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教学反思

时间:2024.4.13

牵着学生走进文言文的殿堂 -------文言文教学反思

【文章摘要】 在文言文教学中结合文本背景激发情趣,自然导入;陪伴学生提前扫清障碍,顺利进入;阅读充分运用课下注释,降低难度;积累文言表达特点,培养习惯;改传统的串讲法为小组随机展示法,激发参与。每一个环节和策略都是基于文言文本身的特点而定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只有明白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和教学意义,我们才会面对这些积淀着传统文化精华、文质兼美的名篇入心、入情,才会耐心的引导,细心的设计,帮助学生顺利的走进文言文,使这些千百年来滋养了一代又一代读书人的精神佳宴能真正为我们所“品尝”。同时让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拥有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新一代。

【关键词】文言文 引导 激发

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源流和根脉,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结晶与沉淀,要想了解与继承祖先的优秀文化传统就必须读懂文言文。可是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初中学生对于学习文言文学习基本采取应付心理和畏难情绪,甚至还有逆反心理。有的学生在考试测验中面对陌生文言文更是因难易读懂而完全丧失了信心便选择了放弃,这样的现象令语文教师非常无奈和痛心,如何让学生切实提高对文言文的认识,真正走进文言文学习的殿堂,并面对这个“纸老虎”不再害怕,结合自己平时的文言文教学本人有以下几点感悟。

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距离较远,学生学习的障碍也大,学生一下子很难适应。再加之文言文学习的效果不是外显的,不能够立刻“学以致用”,生活中既不说文言,写作文也不用文言,缺少在生活中实践运用的机会,使得文言文变成了“中国外语”,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故而我们必须从文言文教学的兴趣入手,引领学生推开文言文阅读这一古典文化的大门。在此,我浅谈一下自己在文言文教学中所采取的一些做法:

一、营造氛围,激发情趣,导学

一、营造氛围,激发情趣,使学生想学

心理学家认为,在教学中唯有激发学生情趣方能诱使学生渴望。在面对文言文教学中,学生往往要么应步,要么畏畏缩缩,要么推一步走一步,很少有学生能兴趣浓厚的自主学习,面对这样的现状,我在每次的文言文教学中提前做足准备,每次都将相关的人物介绍或背景故事提前准备好,或者用ppt展示故事图片,或者让学生听故事,或者让学生讲自己熟悉的相关故事,例如,在讲授《出师表》时,我提前让学生收集准备关于三国的故事,关于诸葛亮的人物介绍及相关历史故事,并用一节课的时间围绕《出师表》让学生讲了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火烧赤壁和空城计等故事,学生在对故事的收集和整理中大致了解《出师表》的历史背景,为学习文章了解作者情感做下了必要的铺垫,也让学生对于诸葛亮出师北伐给后

主刘婵的奏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样很自然地过渡到文章的学习,学习效果较之以前好了很多。

再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这类游记文章的教学前就大量阅读和收集作者生平经历及相关故事,如范仲淹的家境及为官后一直在低职位上徘徊,三十四岁时,毛遂自荐,但因大胆直言,抨击时弊,几度遭贬的经历。再如欧阳修被贬滁州任太守虚心求教位樵夫的故事、翰林院任职时行文求简为后人所折服的故事及文风严谨,快马追回只为加两个“而”字的故事都为这些经典的文言文教学增添了许多情趣,让孩子们自然的走进文本,带着兴趣、带着故事,同时带着浓厚的情感 走进文言文。

二、诵读文章,扫清障碍,会学

二、诵读文章,扫清障碍,使学生能学

诵读是文言文学习的基本手段。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但由于较多学生由于文章的语言形式和学生平时的表达形式差异太大,同时古代文章还存在比较生僻的字词或通假字,句式结构复杂难懂,学生朗读和理解都会产生很大的障碍,此时教师应该运用教育智慧帮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和逃避心理,帮助树立信心,牵引着学生慢慢的走进文言文的文本中来。所以在平时的文言文教学中,应强调熟读、背诵。在读中熟悉文本内容,在读中感知文本情感,在读中整体感知文本结构,在读中培养文言语感,在读中直接与古人“对话”。因此,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我们要指导学生正确地诵读。如教师范读文章,引导学生正确断句,帮助学生在断句中逐步理解文章内容;再如和学生一起大声诵读文字,在诵读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错误和解决问题;或通过小组比读逐段疏通文章,熟悉文章,帮助学生减轻文言文阅读的畏难情绪;或提前将文章生词和较为生僻难断的句子拧出来,让学生提前预习或教师指导学习等形式,运用多种形式提前疏通难点使学生能顺利走进文言文。

