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剧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结题报告

时间:2024.5.4

《小学语文剧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结题报告

松江区天马山学校 莫 琼

一、序言

剧本是一种文学体裁,在小学生语文基础课程中也有一定数量的剧本学习。

如今对于剧本这种文学体裁的教学意义越来越被重视,但是针对小学生的剧本课程开发和实践的研究非常少,大多数课题都是围绕着课本剧改编和表演来论述的,而且多研究都是围绕着课本剧的在课堂教学中的效果展开论述的,其实小学生对剧本展现了巨大的兴趣,不仅仅是停留在课本剧这种形式上的。

国外关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探索比较丰富,许多国家的母语教学中也采用了剧本或者表演的这种形式,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作为中国的母语教学课程——语文,她的课程改革一直是迟缓的,语文课程教学形式单一,校本课程开发相对比较单薄,剧本作为丰富教学的一门课程,这项探索一直无人问津。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寻找小学语文剧本课程的开发的方法,以及研究其实践策略。最大程度的展现剧本的文学魅力。从而推动小学剧本课程的长远发展。

为了完成本课题,我在天马山学校2012学年上半学期进行了《剧本课程》探究课的授课有效地将本研究应用于实践。

二、研究的意义

1、可以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语文教学模式。

2、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多元智能发展。学生在剧本课程的学习中个体的观察能力、写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有极大的提高。甚至对学生性格的塑造,心理的健康都有重要影响。

3、学校特色办学,通过本研究提高学校校本课程的构建和实践应用能力。

4、促进语文教学的课程改革。

三、研究目标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剧本课程是围绕着剧本这种形式的语文校本课程的一种。

1、研究语文剧本课程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写作能力的提高、个体发展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2、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剧本课程开发的步骤,并付诸实际的编撰,形成特色剧本课程教材。

3、积极推广剧本课程的教学,解读实践中所产生的问题。

四、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针对学生对剧本课程中实践过程进行全程干预的行动研究,根据实施和观察的情况,反复修改理论,寻找剧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的理论依据。

个案研究:在实施剧本课程中,学生的兴趣的激发,写作能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等方面做个体案例分析,并保留了研究结果。在《剧本课程》的学习社团中,我保留了两个学生在《剧本课程》学习前和学习后语文试卷和表演视频。可以直观了解学生通过《剧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能力有了相应的提高。

调查研究:为了细致了解学生对剧本课程的个人兴趣和个体差异,我在《剧本课程》实践中,进行了多次的调查问卷和访谈。了解学生对剧本课程的兴趣等各方面的情况。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小学语文剧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

1、小学阶段语文剧本课程的意义: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写作能力的提高,个性的发展等方面产生的积极作用。

2、如何编撰剧本课程?尤其是资料的收集,整理,编撰的过程研究。主要体现剧本课程编纂的创新性、时代性、和有效性。

3、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推行剧本课程,并发现剧本课程的实践策略和实践意义。

六、研究过程概述

1、课题的文献调查和理论学习阶段。比较沪教小学语文三年级~五年级教材中的剧

本形式,进一步了解小学语文剧本课程和一般的剧本区别,了解小学课本剧的教学现状,深入学习学生认知基础和

2、搜集资料,并进行整理,编撰完成剧本课程的开发。为了较好的完成教材的开发,我观看了大量的儿童影视剧作,挑选了《骄傲的将军》这个动画片作为剧本课程学习范本,让学生把形象的视频展现和剧本的文字表达联系在一起。随后编纂了学会表演、创作剧本、团队合作、剧本展现这四个章节。

学会表演这一章主要通过表情、动作、语言、综合这四个方面的训练让学生把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结合在一起。创作剧本这一章通过课本剧的改编和独立创作来达到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团队合作这一章的编纂让剧本再次从文本变为可表演的载体,既培养了文学能力也增强了团队合作。最后作品的呈现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成就感,让自己的表演变为可以保留的文本和可观赏的视频资料。

