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个案辅导报告

时间:2024.5.13

青少年心理健康个案辅导报告

修水县四都中学 赖小华 第四次作业

青少年的思想和心理也在发生着变化。由于他们主观上对事物的认知还存在着片面性和模糊性.再加上外界环境影响,容易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或做出一些过激的事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这就需要教育者运用教育心理学相关知识进行正确引导。

长期以来,很多人对身体健康比较重视,而对心理健康却较少注意。实际上只有体(身体)魄(心理)健康的人,才算是真正健康的人,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大批农民工入城务工,造成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也不断增多。我班有学生62人,其中留守儿童有34多人,这些儿童由祖辈或亲友监护,父母对子女的行为品德、学业成绩、心理 健康等方面知之甚少,无力管教。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自信,进取性、自觉性不够强,生活习惯不良,不讲卫生、不勤换衣服等。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留守儿童”这一系列问题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压力,也给老师带来了新的课题研究。:

案例1:明娟娟是我班的里一个的女孩,性格孤僻,平时总是喜欢独来独往,她生活简朴,衣服着朴素,不愿与同学交往。在校长的带领下,我决定找娟娟谈一次心,开导开导她,让她能快乐地融于集体生活中。一谈到这一话题,便不停的流泪。带着疑问,我们对娟娟讲行了一次家访

娟娟一家四口人,由于该村人多地少,加之都是山田,土地贫瘠,这里的村民生活水平相当低,改革开放之前,这里的人均年收入只有几百元,再加上娟娟的妈妈常年卧病不幸逝世,娟娟的父亲为了让孩子过上好日子,早在几年前年前就出门打工。。。。。娟娟与年迈的奶奶生活在一起娟娟。每年只有到春节或隔个春节才能与父母团聚,春节过后便是漫长一年或二年的思念与等待。。由于母亲的逝世,父亲的外出让娟娟是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所以她封闭自己的心灵,没有可以倾诉的朋友,性格变得特别郁闷,不善与人交流,总感觉自己低人一等,本该活泼开朗的花季少女变

案例2:余怀,男,12岁,六年级学生。性格上冷漠,孤傲,无谓,懒散,自尊心极强;人聪明,但上课从不主动回答问题,即使老师提问也表现得不乐意回答;作业马虎,写字潦草,爱顶撞老师。我决定找余怀谈一次心,原来去年他的爸爸在外打工时伤了脊椎一时半会儿站不起来了,为了生计妈妈只好外出打工。余怀就是因为长期的父母的爱的缺失,使得他内心很脆弱、敏感。作为老师,只有给予他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帮助,促使他改掉傲气,忘却孤独,增强爱心,促进心理素质不断优化,心理逐步健康。

,为此,我们必须把这些问题纳入社会经济大战总目标,综合解决,才能标本兼治。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高度重视,将其上升为日常工作的重点之一去研究解决,才能全面彻底地解决这个问题。

下面仅就自己调查研究的情况提出几点建议

一、首先,要积极发挥媒体作用,大力宣传,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充分意识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要性,集齐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解决此问题,众志成城。其次,建立或完善农村社区监督系统,得到全社会热心的帮助,关爱。最后,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网吧,游戏厅,录象厅等公共娱乐场所的管理并加以严格治理,加强对社会闲散人员的管理,教育与监督,净化社会环境。

二、家长必须经常与代理监护人联系和交流;有关部门要通过多种方式,构建父母子女沟通机制,筑起打工族子女与父母情感交流的桥梁。

三、完善学校教书与育人的教育,发挥其教育主导作用;增设相关课程,加强精神,心理,生理及行为方面的指导教育;班主任及科任老师要给留守儿童特别的关爱以感化留守儿童的内心。

总之,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事关重大,不仅会危及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还会给农村教育乃至社会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花朵的成长离不开甘甜的雨露和温暖的阳光,留守在我们周围的学生需要你我的关爱,让我们伸出热情的双手,像拥抱亲骨肉一样拥抱“留守儿童”,用无私的关爱抚平他们心灵的创伤,深入浅出的道理解除他们心中的困惑,语重心长的教诲树立起他们人生航标,成为他们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品德的教育人、成长的保护人,让所有远离父母的学生心有人爱、身有人管、难有人帮。


第二篇:心理健康辅导个案


——心理健康辅导个案

(甘肃省会宁县枝阳中学 ,甘肃 白银 730700)

【摘 要】

我校初二学生李C,父母早年离异,随母生活,家教很严。平时学习认真刻苦,成绩中上等,无违纪现象,是老师眼中中规中矩的好学生,因为期中考试失败而离家出走,家人找回后嚷着要转学,不愿到原来班级就读。根据具体情况,我采取了如下方法进行辅导矫正:

1、对李C采用了倾听、澄清、解释、对峙、行为训练等方法进行辅导。

2、对其父母除了有效沟通外,质疑了其以往教养方式并就教育方法给予了指导。

【具体案例】

一、基本资料

姓名:李C; 性别:男; 年龄:15岁; 民族:汉 ; 初中二年级学生;李C,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父亲在工厂上班,为人忠厚老实,不善言语。母亲为某乡政府国家干部。为了增加家庭收入,其父

李满政,男,20xx年7月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现主要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辅导工作。电话:138xxxxxxxx

