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交替的解释》教学案例及反思

时间:2024.4.2

《昼夜交替的解释》教学案例及反思

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的第三课。这一课试图让学生对生活中看到的昼夜交替现象做出自己的比较合理的解释,而解释的途径是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和生活中昼夜交替的周期、昼长夜短等现象来找寻正确的解释。但解释昼夜交替现象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是很多的,而在这一课前学生只是学习了时区的知识,因此五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足够的知识积淀和空间想象能力。

人类对昼夜交替的解释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今天这样的。其实我们让学生去经历交替的过程就是去走过这样一段科学史,让学生像古人一样观察现象,提出猜想,发现问题,再提出猜想,并用模拟实验来求证,从而提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寻找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多种可能情况;

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观察、实验、交流、倾听;

让学生知道对于一个现象可以有多种解释;

让学生了解要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证据才能更接近真理。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找出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多种情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灯泡一个、大地球仪一个、小地球仪和手电筒11套、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都知道我们生活在那里呢?

生:地球。

师:地球就像我们的母亲一样,我们非常了解她!地球上有许多自然现象,我们来看一段幻灯片,看能看到哪些时间现象?

生:一年四季,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

师:我们还看到了哪两个不同的时间现象?

生:我看到了白天和黑夜。

师:白天与黑夜有什么不同的现象?

生:白天亮,黑夜暗。

师:亮和暗的不同现象。是谁在起作用?

生:我觉得是太阳起作用

师:谁能说具体点,太阳是怎样在起作用。

生:太阳照到地球,亮,没有照到地球,暗。

师:这句话同意吗?

师:我们现在是什么情况?过十二个小时呢?

生:白天。

师:白天用一个字来说。

生:昼。

师:黑用一个字表示

生:夜

师:师手中有地球、手电筒,能否模拟一下。

板书:昼夜

二、探究昼夜交替现象的奥秘

师:大家发现昼夜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吗?

生:昼过了就是夜,夜过了就是昼,昼过了不可能是昼,夜过了不可能是夜。

生:不停地换来换去

板书:交替

师:地球与太阳如何运动才出现交替的现象?关于这个问题,人类几千年来,不断进行探索

并作出了种种猜测。现在请每个小组在试验记录单上写出你认为可能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设,并把小组的猜测向同学们汇报。

生:地球绕太阳转是我的第一种猜测,我第二种猜测是地球和太阳自转,第三种猜测是,地

球一边自转一边绕太阳转。

师:好的,他以为以上的几条太阳和地球运动关系都能够造成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

同学们的猜测很多,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我不可能让每个同学起来一一描述。因此老师统计了同学们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有以下几种:第一种:地球本身不转,太阳绕地球转。第二种:太阳不转,地球绕着太阳转。第三种:地球在自转第五:地球在自转同时又绕着太阳转。。主要有这几种,还有很多,但由于那些描述的不清楚,所以这部分就以后一起去研究。

师:太阳和地球在宇宙空间里是不停的运动的。太阳和地球中不停的运动。究竟怎么样子的

运动才能够造成昼夜交替现象的出现呢?我们提出来的四种运动方式是否都可以造成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的出现呢?

生:都可以

师:都可以吗?看一下这支持人数最少的是:“地球自转,太阳绕着地球转。”我们选这一种

到底能不能造成昼夜交替现象呢?要让事实来说话。在我们科学研究当中,我们经常会利用一种方法,用它来寻求证据,帮助我们认识,这种实验方法我们叫做模拟实验。究竟什么是模拟实验?今天我们研究的是谁与谁?

生:太阳和地球

师:我们现在可不可以打个电话把太阳叫过来?

生:不可以

师:所以,现在我们就用这把手电筒当作太阳,用这小地球仪当地球。这种研究的方式在科

学上就叫做模拟实验。

先选择一种假设,因为我们刚才最多能选择四种,也有可能一个小组只选择两种或三种。假如是两种的话,实验必须要有先有后,实验不能同时进行。所以我们要先选择其中的一种,比如我先选择三,四五种方案。我能用模拟实验进行验证,并进行解释。这个实验做完了,观察的现象我也写了,现象的解释我也写了。这个时候,我们要开始第二个按照次序进行。有时间可以多做,没时间可以少做。明白吗?

