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自卑与超越有感

时间:2024.5.13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 《自卑与超越》是意大利心理学家阿弗雷德.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的通俗性读物。但他的通俗中包含着极深的哲理和巨大的学术价值。阿弗雷德.阿德勒在书中提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一个人对其现时的地位感到满意;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关键在于正确对待职业、社会和性,在于正确理解生活。那些自幼就有器官缺陷或被娇纵、被忽视的儿童,以后在生活中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家长和教师应培养他们对别人、对社会的兴趣,使他们真正认识“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这样,他们就能够从自卑走向超越。

这本书大大修正了弗洛伊德泛性论的精神分析观,开辟了精神分析的新阶段。

什么是自卑?自卑就是自我评价过低,自己瞧不起自己,自己不如人的感觉,担心自己笨拙,对自己价值的怀疑,是一种人格上的缺陷,一种失去平衡的行为状态。自卑常以一种消极防御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嫉妒、猜疑、羞怯、孤僻、迁怒、自欺欺人、焦虑紧张、不安······这些都是一种自卑的表现。自卑会使人变得十分敏感,经不起任何刺激。而这种自卑感则是由于我们每一个人在自己内心将自己的想法与自己实际价值比较之后产生。

自卑对人的心理发展有很大影响。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欠缺,这就决定了我们每个人的潜意识中都有自卑感存在。但处理得好,会使自己超越自卑去寻求优越感,而处理不好就将演化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另外,自卑容易消蚀人的斗志,就象一把潮湿的火柴,再也燃不起兴奋的火花。而长期被自卑笼罩的人,不仅心理活动失去平衡,而且也会诱发生理失调和病变。最明显的是自卑对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有不良影响。 我们应该如何超越自卑呢?首先从认知的角度来看,我们说自卑是一种自认为不如人的感觉。这就意味着它是一种"自认"的"感觉"。这种感觉往往是我们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相比较而产生的。事实上,地球上每一个人,从某个特定的方面来看,都有不如别人的地方。

而且,自卑感的产生来自我们对事实的结论和对经验的评价,而不是来自事实或经验。例如:我是个举重不行的人,但这并不等于说我就是个"不行的人",张三的举重非常出色,但他没有办法替我搞互连网技术,他是网络技术方面不行的人,但这同样不意味着他是"不行的人"。

其次,自卑感之所以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是由于我们有"自己不如别人"的感觉,不如人的感觉产生是由于我们不用自己的尺度来判断自己,而用某些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我们这样做,当然会带来低人一等的感觉。因为我们想、我们假设、我们相信应该用某些人为标准来使我们自己向他们看齐,因而我们觉得不如人,觉得焦虑,从而得出结论认为我们本身有毛病,然后这个愚昧推理过程的逻

辑结论是:我们没有价值,我们不配得到成功与快乐。不管我们自己有多行,只要我们不觉得抱歉和罪过,就没有办法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与天赋。"自己不如别人",那么这个"别人"是谁呢?以哪个人为标准呢?有没有一个通用的"别人"的标准呢?为什么我们应该以别人为标准呢?为什么我们应该"象其他每一个人"呢?实际上,并没有"其他每一个人"的通用的标准,就算有,也不过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些人的主观想法。况且,"其他每一个人"都是由个人组成的,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你身为一个人,不必与别人比较高低,因为地球上没有一个人是和你一样的,也没有人和你是同一等级的。你是一个人,一个独一无二的人,你不象任何一个人,也无法变得象某一个人。而且,实际上也没有谁要你去象某一个人,当然,也没有谁要某一个人来象你。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个别独特之处,就好像世界上的每一片雪花都有个别独特之处一样。一个标准的人其实是并不存在的,也没有哪一个人身上帖着"这个才是标准"的标签。所以,要超越自卑,就不要拿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因为你不是那个人,也永远无法用那个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只有在自己身上发现特质、独一、不同性,相信自己有其独特性,才可以找到内心的安全感,才可以轻易地实现自己。

