传报道,对荒漠化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的了解尚不够系统和深入,对各种知识和信息提取及整合缺乏系统性训练,图文转换能力和综合分析思维能力较差。而且本班作为高二年级平行班,学生学习能力较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注重知识点的重复和落实,注重答题模式的回顾和建构。

二、详细的分析了本课教学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荒漠化的概念

(2)了解西北地区气候干燥的原因和相应的自然景观特征;

(3)理解干旱是本区最突出的地理特征,也是西北内陆各地理要素的综合体现,是荒漠化形成和发展的地理背景。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西北地区的各类专题地图,分析和论证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培养图文转换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参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并提高对西北地区地大物博与人口稀少这一矛盾的正确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强化科学的人地观念。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从我们身边做起,养成善待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活习惯。

三、教学重点:

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概况

四、教学难点

荒漠化的概念

五、针对学生情况进行了本课的教学设计和课题解读

本节内容有较强的分层教学的实践性,可有效运用讨论法、探究法、读图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荒漠化的概念和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结合具体实际,围绕主要矛盾,因地制宜,改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课本插图,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思考分别穿插在相关知识学习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归纳并建立答题模式。这样,一方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升华,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材以西北地区为典型案例,阐述了西北地区荒漠化(以沙漠化为主)发展的地理背景和人地作用的特点,从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等方面分析论证荒漠化的形成、分布和防治措施。

本节主要内容和活动。首先结合课本的了解荒漠化的概念,用图片投影荒漠化的类型,并最终形成直观的映像和感性的认识,并结合高考考点以及中国地形图,落实荒漠化的类型和分布。进而将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西北地区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教材把我国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展现在我们面前,目的就是从西北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来引导学生走近“荒漠化”,并给出了“荒漠化”的概念。从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地气水土生)的要素的进行反复的过手和落实,从而突出西北地区“干旱”为特征的自然环境,进而为西北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及其荒漠化的自然成因埋下伏笔。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对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由于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要素,特别是干旱和异常气候的进行重点的分析。最终形成思维的拓展和提升,结合08年的四川高考题西北地区降水的东西区域差异和成因分析,以及天山南北坡降水量和地势剖面图的对应解析,进行重点的落实和难点的突破。

六、教学方法

1、学法创新

(1)探究——研讨式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自主学练,自由交流,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教学之中。

(2)归纳总结法                  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建构答题的模式和框架,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

2、教法

(1)评价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参与其中。

(2)语言激励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激励十分重要,所以在本次课中采用语言激励法和积极性的评价,让同学们感受成功的乐趣。

(3)循序渐进法:由易到难,使学生便于接受。

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篇: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教学设计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教学设计)

石台中学 姚萍

一、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本节内容是要掌握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分析该区域存在的问题,了解导致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掌握因地制宜、综合整治荒漠化的对策、措施。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位于高中地理必修三的第二单元第一节,是区域地理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反映出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及调整人类行为方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们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了解导致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了解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原则、重点和措施,使学生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和人地协调的观念。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荒漠化的概述和分布。

2、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是自然原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于脆弱生态环境的结果。 3、了解不同历史阶段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

4、理解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原则、重点和措施,

5、提高学生运用图文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地理研究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从成因角度认识荒漠化的内在联系。

2、理解干旱与荒漠化的内在联系。

3、学会分析事物之间联系的分析方法

4、掌握分析荒漠化发展的思路和方法。

1

5、掌握因地制宜、综合整治荒漠化的对策、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荒漠化的严重性,体验治理的重要性

2、学会用联系的方法分析问题,强调“整体性”观念。

3、让学生认识到调整人类行为方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4、树立因地制宜开发自然和人地协调的观念。

5、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和人地协调的观念。

四、教材重点和难点

重点: 导致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荒漠化的治理

难点: 荒漠化的成因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方法

1、计算机辅助教学:制作地理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等综合在一起,

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情景,以强化教学的直

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2、提问导学法: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增强学生自己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视频录象:通过沙漠化、石漠化、居延海等几段视频,进一步增强学生

