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教学反思

时间:2024.3.31

《出师表》教学反思

《出师表》是九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按照教师用书的要求是3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我却用了5节课去完成,现在对我这一篇文章的上课过程进行一个深刻的反思。

上完这篇文章时,课堂效率不高,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积极性不够,不会抓住关键词翻译课文,我认为最大的问题是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不足,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不够多,对学习文言文有一种恐惧的心理,那么应该如何帮助学生去克服这种心理呢?我就个人提出几点看法:

一、兴趣的激发是一个重要的前提

兴趣可以说是一种动力。当前学生不能主动学习,兴趣的缺失很大一个原因,他们把学习当成了一种负担,或者说是一个被迫完成的任务勉强在接受,没有从内心深处迸发那种激情。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而且愉快的学习,就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就要想方设法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可以根据所授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有意识地精心设计一些富有趣味、容易质疑的问题,在课堂上巧妙地造成悬念,以疑激趣,以境致趣,让学生产生渴望得到答案的心理,使学生想学、愿学,并且带着疑问去学。同学们兴趣来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演能力也锝到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把握情感教学

大部分学生对于语文学习不重视,或者觉得语文枯燥无味,是因为他们没有投入到文本当中,没有和文本表达的感情融为一体。语文教学就是情感教学,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感受文本包含的各种情感因素,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这很重要。在课堂教学上就要把握好对学生的情感教学。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我们在课堂上要把握好课文的情感,用自己的真情地诵读,为学生创设一个情感氛围;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自己的情感的变化,兴奋处便激昂高亢,悲愤时便沉郁怒气,紧张处便语短声急,平淡时便声平气和,把学生引入作品的思想情感中,让他们产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的情感随教师的情感、作者的“情思”而起伏,而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去思考,去感悟。反之,如一潭死水的课堂语言,形如槁木的课堂教学动作则会引发学生情感的沉沦,丧失对于课堂学习的兴趣。

要想真正的学好语文,教师的改变是必要的,同时,学生本身的重视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师生共同努力,在课堂上多沟通与交流,帮助学生从根本上去战胜害怕学习文言文的心理才是关键,这样才能更好的学好语文,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出师表》教学设计与反思


出 师 表

诸葛亮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

2、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3、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

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2、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介绍文体和写作背景

1、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2、写作背景: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

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三、范读课文

注意生僻字词及长句的断句。

四、由同学朗读课文

参照提示和注释粗通文意。

古今异义词:

(1)开张:今义是商店开始营业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本文中的古义是开放、扩大。

(2)痛恨:今义是深切地憎恨,古义是痛心和遗憾。

(3)卑鄙:今义是品质恶劣,古义是地位低微,见识浅陋。

(4)感激:今义是由衷感谢,古义是感动、激动。

(5)谨慎:今义是做事小心,古义是认真、慎重。

学生齐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5段),写临出师前的忠谏,提出了广开言路、执法如一、任人惟贤的具体建议。

第二部分(6—9段),追述刘备的知遇之恩,表白自己精诚图报的忠心,点出出师本题,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

五、中心意思

这篇表文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情感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第二课时

一、朗诵课文,尽量背诵。

二、讨论问题

1、请同学翻译第一自然段。

问题探究

(1)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益州疲弊,处在“危急存亡”的严重关头。对形势的这一清醒

的估计,是暗示刘禅,如不发愤图强,国家必然败亡。

(2)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内外之臣均有“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而“不懈于内”“忘身于外”的耿耿忠心。这

告诉刘禅,只有依靠、重用这些贤德忠贞之士,才可救亡图存,以竟先帝之业。

(3)本段提出什么建议?

开张圣听

(4)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5)对国君进行了怎样的规劝? “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6)这一段中先后两次提出刘备,其用意何在?

意在激发刘禅继父之志和启示他学先帝用人之明。

小结:本段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2、请同学翻译第二自然段。

问题探究

①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什么?

严明赏罚;“宫中”“府中”不应异法。

②如何具体执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③提出怎样的劝诫?

陟罚藏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

④“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

“宫中”“府中”。

小结:本段提出应内外一体,赏罚严明的建议。

3、请同学翻译第三、四自然段。

问题探究

(1)、举荐了哪些人?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

郭攸之、费讳、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2)、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什么?

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3)、亲贤的好处是什么?

必然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4)、亮认为举用向宠将军的好处是什么?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小结:本段述说人事安排,举荐文臣武将。

4、请同学翻译第五自然段。

(1)、本段的中心句是?

第一句

(2)、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什么?

(正面):亲贤臣,远小人。

(3)、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什么?

(反面):亲小人,远贤臣。

(4)、“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什么?

第一句

(5)、“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亲贤臣,远小人。

小结:这一段把“亲贤臣,远小人”提高到汉室兴衰的历史经验上来总结,也是对前面两

段“宫中”“府中”分说后的归纳。并再荐贤臣,希望刘禅能亲贤臣,远小人,以求汉室兴隆。

以上第1—5段从形势分析到具体建议,是出师前的周密安排,目的在于出师后无后顾

之忧。

三、布置作业

熟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 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请同学翻译第六自然段。

问题探究

①找出表明作者出身的语句。

②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

③“感激”的原因是什么?第二句

④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本指什么?第一句 ⑤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最后一句

2、请同学翻译第七段。

问题探究

(1)、亮夙夜忧叹的原因?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2)、“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3)、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3、请同学翻译第八段。

1)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2)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3)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 开张圣听

