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职业教育考察报告z

时间:2024.5.15

德国职业教育考察报告

德国职业教育考察报告

浦东新区职业教育考察团

(执笔 唐水明)

20xx年11月30日至12月9日,以浦东新区社发局教育处领导陶国强为团长,高桥职校校长尤庆华、群星职校校长顾晓光、新陆职校校长陈野弟、教发院教研部主任唐水明为团员的考察团,赴德国考察职业教育。考察团着重考察了2所国立学校:汉堡港口和造船职业教育学校、慕尼黑服装设计职业学校,并和巴伐利亚州文化部职业教育司官员进行座谈。 短暂的考察,收获颇丰,从中可获得许多发展我区职业教育的借鉴。

一、本次考察我们所了解的德国职业教育

1.德国的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生升学就业的主要渠道。 巴伐利亚州文化部职业教育司官员告诉我们,他们的学制一般是孩子三岁进幼儿园,六岁入小学,小学学制是四年,小学后实行第一次分流,多数学生一开始升入初中,就初步确定了今后就业升学的基本方向,目的性比较明确,初中(五年或六年制)毕业后的第二次分流,是根据不同职业的要求和学生及家长的意愿而定。较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必须以接受过较低层次的职前教育为基础,并应有一定的职业实践经验;经过职业教育的人员,既可利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长期从事相应的职业,也可接受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在从事新的工作。职业教育是每个职工的终身教育,即培训——就业——再培训——再就业。劳动就业部门既管理就业、救助失业,又管理培训工作;各行业协会、各同业公会、各州政府、各企业为实施《职业教育法》各司其职,政府实行宏观管理和协调组织工作。

巴伐利亚州文化部职业教育司官员还告诉我们,德国高中学生需学2-3门外语,完成学业方可进入大学,高中生上大学所占比率仅约占30-35%,其余学生选择高等职业学校,比率65-70%以上。

汉堡港口和造船职业教育学校相当于我国的“中职”,校长在回答我们问询时说:“我们的学生毕业后也可以上大学,但只能进入对口的专业,即不能进综合性大学,只能进技术学院(高职)。”他还介绍说,德国人特别喜欢职业学习,高中考上大学的,有的也先到港口学习三年再读大学。

德国的教育体系,既使绝大部分学龄儿童及青少年能接受到至少一项职业教育训练,直接掌握一门技术,被企业雇用,同时又能提供有志于继续深造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2.“双轨制”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最主要的特点,也是德国推行职业教育最成功的关键。

在德国,约有70%的职校属于“双轨制”。所谓双轨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接受双轨制培训的学生,一般必须具备主体中学或实科中学(相当于我国的初中)毕业证书,之后,自己或通过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得到一个培训位置,然后再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这样他就成为一个双轨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他具备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他有两个学习受训地点: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学员或定期或分期在企业里接受实践教育、在职校里接受理论教育。职校大约60%是专业课程,?40%是普通教育课程。

企业的技能培训是“双轨制”的主体。企业的培训按照联邦教科部和有关专业部共同颁布的培训条例进行。德国经济部公布的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有93个大类、371个职业。各专业部分别制定相关职业类别的培训条例,包括教育内容、时间安排以及考核办法等,并会同联

邦教科部共同颁布实施。各企业根据培训条例和本企业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并付诸实施。作为学徒工,企业发给学生每月500-600欧元的生活费用。

职业学校的教育是服务于企业培训的,职校的教学任务主要是以专业理论来辅导和提高学员在企业中的实践培训成果,并加深和补充普通教育的任务。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由各州文教部制定。

双轨制职业教育的考核、成绩认定及证书发放由各行业协会负责。考核内容分为书面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两种。通过考核的学徒工可以得到国家承认的岗位资格证书,成为该岗位上的合格技工。

据巴伐利亚州文化部职业教育司官员介绍,在巴伐利亚州,约有70%以上的初中毕业生直接进入企业中的培训机构接受职业技术培训,同时进入各类相应的职业学校学习基础知识。这种体制,有利于培养出既懂理论又有动手能力的生产技术工人。

近年来,在德国又出现了另一种培训形式,即跨企业培训。学生在接受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的同时,每年抽出一定时间,到跨企业培训中心接受集中培训,作为对企业培训的补充和强化。

按照德国联邦政府职业教育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企业内的职业教育经费完全由企业自己负担。职业教育学校的教育经费由国家、州政府、地方政府承担,通常是州政府负担教职工的工资和养老金等人事费用,地方政府负担校舍及设备的建筑与维修费用和管理人员的工资等人事费用。

