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时间:2024.5.2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道德是立身之本

《道德情操论》是苏格兰经济学家哲学家亚当·斯密的的一部伦理学著作。他一生共修订过六次,可见其对这本书的重视。在这本书亚当·斯密从人类共有的情感和同情心的基本原理出发,深入浅出的讨论了克己、正义、责任、仁慈等一系列道德范畴和产生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为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以示人类行为应当遵守的一般道德准则。

身处急剧变革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每一个普通的人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包括贫富差距拉大、企业改革、股市非理性繁荣等。身处其中不能自已,不可避免地感到被自私虚荣、妒嫉仇恨、贪婪和背信弃义等诸多定义为不道德的情感所操纵,因而促使人们更加向往感恩、慷慨大度、正直勤俭、自我克制等人性的美德。对于这所有不道德和道德,以及从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种种人类情感正是——亚当·斯密耗尽毕生心血所研究的。后世评论认为比起他的另一部巨作《国富论》斯密似乎更重视自己的《道德情操论》。即使在撰写《国富论》之前,甚至在写完《国富论》之后,斯密一直没有转移对人性道德情操的思考焦点。

他写成了这本《道德情操论》是十分罕见的。细数在人类历史上全面系统性分析人类情感的作品,该作独一无二。亚当想告诉读者的是,市场经济体系下,人们无可厚非地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也要受道德概念的约束。“不要去伤害别人,而是要帮助别人”这种“利他”的道德情操需要永远地植根在人的心灵里。而且。每个人对这种人类朴素情感的保有和维持对整个市场经济的和谐地运行,甚至民族的强盛将是至关重要。 在亚当·斯密《国富论》的一句名言——“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众所周知,但他在《道德情操论》中也写道,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会威胁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19xx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曾说:“不读《国富论》不知道怎样才叫‘利己’,读完《道德情操论》才知道‘利他’才是问心无愧的‘利己’。”对于处于转型期的我国市场经济而言,这有着重大意义。在这场变革中每个个体都应当从更深层次地了解人性和人的情感,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协调发展。尤其需特别重视社会公平与正义,防止公正这一杠杆的倾斜,动摇社会安定。

此外这本书很大一部分内容中,斯密对人类丰富多彩的人性情感和道德情操世界作了简明扼要的理论说明。

首先第一卷中,他认为同情、同情心是人类天赋的本性之一,如他本人书中所言“无论人们会认为某人会多么自私,这个人的天赋中总存在一些本性。这些本性使得他关心别人的命运,把别人的幸福看成自己的事情,虽然他除了看到别人幸福而感到高兴以外一无所得。我们也常为别人的悲哀而感伤,这也是显而易见的”。换而言之,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是社会生活中天然形成的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接着,他引出论互同情的愉快,同情既能一定程度增加快乐也能适当减轻痛苦。在人际关系联系中,旁观者根据当事人的原始情感与自己表示同情的情绪是否一致来判断它们是否合宜。亚当因此认为,在当旁观者努力体谅当事人情感和当事人努力把自己的情绪降低到旁观者所能赞同的程度这样两个基础上,就确立了两种美德。“前一种的努力基础上确立了温柔有礼,和蔼可亲、公正谦让,宽容仁慈等多种美德;而崇高庄重、自我克制这些使我们出乎本性的一切活动服从于我们自己的尊严荣誉以及行为所需规矩的众多美德,则出自于后一

种努力基础。由此亚当开始引出对各种感情合宜程度的分析以及处境的顺逆对人类评论行为合宜与否的影响。

其次,第二卷撇开第一卷中情感产同激起它的原因或对象间的关系的研究,着眼于从它意欲产生的结果和往往产生的结果的原因的关系的研究。亚当从中谈到对优点和缺点的感觉,确定无疑的赞同或反对的对象,从内心情感同它意欲产生的或往往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来研究——优点(受赏)与缺点(受罚),即是所谓的功过感。并扩展引到正义感和责任感的论述。然而亚当也指出某一情感或者行为所产生的实际后果往往和理论认定后果有出入,这也会对我们对于行为的优点和缺点的判定产生影响。所以亚当引入了论命运这种命运产生影响的原因以及程度,并最后从人的内心以及社会认可方面分析了这种评判波动出轨的最终原因。

