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教学反思

时间:2024.3.31

《出师表》教学反思

九(1)班 袁知钦

这堂课,本质上还是一种文言“仿真学习”,其所“仿”之“真”,乃是采用角色换位的方式,让学生真实地进入文本描述的情境,真实地揣测人物心态,真实地体验人物情感,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地品味、咀嚼文言。

这次特殊的文言情景教学,促使我对现在关于文言教学的两个热门论题继续进行着思考。

第一,文言文的教学是背读在前还是分析在前。传统的文言教学模式是重背读在前的。现在台湾等地正在大力倡导的幼童读经活动也在回归传统力主文言学习“背下来”再说。为了让《出师表》的这次“背读在前”的学习能够有效实施,我采取了很多的辅助措施。比如为学生讲述刘勰、文天祥、杜甫、陆游、岳飞等人和《出师表》的故事,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发起总动员,掀起背诵大潮。采用丰富多彩的比赛的形式进行诵读比赛,如“背诵击鼓传花”、“背诵pk赛”等,力争优生中等生熟诵,“忧生”重点段落基本成诵等等。有了全文的反复诵读,才可能有整体的独特感知,“情景教学”才能取得实效。可以说,从语感的培养规律来说,“背读在前”的方式对学习文言文是经济有效的。

第二,文言文的教学是以文言字词积累为主还是以理解内容为主。我认为,这并不是矛盾的问题。比如关于识字教学的问题,小学初年级采取集中识字的方法,而高年级则采取分散识字的方式。从人的长远学习来看,字词的掌握和文本内容的理解是融和在一起的。“融和观”也应该是符合语文学习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片面强调文言字词的积累只会把文言文学习推到纯粹技术化的尴尬

境地。我们应该相信,文言学习也不能够脱离语言学习的一般规律。当然,有意识地恰当的总结归纳文言字词的用法是有必要的,这和片面追求文言学习字词化不是同一个概念。

这堂课不足的是,因为重情感体验,所以在字词咀嚼的精微程度上还远远不够。争取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既能够尽可能地多积累品味字词,又能让学生对人物和主题有较为深入的理解,这就是文言教学的较高层次了吧。

《出师表》是一篇上书言事的应用文,也是实用性很强的议论文。其中关于修明政治所作的阐述,对后世很有借鉴意义。这篇文章的写作风格却又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应用文迥异,作者以恳切的言辞,表达了真挚厚重的感情。多数学生是喜欢这篇课文的。除文中少数语句必须由教师解释外,绝大部分语句可以让学生对照注解,通过讨论相互启发,自行弄清大意。但文章内容上的重点到底是什么,学生往往把握不住;对于诸葛亮是怎样突出他的论述重点的,学生更难以体会得深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课文的重点、难点化成若干足以启迪学生思维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按合理的顺序编排,进而把学生的阅读思考活动导向深人。


第二篇:出师表(教学设计)


《出师表》教学设计

授课者:陈光洁

适用年级:九年纪(上)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A 了解作者、创作背景以及表这种文体。

B 指导朗读背诵,积累文言常识

2 能力目标:

A 理解“寓情于议”和“寓情于叙”的写作方法

B 理解字句,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 情感目标:

A 了解诸葛亮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的进步主张,初步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学习他的爱国精神

B 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批判地继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指导朗读背诵,积累文言常识

2理解字句,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1理解“寓情于议”和“寓情于叙”的写作方法

2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批判地继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教学设想:

1 教学方法;

A 讲解法 使用这一方法,引导学生解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 B提问法 让学生在整个课堂中伴随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完成对文本的学习。

C 创设情景法 通过对文本写作背景的梳理,为学生尽可能的还原作者

当时的心境,让学生从对作者和创作背景的理解出发,来对课文进行

解读,体悟文中所展现出的爱国情怀。

2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同学们,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抱负与志趣”,围绕着这个主题,我们先后学习了孟子和墨子的文章。在文章中了解了他们各自不同的志向:

孟子,主张为道义舍弃他宝贵的生命。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他的文中这样写道“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着也。”

而墨子,提倡为和平不计较个人得失。

在今天,我们将要去了解一个为了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 他就是——诸葛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出师表》。

二 介绍作者,解题,文章创作背景

1 提问:关于诸葛亮,大家对他有哪些了解,有意的同学起来说一下?