3、主要是记录和发现剧本课程实践中的问题并改进其实践策略,注重实践回馈,完善剧本课程的开发。由于我的实践过程是以学校探究课的形式进行的,所以我的剧本课程社团的成员不是来自一个班级,甚至不是一个年级,主要是小学语文三到五年级的学生,所以他们的语文基础是有很大区别的,也就给教材开发带了一定的难度。但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接受能力几乎差不多。而且这样的年龄差距也给展现剧本时带来了一定的便利。

七、研究成果

1、完成小学语文剧本课程教材的编撰。这本《上海市松江区天马山学校校本教材》图文并茂、章节合理较好的应用与剧本课程的实践中,并在实施中不断完善。

2、剧本课程过程性评价量规。通过量表可以有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我的研究提供研究基础。

3、剧本课程实践中的记录资料和影像资料。我把他们的作业和调查问卷等资料进行了保存,有利于观察研究的客观性

4、参加区中小学校园剧比赛的剧本和影像资料。现在的资料保存,绝不仅限于文字资料,更多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也有利于学生的积极性的提高。

通过一个学期的剧本课程学习,社团成员语文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一点可以从他们的任课老师给我的日常评价中了解到,更可以从成员的语文成绩中窥见一斑,尽管决定语文成绩提高的因素很多,但我想这一个学期的剧本课程学习,他们是收获颇丰的。对比刚参加剧本课程学习时,他们的羞于表达和语焉不详,现在的他们是一群团队能力很强,敢于展现自我的孩子。我想这就是我做研究的初衷吧,而且这一切都如愿以偿的完成了。在去年区举办的校园剧大赛中,他们发挥出色,获得了三等奖,我想这在条件相对简朴的农村学校是来之不易的。

总上所诉,我觉得剧本课程的学习中学生的语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个体成

长具有了长足的发展。

八、关于课题的反思

虽然研究取得了不错的预期成果,但是也还是有一些困惑。如:我本打算在剧本课程的实践中,做学生个体成长的量化比较,但不知如何做起?如果做儿童的性格比较可行性有多高?儿童的心智还不成熟性格测试能不能准确的反映学生的变化等等。

我想课题的研究虽然告一段落,但我们研究的进程绝不能就此止步,只有不断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才能鼓舞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也只有如此,才能让我们的教育科研更上一层楼。


第二篇:《小学语文开放性考试的实践和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开放性考试评价的实践和研究》

结 题 报 告

江山市中山小学课题组

【内容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考试评价还存在着目标错位、形式单

一、功能弱化等诸多问题。本课题研究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张扬学生个性特长为出发点,突出考试的诊断、激励、发展的功能。本文介绍了小学语文开放性考试评价的新尝试:确立全面、开放的考查内容,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以新课程评价体系引领考试形式,尝试新考法;依据学科特色,编制学生喜欢的开放性新试题。还简略介绍了开放性考试评价的时空创新及评判主体、方式的开放。通过研究,考试成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有效动力,成为教学相长的有效载体。

【关键词】 语文 开放性考试 评价

一、问题的提出

考试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主体评价,是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进行形成性和终结性检查常用的方法,也是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但审视教育评价现状,小学语文考试评价在诸多方面已经束缚了语文教学的发展。

1、考试目标错位。考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教师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参考。但事实上,我们在经意和不经意之中却总将考试当成目的,因此,学生逐渐丧失了语文学习的热情和信心,许多人被过早地归入差生的行列之中。

2、考试形式单一。传统的语文考试就是做试卷,而一张试卷所检测的也多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至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综合素质却常被忽略不计。这样日复一日的考试给学生带来的除了厌烦还有什么呢?