3.学校既不需要为生源发愁,也不需要为学生就业去兜售什么,因为法律法规完善了职业教育的管理和运行。

德国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完备。相关法律法规有《职业教育法》、《企业基本法》、《青年劳动保护法》《培训员资格条例》等。企业根据产业需要招收员工,对新招收的员工,企业必须依法送至国立职校学习培训。“企业根据产业需要送出培养对象,企业会找上门来。对于不了解我们学校的企业,学校才安排去做点宣传,让它们知道我们的学校。”汉堡港口和造船职业教育学校校长如是说。

4.培训项目由国家订立,学校培养国家认可的职业,而不能自己另立项目。

德国是16个州联邦制国家,每州有自己的教育体系,为使职校培养的人才国家通用,职校培训项目由国家订立。学校都培养国家认可的职业,而不能自己另立专业和培训项目。职业教育,都针对整个经济政策而言,作为国家经济范畴,宏观的。

考察中我们了解到,德国的职业教育在学校名称、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学制长短、办学条件、经费来源、教师资格、教师进修、考试办法、管理制度等等,都有政府提出的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同时还设立了一套包括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在内的职业教育实施监督系统,使职业教育真正做到了有法可依,法律法规完善了职业教育的管理和运行。

5.从汉堡港口和造船职业教育学校看德国职校的2个组成部分:“正规部”和“准备部”。 汉堡共有50所国立职业学校,其中19所是工业产业技术学校,其中5所学校全招女生;其他31所均是商业方面的。

汉堡港口和造船职业教育学校建于1870年,是汉堡最为古老的学校之一,它发端于船舶油漆工的培养。该校现有61个班级,1343位学生,70名教师(其中专职教师50名、非专职教师10名、从其他学校来兼职的10名),45个授课点(教室),6个计算机教室,1个自学中心(利用电脑等做功课),1个餐厅实习点,1艘港口实习船。

国立职业学校一般都包含“正规部”和“准备部”2个部分。

该校“正规部”有港口、仓库、船厂三个领域的专业,承担着为汉堡360家企业培养学生的任务。学生都由港口和造船类企业与学校联手培养,学制3年至3.5年。三个领域,各设一个科长,科长与企业有联系、沟通。

港口领域培养11种与港口有关的职业,如:仓库管理技工、仓库经营技工、仓库搬运技工、仓库包装技工??“仓库”行业在汉堡很重要,汉堡港口和造船职业教育学校一年为港口培养701人,包括港口船长(内河船长)等人才。

造船领域的专业有:船舶结构机械工(船定单800条船、600条为与朝鲜订购)、板金工(智力不是很发达的学生)、造船工(主要建造体育用船游艇等)。

该校还培养来自铁路、银行等单位需要的保镖、保安、安全人员。

学校生源来自全国各地,但需要他们的企业都在汉堡。

学生或定期集中一段时间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集中一段时间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或分期每周2天在校上课,3天在厂里工作。定期与分期,根据企业需要决定。这是典型的德国职业教育“双轨制”,一轨在用人企业,一轨在国立学校。

企业都想知道学生在学校里学些什么,学校也想知道学生在企业接受培训的情况。因此,学校主管部门的教师常常到360家工厂去了解情况,并听取对教学的要求。

该校“准备部”为纪律差的、学习差的学生就业做准备,学生自己还不知道从事何种职业,学校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明确专业。德国中小学12年教育制,纪律差学习差的学生,后2年到准备部,由学校帮助他做就业准备。

职业准备教育的学生还在学习期内,由学校情报中心推荐过来。学校努力培养,2年后推荐,让其能就业。如果找不到工作,学校把他们交到劳工部,劳工部把他们当作失业人员登记。 职业准备部在建设工地也有教学点,学习泥瓦匠等。

职业准备部还在监狱设有教学点,帮助失足青少年及社会成员作出狱后的就业准备。

职业准备部的学习采用项目制,让学生在学习项目过程中形成兴趣(学生都有特强心理)。学校还对他们加强现实的思想教育、前途教育。当然,对有些学生,学校对其无能为力。

6.慕尼黑服装设计职业学校见闻。

慕尼黑服装设计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高级服装设计师。

这所学校已有100多年历史,校舍欧洲味的古色古香,原先曾是某公爵的宫殿,当今是慕尼黑的文物保护单位。该校创办之初只是为宫廷贵族夫人服务,指导她们各种场合的服装搭配、着装礼仪,培养她们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各类服装的情趣。现在,她是一所只要愿意人人可以免费进来的学校,学生只需买些材料。

