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学生版)

时间:2024.5.2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学生版)

编者:王伟

目标导向

【学习目标】

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

2.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习词的艺术手法。

【学习重点】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

【学习难点】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

一、预习案

1.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韩侂胄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著有《稼轩长短句》。

2.写作背景

辛弃疾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作者在江东安抚司参议官任上。这时他南渡已十二年之久,一直没有受到朝廷重用,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担任,不肯让他率兵北伐,实现抗敌复国的想法。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之气。偶有登临之际,一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

3.解题

“水龙吟”为词牌名。建康,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座亭台。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之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

4.①正音 遥岑远目( ) 献愁供恨( ) 玉簪螺髻( ) 鲈鱼堪脍( ) 倩何人唤取( ) 揾英雄泪( )

②指出韵脚字:际、髻、子、意、未、气、泪,韵脚均为入声,应读得浑重有力一些。

③下阕中有两个问句,一个感叹句,应读出激愤、忧愁、感慨的基调。

④全词抒情色彩浓烈,朗读时注意把握节奏。初读感受作者的一腔豪情,体会到他难以排遣的悲愤,要读得气沉声缓。请给这首词划分朗读节拍。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⑤请学生倾情诵读。

5.根据注释,疏通全词,明确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

明确:上片写 ,下片抒 。

二、探究案

赏析指导:诗言志,读诗,就是要读出字里行间所含蕴的“志”。熟悉辛词的人都知道,辛弃疾的词,常常借景物言志,用典故言志。读这首词,我们就要注意体会景中情,参透典中义。

(一)赏析上片:

1.上片描写了哪些景物?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1)

(2)、(3)教师提示:请大家抓住关键词。

明确:词人由水写到山,有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词人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江景,水天一色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山影便牵动了他久蓄的愁苦。写得气象阔大,笔力遒劲。

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壮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也限于国力。以上种种,是恨之深者,愁之大者。诗人借远山之献供,尽情抒发内心担负。

2.“落日”“断鸿”“游子”这些意象如何理解?有什么作用?

明确:(1)

(2)

(3)

3.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那么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请大家谈谈你们的理解。

(讨论完成)

(二)赏析下片

1.词人用到了哪些典故?作者借这些历史人物和事件,表达了什么感情?

(1)典故 作者态度

张翰 ——

许汜 ——

刘备 ——

桓温 ——

明确:①张翰——“尽西风,季鹰归未?。 ”语出《世说新语》。晋朝吴地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官,在秋季西风起时,想到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即辞官回乡。于是,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称为莼鲈之思。这是一个反面典故。

作者用张季鹰乐于归隐典故, 既表明自己所处南宋时的政治环境与张季鹰相似,朝廷也是昏庸黑暗,又表明自己虽处逆境,却不愿像张季鹰那样弃官还乡,为全身远祸而归隐,要不忘国事,努力抗争。

②许汜、刘备——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三国志?陈登传》记载:许汜向刘备诉说自己去拜访陈登时,陈登不理财他,自己上大床躺下,让许汜睡下床。刘备说:当今天下大乱,你没有救世之意,只知道求田问舍,言无可采。如果是我,我就睡在百尺楼上,而让你睡在地上。这里是指那些只知道谋求私利而不关心国家安危的人。这是一个正反两面典故,刘备是正面,许汜是反面。

意在表明尽管自己不被朝廷所用,但也决不会像许汜那样去经营个人的舒适生活,而要像刘备那样胸怀雄心壮志,决战疆场。

③桓温 ——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语出《世说新语》。晋朝的桓温北伐,途中见到自己早年栽种的柳树已经粗过十围,便叹息道:“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这是一个正面典故。

用桓温慨叹时光流逝典故,表现了词人怀才不遇、年华虚度的愤慨和苦痛。

(2)① ②对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的忧虑③对朝廷中一味贪图享乐、谋求私利的群小的鄙弃④ ⑤ ⑥不被理解的孤独寂寞

2.“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和上片中的哪一句互相呼应,该如何理解?

提示:由“ 休说、羞见、可惜 ”可知,词人心境的痛苦。所以词的结句,词人说: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三)课堂小结

这首词,上片借景抒情,写尽了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痛苦;下片以典明志,表达了自己对抗金复国理想的执着坚守。

辛弃疾的一生,都在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中苦苦挣扎,执著坚守。从辛弃疾南归到去世的四十年间,朝廷对他时弃时用,用而又疑。国有危难时,招来用几天;时局稍稳,又弃他一边去。他就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捶打,时而又被扔进冷水。可是他呢?不学季鹰归隐,不学许汜谋私,始终怀着一颗忠心、一腔壮志在等待。等到英雄流泪,等到华发苍颜,等到晚年,终于被韩侂胄任用了,却又不被信任和重用,在任上含恨而终。

这就是辛弃疾的一生。正如辛弃疾在自嘲诗中所说: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酸辛苦。这样的人生经历,注定了他的词中会有几多沉郁,几多悲愤。

(四)拓展探究

如何理解唐宋词中的“凭栏”意象?