如配乐朗诵,让学生随着音乐的起伏渗透作者的情感,《小石潭记》、《醉翁亭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可以让学生带着音乐走进或舒缓或激越的情感中感受作者的初衷。或让学生用歌唱的方式记住文言文的内容,领悟古诗文的意境,如教学《水调歌头》时,课堂上可以为学生演唱《明月几时有》,让学生去读、去学唱,学生很快在曲子的旋律中就记住了全词的内容,并且对全词传达出的意境也有一定的感悟。语文课堂上有了音乐的加入,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了不少。

三、用好用活课下注释,降低阅读难度

三、用活注释,梳理常识,使学生会学

教材中每篇文言文的下面都会有编者很细心的给学生留下的许多重点词眼的注释,是

便于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就能基本疏通文意的工具。但往往学生对于这些注释的阅读并不十分充分,不太在意或并不细心,枉费了编者的一番苦心,同时也自然增添了许多阅读的障碍。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注释内容,运用圈点勾画的方式充分用好注释,更清晰的理解文章重点理解的词眼,采取不同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轮读,熟悉注释;自主阅读,理解注释;相互发问,落实注释;检查背诵,夯实注释等不同形式,使学生充分运用注释,并使学生运用注释进行基本的句子翻译和段落理解,使学生慢慢建立运用注释理解或者猜读文章的好习惯。

四、梳理文言表达特点,培养严谨的翻译习惯

四、拓宽文本,培养习惯,使学生博学

在引导学生借助课下注释翻译的同时,教师还应告诉学生由于古代文字较少,使得古人在进行书面表达时总会使表达很凝练,导致我们读来总显得生涩而难懂,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翻译文章时应做到逐字逐句不遗漏的进行翻译,尽量还原原句原本的意思。通过大量的熟读和背诵,熟悉各种文言文的语言现象,丰富古代汉语知识,积累词汇和句式知识,培养语感,关注原句中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和活用现象,引导学生在诵读中进行猜读,逐步理解原句的内涵,对于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式、倒装句和省略句应作为重点指导的翻译句子,引导学生严谨的翻译习惯,使表达更清晰更完整更规范。同时鼓励学生在平时的文言文练习中养成动手查阅文言词典的习惯,遇到不懂的字词、不通的句子就动手查阅词典,积累一字多义的字词,为自己的文言文阅读做好充分的积累工作。

面对文章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语活用,还有判断、省略、倒装等特殊句式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分别可以采取罗列式、搜寻式、范例引导式、小组相互检测式、举一反三式、自主学习质疑式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一一落实,帮助学生在进入学习文章前提前做好疏通难点的工作,并培养学生规范的翻译文章的习惯。

五、改传统的串讲法为小组随机展示法,激发全员参与

五、团队协作,全员参与,使学生都学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运用串讲法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使其融会贯通。所谓串讲法,就是从文章整体着眼,注重字词句,剖析字词,断句和翻译,串通各段直至全文文意,要求学生勤作笔记,然后训练、翻译、背诵。而在班级团队合作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借助小组的合作力量、金字塔的学习理论、小组随机展示小组成果的机制和教师团队评价的机制,让每个小组的每个成员在小组活动中充分的活动起来。让每个成员都明白学后讲给别人听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小组中不管是活跃分子还是性格沉闷的成员都能在小组的

团队展示中充分呈现优势,真正做到激发全员参与。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充分预习,课上随机抽句子进行检测预习效果:将预习的内容分成若干单句子,由小组长抽签获得,并在小组再次落实预习情况,若干分钟后由老师在抽签盒中抽取一个序号,即每组展示预习成果的成员,该成员的展示成果代表小组预习成果。展示过程可以是一次完成,也可以依情况再点学生复述,以加强重点句子的理解。该活动的重点在于教师对于每个小组展示的成果不评价个人,只评价小组。这样的展示不分成员的优劣,不分成员的身份,只是随机抽号,使小组成员人人都有承担小组的成果展示的机会,人人都不能回避会成为展示小组成果的那个代表,使小组活跃者或沉默者对无一例外的必须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这样小组人人都必须深度参与小组活动。

