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超越自卑》有感

时间:2024.4.20

读《超越自卑》有感

心理学,最初对这个名词没有太多的了解,后来逐渐在生活中,在影视中,书本中课程里都出现了心理学这个名词,慢慢的开始理解。开始总是觉得心理学很悬乎,好似学心理的都会读心术都能从别人的一举一动看出心中所想。后来有了更多的了解,才发现心理学是一门有理论有依据的科学学科,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极广,包括知觉,认知,情绪,行为等。通过对这些行为以及环境的因素来解决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心里学的流派也很多,或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各种各样。其中奥地利心理学家A·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在心理学史上是一个相当精彩的存在。《超越自卑》一书就是阿德勒理论的核心表现,成书于阿德勒思想最为成熟的时期。

《超越自卑》单从书名就可以看出中心思想。自卑在我们生活中应该也不少见,发生在自己,朋友或者陌生人身上都有可能。外貌,学习成绩,家庭等等。但是我们都未曾想到自卑这个所谓的不良的情绪竟然也会是促使我们努力改变,日益进取的动力。这本书的开头就介绍了阿德勒的一生,我认为他之所以能发展个体心理学,并总结出自卑以及如何超越自卑的方法理论与他的生活经历有着莫大的联系。

他认为,由于身体缺陷、骄纵、忽略所引起的自卑,有可能摧毁一个人,使人或自甘堕落,或发生精神异常。但另一方面,自卑也有可能使人发愤图强,力求振作,以补偿自己的弱点。故而他认为自卑感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他还认为各种心理疾病或障碍都是“生活的失败”,是由于错误

的生活风格导致的。如果一个人缺乏多社会的兴趣和与他人的合作精神,而自己的生活目标又遇到困难不能达到,人的心理就不平衡不正常了。阿德勒的治疗方式就是通过分析病者的生活风格,帮助病者提高社会兴趣,面对现实,做出新的生活选择。这一点是个体心理学相当独特的特征,也是它广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阅读过后,我认为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有两个。一是自卑感(获取优越的需求)是人类共有的。区别在于懂得合作的人通过合作为其他人创造价值。不懂合作之道者,选用错误的手段,只获得了虚假的个人优越感。二是生活的意义在于通过夜他人合作,在工作、婚姻和社会三个侧面获得价值。

先谈谈自卑感,许多人包括我自己都认为自卑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往往认为自卑的人是心理出了问题,很可怕的一类人。但是在看完《超越自卑》一书过后,深刻的感受到,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发现我们自己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希望加以改进的。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往往会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感受融入书中的文字。的确,关于自卑感这块,我觉得我自己就是有的,以前刚上高中的时候,成绩不算很好,很多时候就会有感觉自己不如别人,特别是成绩比我好的同学,往往就会认为他们很成功,感觉自己什么都比不上他们。在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自己也曾自暴自弃过一段时间,觉得反正自己怎么样也不会好的。但是在自暴自弃的时候,我也并没有忽视过学习的关注,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尝到了学习上有进步的甜头,老师的表扬,同学的称赞。自此之后,我便努力的学习,总想着,学

习好了就能够得到别人的关注以及重视。当时只是觉得自己是奋发图强,在阅读了这本书过后才发现,当时自己的感觉那就叫自卑,也庆幸自己选择了正确的道路来改变自己自卑的情节。

自卑与自尊,在阿德勒看来是不可分离的两兄弟。这也与我的性格相当的契合,在很多学习上我对成绩持不太看重的态度,虽然心里还是会着急,但就是不够努力,似乎潜意识里觉得如果努力但得不到好成绩是重大失败,不太努力而得到这种成绩就不那么难受。这与我在大学的生活极为相似。由于在初中以及高中我都是一个比较散漫的人,学习也不是很认真,但是我的成绩居然也很不错,偶尔也还能一鸣惊人。对于不好的成绩,我总觉得是因为我自己不够努力,要是我努力起来一定可以学得很好。这就是我放纵自己的恶性循环,上到大学之后,我也是经常翘课,经常抄作业,一开始是因为懒,后来考试出来才知道后果的严重,可是我竟然还心安理得的告诉自己这只是因为我没有好好学习,我这么聪明,如果我认真学习一定可以考得很好。我就只会这么给自己找借口。我的高自尊以及我的自卑感同时存在。

其实我认为,自卑和高自尊本质上是相通的。自尊的定义现在依然很混乱,比较受人接受的自尊是自我能力和自我喜欢的整合,是个体对自我形象的主观感觉。但我觉得这不确切,因为个体对自我形象的感觉也是多方面的,很难用一个高低维度来说明。比如我认为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并感到自己值得别人尊重,但不太能接受个人不足之处,那么这到底是高还是低?各个维度可以加权吗?至今没人能回答。表现出高自尊的人可能是因为自卑而用自信的肢体语言来掩饰,