明确: “凭栏”意象在唐宋词作中频繁出现这一现象有其必然性:受传统心理影响,也有栏杆的时空特性的因素,还与时代有关。凭栏意象在词中有一些普遍特征:时间久,形象孤,气氛静。凭栏具有深刻的文学审美价值,它代表了

愁、恨、销魂、神伤,而词本身就是感伤文学,凭栏是这种感伤的良好载体,它形象雅致,意境深远,可以说是词这种民族艺术瑰宝上的一颗明珠。

三、作业案

【填空题】

1.辛弃疾,字________,号________,南宋著名________词人。

2.辛弃疾是南宋词坛________派的代表,与________合称“苏辛”。

3.辛弃疾的词集名________。

4.楚天千里清秋,________。

5落日楼头,________,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________。

6.求田问舍,________,刘郎才气。

7.倩何人,________,扭英雄泪

答案:幼安;稼轩;爱国 2.豪放;苏轼 3.《稼轩长短句》 4.水随天去秋无际 5.断鸿声里;栏杆拍遍 6.怕应羞见 7.唤取红巾翠袖

【选择题】

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所用的三个典故中所指的中心人物是( )

A.张翰、陈登、桓温 B.张翰、许汜、桓温

C.张翰、陈登、刘备 D.刘备、许汜、桓温

2.“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一句中“江南游子”是指( )

A.作者 B.张翰 C.陈登 D.桓温

3.下列作家中属于豪放派的词人是( )

A.苏轼 B.陆游 C.李清照 D.辛弃疾

4.下列词句中,借典故抒情的句子是( )

A.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B.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C.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D.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答案:1.B 2A. 3.AD 4.BCD

【简答题】

1.辛弃疾词的主要风格是什么?

答案:慷慨纵横,雄奇豪壮,苍凉沉郁。


第二篇:《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探究学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探究学案

学习目标:

1、揣摩词的语言,体会作者的词风。

2、了解辛弃疾词大量运用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3、体味作者思想情感,强化学生爱国情操。

学习重难点:了解辛弃疾词大量运用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导入新课

“铜板铁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自古以来“苏辛”并称,苏轼和辛弃疾分别代表着北宋和南宋的豪放风格。前面我们已经走近了苏轼,充分感受了他的乐观与旷达。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辛弃疾,再来感受一下那震撼人心的豪放!(板书课题、作者)

2、检查预习

(方法:找两个学生到黑板上完成,其余在下面完成。完成后下面同学的两人交换批阅,老师以黑板答案点评。阅完后交换回来各自修改。)

(1)辛弃疾,字 ,号 ,南宋 词人。其词大多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 的悲愤。与苏轼同为 派别的代表人物,并称为“ ”。

(2)、 ,毕竟东流去。(20xx年上海卷)

(3)、众里寻他千百度, , , 。(20xx年江西卷20xx年全国)

(4)、 , ,沙场秋点兵。

二、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明确目标:揣摩语言;鉴赏用典手法;体会作者情感。(板书目标)

(二)、齐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三)、自主探究

上阕探究

1、上阕探究任务:(学生独立思考后将答案整理出来)

(1)词的上阕中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色?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又牵动了此人怎样的心绪?

(2)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到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它们又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

2、小组内交流。

3、班内交流。请同学就以上问题发表各小组的看法。

4、老师小结:

问题(1)“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这是景色描写的句子。分别写了楚天、江水、山景、落日、断鸿等景色。作者通过描写雄阔秀美且凄凉的南方景色来表达了自己愁恨、凄凉、孤寂的心情。

问题(2)动词:看、拍、会、登。“看”杀敌武器闲置无用武之地,内心苦闷说不出来,只得借“拍”打栏杆发泄,两动词生动表现出作者内心充满雄心壮志却无处施展的悲愤之情。“会”“登”二词抒发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者中没有他的知己的苦闷之情。

下阕探究

1、下阕探究任务:(学生独立思考后将答案整理出来)

(1)与上阕相比,词的下阕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事呢?词人对这些人各持什么态度?

(2)请大家思考作者写这些人物以及有关的事有什么用意吗?这种借古人来表达自己情感的写法我们称为用典,借用典故有什么好处呢?

