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4.1-4.3成比例线段(1-4) 导学案4篇

时间:2024.3.31

学习目标:

1、知道线段的比的概念,理解成比例线段的概念。

2、会计算两条线段的比。

3、掌握成比例线段的判定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线段的比与成比例线段的概念及其求解。

教学难点:求线段的比,注意线段长度单位要统一。

一.预习案:(预习后将确定的答案用钢笔写上,不确定的答案用铅笔写上,有疑难的用红笔标注。) 自学教材P 76-78,完成下列各题。

(一)阅读课本 ,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一般地,如果选用              量得两条线段AB,CD的长度分别为m,n,那么这两条线段的比就是他们长度的比,即AB∶CD= m:n,或写成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其中,线段AB,CD分别叫做这个线段比的前项和后项.如果把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表示成比值k,那么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⑴在比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中,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⑵两条线段的          要统一 。

⑶在同一单位下线段长度的比与选用的       无关。

⑷线段的比是一个没有        的数值。

2、比例尺(了解)

(1)、在地图上或工程图纸上,图上长度实际长度的比通常称为         

(2)、比例尺为1:50000,意思为:                                  

3、成比例线段的概念

(1)、一般地,在四条线段中a,b,c,d,如果               等于               的比,即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四条线段a,b,c,d成比例,记作:或a:b=c:d其中a,d叫比例     ,b,c叫比例    

(2)、四条线段a,b,c,d成比例,有顺序关系。即a,b,c,d成比例线段,则比例式为:a:b=c:d;a,b, d,c成比例线段,则比例式为:a:b=d:c

(3)a=12,b=8,c=6,d=4成比例吗?a=12,b=8,c=15,d=10呢?为什么?

(4)、“成比例线段”和“线段的比”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线段的比是指        条线段的比的关系,成比例线段是指           条线段之间的关系。

我的疑惑:(请你把预习中没解决的问题写下来,带到课堂中与老师、同学

(二)、探究案:

1、比例的基本性质是:                                。请写出推理过程:

  ,在两边同乘以bd得,                          

            =           反过来如果ad=bc(a,b,c,d都不为了0),那么 请写出推理过程:

∵ad=bc,在两边同除以bd得,                          

           =           

∴比例的基本性质:a:b=c:d               

对应练习:1、课本78页例1

(1)已知2:3=4:x,则x=       。(2)若      

(3)如果2a=5b,则           (4)已知,则       

(5)若=,则的值为(     )  A.1  B.7 :5   C.5 :7    d.2

(6)、把ad=bc写成比例式,写错的是(      )

   A    B、      C、      D、 

三、反馈练习 

1、已知某一时刻物体高度与其影长的比值为2:7,某天同一时刻测得一栋楼的影长为30米,则这栋楼的高度为多少?

2、某地图上的比例尺为1:10000000,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为250km,则在地图上甲、乙两地的距离为多少?

五、检测案:

1、一条线段的长是另一条线段的5倍,则这两条线段的比值是         

2、已知三条线的比如下,可以组成三角形的是(  )

 A.5:20:30   B.10:20:30   C.15:15:30  D.20:30: 30

3、已知,在Rt△ABC中,∠C=90°,∠A=30°,斜边AB=2。

    =       =        ,    

4、A、B两地的实际距离AB= 250m,画在一张地图上的距离A'B'=5cm,

    则该地图的比例尺是     

5、在比例尺为1:n的某市地图上,A,B两地相距5cm,则A,B之间的

   实际距离为(    )

       A. n cm   B.cm    C.5ncm   D.25 cm

6、已知线段a,b,c,d是成比例线段,其中a=3cm,b=2cm,c=6cm,

   线段d的长是         

7、已知线段a,d,b,c是成比例线段,其中a=4cm,b=5cm,c=10cm,线段d的长是    

8、下列四条线段中,不能成比例的是(  )

A.  a=3,b=6,c=2,d=4   B、 a=1,b=,c=,d=

C.  a=4,b=6,c=5,d=10   D.  a=2,b=,c=,d=2

9、在相同时刻的物高与影长成比例,,在同一时刻,量得某同学的身高是1.5米,影长是1米,且旗杆的影长为8米,则旗杆的高度是(     ) 

    A.12米    B.11米      C.10米   D.9米

10、已知1,,5三个数,再添一个数,使这四个数成比例,

     则这个数可以是                        

六、教学反思:

   


第二篇:4.1成比例线段(二)


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

1.成比例线段(二)

教学内容:课本76-79页

课型:新授课

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这节课是“成比例线段”的第二课时,学生已经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观察了大量的图片,列举了许多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认识了线段的比的知识,知道了选用同一单位长度量线段的长度,从而求出两条线段的比。也学会了运用比例线段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图片创设的问题情境,重现了现实生活中的比例模型,初步掌握了解决有关比的问题的方法。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来学习成比例线段的有关性质,学生不会感到陌生,反而容易接受本节课的继续学习。 教学目标:

1、了解线比例线段的基本性质;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及其简单应用;发展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运用线段的比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观察、计算、讨论、想象等活动中获取知识。

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及其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方法:探索、发现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温故知新

复习:(1)成比例线段定义

(2)比例的基本性质

(3)若 3m = 2n ,你可以得到mn的值吗?呢? nm

1

第二环节:探究新知

1、学习课本79页引例。思考在求解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2、思考“议一议”提出的问题:

(1)已知,a,b,c,d,e,f六个数。

如果aca?bc?da?bc?d?,那么?和?成立吗?为什么?bdbdbd

(2)已知,a,b,c,d,e,f六个数。

acea?c?ea 如果??(b?d?f?0),那么?成立吗?为什么?bdfb?d?fb

3、归纳成比例线段的性质:

aca?bc?d ?,那么?.bdbd acma?c???ma????(b?d??n?0),那么?.bdnb?d???nb

注意事项:

(1)合比性质有两种形式:如果?

