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图斯特拉如是说

时间:2024.4.27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读后感

一基本内容简介

尼采是20世纪对人类精神生活领域产生巨大影响的思想家之一,《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他的里程碑的式的作品,几乎包含了他的全部思想。如果想了解尼采的一些思想的话,阅读和研究这本书是十分必要的。

尼采创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本书是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的。在欧洲工业革命开始之后,人们偏重于理性的培养,人们开始在大规模的机械劳动的影响下开始渐丧失了自我和个性,于是尼采开始注重人的自由与个性的解放,通过批判对当时宗教对大众思想行为的控制,要求对于爱、善、恶进行重新的评估,在这种大的环境下创作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这本书主要记载的是身居深山中的隐居者查拉图斯特拉漫游、梦幻、遐想、演说,传播其思想的整个过程。在传播其思想的时候他与那些阻扰人们确立自己存在的价值,实践自我价值的人物例如伪智者、法官、祭祀、隐士、说教者、恶客等进行了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阐述说明了尼采的三大主要思想权力意志,重新估量一切价值和超人哲学。这三大思想贯穿了全书的内容,支撑着全书的思路即生经验的三种变形,面对永世轮回的态度和超人思想。

二对现实问题的思考。

(一)超人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大学生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希望,是推动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生活在一个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政治多极化趋势逐渐加强的时代,生活在一个实时变化和不断变革的时代,生活在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时代。时代环境使大学生在担起建设祖国,兴旺民族的历史任务的同时,也面临着阻碍其前进的重重艰难险阻。面对着前方的曲折的道路,我们大学生应该怎样认识自我,战胜自我,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面对挑战,尼采的超人思想也许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通过阅读《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我们可以知道尼采所说的超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最高层次的人,他是一种我们普通人追求奋进的目标,是普通人的自我完善,克服重重艰难险阻自我超越的过程。尼采超人思想认为我们的人生是可以重新塑造的,普通人是完全有可能成为最高层次的人即超人。只要我们不断完善自己,用于超越自己,勇于创造,创造是人生的最为重要的意义之一。尼采的超人思想给大学生该如何面对现实环境有一下几点具体的启示:

1、正确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重重艰难险阻,以欣赏角度看待现实生活。在书中,查拉图斯特拉说:“我愿意魔鬼围绕着我,因为我是勇敢的。勇敢驱逐了鬼魅而自制许多魔鬼,———勇敢地笑。”“站在最高山上的人,笑看着戏台上生命里的一切真假悲剧”。可见,尼采在面对生活的时候,更确切的说他在面对苦难的时候没有选择退缩,也没有畏惧,因为他是站在欣赏的角度来看待一切的,既然是欣赏,那么他则必然不会躲避和逃脱,更不会畏惧。他给我们就得启示就是在面对一切困难的时候,我们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问题,要时时刻刻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坦然地面对各种挑战,面对各种困难。

2、勇于超越自我,勇于接受各种挑战。查拉图斯特拉说道“:我教你们超人的道理。人是一样应该超过的东西。”可见,尼采主张人的自我超越,只有不断的超越自我,我们每一个个体才有可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超人是每个人都应该追求并为之努力实现的目标,每个人只要勇于超越都有可能成为超人,简言之每

个人都有成为超人的潜力,关键在于挖掘这种潜力。通过尼采的超人思想,我们可以领会到每个大学生要想担任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历史任务,我们就必须勇于超越自己,克服种种困难,无论是主观方面的还是客观方面的,并且我们也应该坚信我们是有能力担任起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历史重任的,关键是不断激发自身的潜能,不断超越自我,我们的最大敌人就是我们自己。

3、树立危机意识,克服安于享乐。超人思想产生的背景之一便是尼采对当时生活的社会环境的不满。尼采认为当时资本主义过于重视物质领域而忽视精神领域,统治阶级已经丧失了意志,丧失了统治世界的雄心壮志,没有任何的危机意识。正是由于这种对资产阶级的不满,尼采才提出了其超人思想。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生活在一个相对国泰民安的国度里,但我们不能安于享乐,因为在整个世界的大背景下,还存在着很多的不安定的因素,还有很多的势力企图阻碍我国的发展和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比如说美国的和平演变策略,所以我们必须树立危机意识,时时刻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观察和分析这个世界,从而更好的建设我们的国家,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共产主义事业早日实现而奋斗。