亲早年与人合伙做生意。后来生意失败,外债欠了几十万。因而,父母离异,离异后孩子随母亲生活,母亲对孩子要求很严格。平时父亲工作忙,父子两周见面一次。

二、主要问题行为概述

(一)学生成绩:李C在小学时曾转学多读了一年四年级,中学班级前20名学生,其中外语成绩相对差些。这次中期考试成绩较差,倒退了15名。

(二)纪律方面:李C是老师同学眼中中规中矩的好学生,无违纪记载。

(三)师生关系:李C与同学关系相处一般,没有太多朋友,但从未出现与同学打架等现象。进入初二以后,总是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班主任找其谈话,态度一般,总不吭声,不正面抵触。

三、背景资料

(一)家庭背景:

1、家庭成员 母亲:中年、离异、国家干部 李C:与前夫所生儿子。

2、个人成长史

李C,足月顺产,身体健康,9岁以前,由父母亲在家抚养,没上幼儿园,小学三年级时父母离异,李C随母生活,其母未婚,后小学四年级时父亲再婚。

3、家庭教育情况

母亲:国家一般行政干部,中专学历,平日比较清闲,对儿子学习要求严格,在物质上最大限度地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自称与儿子感情深厚。当发现孩子学习问题时有时能与孩子谈心,有时以泪洗面,抱怨丈夫。父子俩基本两周见面一次,从未互写书信交流,与孩子深沟通较少。

(二)学校背景

1、班级环境:学习风气较好,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普遍重视,学生间竞争激烈,有对学习差、纪律散的学生排斥的现象,较多学生富有较强正义感。

2、班主任眼中的李C:平时学习很刻苦,是班里前二十名学生。但到了八年级后不如以前。这学期以来,有时他上课迟到,听课效果差,不专心,曾在历史课上看漫画书,作业、练习缺交较多,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这孩子很要强,很独立,你很少能找到说他的机会,在班级没有违纪现象,好朋友不多。

3、同学眼中的李C:一些同学认为其学习成绩可以,平时愿意帮助别人;一些同学认为李C性格还行,就是感觉有些压抑,有些自卑感。

(三)李C自诉

虽然小时候父母离异,但父母都很爱自己。平时自己生活比较开心,刻苦学习,老师同学也喜欢。学校有家长会等集体活动时,看到别人的爸爸妈妈在场自己心里难受过,但后来习惯了。爸爸对自己好,自己认为很正常,是爸爸应该的。自己好好学习,准备今后考个好学校,干一番大事业。但是这学期不知为什么,学习之余,老是爱想有关家庭方面的事情,不能静心学习。自己不怕考试,这次的失误,让自己觉得对不起妈妈,没眼见人,一个人到西安去闯荡了几天,不想去现在的学校,自认为转学到新的学校,自己一定会东山再起,从头再来,好好学习的。

【案例分析】

四、案例分析与诊断

(一)案例分析

1.环境因素造成心理障碍

1.1家里基本需要满足的缺乏导致的心理障碍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将“人的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分别列为人的需要的第二和第三层次,可知其重要性。单亲家庭学生一般由于家庭生活环境的特殊性,所得到的爱是不完整的,是畸形的,在他们本该享受父母的怜爱和呵护时,由于家庭的破裂,使他们的生活环境发生巨变,心灵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从小就饱受家庭动荡所带来的磨难,极易形成心理上

的残缺感,导致安全感的丧失。他们中虽也有一些生活的强者,从逆境中顽强地站了起来,自强、自立,在师长、同学、亲友的关怀中健康成长。但更多单家庭学生无法面对现实,无法走出阴影,从而导致孩子自卑、孤独、嫉妒、忧郁、自暴自弃等各种不良心理的产生,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心理偏差。成长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李C的父亲能给他物质上的需要,但缺乏亲情的沟通,父亲没有给他一个完整的家,而且家里总是他和母亲两个人,缺少一种安全感,缺失父爱和幸福的家的归属感。母亲为了补偿这种缺失的爱,对他爱护有加,表面要求严格,实则是变相的溺爱,这更造成了他以自我为中心,自私的心理。

1.2离异家庭子女缺乏社会支持系统而造成心理障碍

由于在家庭里得不到父母离异之前的那种完整、温馨的亲情,在学校里担心受到老师、同学的歧视,因此与完整家庭的孩子相比,他们一方面显得自卑,缺乏自信,另一方面又显得非常固执,即使做错了也不感到羞愧。这种看似矛盾的性格表现,实际上正是离异家庭子女在性格自我态度特征上的两极化体现。李C在学校尽量表现得中规中矩,独立,要强,但真正的好朋友并不多。班主任找其谈话,态度一般,总不吭声,不正面抵触,从不和老师谈心,回家见到妈妈,也不谈心。表面要强实质内心懦弱,这是李C自卑的表现。长此以往,李C对于一些困惑的问题,无法找到正确的答案,导致其对待事物非常敏感,遇到事情容易烦躁,缺乏正常宣泄和社会支持的渠道,一旦出现他无法控制的局面便采取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最后造成其离家出走,要转学等一系列问题。

