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课程典型课例研究结题报告

时间:2024.3.31

小学数学新课程典型课例研究结题报告

?


第二篇:小学数学学习过程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学习过程评价方法与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迎着世界课程改革的浪潮,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大步向我们走来。教育部制定的《数学课程标准》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已经从根本上打破了现有的评价模式,明确提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观念的发展趋势是:以人为出发点,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它包含下列要素:关注人和人的发展,而不是分数和分数的准确性;体现出尊重与关爱,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体现对人的价值的重视,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关注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的主体精神。在教学中“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但由于新课程改革实验时间短,又由于老师们受多年以来应试教育的束缚,对评价的方法与策略的研究虽已重视,但还欠深入,大多数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上,缺乏定性、定量的分析和跟踪反馈信息的相关数据,致使研究收效甚微。结合《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评价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历程,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为此,我们确定了“小学数学学习过程评价方法与策略探究”的研究专题。学习过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做出评价”通过“学习成长记录”来表现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学生好的学习品质的生成。在学校新课程的背景下,学习品质是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与知识的学习及智能的发展紧紧结合在一起,所以我们认为学习过程评价就是把能力测试与学生的学习品质对照分析、综合评价。

二、研究的意义

(一)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历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独立思考的过程,积极探索的过程。

(二)通过实践—研究—再实践—再研究,探索对学生学习数学过程的评价方法与策略。

(三)通过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师通过评价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增强自我反思能力,提高教学研究能力。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小学数学学习过程评价应坚持的原则

1、评价要坚持以鼓励为主的原则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并做出相应的评价。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帮学生建立自信,激发学生的

学习激情。

2、评价要坚持时效性原则

教师的课堂评价是根据学生的当时表现而作出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发现某一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闪现出创新的火花,或某一学生当他的情感、态度、价值方面有值得称赞的地方,那么教师当时就给予适当的评价,这样有利促进学生的学习。否则错过了时机,评价就失去了价值。

3、评价要坚持发现性原则

学生几乎是伴着教师的评价,在课堂上进步、发展、成长起来的。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捕捉、挖掘、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优异他人的地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并在评价中呵护学生的自尊,让学生对往后的学习产生更大更浓的兴趣和热情。

(二)小学数学学习过程评价的功能

1、评价思想上变“重结果,轻过程”为“结果、过程的统一”,发挥激励功能

我们在研究学生学习的评价中,包含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因为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索取知识、同化知识、物化知识、应用知识、迁移知识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就不会获得理想的结果,学习过程是制约学习结果的重要变量,学习过程的评价是针对学生获取知识的每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动机、态度、活动、水平、技能、能力的评价。

2、评价目标上变“单一过高要求”为“多重适度要求”,发挥调控功能

心理学家通过评价目标对学生的影响研究,认为评价的标准和学生努力和程度成倒U型。在一定的范围内,学生的努力程度及成绩随着标准的升高而递增,在某一点达到最佳匹配,之后标准越高,学生的努力程度和成绩反倒不断下降。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具备调控过程的教学评价,假如对某一部分学生的要求超越了这些学生的实际水平,那么就要把这个要求标准降下来。一般说来,用定量评价不能及时对教学作出反馈的效果,采用定性评价可以调节与控制学生的认知冲突,完善教学的内部结构,并调控每个学生的情感和动作技能的发展。

3、评价内容上变“重知识轻能力”为“知识、能力、情感的统一”,发挥导向功能

在考试中我们往往看到这种现象:基本概念得分高,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却不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道理很简单:基本概念必考,必须教;动手操作不考,不必教。考什么,教什么,旷日持久,学生的学习怎么能不脱离实际,高分低能呢?因此,在评价内容上要正确发挥考试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导向作用,科学、全面地对学生能力进行评价,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分”与“能”对应,知识、能力、情感有机统一。

四、研究的目标

(一)反映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学生的数学学习;

(二)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三)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解题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

(四)使学生形成对数学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传统的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选拔功能而忽视诊断和促进功能,过分关注学习的结果而忽视学习的过程,过分关注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而忽视数学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本专题实验就是要转变这种评价方式,就如下内容进行探索:

1、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过程的评价

根据《标准》的要求,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应注重学生发展的进程,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通过评价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教师要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方面进行深入而精心地安排,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上提倡主动的、体验的、发现的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内容要求和安排上反复推敲,做到切实可行,力求使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能真正实现;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过程的评价上,将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

2、对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的评价

据一项研究资料表明,小学生进入小学时,对新鲜的事物怀有追根究底的习惯,总喜欢问个为什么,然而,一旦读了几年书,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学生失去了问问题的乐趣,试想,一个对未知事物没有探索兴趣的孩子如何能成长为一个具有创新素质的人,又如何去面对未来生活的挑战呢?这个问题的存在,除了社会、家庭等因素之外,究其深层次的教育思想和现有学校教育机制的问题实质。学生发展的过程是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认识新知,并在积极地富有创造性地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实现的。通过对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的评价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促进学生的发展。

3、对学生积极探索的过程的评价

邓小平同志倡导“勇于思考、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在对学生积极探索的过程的评价中紧紧围绕“培养创新精神”这一核心,引导、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敢持歧见,培养其思维的多向性、推判性及支撑他的独特人格,并高举“优不优看创新”来作为人人憧憬与追攀

的学习境界,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情感。 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提出问题;学会观察并敢于和善于观察;学会实验;学会思考等等。最终促使学生将外显的学习活动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操作活动,成为自觉的学习行动。

通过构建新评价方式,达到以下预想:⑴反映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学生的数学学习;⑵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⑶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解题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⑷使学生形成对数学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六、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我们分年级、分班组对学生进行观察,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学习效果;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知识反馈,做作业的具体情况。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外在的学习情感表现感知了他们的学习状态,真实准确地了解和掌握了学生现有的接受能力和知识水平。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

(二)调查法:本专题研究采用问卷、座谈、咨询等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进行调查,并作出客观和科学的分析。通过调查,教师了解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感受,更好地调整了教学行为,师生教学关系融洽、和谐。

(三)行动研究法

计划——问卷调查——发现问题,调整方案——第二轮问卷——再观察分析反思

专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把握“四强四淡”:强化学习过程,淡化学习结果;强化发展个性,淡化追求合格;强化定性分析,淡化定量分析;强化纵向比较,淡化横向比较。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和形式的转变,使本专题研究的目标得以真正落实。

七、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05.10----2006.5

成立专题研究小组,选定研究教师,确定研究专题,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进行专题论证,制定专题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06.6----2007.6

健全可操作性的实验步骤,初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评价框架,并按已形成的模型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形成学习过程的评价方法与策略,真正实现评价方法的重大变革。实验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验成果撰写论文和实验报告,开展成果交流与评优活动。

第三阶段(结题验收阶段):2007.7----2007.10

整理、分析,撰写专题研究论文,形成本专题的研究报告。完善学生成长记录册。

八、研究的过程

(一)召开专题开题会,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

在专题申报成功后,我们召开了专题开题会,专门邀请了教研室的许宝光主任、教科室的杜承艳主任、韩长存校长、孙士奇老师、退休的教研员马维新老师和吕瑞苓老师参加。会上各位专家、领导对专题组成员进行了理论培训,使专题组成员进一步认识了专题研究的重要意义,明确了研究目标、懂得了研究方法、知道了实验步骤,为保证专题研究任务的顺利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开题会后,组织实验教师学习实验的相关理论,学习国家级实验区与专题相关的实践经验,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及课堂教学中关于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的有关文章。为专题的实施做好必要的理论和实践上的准备。专题组成员除了各自研读以外,还一起进行交流,记录心得体会,以求融会贯通,对专题研究有所帮助。

(二)进行第一次问卷调查。

为了真实了解、掌握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状态,对学生进行了参与状态评价、独立思考过程评价、参与教学过程评价、积极探索过程评价四方面的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了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分年级撰写了调查报告单。张文靖老师撰写了总的调查报告,获得了中国教育学会第19次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

(三)“小学数学学习成长记录册”的创建与使用

新课程倡导对学生的评价应采取质性的评价方法,不但要关注评价的结果,更要注重评价的过程。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近几年来从国外引进的“学生成长记录册”这一新型的教育评价方式引起了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我们在专题研究中积极探索、不断总结。

