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

时间:2024.5.8

·名句默写

(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 ?(2012·江苏)

(2)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君子于其言, 。(2012·浙江)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___,不亦乐乎?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2012·广东)

(4)子曰:“君子和而不同, 。”(2012·山东)

(5)子曰: “三人行, 。择其善者而从之, 。”(2011·全国新课标)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_______,四十而不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2011·全国大纲)

(7)莫春者,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风乎舞雩,咏而归。(2011·北京)

(8)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 。” (2011·山东)

(9)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 ?传不习乎?”(2011·广东)

(10)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2011·浙江)

(11)子曰:“ ,可以为师矣。”(2010·全国卷1)

(12)仰之弥高,____________;瞻之在前,忽焉在后。(2010·山东)

(13)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0·天津)

(14)子曰:“知者不惑, , 。”(2009·全国卷1)

(15)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2009·上海)

(16)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夕死可矣。”(2009·山东)

(17)学而不思则罔, 。(2008·安徽)

(18)敏而好学, ,是以谓之文也。(2008·山东)

(19)子曰:“默而识之, , ,何有于我哉!”

(2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21)其身正, ;其身不正, 。

(22)不愤不启, 。 ,则不复也

(23)见贤思齐焉, 。

(24)士不可以不弘毅, 。

(2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 。

(26)始吾于人也, ;今吾于人也, 。

(27)三军可夺帅也, 。

(28)己所不欲, 。

(29) ,不成人之恶。

(30)无欲速, 。欲速则不达, 。

(31)工欲善其事, 。

(32)君子之过也, :过也,人皆见之; 。

(3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

(3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

(35) ,小人喻于利。

(36)礼之用, 。

(37) ,则远怨矣。

(38)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 。

(39)盖均无贫, , 。

(40)故远人不服, 。 ,则安之。

·文言实虚词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 (2)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作非 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是 (3)同行十二载,不知木兰是女郎 3)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固 (4)无乃尔是过与 4)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5)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 )斯固百世之遇也 .

1

(1)作《师说》以贻之 .1)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2)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3)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4)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5)则将焉用彼相矣 .(6)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7)则噪而相逐 .(8)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9)儿童相见不相识 .

(2)君将哀而生之乎 .(3)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4)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之 (5)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6)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7)夫晋,何厌之有 .(8)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9)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季氏将伐颛臾

.相

·文言文翻译

(1)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译文: 。

(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译文: 。

(3)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译文: 。 ·《论语》名句补充

(1)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3)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盲从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

(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7)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

(8)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9)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就败坏人的德行,小事情不忍耐,便会败坏大事情。?

(10)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2


第二篇:季氏将伐颛臾学案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苏教版) 教学案——“我有一个梦想” 专题

季氏将伐颛臾

《论语》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论语》语录体散文的特点,积累“是、疾、见、过”四个文言实词在文中的义项,积累两种句式:表委婉语气的“无乃??与”和表示反问语气的“何(以)??为”。

2.学习引用名言和运用比喻来增强说服力的特点。

3.理解课文大意,了解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政治思想和用仁义教化使“远人”归服的主张。

二、预习要求

(一)《论语》与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子罕》)年轻时曾做过“委史”(管理粮仓)与“乘田”(管理牲畜)。虽然生活贫苦,但他好学上进,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由于他知识渊博,开始授徒讲学,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主管司法),不过,为时不长,又被迫辞职。开始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可终不见用,甚至被当时一些人视为迂腐而不切实际的理想家。直到近七十岁,他才返回鲁国,致力于教育和整理古代文献(《诗》《书》《礼》《易》《乐》《春秋》)。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他又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以至于今。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论语》的版本很多,初学者可以阅读杨伯峻的《论语译注》(中华书局),此书后面附有《论语词典》,为研读《论语》提供了便利。如果想深入钻研,还可看程树德著《论语集释》等。另外,在读《论语》之前,不妨找近人所著的中国哲学史(如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史》)的有关章节来读一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论语》的基本内容及其影响。

(二)孔子的有关思想主张

1.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苏教版) 教学案——“我有一个梦想” 专题

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飨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后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论语·学而》)似乎周礼是千秋不变的规范。晋国铸了刑鼎,他尖锐地反对,说:“晋其亡乎,失其度矣。”

2.在经济方面,他反对封建的田赋制度而极力维护西周以来的田赋制度。《左传·哀公十一年》:“季氏欲以田赋,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私于冉有曰:‘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如是则以丘亦足矣。若不度于礼,而贪冒无厌,则虽以田赋,将又不足。且子季孙若欲行尔法,则周公之典在;若欲苟而行,又何妨焉’。”

3.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乎“礼”的等级制度。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又问“克己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5.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在哲学上,孔子主张天命观。孔子主张天命,一次,他受到匡人的围困,他说:“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在孔子看来,“天”是宇宙万物无言的主宰者。孔子认为他自己就是秉承天命而说话做事的。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他把恢复周礼看做是自己的历史使命,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论语·子罕》)

7.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8.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

(三)解题:《季氏将伐颛臾》

这一句话交代了谈话的政治背景:季氏将要讨伐颛臾。春秋时鲁国有一著名的历史事件,称为“三桓犯上”。鲁庄公有第三人:庆父、叔牙、季友,因为都是桓公的儿子,故其后代称为“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桓势力渐渐强大,不把鲁国国君放在眼里,甚至在鲁襄公十一年将公室瓜分。为了进一步排挤鲁国国君,季孙氏又谋求进一步扩充实力。

三、课堂问题探讨

1.孔子对“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是持反对态度的,文中那句话可以看出?他反对的理由是什么?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苏教版) 教学案——“我有一个梦想” 专题

2.第二段中,冉有辩解“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企图推卸责任,孔子又是怎样批驳的?