那么a?bc?d?,要灵活应用。 bdabca?bc?dac,那么=;如果?,dbdbd

(2)要强调等比性质中,分母b+d+……+n≠0 。

第三环节:知识应用

学习例题: a2a?ba-b(1)、已知?,求与; b3bb

ABBCCA3 (2)、在?ABC与?DEF中,若???,且?ABC的周长为18cm,DEEFFD4 求?DEF的周长。

注意事项:利用得出的解题方案,解答上面的两个问题。可让学生自己先做,学习小组讨论后,在黑板上演示,教师与学生共同评讲。 第四环节:练习巩固:

课本80页随堂练习

第六环节:知识回顾

活动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什么?

第七环节:布置作业:课本习题4.2第1、2题。

2

学法指导

通过成比例线段性质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加深对数学人文价值的理解和认识。

1、要根据学生实际合理的使用教材:

线段的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工程图纸的设计、地图的绘制、照片的缩放等。学生在前一节课的学习中,已经了解和学习了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教学时,可先让学生做一些相应的练习题,以巩固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接着利用课本引例引入新课。教学中将重点放在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及其简单应用上。

2、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上课比较活跃是初中学生的一大特点,为了展现学生的才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上要充分让学生发扬合作交流的意识,最后在小组中自选代表上台发言,并版书在黑板上,如有实物投影仪,可让学生直接在投影仪上讲解,这样可节约板书时间。各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加以总结。总结的内容最好写在黑板上或利用大屏幕展示。

3、改进教学方面:

在比例基本性质的推导和例题中都引入比例k,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可能理解不好,要把握好这个环节的教学。对于比的性质应用,教师在教学时,可补充一些练习做为随堂练习,以巩固这几个性质,达到当堂消化的目的。

“成比例线段”这一节是本章的开头,学好这一节,为后续学习黄金分割、相似多边形、相似三角形等奠定了基础。

3

更多相关推荐:
比例线段教学反思

比例线段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十分好的效果首先课堂内容的导入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从众多的线段各种图形中找出比值相等的组成比例式从而认识比例熟悉比例的定义使本节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其次在讲授比例的...

成比例线段教案

2421成比例线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比例线段的概念及其性质2会求两条线段的比及判断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过程与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比例线段的性质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知识的实际应用增强对知识就是力量的客观认...

八年级上数学2.2比例线段第1课时——教学反思

八年级上数学22比例线段第1课时教学反思概念教学在平时教学中感到不是多顺手的所以这节课思考比较多总觉得应该每一个概念在讲解时应该注意里面的关键词解释清理解透然后有针对的进行概念辨析这样下来效果会好一些但是由于概...

比较线段的大小教学反思

不经意间在教坛上已走过二十几个春秋多年的教学生涯虽然让自己面对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信但是有时课后仍然会发现在执教过程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存在许多的教学遗憾庆幸的是及时反思及时弥补我的认真负责在得到师生认可的同时...

最新线段教学反思

最新线段教学反思线段教学反思线段教学反思amplaquo线段ampraquo教学反思线段作为几何教学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如果只以纯数学的角度去理解有些难度线段教学反思因此本节课我主要分两个层次教学来达到教学...

认识线段教学反思

认识线段教学反思康济小学刘明艳线段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学生早已在生活中不自觉地认识了它陌生是因为线段作为几何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低学生的感性认识远远超过了理性认...

直线、射线和线段教学反思

直线射线线段教学反思该课的教学目标是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2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3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

7上4.7《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42直线射线线段第二课时曲中附中卢小霞七年级学生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维水平以及学习方式等方面有一个逐步适应和提高的过程本节课是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多姿多彩的图形第二节第二课时的内容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

反比例教学反思

反比例教学反思沙坛小学李智聪反比例关系是一种重要的数量关系它渗透了初步的函数思想所以本节课体现了以下2点1温故知新渗透难点本节课成反比例的量中重点和难点都是学生理解成反比例这个概念而这个概念的得出要从研究数量关...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线段的比较、计算》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42线段的比较计算曲中附中陈友俊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所以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

京教版19.1成比例线段教案

191比例线段191比例线段1教学目标1知道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的定义会判断已知线段是否成比例2探索并掌握比例的有关性质会用比例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比例变形及计算3通过对比例性质的探索推导培养观察归纳猜想证明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下册 线段教学反思 沪教版

线段教学反思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这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我在备课前研究了教材教材在教学线段时直接给出几条线段的直观图告诉学生这些都是线段我也可以这样引入吗即使真的可以这...

成比例线段教学反思(2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