为了培养高级服装设计师,教学不仅仅停留于二维,还进行塑泥人、剪裁、服装、造型设计等三维动手实践,通过制图制版、立体剪裁、造型设计,培养动手能力。学校还经常为学生提供参观时装展览、参观博物馆等活动,学生参观的视野从本城、本州、本国,一直到米兰、罗马等地。我们一一参观了学生正在动手操作的课堂(与其说是课堂,不如说是工场),参观了学生完成的服装创意设计的展示室。学生的作品,样式丰富多彩,构思新颖独特。这些作品,曾由艺术总监送至制衣厂的服装设计部作为广告展示。

据介绍,服装设计学习过程中,教师常常通过项目组织学习,围绕一个主题、一项任务,把学生组织到一起。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并充分展示自己。

7.德国对职业教育从业人员的要求严格。

考察中,汉堡港口和造船职业教育学校校长、巴伐利亚州文化部职业教育司官员对我们都有如下介绍:德国对职业学校教师的技能有很高的要求:职业学校教师最低学历为大学本科,有教育学背景,有一门专业,至少有2年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验。准入的过程是:经过国家考试合格,到学校任教2年(试用期);2年试用期内,既有教学实践培训,又有专业进修;试用期结束再经过国家考试,合格者进入学校成为正式教师,政府终身雇用。月收入为3500欧元,与其他学校教师工资基本相同,也与高校助教基本相同。(高校教授月收入约4500欧元)

“职业学校教师必须干过这一专业才能执教此专业,唯此,学生学习才有信心。我们学校教

师都有职业头衔,均是汉堡市行业技术学会成员,参与各种考试命题、立法??还到博览会做产品专业介绍。”汉堡港口和造船职业教育学校校长以强调的口吻对我们说。

慕尼黑服装设计职业学校的教师,大多毕业于艺术院校,且有造型设计经历,有位上海师大艺术系毕业的服装设计硕士、高级服装设计师张女士,在此已执教15年。我们进入教室时,她的学生正在以“我”为题设计姿态各异的造型。

8.学校的管理系统简洁,人员精干。

汉堡港口和造船职业教育学校拥有60多个班级、70多名教师、1300多名学生,管理系统只有一名校长,一名副校长,下设4个部门(正规部、准备部、协调科等),各部门一名负责人。每周校长与四个部门负责人举行例会,布置具体工作。慕尼黑服装设计职业学校的管理系统大体也如此。

二、德国职业教育特点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1.同生产紧密结合。相对于学校制职业教育,双轨制职业教育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并使之得到了确切保证。

双元制职业教育形式下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而且所接受的是企业目前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从而减少了费用并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培训结束后随即投入工作。

这使得以培养生产第一线实际操作人员的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受企业欢迎的教育。虽然我国目前也非常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但学校制的培养模式客观上使学生远离了生产第一线,而集中安排的生产实习又不利于学生及时将所学理论同实践相结合。

2.企业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大企业多数拥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和人员。没有能力单独按照培训章程提供全面和多样化的职业培训的中小企业,也能通过跨企业的培训和学校工厂的补充训练或者委托其他企业代为培训等方法参与职业教育。

除学校与企业密切结合外,还发动社会力量(包括同业公会、行业协会、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共同关心和支持办好职业教育,形成一股合力,共同承担义务,推动职业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3.在双轨制职业教育体制下,由于学生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使得学生和企业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大大降低了培训后失业的风险。

这对我国多年难以解决的对口录用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4.同我国现行的偏重系统理论传授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相比,以岗位要求为培训目标的双轨制职业教育更受企业的欢迎。以工人技术等级考核标准的要求为培养目标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体系,应当是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5.重视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

进门难,要求严,待遇高是德国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主要特点。通过激烈的竞争,他们的职教师资大都具有良好的品质,广博的知识,精湛的技能,快捷的效率。这对我们的师资队伍建设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结束语:德国的职业教育发达,早有所闻。德国的产品,结构合理,加工精密,外观讲究,质量上乘,性能优异,这是他们重视职业培训、员工持证上岗,人人关心质量的结果。德国产品质量之所以驰名世界的秘诀正在于此。据说农民也要持证上岗,因为他们农民使用的主要农具,早已不是锄头、钉耙,而是各种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耕作、施肥、除虫、灌溉、采收也已采用一整套科学的办法,多数不是靠一般的手工操作了;各种养殖业、种植业也按照先进的种养方式来完成,未经培训的人难以胜任。在德国,不论担任那一种工作,完成那一种任务,“资格”是非常重要的,而这种“资格”,绝大多数是靠职业教育来实现的。普通教育、基础知识教育固然重要,但他们更重视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

样的。成人教育也是职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的“资格”,决不是单纯的一种学历文凭或证书,除一般的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要懂得操作应用,有动手能力。因此,在德国各行各业都重视职业,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篇:20xx年职业教育考察报告??