3.批评了他们,作为老师还得给他们讲讲道理,孔子深情地展望了仁政的美好愿景。请同学们具体说说孔子的愿景?

4.请找出一个表现孔子高度政治敏感和政治见地的语句。

四、文言知识积累

1.掌握下列文言虚词

(1)之

①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③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④是社稷之臣也。 ⑤是谁之过与?

(2)而

①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②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③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④不患寡而患不均。

⑤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苏教版) 教学案——“我有一个梦想” 专题

(3)且

①且在邦域之中矣。

②且尔言过矣。

(4)为

①何以伐为?

②后世必为子孙忧。

③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5)于

“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①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同”、“对”、“对于”、“给”、“由于”等。

②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

有时则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例: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③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

例: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受制于人?? ④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a.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同现代汉语。

例: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b.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例: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职业上”)

2.文言实词

(1)是

觉今是而昨非 是又在六国下矣

自言本是京城女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无乃尔是过与

(2)疾

君有疾在腠里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3)见

事不耳闻目见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

(4)过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无乃尔是过与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苏教版) 教学案——“我有一个梦想” 专题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应怎样解释?它们的用法有什么特点?

(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

(2)既来之,则安之。 ..

4.翻译下列句子,想一想要注意哪些问题。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翻译:

2.无乃尔是过与?

翻译:

3.何以伐为?

翻译:

4.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力,不能者止。”

翻译:

5.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翻译:

更多相关推荐:
《季氏将伐颛臾》文言文整理

季氏将伐颛臾高中文言文整理Thneed季氏将伐颛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zhun臾y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

季氏将伐颛臾文言知识整理

季氏将伐颛臾一词类活用1既来之则安之使动用法使来使安定2则修文德以来之使动用法使来3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使动用法使来二实词虚词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用兵2是社稷之臣也指示代词这3且尔言过矣错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辞...

季氏将伐颛臾 知识点及练习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一注音颛臾冉有虎兕社稷近于费出于柙则将焉用彼相矣二通假字找出并解释无乃尔是过与谁之过与三词类活用找出并写出意义和用法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四古今异义找出并写出古义和今义是社稷之臣也...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一通假字1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表揣测的句末语气词二古今异义1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以为古义以为让担任今义认为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古义指有军事行动今义有事情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古义诸侯的封地今义国家家古义...

季氏将伐颛臾全文翻译(字词+译文)

20xx20xx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备考资料必修四古文部分季氏将伐颛臾字词翻译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兵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这颛臾昔者先王以为把他当作东蒙主祭祀的人且在邦域之中矣是他社稷之臣也...

《季氏将伐颛臾》词类活用

季氏将伐颛臾词类活用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来使动用法使来既来之则安之安使动用法使安定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来使动用法使来相关成语积累既来之则安之语出季氏将伐颛臾本指招来远人并加以安抚后指已经来了就...

《季氏将伐颛臾》全文及翻译

季氏将伐颛臾全文及翻译作品原文季氏将伐颛zhun臾y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zhun臾y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sheji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

季氏将伐颛臾 同步练习

季氏将伐颛臾同步练习一注音颛臾冉有虎兕社稷近于费出于柙则将焉用彼相矣二通假字找出并解释无乃尔是过与谁之过与三词类活用找出并写出意义和用法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四古今异义找出并写出古义和今义是社稷之...

《季氏将伐颛臾》教案

季氏将伐颛臾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实词掌握文言句式理解文章层次把握文章主旨2过程与方法思维的逻辑性形成多角度审视评价人物深度阅读的学习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孔子的政治主人生态度教育学生在面对困难时...

季氏将伐颛臾译文

注释1季氏季康子春秋鲁国大夫把持朝政名肥颛臾zhuny小国是鲁国的属国故城在今山东费县西北旧说季氏贪颛臾土地而攻之依文意乃季氏与鲁君矛盾极深历代鲁君欲除季氏季氏恐颛臾再为患这就助了鲁君故欲攻之本文批评了季氏兼并...

苏教版《季氏将伐颛臾》说课稿

苏教版季氏将伐颛臾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课一说教材我将从专题目标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四个方面入手本篇选自苏教版必修四第一专题我有一...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自编练习一注音颛臾冉有虎兕社稷近于费出于柙则将焉用彼相矣二请从文中找出三个成语并作解释三词类活用找出并写出意义和用法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四古今异义找出并写出古义和今义是社稷之臣也丘也...

季氏将伐颛臾名句(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