(学生答完之后,适当进行补充)

2 指出“表”这种文体

表 :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3解题,介绍文章的创作背景

历史上有《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通常所说的《出师表》一般指《前出师表》。我们将要学的也是《前出师表》。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三 朗读课文,梳理字词读音

1 教师范读课文,读得要感情,使学生产生共鸣。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老师的读法,并注意一些字词的读音。

2 指导学生朗读(片断),要求富有感情。

四、指导划分层次结构

引导学生围绕“出师”二字来分段,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供参考:

A 在国家危急的形势下,作者出师前向后主提出哪几条治国建议?

B 作者采用什么方式向刘禅陈述他出师的理由的?

C 在说明出师的理由之后,作为臣下,是否还要请求皇上批准他出师并表达这次出师的决心?

1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独立思考,拟出初步答案

2 学生答问,师生共评(需板书)

请学生说出他的个人划分观点,如有不足,请学生进行补充,在一起归纳段意。

板书: 第一部分(1-5)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第三部分(8-9)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五 理解分析第1、2自然段

1 教师学生结合注释共同翻译课文,并重点注意一下词语的意思:

疲弊:指国家贫穷衰弱

秋:关键时刻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

盖:原来

2 在译读课文的同时,思考讨论完成以下问题。(可以抽学生回答,不足之处再由教师进行补充)

A 为什么说当时是“危急存亡之秋”?

B 作者指出当时蜀国的形势如何?内外大臣如何表现?内外大臣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大臣如此,做国君的应如何做?作者提出的两条建议是什么?

板书:开张圣听(广开言路)赏罚严明

3指导分析“以”的连接用法

A 教师复习“以”的介词用法---“用、把、拿、凭”等。

B 分析“以”连词的用法 异同:偏义复词,偏向异 及:以及 为:做

学生思考这两段中的“以”哪些表达目的,哪些表达结果。

教师提问,学生不同意见可补充

板书:

以:表目的(用来)---以光先帝遗德,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表结果(以致)---以塞忠谏之路也

4 指导背诵:

A 要求学生理清每一段内的意义层次,顺着因果和作者思路默想、记忆、背诵。

如:形势危急---大臣表现---两条建议

B 学生试着自己背

C 抽优生背

5 老师总结,引导学生学生诸葛亮的爱国精神

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具有以下的品质:知恩图报、忠诚坚贞、尽心尽职

六 布置作业

1 背诵1—2自然段

2 预习3—7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 检查背诵

二 分析课文3-5段

1 指导朗读,要求有层次感

全班分三组,每组个读一段

2 教师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重点注意下列字词:

是以:因此

志虑:志,志向;虑,理想,心

思。

愚:诸葛亮的谦称

良实:善良,诚实 因 痛恨:痛惜,遗憾 计日:计算着天数,指时间不远了。 所以:“之所以”的简化,?的原

3 思考:

A 第3、4两段写什么?

B 第5段作者又提出了什么建议?又是如何提出的

师生共同分析,边分析边板书:

荐贤臣:宫中之事---先帝简拔之臣---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营中之事---先帝称能之臣---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提建议:亲贤远佞(正反教训)

4结合课后练习第2题,小结第一部分:

第2题问题:

A 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几条建议?他反复陈说的是哪一条?为何反复陈说这一条?

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治国大计(广开言路、赏罚严明、亲贤远佞),特别是第三条“亲贤远佞”是作者反复强调的。

B 讲解“寓情于议”的特点:

诸葛亮谈形势,教方法,摆先帝任贤事实,引历史经验教训,其目的都是希望后主能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的道理。这种把诚挚的感情、殷切的期望融合于摆事实、讲道理中的论证手法,就是“寓情于议”。作者之所以采用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意在使后主能容易接受建议,达到规劝目的。

三 分析第二部分:

1.创设情境:

之前5段,讲的都是诸葛亮对朝廷的忠贞,他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什么呢? (可学生回答,也可教师讲述,视情况而定)

刘备“三顾茅庐”使诸葛亮万分感激,平时又言听计从,临终时也曾把儿子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也一直在努力报效刘备的知遇之恩,所以一生竭尽所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试图为刘备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下面我们再学习6、7两段,看诸葛亮是如何表述他的知遇之恩的。

学生齐读课文6—7自然段

2 教师补充几下注释,学生思考自译课文,之后提出不明白的地方,进行讲解。

躬耕:亲自耕种.