20xx年职业教育考察报告 

大兴安岭地区教育局 

为借鉴外地职业教育先进经验,提高我区职业教育办学水平,11月5-13日,地区教育局刘延春副局长带领各县区局教育局长(科长)、各中职学校校长组成的19人考察团,考察了扬州市仪征职业技术学校、扬州市职业教育中心、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苏州建设交通高等学校。这四所学校分属苏南和苏中地区,办学规模大、效益好,在学校管理和教学方式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长处。

一、扬州、苏州市情况简介

扬州市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下辖江都、仪征、高邮等5个县(市),总面积6638平方公里,人口450万人。扬州市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矿产资源,经济全面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迅速。该市以造船、化工、建筑、电子为产业龙头,有国家重点企业仪征化纤工业公司和江苏油田,以及省、市骨干企业扬州客车集团、仪征汽车制造厂和江扬船舶集团等数十家企业。私营经济成为全市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爆发力最强、活力最大的新经济增长点,已形成民资、国资、外资“三足鼎立”的局面。

全市现有中等职业学校36所,其中职业学校13所、技工学校及技师学院11所、普通中专4所、成人中专4所、民办职业学校4所。近年来,扬州市先后建成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11所,省级重点10所,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4个,省级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8个。

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8.5万人,每年招收新生3.2万人,占高中阶段招生总数的50%以上。教师3780人,学历达标率为90%,“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近50%。全市共建成省级示范专业21个,市级示范专业47个。

苏州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15万。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经济发展迅猛,GDP平均年增长超过20%,20xx年生产总值达到4820.26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00.23亿元。

全市共有中等职业学校58所,其中省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25所,有8个省级和国家级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主要开设电子、机电、汽车、建筑类等专业,基本覆盖了市里产业发展的所有门类。现有66个市级示范专业,其中31个为省级示范专业。

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13.5万人,职业学校学生占高中阶段学生比例超过50%。专任教师4180余名,教师本科学历达标率达86%以上,示范专业“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0%以上。

二、主要特点 

(一)办学观念新

1.主动服务意识强。扬州和苏州市背靠江、浙、上海一带,是我国经济最繁荣的地区,企业多,服务业发达,用工需求量大。针对这一优势,职业学校将办学目标定位于培养技术工人,真正做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确立了“项目落地之时,就是培训开始之日”的服务理念。

扬州市职业学校与200多家企业进行合作,“产、学、研”相结合,学校已经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研发各个环节。扬州市每年4月18日至5月18日,为“烟花三月经贸旅游节”,在旅游节的前一天,由政府举办“417”职业学校与企业见面会。会上,举办学生才艺表演等活动,职业学校与到会的国内外企业进行洽谈,根据企业项目为企业培养所需技术人才。今年与60多家落户扬州的企业签约,其中有13家是重点企业。我们在扬州考察期间,扬州

市教育局听说,世界摩托车大奖赛将要落户扬州,马上与有关方面联系,希望能为此项赛事培训服务人员。

苏州市职业学校将为企业服务视作学校生存的生命线。20xx年8月,百德公司刚刚成立时,由于缺少技术力量,企业发展受到影响,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主动上门,与百德公司合作,设立“百德定单式培训班”,由百德公司赠送教学设备价值30余万元,建成百德设计室和百德培训室,为百德公司定向培养专门人才。

2.专业建设以市场为导向。这四所学校开设的专业都紧贴当地经济发展,以汽车、电子、数控、旅游等门类为骨干专业。为更好地适应市场需要,学校都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机构,聘请当地企业和行业专家为学校所设专业进行科学的市场定位。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理念是“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为企业服务”,确立了“校企合作为基础、产教结合筑平台、国际融合为背景、关爱学生助成才”的专业特色,开设了机电工程、电子工程、信息工程、管理工程四大系,有机电、数控、模具、电子、商贸外语等近20个专业。学院成立了由企业经理、工程师、人力资源管理者以及行业协会、联谊会领导参加的学院发展顾问委员会和相关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苏州建设交通学校也聘请当地企业负责人成立了专家咨询委员会,定期开会,研究学校专业设置和未来办学方向问题。

扬州市教育局于20xx年成立了“扬州市民本职业教育人才资源交流中心”,建立了毕业生信息反馈机制。并且规定,所有新设专业必须适应产业群、产业链的要求,没有企业家的论证不予批准。通过专业设置咨询会、专业设置论证会和“订单”培养,在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零距离”的进程中取得了重大突破。扬州市教育局还将今年定为“专业文化建设年”,提出了“不做第一,就做唯一”的口号。