表现得不怎么出众的人也可能对自己很满意以至于不需要用争取成功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我认为区别只在于一个人对自己能力是否让自己满意的关注程度的强弱,即:有人很在乎自己的能力如何,有多少有缺点;而有的人却把精力放在其他地方,对自身是否称得上优秀不太在意。用现在的理论来看,前者自卑所以很想摆脱自卑而很在意自己对自己评价,后者不自卑所以对自身关注较少。所以,阿德勒说将注意力投向社会和他人以超越自卑,是个非常明智的命题。

在阿德勒看来生活的意义就在于合作。个体心理学发现,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几乎都可以归结为:职业,社会,和性这三个主要问题之下。每个人对这三个问题作反应时,都明白地表现出他对生活意义的最深层的感受。所有真正“生活意义”的标志是——它们都是共同的意义,它们是别人能够分享的意义,也是能够被别人认为有效的意义。

在生活中我们随处都可以见到,听到人们在赞扬合作的美德。许多的思想家教育家都在倡导人们要学会合作,学会在合作中奉献自己的力量。其实学会合作真的是解决很多问题的根源。在书中的“家庭对人生的影响”一章中就深刻的讨论了这个问题。这一章中讲到了母亲对孩子一生的影响都极为远大。母亲是婴孩第一个接触到的人类,是他通往社会生活的第一座桥梁。母亲的技巧是否优良影响了孩子的所有潜能。

所谓母亲的技巧,就是指她和孩子合作的能力,以及她使孩子和她合作的能力。这些技巧都会对孩子以后在生活中在社会上的合作能

产生深远的影响。学会合作不仅仅是为了使事情完成得更圆满,更是为了个人的利益着想。在合作中人才能找到个人的价值以及存在的意义,在合作中才能找到成就感。《超越自卑》中提出了合作是婚姻的首要条件。我们甚至可以说,要完全解决这种两个人的合作问题,每一个配偶都应该关心对方更甚于关心自己。通俗的来说就是奉献。在奉献中感受被需要的快乐,在奉献中享受合作的乐趣。

正确的看待自卑,学会通过合作之道改变自卑。这就是我读完这本著作的最大的收获。我想在我以后的生活中,我将不会再害怕自卑,也不会羞于将自卑藏在心口,我会大胆的说出来,我会勇敢的面对。

化学系师范(1)班 周春

10121550117


第二篇:自卑与超越


读《自卑与超越》有感

阿弗雷德.阿德勒,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曾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核心成员之一,后因分歧与弗氏破裂,创立个体心理学,另建立自由精神分析研究会。

《自卑与超越》是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阐明了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在本书中,作者提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一个人对其现时的地位感到满意;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关键在于正确对待职业、社会和性,在于正确理解生活。那些自幼就有器官缺陷或被娇纵、被忽视的儿童,以后在生活中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家长和教师应培养他们对别人、对社会的兴趣,使他们真正认识“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这样,他们就能够从自卑走向超越。

阿德勒在本书中提出:不管有无器官上的缺陷,儿童的自卑感总是一种普通存在的事实,这是因为他们常仰赖成年人的生活,且一举一动受到成年人的控制。当儿童利用这种自卑感作为逃避行动的借口时,便发展成神经性的倾向。如果这种自卑感在以后的生活中继续存在下去,它便会形成“自卑情结”。

《自卑与超越》以“自卑情结”为线索,比较系统地阐述了阿弗雷德.阿德勒创立的个体心理学思想。书中不仅涉及到人为什么活着,心灵与肉体的关系,自卑感和优越感,家庭和学校对人的影响,而且还论及了早期记忆,梦,犯罪及爱情、婚姻等内容。阿弗雷德.阿德勒在书中着重论述了自卑感的形成,它对个人的影响,个人如何超越

自卑感,如何将自卑感转变为对优越地位的追求以取得成就。

从书中,我感受到,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与自卑感做斗争的过程,这也可以解释为人的社会性形成的过程。战胜自卑,就是战胜自我,不断摆脱自卑的身影有如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尊。我非常赞同书中的一个观点:一个在某方面有缺陷的人,会比优越的同伴更渴望超越自我。而接受太多宠爱的那一个,是内心最具有优越感的,在自我陶醉于优越感的同时,麻木、消沉、逃避,逐渐形成更大的自卑,以至于一事无成,并且极易产生病态心理。