成立学习小组,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文言文的阅读,学生会遇到比现代文阅读更多的问题,因此,成立学习小组,引导他们将遇到的问题小组成员共同去探讨,互相帮助,集思广益,共同解决,在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的认知、感悟能力会得到提高,同时,他们也会获得成就感,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例如,学习《陈涉世家》一文时,我鼓励学生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字词方面、内容方面以及课后习题中自己不明白的问题)都提出来,在学习小组中进行讨论,不少问题能在他们的学习小组内部得到解决。对于一些很集中的问题则全班探究。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合作解决,他们对文章的理解、感悟就更深刻,同时成就感带来的兴趣也更是持久。

康德说:“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认识功能”。语文学科有广阔的想象拓展空间,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积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陈大丘与友期》时,要求学生结合现实社会,谈谈自己对于诚信的理解;教完《石壕吏》后,要求学生自编自演,将诗歌排演成戏剧;教《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一类的诗歌时,要求学生根据诗意,产生想象并绘画在纸上,比比看谁画得最好,最能体现诗意;教学《论语十则》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切身学习经验,谈谈阅读体会;在教《小石潭记》和《三峡》时,带领学生将两篇课文作对比阅读,比较文章写作方法的异同、情感表达的异同??教材内容不同,教学方法不一,多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灵活自由的运用,能够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有效高效的教学目标。

联系实际,加强个性感悟,拓宽学习空间

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提到:“心的感受性的程度取决于生动性,而它的范围取决于想像力的丰富。但是,分析的功能占了上风,必是会夺走幻想的力与火。对象的范围变得狭窄,必定会减少幻想的丰富性。”通过图画、音乐、表演等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的刺激,学生对课文的感受是强烈的,但范围是有限的。有些课文让学生深受感动,但过后回到实际

生活中还是依然故我,因此,教师要懂得点拨,使学生能用课文学习中获得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指导自己的实际学习和生活。例如,学习《送东阳马生序》时,讲完宋濂在学习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后,笔者话锋一转:“宋濂当时的学习条件和我们大家今天的条件相比如何?”“我们现在的学习态度和宋濂比起来又如何?”全班静默,大家似乎都在反思着自己的学习态度。笔者请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同学们的情绪受到强烈的感染,谈起来的态度也明显认真了,很多人都对自己的“虚度光阴”表示愧疚,更进一步明确要向宋濂学习,做生活的主人;在这基础上,再和学生一起去归纳课文的主题,就是水到渠成之事了。再如学习《伤仲永》时,让学生将自己与方仲永进行对比:天资如何?勤奋度怎样?结果会如何?这样的对比,让学生明白到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无论过程如何,目标只有一个:拉近课文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当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去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横在他们与文言文之间的鸿沟也就消失了,文言文的教学效能自然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在文言文教学中结合文本背景激发情趣,自然导入;陪伴学生提前扫清障碍,顺利进入;阅读充分运用课下注释,降低难度;积累文言表达特点,培养习惯;改传统的串讲法为小组随机展示法,激发参与。每一个环节和策略都是基于文言文本身的特点而定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只有明白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和教学意义,我们才会面对这些积淀着传统文化精华、文质兼美的名篇入心、入情,才会耐心的引导,细心的设计,帮助学生顺利的走进文言文,使这些千百年来滋养了一代又一代读书人的精神佳宴能真正为我们所“品尝”。同时让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拥有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新一代。

文言文教学任重道远,不可忽视,让我们牵着孩子们走进文言文!


第二篇:出师表教案设计及反思


《出师表》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丰富文言词汇。积累名句,背诵全文。

2.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深切感受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做社会的有用人才。

3.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4. 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背诵全文,力求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本文情词恳切,动人肺腑,要引导学生在理解作者思想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句中的语意停顿,读出层次感,读出情意。

2.讨论法 关于文句的疏通、文意的理解,应由学生自主解决,生生互动,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培养协作精神。

3.探究法 提供有关诸葛亮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发现问题,查找答案,得出结论。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2010.9.13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检查预习:

1.简介“表”的有关常识

2.简介诸葛亮

3.简述本文的写作背景

1.关于“表”。

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李斯《谏逐客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2.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诸葛亮 181—234,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是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年轻时躬耕陇亩,隐居隆中,刻苦攻读史书,常以管仲、乐毅自比。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为其真情所动,出山辅助刘备,联吴抗曹,败曹操于赤壁,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刘备死后,他受遗诏辅助后主刘禅。

3. 背景:这篇表写于蜀汉建兴五年(227)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其时蜀汉已从猇亭(今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初步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稳定了自己的战略后方,伐魏时机臻于成熟。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