第三,就算是真的在某方面,甚至是自己的长处和自以为得意的方面不如别人,那也不必自卑,以至怀疑自己的价值。为什么呢?因为造成"自己不如别人"的原因无非有以下几种,1.先天遗传因素:生下来就智力高人一等,非常聪明,或生下来就具有某一方面的天赋,如莫扎特、维纳。2.优越的家庭环境、客观上的有利条件等。3.自身的主观的努力,刻苦、勤奋。4.机遇,偶然性等。而对于第一种原因,我们没什么自卑的,因为这种因素不能由我们的主观意识、主观意志决定。而对于第二种原因我们多半也无能为力,至于有的人认为可以通过主观努力来改变环境,适应环境,利用环境甚至选择有利于我们的环境,我把它归于第三种原因,主观努力因素。对于第三种,我们可以去努力的,对此,我们产生的不应该是自卑的情绪或感觉而应该是一种激励感才对。至于因素4,我们也是捉摸不定的,而且有人说:"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那么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把因素4归于第三种因素里。进行了上述如此这般的归因分析之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没必要自卑,别人之所以比我优秀,或者是由于我们无法决定的原因,或者是我们可以决定、可以改变的原因,对于前者,我们不必自卑,因为事出有因,且无法为我所控;对于后者,我们不该自卑,因为我们也可以做到。所以,有句话说得好:"我们应该努力去改变自己能够改变的,而要接受我们不能改变的,并努力寻求知识,以了解它们的区别"。

从其他的角度来谈自卑:第一、培养如阿德勒所说的"社会情感",或做到如庄子说的"至人无己","忘我",或如马克思所说的"为绝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而奋斗",或如罗素所说的"集中精力于实现伟大的、非个人的希望,??,具备伟大灵魂的人,??心灵反映出整个世界??",又或如达到冯友兰所说的"天人合一"境界,或如佛家所云:"普度众生"、"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如此等等。都讲求的是超越自我,超越个人的私利,把自我与世界统一起来,而不是以自我

为中心。

第二、追求永恒无限的事物,而非资财、荣誉和感官的放纵。斯宾诺莎说:"追求永恒无限的事物足可培养我们的心灵。"财富、荣誉和感官的放纵这三者,足以引起心灵上的纷扰,因为,这些都是被人所争夺的对象,一旦失去,会感到巨大的不快,而追求永恒无限的事物则失去了也不会引起心灵的烦扰、恐惧和怨恨,不会有悲伤。

生的意义在于奋斗,我赞成这一观点。 当朝夕相处的同学处于困境之中时,我们熟视无睹或轻描淡写的宽慰几句;当同学取得一点点成绩时,我们置若罔闻或冷嘲热讽。没有周围人的关怀认可,我们感到孤独迷茫,无所适从了,即而对生活的意义提出质疑。没有归属感,没有安全感的学此文来源于文秘家园怎么可能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对生活充满信心呢?大家都渴求温暖的集体,融洽的关系,但有几人为建筑这气氛而努力过呢?只想索取不肯付出,终究是行不通的。

阿德勒告诉我们:生活的意义在于奉献,在于与他人的团结合作之中获得满足。奉献的意义是广泛的,在班级之中,我们与同学团结合作,为建筑一个温暖的集体奉献力量;在单位之中,我们与同事团结合作,为单位的生存发展奉献力量;作为一国公民,我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青春;作为人类一员,我们为人类的进步发展奉献生活。奉献就意味着牺牲,这牺牲换取的是大家的团结合作,从而产生更加巨大的力量。

人其实是很软弱的,如果人类不合作,那么自然界中许多生物可以轻易的置人于死地,人却成了世界的主宰,因为人是群居且懂得合作。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已不再需要团结合作来维持基本生存,但团结合作依然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人是社会的人,需要精神支柱,没有团体社会的认可,人会失去一切支柱和自尊,只有融入集体之中,融入社会之中,才能感受到人生的意义,实现自我价值。 当然,阿德勒对生活意义的诠释,只是从精神分析家的角度作出的,为的是

使他的病人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从而走出空虚孤独的旋涡。人活着仅靠积极的态度是不够的,还应有正确的目标,远大的理想,但从构建健康人生的角度讲,阿德勒的观点是科学的。

《自卑与超越》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它详细地归纳,分析了自卑这一情感,同时也大胆表达了对于自卑与超越的理解,将二者紧紧联系在一起。所以向大家推荐这部作品,了解何谓真正的“自卑与超越”。

许欢

日语N102班

20xx年2月9日


第二篇:自卑与超越读后感


《自卑与超越》读后小感

品读的。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对作者肃然起敬。

究中与大师有不同的见解,另立门户,创立了以“自卑情结”为中感是所有儿童普遍存在的一种情绪体验,这是他们常仰赖成年感作为逃避做事情的借口时,便展现出神经病的倾向。如果这。 只是在这本书的扉页,我便已暗自汗颜。