2.青春期自我意识的迅猛发展与心理素质的不稳定造成认知偏差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青春期,自我意识迅猛发展,但由于心理上的不够成熟,认识外界事物常出现片面、偏激、绝对化倾向。李C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从孩童时候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的懵懂,在对待家庭父母婚姻这件事上,李C显然陷入了迷茫,他自己无法解决,只好选择逃避,其行为表现为离家出走,要求转学,这是可以理解的。

3.心理测验

EPQ(幼儿),李C在E量表上的T分为32分,在N量表上的得分为71分,做出EN剖析图显示,李C的人格倾向为内向不稳定性个性倾向。

得出这一结果,结合李C的临床表现,似乎合理。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初中阶段的学生的人格可塑性还很强。

(二)问题诊断

李C之前并没有刻意思考过有关家庭婚姻的问题,由于青春期的到来,自我意识的发展,这学期以来脑海中不自觉地闪现这一问题。这显然已经影响到了他的学习和生活。况且父母离异对于李C来说,内心刺激是强烈的,而面对父母,内心的冲突是复杂的。这一问题显然是李C个人无法解决的。

根据李C本人的说法,他的妈妈和班主任刘老师以及走访同学的看法,结合我的几次会谈及观察,心理测验的结果,李C的问题属于严重心理问题。

【对策建议】

五、辅导与建议

(一)辅导过程

1.对李C的辅导方法

1.1与李C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随着青春期的不期而至和自我意识的发展,李C和大多数孩子一样,敏感,叛逆,不屑一顾。于是,怎样赢得他对我的信任,至关重要。

在整个辅导过程中我着重把握了以下几点:

1.1.1寻找他的兴趣点

寻找共同语言,这是接近他人的法宝。我从他最关注的对于考试成绩的看法入手,谈到了旅游等话题,慢慢接近了他的内心。

1.1.2多注意倾听

倾听,不仅要认真地听,更要积极思考,抓住问题的关键之所在。我在咨询的过程中,始终注视着李C,注意力集中,没有打断他的谈话,并不时用“嗯”等鼓励他谈下去。

1.1.3多做共情,帮助其更好地宣泄自己

简单地说共情就是说出对方的感受。我在会谈中,发现李C情绪激动的时候,我就及时地用我的话讲出李C的内心感受,这样李C更能接近自己的内心,体验自己的真实感受。

1.1.4进行保密约定

这种类型的学生,敏感、自卑,对人心存戒备。咨询过程中,我一直强调保密原则,这才使得他放开心结,保证了咨询的成功。

1.2澄清

澄清就是使来访者对模糊、或没有阐述清楚的观点予以详细、具体的叙述。鉴于李C对于父亲的不了解和模糊认识,我特意安排了一项作业,写出五个关于父亲的句子,例如,我心目中的父亲是怎样的人,父亲做过的对我影响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等等,加深其对于父亲的思考。

1.3解释

学生通常都把考试成绩看得很重,考试不好,就觉得一切完了,感觉自卑,无法面对家人等。解释就是帮助其以一种全新的视角看待问题,更好地理解问题,不过于片面和绝对,以促进其在认知上发生改变。李C也不例外,我在咨询的过程中多次解释了学生、家长、老师对于考试成绩的看法,能看得出来,李C对于那次失败的考试看法有所改变,内心似乎能接纳自己了。

1.4利用对峙挑战他的不合理信念

李C这样的学生其实内心早就内化了关于父母的不合理信念,因此,这个对峙很重要,可以帮助他看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面对现实。这种对峙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首先,推出他的不合理信念。我根据李C自己的逻辑找出来他的一些极端想法。比如,对于父亲的关爱,他认为是应该的;比如,他想转学等。

其次,用事实质疑这个不合理信念。我顺着李C的思路,问他是不是你认为,作为父母就必须给子女无限的关怀,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用来质疑他认为父亲给予自己的一切是应该的这一不合理信念。

最后,重新看待不合理信念。李C对于我的质疑,也在积极思考,他发现了自己以前关于父亲的一些偏见,或许是不曾意识到的。

1.5行为训练

1.5.1学会适时表达自己的需要

比如,我对李C开展了“爸爸妈妈,我要和你说心里话”的训练,表达出李C和父母的沟通需要。

1.5.2学习表达自己的脆弱

人性都有脆弱的一面,无论是谁。脆弱不等于是生活的弱者,对于李C的离家出走,我既看到了15岁少年的脆弱一面,同时我要李C学习悦纳自己,学会表达自己脆弱的一面,展现一个天真活泼的中学生形象。

1.5.3学习与他人沟通

李C朋友不多,与父亲相处的机会又少,从来没有将心里话告诉老师和父母,显然,这里面出来不信任,没有共同语言等因素外,李C缺少与他人沟通的技巧。咨询中,我首先尝试他们母子沟通,比如,李C每天花半小时时间给妈妈讲讲学校的事情等;

1.5.4通过暗示训练,消除自卑

心理学研究表明,暗示的作用是巨大的。通过暗示训练,李C的进步是明显的。比如咨询中,我曾要求他这样做:当感觉别人看不起自己的时候,心里默念“我能行”,当想要放弃的

时候,说“我能行”等。

1.5.5看待和解决问题的训练

同是半杯水,一些人说只剩半杯了,另一些人说还剩半杯呀!显然,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折射出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同,当然人生的道路也因此不同。李C因为一次考试的失败就离家出走,回来后想转学,这里除了初中学生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片面和狭隘外,还与李C成长过程有关;因为家庭的原因,父母都比较迁就李C,李C也比较依赖父母。生活中除了学习,妈妈都帮李C安排好了,他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这更助长了他的幼稚、冲动、狭隘,辅导中我重点就他看待考试等问题进行了训练。