第三卷开始阐述我们评判自己的情感和行为的起点。根源起于自我赞同和不自我赞同的原则,亚当再次指出,“如果我们不能离开自己的处境和地位,从一定的距离或者他人的角度来看担待自己的情感和动机,就不可能对他们做出全面的评述”。因此我们无论对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做出赞同与否的评价,都在一定条件下会和、或者是我们设想会和他人的判断存在某种内在联系。从最初针对别人的道德评判,我们才获取对自己的评判原则。往后亚当引出人类对赞扬的喜爱和对责备的畏惧,基于这种情感心理的影响,他开始对由此产生人类良心的影响和权威的分析。从反方面,天性中的自欺本质以及起效和作用也将不可被忽视。

第四卷是论效用对赞同情感的作用。效用被认为是美的主要来源之一,就好像“任何设备或机器子要能产生预期的结果,都赋予总体一定的合宜感和美感,并使人们一想到它就感到愉快”。因此亚当指出,效用的表现赋予了人的品质和行为于美,以及关于这种美的概念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被看成一种原始的赞同原则。

第五卷讲的是习惯和风气对有关道德赞同和不赞同情感的影响。社会习惯和风气不仅能对有关美丑的看法的影响,而且能对行为美(即道德情感的)不可避免产生影响。

在第六卷亚当深入论析优秀的品格,即有关美德的品质。当我们考虑任何个人的品质时,我们当然要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它:第一,它对那个人自己幸福所能产生的影响;第二,它对其他人的幸福所能产生的影响。情感在对他人的产生的影响中,天性致使个人成为我们关心和注意的对象会依据一定顺序,以及乃至对社会团体成为我们慈善对象的顺序。

第七卷中则详细讨论了道德哲学体系中美德的体系本源,以及关于赞许的原理的本能出自。,亚当对美德存在在什么体系中以及其各种体系做出了讨论,包括合宜性体系,谨慎体系以及仁慈体系,乃至善恶不分的放荡不羁性体系。而对赞许原则的本能,亚当分析了自爱、理性。感觉这三种出自。

通读这本书,斯密为人类丰富多彩的道德情操世界理出一条有秩序的思路。首先,他在认同同情、同情心是人类天赋的本性之一基础上,提出人与人之间情感联系建立在这种自发的内心同情,乃至往后更深层次的道德也是如此。接着,他引出一个类似公理的常识,即相互同情的愉快,同情既能增加快乐也能减轻痛苦。最后,在第一卷第三、

四、五章引出关于情感适宜性的原理:通过别人的感情同我们自己的感情是否一致来判断它们是否合宜。因为相互同情的愉快,为了产生一致的情感,如同天性教导旁观者去设想当事人的各种情况一样,天性也教导后者在一定程度上去设想旁观者的各种情况。正是在这两种努力,即旁观者的努力、当事人的努力,确立了两种类型的美德;旁观者的努力中建立起和蔼、公正、宽容等美德类型,当事人的努力中则建立起崇高、庄重、自制等美德类型。当然,与美德相对负性的冷漠、鄙俗、下流品行等则确立于对上述“适

宜性”努力的失败、甚至反动。

看完这本书给我的感触很深。亚当·斯密对于道德美德原则,起因以及效用的分析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启示。众所周知,日程生活中道德和法律一样规范着人们的日常行为,是市场经济社会下,处理人际关系评判行为标准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则。自从炎黄起始,弘扬道德美德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也应当保持这样的美德并将其发扬光大。在当下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乃至转型时期,在社会之中的各行各业间,每天一样处处都能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社会与人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的情感。在处理这些情感联系的时候,我们有很多地方可以向这本书汲取智慧。这本书向我们阐述的道理和分析,能够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启发,让我们以后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得到源源不断的智慧来源以及精神动力,鼓励我们学会互相帮助、互相体谅,用遵守人性美德的原则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以更好地立身于社会网络中。