做斗争的过程,这也可以解释为人的社会性形成的过程。战胜

的自尊,我非常赞同大师的一个观点:一个在某方面有缺陷的个,是内心最具有优越感的,在自我陶醉于优越感的同时,麻且极易产生病态心理。当然,阿德勒对生活意义的诠释,只是从精神分析家的角度作出的,为的是使他的病人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从而走出空虚孤独的旋涡。人活着仅靠积极的态度是不够的,还应有正确的目标,远大的理想,但从构建健康人生的角度讲,阿德勒的观点是科学的。

在作者来,许多问题都是出在“不愿合作、不懂合作”上,包括罪

及社会的贡献。这种贡献,并非是教条式的讲话,而是心甘情什么我要这样做?我能从中得到什么?生活能给我什么?”却不献?”而前一种思维方式很容易使人变得“对他人不感兴趣”,“只己的价值得到认同,从而得到心理上的愉悦。说实话,看到这经常对自己认为不会有所交集不感兴趣的人事漠不关心,我认种“不感兴趣”使自己的生活圈子越来越小,快乐来源越来越小。

德勒的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

合作之中获得满足。奉献的意义是广泛的在班级之中我们与同与同事团结合作为单位的生存发展奉献力量;作为一国公民我步发展奉献生活。奉献就意味着牺牲这牺牲换取的是大家的团

人其实是很软弱的如果人类不合作那么自然界中许多生物得合作。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已不再需要团结合作来维持基本

体之中融入社会之中才能感受到人生的意义实现自我价值。

将《自卑与超越》推荐给将作茧自缚和已作茧自缚的朋友。

10国贸(3)班 周慧萍

更多相关推荐: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20xx.3原创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搜索总结20xx年11月04日星期六1903自卑与超越是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的通俗性读物但通俗中包含着极深的哲理和巨大的学术价值在本书中作者提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

读自卑与超越有感自卑与超越这本书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他是精神分析学派著名的代表人物也是以自卑情节为中心进行研究的个体心理学派的创始人这本书原名WhatLifeShouldMeantoYou生活对你意味着什么在我看...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自卑与超越大大修正了弗洛伊德泛性论的精神分析观开辟了精神分析的新阶段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提出不管有无器官上的缺陷儿童的自卑感总是一种普通存在的事实这是因为他们常仰赖成年人的生活且一举一动受到成年...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自卑与超越的三条主线社交职业婚姻也正是每个人的一生当中所无法脱离的三个圈子阿德勒说人类生活在意义的领域中这种意义因人而异儿童从小就受到了来自家庭的影响学校的影响他们所接受的教育使他们产生了不同的...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

课程名称政治人类学专业11级工商管理类姓名学号时间20xx年12月30日自卑与超越读后感摘要自卑与超越是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的通俗性读物但通俗中包含着极深的哲理和巨大的学术价值在本书...

自卑与超越 读后感

读自卑与超越有感读罢本书心里其实并没有一种醍醐灌顶的通透如果把这本书比作一枚鸡蛋的话我大概只是浅显地了解到它不像石头一样是实心的它的内容是丰富的但遗憾的是在我的手中它变成了石头好了废话不多说了来谈谈我对于这本书...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阿德勒指出无论你生活优渥或贫困身体健全或残缺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会有自卑感但人人又都有对优越感的追求然而在成长过程中有人能够克服自卑感走上正确的道路而有人却被自卑感打败形成错误...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他认为由身体缺陷或其它原因所引起的自卑虽然能摧毁一个人使人自甘堕落或发生精神病但是在另一方面它还能使人发奋图强力求振作以补偿自己的弱点有时候一方面的缺陷也会使人在另一方面求取补偿那么他们是怎样克...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最近室友都在看自卑与超越他们极力推荐这本书说这本书对于现代社会的很多生活在自卑中的人来说有许多可以学习的地方读了之后感觉体会很深自卑与超越的作者是大师级人物阿德乐对于他我有听说过但是之前一直都没...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

自卑与超越读后小感品读的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对作者肃然起敬究中与大师有不同的见解另立门户创立了以自卑情结为中感是所有儿童普遍存在的一种情绪体验这是他们常仰赖成年感作为逃避做事情的借口时便展现出神经病的倾向如果...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

读自卑与超越有感自卑与超越这本书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他是精神分析学派著名的代表人物也是以自卑情节为中心进行研究的个体心理学派的创始人这本书原名WhatLifeShouldMeantoYou生活对你意味着什么在我看...

读《超越自卑》有感

读超越自卑有感读完这个本书之后让我彻底明白了什么是自卑心理怎么正确处理自卑心理带来的问题如何有效地治疗自卑心理现在让我们来分析和学习书中的主要脉络和精华一如何识别自卑情结自卑与自欺公共场所恐惧症和自杀心态自卑对...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