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道德情操论有感

时间:2024.5.4

读《道德情操论》有感

一说到《国富论》,大家都可能非常熟悉,一百多年前就被严复翻译到中国,由此我们就熟悉了亚当·斯密,然而我们没有关注的他的另一部“风行世界三百年”的书《道德情操论》。在人的天情中,总有一些根深蒂固的东西,无论一个人在我们眼中如何自私,他总是对别人的命运感兴趣,会去关心别人的幸福,虽然他什么也得不到,只是为别人感到高兴。当我们亲眼目睹或是设身处地地想象到他人的不幸时,我们心 中就会产生同情或怜悯。我们会为别人的痛苦而痛苦,像人性中所有与生俱来的感情一样,这种感情决不专属于良善君子,即使是一个无赖罪大恶极无视一切社会法律规范,他也不会丧失同情心。看到别人厚颜无耻的行为,我们会感到羞愧,虽然他好像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因为我们自己如果有这种可耻的举动,就不禁地感到无地自容。我们想象着:地震后,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埋在地下,不见天日,与世隔绝,永远消失,甚至亲朋好友也不再记得,多么悲惨啊!我们理所当然会对这些遭如此可怕不幸的人给予最大的同情,我们把自己的感觉和他们的环境联系在一起,死是那么简单,恐惧之心油然而生,惧怕死亡,尽管我们死后不会有任何痛苦,生前却对此备受折磨。死亡破坏了人的幸福,却还人类以公平,它让个人痛苦不堪,却保卫了社会。

旁观者将心比心去体谅受害人,受害人也力求控制自己的情绪以照顾旁观者的感受,这两种努力确立了两种不同的美德,前者带来了温文尔雅、和蔼可亲、公正无私、和谦逊仁慈;后者造就了雍容自重、自我克制的人品。故人们应以慈悲的心肠回应他人的点滴感受,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让自己拥有公正无私和慈善博爱的情怀!唯有此,人与人之间才能在感情上沟通、和谐,才能产生得体适度的行为。

我们在对于客观现象中产生的每一种激情,只有遵守中庸之道才是合适得体的,也才是人们能接受的,无论是感情过于激烈还是过于低沉,人们都会觉得无法理解。大多数的人都会因为个人的遭受的不幸或伤害而悲愤过度,只有在极少数的情况下才无动于衷。情绪过分激动会被看作意志薄弱,脾气暴躁;而过分冷淡又会变成糊涂,麻木不仁或心灵萎缩,我们无法理解这些缺点,只会觉得不可思议!

这意味着得体适度的中庸之道在各种激情之中表现各异,时而高涨,时而低洛,有些感情即使是在大家都情不自禁的时候也不适合表现得太强烈,而另一些表达得非常激烈的情绪其实未必有那种必要,但是在很多场合依然得体。人们由于种种理由对后者抱有很大的同感,但却很少同情前者。如果我们对人们的各种激情做一番调查,我们就会发现在人们看各种情绪是否得体适度,完全取决于他们对这些情表示多大的同情。

人类的行为还具有另一外一种品质,既不能说是否适度,也不能用庄重或者粗俗来形容,人们只会态度鲜明地对其表示赞成反对。这就是优点和缺点,也就是应该得到奖赏或惩罚的品质。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去探讨各种行为所依,全部善恶所系的内心情感,首先,我们可以关注激情的原因或对象,此感情与它的原因是否相称,决定了相应的行为是否适度,是彬彬有礼还是粗俗不堪。其次,我们可以考察它未来的目的或实际造成的结果,目的或结果是有益还是有害决定了相应的好坏,应该受赏还是受罚。故我们的行为之前就应研究行为之后是受赏还是受罚的感觉。

只有仁慈好善、光明正大的行为才配得上报答,因为大家者对它心存感激,也就只有这种行为激起的感恩之心才能得到人们的同情!仁慈是一种自由的选择,不能力认强求每个人都有仁慈之心,因为缺乏仁慈之心并不必然导致真心的罪恶。

任何公正的旁观者内心者不愿对他的自私动机有丝毫同情,没有人会对他表示赞同,那些实际上没有真正的伤害任何人,他们只是没有做到原本应该的善行。他们却引起了人们的憎恶,是因为他们没有正义感,引起了人们的愤怒。愤怒之情似乎是上天赐于我们的自由,它不仅

仅是用于自卫,它保卫着正义和清白。它鼓舞我们打败企图伤害自己的阴谋,对已有的伤害实行报复,让侵犯者后悔自己做了错事。

对于美德的遵守,不依赖我们的自由意志,而违犯它的人会成为众矢之的,遭受惩罚,这就是正义,干犯正义的人总出于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确实伤害一些具体的个人。正义,会对做恶事的人天经地义的惩罚,对不义的行为进行理所当然的以牙还牙!