生:明白

师:现在开始

(学生模拟实验中)

师:现在时间已经到了,但我愿意再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好吧?两分钟以后结束,记得要把

试验记录单填好。

(音乐开)

师:请大家把材料整理好,放在桌子的右上放。

(学生整理实验器材,音乐停)

师:请看大屏幕,接下来我们开始要为我们实验研究的结果进行汇报。

师:哪个小组愿意先上来?

(学生举手)

师:请大家仔细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他们是否说清楚了。

师:先介绍谁来汇报观点,谁来演示,谁来解说现象,并说出你们的观点。

生:我们小组发现地球自己转动可以出现昼夜交替。(学生演示)现在中国在白天(中国正

对“太阳”),然后慢慢变成黑夜(中国背对“太阳”),然后中国又变成白天了(中国再次面对“太阳”)。我们发现的是太阳不动,地球自己转动。

师:(老师板书学生的解释)看清楚了吗?

生:清楚了。

师:你们也发现了这种情况了吗?

生:发现了。

师:还有吗?

生:我们发现的是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

(学生演示)

师:大家看清楚了吗?

生:看清楚了。

师:那我们把它记下来(板书“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

师:(看到很多学生举手)还有?

生:(一组上台)我们发现太阳不动,地球自转同时绕着太阳转也可以。(学生演示) 师:大家做了这个实验吗?

生:做了的。

师:结果也是这样吗?

生:是的。

师:那我们也把它记下来(板书“太阳不动,地球自转同时绕着太阳转”)

师:还有吗?(学生没有举手)

(汇报交流用时10分钟)

师:大家看,对于昼夜交替这一种现象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种可能的解释,科学家们在遇到一

个现象的时候往往也会提出多种解释。(板书“多种解释”)比如:“恐龙的绝灭“,有人认为是小行星撞地球,有人觉得是地球气候的变化,有的认为是病毒引起的。再比如前年发生的 “非典”,一开始有人认为是肺炎病毒变异引起的;后来又有人说是动物果子狸等野生动物传播的;甚至有人猜测是别有用心的恐怖分子制造的生物武器。再比如说:“人类的起源”,很多科学家认为人类是类人猿进化的;也有一些人认为是黑猩猩进化的;更有甚者认为我们是外星人的后代。这些解释都有各自的道理,而真正的原因是什么还没有研究出来,科学家们在没有掌握足够的证据之前还不敢妄下定论,科学家们还需要搜集更多的证据和信息继续研究。

师:现在我们看到地球太阳按这些运动方式都可以出现昼夜交替现象,但哪种情况才是对昼

夜交替正确的解释呢?(板书箭头)在这几种解释中只有一种是正确的,但仅仅靠今天的模拟实验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证据充分吗?显然不够,我们还需要寻找更多的证据。(板书)

那请大家想想: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去寻找更多的证据呢?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生:看书。

生:上网。

生:请教老师。

生:问爸爸、妈妈。

生:坐宇宙飞船到太空亲自观察。

生:在卫星上安上摄像头,把地球和太阳的运动情况录下来,坐在电视屏幕前看就行了呗!(全班学生和众多听课老师顿时大笑)

师:最后两位同学的发言很精彩。希望你们好好学习,早日实现你们的梦想!

总结:

师:我们在以后的科学课上还要继续学习科学家们是怎么找证据的。请问,这节课你们有什

么收获呢?

生:明白了昼夜交替可以有多种解释。

生:知道了对于一个现象可以提出多种猜想。

生: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用了很多时间,找了很多证据。

生:我们还有寻找更多的证据才能找到合理的解释。

师:今天,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找到了对于一个自然现象人们可能会有多种解释,但

要找到符合真实情况的解释,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信息和证据,当我们获得的证据越多,就越可能对我们看到的现象做出更合理的解释,也就越接近真理。同学们,这就是一种科学方法。虽然我们今天还没有找到昼夜交替最合理的解释,但有的时候掌握方法往往比获取知识更加重要,因为方法就是打开知识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课后反思:

1.根据学情,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够在模拟实验中发现产生昼夜交替的多种情况;

(2)在观察、操作、交流、倾听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表达的方法;

(3)让学生经历昼夜交替的探究过程,让学生知道对于一个现象可以有多中解释,需要用充足的信息才能进行判断;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事实的科学价值观和发展观。本节课主要由引入、模拟实验、分析和小结四个环节组成。