对西北荒漠环境的认识,加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4、读图探讨法: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

5、案例分析论证法:通过沙坡头建带状草方格沙障保护包兰铁路一例,让

学生阅读教材,进行分析、总结。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通过投影“甘肃月牙泉”相关资料的图片,知道月牙泉的水位在急

剧下降,泉边的红柳、沙枣树有的已枯死,而这主要与人类的活动

有关 。因为土壤缺少了水分和养分,土地退化了,植物无法生存,

2

导致这里出现了荒漠化。投影“土地沙漠化”图片,播放一段视频;

投影“土地荒漠化”的图片,播放一段视频;投影“次生盐渍化”

图片,那么:什么叫荒漠化 ?

【活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回答,教师投影“荒漠化的概念”图片,

分析归纳。

【活动】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运用下列关键词解释荒漠化的含义。

土地退化 干旱半干旱地区 气候因素 人类活动 沙漠化

【提问】从荒漠化的含义来看,导致荒漠化的因素有哪些呢?

【回答】学生回答。

【提问】从荒漠化的形成因素来看,我国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

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中哪个地区容易出现荒漠化呢?

【讲授新课】

【板书】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

【承转】 西北地区为什么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这与

它的自然地理特征:位置、地形、气候等因素有没有关系呢?我们先看“西北地区的位置”图,知道西北地区的范围。

【板书】一、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的范围、地形特征:

【提问】 投影“西北地区的范围和地形”图:

1、请学生说出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地形特点,教师归纳。

2、指出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

【分析】 西北地区干旱的成因:由于海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

以到达)和地形(高原面积大、高山环绕盆地、青藏高原隆起)共同作用,导致奔去成为全球同纬度降水最少的地区之一,干旱成为本区最大的自然特征。。

【板书】 2、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干旱

【提问】投影“西北地区降水和植被的变化”景观图,思考:西北地区自东向西

水分条件与植被景观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并分析原因。

3

[提问] 投影“绿洲”图,思考新疆的绿洲分布有什么特点?请联系水源和地形

条件解释原因。

[分析] 绿洲主要分布在内陆盆地的边缘,或高大山脉的山麓地带。因为那里有

高山冰雪融水汇集而成的河流,或是渗入地下形成的泉水,这对干旱地区农业生产极为重要。山麓地带还是土壤较为肥沃的洪积扇,绿洲大多分布在洪积扇中部的平原上。)

[活动] 投影“天山中部降水量随高度的变化”图,思考两个问题:

1、天山北坡降水量随高度分布有何特点?

2、估算在海拔2000米处,天山南北坡的降水差异。为何有这样的差异?

[分析] 1、天山北坡降水量刚开始随高度增加在上升,但到了一定高度,降水量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2、在2000米高度上,天山北坡降水约580毫米,而南坡降水约250毫米,

也就是说北坡降水比南坡多,因为天山北坡面向准噶尔盆地,该盆地

西部的缺口,有来自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进入,产生较多的地形雨。

[小结] 干旱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并影响到其他环境特征。

投影一幅表格,对贺兰山以东、以西的降水、载畜量、自然景观、干湿

状况、农业特色进行小结。

[分析] 干旱是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干旱影响西北地区的气候(大陆性强、干燥少雨、日照强烈、风力强盛)、

水文(多内流河、河流稀少、发育不好)、地貌(风蚀地貌、风积堆积地貌广布)、植被(草原、荒漠为主,东西差异明显)、人们的生活生产(畜牧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等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板书]4、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1) 干旱是荒漠化发生的潜在因素

[分析] 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投影相关

图,分析荒漠化发生的潜在因素:

基本条件——干旱多沙漠、戈壁,

物质条件——平地多疏松沉积物,

动力因素——大风多且集中。

4

[板书](2)气候异常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讲述] 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投影一幅图,分析讲解。西北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的变率大。多雨年份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若多年持续干旱,导致地表植被受损,就会加剧荒漠化进程。

[活动]投影“荒漠化效应和水-气-生相互作用”图,分析荒漠化过程中各自然要

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从图中可以看出,植被、降水、径流、气候是个互相影响、互相制

约、互相联系的整体,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发生变化,尤其是地表植被遭到破坏,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承转]我们已经了解到了自然因素对荒漠化形成的影响,那么人类活动对荒漠化

的发生发展有没有影响呢?