3、考试功能弱化。为了考出高分,教师们带着学生在茫茫题海中反复演练。而当我们将改完的试卷发给学生时他们最关心的往往就是那一个得分,至于自己错在哪儿,为什么错,却很少去关注。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成了大多数学生的心声。 这样的考试制度除了给教师、学生带来压力外别无益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评价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 课题组长:朱玲娟 课题组成员:杨苏娟 徐秀娟 王向伟 汪水英 1

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研究和构建一种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语文考试评价体系势在必行。鉴于此,我们在市教科所、学校教科室的指导下,开展了“小学语文开放性考试评价”的实验研究。

开放性考试评价是针对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而言的,它以新课标为指导,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张扬学生个性特长为出发点,强调考试评价内容、形式方法、命题及评价主体的开放。这样的评价体系,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水平;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对平日的语文教学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综述

近十几年来,国外关于学校考试评价改革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层出不穷,韩国、泰国、澳大利亚、罗马尼亚等国家纷纷进行考试制度改革,而改革的重点均是向“一卷定终身”叫板,强调在招生时不能仅重视终结性分数,还要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给予充分考虑,即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我国在近年来改革的过程中,对考试制度、内容、方法等实行了多次改革,以期实现考试的科学化、现代化,如进行知识能力综合考核,实行标准化考试等。新的课程改革也提出了新的评价和考试的理念、方法和目标。然而,在具体实践中,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如考试题与教材的内容差异大,教师不得不增加教学的难度。由此看来,语文考试的方法、命题的内容和要求,已成为新课程顺利推进的关键。这就亟需我们按照新课程理念,构建开放性的考试评价体系,以发挥考试在新课程实施中的促进作用。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小学语文考试评价的重新思考和定位,重新确立考试评价应遵守的原则;改革小学语文考试的内容,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试题内容、试题库;努力探索出操作性强、适合学生发展的考试评价形式。从而最终达到激励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促进学生全面提高素质的目的。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5、6—2005、9)

①建立课题组,做好课题组内的人员分工与任务落实,将考试评价研究列入本学 2

期的教学工作计划之中。

②广泛搜集资料,组织课题组教师开展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培训,提高思想认识,更新教育观念。

③分析调研,拟定小学语文开放式考试评价研究的实验方案,邀请专家进行课题可行性论证。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5、10—2006、9)

①各课题组成员根据课题方案,以本班学生为对象展开研究,全面探索操作性强,促进学生发展的考试评价命题、内容和形式。

②全校开展一次“新理念下的考试命题”比赛,邀请专家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分教研组学习获得一等奖的试卷。

③在第一轮开展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做法与效果分析交流,并写出阶段性小结,及时调整考试评价改革的方案,不断提出新的设想。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6、10—2006、11),

①对各种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小学语文开放式考试评价的操作要点及存在问题。

②建设具有校本特色及促进课改实施的试题内容、试题库。

③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五、研究结果分析

(一)确立了开放性考试的内容及操作体系

在实验中,我们把学生的语文学科素质分成知识与能力、习惯与态度、兴趣与特长三个基本方面来考查,分别由语文试卷得分和单项考核分、平时观察得分和自定特长测评分三项组成,分别占期末总成绩的60%(单项考核占20%)、20%、20%,学期末记入《小学生成长记录册》,以期真实、全面地评价学生的成长。

小学语文开放性考试的实践和研究结题报告

1、知识与能力

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考核分别采用书面测试和分项考核的方式进行。在对学生进行测试时该注意些什么,本文将在命题部分作详细阐述。

3

对于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外古诗文背诵、课外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试卷不能或不宜检测的内容,我们采用分解成单项进行评价的方法。(单项测试评价表见附件1)

如课外古诗文背诵,我们以新课标要求背诵的80篇古诗文作为标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诗文的难度分高、中、低段分别作了要求,低段、中段、高段分别要求背诵 30首、25首、25首。学生的背诵能达到要求的篇数的即在“课外诗文背诵”栏给予三颗星。(高中低段背诵篇目见附件2)