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自负丞相重任。蜀国建立后两年,即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时年16岁。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公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今陕西省南郑县),准备征讨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他当时感到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刘禅应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良,远离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前贤诸葛亮的文字和精神为何跨越历史激荡人心?让我们郑重地翻开《出师表》,聆听经典,诵读经典。

二、聆听经典,诵读经典,初步感知

1.播放配乐朗读,学生听读,体会本文以情动人、情挚辞切的特点。注意生字词及朗读节奏。

2.屏显生字词,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注意停顿节奏。

指导学生朗读(片断),明确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带着怎样的感情去读文章,然后齐读。 本文是一位老臣出征前上给君主的奏表,因此朗读时语气既要谦和又要恳切,语音既要沉稳又不可狂妄,读到叮咛劝勉的地方,要显得语重心长;念到涉及国事“危急存亡”的地方,语气应有某种急迫感;当读到最后“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时,要表达出作者感激、忠贞和沉痛的感情。此文长句多,一个长句中有几个短句,有的地方要连续,有的地方要读断,要读出层次感。

三、小组合作,疏通文意,概括段旨

结合课下注释和已有的文言积累,将学生分成九组,通力合作译文,难词难句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指导。

四、理解分析第1、2自然段

1.学生结合注释自译课文1、2段,学生进行评价更正,教师肯定小结。

3.思考问题:

(1) 为什么说当时是“危急存亡之秋”?

(2) 作者指出当时蜀国的形势如何?内外大臣如何表现?内外大臣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大臣如此,做国君的应如何做?作者提出的两条建议是什么?

五、指导背诵:

(1)要求学生理清每一段内的意义层次,顺着因果和作者思路默想、记忆、背诵。

如:形势危急---大臣表现---两条建议

(2)学生试着自己背

(3)抽优生背

(4)全班齐背

小结:阅读美文是一种幸福。本文虽属奏章表文,却一直灿烂于文苑典册,可谓是:百代文章,万丈光焰,穿越岁月之隙,纵横无人之际,润色万物,在我们心中耕耘。希望同学们课后通过进一步的读、诵、思、悟,受到更多的情感熏陶,获得更多的思想启迪。

六、布置作业:

A.熟练习背诵1-2段,准备默写

A.预习翻译3-7段

第二课时

检查预习,学生译文。

探究课文

诸葛亮的《出师表》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名文,理至而情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诸葛亮是如何说理陈情的。

阅读课文,探究下列问题

1、概括就纳谏、赏罚、用人三方面,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些建议? 你认为哪一个建议最重要,说说理由。

2、诸葛亮回忆了过去岁月中与自己有关的哪些事情。

3、一生谨慎的诸葛亮在即将出师之际,对自己、群臣、后主分别提出了哪些要求。 (老师组织学生自主阅读,交流)

思路梳理:

第一部分(1--5)分析形势,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第三部分(8—9)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感受真情,读文思考:

贯穿全文的感情是什么? 文中为何多次提到先帝?

这感情可用文中第7段的六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报先帝,忠陛下”。这种情感贯穿了全文。

多次提先帝意图:

感激先帝知遇之恩,感慨创业之艰难。

警惕后主毋忘遗训,勉励尽国君之责。

品味语言特色

分析表达方式

本文读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还得益于在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结合本文具体内容,分析表达方式上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的特点。

思考,交流,明确。

文章开头分析蜀国面临的危急形势,先帝崩殂,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提出治国的建议,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这部分以议论为主,寓情于议,情理交融,论述透辟,句句在理。中间回顾往事,追忆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感慨先帝创业的艰难,以记叙为主,寓情于事,感情真挚。接着再表明接受遗命以来,夙夜叹息的忧虑,请命北伐,抒发忠于刘备父子的感情。结尾时则理清君臣职分,希望后主诹善纳雅,言辞恳切,字字有情,语重心长,充分表现了这位元老重臣对刘氏父子的忠肝义胆。

全文就是这样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而达到劝谏的目的的。

拓展练习

课堂小结

阅读经典美文,是一种幸福,如能记诵下来,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请同学们在文中选择你最欣赏的一段读熟并背诵。

布置作业

1、默写全文(可分段进行)

2、熟练背诵全文

3、以“千秋诸葛我评说”为题,写一篇小短文。

板书:

出 师 表

诸葛亮

贯穿感情:“报先帝,忠陛下”

人生写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项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寓情与议)