(二)对重新估量一切价值的思考

通过对《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本书的阅读,我们可以知道尼采把重新评估一切价值做为他的思想出发点。他所倡导的重新评估一切价值反映出了尼采倡导批判的精神和创造精神,鼓励人们突破旧的事物,开拓新的事物。他的这种思想对我们当今的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的一面。

大的国际环境即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格局多极化不断增强,文化日益多元化和特殊的国情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对外开放的成度不断增强,要求我们每个国人必须要有批判的意识,积极培养批判的精神。在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多种多样的文化包括落后的文化和先进的文化日益涌入我国境内,一些腐朽文化正在无形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甚至有一部分正在侵入人们的思想之中,参加到人们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当中。最近几年最为明显的现象就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我国日益盛行,从而导致很多人出现道德沦丧,精神空虚,这无疑会带来很多的社会问题,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阻碍共产主义实现的进程和人们的全面自由发展。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点就是我们很多人缺乏批判的精神。在面对外来的多种多样的新鲜事物时常常采取全盘照收的态度,而不是有一分为二态度,没有仔细去思考和探究,这种全盘照收的态度在正处于变革时代的我们是万万不能有的,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处在新时代的我们,应该树立批判精神,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变化无穷的事物。尼采还鼓励人们树立创新精神,创新精神在21世纪同样很重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型人才是推动技术进步的主力军,所以我们应该在批判的基础上勇于创新。

虽然尼采的重新评估一切的观点倡导人们树立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其也存在着一定的弱点。他所倡导的批判精神是全盘的否定,而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所说的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尼采否定了资产阶级中的所有道德,包括平等、公平等积极的道德观、人道主义,他认为弱者不应该被同情,同情容易使人堕落,这无疑说明了尼采所倡导的批判是形而上学的否定,并不是辩证的否定。而我们当代人树立的批判精神应该是辩证的,而不是形而上学的,在否定资产阶级中的腐朽、消极思想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肯定资产阶级社会里存在的积极的思想和道德观,我们应该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上述就是读完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之后,我的一些还不成熟的可能还存在错误的认识。它里边的内容既有进步性,也有局限性。有些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有些思想是不符合我们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所以在对待它里边的内容我们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


第二篇:查拉图斯特拉 读书笔记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读书笔记

姓名:屈静如

学院:政法学院

班级:思政0902

学号:2009214411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 政法学院 屈静如 2009214411

这是一本仅见其标题就能激起人阅读兴趣的书,也可堪称为尼采思想智慧的集结。

令人感到可惜的是,在对于这本书的诸多评述之中,那些理论家们却莫名其妙地只读懂了他的“上帝已死”和“超越你自己”——诚然,这些是他的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话,但是他的思想精华之处绝不仅于此。所以,我决定细品此书,一探尼采的智慧之所在。仅为个人之见,浅陋之处望指教。

----前言

查拉图斯特拉其人

当人们读到尼采的这本著作时,一定会感到不解:“这究竟算是一本什么体裁的作品呢?”它具有小说的某些特点:人物和一些连贯的情节。然而,这些情节并不具有故事性——它们在书中的作用仅仅是引出一些理论思想。所以,这本形似小说而实际上其内容应当被称为“思想随笔散文集”的著作确实让读者们眼前一亮——毕竟极少的哲学家能以如此神妙的手法,如此洋洒的言语阐尽如此深奥的哲思。

查拉图斯特拉,一个“隐居十年”的隐士,一个鼓励人们超越自我的“超人”,一个希望给予人们哲学智慧的“智者”——其实这就是尼采——他只是假查拉图斯特拉之口,将他的“生存哲学”娓娓道来。查拉图斯特拉是一个耿直的人,他勇于在麻木无知的人群之中、在蔑视他的权威面前高声宣读人生的真理;他是一个智慧的人,他的哲思总是令人不得不屏住了呼吸去聆听;他是一个单纯的人,也许因其长期与世绝离,故而免去了世俗的纷扰,使其堪称真正的灵魂纯净之人。 查拉图斯特下山很具寓义。一方面,下山这件事情的目的是为了“将光明散播给地底的另一个世界”,也是为了“要寻找领取这智慧的众手”,这表现了当时的尼采用智慧启迪人们思想的理想以及对于人们肯定他智慧的渴望;另一方面,他在下山之前作了长达十年的准备,而这个准备是孤独的“隐居”,这也正说明了尼采在他的理论创作生涯中经历的孤独过程,而这孤独却使他有高于常人的哲思,助他写出了这部不朽的伟作。

教你做一个超人

什么是超人?