2.对李C父母的辅导方法

2.1质疑父母的教养方式

李C随母亲生活,父亲半个月左右看望一次,对于李C的物质需求,两人都是无条件满足,目标都是把他培养成人,但要成为怎样的人,怎样成人,双方都没有讨论过,都没有自己的答案,双方只是在尽自己的义务,又有谁了解李C的心里的真正感受呢?没有。

2.2方法指导

长期以来,母亲一个人在家承担着照料李C的重任,无意中她将自己心中的厌恨和不满,以抱怨等形式传递和投射到儿子身上,让儿子觉得如果自己学习再不努力,像爸爸一样就是对不起妈妈。显然,这副精神的枷锁让15岁的儿子不堪重负。咨询中,我要求双方重新审视教育孩子的方法并力图有所突破。

(二)辅导效果

经过三次辅导,李C回到了学校。家里反映该生学习之余主动帮家里干起了家务,做事有条不紊。班主任刘老师反映该生学习兴趣浓厚,刻苦努力,专心听讲,主动帮助同学。去年中考考取了二中。

(三)建议

1.切忌一味的说教。李C是初中生,一味说教,容易引起其逆反,这样效果并不明显,尤其是对于情绪方面的问题。

2.架起爱的桥梁,改变李C错误的认知,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离家出走案例

第二实验小学 饶如银

一、家庭背景

吴某,独生子,男小学四年级学生。母亲两个月前,去三明做泡茶工作。父亲是粉帅油漆师傅,平时工作很忙,极少与吴某沟通,中午给吴某做完饭后,又得出去工作,晚上很晚才回家。这样吴某缺少了父母的监督就慢慢放纵自己。父亲教养方式专制,吴某一出差错,就是一顿打。有两次没跟父母打招呼,就在外面过夜。吴某学习成绩较差。

二、平日表现

对老师的正常批评很抵触,消极、冷漠以对。有时会比较固执。学习效率很低。据家人反映,吴某在那里做了一两个小时的作业,却没写出几个字。

三、具体事例

1、有一次给同学过生日,玩晚了,自己不敢回家,怕被父亲打。于是,叫同学的父亲打电话给父亲讲了后,才敢回家,结果正如自己的预料,被父亲打一顿。

2、有次周末,跟同学出去玩。玩了两小时后,以为父亲回来了,就回家了。回家一看,父亲还没回来,就又出去玩了,玩到晚上,回到家门口后才发现,门锁住了没得进去,就没跟父母打招呼到同学家过夜了。第二天回家,又被父亲打了一顿。

3、最近,考试没考好,担心老师给父亲打电话告状,怕挨打,不敢回家,就到同学过夜。

四、心理探因

该生为独生子,从小在父母过分控制下生活。最近两个月,母亲去外地工作,没有陪在自己身边。父亲工作很忙,缺乏对该生的监督。父亲偶尔有空,也只关心学习成绩,多数是对吴某的责骂和责打。而吴某学习成绩较差,也使得老师会有时候点名批评。这些“待遇”,令吴某生活在恐怖的生活里,想逃离现实的生活,产生习得性无助,就有了“离家出走”的一幕。

五、辅导措施与成效

1、心理健康老师了解吴某现在的心理状况,上报心理危机干预小组。

2、与吴某的父母沟通,建议母亲尽量多跟吴某生活。父亲多抽出时间陪吴某玩玩,重新建立健康积极的亲子关系。在关注吴某学习成绩的同时,也要关注吴某的其他需求。

3、提醒班主任老师。尽量避免批评吴某,多发现吴某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他。

4、强化自我评价,淡化他人评价。吴某可以淡化父母、老师的负面评价,寻找自己的优势。

5、建立适当的学习成绩期望,获得成功体验。吴某说自己的目标是考及格,这个目标对他来说是适当的。

该生在大家的努力下,开始努力学习,尝试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在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性问题,要取得好的成效,还需长期予以关心和引导。

我们都知道,普通的教育,只能够提供一些基本的专业知识和层次很低的技能。而面临规模化的企业发展,必须进行多次的技能培训,才能使员工逐步达到企业的不断的发展的要求。 中考严重失误,让吴海霞以“二等公民”的身份“屈辱”地留在这所重点高校借读。海霞暗下决心,放弃所有爱好,全力学习。高一高二两年,她经常是年级第一,但进入高三,状态却越来越差,夜里经常做梦,考试时大脑一片空白,交上白卷……同学们有说有笑地从她身边跑过,远远地抛下她……每次考试她都无法抑制焦虑和恐惧,手抖得无法写字…… 她决意不参加高考,给父母留了字条“我走了,不然我会疯……”,就离家出走了。 大考失败阴影挥之不去

漂亮的吴海霞满脸忧郁、局促地坐在我对面,这是一个推迟了三年的心理咨询。

三年前,中考冲刺阶段,海霞陷入强烈的焦虑之中,决意要放弃中考。身在天津却时刻牵挂远方侄女的小姑,希望将海霞从黑龙江接来接受心理辅导,海霞的母亲王倩知道后反应异常激烈,“孩子是我一手带大的,你们认为她需要心理辅导,就是说我的教育彻底失败了,以后凡是有关孩子的事情,我都不再过问,可以了吧?”小姑为自己唐突的建议而内疚,再也不敢提咨询的事了。