自身经历:三顾茅庐、临危受任、刘备托孤 (寓情与事)

教学反思:

《出师表》是一篇上书言事的应用文,也是实用性很强的议论文。其中关于修明政治所作的阐述,对后世很有借鉴意义。这篇文章的写作风格却又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应用文迥异,作者以恳切的言辞,表达了真挚厚重的感情。多数学生是喜欢这篇课文的。除文中少数语句必须由教师解释外,绝大部分语句可以让学生对照注解,通过讨论相互启发,自行弄清大意。但文章内容上的重点到底是什么,学生往往把握不住;对于诸葛亮是怎样突出他的论述重点的,学生更难以体会得深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课文的重点、难点化成若干足以启迪学生思维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按合理的顺序编排,进而把学生的阅读思考活动导向深人。 比如,我在上这篇课文前首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表是古代臣民向帝王呈递的公文的一种名称。常见有疏表奏章几种。本文为何用“表”这种形式?“表”具有什么特点?课前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通过上网或阅读历史书籍查找有关资料回答问题。以下是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归纳整理出的答案:

表主要是用来陈情的。本篇是诸葛亮要出师北定中原前上给后主的表章,但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却不同于一般疏表,它的特点是. 1、内容上没有陈述出师的利弊得失,而是追念先帝殊遇之恩,点明此次出兵非同一般,既是为了完成先帝统一天下的未竟之业,又是为了扭转危急处境。全文有理有据、合情合理。 2、表达方式运用议论、记叙,抒情相结合的手法使文章既有细致的说明,又有感人至深的抒情。如劝戒刘禅说理深刻而充分,句句饱含着忠于先帝寄希望于后主的诚挚之情。

全文上完后,我又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千秋诸葛我评说”。同学们在完成作业时,既对课文做了复习,加深了理解,又训练了议论短文的写作。《出世表》一文的特点是在议论、叙事中包含着对蜀汉忠贞无二的深情。因此,理解语言的得体、含蓄,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学习此文的重点。在教授此课时,我抓住了这一重点,并围绕重点计了几组思考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不足:让学生在美读中体悟情感尚应强化。

更多相关推荐:
《出师表》教学反思

出师表教学反思九1班袁知钦这堂课本质上还是一种文言仿真学习其所仿之真乃是采用角色换位的方式让学生真实地进入文本描述的情境真实地揣测人物心态真实地体验人物情感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地品味咀嚼文言这次特殊的文言情景教学促...

出师表教学反思

出师表教学反思永安中学严霞从整个教学流程来看本课时内容是在前几课时的基础上进行的前提是熟悉课文研读与赏析的过程是按照段落层次展开的从局部到整体从思想内容到写作特色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提高阅...

出师表教学反思

出师表教学反思出师表是九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按照教师用书的要求是3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我却用了5节课去完成现在对我这一篇文章的上课过程进行一个深刻的反思上完这篇文章时课堂效率不高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积极性不够不会抓...

《出师表》教学反思

出师表教学反思本文可以说是初中阶段最难的一篇古文了为了落实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解决学生畏惧学习古文的困难设计了讲故事比赛要求学生讲三国演义中的精彩故事以此来激发他们学习热情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我就接着提醒他们宋朝...

《出师表》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表学科语文授课年级九年级上册学校玉龙五中教师姓名和燕琼章节名称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第12课出师表教学设计计划2学时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曾对诸葛亮的出师表作过这样一番精辟的评论宋朝文...

(郑允我)《出师表》教学反思20xx.9

出师表教学反思郑允我一篇原本计划2课时完成的出师表结果整整用了4课时的时间并且还有个别同学没有完全把这篇文章背诵下来面对这种境况我感到非常迷惘是课堂效率不高还是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积极性不够其实每一节课后我都在考...

《出师表》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学生沉默之后出师表第二课时教学反思宁一中雷云林今天上的这堂课是出师表的第二课时第一课时进行的主要类容是初步感知课文介绍了时代背景疏通了大意这一课时主要是以朗读为主线讲解和讨论为辅助以读导悟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

《出师表》教学设计与反思

《出师表》教学设计与反思,内容附图。

出师表教案设计及反思

出师表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丰富文言词汇积累名句背诵全文2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深切感受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做社会的有用人才3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4学习本...

《出师表》教学设计与反思

《出师表》教学设计与反思,内容附图。

个人课堂教学反思表1

个人课堂教学反思表

教学反思表

20xx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教学反思表

出师表教学反思(2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