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时间:2024.5.14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海南侨中初一语文组 刘玥彤

教学目标:

1、能掌握本文出现的生字词,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能正确流利的背诵课文并能默写。

3、能用故事性的语言正确翻译本文。

4、挖掘本则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能用故事性的语言正确翻译本文。

2、挖掘这则语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

一些特殊字词的解释与方法,及一些特殊文言句式的翻译方法。

教学准备 :

1、 学生提前自主预习。

2、 多媒体教学课件。

设计思路:

1、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老师指导、点拔、补充为辅。

2、 以读带讲,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逐层加深理解,以至熟读能背。

3、 指导翻译方法,提高学生自主阅读文言作品的能力。

4、 动静结合,有思有想,交流合作解决问题。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回顾上节课所学:

1、 什么是寓言?——指名回答。师:归纳寓言特点。

2、 《郑人买履》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生齐回答。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课的另一则寓言《刻舟求剑》,看看这则我们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用文言文是怎样讲述的,其中又蕴含了怎样的道理。

二 、作者及作品简介(出示课件)

吕不韦(?--前235),战国末年政治家。原为大商人,后被任为相国,封文信侯。秦王 1

赢政年幼即位,尊吕不韦为仲父。后因罪被免职,在迁往蜀郡途中自杀。

《吕氏春秋》也称《吕览》,吕不韦使其门客各著所闻,集论成书。内容驳杂,有儒、道、墨、法、兵、农、纵横、阴阳等各家思想。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 《史记·吕不韦列传》说,此书写成后“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所以用“一字千金”来形容文辞高妙,不可更改。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出示原文带注音课件)

过程:

1、 请一名同学为大家朗读。

2、 强化字音,一个齐读两遍。

3、 自由大声朗读一遍。

4、 齐读一遍。

四、再度课文,疏通文意。(出示课件)

学法指导:

注意:

1、翻译时,凡是有实实在在意思的字词都要落实翻译。

2、如有需要,适当的调整语序,使译出的语句通畅顺达,符合现代汉语语言表达习惯。 过程:

——结合注释及老师所指导过的方法,自主逐字逐句的动笔翻译课文,遇到难解的字词作出圈记。(5分钟)

——交流解决问题(生提出问题,交流解决问题,师补充提问个别难解的字词。) ——请三位同学各译一句,师评价,讲解,纠正错误,强化文言文翻译方法。

(出示翻译及对应词解课件)

——师生合作,整体完整的翻译全文。

——自己快速的翻译一遍全文。

五、三读课文,读懂寓意。

自读课文,思考:

1、失剑人为什么找不到他的佩剑?(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明确: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2、请你找出文中作者发表议论的语句,并思考这个议论句包含着作者对这个渡江的楚国人怎样的情感态度?

明确:

议论句: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情感态度:

讽刺了这个楚国人办事愚蠢,不知事物会变化,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

3、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也就是,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懂得:

2

明确: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六、四读课文,读出韵味。

注意读出楚国人剑掉入江中不急不忙,及结尾议论句讽刺的语气。

过程:

1、 学生自读练习。

2、 师生分较色朗读(出示原文用红蓝体字区分的课件)

3、 生齐读。

七、背诵课文,用文言文讲故事。

要求:有感情的,像讲故事一样的背诵课文。

齐背一遍。

八:作业布置:

1、抄写原文,并对应译出全文。抄一句,翻译一句。

2、完成同步练习相关习题。

教学反思:

这节汇报课的教学设计看似只是提前一天准备的,但已酝酿良久,加之师傅的提点,给予我一定的启发,使之更加完善。

为了克服带动学生读书不充分的缺点,我下足了功夫,想尽了办法,怎样换着花样带着学生读,逐层深入的读,直至能熟读能背,实现读的高效。

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设计了学法指导的环节,用学生能够浅而易懂的语言指导学生翻译文言文的方法,并在学习中实践。

做到知行合一,动静结合,带着方法学习,通过思考提出问题、共同交流探讨学习。加之精神饱满,语言准确到位,便是这节课的优点所在。

至于不足之处,时间驾驭的还不够准。若关键字词能加以强化,如“所”字结构,若能板书,加以讲解,并做到知识的迁移,学生理解效果会更好。

总体看来,本次汇报课还是有很大的进步,但需要克服的问题还要在常规教学中不断思考、实践、反思、再实践来加以完善,从而切实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我会继续努力。

3


第二篇:《学奕》教学设计及反思


《学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三个生字,理解语句意思,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做事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3、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背诵。

教学过程:

一、粗读课文设疑自究

(一)、激趣导入

1、老师复述《孟母三迁》典故,学生猜。

2、简介作者,认识孟子。

学生自读课本小资料: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和孔子合称“孔孟”他和他的弟子共同汇编了《孟子》一书。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子的一篇经典文章

(1)、板书课题,质疑。

(2)、引导学生看插图理解题目(课件出示插图)。理解题目后还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设疑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中谈感受(文言文难读、难懂)。

3、老师范读

(1)、听节奏,标出停顿和读错、读不准的字音。

(2)、你们听出刚才老师在读这篇文言文时与白话文有什么不同吗?(总结朗读方法:朗读时速度比较慢,句中停顿多)

4、学生同桌互相练读。

5、指明朗读,注意正音:鸿鹄(hu) (fu)弗若与弓缴(zhuo)

6、哟,你们一下子似乎变成了满腹诗文的少年书生了!在熟读课文情况下还有什么疑问?

7、生质疑。

二、精读课文 解疑合究

1、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如果方法恰到好处学起来会更省劲,让我们拿起课本一起读译文初读课文。

2、小组合作,古文、译文对比阅读,解疑探究。

三、品读课文质疑再究

1、安静的思考,热闹的讨论,让老师觉得同学们对学习文言文很有热情,有什么收获吗?有什么发现吗?谁敢为天下先?―――就是谁敢第一个发言?(有生举手)好!敢为天下先的人出现了。请大胆地汇报给大家听

生:我发现文中有很多之,但是意思都不相同

2、真是一个伟大的发现

出示: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3、鼓励学生在“之”字上批注字的意思或者在译文中画出对应的意思。

4、汇报交流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1)、引导学生对照译文,说说句子的意思,同时借助图片,帮助学生初步掌握理解文言文词句的基本方法。

(2)、相机指导学生理解“者”、“也”的含义。

生:善于下棋的人。

师:说得都对。这样看来,这个“者”字,严格地说应该当什么“的人”来讲。你看你刚才讲的:作者――作文章的人,读者――读文章的人,胜利者――获得胜利的人,都是“的人”,是吗?

△“使弈秋诲二人弈……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1)、交流对这每句话的理解,再明白几个“之”的不同意思。

(2)、大家读通了课文,现在有读懂了课文。那么,同样是跟弈学棋的两个人?为什么一个人学得好?另一个人学不好呢?

生:一个人专心致志,另一个人三心二意。

生:一个人学得很专心,另一个人想着怎么把天鹅射下来。

师:能读出他们各自的表现吗?(文中)

生:找句子 读

师:是后一个徒弟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嘛?---------------为是其智弗若与?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理解交流句意,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句子的意思说明白,说顺畅。

(2)、指导朗读,体会文言文朗读的语气(一问一答的形式)

5、他们俩对待学习各持有什么样的态度-----一人专心致志,一人三心二意,专心致志这个成语就出自《学弈》一文,你们还能用不同的成语概括他们两人的表现? 专心致志----------心不在焉

一心一意----------三心二意

聚精会神----------心猿意马

一丝不苟----------东张西望

6、表演读

四、检测反馈拓展延伸

1、课文学到这儿,对你们来说一定有了很深的启迪,那就是-----------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是的,因为态度决定一切。来同学们,发挥我们的才能为生活中所有做事三心二意的人创作几句警示语,为他们指明道路。

2、 学生自创警示语:

五、推荐阅读 提高素养

1、推荐阅读出示“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孟子?告子》原文中未选入本课的一句话),同桌理解交流,加深对课文思想内涵的感悟。

2、搜集《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文言小故事读一读。

3、扩写或者创编故事。(假如两个人都专心致志,结果会如何?)

附:板书设计

学弈

专心致志,学有所获 三心二意,一无所得

态度决定一切

《学奕》教学反思

文言文是小学阶段新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但我们现在所用的苏教版教材里没安排有文言文,但我觉得应该让学生在小学里接触到一点关于文言文的知识,所以我联系学生二年级学过的一篇课文《学棋》其实就是文言文《学奕》的译文,我就选了《学弈》这篇文言文来教学生,上完后我总觉得在教学时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让学生自主探索。