超人其实是相对于现代人类而言的一个概念,查拉图斯特拉说:“猿猴之于人算是什么呢?一个可笑的族系,或是一件耻辱。人之于超人又何尝不是如此。”由此可见,超人是人类的进一步进化,是人类各方各面得以延伸的新阶段。 从当今的科学视角来看,人想要成为“超人”绝非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人类的进化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如同由猿猴进化为人类的过程一样,是必须遵循自然界的规律的。进化,很难由人的主观意志来控制,人类发展的合理性是在物竞天择中得以证明的。但是尼采的超人理论在当今也被“潜能论”者所证实,人的大部分潜能还在沉睡,潜能的开发成为了当今人类研究的重大课题。故而,我们从超人理论之中应当学到一种敢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信念,至少在自我世界之中做一个超人。

为什么要做超人?

很多人会问:我们为什么非要做一个超人?做一个普通而快乐的人有何不可?而查拉图斯特拉给了我们答案:“人类是一条系在动物与超人之间绳索——一条高悬于深渊的绳索。要从一端越过另一端是危险的、行走于其间是危险的、

2/9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 政法学院 屈静如 2009214411 回头观望是危险的、战栗或踟蹰不前都是危险的。人类之所以伟大,正在于他是一座桥梁而非目的;人类之所以可爱,正在于他是一个跨越的过程和完成。我钟爱那些只知为完成而活的人。”

最后之人

尼采创造出了“最后之人”,这个所谓的“最后之人”究竟是怎样的人呢? “那时,大地将萎缩,而在其上手舞足蹈的那个最后之人亦将使一切变得渺小,他的同类就如跳蚤一样地除之不尽,那最后之人将活得最长久。‘我们已经找到了幸福’那个最后之人如是说。”

“他们白日只是享受着淡淡的清欢,晚上亦不敢纵情玩乐,他们很珍惜自己的健康。”

最后之人,可以说是人类发展的最终状态,他们不再发展自己,他们觉得自己完成了人类的各方面超越。在最后之人看来“以前的人都是疯子”,因为,他们生活的世界“大家都希望彼此一样,人人平等。谁要是有别的妄想,就得送入疯人院去。”

他们的生活似乎很轻松幸福,“他们白日只是享受着淡淡的清欢,晚上亦不敢纵情玩乐,他们很珍惜自己的健康。”而同时“他们依旧工作不停,因为工作是一种消遣;但是仍须小心谨慎,以免有伤身体。”

这显然是人类希望的状态,于是人群们都呼喊着要做那最后之人,不愿意做查拉图斯特拉所谓的“超人”。

但是,查拉图斯特拉实际上是很鄙夷最后之人的,因为在查拉图斯特拉看来,最后之人就是安于现状的人,他们不再想着要突破自己,超越自己,他们觉得自己已经过得很幸福了——因为他们的确比过去的人幸福。于是他们便保持着他们所自认为的“完美状态”毫无忧患的活着。

而人类的惰性使得他们追求这个“最后之人”,他们想达到这一步登天的完美,到达那个理想的状态之后,他们就不需要再努力去争取什么——这的确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但是在尼采看来,人不应该让自己失去追求更高境界的精神,人应该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就是所谓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也许,这是尼采对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的讽刺和批判,在尼采看来,人类历史没有最终状态,这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有相似之处,只是尼采的重点放在人的自身发展上,而马克思的重点放在整个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上。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

在我看来,最后之人的生活当然诱人,但是人不能失去前进的目标,因为人类是大自然的一员,而大自然的生存法则要求我们不断地进化,如果人类到达了某个境界就停止了前进的奋斗,那或许终有一天,人类将被别的物种超越甚至征服。

精神的三种变形

精神的三种变形也是尼采的思想中比较经典的地方。

“人的精神有三重境界:初级境界就像骆驼,中级境界就像狮子,高级境界就像孩子。”

“之所以说人之精神的初级境界就像骆驼,是因为有很多重负压在人的精神上,久而久之,人默默地忍受着,不以其为重负,反而对其充满了虔敬之心,就

3/9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 政法学院 屈静如 2009214411 像骆驼驮着重担不停地在沙漠上行走着。”

“但是到了忍耐的极限时,人们的精神就由初级境界过渡到了中级境界,即由骆驼变成了狮子。要拥有自由,要成为自己的主人。但处在这个境界的人依然自己不能做主,因为他们仍然有一个主人,上帝——巨龙,为了最后的胜利,人们不得不与巨龙作战。”