采取分项考核,有利于对学生的各项能力发展水平进行测评,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

2、习惯与态度

知识、技能的评价是显性的、可以量化的,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则是隐性的、较难以量化的。因此对习惯与态度的评价要有不同的标准。

我们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过程与方法的考核,主要通过教师平时的观察、记录、言谈、问卷调查及学生自己的小结、反思、自评等方面进行,将其有机地渗透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之中。如关注日常教学中学生的每一次发言,每一次听讲,课内外的每一次作业,每一次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搜集学生在课余学习(如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活动资料来评价。原则上,对学生习惯与态度的评价每月进行一次。

3、兴趣和特长

为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充分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我们尝试了对学生实施单项十佳荣誉称号的评价制度。如授予学生“十佳小作家”、“十佳小书法家”、“十佳小辩论家”、“十佳小主持人”、“十佳小播音员”、“十佳故事大王”、“十佳背诗高手”、“十佳识字能手”等15项称号。考查的特长项目分别从阅读、口语交际、写作、朗读、写字等方面着手,学生根据自身特长自主选择测试项目。因为项目多,大多数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各个方面的十佳称号。这样融语文测试于个性特长的展示的评价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对每一个学生都能产生激励作用。

(十佳小能手的活动剪影见附件3)

(二)、探寻了开放性考试的试题编拟方法

考试方式和考试命题应是开放性考试改革的关键。那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编制怎样的试题才能有效地考查出学生的综合素质,让那些怕考的学生找回失落的自信呢?(详见附件4.1)

4

1、命题语言富于人情味,减少学生压力

传统的语文试题,往往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缺少人文性。新理念下的考试评价形式上要凸显人文性,增强试卷表述的亲和力,以考出愉悦的感觉。

(1)设置卷首语、卷尾语,添加提示性、激励性用语。卷首语能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愉悦的考试氛围,让学生快乐地参加考试。卷尾语则可用另一种方式让学生们仔细地检查试卷,而在试卷中出现的激励性语言则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祝福中,充满自信地参加考试。在试卷的最后还可开设心里话栏目,让学生留下对考试的感受,对试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使考试成为教师改进教学的过程。

(2)调整题型、试题设问方式。在试卷中,我们本着多一些尊重,少一些命令;多一些关怀,少一些苛求的原则,尝试以孩子的眼光出题、批题,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减轻思想压力。如把以前的“组词”、“修改病句”改成“我会给生字宝宝找朋友”“我会给下列句子动个小手术,使它们恢复健康”等。

2、试题答案主观多样,张扬学生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珍视个人独特的感受”,我们的命题也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和自主性,让学生表达出与众不同的感受,为学生提供一个激活灵性、张扬个性的平台。针对以往命题多是答案唯一的封闭性客观题的情况,我们尝试设计一些开放性主观题。主观多样化的试题,能给学生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思维和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创造的魅力。如:这学期你最喜欢哪首古诗,请写下来;请你根据自己家人的个性,为全家设计悬挂于居室的名言;用想象的方法,说说枫树的叶子为什么是红的。这些试题,给学生留下了宽泛的思索和表达的空间,学生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命题被赋予个性化的色彩。

3、命题内容加强综合性,考出全面素质

语文是综合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因此,语文考试的命题要尽量减少单项知识的考试,而应加强整合,通过整合在有限的试题中考查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

首先,要加强听说读写能力之间的整合。如在试卷中安排一组听力材料,用广播播放一个课外故事,“听了这个故事,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请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你能针对故事提一两个问题吗?”

其次,要加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之间的整合。努力在考查学生的语文主体知识的同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人生观等。如“本册 5

课文中我们认识了( )的夏明翰、( )的容国团、( )的董存瑞、( )的小珊迪,在课外,我还认识了( )的( ),( )的( )??其中,我最敬佩( ),因为他(她)( )。”

另外,还要努力加强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整合。如: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请你设计一张精美的贺卡,送给你的亲人或朋友,别忘了写上你深深的祝福!