[板书]三、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1、 荒漠化的自然和人为因素

[讲述] 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气候变异为荒漠化的发

展创造了条件,而人类活动则大大加速了这一过程的发展。在荒漠化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往往起决定作用。在西北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有90%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

[板书]2、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讲述] 我们从形成荒漠化的根源上探讨的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有两方

面:一是人口激增对环境带来的压力;二是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板书] 3、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讲述] 我们来探讨造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具体表现上哪几个方面。投影“西北

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图,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有: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板书](1)过度樵采

5

6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教学设计

设计几个选择题,对荒漠化的概念、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荒漠化

的人为因素方面的知识进行巩固。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问题在历史上也曾

出现过,在不同历史阶段和自然条件下,人类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活动,对荒漠化的形成和发展都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我国西北地区不同历史时期荒漠化的情况如何?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大家已经知道荒漠化的危害严重,有没有什么方法来遏制荒漠化蔓延的趋势呢?这节课我们就具体来研究这两个问题。

[讲授新课]

[板书] 四、我国西北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1、古代:

[讲述] 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问题在历史上就时有出现,如古代的河西走廊地区,

人们利用祁连山冰雪融水和山麓地下水发展农业,人口也很密集。但后来由于三方面原因:对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开垦、战争、瘟疫,大部分古绿洲相继被迫放弃。

[活动] 投影“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丝绸古道”图片,思考以下问题:

(1) 途中河流分布的特点、水量变化特征和主要补给方式是什么?

(2) 古城和古遗址分布有什么特点?

(3) 古今道路的变化说明什么问题?

(4) 这样发展下去结果会是什么?

[分析](1)河流大都发源在盆地南北两侧的山地,并向塔里木盆地中心流动,

流量变得越来越小,成为季节性河流。河流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

给。

(2) 古城和古遗址分布在现今沙漠的腹地。

(3) 古代的丝绸之路位于现今沙漠腹地,现代公路干线更贴近昆仑山

山麓。这充分反映出“沙逼人退”的局面。

7

(4) 这样下去,由于人类活动的足迹和不合理的开发,荒漠化的范围

会越来越大。

[板书] 2、近代:

[讲述] 北方农牧过渡地带,在清代初年,人口激增,大规模移民开垦,使秦汉

以来自然形成的农牧界限向西北推进了几十到几百千米。

[板书] 3、20世纪50年代以来:

[活动] 投影“甘肃民勤”资料,了解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导致沙进人退的

现象。

[讲述] 由于人口的压力和管理失误,荒漠化趋于严重。虽经过治理,个别地区

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但从总体看,特别在旱农垦区和草原牧区,荒漠化仍在蔓延。

[板书] 五.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讲述] 人与自然的协调是荒漠化防治的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是荒漠化防治

的核心”这一结论依据的是荒漠化形成与发展的客观规律。荒漠化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于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结果。自然因素形成的荒漠化过程是极其缓慢的,而人为因素在加速荒漠化进程,加重着荒漠化的严重程度,并且人类活动在其发生与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只有根据自然规律规范人类的行为,才能达到防治荒漠化的目的,因此“人与自然的协调是荒漠化防治的核心”。

[板书](一) 荒漠化的防治可以概括为:“三项内容、两条原则和一个重点”

1.荒漠化防治的内容

[活动] 投影“荒漠化防治的内容”

三项: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板书] 2、荒漠化防治的原则

[讲述] 投影图片,荒漠化防治的原则是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

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

[板书] 3、荒漠化防治的重点

8

9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教学设计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建立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利于防治荒漠化