“为什么要从狮子精神过渡到孩子精神?原来,孩子天真、健忘,像一个新的游戏、一个自转之轮,是一个新的开始,是神圣的肯定。就像孩子创造一个新游戏一样,人们需要对自己生命进行神圣的肯定,自己的精神就是意志,这个世界是自己的。”

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精神的三个阶段(三重境界):

初级境界,查拉图斯特拉认为初级境界就像骆驼,要忍辱负重,但是还心存虔诚。可以说这种境界是人类历史上的原始社会末期,奴隶制度开始形成,直到后来的封建社会。在那样的历史时期,很多人被奴役,被驱使,他们生活苦难,并且没有自由的权利。但是可悲的是,他们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痛苦,他们很虔诚地被奴役着,甘心忍受着劳碌而贫苦的生活。这就是人类精神的最初阶段——迷蒙,精神如同肉体一样备受折磨和奴役,没有自主的思想。

中级境界,人类变成了狮子,开始有了争取自由的野心,意识开始觉醒。他们的精神似乎充满了突破不公平的力量,他们企图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不幸的却是,他们的精神仍然受到上帝的控制。这其实是人类历史上自宗教出现,到教会形成统治力量的阶段,人们虽然在宗教中发现了人生而平等的事实,虽然有了争取自由的意愿,但是另外一方面,他们陷入了另一个精神掌控者的手中——上帝。他们要和这个“巨龙”做抗争,才能真正达到精神的自由。

高级境界,人类变成了孩童。孩童虽然力量不及狮子,但是他的精神是自由的,纯真的,天然的,不受拘束。他们可以自由的创造,全然不受外界的干扰。“此刻,精神有了自己的意志”这便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突破——人们的思想突破了教会的束缚,狮子战胜了巨龙,开始自由的思考,人类的思想自此有了广阔的扩展空间。

遁世者与肉体的蔑视者

尼采把这两种人作为不同的内容分开写,但是实质上,他们却又有相似之处,并且往往他们是同一种人。

遁世者其实就是企图抛弃这个世界、抛弃自己的生命的人,他们相信有另一个更美好的世界等着他们。而肉体的蔑视者也是这样的人,他们厌弃自己的肉体,认为是肉体拖累了他们的灵魂,他们希望解脱肉体的束缚而使灵魂到达另外一个世界。

而查拉图斯特拉就曾经是个遁世者,“查拉图斯特拉以前也把他的幻想寄予人类以外的那个世界,而现在的这个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作品,一个多灾多难的世界。”他也曾意识到这个世界的苦难,故而寄希望于另外一个世界。

但是后来查拉图斯特拉发现,这样并不能让痛苦真正的解脱,“故而,我也曾像所有的遁世者一样,将我的幻想全部投注到人类以外的世界去。但是,果真如此了脱了吗?”

“唉,兄弟们,这个所谓的上帝,如其他神们一样,是人类的作品,是人类的疯狂!上帝也是人,而且只是一个“人”与一个“我”的可怜的一部分罢了,是我们自己的幻影,真的!他不是从天外飞来的!”查拉图斯特拉揭示了“上帝

4/9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 政法学院 屈静如 2009214411 是虚幻的”这个真理。他最终发现,上帝并不存在,所以所谓上帝创造的另外一个美好的世界也并不可信。

“我要交给人类一个新的意志:去则取人类曾经无意中走过的那条路径并加以证实和肯定——而不要再像人与将死者一样,悄悄地离他而去!”

在尼采看来,生命虽然苦难,但是解脱的方法并不是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生命的结束,并不会把人类带到另一个世界,生命的终结意味着一切可能性的终结。人类应该超越自看己,在自我的超越中实现自我的救赎。同时,尼采也非常鄙视那些“肉体的蔑视者”,他认为既然是肉体给予人类生命,人类就不该自以为是的抛弃它。而且,肉体的鄙视者们之所以能够“鄙视”他的肉体,也正是因为他的肉体给了他这个机会。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想要遁世,想要抛弃自己的肉体呢?尼采认为,是他们不想超越自己,所以最终也无法超越自己,也只能走向死亡。

最终,尼采也说道:“你们这些肉体的轻蔑者啊,我不会走上你们这条道路!因为你们不是我要奔向超人的桥梁。”这恐怕是尼采处在痛苦中却不原因结束生命的缘由吧。

不要太多美德

人们总提倡要具有多种美德,多多益善,这样人才能日趋完善。但是在尼采看来,人不要有太多美德,这是为什么呢?难道美德也有坏处?

