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总结

时间:2024.5.13

管理的二重性。

(1)自然属性。管理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性质。管理通过组织生产力、协作劳动,使生产过程联系为一个统一整体所必须的活动,是生产的自然需要。(2)社会属性。管理与生产关系相联系,是“监督劳动”,是管理执行者维护和巩固生产关系,实现特定生产或业务活动目的的一种职能。

四大管理职能

计划职能是指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对工作所进行的筹划活动。组织职能是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建立与协调组织结构的工作过程。领导职能是指管理者指挥、激励下级,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控制职能是指管理者为保证实际工作与目标而进行的活动。

泰罗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1)工作定额原理2)劳动时间定额3)对工人科学培训晋升4)标准化原理5)实行差别计件工作报酬制度6)双方认识到提高效率都有利7)明确划分计划与执行职能8)管理和劳动分离

两大贡献 一管理要走向科学,二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理论要点 归纳出管理组织原则 合理的组织结构 管理职能

2. 主要存在的不足 组织原则笼统抽象 忽略了对“人性”的研究忽视了外界环境的影响

韦伯的组织理论

特点: 1)明确的分工 2)清晰的等级 3)成员的选用与保障 4)职业管理人员 5)遵守规则和纪律6)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

梅奥及其霍桑试验:结论:影响生产效率根本因素是工人本身、决定工人工作效率时,团体融洽性和安全感比工资更重要。

人际关系理论:

1. 职工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 新型的领导在于通过对职工满足度的增加,来提高士气,达到目的。 3. 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目标管理(MBO)是把目标作为管理手段,通过目标进行管理,以自我控制为主,注重工作成果的管理方法和制度。

目标管理优点:1)避免盲目性2)提高协调一致性3)改进组织结构的职务分工4)解决了控制标准和控制手段两个难点5)有利于调动员工主动性积极性6)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 缺点:1)目标难以定制2)对组织稳定性要求高3)人性假设不一定存在4)受劳资关系影响大。

组织结构类型

3)直线职能制型结构 特点: 职能机构作为直线管理者的参谋和助手 优点:既保证组织的统一指挥,又加强了专业化管理。缺点:直线人员与参谋人员关系难协调。

4)事业部制 特点:集中决策,分散经营。优点: 提高了组织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有利于高层摆脱日常事务 有利于企业内部竞争 有利于全面型管理人才的培养 缺点: 独立倾向 管理费用高

5)矩阵制组织结构 特点:采用双重指挥链、项目组具有临时性特点 优点:加强各职能部门的联系 有利于开发新技术、 组织的灵活性。缺点:容易产生多头领导问题、2、由于来自各部门,对工作的好坏没有奖励与惩罚3、结构稳定性差

领导5个基础权力:强制权,奖赏权,合法权,专长权,参照权

领导权变理论:1)菲德勒模式 :有效的群体绩效取决于下属相互作用的领导者的风格和情境与领导者的控制和影响程度之间的合理匹配。2)领导生命周期理论:领导者的风格应适应其下属的成熟程度。

人性的假设:1、经济人假设 亚当·密斯认为人的本性是懒惰的,人的行为源于经济原因,必须以计划、组织、激励、控制建立制度2、社会人假设 认为人的主导动机是社会需要3、自我实现人假设 实现自我价值 激励定义3个关键因素:努力、组织目标、需要。

主要激励理论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2、阿尔德弗的ERG理论:生存、相互关系和成长3、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保健-激励理论)

保健因素是那些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它们不能对人产生激励作用,只能起保(维)持作用,故也称为维持因素。

激励因素是指那些与人们的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激励因素:成就;承认;工作本身;责任;晋升;成长保健因素:公司政策;管理监督;人际关系;工作条件;工资;地位

公平理论与管理

公平理论提示管理者:要重视了解员工的公平感,要建立公平的奖惩制度,要实行量化管理,增加公开性,综合设计,加强对员工的教育。


第二篇:管理学总结


管理学知识点

1、 科学管理理论之父—泰罗(P52)

主要观点

①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②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

③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变革。 经营管理之父—法约尔(组织管理理论)(P59)