4、命题与生活接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链接生活”是新课标的一大亮点,我们的试卷命题也应关注学生的生活,加强试题和学生生活及社会的联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选择合适的材料,题目尽量以生活中出现的实际情景为背景,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可以与人进行情感沟通、思想交流,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学校开设了各种兴趣班,你准备报篮球兴趣小组,可是爸爸妈妈不同意,非要你报语数兴趣小组,你准备怎么说服爸爸妈妈?”

另外,我们也尝试让社会上一些有影响的事件走进试卷,引领学生将视角投向更为广阔的天地。北京申奥成功、世界杯足球赛、非典等一系列社会热点问题,都可以成为学生考试的一部分。如试卷中可以设置这样的题目,如“20xx年,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如果你是北京市长,你打算做哪些准备工作,请大胆想象,再写下来。”

(三)、构建了开放性考试评价的方法体系

1、鼓励免考,给优秀学生一份特殊的荣誉

传统的考试,多是教师统一命题,学生全员参与。为了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明白平时努力获得知识比期末得个好分数更重要,我们实验班允许部分学生每学期一次的期末考试免试。一般先由学生提出申请,教师根据平时课堂表现、作业质量、每学期的能力检测、习作发表以及上课情况进行综合评定,确定免考学生名单,在校内橱窗张榜公布。

免考制度针对的是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这是一份给优秀学生的特殊荣誉。可以促使学生体验成功感,提高全体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树立班级中的学习典型。同时又能让这些学生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采取选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个个成功

学生存在的差异是客观的、绝对的。承认和尊重差异,不仅应体现在因材施教上,而且也应该体现在因材施考上。选考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或需求设计不同层次、 6

不同类型的试题,为学生提供选择机会,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个性、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需要。采取选考的策略,有利于在保证完成基本学习目标的前提下,使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一是让学生选择不同难度的试卷。即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编拟难易不同ABC三套试卷,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试卷。当然,假如一个学生选择了B卷,考得较好,他可以再次选择A卷。记录成绩时,均以最高成绩记录。实行分层考试淡化了考试的甄别功能,模糊了学生间的分数差距,而且可以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考好成绩的滋味。(A、B卷见附件4.2)

二是让学生选择不同类型的题目。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各不相同,用同样的试题去考不同的学生,很难考出全部学生的真实水平。为此,我们经常给学生增设选做题,让学生选择其中的部分题目完成。选做题的难度相当、赋分相同、内容各异、做题时间相等。

3、在情境中测评,让快乐与考试相伴相随

传统考场纪律森严,把孩子们置于严格的环境中,不利于孩子们发挥出水平。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如能将知识的考查融入到趣味性的活动中,对孩子们的认知、情感、能力进行全面综合性的激励评价,那么就能使考试获得新的生命力。情境测试,即教师精心创设几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试题,让学生在表演、竞赛、游戏等活动中进行考试。

如一年级语文的拼读音节的测评,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去拼音王国旅游”的情境,让学生读拼音过城门、帮助迷路的音节回家、看图片写音节、给拼音王国的国王写一句话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4、学生自己出卷自己考,促进学生共同提高

出题一直是教师的专利,为了让学生过一把出卷瘾,我们尝试让学生自己出卷,同伴互考。这样的做法能为学生提供多边交往的平台,促进学生共同提高。

做法一是自主出题,同伴互考。学习完一个单元以后,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出卷。为确保活动的有效,需要教师在考试的难度和重点的确定上做耐心的指导。试卷出好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同伴交换,交叉完成。然后由做题人对同伴所做的试卷做出客观的评价,老师也要就学生的出卷能力和做题情况分别给予激励性的评价。 7

这样的考试能使学生在选题、拟题、答题、评题的过程中享受考试的快乐,能力得以提高。二是小组出卷,组际互考。考试前,教师引导每个小组合作出一份试卷,考试时,小组与小组之间互换试卷进行考试,要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一定的出题和答题任务。这种考试方法,改变了过去教师一个人包办的局面,使教、学、考得到和谐统一,促进学生共同发展。(详见附件4.3)