在他看来,美德其实是负担,人只需要一种美德就足够了。如果美德太多,负担便会过重,在从人类通往超人的桥上人就容易失足。他认为,美德之间容易发生冲突,因为每一种美德的拥有也同时意味着某一种罪恶的来临。他们之间会互相发生冲突,发生嫉妒,最终美德会自相残杀。

这看上去确实有些荒谬,但是也有些许道理。毕竟美德对于人来说,往往是种束缚,在某些问题上,这个美德有自己的主张,而另一个美德却又另一番意见,这个时候,人就会左右为难——因为人类重视美德,不愿意放弃他们中的任何一个。这种矛盾在生活中经常出现,比如“自古忠孝两难全”,还有古代孟子在生与义中的徘徊。

所以,美德不要太多,一个就好。

阅读与写作

很多文学家都主张用读者的眼光去审视自己的作品。但是尼采却恰恰相反,他认为根本没有必要按迎合读者的意愿:“为读者而写作的作品是没有价值的,这样的读者再过一世纪就没有了,因为作者的精神已腐臭了。想让每个人都能读得懂,都有读书的权利,那样不仅最后会毁掉写作,连思考也会被毁掉的。”

这是比较独特的一种写作思想,但是也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如果写作是为了迎合读者的兴趣和审美,那写出来的东西会庸俗而没有创意。好的作品未必要让读者读懂,更不必让读者读得畅快,写出了作者的自我风格,写出了作者独特的思维方式,便是真正的成功。

“用心血写作的格言本来就是不愿被人们阅读的,而是用来让人们领会的。” 在他看来,阅读和领会是全然不同的两个概念。阅读是从文字中寻找美带来

5/9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 政法学院 屈静如 2009214411 的快感。而领会是真正的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想所感。

这就是尼采对阅读和写作的理解。

高山之树

“人和树原本都是一样的,他愈是想朝光明的高处攀伸,他的根就越会深入黑暗的地底——深入恶中。”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

查拉图斯特拉将人性与高山之树进行比拟,可以说是很贴切的。人不正像这些树一样吗,追求光明的高处的同时又有多少恶在形成呢。而如果没有恶,那何来的光明呢。不择手段想要汲取到光明的人,不得不把手伸入罪恶之中,跟着何尝不是人的常态呢。

查拉图斯特拉还谈到了善良者和高贵者这两种人。善良者只是些遵守道德的人,而高贵者则是驾驭道德的人。那个少年就是善良者,而查拉图斯特拉则是高贵者,但是少年对查拉图斯特拉却是嫉妒的。因为“对于善良的人,高贵者也同样地有所妨碍,虽然他们也会称高贵者为好人,但是那只是敷衍罢了”。高贵者能够驾驭道德,所以想要创造新道德,而善良者总是希望抓着旧的道德不放,因为在旧的道德的基础上他们才是善良的。

所以,做一颗高山之树,不仅要触及罪恶,还要耐抗寒冷,高贵的人物并不容易当。

死亡的说教者

可以说尼采口中的“死亡的说教者”似乎是对叔本华的讽刺。尼采虽然从叔本华的理论中得到一些启发,但是同时他又是抛弃叔本华的理论的。他与叔本华在对人生的态度上是截然不同的。叔本华主张“悲观主义”,认为生命充满了痛苦。而尼采则追求生命的不断超越,在尼采看来,人生的痛苦并不是死亡的理由,人应该为了实现“自我超越”的目标而活着。

他也讽刺了叔本华的“生育是苦”的思想,认为这也是死亡的说教。叔本华认为人生痛苦,所以繁衍下一代不过是让痛苦延续而已。为了避免痛苦,人类最好不要有爱情,不要生育,不要下一代。但是尼采鄙视这种对生命不负责任的态度,更鄙视那些教唆人们去死的人。

很多人以为尼采的思想压抑而悲观,但是其实恰恰相反,他的主张是积极的,乐观的。就算他感到痛苦,感到无助,他也在尽力让自己的态度变得积极起来。他的话总是能鼓舞人心,他交会我们珍爱生命,让我们学会独立的思考,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战争与战士