从宏观的方面来讲,《道德情操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社会如果人人都只追求个人利益将会引发灾难性的后果。正如前文所言“??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人是复杂的,人不仅有私欲,也应当有情操。无论人怎样自私,他都有一种“关心别人的命运,把别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事情”的本性。人与人之间建立起相互联系的关系网络,并用道德美德约束来方可维持其稳定,促进人类社会发展。以亚当来看,正因为人类懂得感同身受,拥有普世之爱,所以人才区别于动物;正因为守望相助,前人为后人栽树,小我为大我牺牲,社会道德约束下的人类社会才得以在恶劣的生存条件下存续至今。

引用百度词条的分析做结尾——相比《国富论》,《道德情操论》给西方世界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对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而它对处于转型期的我国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对处于这场变革中的每个人更深层次地了解人性和人的情感,最终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篇:《道德情操论》读书报告


南京农业大学《道德情操论》读书报告

题目:从《道德情操论》简析经济人的道德建设

姓名:刘方凌

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行政管理

班级:132班

学号:20113209

联系方式:158xxxxxxxx

《道德情操论》作者简介:亚当·斯密,18世纪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伦理学家。斯密一生奉献了两部传世经典:《道德情操论》(1759年)和《国富论》(1776年),前者是伦理学著作,它的出版使斯密享誉学术界,后者为经济学著作,它的出版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也成就了亚当·斯密作为“经济学之父”的不朽名声。

《道德情操论》评述:《道德情操论》共分七部分,修订过6次。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根基,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要想全面、正确理解市场经济的本质,必须阅读经济学之父的这部传世经典。相较《国富论》,《道德情操论》给西方世界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对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所起到的作用更为基础。

《道德情操论》对于转型期的中国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对处在这场变革中的个人更深刻地了解人、人性和人的情感,对促进社会和谐与包容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反思当下,在身处急剧变革的市场经济大潮中,人们普遍面临着贫富差距拉大,企业改革失范,“社会溃败”,经济非理性繁荣,“底层沦陷”等诸种问题,人们身处其中又常常感到被自私、冷酷、虚荣、妒嫉、仇恨、贪婪、背信等不道德情感所困扰,由此,更加憧憬宽容、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俭、克制等人性美德。而这些不道德、道德,以及衍生出以上种种

人类情感的“同情感”,正是经济学之父在撰写《国富论》之前,甚至在写完《国富论》之后一直不厌其烦、反复思考的焦点问题。亚当·斯密耗费毕生的精力与心血,把这些思考写成了一本至今唯一、全面、系统分析人类情感的宏著,他想警示人们:人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要受道德观念的约束,不要去伤害别人,而是要帮助别人,这种“利他”的道德情操应该永驻在人的心灵中。每个人对这种人类朴素情感的保有、维持与拓展,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民族融合的持续增进等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中,由于人们只看到斯密在其《国富论》中论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重视经济人的谋利心理和行为,强调“自利”,却相对忽略了其在《道德情操论》中所重视的社会人的伦理、心理、法律和道德情操,从而曲解、误读了亚当·斯密学说。

正文:

一、《道德情操论》的核心内容以及全书论证体系

《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在写作另一篇经典著作《国富论》之前的一部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著作。《道德情操论》主要讲述的基本观点是:道德的根源在于人的天性中所具有的同情的情感。同情的情感构成了道德情感的本质,同情也是其它一切道德情感的根据。在确立了同情理论的前提下,作者展开了对行为的适当与合宜性的讨论,展开了对正义和德行的讨论。并且,在诸多讨论中,还突出了个人的道德实践和自我控制,最后,形成了一整套全新的道德哲学体系。 作者的逻辑十分缜密,语言表述也不乏幽默,用简短精练的文字配合通俗易懂的事例清楚地表述了自己的观点。首先,斯密论述了对于他人行为是否合宜的判断标准和具体的表现。他认为“同情的产生源于自身站在他人的角度之上去体验他人的感受,快乐相对于悲伤更易于被旁人接受,并且我们往往不能真切地体会到他人的真实感受”;接着,斯密又论述了评判我们自身行为和情感的标准。他指出“我们在评判自身的行为合宜性的时候往往是站在旁人的角度,但是我们又很难完全的置身事外,因此就需要大家普遍形成的一个所谓的道德体系的约束”。在此后的篇章中,斯密分别对道德体系中的良心、仁慈、自制、义务感、正义、虚荣心、谨慎等品质分别进行的合宜性的判断标准分析,以及不同品质的作用和社会影响的分析。在全书的最后斯密通过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斯多葛