1、“小学生数学学习成长记录册”的特点

小学生数学学习成长记录册主要是指收集、记录学生自己、教师、家长或同伴做出评价的有关资料。它是评价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反省能力及其最终发展水平的理想方式。

①小学生数学学习成长记录册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

②小学生数学学习成长记录册的内容与某一时期的教学和学习目标相一致

③学生可以自己决定写入成长记录册里,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④成长记录册的评价不是给予好与不好的结论,而是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长和改变的事件(技能、兴趣、学习方法与态度、自主性与独立性等),并提出相应的改进与发展建议。

2、《小学生数学学习成长记录册》内容附后

3、“小学生数学学习成长记录册”的使用

首先,学习过程成长记录册内容的收集是有目的、有计划而不是随机的。其次,成长记

录册因为要全面记录学生成长的历程,其内容一定要丰富、真实,但又不能杂乱无序。

①充分发挥“家校联系册”潜在的教育功能

学生在每周为教师、家长传送家校联系册的同时,深入全面地了解了自己,体验了成功,看到了不足并及时改正了缺点,明确了努力的方向,逐步形成了追求进步的愿望和信心。许多家长反映,自从采用家校联系册后,孩子在家的许多坏习惯得到了矫正。教师的赞扬、鼓励,家长的夸奖、期望,都会成为他们不断要求进步的动力。

每月,建立“学习过程成长记录册”的班级都进行一次家校联系册交流评比活动。小组同学之间相互看一看、比一比、评一评谁的表现好,谁的进步大。在相互评价和自我反思中学习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缺点。

② 定期展示、交流小学数学学习成长记录册

学生收集成长记录册的资料不是目的,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才是其主要用意。因此,教师不但要经常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成长记录册的机会,还要尽量和他们一起回顾成长的历程。让学生把各自的成长记录册带到教室里互相看一看,评一评,展示自己的收获,体验成功的快乐。每到这时,学生的成就感都会得到极大的满足。也可以让家长参与到孩子展示、交流成长记录册的活动之中,使家长不仅能了解自己子女的成长状况,也能展开比较,学习别人好的做法,在参与课改实验的同时,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③建立学习过程成长记录册的目的是记录下学生快乐成长、快乐学习的足迹。成长记录册评价的是学生,参与评价的包括学生、老师、家长。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使学生可以从各个方面了解自己,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四)制定出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细则

1、课前准备好上课需要的学习用具。

2、上课时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不搞小动作,不做与上课内容无关的事,不影响别人听课。

3、课上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勇于质疑问难,回答问题讲普通话,声音清楚响亮。

4、认真聆听别人解答,有不同意见及时补充或修正。

5、中高年级上课注意记录重点、难点内容和自己未听懂的问题,做到听讲、思考、记录三不误。

6、按要求完成课上训练,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评并及时改正错误。

7、重视所有学科,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8、做作业之前认真审题,按要求独立完成和上交作业,不抄袭,不拖延。

9、作业格式规范,字迹工整,保持洁净,不用涂改液和修正纸,注意一题多解和一题

多变,讲究解题技巧,不漏题漏答,写完作业后自己认真检查。

10、作业如有错误,认真分析原因,及时改正,建立错题本。

11、当天学习的课程要做到当天复习,及时整理听课笔记,对一些重点内容反复记忆。能独立完成教科书上所要求的各类操作实验,并且操作步骤正确。

12、复习时注意与以前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网络。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寻找与课上学习内容相关的材料做拓展学习和演练。注意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每天完成家庭作业和做好复习后,通读第二天要学习的教材内容,整体了解学习内容,用自定的符号标注重点、难点和疑点。

14、对预习的内容积极思考,发现问题查阅有关资料和工具书,自己先尝试解决,对于疑难问题待到听课后解决。

15、考试前要充分复习所学知识,总结概括形成知识系统。

16、考试时备齐考试用品,仔细审题,不慌乱,不粗心,不作弊,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

17、考试后认真改正错题,分析错误原因,通过试卷分析寻找薄弱环节,及时查漏补缺。

18、在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后,有选择地读一些对自己有益的课外书,并且能够做到边读书、边思考、边圈画,坚持写读书笔记、日记或周记,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19、主动与老师、同伴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尊重别人的意见,并且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0、能利用多种渠道主动搜集整理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21、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反思并且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