4)哪一句话表现了亮以身许国的意志和决心? 第一句

4、第9段:结束语。短短三句乃全从肺腑流出,充满了不胜依依之情。

以上6~9段诸葛亮着重叙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和准备出征的计划、安排,从叙述中充分表露自己勤劳国事,鞠躬尽瘁的一片忠忱,以创业之艰感动后主,并激励其发愤图强。

二、再读课文,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

1、从全文来看,诸葛亮向刘掸提出的三条建议,他反复强调的是哪一条? 讨论并归纳:作者反复陈说的是亲贤远佞这一条。其余两条虽然说的是方针、政策,也都与此有关。因为刘禅是个昏庸之君,(可联系 “乐不思蜀”,亲信宦官黄皓等事例)容易受坏人蛊惑,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等情况,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不可能贯彻执行。而亲贤尤为远佞之本,所以文章开头说“开张圣听”,实际上就是要听取贤臣的意见,万不可“塞忠谏之路”,中间列举贤臣姓名,要刘禅“亲之信之”,结尾更劝说刘禅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也是亲贤的意思。

2、文章由劝谏转入自叙生平,初看似与出师无关,但进一步推敲,却可看出作者的良苦用心,这样写,好处何在?

明确:这样写,首先是表白自己对蜀汉的一片忠诚,21年如一日辛苦奔走,是感先帝的殊遇,先帝既已“崩殂”,亦当“报之于陛下”。这样的表白人情人理,容易打动刘禅,取得信任,以防远离之际,小人妄进谗言,离间君臣而坏大事。其次,追述先帝“不以臣卑鄙”,而“三顾”之举,也是启发刘禅能像其父一样任人惟贤,知人善任。由谏君突然转入述己,使文章另辟蹊径,起伏有致。

三、小结

再次强调诸葛亮为刘禅所提建议及文中所体现的思想感情。

四、作业:

背诵全文

五、板书设计

出 师 表

诸葛亮

广开言路

提建议 赏罚分明

亲贤远佞 报先帝而忠陛下——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叙身世 忆先帝

寄希望 明责任

反思:

1、教学任务看似不重,但学生的文言基础还不是很好,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还没完全培养起来。所以我感觉本课所制定的教学目标还是恰当的,重视了学生的双基训练,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2、由于要面对中考,因此教授课文的同时,我结合中考的考点渗透符合毕业班的教学要求。

3、基本符合新课标对语文教学“以读为主”的要求,给学生读的时间比较充分。除了让那些学习好的表现,我还利用开火车的形式,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关注了中差生。

4、由于学生独立译文的能力还比较欠缺,因此,我继续采取自愿结合的学习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去,有效的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也为下一步学生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任务明确,学习方法简单,老师主要是答疑,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同学们学习很认真,绝大部分人都能积极发言,并认真做好笔记。全班交流译文的时候,学生译文还是基本通顺的。因为时间紧,我没有对一些重要实词和虚词作重点讲解,可能有些词学生没理解,就过去了。这一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加注意。

更多相关推荐:
《出师表》教学反思

出师表教学反思九1班袁知钦这堂课本质上还是一种文言仿真学习其所仿之真乃是采用角色换位的方式让学生真实地进入文本描述的情境真实地揣测人物心态真实地体验人物情感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地品味咀嚼文言这次特殊的文言情景教学促...

出师表教学反思

出师表教学反思永安中学严霞从整个教学流程来看本课时内容是在前几课时的基础上进行的前提是熟悉课文研读与赏析的过程是按照段落层次展开的从局部到整体从思想内容到写作特色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提高阅...

出师表教案设计及反思

出师表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丰富文言词汇积累名句背诵全文2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深切感受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做社会的有用人才3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4学习本...

《出师表》教学反思

出师表教学反思本文可以说是初中阶段最难的一篇古文了为了落实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解决学生畏惧学习古文的困难设计了讲故事比赛要求学生讲三国演义中的精彩故事以此来激发他们学习热情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我就接着提醒他们宋朝...

《出师表》教学反思

牵着学生走进文言文的殿堂文言文教学反思文章摘要在文言文教学中结合文本背景激发情趣自然导入陪伴学生提前扫清障碍顺利进入阅读充分运用课下注释降低难度积累文言表达特点培养习惯改传统的串讲法为小组随机展示法激发参与每一...

《出师表》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表学科语文授课年级九年级上册学校玉龙五中教师姓名和燕琼章节名称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第12课出师表教学设计计划2学时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曾对诸葛亮的出师表作过这样一番精辟的评论宋朝文...

(郑允我)《出师表》教学反思20xx.9

出师表教学反思郑允我一篇原本计划2课时完成的出师表结果整整用了4课时的时间并且还有个别同学没有完全把这篇文章背诵下来面对这种境况我感到非常迷惘是课堂效率不高还是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积极性不够其实每一节课后我都在考...

《出师表》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学生沉默之后出师表第二课时教学反思宁一中雷云林今天上的这堂课是出师表的第二课时第一课时进行的主要类容是初步感知课文介绍了时代背景疏通了大意这一课时主要是以朗读为主线讲解和讨论为辅助以读导悟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

《出师表》教学设计与反思

《出师表》教学设计与反思,内容附图。

《出师表》导学案共3节附教学反思

编号YW9015导学案设计编号YW9015编号YW9015编号YW9015

出师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作业要求1参考模板来填写2作业字数不少于400字3内容必须为原创若出现雷同将视为不合格附件作业模板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出师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出师表教学设计利川市谋道镇谋道初级中学韦利婵教学目的一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和亲贤臣远奸佞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等进步主张批判地继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二学习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的写法以...

出师表教学反思(2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