中考严重失误使海霞以“二等公民”的身份“屈辱”地留在这所重点校借读,看着原来成绩不如自己的同学现在是重点班的正式学生,海霞暗下决心,放弃所有爱好,全力学习。 高一高二两年,海霞经常是年级第一,但她却丝毫没有安全感,神经总是紧绷绷的。进入高三,海霞的状态越来越差,夜里经常做梦,考试时大脑一片空白,交上白卷……同学们有说有笑地从她身边跑过,远远地抛下她……每次考试她都无法抑制焦虑和恐惧,手抖得无法写字……

3月份的月考,她已经排到年级300名了。试卷分析课使海霞崩溃,她给父母留了字条“我走了,不然我会疯……”,就离家出走了。

中考时有过考试焦虑经历,并造成“被剥夺”的感受,如果没有引起重视,及时调节,在高三出现考试焦虑的几率很高。中考失利使海霞沦为“二等公民”,她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情感管理能力充满了质疑,高三备考的氛围,使她的负性感受全面被唤起。 我与自己的目标渐行渐远

正在全家都发愁之时,海霞到天津来找小姑。搁置已久的心理咨询,这才开始。

“我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了,本来我想通过高中三年的努力,洗刷中考的耻辱,现在却又成了这样,我坚决不去高考……”海霞表情冷漠,态度坚决。

“那你的目标是什么呢?”我决定不就事论事,把目光放远了谈。

“我对时尚特别敏感,打算去清华大学学化工,研制出最适合中国女性的化妆品来。”海霞对这个话题有了些兴趣。

“时尚和化工相差有些远,你能具体描述一下你理想的工作状态吗?”

“我喜欢给女性朋友讲如何使用化妆品,如何将自己打扮得更美丽,并从内到外获得幸福……”

“如果我没有理解错,你所说的应该是时尚顾问这样的职业,这个职业需要的是人文科学,而不是化工。”

我与海霞分享了大学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并建议她重新审视专业和大学的选择。海霞的脸明亮起来,“我完全弄扭了。”我让海霞全面评估自己目前各学科学习的现状,本着顺

势而为、发挥优势的原则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和专业。

对处于紧张焦虑状态中的高三学生,如果简单地就事论事,给他们做放松训练,不但没有改善的可能,而且可能会进一步强化他们的无力感和无助感。生涯规划为学生打开另一扇窗,明确前进的方向,拥有现实感,以达到减缓压力的目的。

身负家庭使命,我总是胡思乱想

第二次见面,海霞的状态明朗了些。

“我文科不用费劲成绩就能名列前茅,如果状态够好,考上不错的文科类大学是完全有可能的。”海霞无意中透露出她参加高考的可能。

在进一步的交流中,海霞告诉我,从小她就觉得妈妈很时尚,总能很妥帖地打扮自己,有种鹤立鸡群的感觉……遗憾的是妈妈总不那么优雅,经常在不经意间露出“狰狞的表情”。“我觉得女性只有心态好,才能达到真正的美丽,才能让周围的人舒服。”

海霞内心的纠结浮出水面。

海霞说,母亲王倩对周围人非常冷漠,和自己的姐姐、哥哥几乎都不来往。海霞奶奶家是个大家族,人与人亲密无间,无论是财富上还是精神上都不分彼此。每到节假日,大家会聚到一起,王倩的面无表情与整体气氛格格不入,大家都很关注她的情绪变化……海霞感觉,如果没有亲朋聚会,父母的关系也还和谐;只要聚会,父母就会很紧张,表情也变得虚假,每次过后就会陷入冷战。

海霞从小就很聪明,成绩一直特别优秀,王倩非常自豪,她告诉海霞,女人就要自立自强,将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有考上好大学,才会有好工作。妈妈之所以继续留在吴家,只是为了把海霞培养成一流人才……

担负着家庭使命的海霞进入初三非常紧张,如果中考不成功,父母就会离婚吗?父亲真的会如妈妈所说要给她娶一个后妈吗?她越强迫自己不要胡思乱想,就越无法集中精力,成绩明显下滑。

“说句心里话,我才不在意他们是否离婚呢,这样低质量的生活太折磨人了。” “这么说来,你现在的压力要比初三时降低一些了?”

海霞坚定地点点头,不过她还是表示,有点儿担心回到学校如何面对同学。我们商量下次见面讨论回到学校会遇到什么困难,如何克服困难。

心航路教育心理机构在做家庭辅导时,一再强调认真审视双方的“原生家庭”。“新门当户对”除了双方家庭的经济状况、所处社会阶层之外,还要注意家人之间的黏合度、沟通模式、价值观等等。王倩的原生家庭属于松散型的,家人之间情感卷入度低,彼此保持相对的独立;而婆家属于紧密型的,家人之间情感卷入度高,相互介入彼此的生活。两家人的交往模式完全不同,就算王倩竭尽全力适应这个环境,也很难达到婆家的要求。王倩将自己的情感和存在的价值感全部寄托在海霞的成长上,她渴望通过海霞的成功来证明自己是对的,无意中给孩子施加了难以承受的压力。

理解母亲,让自己变得可爱

小姑风风火火地和我联系,说王倩从黑龙江赶过来接孩子,可海霞一听说妈妈来了,非常反感,“我不见她,为什么就不能给我一个喘息的机会?”小姑很为难,不知道如何交代,王倩会不会多心?