(五)聘请导师指导教学

为推动专题研究学校聘请区教研室退休教研员马维新为数学导师,定期到学校来指导教学。讲课后专题组成员也进行了互评、张校评课,实验教师通过评价提供的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增强自我反思能力,提高教学研究能力。苏云春、张文靖、边凤美、崔学宁几位教师的课在全区展示,张文靖、崔学宁、赵金荣、曹文菊、苏云春几位教师的课件获区级奖励。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通过评价,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讲课后实验教师修改教案,写出讲课的收获和不足。通过几年的积累形成了案例集。

(六)第二次问卷调查

第一次问卷调查发现了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针对问题实验教师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了第二次问卷调查。发现通过构建新的评价,激励了学

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更加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历程。对数学形成了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教师通过研究改进了教学,提高了教科研能力,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不再只看重结果,而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七)在科研中探索,在反思中成长

在教学中教师常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记录教育教学中的所得、所失、所感,不断的完善自己,力求在科研中探索、在反思中成长,几年来,通过积累形成了一本教学反思扎记集。通过几年的研究,专题组成员及时总结经验,撰写论文。有多篇论文获国家级、市级及区级奖励。并形成了一本专题研究论文集。在专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形成了六本集子。

九、研究的成果

我组申报的市级科研专题《小学数学学习过程评价方法与策略研究》,自20xx年10月立项以来,历时两年多的时间,全组成员便紧紧围绕专题内容,创造性地开展研究与实验,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一)探索出了评价学生学习过程的方法

1、从学生学习品质的角度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所谓学生的学习品质,就是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方法等非智力性表现。他是一个学生完成学业的内在动力,学生作为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不象工人手中的零件,可以任你摆弄、调整,直至加工出符合规定指标的产品;也不象画家手中的画笔,可以任你蘸起那五颜六色的颜料,描绘出自己心中所构思的美景。他们有着自己的思维方式,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他们有接受帮助和拒绝帮助的权利。因此我们教师,要完成教育教学的使命——向他们传道、授业、解惑,不依靠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是不可能的。事实上一个学生也只有自愿地投入到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才能从中学到较多的知识,才能更好的理解知识,也才能更好的掌握应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其学习的能力也才会从中受到培养,学习的效果也才会随之展现出来。所以我们在评价学生学习时,应重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为此我们学校高年级数学组的成员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把学生学习的品质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的内容,即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方法等入手,去分析评价学生的学习。从而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专题研究中我们把学生学习的品质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评价。

项目 问题 学生自评 学生互评 教师评价 备注

听讲情况 边听边思考

积极争取回答老师提出的每个问题

勤做笔记

有时注意力不集中

完成作业情况 独立思考

按时完成,不拖欠

书写工整讲究格式

未经检查不上交

面对错题,弄清原因,及时改正

需家长或老师督促才能完成

遇到疑难 相信自己可以解答

自己实在解答不了时乐于向别人请教

心情烦躁

搁下来等待老师或家长讲解

行为习惯 课前准备充分

对新学内容做到先预习

对已学知识常抽时间复习

学习注重理解,不死记硬背

能抵制外来的不利因素对自身学习的影响

不满足自己已经取得的成绩

创新能力 对老师的讲解以及书中的叙述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解题,常追寻多种方法,且以寻到简便方法为荣