闻达:声名远扬

庶竭:希望竭尽

3 思考问题: 尔来:从那时到现在 托付不效:交给的任务没有完成

两段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叙述的对象以及叙述的内容是什么?(要求扣课文中句子回答)

这两段主要是追述21年来的经历,陈述出师的理由, 抒发报先帝忠陛下的心愿。表达方式是寓情于叙。例如第6段在叙述生平志向、 感激的原因之后,又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这句充满感情的话,既高度概括了他追随先帝、为之奔走的艰难历程,又抒发了他感恩报效的一片忠心。

昔日:生平志向 感激原因 廿年经历 报先帝忠陛下

当今:出师理由

4 结合这两段,讲解“寓情于叙”的特点

5 讨论:“受命以来.....深入不毛”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精神? 今天应该怎样认识?

引导学生从作者忠君的同时看到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努力学习,完成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6 小结第三部分层次:回顾历程,抒发感激之情

表示伐魏决心,报先帝忠陛下

五 布置作业

1 课后背诵课文3-7段

2 预习翻译8、9段

第三课时

一 检查复习:

抽两名学生分别背诵第一、二部分

二 理解分析第三部分

1 学生齐读8、9段,要求读出作者感情及诚意

2 指导翻译第8段:这一段翻译较难,以老师讲解为主

3 分析第8段层次:师生共析:

第1句是自请“出师”,表达“讨贼兴复”的决心,意志坚定

第2句是两个分句,是分清责任,提出期望

第3句表达感激之情

板书: 请命出师----表决心

叮嘱陛下:用贤臣---兴德之言

宜自谋---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遗诏

受恩感激

4 讨论:如果第1句话后面用分号,“以彰其咎”后面用句号,表达效果会怎样?

自由发言,有道理就行

(更换之后一是不能分清内外责任,二是不能突出作者请命出师的决心,三是 内外大臣“兴德之言”顺势提出希望“陛下亦宜自谋”,不致使刘禅反感)

三 结合课后练习第3题,分析句中包含的情感(如果课文中以讲解过的可跳过),并进行批判的接收

四 朗读指导,进行背诵:

同样要求注意层次性,采用多种方式背诵相结合

五 布置作业

1 熟练背诵全文

2 尽可能的默写全文(可分段进行)

更多相关推荐:
出师表教学反思

出师表教学反思永安中学严霞从整个教学流程来看本课时内容是在前几课时的基础上进行的前提是熟悉课文研读与赏析的过程是按照段落层次展开的从局部到整体从思想内容到写作特色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提高阅...

出师表教学反思

出师表教学反思出师表是九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按照教师用书的要求是3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我却用了5节课去完成现在对我这一篇文章的上课过程进行一个深刻的反思上完这篇文章时课堂效率不高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积极性不够不会抓...

出师表教案设计及反思

出师表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丰富文言词汇积累名句背诵全文2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深切感受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做社会的有用人才3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4学习本...

《出师表》教学反思

出师表教学反思本文可以说是初中阶段最难的一篇古文了为了落实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解决学生畏惧学习古文的困难设计了讲故事比赛要求学生讲三国演义中的精彩故事以此来激发他们学习热情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我就接着提醒他们宋朝...

《出师表》教学反思

牵着学生走进文言文的殿堂文言文教学反思文章摘要在文言文教学中结合文本背景激发情趣自然导入陪伴学生提前扫清障碍顺利进入阅读充分运用课下注释降低难度积累文言表达特点培养习惯改传统的串讲法为小组随机展示法激发参与每一...

《出师表》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表学科语文授课年级九年级上册学校玉龙五中教师姓名和燕琼章节名称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第12课出师表教学设计计划2学时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曾对诸葛亮的出师表作过这样一番精辟的评论宋朝文...

(郑允我)《出师表》教学反思20xx.9

出师表教学反思郑允我一篇原本计划2课时完成的出师表结果整整用了4课时的时间并且还有个别同学没有完全把这篇文章背诵下来面对这种境况我感到非常迷惘是课堂效率不高还是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积极性不够其实每一节课后我都在考...

《出师表》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学生沉默之后出师表第二课时教学反思宁一中雷云林今天上的这堂课是出师表的第二课时第一课时进行的主要类容是初步感知课文介绍了时代背景疏通了大意这一课时主要是以朗读为主线讲解和讨论为辅助以读导悟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

《出师表》教学设计与反思

《出师表》教学设计与反思,内容附图。

《出师表》导学案共3节附教学反思

编号YW9015导学案设计编号YW9015编号YW9015编号YW9015

xx小学教学反思表

xx小学第教师听课评课表评价教师

教学反思表

两县春蕾小学教学反思

出师表教学反思(2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