学派、伊壁鸠鲁等道德哲学体系的介绍以及对其不完善的地方的批判,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合理的道德哲学体系。

二、斯密的道德观

(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的相关论证

1、仁慈与正义

在斯密看来,仁慈可以看成是同情心。斯密在开篇就论证了同情的合宜,即人们是通过他人的情感同自己的感情是否一致来判断其行为的合宜。“仁慈总是自由的,他不能被强迫,仅仅由于缺乏仁慈并不至于收到惩罚;因为这并不会导致真正的罪恶,不会对他人造成伤害。”助人为乐,拾金不昧,乐善好施等等这些品格都可以看成是的被施与仁慈的对象摆脱困境变得更好,但是如果不这样做也不会对他们造成什么身体上或精神上严重的伤害。

正义的英文是“justice”,即正义。指的是能够秉着大众的道德标准严格的依据法律法规办事。例如在战争年代,那些为国家利益牺牲生命的烈士们,他们就把正义的品质发挥到了极致。然而,在现在和平年代,法庭上的法官能够不够私情,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也不失为一种正义。由此看来正义更多的是一种责任。

2、谨慎与自制

“我们宁可谨慎小心也不愿意野心勃勃,我们更多的担忧维护记得的利益,而不是进一步鼓动自己去获得更大的利益”,斯密认为谨慎是指人们对于自己幸福总是很小心的维持目前一个好的状态,天生的厌恶追求更大利益带来的风险。

自制力是一种非常美好但却难得的品质,因为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诱惑,我们常常不能把持自我。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用理智进行清醒的判断。自制的情形则可以有许多种。比如在学生时代,常常因为玩游戏看电视耽误学习,这个时候能不能抵挡住娱乐的诱惑,专心学习就是对自制力的考验。又比如在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能不能够及时的调节自己的情感,赶快恢复到以前的生活状态,对自身情感的把握也是对自制力的考验。

斯密还指出“仁慈之人缺乏自制,自制之人缺乏仁慈”。一个法官的妻子犯罪,他在执法他妻子的案子的时候可能会因为仁慈之心而假公济私;但是如果他依然秉公执法,旁人或者他的亲人可能会认为他不够仁慈。

3、自傲与虚荣心

自傲的人通常都认为旁人应该以一个他本没有到达的高度来评判他自己,即认为自己的不可一世的;而虚荣的人则以为旁人同样会以一个他捏造并尽力维持的高度来评判他自己。斯密认为,自傲的人很容易产生虚荣心,而有虚荣心的人通常都会自傲。

但是虚荣心可能会给整个社会带来一种不良的风气,常常会产生野心。“我追求财富追求的是虚荣而不是舒适或快乐”虚荣心会滋生对于财富的偏执热爱,使得人们野心勃勃,从而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道德败坏,给整个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二)社会的道德体系的论述

1、道德体系的产生

道德体系的形成是由于人们大量的对周围事件合宜和不合意的鉴别而形成的一种大众评价体系。每个人在评判自己行为合宜性的时候往往是假想自己站在他人的角度,认为他人对与自己的行为会给一个怎么样的评价。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很难完全的置身事外,往往会受到自己主观意识的干扰。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完整的约定俗成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大家对于某个特定的行为或品质都形成了一个一致的判断标准,于是道德体系就产生了。

斯密在“论习惯和风尚对道德情感的影响”中进一步说明了道德体系会自我净化,即淘汰那些不合理的习俗和品格,保留那些合宜的道德观念。

2、个人道德品质对社会道德体系的影响

好的道德品质,诸如仁慈和正义,谨慎和自制,会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得人与人之间更加友善和和睦,从而使得整个社会形成和谐的风气。然而,虚荣心和自利的不良风气对整个社会危害十分巨大。

