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教学设计与反思

时间:2024.3.15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重点:

1.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2.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理解它的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最好能背诵。

2.识记书下注释,并借助书下注释及工具书,了解故事的大意。

3.掌握文言文学习的基本方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郑人买履》,抽查重要词句的翻译。

2.复习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板书标出)

(1)读准课文:读准字音,读准停顿。

(2)读懂课文:

“对”(一一对应)、“调”、(调整语序)、“补”(补充成分)

(3)理解课文。

二、了解作家作品。(学生借助书下注释)

1、吕不韦,秦庄襄王及秦王嬴政时,为丞相,封文信侯,门下有宾客三千。

2、《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吕氏春秋》,也称《吕览》,是战国末期秦国的相国吕不韦的门客编写的一部书,是杂家的代表著作。此书语言精练,《史记·吕不韦列传》说,书写成后,“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所以后人用“一字千金”来形容文辞高妙,不可更改。

三、朗读课文

1.学生自我推荐,读准字音。

涉江( ) 遽契( )( ) 矣( ) ....2.集体朗读,读对句读。

其 剑 自 舟 中 坠 于 水。

是 吾 剑 之 所 从 坠。

从 其 所 契 者 入 水 求 之。

3.鼓励能背诵的学生展示,发挥榜样的作用。

四、读懂课文。

⑴对照注释,自主疏通文意。

⑵同桌讨论存在的疑惑,组长帮助解决。

⑶班级内交流,教师强调重点词语、句子的翻译。

楚人有涉江者 “定语后置”句,现在顺序应为:有涉江(的)楚人。

是吾剑之所从坠。 是,指示代词,这儿。 所从坠,(剑)坠

落的地方 这儿是我的剑坠落的地方。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其,代词,他。从他所刻的地方下水找剑。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若,像。“不亦??乎?” 是一种委婉的

反问句式。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五、理解课文的寓意。

1.试从文中找出动词,体会动词的妙处。

“坠”写出楚人的慌乱,“遽”写出楚人反应速度之快,“入”“求”又写出其行为的愚蠢。

2.你认为课文讽刺了什么样的人?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

(讽刺了那些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根据客观实际,善于变通,如果脱离实际,自作聪明,必然会弄巧成拙。)

六、课堂内外。

1.如果你在船上,你有办法找到剑吗?比比看谁的方法最好!

2.比较阅读《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矛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鬻(yù)

译文:在很久以前,楚国有一个人既卖矛又卖盾。有一次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坚固的,什么东西也刺不破它。”然后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是世界上最锐利的,任何东西都能刺破。”一个人问:“那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如何呢?”听了此话后,周围的人都笑了,这个楚国人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七、课后作业。巩固背诵课文。

教学反思:整堂课上下来感觉老师讲得部分还是太多,学生参与度不够。

知识掌握情况良好,大部分学生能很好的完成课堂作业,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个别基础较好的学生还能对知识进行扩展。

教学中我一直在想常态课到底该怎样上?是做课,还是真实的课,是注重实效的课,还是注重课堂气氛,注重孩子自己动手能力的培养?


第二篇:刻舟求剑教案参考1


教学目标: 刻舟求剑 1、学会本课的“求、剑、宝、催、靠”这5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思考问题。

4、教育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使学生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要跟着变化。

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2、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

3、那个人为什么捞不到宝剑?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板书课题,放课文录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l)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记住每个生字的读音。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检查初读课文的效果。

(l)认读生字词卡片,注意正音。

(2)指名回答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听辨字音读得是否正确。

3、再读课文,思考、回答:课文讲的是什么人?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l、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仔细观察图上人物的装束:从图上看,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从前”是什么意思?联想“一不小心宝剑掉进江里去了”的情景。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本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回答:这个人在宝剑掉到江里去了后是怎样的神情?(一点儿也不着急)

(2)从哪儿看出他一点儿也不着急?(指名读句子)看图理解“船舷”、“刻”的意思。

(3)他“拿出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记住宝剑是从船舷上刻了记号的地方掉下去的。)

(4)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这个人为什么一点儿也不着急。

(5)指导学生体会那个人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3、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2)读第1句,思考:“还不赶快捞!”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快点捞吧!”或“赶快捞吧!”)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旁边的人怎样的心情?(替他着急。)

(3)读第2句,思考:“……有什么用啊!”是说有用,还是说没有用?(没有用。)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你觉得哪种说法语气更坚决,心情更急切?

(4)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催促的语气和急切的心倩。

4、学习第4自然段: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那个人不慌不忙说话的语气,使学生在朗读中理解“不慌不忙”这个词语的意思。

(2)掉剑人不慌不忙,他是怎样想的?

(3)“准能把宝剑捞上来”是什么意思?(一定能把宝剑捞上来,表示很有把握。)

(4)这个人难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

(学生通过讨论、分析理解到:因为宝剑是从正在行驶的船上掉到江里,船在不断地向前移动,船上的记号就随着船移动,刻记号的地方就再也不是掉剑的地方了。所以,船靠岸后,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是不可能捞到剑的。)

出示:刻舟求剑故事的动画。

(5)想一想,这个人错在哪里?

(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其思想方法上的错误,学习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正确方法。)

5、讨论:理解成语的含义,领悟其中的道理。

(1)“刻舟求剑”是什么意思?