有人说尼采是“好战者”,他对战争的态度是欣赏的,他自己也希望能成为一名驰骋沙场的战士。也许就因为如此,在他的姐姐的操纵下,尼采的作品才被墨索里尼所利用。

确实,尼采认为战争是伟大的,“战争和勇敢能比慈悲做出更多的大事,所以,是你们的勇敢,而不是你们的慈悲,救了许多受难者。”。他一直崇拜一切伟大的,能改变世界的,充满了无限力量的事情。而战争恰恰就是这样的一种事情。但是如果纵观尼采所有的作品和文章,我们不难发现,尼采他对战争的概念恐怕只是一种臆想和揣测。他从不知道战争意味着什么,他只知道战争这个东西似乎能摧毁一切,无所不能。可以说他喜欢的其实并不是战争,而是战争所具有的力

6/9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 政法学院 屈静如 2009214411 量。

他也希望自己能成为战士,他赞美战士,“人们会指责你们没心没肺,但其实你们的心是真实的,我爱的就是你们那热诚中带有的羞怯。你们丑陋吗?兄弟们!就用这丑恶之外套包裹着你们,这就是光荣!你们的灵魂变伟大了,变高傲了。就在你们的崇高之中也会有恶,我太了解你们了。在邪恶里可以混合高傲与软弱,两者可以势不两立。”但是他殊不知,战士的命运其实并不只是驰骋而已,他们的生命始终无所归属。

也许是因为他羸弱的体质,让他从小在受人欺负之时感到力量的可贵。当一个人缺乏什么的时候,那他必定渴求什么。故而,尼采渴求力量,渴求强壮,渴求像战士那样勇猛无畏,渴求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但是,他的现实状况却不允许他实现这些渴求。所以在他没有亲历战争、没有真正加入部队的情况之下,他确实不能明白战争的残酷,更不能明白战士的痛苦。

所以,他其实不是一个好战者,只是一个力量的极度崇拜者,他只不过认为勇敢就是“善”,他所想往的战争与战士又哪里是那么简单的呢?

新偶像

在尼采的作品中,偶像这个词并不仅见于此,比如说《偶像的黄昏》。但是新偶像与偶像的黄昏中的偶像也并不完全一样,新偶像是偶像的“升级”形态。《偶像的黄昏》中的偶像说的其实是人们对宗教的崇拜,对教会那些蛊惑人心的话语的迷信。而这里的新偶像,说的是人们对于国家的崇拜,这个“国家”又与“民族”相异,可以理解为政府。宗教教会对人们精神的禁锢虽然已经被解开,但是人们却迷信上了新的偶像——国家。在尼采看来,国家和教会的性质无异,都是蛊惑人心的工具。

尼采批判国家,认为民族才是真正伟大的。

“国家与民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别的地方现在还有民族与人民,而我们这里只有国家。国家是什么?国家就是把民族消灭以后产生的,国家是冷酷的怪物中之最冷酷者,他冷酷地说谎:‘我,国家,就是民族。’这是一个谎言!国家与民族是不一样的,真正的创造者是那些创造了民族,并且给民族树立了信仰与爱的人,他们为生命服务。而真正的破坏者就是那些给大多数人埋设陷阱,并把这些陷阱称之为国家的那些人,他们给民族埋下的是危险与各种肉欲。”

他认为国家扼制了人们的自由,和各种权利。在他看来,人们对国家的崇拜,是对自己尊严和道德的出卖,虽然同时他们获得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但是他们却已然沦为了国家的奴隶。人们将国家奉为“新偶像”,然而尼采却认为“国家是什么地方呢?在那里,不论是善人恶人,都在吃着毒药,都在自取灭亡,大家都在进行慢性自杀,却依然被称之为‘生活’!”尼采对于国家的厌恶可见一斑。

思想家中反对国家政府的人并不罕见,他们追寻思想的自由,反感政府对人民实行的思想控制。所以他们希望不受政府的约束,有类似“无政府主义”的倾向。

“兄弟们,难道你们愿意在这样的环境里苟活吗?快逃跑吧,远离那些腐烂之物,远离那些多余的人,远离那个新偶像!”

一个人是很难离开国家而生存的,无政府主义的呼声虽然也曾引起过一番热潮,但是那毕竟是难以实现的。潘恩说得好:“国家是必要的邪恶。”国家的存在毕竟有其价值,而它不得以实施的限制自由的行为,也只不过是为了维护国家秩序的稳定。而尼采的呼吁,也只不过是一种极端的自由主义,并不可取。

7/9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 政法学院 屈静如 2009214411

朋友

查拉图斯特拉将朋友比作“第三者”,而且是介于隐士和隐士的心灵的“第三者”。在查拉图斯特拉看来,朋友阻碍了他与他的心灵的对话。但是他并不反感这种“阻碍”。“ 唉!隐士们的深渊太多了,所以他们需要一个朋友能常常来引导他们向上浮,不至于被没入深渊中。”在他看来,朋友是让他不陷入深渊的理由。