斯密在文章中着重论述了虚荣心和自利引起的整个社会风气的败坏。“在没有嫉妒心的情况下,我们同情快乐的倾向比同情悲伤的倾向更为强烈”,基于哲学思想。人们往往更加羡慕富人和大人物,鄙视或者护士穷人和小人物,这种风气就引起了道德情操的败坏。“幸运的是,在中等和下等阶层中,取得美德的道路和取得财富的道路——至少对于这些阶层的人们来说期望得到这种财富是合情合理的,这两条道路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极其相近的;不幸的是,上流社会的状

况并非如此”。可见,通往美德的道路和通往财富的道路她们二者的方向有时截然相反。于是,亲情被野心取代,爱情被亲情取代,整个社会都弥漫着一股铜臭味。

每个人都自私自利的追求财富的最大化,更为偏执的是,他们甚至希望整个社会出现什么不好的变故,从而给予他们出人头地的机会!

诸如以上的道德风气的败坏,需要人们普遍形成一个抵制这些不良风气的核心力量来对抗他们。因为个人道德品质和社会的道德体系是相互影响的,并且个人的道德品质在未形成一股风气的时候还是可以通过普遍的道德体系来约束的。

三、经济人的道德建设

(一)经济人的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经济学的第一节课就讲述了一个最基本的经济人假定:即每个经济人都是自利的。在现实生活中华尔街的百万大亨通常被人们认为是不择手段剥削人民的资本家,是贪婪的追求财富的恶棍。在市场失灵理论中,很著名的一条信息不对称理论就是道德风险。例如,现在许多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制作虚假广告,使得广大消费者常常因此上当受骗。还比如,造纸厂为了自己的方便把工厂建在河流旁,并且不愿意付出清理污水的成本,导致大批的河流受到污染。这就是市场失灵的另一个理论外部效应。此外,抛开这些经济理论看现实生活,经纪人的道德建设也可谓是当务之急。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着实令人堪忧,毒奶粉,黑心鸭蛋,三聚氰胺牛奶等。诸如此类触目惊心的案例,其背后是制造这些有毒产品的经济人的道德严重缺失!

我国在经济发展的今天,全国GDP已经赶超日本位列全世界第二名,国际地位也逐步上升。然而,食品安全、环境污染背后的道德败坏却无法不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这种只顾自身利益,不顾他人性命安全;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的不良的社会风气,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更不利于经济的稳步发展。

(二)经济人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相结合

在一个现代市场社会中,尽管道德仍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巨大精神力量,但是道德所应用的疆域正在不可避免地缩小,正式契约与法律等正式制度的功能的扩张是大势所趋。诚然法制建设很重要,就像斯密说的“一座监狱肯定比一座宫殿

更加有用,建监狱的人通常比建宫殿的人更具有爱国和正义的精神”,法律的约束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不可否认,道德建设是法律建设的必要补充,所涉及的领域也要广的多。比如,现在人们对于扶老人的事件争论很大,纷纷建议设立一个不助人为乐罪,但是,稍一推敲就会发现这是十分不现实的。因为无法界定到底是哪些人应该去扶老人却没有扶,即使发现了没有扶的人也不可能第一时间将他捉拿归案,证据的搜集十分困难。就像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根本还是不法商贩道德品质败坏,是虚荣心和利己之心在作祟。

正如斯密提到的习惯和风尚对道德体系的影响,我国是一个有着丰厚的传统道德资源的国家,以儒家伦理为代表的传统伦理道德体系在维系整个民族的文化延续性和精神凝聚力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这种作用迄今也不应忽视,它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积极功能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士所认识。同时,人们的法制意识淡薄,仍然是我国法制建设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我国目前正处在一个由传统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制度变迁时期,剧烈的制度变迁必然伴随着国民伦理道德体系的巨大变化,伴随着国民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因此,在经济人的道德建设上,我们要弘扬传统文化并对其进行整合,建立一套适应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道德体系;在经济人的法制建设上,要加强经济人的法律意识,加强法律的执行力和威慑力。从而,使得我们的市场经济在积累物质财富的同时,仍然保持一个很高的道德标准,整个社会才可以稳步前行。