(二)办学机制活

1.放开用人机制。这两市的教育行政部门都拥有对职业学校管理的人权和财权,教师进、出的用人机制比较灵活。学校教师分为国家正式教师和聘请教师两部分。学校根据专业发展和开课需要聘请教师,向教育局提出报告,由教育局根据拟招聘的教师人数和所需条件进行校际间调剂。难以调剂的,向当地人事局提出申请,人事局批复后即可进行公开招聘。

2.创新办学模式。这四所学校都采取全日制和短期培训相结合、长线培训与短线培训相结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满足不同层次的不同需要,使求学者“就业有路、创业有道、求学有门”。近年来,学校在办学上注重推进与企业、区域和国际间的“三大联合”。扬州市的职业学校与200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将企业的历史、文化、理念、管理制度、岗位要求和职业技能等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内容,专业教学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在推进区域联合中,与陕西、江西等地成功实现“1+2”、“1.5+1.5”、“2+1”等形式的联合办学。扬州市职业学校还不断尝试与国际接轨,与意大利、日本、德国等多个国家签定合作项目,互派师生学习交流,构建起职业学校对外合作办学的交流平台。其中,仪征职业学校与德国希尔德斯海姆手工业协会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德国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专科学院进行联合办学,每年组织专业教师和汽车、数控、电子信息等专业学生到国外学习和培训,积极引进国外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外联合办学。

3.突出实训基地作用。这几所职业学校都将操作实践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学生在车间、实验室、工作台等环境中接受基本技能训练,实现了教育与生产的直通车。扬州仪征等职业学校将校办工厂引到校园内,利用学校的人力和设备资源为企业加工产品,赚取利润,为学生专业课购买实验原料。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非常重视校企合作的研究工作,学校开创性地进行多层面的校企合作。他们认为“校企合作的对象不同、时期不同,合作的形式也呈现'多样化',但是最根本的一点是合作双方或多方要取得'多赢'的成效”。“校企合作的目标应当侧重于学生的成才

与教师的进步,在提高为企业、社会的贡献能级的前提下,获得反馈与支助”。学院的合作伙伴由乡镇企业、产业部门扩展到外资企业,由民营企业、现代服务业扩展到研发中心、科技园,与本地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转型相辅相成。有30多家企业在学院设立专项奖教金、教学金和帮困金,全资设立专用技术培训室或与学院共同建设“理论学习、实验实训、生产研发三位一体”的综合实践基地;有近百家企业成为学生实习、毕业生就业基地或学院“高新技术人才培育基地”。该校参照德国“双元制”投资模式和新加坡“教学工厂”的教学模式,建成多个研发中心。

(三)教学质量高 

1.实施素质教育。这两市的职业学校在教学中不仅按规定开设了理论、专业课程,而且注重拓展学生综合素质。扬州市职业学校根据教育局要求,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扬州丰厚的文化积淀,充实专业内涵,长期开展“六个一”教育:即一个求真向善的立人品质,一门娴熟精湛的立业技能,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一种便于交流的外语,一手规范工整的钢笔字,一项出类拔萃的个人特长,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打造扬州职业教育特色和品牌。

2.塑造学校精神内涵。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不同之处在于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要与企业紧密结合,富有挑战性。现代企业不仅对工人的技能要求高,对人品的要求也高,需要学生具有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意识,能够与人精诚合作的品质。针对这些要求,各校都树立了自己的校训、校风、学风和教风。所考察的几所学校,所到之处窗明几净,教学设施与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学生没有奇装异服,精神面貌乐观向上。

扬州仪征职业技术学校以“只争朝夕”为校风、“弘毅笃学”为学风、“诲人不卷”为教风。强调对学生的“三全”管理,即全面、全员、全程管理,从学生思想、行为、文化、卫生、安全等各方面都严格要求,细节甚至规定到男生的发式、女生的裙子。

扬州职业教育中心将学生培养目标定位为“身心和谐、手脑并用、做学合一”。要求学校全体教师做善事,要让学生“背着书包进来,带着技术出去”。强调学校是在做“平民教育”,因为来校学习的学生都是平民百姓,甚至是贫困家庭的子女,学校要做到公平教育,服务学生。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认为:职业教育不是简单的“器械的教育”,校园应成为学生快乐、健康、全面成长的乐园。该校以“我在乎你”作为学院精神,倡导人文关爱的教育,特别关注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在人生规划、学识提高、能力发展、人格健全、创业成才以及个性特长等方面,给予帮助与支持。强调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使学生自觉努力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有用之才。学校管理既严谨有序,又不失活泼,整个学校面貌生机勃勃。