5、开卷与闭卷结合测评,既考知识更考能力

以往的很多考试都是纸上谈兵,如查字典本身是一项技能,但我们的考试都要求学生在不翻字典的情况下完成,这显然是不科学的,因此我们尝试开卷与闭卷结合进行测评。闭卷侧重考察技能目标,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程度,而开卷着重考察学生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熟练的程度。开卷答题过程中学生可以使用工具书、查阅资料,询问教师、家长,进行实际考察等,强调学生在完成试题过程中主动、合作、探究的意识和学生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开卷完成一份有关秋的综合性作业。包括秋的好词好句,秋的古诗词,秋的树叶画,这份开卷作业由学生在开考前一周完成,计入总成绩。开闭结合的考试形式,打破了多年来人们已经习惯的严格的闭卷笔试的形式,在对学生学习成果评价的多样化上作了有益的尝试。

(四)、创新了开放性考试的时间和空间

1、开放考查的时间,全程评价

要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并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文学习过程的评价。我们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开放了考查时间,把对学生的语文能力的考查分散到了平时的学习过程之中,让考试随时进行,随机进行。一是允许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提出接受评价的时间;二是允许学生提出复评,直到学生满意为止。

如学生的特长测试,我们就将其分布在整个学期之中。具体做法是:头一个月为学生准备的过程,因为特长测试不仅注重结果,更注重准备的过程,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可向他人请教。从开学第二个月开始,实验班的学生就可以向老师申请特长项目的考查。每一种十佳评选先在班内进行,选出每个班的十佳小能手(历时一个月),然后推荐优秀选手参加年级的筛选(时间也为一个月),最后是校级的十佳小能手评选展示(学期结束前一个月)。

8

再如学生的第二、三次考试具体放在什么时间,由学生个体确定,他觉得自己准备好了,就可以向教师提出申请。

这样做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补救措施,重新凸现考试本身的反馈调整功能,实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目的。

2、开放考查的空间,因地制宜

传统的考试要求学生坐在指定的座位上接受纸笔测验。新课程要求教师能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考试环境。只有这样,考试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考试积极性,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最好的发挥。在实验班,我们除了固定的教室,还将考试的场所延伸到了校园、社会、家庭。如学生的朗读测试,就可以放在家里进行,教师让学生在课本中选择一篇最能体现自己朗读水平的课文,再把读得最好的一次用录音带录下来。

(五)、确立了开放性考试的评判方式及主体

1、模糊评判,使考试的反馈功能突显

在考试结果的处理方面,本着着眼于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来处理,教师重在为学生提供建设性的改进意见,而不让考试成为给学生加压的手段。

一是采用等级、星级评价。譬如语文卷面考试,按知识和能力测试的内容,分成三大块,在各大块下设置星级,评卷时,教师根据学生答题的质量,在相应的星级栏内打勾,末了再根据总星评定学生本次考试的等级。这样评,看起来不如百分制精确,实际上却更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因为语文考试中的很多答案本来就是模糊的、多样的,按百分制评,只有“对”与“错”之分;而星级评定则有“优”与“劣”之别。

二是采取弹性评阅。具体的做法是给学困生以特殊待遇,同样的答案,一个优秀学生只能给他两颗星,但对一个学困生教师则可以高抬贵手,宽容地给他三颗星甚至四颗星。

2、多次评判,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加速器

一次性的考试评定学业成绩,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与学习的自信心。从课题实施开始,实验班就确立了以促成学生达标为目的的富于弹性的多次评价策略,允许再考。所谓再考就是允许学生在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予以第二次,甚至第三、第四次考试机会,直到达标或获得满意的成绩为止。

对于个别学困生,我们允许教师将部分试题内容事先透露给学生,让学生在规定 9

的时间内自己去请教老师,求助同学,反复练习。因为我们考试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更多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通过第二次考试,学生成绩提高了,说明他们掌握的知识更多了。