自卑感在阿德勒的理论中占有很大份量。他认为一般的自卑感是行为的原始决定力量,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的,它是一个人在追求优越地位时的一种正常的发展过程,优越感是每个人在一种内驱力的策动下力求达到的最终目标,它因每个人赋予生活的意义而不同。在书中,他还论述了家庭和学校对个人的影响,他认为,人的行为不是由生物学的本能力量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力量决定的。人的行为都是出自于自卑感及对自卑感的克服和超越。

全书的核心在于“合作”二字,包括婚姻也被归为一种合作。在阿弗雷德.阿德勒看来,许多问题都是出在“不愿合作、不懂合作”上,包括罪犯及各式各样的精神病人的诞生。虽然没有指明具体如何合作的方法,但一直在传授学会与人合作的观念,包括自身对他人及社会的贡献。这种贡献,并非是教条式的讲话,而是心甘情愿、并能使自己从中获益的途径。作者提到不愿合作时总是问“为什么我要这样做?我能从中得到什么?生活能给我什么?”却不是想着“我能提

供什么?能帮助他人什么?能对社会有什么贡献?”

前一种思维方式很容易使人变得“对他人不感兴趣”,“只关心自己”,从而走入死胡同。而后一种却能因自己的贡献使自己的价值得到认同,从而得到心理上的愉悦。

阿德勒告诉我们:生活的意义在于奉献,在于与他人的团结合作之中获得满足。

人只有融入集体之中,融入社会之中,才能感受到人生的意义,实现自我价值。

更多相关推荐: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20xx.3原创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搜索总结20xx年11月04日星期六1903自卑与超越是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的通俗性读物但通俗中包含着极深的哲理和巨大的学术价值在本书中作者提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

《超越自卑》读后感

自卑是一场误会不管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还是个体心理学他们对个体的发展都持有一个共识童年时期的社会经验已经决定了个体成年人的行为我认为这个基本的观点是个体社会心理学的精髓它指出了个体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连续...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

读自卑与超越有感自卑与超越这本书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他是精神分析学派著名的代表人物也是以自卑情节为中心进行研究的个体心理学派的创始人这本书原名WhatLifeShouldMeantoYou生活对你意味着什么在我看...

读《超越自卑》有感

读超越自卑有感读完这个本书之后让我彻底明白了什么是自卑心理怎么正确处理自卑心理带来的问题如何有效地治疗自卑心理现在让我们来分析和学习书中的主要脉络和精华一如何识别自卑情结自卑与自欺公共场所恐惧症和自杀心态自卑对...

超越自卑读后感

超越自卑读后感人资112张政久超越自卑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A阿德勒博士的代表作品此书被西方人视为了解自我和他人的教科书起到了圣经起不到的作用本书第一章生活的意义是全书的纲领也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

阿德勒《超越自卑》读后感

阿德勒超越自卑读后感这本书300多页由于很多观点已经被吸纳为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原则文字流畅直抵人心所以花了半天就读完了相比于读了好几遍的梦的解析觉得前者更贴近生活更能走进我们内心真是一本好书阿德勒自小患有驼背行动...

读《超越自卑》有感

超越自卑超越自我读超越自卑有感大余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高一1班何素余指导老师蓝新平一个人在生活中经常会产生自卑感比如先天的生理上的缺陷人与人之间地位能力等方面的差距都可能使人产生比别人差的情绪自卑感我认为自卑并不...

【原创】《超越自卑》读书笔记

超越自卑读书笔记在金鑫老师的推荐下学生认真拜读了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博士的代表作品超越自卑阿德勒生于维也纳近郊的一个米商家庭早年曾在维也纳大学学医获得博士学位初期追随弗洛伊德后分道扬镳自创了一个以自卑情结为...

阿德勒《超越自卑》读后感

心理咨询期末论文读阿德勒超越自卑这学期我选修了心理咨询这门课一方面是对心理方面很有兴趣另一方面是自己有时候情绪会不太好想学习一些相关知识和调节方法期末的考核是关于阿德勒超越自卑的读书笔记从中摘取两段话结合观点谈...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杭电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我所看的自卑与超越是于20xx年12月在沈阳出版社出版的李青霞翻译的算是比较新的一个版本但是我觉得也不能完全读到奥A阿德勒的原本意蕴了自卑与超越是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

自卑与超越 读书报告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如今快到20周岁的我已是一名大二的学生了这个年纪的青年很怪我们不爱依附他人我们想通过独立获得尊严然而社会并没有给予足够的机会来让我们完全独立也因此自卑与孤傲同时混杂在一个个我们这些20岁的心灵独...

中国超越读后感

中国超越读后感中国超越gt读后感熊锐中建三局成都公司争先大西南近日阅读中国超越一书感悟颇深本书作者张维为gt中国政治学者作家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发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长期致力于国际关系中国模式和西方发展模式的对比...

超越自卑读后感(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