3.提高就业竞争能力。这几所职业学校虽然办学模式灵活多样,但教学中主要采用文化课与专业课“1+2”模式,即一年文化课,二年专业课。而二年专业课又分为“1+1”,即一年在校内上专业课及校内实习,一年在企业顶岗实习。学校通过以文化课为辅、专业课为主,专业课又以专业理论课为辅、专业实训课为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三年的学习期间内,不仅能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还能在毕业前一年就在实际工作岗位进行锻炼,很多毕业生则直接被实习单位录用。两市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近100%,大批毕业生进入本地及上海、南京、无锡工业园区的知名企业、外资、合资企业,也有到人民大会堂、国务院办公厅、奥运会组委会、钓鱼台国宾馆等重要部门工作,还有一些学生已走出了国门。

4.内部管理有方。学校内部管理从“精、细、化”角度入手,注重细节和人文管理。这些职业学校教师的工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财政拨款的正常工资,另一部分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效益和实力向教师发放的效益工资。扬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为鼓励教师充满自信、脚踏实地工作,以业绩为基础,物质奖励为手段,制定了对教师的激励措施。这种“效益工

资”30%为福利性质,70%为奖金性质。福利发放所有教师一个标准,以配电脑、手机或集体旅游等形式,每名教师每年在1-2万元之间。奖金性质则按课节、职称、职务等不同条件,制定了具体详细的发放标准和计算方法。其中,教龄每年1元,每节课11元,班主任费每学期400元左右。经计算,校长每月所得的奖金在600-800元之间,其他教师每月都可增加几百元的收入。

后勤服务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共有的难题。过去,这几所学校在改革过程中也将后勤服务推向了社会,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发现这种模式不完全适合职业学校的办学实际。因为学校学生还处在成长阶段,后勤服务不仅提供吃、住条件,还要负责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而将后勤服务交由社会,管理方通常只负责解决学生吃、住问题,这给学校安全和对学生的教育都造成管理制度上的漏洞。所以,现在已经实行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学校都在逐步将管理权限收回。

(四)招生政策宽

由于江苏尤其是苏南地区工业发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如苏州市工业产值占GDP的64%,每年需要新增劳动力25万多人,而本地职业学校仅能提供7万左右毕业生,扬州也同样面临技术工人短缺的局面。为扩大生源,各校都采取各种措施进行招生。

一是扩大招生范围。两市职业学校不仅面对本省招生,也面向省外招生,或通过联合办学方式扩大招生范围。扬州市充分发挥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和就业市场作用,大力推进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院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在河北、苏北等地建立了8个生源地。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除专科生外,其他类型的招生范围还包括安徽、江西、福建、山东、河南五个省。

二是提高学校吸引力。学校通过与本地及周边大、中型企业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定期召开企业家联谊会,实行客座工程师和客座教授制度,提高教学质量,扩大知名度,吸引了广大学生的注意力。

三是采取超常措施。学校在招生工作中不搞全员招生,采取“企业化”运作方式,将招生作为一项“工程”实行发包制。如扬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作为“公家”发包,一名副校长作为“私家”承包,只带5名员工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双方协议招生数量、招生费用及其他奖惩措施,严格按照合同办事,效果很好。

四是以“出口”保“入口”。各校都将学生就业放在重要位置,注重以高质、稳定、高投入的策略,建立了跟踪就业服务机制。学校成立就业指导机构或办公室,为学生就业搭建平台,提供个性服务,促进毕业生“能就业、就好业”。扬州仪征学校规定班主任要负责跟踪学生就业一年后。扬州市教育局本着“学以致用、高报酬、岗位可持续性、职务相对稳定”四条原则,严格要求企业为学生交纳“三险”,全市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基本达100%,落实了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和医疗保险金,平均工资都在1000元以上。近5年来,苏州市职业教育学生占高中阶段学生的比例超过了50%,最近3年一直稳定在55%左右。

五是严格招生考核制度。扬州市教育局为保证普职招生比例大体相当,对教育局内部普教、职教和发展规划处三个处室进行捆绑考核,使三个处室目标一致,责任统一,确保每年普通高中招生“三限”政策执行到位。职业学校已连续五年招生超过普通高中,今年达到52%比48%。