六个方面的职能、十四条原则

2、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提高劳动生产率

3、 管理过程学派是按照什么建立管理概念的?管理职能

4、 霍桑试验:(P66)

(1)目的:找出工作条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寻求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2)内容:

① 首先,变换工作现场的照明强度

② 员工待遇的增加

③ 非正式组织

(3)结论:生产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影响,而且受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的影响。

(4)结论的体现:

① 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

② 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③ 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

注: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在本质上是不同的。正式组织以效率和成本为主要标准,要求企业成员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确保形式上的协作。非正式组织则以感情为主要标准,要求其成员遵守人群关系中形成的非正式的不成文的行为准则。

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

非正式组织有利也有害,应该积极引导。

5、 经验理论学派:否认管理的一般理论,主张实践、实证等。

6、 决策类型:(P205)

①时间: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

②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业务决策

③主体:集体决策、个人决策

集体决策优点:更大范围地汇总信息;能拟定更多的备选方案;能得到更多认同;能更好地共同、做出更好地决策

④ 决策的起点:初始决策、追踪决策

⑤ 决策所涉及的问题: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

⑥ 环境因素的可控程度: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不确定型决策

7、 行为科学体现的基本原理—人本原理(P126)

主要观点:

①职工是企业的主体;

②职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

③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管理的核心

④ 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

8、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P432)

只有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能给个人带来有吸引力的结果时,个人才会采取这一特定行为。 ①努力—绩效的联系

②绩效—奖赏的联系

③奖赏—个人目标的联系

基础是自我利益;核心是双向期望;假设是管理者知道什么对员工最有吸引力。

10、管理的性质:(P15)

(1) 自然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有所转变,完全是一种客

观存在。

(2) 社会属性

11、风险性进行决策采用什么方法?

12、领导方式基本类型:(P410)

①专权型领导

②民主型领导

③放任型领导

13、控制的分类:(P501)

(1)根据确定控制标准Z值得方法:程序控制、跟踪控制、自适应控制、最佳控制

(2)目标控制:预先控制、现场控制、成果控制

14、控制的过程:

①确立目标

②衡量成效

③纠正偏差

15 、控制标准的确立:

①确定控制对象

②选择控制重点

③制定标准的方法

16、控制的要求:(P495)

①适时控制

②适度控制

防止控制过多活控制不足;处理好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的关系;使花费一定费用的控制得到足够的控制收益

③客观控制

④弹性控制

16、管理者的角色—明茨伯格(P21)

①人际角色:代表人物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者角色

②信息角色:监督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发言人角色

③决策角色:企业家角色、干扰应对者角色、谈判者角色

17、西方早期管理思想代表人物:斯密、巴贝奇、欧文(P49)

18、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P157)

(1)道德发展阶段:

①前管理层次:遵守规则以避免受到物质惩罚;只在符合你的直接利益时菜遵守规则。

②管理层次:坐你周围的人所期望的事;通过旅行你允诺的义务来维持平常秩序。

③原则层次:尊重他人的权利,置多数人的意见与不顾,支持不相干的价值观和权利;遵守 自己选择的伦理准则,即使这些准则违背了法律。

(2)个人特性:

主要指管理者的个人价值观、自信心和自控力。

(3)组织结构—影响巨大

①组织内部外部的监督

②规章制度

③上级管理行为的示范作用

④成绩评估考核体系

(4)组织文化

(5)问题强度:

指该问题如果采取不道德的处理行为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

19、计划“5W1H”:(P234)

Who——做什么?目标与内容

Why——为什么做?愿意

Who——谁去做?人员

Where——何地做?地点

When——何时做?时间

How——怎样做?方式、手段。

20、古典决策理论:经济角度(P208)

行为决策理论:不仅有经济因素,还有个人行为表现。

21、非正式沟通特点:

①信息交流速度较快

②信息比较准确

③效率较高

④满足职工的需要

⑤一定地片面性

22、组织设计的原则:(P289)

①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

②权责对等的原则

③命令统一的原则

23、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

(1)外部环境

①两个层次:

任务环境:主要作用于对组织实现其目标的能力具有直接影响的部门

一般环境:对企业日常经营没有直接影响,但对企业和企业的任务产生影响的经济、技术、政治、法律、社会、文化和自然资源等要素。

②不确定性是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主要特点,环境的不确定性取决于环境的复杂性和环境的变动性。 复杂性:环境有多个不同质的要素构成

变动性:取决于构成要素的变化及这种变化的可预见程度

③环境特点及其变化对企业组织的影响的主要表现:

A.对职务和部门设计的影响

B.对各部门关系的影响

C.对组织结构总统特征的影响

(2)经营战略

分类:

①从企业经营领域的宽窄来分:单一经营战略、多种经营战略。

②按企业竞争的方式和态度分:保守型战略、风险型战略、分析型战略。

(3)技术及其变化

①生产技术

②信息技术

(4)企业发展阶段

A.初始阶段

B逐步向高级阶段发展

C逐渐走向老化或是处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衰退阶段

②五阶段

A创业阶段

B智能发展阶段

C分权阶段

D参谋激增阶段

E再集权阶段

(5)规模

①规范化

②分权化

③复杂性

④专职管理人员的数量

24、管理的定义:(P11)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内涵:

①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②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③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④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25、决策定义: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P203)

26、组织定义:两个或两个以上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通过协调达到一定目标的团体。、

27、冲突定义:组织成员内部、个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由于工作方式、个人利益、价值观等引起的抵触、争执、或争斗的对立状态。(P459)

28、集体决策方法:

(1)头脑风暴法:

原则:①对比尔的建议不作任何评价,将互相讨论限制在最低限度内

②建议越多越好,在这个阶段,参与者不要考虑自己建议的质量,想到什么就说出来。

③鼓励每个人独立思考,广开思路,想法越新颖、奇异越好。

④可以补充和完善已有的建议以使他更具说服力。

目的:创造一种畅所欲言、自由思考的氛围,又发创造性思维的共振和连锁反应,产生更多的创造性思维。

(2)名义小组技术:

小组成员互补通气,也不在一起讨论、协商,从而小组只是名义上的。

(3)德尔菲技术

运用该技术的关键:

①选择好专家,这主要取决于决策所涉及的问题或机会的性质。

②觉得适当的专家人数,一般10~50人。

③拟定好意见征询表,因为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决策的有效性。

29、正强化: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便使这些行为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P435)

30、“行为科学”学派的主要理论:(P65)

(1)需要层次理论:

①马斯洛的两个基本观点: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 ②需要的分类: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③评价:它只说明了需要与激励之间的一般关系,没有考虑到不同的人对相同的需要的反映方式是不相同的。

(2)双因素理论:

①保健因素:意思是这类因素对职工行为的影响累死卫生保健对人们身体的影响。

(企业的政策与行政管理;监督;与上级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与下级的关系;工资;工作安全;个人生活;工作条件;地位)

②激励因素:工作上的成就感;受到重视;提升;工作本身的性质;个人发展的可能性;责任。 ③激励因素是以工作为中心的,而保健因素则与工作的外部环境有关,属于保证工作完成的基本条件。当职工受到很大激励时,他对外部环境的不利能产生很大的耐性;反之,就不可能有这种耐性。

(3)两个理论的比较:

有很大的相似性,马斯洛的高层需要即赫茨伯格的主要激励因素,而为了维持生活所必须满足的低层需要则相当于保健因素。赫茨伯格对需要层次理论作了补充。

(4)X、Y理论:

①X理论和Y理论:

X理论:人本性是坏的;必须用强制的方法完成工作;人不喜欢创造性的困难工作。

Y理论:人不懒惰;人们对工作的喜好取决于态度;正常情况下人们愿意承担责任,人们热衷于发现自己的创造性。

②超Y理论:

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不同。管理方式要由工作性质、成员素质等来决定。

(1) Z理论:

①企业对职工的雇佣应该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

②上下结合制定决策,鼓励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

③实行个人负责制。

④上下级之间关系要融洽。

⑦ 对职工要进行知识全面的培训,使职工有多方面工作的经验。

⑧ 相对缓慢的评价与稳步提拔

31、“管理科学”学派特点:

①生产和经营管理各个领域的各项活动都以经济效果好坏作为评价标准,即要求行动方案能以总体的最少消耗活动获得总体的最大经济效益。

②使衡量各项活动效果的标准定量化,并借助于数学模型找出最优的实施方案和描述事物的现状及发展规律,摒弃单凭经验和直觉确定目标与方针的做法。

③依靠计算机进行各项管理。

④使用先进的科学理论和管理方法。

主导思想:使用先进的数理方法及管理手段,使生产力得到最为合理的组织,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儿较少考虑人的行为因素。

32、企业的社会责任的体现:

①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

②企业一切经验管理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

③社区福利投资。

⑤ 社会慈善事业。

⑥ 自觉保护自然环境,主动节约能源和其他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尽可能减少企业活动对生态的

破坏。

33、决策与计划的关系:

①是两个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

②决策是关于组织活动方向、内容以及方式的选择;计划则是对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一定时期内行动任务的具体安排。

③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决策为计划的任务安排提供了依据,计划则为决策所选择的目标活动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

④在实际工作中,决策与计划是相互渗透,有时甚至是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的。

34、非正式组织的影响:(P347)

(1)积极:

①可以满足职工的需要。

②人们在非正式组织中的频繁接触会使相互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从而友谊于产生和加强合作的精神。

③对成员在正式组织中的工作情况是非常重视的。

(2)危害:

①与正式组织目标冲突,对正式组织的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②束缚成员的个人发展。

③影响正式组织的变革,发展组织惰性。

更多相关推荐:
地籍管理学总结

第一章1、地籍的分类:1)按地籍的主要功能的变化分类1.税收地籍2.产权地籍3.多用途地籍2)按地籍开展的先后顺序分类1.初始地籍2.日常地籍3)按地籍开展范围和对象特征分类1.城镇地籍2.农村地籍4)按地籍手…

管理学总结

一、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1,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组织中所有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工作。2组织: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安排在适…

管理学总结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的定义(背):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2、管理五大职能: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3、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

管理学总结

第一章管理的定义: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管理的二重性。(1)自然属性。管理与生产力、社会化大…

安全管理学总结整理

安全管理学总结第一章概论1.安全与危险的相对性2.安全对于人类的重要作用(安全体现三个方面):经济损失大;社会影响大;影响周期长3.管理的定义:是为实现预定目标而组织和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物质资源的过程。…

卫生管理学总结打印版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1.卫生学:个体为对象预防疾病的科学公共卫生学:群体为对象预防疾病的科学。有外部性和公共性两个特点。二者均属于预防医学。2.公共卫生:又称公众卫生,指与社会公众健康利益直接相关或者有密切练习…

同等学力管理学总结

2、管理过程流派:管理人员做些什么和如何做好这些工作,侧重说明管理工作实务。法约尔3、组织管理流派:通过揭示组织形成、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必然性探讨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的流派,主要致力于组织过程的研究。巴纳德4、行为…

管理学总结

1.根据明茨伯格,管理者在企业中扮演哪些角色?P29亨利?明茨伯格研究发现管理扮演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人际关系方面角色:1.组织代表2.领导者3.联络者;信息情报方…

管理学总结

第一章管理概述管理的概念:通过对组织资源的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职能:组织、计划、指挥、控制管理者具体的角色:领导者挂名首脑联络者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企业家故障排除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外…

管理学总结

拾忆小组个人总结个人总结个人总结一、个人实训过程的表现与描述1.第一次会议是组建学习小组,在这次小组会议中我认真的听了其他成员的观点然后发表看法,提出自己在关于宗旨口号目标等问题的看法,并建议由每个组员想一些关…

管理学总结

管理,就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以有效实现目标的社会活动。管理二重性原理:管理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同生产力相联系的管理的普遍性,是由生产力决定的。社会…

管理学总结

管理学总结一.名词解释1.集权:是指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级系统中较高层次上的集中。2.分权:是指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级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上的分散。3.决策: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4.…

管理学总结(6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