2、小组内合作交流.

3、班内交流。请同学就以上问题发表各小组的看法。

4、老师点拨:

问题(1)张翰——乐于归隐,许汜——谋取私利,刘备——雄才大略,桓温——叹时光流逝。

问题(2)张翰的典故反用其意,表明自己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还说明有家难归的乡思,对入侵者的仇恨,对不思复国者的愤恨。许汜刘备的典故表达对英

雄的追慕,抒发了自己收复失地的远大抱负。桓温的典故说明时光易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愿望不能实现的忧惧。

三、有效练习。

1、《水龙吟》一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请选择合适的作答方式:通过??的描写,表达了??样的思想感情;表面是借写??实际上写的是??表达了??的思想感情;使用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借描写??的景物,抒发了??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和相关材料,按要求做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山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峰。

注释:陆贾,汉代人,有《新语》传世,其《慎微篇》曰:“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

(1).这两首诗用典的句子分别是哪一句?使用了什么典故?

答:

(2).这两首诗在使用典故上有何异同?

答:

参考答案:

1、通过写词人登上赏心亭,看见秀美山河沦为敌手,而自己抗敌复国的壮志不能实现,一片忧国之心无人理解,抒发了国事飘摇而自己年华虚度,不能报效祖国的忧愤之情。

2、(1)、李白诗是“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王安石诗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峰”;都使用了陆贾《新语》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的典故。

(2)、陆贾是用“浮云蔽日”比喻奸臣小人在皇帝面前说贤臣的坏话。李白用的意思与陆贾一样,是正用,而王安石说,我不怕浮云遮住远望的视线,那是因为我站在了最高的地方。显然与陆贾相反,是反用。

四、板书设计

景 情 (用典)

楚天、江水:雄阔 愁 张翰——乐于归隐,

山:秀美

许汜——谋取私利

落日、断鸿:苍凉 恨

刘备——雄才大略,

桓温——谈时光流逝。

五、课后延伸

1、阅读王安石的这首词,按要求做题。

桂枝香 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这首词多次使用典故,试举出两处。

答:

2、阅读元稹《离思》(其四)诗和相关材料,按要求做题。

离 思(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注释:①《孟子"尽心》篇:“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

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②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

试分析该诗第一、二句的用典及其意义。

答:

参考答案

1、“澄江似练”化用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澄江静如练”的诗句;“门外楼头”是化用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诗句;“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化用的是杜牧《夜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答出两处即可

2、第一句由《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第二句化用了宋玉《高唐赋序》巫山云的典故,巫山(云),传为神女所化,“茂如松榯,美若娇姬”,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云)”均为世间至大至美的意象,用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云)”,对别处的水和山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隐喻诗人和妻子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可比拟的,因而除爱妻以外,再也没有可使自己动心的女子了,表达了对亡妻的忠贞与怀念之情

更多相关推荐: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分句鉴赏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抒写爱国情怀的词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描写农村风物的词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一切景语皆情语楚天千里...

《青玉案 元夕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理解性默写

《青玉案 元夕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理解性默写,内容附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为您服务教育网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一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辛弃疾豪放词的创作风格2熟悉了解必要的历史典故二能力培养目标1了解作者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学习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作品2了解辛弃疾词大量运用典故表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2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心情3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一导入1有些诗句人们也许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以下的名诗对接青山遮不住毕竟动流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众里寻他千百度...

古诗文鉴赏——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序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高20xx级语文组小将军一概述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在必修二必修三必修四分别安排了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唐诗宋词共三个单元的经典古诗词作为教学内容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人教版必修四第...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必修4第二章第6节的内容该章节选取的是宋词从编者的意图看本节除了了解词的一般规律外还要求从题材范围意境语言等角度进行比较阅读鉴赏通过反复...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营山中学何青云一预习1字词疏通1建康今江苏南京2遥岑cn远山3玉簪螺髻j玉簪碧玉簪螺髻螺旋盘结的发髻皆形容远山秀美4断鸿失群的孤雁5吴钩本指一种弯形的剑相传吴王命国中做金钩有人杀掉自己...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教学目标1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2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心情3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

刘勰《文心雕龙.情采》逐句翻译

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古代圣贤的著作总的都称为文章不是因为有文采那是因为什么呢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由于水性虚柔才有波纹荡漾由于树体坚实才有花朵开放这说明外在的表现形式依附于内在的实质虎豹无文...

《湖心亭看雪》教案

湖心亭看雪教案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八年级2学科语文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1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2初读课文自行处理不熟字音3对照课下注释了解词义4课外搜集有关描写西湖的诗句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名句(2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