[板书] 六、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现状

[讲述] 投影图片。西北人民有丰富的防沙治沙经验。现科研人员建立了防治荒

漠化实验推广站,创造出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许多成功的治理措施。政府一直十分重视西北地区的生态建设和荒漠化防治。

现在,恢复西北生态环境,再造秀美山川的努力,正在艰难而又坚

定地进行。经过长期努力,我国防沙治沙工作已取得重要进展。中国已由过去的“沙进人退”转变为“人进沙退”。

[活动] 分析前苏联垦荒区土壤风蚀的潜在自然背景和人为的因素,了解采取的

综合防护措施,探讨在我国的哪些地区可以借鉴。

[小结] 这节课了解了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防治荒漠化应以人与自然的协调

为核心,采取因地制宜的治理措施,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我们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努力学习,为把西北地区建成一个山川秀美的环境而做出自己的贡献。

[板书提纲]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的概念(第一课时)

1、概念:

2.荒漠化形成过程:

3、荒漠化危害的严重性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的范围:

2、西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3、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干旱

4、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10

(1)干旱是荒漠化发生的潜在因素

(2)气候异常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三、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1、 荒漠化的自然和人为因素

2、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3、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过度樵采

(2)过度放牧

(3)过度开垦

四、我国西北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第二课时)

1、古代: 2、近代:

3、20世纪50年代以来:

五.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一) 荒漠化的防治可以概括为:“三项内容、两条原则和一个重点”

1.荒漠化防治的内容

2、荒漠化防治的原则

3、荒漠化防治的重点

(二)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六、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现状

“沙进人退”转变为“人进沙退”

11

更多相关推荐:
荒漠化的防治教学反思

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教学反思温江中学地理组李海英1从课标要求灵话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实际事例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分析该事例存在的问题进而寻找引起该问题出现的背景原因了解该问题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危害探究解决该问题的主...

荒漠化防治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一课时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本...

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教学设计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内容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课程标准分析区域环境和发展问题及其危害与防治措施四教材分析教材以荒漠化严重的我国西北地区为典型案例...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教学设计

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一课时课标与教材分析本课的课程标准要求是以区域为例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荒漠化使大面积土地资源退化已成...

九年级人教版《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九年级人教版水的净化教学设计孙维陵龙琪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国化学课程网gtgt教学资源gtgt教学设计gtgt初中化学20xx1024化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化学教学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从学生熟悉...

无锡教师招聘考试面试备考指导:化学说课稿:《水的净化》

江苏教师招聘考试网无锡教师招聘考试面试备考指导化学说课稿水的净化更多请关注江苏教师考试网辅导简章20xx无锡教师招聘面试辅导简章尊重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来自于泉巨永初中我说课的标题是九年化学人教版第三单位水...

4.2水的净化的教学设计

课题2水的净化的教学案例作者樟树二中袁云华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净化水沉淀吸附过滤和蒸馏的四种方法并能够区分出每种方法的优缺点2掌握过滤操作的基本技能及注意事项3了解硬水与软水的区别方法知道硬水软化的方法...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关于水的污染水的净化对每个学生来说肯定都积累了很多成熟或不成熟的经验然而说到底这仍然是对水的污染水的净化表面特征的认识但该怎样从化学角度深刻认识它的本质并且运用它来指导生活实...

《水的净化》 现场教学教学设计(湖南省长沙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张军)

水的净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长沙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张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通过多种净化方法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2自来水生产流程及水的净化常用方法沉淀过滤3掌握过滤操作的基本技能技巧过程...

《水的净化》教学反思

水的净化教学反思本课题围绕水的净化问题将沉淀过滤吸附和消毒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联系起来主要介绍了含不溶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其中过滤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也是本课题中最重要的学习内容本课题与生活结合很紧密学...

课题3_水的净化教学反思

自我反思从总体上看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知识体系使单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富有启发性探究性...

水的净化教学反思

水的净化教学反思本课题围绕水的净化问题将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串起来前半部分介绍含不溶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后半部分以硬水软化为例介绍含溶解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其中过滤和蒸馏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实验操作...

荒漠化的防治教学反思(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