通过复习《学棋》这篇文章,同时要求学生对照注释和查阅字典,自己先逐字、逐句地试着翻译一遍。学生根据已学过的课文、依靠注释和联系上下文,完全可以基本上推想出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初步读通原文的主要内容。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我们必须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思维。应给学生留下充分的自由朗读时间,让他们借助注音读准生字:弈(yì),鸿鹄(hóng hú),缴(zhuó),俱(jù),弗(fú),矣(yǐ),曰(yuē);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地区分和读好下列字音:弈(yì)与矣(yǐ),鹄(hú)与弗(fú),缴(zhuó)与缴(jiǎo),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读熟课文、正确断句。翻译文言文必须做到字字落实,同时因为相当于文言文的字词具有一词多义的特点,所以应引导学生逐字精读、积极思维、比较归纳、总结规律。课文中的“之”、“其”、“为”三个词出现一词多义现象,应引导学生在逐字精读的基础上,通过进行比较归纳,总结出它们在用法上的规律。

在学生熟读成诵、完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请学生讲《学弈》这个故事。然后,教师还应当启发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感悟、思考、分析、讨论如下问题:⑴两个跟弈秋学下围棋的人表现有何不同,结果怎样?⑵《学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习后有何体会?经过师生平等互动,个体集体的共同感悟思考、分析讨论,达到共识:两个学下围棋的人在主观条件(智慧一样)和客观条件(一起向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弈秋学习)相同的情况下,却产生不同的结果,原因在于两人的学习态度不同:一个专心致志,另一个一心两用。《学弈》告诉我们,在学习条件一样的情况下,学习态度的专心与否决定着学习结果的好坏,因此,我们一定

要专心致志地学习。同时也应认识到,如果弈秋能对一心两用的人严加管教,那么结果就会大不一样。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和执行趣味性、自主性、扎实性、探索性的统一,既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兴趣,能自主精读翻译文言文,又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规律,探索疑难问题的能力。

更多相关推荐:
刻舟求剑教学反思

小组合作激发热情夯实基础巩固提高刻舟求剑教学反思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其实并不陌生他们在小学五年级就曾接触过且相当一部分学生可以达到熟读成诵的水平因此在七年级第一单元走进文学中教授这篇课文既有一定的...

《刻舟求剑》教学反思

多读少讲精心组织读书训练刻舟求剑教学反思在教学中老师把朗读训练贯穿始终初读达到正确流利精读着眼品析体会熟读力求感情到位在重点词句处则细细品读并教给朗读技巧乃至最后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样使得满堂灌化为学生大面...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与反思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背诵课文3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教学重点1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2...

刻舟求剑教学反思

刻舟求剑教学反思篇一刻舟求剑gt教学反思上周刚刚完成了校内的一节评优课我讲的是北京课改版实验教材四年级第八册第六单元第23课寓言二则种的刻舟求剑这篇文言文刻舟求剑是一个简短的成语gt故事讲的是一个楚国人按照船上...

五年级《刻舟求剑》教学反思

五年级刻舟求剑教学反思五年级刻舟求剑教学反思年月日小学举行了家长开放月活动邀请一至六年级约100名家长走进校园走进孩子的课堂了解学校的管理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活动情况并参与语文教研活动我们五年段让我承当这次上...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刻舟求剑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小心宝剑掉进江里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在船上刻了一个记号准备等船靠岸以后从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丢剑的人不按情况的变化去处理...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刻舟求剑教学设计执教者宋小勇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刻舟求剑这个成语的含义理解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2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掌握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3会背诵课文4写话练习用一段话写出在学雷锋...

刻舟求剑教学案例分析

刻舟求剑案例分析激励学生主体参与发挥其主体作用师同学们读得很好我再请同学们读一遍课文读的时候要边读边想课文里有哪些问题不懂用笔画下来等会儿提出来我们一块解决全班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师好我们比一比哪个小朋友最会读书能...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第八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 核舟记》教案1 鲁教版五四制

核舟记1一课前检测题写出下列字的意思1有奇巧人2罔不因势象形3尝贻余核舟一4盖大苏泛赤壁云5高可二黍许6启窗而观二课堂检测题翻译下列句子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2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第八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 核舟记》教案2 鲁教版五四制

核舟记1附一课前检测题1注音罔膝褶髻倚戌篆八分有奇诎右臂支船2划分节奏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虞山王毅叔远甫刻课堂检测题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2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2诎右臂支船3左手倚一衡木4...

八年级语文上册 23《核舟记》精品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3核舟记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并扎实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及文言现象2通过合作探究准确翻译课文学习本文描写生动的特点和按空间来说明的顺序3激情展示阳光参与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学习重点1帮助学生树立...

23《核舟记》教学设计及学案

23核舟记教学设计备课组长李晓莉备课组员冯晓燕董书香刘杰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全文仅400余字却紧扣核舟奇巧的特点把上面雕刻的复杂琐细的物态述说得精细详尽活灵活现使人一目了然不仅完美地再现了核舟的形象而且有力地表...

刻舟求剑教学反思(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