但是,朋友却让他有了弱点和缺点。

“我们信任别人,就表示出我们本来想相信自己,结果却不能,于是我们需要朋友就暴露了我们的缺点。我们常常想用爱来超越妒忌,我们常常攻击别人,把自己变成了对方的敌人,目的就在于掩盖自己的易受攻击之处。”

所以,其实查拉图斯特拉对于朋友的态度是很谨慎的。他虽然认为人总是需要朋友的,但是他同时觉得人在与朋友相处的时候并不简单。

同时,他还认为女人不会有真正的友谊,“长久以来,女人身上隐藏着一个奴隶与一个暴君,所以女人不会有友谊,她只知道有爱情。拥有爱情的女人总会戴着有色眼镜看她不爱的一切,她一定怀有偏见与盲断,即便是拥有爱情的冷静的女人,伴随着光明的同时也常有善变、闪电与黑夜。女人不了解友谊,她们永远是猫儿,鸟儿,或者用最好的说法,是母牛。”实际上这是对女人的偏见,女人之间也存在着牢固的友谊,也并不亚于男人。而且也并非所有的女人都会被爱情所蒙蔽。当然,在他所处的那个年代,女人并没有独立的地位,需要依靠男人过活。所以在精神上也依赖于男人。但是在当今社会,很多女性都有了自己的事业,对于她们来说,爱情并不是唯一的寄托,她们更没有必要去依附男人。她们有了更多的交际,在友情的世界里,她们过得或许比男人还丰富。

对女人的看法

也许是从小生长的环境不同,尼采对于女人的看法比之于叔本华是温和的。在他看来,女人并不罪恶,她们至少是一种善良的东西,虽然她们具有各种缺点和弱点,但是她们的品质却并不差。所以他不憎恶女人,只是在他所处的社会背景下,他并不认为女人有多大用处。

女人最大的用处似乎就是男人娱乐的工具而已,“女人的一切都是谜,女人的一切只有一个答案,那就叫生育。对于女人来说,男人只是工具,那目的就是孩子。但女人对于男人是什么呢?真正的男人需要的是两样不同的东西:冒险与娱乐,男人需要女人作为最危险的娱乐。男人应当被训练来作战,而女人就应当被训练为战士的娱乐,其余都是假的。”所以,他虽然不憎恶女人,但是在他的心目中,女人的地位并不高,只是男人的附庸而已。

“男人的快乐是‘我要’,女人的快乐是‘他要’。”这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一句话。可以说男人的快乐是很自私的,但是女人的快乐却是很无私的。这是个很莫名其妙的逻辑,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种莫名其妙的逻辑却处处行得通。男人通常都以满足自己的快乐为唯一的目标,他们占有了女人,同时还奴役女人。但是女人却丝毫不认为这不公平,反而将男人的奴役当做快乐,因为她们满足了男人的需要,她们觉得自己是有用的。她们感谢男人给予他们机会,让她们能够满足男人的要求。这难道不让人感觉荒谬吗?问题是这种集体式的可悲却偏偏存在。

8/9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 政法学院 屈静如 2009214411

“当女人顺从她的全部爱时,她认为整个世界变得很完美。女人必须服从,由表及里,肤浅是女人的灵魂,就如浮在浅水上的动来动去的水雾。男人的灵魂则是深沉的,就像地表深处涌动的洪流,女人能体会到它的力量却不理解。”尼采是讽刺女人的愚蠢的,但是同时却不厌弃这种愚蠢,因为这种愚蠢让男人得以满足——他也是男人,他需要女人的愚蠢。

但是这种看法对女人来说太不公平了,而今的女权主义者更是反感这种说辞。毕竟,女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本身就存在不公平,那么女人何以去争取工作的机会呢,而如果没办法获得工作,如何能达到经济甚至精神的独立呢?这是社会的症结,又怎能说成是女人的错呢?

如何对待伤害自己的人?

在“蛇噬”中,查拉图斯特拉述说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一条蛇在他午睡的时候咬了他一口。查拉图斯特拉醒来时,不仅没有憎恨那条蛇,反而感激它及时将他叫醒,因为他还要远行。但是那条蛇却伤心的说:“我的毒液是能置人于死地的。”但是查拉图斯特拉却微微一笑,说到:“你几时见过一条龙因为中了一条蛇的毒而死?”于是查拉图斯特拉就让毒蛇爬到伤口上吸回了它的毒液。

这个故事的意义何在呢?