3、协同评判,使评价结果更显全面性

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变单一的教师评价为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价相结合的多元互动评价方式。如对学生的单项评价,我们就让学生担当评价者,仍以古诗文背诵为例,学生哪首会背了就可以到指定的小组长处背诵,并予以登记。在特长测试和情境测试中,我们采取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每项测试完毕,我们都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参与游戏的感受,给自己一个相应的评价;参与同一游戏的同学进行相互评价;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与游戏的情况给予恰当地激励性评价,更能全面反映学生的掌握情况。而家长参与评价则能更大地发挥评价的作用,如对学生完成作业态度和学生完成实践性活动的态度的评价等应该说家长是最有发言权的,家长的评价能更有针对性地协助老师督促教育好孩子。

六、研究成效分析

开放性考试作为一种新的考试形式,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学生和教师的收益是明显的。

1、改变了学生对考试的态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考试原本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可怕的事,但课题实施后,学生由被动消极应考转变为积极参与考试活动。正如有位同学在考试完后的感想中写道:“以前一听到考试,就会害怕和紧张,因为如果考得不好,不仅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回家还要看家长的冷眼。现在可好了,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选择适合自己口味的考卷,以获取满意的成绩。更新鲜的是,有时我们在快乐地做着游戏,等游戏结束了,老师却告知我们刚刚参加完一项考试,尽兴的我们居然一点儿也不知道。”学生从内心喜欢这种变化,积极性极其高涨。而当他们亲身参与到试题设计中时,考试的神秘感与恐惧感消除了,从而真正认识到了考试只是检查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而已。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有86.3%的学生在这样的考试中感到快乐,91.6%的同学生认为这样能使他们更加喜欢语文。

2、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帮助学生更好地悦纳自我

开放性的考试评价方式,强调了评价的自我纵向比较,弱化了评价主体间的横向对比,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少了对与错的评判,不再仅仅让孩子知道考了多少分, 10

更重要的是告诉学生成功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进步,怎样可以做得更好。同时,考试还帮助学生建立起了“我可以学好”和“我能学得更好”的自信心,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树立了自己发展的目标,都能品尝到成功的甜头和学习的欢乐,体验到克服困难的骄傲。学生从教师和家长那里得到的也不再是埋怨和斥责,而是真诚的赞扬和鼓励。在一年的实验过程中,有32.5%的学生参加了第二次考试,91.1%的学生获得了各项十佳小能手的荣誉称号。成功不再是个别优秀学生的专利,只要你肯努力,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另外,开放性考试结束了教师单向“宣判”学生的历史,学生不再只是被评价者,他们同时也是评价的主体,在对自己的评价、对同学的评价中,学生有了对自己和他人的更为全面的认识;在家长、教师和同学对自己的激励性评价中,学生对自己有了更为积极的认识,特别是一些平时胆怯、自卑的学生重新找回了自信,他们将在别人肯定、赞赏的目光中,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彼岸。

3、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多方面的素质

开放性考试强化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为了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学生能主动地查阅相关资料,深入生活,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学生这种强烈的责任感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在开放性考试当中,所涉及的内容包罗万象,实现了学科之间的整合,不仅要考查学生的听说读写语文能力,还会涉及到有关数学、音乐、美术、科学等方面的知识。特别在自主命题考试活动中,学生不仅要出好题,还要学会自己设计排版、总体规划等等,因而增强了综合能力。另外,因为要进行讲评和交流,又大大增强了归纳、概括和相互之间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

4、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首先,围绕本课题的研究,五位老师阅读了不少有关评价改革的理论著作,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素养。教师不再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找习题、讲习题上,而将更多的时间放在了提高每一堂课的效率上,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教育科研上。自课题申报以来,参与研究的老师结合教学实践,撰写了多篇论文,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中,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3篇,地级刊物发表2篇;获浙江省一、二等奖共3篇;获江山市一等奖5篇;衢州市二等奖3篇,江山市二、三等奖共19篇。课题负责人还于05年11月参加了浙江省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辅导员培训,并为全市的500多名农村语文教师作了为《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讲座,获好评。