2、总结出了学习品质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

以往学生处于被动局面,事实表明,这种终结性评价只能使教学陷于脱离实际、毫无生机的陈腐状态的深渊中,使学生与教师的对立情绪越来越大,不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人才。我们在近两年的专题研究中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采用把能力测试与学生的学习品质对照分析、综合评价。智力测试以知识为基础,采取试题或练习的形式,检查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过去的“终结性评价”就是利用这种测试结果来说明一个学生学习情况的“优”或“劣”的评价方法。这种评价办法,只能说明一个学生在学习知识方面的智能效应,它不是对学习情况的全部反映。从学生学习品质的角度去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它恰恰不考虑学生学习上的智能效果,偏偏去注视一个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非智力性的因素。他要求学生从听讲、完成作业到质疑等,都应以优良的学习态度去对待学习,以正确的学习方法去完成学习任务。这两种评价办法可谓是,一个肯定学生经过学习活动,掌握知识的多少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大小;一个肯定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品质表现。从在学习的角度讲,这两种评价办法,一个为学生再学习提供学法上的保障,另一个为学生再学习提供知识、智能的基础。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品质和知识基础都是学生学习或再学习的必备条件。所以,我们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时,不能顾此失彼,应该把二者综合起来,共同说明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中,实验教师进行尝试,分阶段测查学生的学习品质,然后引导学生与自己同阶段的文化考试成绩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一阶段,自己参与学习活动的表现较好,其学习成绩(指文化考试的分数)往往稳中有升;反之参与学习活动表现较差,学习成绩的下降趋势比较明显。经过反复测查对照,学生对自己参与学习的态度、方法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产生了更加深刻地认识。从而不断的促使学生自发的以正确的姿态投入学习活动,增强智能。在这种评价方法中采用自评、互评和教师评的方式。

3、探索出把评价学生的学习工作转移给学生自己,会更加有利于评价学生的学习。 评价的目的在于促使被评价者了解自己,战胜自己,从而更加完善自己。我们评价学生的学习也不例外,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知识基础,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成为会学习的人。假如,我们把评价学生学习的工作引向学生自己,那么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会更好。因为,真正了解学生,知道学生学习情况的不是别人,是他们自己。我们对学生的观察了解无论有多细,都是有限的,甚至是局部的。因此为了更好的评价学生的学习,使评价工作落到实处,我们不妨引导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学习或参与评价自己的过程。在这种评价方法中采用自评的方式。

(二)通过构建新的学习过程评价方法取得的成效

1、评价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师全新的评价方法与策略全面调动学生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大家都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学生反应灵敏,生生之间、师生之间配合默契,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2、评价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不仅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而且能够向老师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习过程主动、活泼,既减轻了课业负担,又提高了学习质量,尤其是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充分地发展。

3、评价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

从学生学习品质的角度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所谓学生的学习品质,就是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方法等非智力性表现。从学生学习品质的角度去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它恰恰不考虑学生学习上的智能效果,偏偏去注视一个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非智力性的因素。他要求学生从听讲、完成作业到质疑等,都应以优良的学习态

度去对待学习,以正确的学习方法去完成学习任务。他是一个学生完成学业的内在动力,所以我们在评价学生学习时,应重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

4、评价锻炼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评价不是单项的,在你评价别人的同时,别人也在评价你.这个互动的评价过程,使学生能客观地分析自己、客观地评价别人,锻炼了接受评价的心理承受能力。

5、评价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的多向交流、互动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尝试建立态度、情感、能力、知识并重的多维立体的评价体系,把评价焦点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扩展到参与状态、交往状态和情绪状态等方面,有效地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①师评生是激发学生乐学的动力。

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的评价具有权威性,对于学生来说,他在学习上的每一点进步,一旦得到老师的鼓励、肯定评价之后,内驱力往往成倍地激增。因而,在教学中,我能面向学生个体,有针对性地从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动机、态度、自信心、思维方法、创新意识和能力发展(包括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适时、正面、积极的评价,做到:对于思维方法有创新的学生要给予大力表扬;对于学困生要重视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大胆肯定,及时表扬,并提出努力的方向;在指出学生不足时要委婉,不能伤其自尊心和积极性。采用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②生评师是增强学生自信的保证。

新的评价观要求教师、学生从对立状态转入统一关系,教师不宜唱独角戏似的评价学生,而应让学生参与评价,使评价成为双向甚至多项的活动。在教学中,我积极创设生评师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评价老师,勇于向老师提问题,发表独特的见解。

③生评生是学生互学互动的手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参与评价学生,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我要求生生互评时要做到公平,公正。既要赞赏同学的优点,又要客气指出不足。在互评中,学会了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学会了从知识、语言表达、创新、情感、态度等方面互相评价、互相欣赏、互相帮助,课堂气氛热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6、评价培养了教师的反思意识和教科研能力

①在对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过程中,教学手段变了,课堂结构变了,评课标准也变了。教师认真收集各种反馈信息,把这些信息作为检查学生评价自已教学上的不足,及时调整教