六是强化宣传。扬州市政府对职业教育招生起到重要的宣传、引领和推动作用。每年都由政府搭台,所有职业学校进行集中宣传,开展招生咨询会,让家长走进学校,参观实验室,参加座谈会。教育局制定了职业学校“开放日”参观制度,让所有初三毕业生到学校参观体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中对职业学校有了直接、充分的了解,取得好感。各职业学校还利用中考、外语口试、体育加试、家长会等时机进行宣传,并与普通中学挂钩,建立友好学校,通过到校慰问、送学校钢琴及其他一些纪念品等方式沟通感情,增进了友谊,促

进了招生工作。

(五)资金投入多 

与学历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是“费钱”的教育,没有大量资金支持为后盾,职业教育难以办好。近两年,扬州市投资4亿元,建设31所职业学校,并严格执行企业提取0.5%职工培训经费、教育费附加30%用于职业教育的政策,这两项经费总额有2500万左右,归市教育局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处统筹使用。“十五”期间,苏州市对职教的投入达到了30亿元,初步构架起以国际教育园为龙头,每个县市有高职院校或办学机构、1-3所规模较大的中职学校的职教大格局。苏州市除政府投资外,企业职工培训经费、教育费附加30%用于职业教育,这两项经费总额将近亿元。繁荣的经济,雄厚的资本使职业教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苏州市政府决定,“十一五”期间,市财政在原有基础上每年新增专项经费1000万元用于职教实训基地建设,每年安排200万元用于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工作。各市、区政府也都要逐年增加这方面的专项资金安排。

除政府和教育部门投资外,扬州和苏州市职业学校充分发挥多功能办学优势,社会培训功能突出,效益显著。苏州建设交通学校社会培训收入每年超过千万元,在增加收入的同时,既密切了与企业的联系,又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此外,两地中职学校的学生都要交纳学杂费,每人每年2300元左右,学校还多渠道引资,使学校建设能够锦上添花。

(六)办学环境优

一是学校环境优美。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交通建设学校坐落在苏州国际教育园内,这里依山傍水,距古城中心九公里,附近有绕城高速、高架路网。苏州国际教育园的建立,体现了苏州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心和实力。苏州国际教育园,东起石湖、京杭大运河,西傍横越路,跨越吴中区和高新、虎丘区,总规划面积10.66平方公里,实际开发6.7平方公里。教育园由美国龙安建筑规划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承担总体概念以及启动区的规划设计,建筑风格简捷、明快、大气,与周围景观和谐统一,交相辉映。教育园20xx年动工,20xx年全面完成,投资额已达54.82亿元,现已有13所院校、8万余名师生入驻教育园南北两区。

二是基础设施雄厚。这四所学校建设标准档次高、设施环境好,校舍宽敞明亮,各种实验室、实训室、活动室、展示室一应俱全,教育教学和实训设施先进,后勤配套设施完善。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占地35公顷,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有全日制在校生6700多人,各类在籍学生超过万人。拥有现代化的模具开发、机电控制、电子装配、信息技术等近150个各类实习、实验、科研场所,教学设备资产总值约6500万元。

苏州建设交通学校有目前苏州市最大的汽车专业、建设类专业为主的新技术实训中心。总面积5000平方米的汽车实训中心包括整车实训室、发动机实训室、自动变速器实训室、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实训室等。建设类专业拥有土建、混凝土结构等实训室8个。此外,还有装饰工艺材料展示室、建筑测量工程展示室等。

扬州职业教育中心有包括电工技术实验室、电子基础技术实验室、电子测量室、智能化音视频考核实训室等各类实验、实训室达42个,有成套的电子技术实训考核装置。

三、启示和建议

1.合理整合资源,扩大办学规模。近年来,扬州和苏州市都对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进行了布局调整,资源整合。扩大了学校规模,加强了学校师资力量,在硬件设施和软件投入上都有了大幅度增加,使学校整体办学实力得到提升,为学校做大做强奠定了基础。我区应在前期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尽快出台职业学校调整方案,做大做强职业学校,发挥规模效应。

2.理顺管理体制,发挥行业主管部门作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统筹除技校外的所有职业学校人、财、物的管理权,使教育部门能够充分发挥统筹、指导和管理作用。

我区应尽快落实教育行政部门在职教人、财、物方面的统筹责任,做到事权和人权的统

一,责任和义务的统一。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目标考核责任制和督导检查制度,把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工作列入领导任期目标,作为对地方和部门主要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3.突出办学特色,强力推进骨干专业建设。两市职业学校在行政管理上,强调小行政、大专业,从专业领先角度出发,紧紧围绕当地及上海周边地区企业需求设置专业,同时根据自身条件科学选择,使骨干专业能够真正成为学校办学的支柱。