我决定下次见面的时候,着重解决两个问题:一、回学校有哪些障碍;二、搭建母女感情的桥梁。

第三次见面,海霞头深深地垂着。

“遇到什么困难了?看你不太开心的样子。”

“一想到学校,我就特别郁闷,我不知道如何面对同学,这次离家出走,他们肯定会偷着高兴;我不知道如何面对老师,他们曾经都对我寄予很高的希望;我最不想回家,奶奶、

爸爸与妈妈会是什么态度?他们之间会爆发怎样的战争?本来我希望自己能缓解他们的矛盾,这次犯了这么大的错误,他们肯定相互埋怨……”

海霞把头扎进臂肘,我有点心痛,一个孩子肩负着家庭人际关系的协调,太难了。 海霞说自己在班里没有一个朋友,她像苦行僧一样学习。曾经有一位男生没经她允许把她的笔记本拿去复印,她知道后,血都要从脑门喷出来了,差点儿用头向对方撞去。自此,同学就远远地躲开她了……

“你觉得这件事情你处理的方式妥当吗?”

“我知道是小题大做,但我最受不了被别人侵犯、忽视,难道他不知道征求我的意见吗?难道在他们心中我如此微不足道,可以视而不见吗?”我此时能大概猜出海霞的情绪来自哪里,继续引导。

“不表达情绪就被他人忽视,你感受到愤怒;表达情绪又被周围人隔离、边缘化。我理解得对吗?”

“是的,就是这种感受,太难受了。”海霞的表情很纠结。

我建议海霞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谁体会过这样的感受……

“妈妈在家里的感受1在海霞喊出妈妈的时候,我知道他们母女之间有了连接。

在海霞的心目中,母亲曾经像一个巫婆,总是让大家扫兴。比如一家人去郊游,出发前大家一起去超市买东西,爸爸经常会将妈妈选购的东西从购物车上拿下去,妈妈当时不会有任何抗议,但在途中,却坚定地说:“我要下车1一次家庭郊游败兴而归。王倩在家面无表情,她只用眼神说话——幽怨、讽刺、蔑视……

我问海霞能够理解“热闹是你们的,与我无关”的感受吗?

“我在学校就是这种感觉1海霞急切地应和着。

“在母亲的心目中,唯一有可能理解她的人是你,如果你也反对她,岂不让她生活在绝望之中?”

海霞终于流下了眼泪。我知道母女之间的冰山在逐渐融化……我问她是不是可以和母亲一起回家。海霞又开始拒绝,“能给我更多的时间适应吗?我希望自己先回去……” 从母亲的人际模式中走出来

后来,在交流回到学校后与同学如何相处的方案时,海霞的思维特别活跃,她积极地想办法缓和与大家的关系。在做高考分数预估时,她自觉地定出上限和下限,一切都很配合。一方面,她从情感层面认同了母亲,少了许多内心的纠结;另一方面又在现实层面卸下了此时此刻见母亲的思想包袱。

谈话结束的时候,海霞已经很明确要回去参加高考:“等我的好消息吧1

大量的心理咨询案例一再证实心理动力学的理论:母亲的交往模式会深刻地植入孩子的内心,尤其是母亲在人际关系中的不良模式。孩子越是排斥母亲,就越会重演母亲的人际模式。理解母亲交往模式有其合理性,用善意的态度支持母亲,孩子才有机会选择更加适合主流社会、适合自己的人际交往模式。

送走海霞,我单独见了王倩,她的确如海霞所说,装扮精致典雅,却非常拘谨。“我很紧张,多年来在婆家不怎么说话,我已经不知道如何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感受了……”

我向她描述了我和海霞商定的高考相关计划,也分析了海霞目前面临的困难,希望她能够理解,以更为宽松的方式与孩子相处。

慢慢地,王倩放松了,将自己多年来的痛苦和迷茫倾吐出来,表情也变得生动起来……她没有急着回黑龙江,一方面给海霞一个逐渐适应环境的机会,另一方面继续跟我进行婚姻指导和人际交往咨询。

高考结束,海霞考入了一所著名的外国语大学,海霞妈妈也正在为改变自己的家庭关系积极努力一、个案基本情况

小丽,女生,14岁,初二,因频繁离家出走,经常旷课,学习成绩差被妈妈带来咨询。7岁时,父母离异,随父亲一起生活。小学学习成绩都名列前茅,去年开始迷恋网络,厌学,成绩一落千丈,不想上学,想自己打工赚钱。

二、咨询师的分析

在摄入性会谈,倾听、共情,建立咨询关系后,对小丽厌学和离家出走的原因进行分析:

1、心理原因:学习动机匮乏,对未来失去信心,对学习的意义感到困惑,对压力持逃避态度,拒绝成长。

2、社会原因:单亲家庭,与父亲一起生活但缺乏沟通,曾遭遇家庭暴力,内心留下创伤,对家人情感冷漠。缺乏社会支持和正向榜样。

三、咨询方案

咨询目标:1、激发学习动机,使来访者能参与正常的学校学习。

2、学会与家人沟通,适应单亲家庭生活。

咨询方法:绘画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短期焦点解决小丽的成长环境异常恶劣,在她身上找不到一点家庭温暖的影子,身边的亲人对自己漠不关心,甚至有时还恶言相加,“家”对她来说已经名存实亡。然而,人们常常无法选择外部环境,尤其是缺乏独立生存能力的未成年人。离家出走,只会带来越来越多的问题。

对于小丽来说,接纳无法改变的现实,是她首先要做的。父母离异,母亲无法悉心照料,父亲恶习难改,这是既定的事实,不得不面对。小丽不是一个学习困难的人,只是在这样一个缺乏情感关怀的环

境下,很难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咨询师相信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内驱力,当一个人感觉到自身是有力量的时候,便会自然而然的去适应所在的环境。因此,咨询的方向是挖掘来访者的正向信息和成长的动力,提高其自信心。例如,请小丽回忆自己考试最成功的一次,说说当时的感受;说说自己最想做的三件事等等。另外,将“努力学习”与“更早独立”联系起来,也能激发她的学习动机。

该个案的咨询只进行了一次,后因各种现实原因中断了,因此,效果较难评估,总的来说,咨询师与来访者建立了信任关系,并使其情绪在咨询室中得到了释放。

摘要:小敏,女,17岁,某校高二学生。性格内向,为人单纯,智力正常。在班上成绩一般,在校表现良好,也是听从老师管理的,就是经常离家出走上网,但最终还是会自己回家的。

推荐导读

支招:考研英语法宝 20xx年考研复习规划 20xx年雅思考试备考辅导 2012考研热点问题解答 小敏,女,17岁,某校高二学生。性格内向,为人单纯,智力正常。在班上成绩一般,在校表现良好,也是听从老师管理的,就是经常离家出走上网,但最终还是会自己回家的。

家庭成员有父母和弟弟。父母做小本生意,每天都很忙碌,文化程度不高,家中还有一个上小学四年级的弟弟,和她的年龄差距较大。父母的教育方式很专制粗暴,认为孩子就是要听家长的,不听就是要打,认为自己的女儿很单纯,外面的世界太复杂太乱了,不要和外界有过多的接触,应该多呆在家里。小敏和父母的关系紧张,基本不交流。

小学初中学习成绩中等,没有担任过班干部,和同学的关系还可以,有几个较好的朋友。高中人际关系一般,和同学的交往不多,经常独来独往。

初中开始迷恋网络,特别是中考结束的那个暑假,热别喜欢上网聊天和看视频,经常到网吧通宵上网,在学校有她七次出走未归的记录(从高一开始到现在),而且出走的时间一次比一次要长,最后一次出走两个星期,大部分出走的时间在网吧度过。

分析:

小敏和父母的沟通少,弟弟又很小,和家里的人没有共同语言,家庭关系淡漠。

父母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以为棍棒底下能出孝子,非常关心子女成绩,认为既然出钱给她上学,就要用好的成绩来报答父母,成家下降就要打,经常翻小敏私人的东西,觉得这样做可以控制孩子的动向。 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对自己的未来也很茫然,学业上没有规划。一到周末只想上网。

逆反心理,觉得父母不要我做的我偏要做。性格内向,不善交际,高中和同学相处的不是很融洽。

父母双方无精神病史和遗传病史,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只是离家出走时通宵上网弄到肾亏,身体极度疲劳被送达医院抢救,以前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心理咨询。

咨询摘录:

1、和咨询者建立良好关系,让她认为我是可以交流的,理解她的人。

2、小敏的网瘾问题经交流,我判断是家庭教育方式过于简单粗暴造成的,青春期的最大特点就是证明自己的存在,这个时候家庭教育方式过于简单的父母就成了孩子证明自己存在的敌对方,你越不准我干嘛我偏要干嘛。父母对越来越叛逆的子女行为感到束手无策,道理讲不听控制不了自己就开始打骂,结果造成子女更多的心理问题。

3、针对小敏觉得父母不爱自己了这个问题,我采用认知疗法和她进行沟通。设置了以下问题,你怎么觉得父母不爱你了?别人的父母从来不打自己的子女么?打孩子的父母是不是就不爱这个孩子了呢?通过引导她情绪宣泄,将被父母打骂的痛苦都说出来,并要理解关心她,让她知道父母打她是父母的不对,但他们是很可怜的。他们有爱,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去爱。

4、和小敏的父母进行沟通,我告诉她父母小敏的沉迷网络的根本原因是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引起的。她父母也说打孩子是为了她的健康着想,真想不到差一点因为上网把命丢了,现在还要上网,现在的孩子真不知道想些什么,网络有什么意思呀,又不能当饭吃。我向她父母解释了现在的孩子为什么喜欢上网,还告诉他们适量的上网,不仅不会影响健康,对小敏的发展也是有好处的,引导她父母要多和她交谈,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关爱,不要只知道打骂孩子,应该有一种积极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她父母还说了她小时候的一些事情,说了那时和谐的家庭关系。我还说了我今后辅导的一些想法,得到了她父母的认同和支持,答应我下次咨询的时候他们也会来试试的。