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研究教学策略,使评价目标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作用于教学,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通过几年的研究,专题组成员及时总结经验,撰写论文。有多篇论文获国家级、市级及区级奖励。并形成了一本专题研究论文集。苏云春的《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探微》获市级二等奖;张文靖的《体验新课改 互动互评学数学》、《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之我见》分获国家级二等奖;李良的《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成长》获区级一等奖;崔学宁的《浅谈口头评价应对策略研究》《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分获区级二等奖、《在延时评价中做数学》获国家级二等奖;赵金荣的《小学数学学习评价方式改革的思考与尝试》获国家级四等奖;边凤美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反思习惯的途径》获市级二等奖;张艳苓的《谈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获市级三等奖;曹文菊的《浅谈口头评价应对策略研究》、《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分获区级二等奖。

②教师在教学中改变了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灵活全面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大家都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学生反应灵敏,师生配合默契,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不仅能争先恐后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而且有的学生能够向老师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学习过程主动、活泼,作业、练习、考试成绩明显提高,既减较了负担,又提高了学习质量,尤其是学生的创造思维获得较快的发展。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得到了学生、专家、领导、老师们的认可张文靖老师的《角的认识》一课在全区展示;边凤美讲了《笔算乘法》区级研究课;苏云春讲了《约数和倍数》区级研究课。张文靖老师的课件《三角形的面积》获区级一等奖;苏云春的《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获区级二等奖。

(三)研究过程中专题组注意积累材料,编辑了《专题组成员简介》、《专题组成员个人研究计划》、《专题组成员个人研究中期总结》、《专题组成员教学反思札记》、《专题组成员教学案例》、《专题组成员教学论文集》、《专题组成员个人研究总结》等,这些材料中详实地记载着本专题的研究过程,是我们后续研究的基础,也为有志于此项研究的人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素材。

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1.数学课上对学生的评价要有度,千万不可滥用。如果学生很平常的行为,教师都大加赞赏,这样的评价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和价值。因为超值的嘉奖会让学生产生惰性,学生往往就会“迷失自我。”如何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需要教师进一步研究的。

2.教师在数学课中对学生的评价、要具有个性化。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一定要有针对性,找准评价的切入点,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个性差异。怎样让课堂上的评价具有个性化特色,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有待进一步研究。

3.考试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目前学校考查教育效果的主要途径。如何在考

试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真正测量出学生的数学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我们在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方面探索得还很不够,今后我们会继续在这方面进行探讨。我们希望通过这方面的学习、思考和研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充分发挥评价激励功能,达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增强学生学数学的自信,使其能快乐学习、快乐成长。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更多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能力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龙门中心小学数学教研组一问题的提出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学生学习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并明...

《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从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来看在传统的教学观念制约下课堂教学仍然以教材为本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离把学生固定在知识世界里太关注学生对知识和学科的学习缺乏对学生生活世...

小学数学课题结题报告

论小学数学应用题多元化解题课题结题报告课题负责人金孜清摘要本课题旨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通过自主或合作的探究模式寻找出解决同一类型问题的不同途径并且培养学生快乐学习数学的理念在教学中我们通过情境模拟换位思考等方法...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结题报告开福区国庆小学数学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

小学数学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课题结题报告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课题是市级个人课题20xx年11月经市教科所批准在县教科室的关心支持指导下于20xx年12月启动已进行了近两年时间的实验本人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选题的现实意义1目前小学数学课内外作业的现状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试卷中出现的形式作为课外作业的模式完成同步练习机械重复的...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新课标强调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强调学生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学习数学的出发...

山区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导入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梁李洪小改)20xx.10.28

山区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导入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连南县寨岗镇中心小学课题组我校于20xx年12月申报立项的市级教育科研课题山区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导入的研究在20xx年4月经市教育局教研室评审认定同意立项研究研究周期...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组课题名称: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类别: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一般资助)课题编号:XJK06B…

小学数学中预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吴盛发

小学数学中预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结题报告20xx31452206By10孟庆梅小学数学中预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江苏沛县实验小学孟庆梅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

小学数学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结题报告20xx0331101530转载标签分类研究随笔xkt092246fqf教育结题报告小学数学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一课题背景培根说的习惯是一顽强而强大的...

小学数学课题结题报告(4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