(2)学了这则寓言以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使学生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要跟着变化。)

(四)指导朗读(读全文)

在读中体会那个掉剑人和同船人的神态、表情及语气,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要着重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第二至四自然段。第二自然段要读出那个人“一点儿也不着急”的语气。第三、四自然段的对话,可分角色练习朗读,要读出同船的人催他时着急、怀疑的语气和那个掉剑人不慌不忙、十分自信的语气。

(五)启发想象

1、船靠岸以后,那个人是怎样从刻有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剑的?

2、他没捞到剑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3、一起坐船过江的人看到他没捞到剑可能又说些什么?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指导讲故事

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先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2、教师接下面的问题引读课文。

(1)有个人去干什么?一不小心发生了什么事?

(2)那个人心情怎样?他做了什么?

(3)有人催他做什么?

(4)那个人神态怎样?还说了什么?

3、学生用自己的话试讲故事。

4、布置学生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二)分析识记字形,指导书写练习

1、学生自学生字,分析字形。

2、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

(1)“宝、剑、靠”三个生字都是由熟字加上偏旁或两个熟字组成的,可以利用学过的熟字识记字形。

(2)“求”是“球”的一部分。

(3)重点指导:

催:右下与“难”比较。

靠:上下结构,“告、非”各占一半。

求:共七画,与“水”的写法不同,第三笔是“点”,第四笔是“提”,不要把这两笔写成一笔。

3、指导书写,提醒学生注意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重点笔画的书写运笔方法。 求:共七画,与水的写法不同,第三笔是“点”,第四笔是“提”,不要把这两笔写成一笔。 催:左窄右宽,左边是单立人,右边的上半部是“山”,下半部是“隹”。

宝:上面是宝盖儿,第三笔是“横钩”,不是“横折”。

剑:左右结构,左宽右窄。左边是“佥”,第七笔是“提”,不是“横”。

靠:上边“告”要写扁一些,下边“非”要写短一些。

4、学生在田字本上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三)扩展综习

让学生从课外书籍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寓言,并练习讲熟练,准备参加班级的讲故事比赛。

更多相关推荐: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海南侨中初一语文组刘玥彤教学目标1能掌握本文出现的生字词了解有关文学常识2能正确流利的背诵课文并能默写3能用故事性的语言正确翻译本文4挖掘本则寓言蕴含的道理教学重点1能用故事性的语言正...

刻舟求剑教学反思

小组合作激发热情夯实基础巩固提高刻舟求剑教学反思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其实并不陌生他们在小学五年级就曾接触过且相当一部分学生可以达到熟读成诵的水平因此在七年级第一单元走进文学中教授这篇课文既有一定的...

《刻舟求剑》教学反思

多读少讲精心组织读书训练刻舟求剑教学反思在教学中老师把朗读训练贯穿始终初读达到正确流利精读着眼品析体会熟读力求感情到位在重点词句处则细细品读并教给朗读技巧乃至最后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样使得满堂灌化为学生大面...

刻舟求剑教学反思

刻舟求剑教学反思篇一刻舟求剑gt教学反思上周刚刚完成了校内的一节评优课我讲的是北京课改版实验教材四年级第八册第六单元第23课寓言二则种的刻舟求剑这篇文言文刻舟求剑是一个简短的成语gt故事讲的是一个楚国人按照船上...

五年级《刻舟求剑》教学反思

五年级刻舟求剑教学反思五年级刻舟求剑教学反思年月日小学举行了家长开放月活动邀请一至六年级约100名家长走进校园走进孩子的课堂了解学校的管理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活动情况并参与语文教研活动我们五年段让我承当这次上...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刻舟求剑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小心宝剑掉进江里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在船上刻了一个记号准备等船靠岸以后从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丢剑的人不按情况的变化去处理...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刻舟求剑教学设计执教者宋小勇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刻舟求剑这个成语的含义理解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2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掌握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3会背诵课文4写话练习用一段话写出在学雷锋...

刻舟求剑教学案例分析

刻舟求剑案例分析激励学生主体参与发挥其主体作用师同学们读得很好我再请同学们读一遍课文读的时候要边读边想课文里有哪些问题不懂用笔画下来等会儿提出来我们一块解决全班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师好我们比一比哪个小朋友最会读书能...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第八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 核舟记》教案1 鲁教版五四制

核舟记1一课前检测题写出下列字的意思1有奇巧人2罔不因势象形3尝贻余核舟一4盖大苏泛赤壁云5高可二黍许6启窗而观二课堂检测题翻译下列句子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2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第八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 核舟记》教案2 鲁教版五四制

核舟记1附一课前检测题1注音罔膝褶髻倚戌篆八分有奇诎右臂支船2划分节奏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虞山王毅叔远甫刻课堂检测题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2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2诎右臂支船3左手倚一衡木4...

八年级语文上册 23《核舟记》精品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3核舟记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并扎实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及文言现象2通过合作探究准确翻译课文学习本文描写生动的特点和按空间来说明的顺序3激情展示阳光参与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学习重点1帮助学生树立...

23《核舟记》教学设计及学案

23核舟记教学设计备课组长李晓莉备课组员冯晓燕董书香刘杰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全文仅400余字却紧扣核舟奇巧的特点把上面雕刻的复杂琐细的物态述说得精细详尽活灵活现使人一目了然不仅完美地再现了核舟的形象而且有力地表...

刻舟求剑教学反思(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