在地位平等的人之间,好像不能仅仅为了缺乏一颗善心而惩罚一个人,而我们为了行善而做出很大牺牲的人显然应该得到最丰厚的回报。我们拥有正义,伟大的义举理所当然应该受到最热烈的感激,我们应用仁慈慷慨的人来回报那些仁慈慷慨的人。用正义来捍卫社会的安宁、问心无愧、严守正义、不伤害别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良知的回敬。

在《道德情操论》里,斯密还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民族发达,有的民族落后?他解释说:自私自利是人的普遍性本性,但是人还有另一个本性,就是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这是独立于个人功利欲望的。意思是说,人功利欲望在追求物质利益的时同要受道德观念的约束,不要去伤害别人,而是帮助别人,这种道德情操永远植在人的心里面。人既要“利已”也要“利他”,唯有此,人类才能永恒。

作为校学生会的成员,要竭诚为同学们服务,为社会奉献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利他”才是问心无愧的“利已”,要做一个给予英雄主义景仰般的人。争取做个有利于社会的“四有”青年。

更多相关推荐: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道德是立身之本道德情操论是苏格兰经济学家哲学家亚当斯密的的一部伦理学著作他一生共修订过六次可见其对这本书的重视在这本书亚当斯密从人类共有的情感和同情心的基本原理出发深入浅出的讨论了克己正义责任仁...

读《道德情操论》有感

读道德情操论有感还记得春季学期从肖叔那里借上下两册国富论看的时候顺便也把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带回路遥吧当时也没有认真去看只是随便翻了翻目录暑假的八月初看完了宋鸿兵的货币战争后对其中的很多观点实在难以苟同作者对所写的...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道德情操论》围绕“同情”这个中心,对整本书展开了阐释。在书中,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和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花了一段时间拜读完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伦理学家亚当斯密的传世巨作道德情操论后掩卷长叹确有深感从这小小一本书中窥探到了豁然的纵横交错的整个道德世界其源其果庖丁解牛般呈现眼前仿佛确有这样的力量它完全...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以前只听过国富论道德情操论还是头一次听百度了一下居然也是亚当斯密的作品相比国富论道德情操论给西方世界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对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而它对处于转型期的我国市...

《道德情操论》读书笔记,读后感

第一卷适当感1同情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情感之一同情与他人相同或者相似的感情而不只限制于同情心这个抽象的概念2眼睛是人身上最脆弱的器官无论强者还是弱者的都一样脆弱眼神是最不易伪装的地方3通过设身处地的想象旁观者产生于...

谦虚谨慎 严于律己—《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谦虚谨慎严于律己道德情操论读后感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对人类丰富多彩的道德情操世界作了简明扼要的理路说明人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要受道德感念的约束不要去伤害别人而是要帮助别人这种利他的道德情操要永远地种植在人的心灵...

道德情操论有感

读道德情操论有感道德情操论这本书的作者是亚当斯密它显然没有它的兄弟国富论名气大更广为人知但是在亚当斯密眼里也许道德情操论更为重要亚当斯密一生一共对道德情操论进行过六次修改一直到生命结束一直不断地去完善它这就让我...

读《道德情操论》有感

读道德情操论有感也谈39同情39读道德情操论有感前阵子读了亚当斯密的伦理专著道德情操论在书中亚当斯密首先提出研究世界的出发点是同情心他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

道德情操论读书笔记

道德情操论读书笔记社科部兰虹道德情操论是国富论的作者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作品虽然国富论如雷贯耳但是斯密的最爱却是道德情操论他对此书进行了六次的修改甚至在国富论首页上还着重标明了道德情操论的作者我想斯密的用意...

道德情操论读书笔记

亚当斯密的名字只要接触过政治经济学的人都会知道我也如此那可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他同西方经济理论紧密相连他的国富论即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甚至比他的名字更有影响力然而最近两年我才知道他还著有道德情操论他在首版...

道德情操论 读书笔记

道德情操论读书笔记简介第一篇论行为的合宜性第一章论同情同情是存在于人的本性不会完全丧失的东西我们总是通过设身处地的想象去感受别人的感受通过我们的感受来推测别人的情绪同情表达适用于很多场合不只是怜悯可怜然而并不是...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2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