我区职业学校应做好学校定位,职业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总结起来就是三句话: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拿什么去培养他,培养好这个人到哪里去。因此,学校在专业建设上要有特色,应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从服务地方经济出发,为学校建设和专业发展建言献策,指引方向,使学校所设专业能够立得起,站得稳,留得住。在教学中要强调校园文化和学生的思想品德建设,本着“德育+技能”的原则,既教学生成才,更助学生成人,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艺、体育等活动,从日常管理到课堂渗透,对学生陶冶情操,塑造品格,将学生培养成有一定的技术、良好的品质、灵活的思维,有爱心、责任心和事业心的人。

4.加强师资培训,夯实教育教学基础。两市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进“学校、专业、教师队伍”三大建设。除学历达标的要求,教育局还规定专业课教师暑期必须到企业锻炼,了解企业生产和经营情况,并认真考核。我区要充分利用寒、暑期,加大师资培训力度。要举办专业教师技能大赛,与职业技能鉴定一并进行,培养技能精湛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要建立教师轮训制度,选派教师到国内外培训机构接受培训或到企业锻炼,逐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5.稳步推进改革,后勤服务应符合学校实际。我区对职业学校后勤改革的要求是将后勤服务推向社会。这次考察的四所学校过去都实行了后勤社会化管理,经过几年运行,总结的经验是后勤服务社会化不完全适合在职业学校推行。职业学校的学生自控能力差,社会的管理部门没有管理经验,注重眼前经济利益,对学生思想道德和行为管理欠缺,从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学生宿舍应由学校协同企业进行管理。因此,我区职业学校的后勤管理应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当的管理模式,不宜盲目跟风。

6.狠抓实践环节,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我区职业学校应加强基础建设,注重实践教学,改革培养模式。为增强学生对生产一线的适应性,提高毕业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区职业学校应加强校企合作机制的探索,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为原则,与校外企业和相关行业、部门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依托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岗位实践的机会和阵地,使教师能够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学生能够提高专业技术能力,为学生成才就业奠基铺路。

责任编辑:王宝兰

更多相关推荐:
德国职业教育考察报告

德国职业教育考察报告湖南省民办教育协会赴德教育考察团应德国联邦职业教育和培训研究所Germany39sfederalinstituteofvocationaleducationandtraining简称BIBB...

德国职业教育考察报告z

德国职业教育考察报告德国职业教育考察报告浦东新区职业教育考察团执笔唐水明20xx年11月30日至12月9日以浦东新区社发局教育处领导陶国强为团长高桥职校校长尤庆华群星职校校长顾晓光新陆职校校长陈野弟教发院教研部...

德国职业教育及应用科技大学考察的报告

德国职业教育及应用科技大学考察的报告江苏技术师范学院赴德国学习培训班一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概览一德国职业培训的历史沿革及其种类和作用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是以满足企业生产和发展的需求经过200多年的探索逐步发展起来的...

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暨英国德国职业教育考察报告

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暨英国德国职业教育考察报告职教装备专业委员会数控专业团组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教育装备专业委员会组织的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暨英国德国职业教育考察团于10月4日至10月13日访问了英国和德...

德国职业教育学习考察报告-青岛继续教育

德国职业教育对青岛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借鉴学习考察德国职业教育的体会青岛广播电视大学刘飞云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德国职业教育取得成功的原因并就如何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经验发展...

德国物流职业教育考察报告

德国物流职业教育考察报告应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的邀请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全国物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任豪祥率领的中国物流职业教育考察团于5月11日至5月25日对德国职业教育进行了为期十四天的...

20xx年中国职业教育市场深度调查报告

智研咨询专业市场调研报告网站20xx20xx年中国职业教育市场全景调查与产业竞争格局报告客服QQ992930161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价格纸介版7000元电子版7200元纸介电子7500元文章来源报...

台湾职业技术教育考察报告

台湾职业技术教育考察报告吉林省教育厅高等职业教育考察团20xx9吉林省高等职业教育目前正处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探究学习台湾成功的教育理念特别是职教理念吸收消化引为己用促进吉林省高职教育的发展为吉林省的经...

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调研报告20xx年调研报告写作参考资料

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调研报告20xx年调研报告写作参考资料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与发展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成绩显著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它在我国现代教育体系中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基础教育的持续...

XX县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XXX县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县工业化进程的迫切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能否把我县职业教育做大做强做优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事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认真研...

职业教育调研报告

职业教育调研报告一企业基本情况河南世纪香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xx年1月位于河南省许昌市许繁路北段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现有职工158人其前身是在19xx年成立的许昌县食用菌研究所的基础...

职业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关于我县职业教育工作的调研报告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了大批的专业实用型人才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形势的不断变化职业技能型人才越来越紧缺职业教...

德国职业教育考察报告(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