11

其次,平时考查的加强,起到了反馈教学的作用,必然要求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因此课题的实施也促进了课题组教师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水平的提高。在校首届教学新星评比活动中,朱玲娟、汪水英教师被评为校首届“教学新星”(全校39位语文教师仅4位);朱玲娟老师被评为“江山市第八届教坛新秀”,10月被推荐为衢州市小学语文研究会理事,江山市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汪水英、王向伟老师被推荐为江山市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衢州市小学语文研究会会员;杨苏娟老师被评为江山市“十佳班主任”。

七、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虽然小学语文开放性考试在实施中取得了一些成果,得到广大学生和教师的认同,但同时也存在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1、开放性评价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思想,考查范围全面,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但有的考查内容耗时较长,我们又都是大班额的教学,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改变了,但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仍然没有改变。作为实验教师,如何坚定自己改革的信心,并做好家长的工作,仍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八、参考文献

⑴万伟等主编:《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xx年6月版 ⑵肖远军:《教育评价原理及应用》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xx年5月版

⑶严育洪编著:《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xx年5月版 ⑷王茂平:《浅析目前课程评价及考试制度》 《教学与管理》 20xx年第6期

九、附件

12

更多相关推荐:
20xx校本课程开发可行性报告

软陶校本课程可行性报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因此开发课程资源成了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我校的陶艺...

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报告

《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报告》一、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简述:校本课程课程开发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开发策略,一种新的课程改革模式,一种新的课程管理模式,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进行补充,具有学校特色,能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实…

关于解决课程开发资金的报告

关于解决课程开发资金的报告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尤其是地方文化更值得我们重视研究继承和发扬七夕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七夕文化就是传承中华文化天河在郧西七夕在中国郧西是七夕文化发源地以七夕文化...

校本课程开发教研报告

一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情况通过近两年的努力在我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之际我们开发完成了一套体现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其中校本课程系列教材共19册活动课程计划3项课程来源一取材于我校教师的课题研究成果如山水之城河都XX地...

校本课程开发与特色校建设的实践总结报告

校本课程开发与特色校建设的实践总结报告作者:谢华良来源:《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20xx年第11期什么是学校特色?学校特色是指在学校自己的办学理念指导下,从本校实际出发,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形成的独特的、稳定的…

人力资源开发课程报告

人力资源开发课程总结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班级1202班姓名曾江南任课教师赵铭20xx年12月24日

《软件开发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软件开发课程设计报告题目职工信息管理系统设计院系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3年9月2日至2013年9月15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制日软件开发课程设计任务书23目录1课程设计的目的22总体设计33详细设计5...

高级软件开发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高级软件开发技术课程设计报告题目NBA篮球信息管理网站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班级110506姓名史谦学号20xx19xx指导教师赵晶晶学期20xx20xx2NBA篮球信息管理网站一网站的功能该网站包含三个窗体页...

开题报告——《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网站的开发(修改)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系别专业交稿日期教务处制一开题报告二阅读文献目录三文献综述四文献翻译注意请将外文文献原文复印件附在后面

校本课程开发报告

校本课程开发报告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是根据学校的性质特点条件资源学生兴趣等来确立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旨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促进学生健康和全面发展它反映的是学生的个性体现的是学校的特...

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报告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报告一开发背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大举措同时这也成为我们弘扬学校文化凸现学校特色的新契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规定新课程的结构...

西南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的调查报告

西南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的调查报告摘要对川渝云贵四地817名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小学教师做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多数教师对开发校本课程的必要性校本课程特色和质量等问题有所思考体现其开发校本课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大部分...

课程开发报告(2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