总结:

《道德情操论》对人类丰富多彩的道德情操世界作了简明扼要的分析。本书指出,情感互动是社会生活天然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相互同情的愉快,同情既能增加快乐也能减轻痛苦。人的习惯和风气对有关道德赞同和不赞同情感有直接影响。个人的品质,我们要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它:一是它对那个人自己幸福所能产生的影响;二是它对其他人的幸福所能产生的影响。关心自己的幸福,要求我们具有谨慎的美德;关心别人的幸福,要求我们具有正义和仁慈的美德。前一种美德约束我们以避免受到伤害,后一种美德敦促我们提升他人的幸福,只有具有这三种美德的人才是一个接近完美的人,才会让自己和别人都获得幸福的生活。

更多相关推荐:
读《道德情操论》有感

读道德情操论有感还记得春季学期从肖叔那里借上下两册国富论看的时候顺便也把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带回路遥吧当时也没有认真去看只是随便翻了翻目录暑假的八月初看完了宋鸿兵的货币战争后对其中的很多观点实在难以苟同作者对所写的...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道德情操论》围绕“同情”这个中心,对整本书展开了阐释。在书中,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和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花了一段时间拜读完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伦理学家亚当斯密的传世巨作道德情操论后掩卷长叹确有深感从这小小一本书中窥探到了豁然的纵横交错的整个道德世界其源其果庖丁解牛般呈现眼前仿佛确有这样的力量它完全...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以前只听过国富论道德情操论还是头一次听百度了一下居然也是亚当斯密的作品相比国富论道德情操论给西方世界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对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而它对处于转型期的我国市...

《道德情操论》读书笔记,读后感

第一卷适当感1同情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情感之一同情与他人相同或者相似的感情而不只限制于同情心这个抽象的概念2眼睛是人身上最脆弱的器官无论强者还是弱者的都一样脆弱眼神是最不易伪装的地方3通过设身处地的想象旁观者产生于...

谦虚谨慎 严于律己—《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谦虚谨慎严于律己道德情操论读后感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对人类丰富多彩的道德情操世界作了简明扼要的理路说明人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要受道德感念的约束不要去伤害别人而是要帮助别人这种利他的道德情操要永远地种植在人的心灵...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11国贸三班1150220xx5王竹君亚当斯密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温总理推荐过的沉思录道德情操论两本著作皆是出亚当自斯密之手斯密的国富论对现代社会影响深远然而道德情操论却是堪称是比国富论更伟大的作品书中亚当斯密...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在工作之余我总是习惯阅读各种书籍我希望并乐于通过多读书读好书来不断充实自己武装自己的思想扩展自己的视野近期我在读温家宝总理多次推荐的道德情操论在书中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阐释了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

道德情操论 读后感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一个多月了终于把道德情操论读了一遍第一遍读很难有什么深刻的见解要多读几遍我就自己阅读后的感受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朋友之间的相互同情不管同情的原因是什么或者它是怎样产生的再也没有比满怀激情地看到别人的...

《道德情操论》读书笔记

亚当斯密经过漫长的创作增补修订及整个研究写作计划过程著作道德情操论终于定型了成为一个最完美的版本在这本书里斯密对人类丰富多彩的道德情操世界作了简明扼要的理路说明在道德情操论中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

《道德情操论》读书笔记

道德情操论读书笔记学习经济类的学生大多只知道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国富论的出版标志着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但是人们却都忽视了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这本书国富论这本书以利己为中心阐释了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而道德情操论则宣扬...

《道德情操论》读书报告

道德情操论读书报告道德情操论洋洋30万言我认为阐述它的核心论点是具有利己主义本性的个人如何控制他的感情和行为怎样建立一个有道德行为准则的社会这本书中斯密对人类丰富多彩的道德情操世界作了简明扼要的理路说明首先他认...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2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