5、最后一次咨询是在咨询室,小敏和妈妈来了,爸爸因为要看店,所以没有来。我本来是想利用角色扮演技术,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双方,重现小敏离家六天前的那个晚上的事情,让她妈妈扮演小敏,小敏扮演她妈妈,我在旁边引导他们进行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小敏哭了,说也不全是妈妈的不对,这件事情自己也有责任,而她妈妈就赶紧说自己也不好,当时真的不知道小敏痛经,因为平时不是这个时间的,要是知道肯定不会这么做的。后来小敏和妈妈说了很多发生在他们之间的事情,知道很多都是由于没有很好的沟通造成的。虽然他的爸爸还没有来,但我知道他们的关系已经向好的方向发展了。

6、最后制定行为契约,在平等的地位上,共同讨论,制定了一个很简单的行为契约,规定了小敏和父母双方的职责,父母和小敏为合同的双方,我是证明人。三个月以后她的表现比以前好了很多,没有出现过离家出走的行为,和同学关系也好了很多,最明显的是人变的比较爱说话了,感觉快乐了很多。特别是这次期中考试进步了很多,政治课成绩还在班里第三名。现在很少上网,和父母的关系好了很多,没有发生打骂事件,虽说有时有些小口角,我相信这也是正常的。她的父母也说她在家里话多了很多,有时还能帮助他们一起搬东西看店,他们之间的关系好了很多。同班同学也说她开朗了很多,参加班级活动积极很多,上个月还参加了学校的运动会的比赛。

7、自评效果:小敏说和我谈话有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觉得自己的生活是一片光明。尤其是和父母的关系,感觉回到小时候的那种生活,父母是那么关心自己,喜欢自己。非常感谢我的帮助,觉得自己是一个幸运的女孩,得到了那么多的人关心和帮助。

更多相关推荐:
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分析报告

共青团系统心理健康辅导员考核认证管理办公室考核认证心理健康辅导员论文中级姓名赵必坤身份证号34242319xx1194学号培训中心霍邱电大考试日期完成时间阅卷教师阅卷教师论文成绩小学生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分析报...

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

共青团系统心理健康辅导员考核认证管理办公室考核认证心理健康辅导员论文中级姓名汝莉身份证号3412学号340100培训中心安徽利辛电大考试日期20xx年1月22日完成时间20xx年1月30日阅卷教师阅卷教师论文成...

一例有抑郁倾向中职生的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报告

一例有抑郁倾向中职生的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报告发表时间20xx621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xx年第5期供稿作者宋正国导读根据辅导员临床观察周围人反映以及学业成就水平该来访者智力正常宋正国甘肃省临泽县职教中心甘肃张...

小学生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分析报告

共青团系统心理健康辅导员考核认证管理办公室考核认证心理健康辅导员论文中级姓名苑晨身份证号13063419xx02283529学号20xx07267966培训中心曲阳电大培训处考试日期20xx年11月17日完成时...

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分析报告

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分析报告白沙中心完全小学李万霞内容摘要刘老师是白沙小学五年级的班主任根据他的观察他班上的王吉勇同学应引起关注他的症状和家长的介绍反应出他已经网络成瘾于是我开始了我的人生的第一次的心理辅导经过...

邢怀强个体心理健康辅导案例报告

共青团系统心理健康辅导员考核认证管理办公室考核认证心理健康辅导员论文中级姓名邢怀强身份证号34062119xx020xx457培训中心合肥市安顿职业培训学校考试日期完成时间阅卷教师阅卷教师论文成绩中学生心理健康...

小学生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分析报告

共青团系统心理健康辅导员考核认证管理办公室考核认证心理健康辅导员论文中级姓名朱玉敏身份证号34120xx9791108学号340100培训中心安徽中华职业教育社考试日期20xx年12月12日完成时间20xx年1...

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分析报告

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分析报告摘要徐燕怡属我班学生根据她的症状和家长及班主任的介绍我认定她属于人际交往问题于是经过科学的诊断我制定相应的辅导目标及方案通过一个阶段的实施徐燕怡的人际交往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调整收到了不...

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分析报告

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分析报告内容摘要小刘是我班的一个男孩子在幼儿园时我对他有一点儿了解那时他还比较乖巧较听老师的话逗老师喜欢进入小学一年级后变化较大慢慢变得不听话不爱学习自制力极差上课想说就说想玩就玩一让做作业...

心理健康辅导员论文 中级心理健康辅导员 案例报告

心理健康辅导员论文中级心理健康辅导员案例报告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报告摘要应张老师的要求小学六年级的李明星同学走进了我的视线根据他的症状和班主任及家长的介绍我认定他已经网络成瘾于是我开始了自己平生第一次的心理辅...

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

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一案基本情况XXX男今年9岁三年级学生成绩较差尤其是这学期以来成绩逐步下降课堂上能遵守纪律但注意力不集中一直昏昏沉沉无精打采老是趴在课桌上不肯写作业特别不写回家作业有时干扰同学上课同学们不喜...

一名厌学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案例报告

一名厌学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案例报告郧县谭山镇初级中学李贵勇摘要本文从一名七年级学生因不良的家庭教育及自身学习目的不明确而产生厌学后转化入手结合自己的亲身经验进行分析和研究摸清了原因提出了改变学生学习的建议制定了...

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报告(3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