“倘若你们有仇敌的话,千万不要以德报怨,因为这样会使他感到耻辱的。相反的,你们要证明给他知道:他做了件对你们有益的事。与其羞辱任何一个人,还不如怒斥他!而当你们收到诅咒时,我会因你们不求别人的祝福而感到十分高兴。你们也不妨施些诅咒吧!”

可以说尼采是一个很具有报复性的人,在他看来,别人对自己伤害,要暗暗地给别人带来更大的伤害,不能姑息,但是也要报复得漂亮。

不过,冤冤相报何时了,有时候必要的“放下”,也许让人活得更轻松。

这本书实在是有太多的内容可说,它包含的哲思总是让人感到智慧的力量。但是,尼采的很多话恐怕之能意会却难以言传。读书笔记中的内容涵盖的东西恐怕只是他的浩瀚的精神海洋中极小的一部分,还待更多人的去解读。

——后记

9/9

更多相关推荐: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读后感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读后感有些人读书不求甚解走马观花这也是一种境界不是吗莫雅平这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序言中的一句话用的是反问句多少有些无奈讥诮惋惜知音难觅的愁绪我之所以重视它在我看来我看到了而且我刚好应该算作是他...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读后感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读后感记得初中的时候第一次接触尼采是在鲁迅拿来主义里面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想给予不想获得但尼采终不是太阳他发了疯因对尼采的超人学说比较感兴趣所以重点看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尼采在他的代...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读后感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读后感有些人读书不求甚解走马观花这也是一种境界不是吗莫雅平这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序言中的一句话用的是反问句多少有些无奈讥诮惋惜知音难觅的愁绪我之所以重视它在我看来我看到了而且我刚好应该算作是他...

《查拉图斯特拉》读后感

查拉如斯特拉告诉我有这么一个人他叫做查拉如斯特拉某一天某一晚他进入了我的视线他的言语也理所当然地进入了我的梦境梦境里我看到了一个孤独的演讲者他畅快淋漓地表达着来自内心深处的呐喊如痴如醉如癫如狂他就是这么一个浑身...

浅谈超人 读《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浅谈超人读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初次听说尼采是好友介绍的但从没有读过他的任何作品老师一开始让读哲学书他的著作自然成了首选尼采最著名的莫过于提出的权利意志在二战时期受到希特勒的重视并广泛传播像中国的哲学一样一旦被统治...

解读《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解读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尼采德国乃至欧洲最疯狂的哲学家反基督教传统的斗士以一句上帝死了作为终结道德评判的标志口号闻名于世尼采自己和多数研读尼采的后人都把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看作尼采的哲学代表作视为其最主要最本真的文...

读《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读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阅读尼采总会给人带来心灵的充实与欢喜阅读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更是如此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尼采里程碑式的作品以散文诗体写就文笔优美哲理深沉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几乎囊括了尼采全部思想其中最精彩的便是...

6超人意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光辉(20xx.11.15周日)

复旦博雅杯超人意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光辉20xx1115周日尼采最终还是死了因为他得了肺炎但是有一点可以值得我们庆幸尼采在死之前已经疯了这样他便永远也不会为自己的学说感到一丝遗憾了他的妹妹也就是尼采所谓的只属...

文学艺术常识测试题

文学艺术常识测试题1希腊神话中统治死人的是2西洋木管乐器中的巴松又称为3以下哪种舞曲不是三拍子舞蹈4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是谁写的5戊戌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报纸是6毛利姑娘的作者诺埃尔希利亚德来自7橄榄树由...

经典语录

职来职往经典语录职来职往经典语录学历代表你的过去财力代表现在的努力学习能力代表将来的成就大多数人都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无论你在好单位还是一时不得志都请你保持学习这是你未来立足之本申晨职来职往经典...

职来职往的经典语录

学历代表你的过去财力代表现在的努力学习能力代表将来的成就大多数人都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无论你在好单位还是一时不得志都请你保持学习这是你未来立足之本申晨你很细节其实第一份工作是要找一个平台要在这个...

经典语录

宗教上帝死了上帝已经死了而正是我们谋杀了他我们怎么才能安慰自己这凶手中的凶手快乐的科学灵魂的下水道为了洗涤人类那肮脏的灵魂一定要有下水道才可以具有这种下水道功能的对于那些高傲的伪君子而言就是上帝了人性太人性的下...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读后感(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