根据小学科学课课程标准,培养小学生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而本课通过巧妙的设计,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达成了这一个重要的目标。

2.讲述历史,营造氛围,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历程。由于本课是探究“昼夜交替的成因”,而这个问题是一个历经几千年的科学探究过程,而且是经过大量的观测和证据收集。因此让学生去亲历这个探究过程是不现实的。于是老师讲述了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的历史:从“日心说”开始,人类就开始了对“昼夜交替”的探究,这就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探究”的原由,感受到“探究”的必要性,而不是今天老师上课有意给同学设置“难题”,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了科学史,又让学生产生的探究的念头,这种氛围的营造很自然地让学生进入到科学探究中来,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当然这也要求老师要熟知这些科学的历史知识。

3.设计游戏,亲身体验,让学生在过程体验中理解问题。有句话说“听会忘记,做会理解”。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是有限的,而让他们通过做游戏体验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本课要让学生理解“太阳的东升西落”可以是“太阳动”也可以是“地球动”——相对运动,如果用老师的语言描述可能学生就

“晕”了,于是我设计了一个“同学从视线出现与消失”的游戏,学生通过游戏就发现——一个同学要从视线里出现然后消失不只一种可能,既可以是同学绕着自己转,也可以是自己在转等等。这样就将很难理解的一个科学概念变得生动而简单了。利用这样的游戏过程也可以高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4.模拟实验,寻找证据,让学生在探究中形成科学价值观。对学生情感态度和科学观的培养都要落实到一定的过程中,而本课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就是让学生明白“对于一个现象可以有多中解释”,如何让学生对“昼夜交替”自己能作出这样的解释呢?于是老师在这里采用了模拟实验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来发现出现“昼夜交替”的可能原因,这样学生不仅找到了多种可能的解释,而且学生也很容易地理解解释的相对合理性,同时也避免了因为学生有限的空间想象能力带来的学习困难。因此合理的使用实验,是学生亲历探究过程的关键,它往往影响着学生科学价值观的达成。

过程的巧妙设计固然重要,但在经历过程中,老师还应该关注过程中生成的东西,尤其是对学生过程的评价。不要以为设计好了过程就能走好这个过程,重要的是老师是这个过程

的引领者,更应该从自身的科学知识,语言感染力,评价多样化上下工夫。比如在学生的模

拟实验汇报环节,老师面对每个汇报的小组就不能简单的问大家“回答得好不好”,而更应

该深入到小组汇报的内容中去,看看他们是不是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了,大家是不是都听明

白了。

总之,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科学态度价值观是科学教育的核心之一,因此我们在教

学中更应该注重让学生去真正地亲历过程,而不是“必须找到正确答案”,老师更应该用自

身的教学素质去引领学生,采用合理的评价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昼夜交替的解释》教学案例及反思


第二篇:地球的自传教案及反思


《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意图

一、教学内容

选自(浙江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七年级第二册。

二、教材分析

教材是学生在小学和七年级第一册对静态地球的认识及九大行星绕日运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继续通过探究让学生体会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以及由此体验太阳的东升西落和昼夜交替的规律,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地球的公转做好准备。是学生对地球原有认识的沿伸(从原来认识的静态的地球——到动态的地球)。

三、学生分析

通过调查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对天文、地理方面知识了解的比较少,所了解的也就是从小学的科学书上获得的简单的一点知识,而且初一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也较弱,但是学生对天文方面知识有浓厚的兴趣。

四、设计理念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及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突出科学探究体现科学本质,注重学生发展。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以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身份出现,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对当前知识有效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重点突出以下几点:

1、利用探究,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模拟实验,来理解生活中常见的太阳东升西落的真正原因,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情绪保持高涨状态,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2、利用多媒体课件,用直观代替繁杂的叙述,减少了学生的视觉疲劳,提高了学生的有效注意,提高了课堂知识的理解,以及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

3、对于较难理解的部分,如晨昏圈,在以前的知识中很少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所以如果让学生一味的去探究去自己发现,最后得出结论,会使时间很紧张,在一节课中是很难完成的,而且这也不是学生能力所及,所以采取讲解方式来解决这个难点问题,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效果也会不错的。

《地球的自转》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

②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

③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交替现象

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学生会根据生活中熟悉的现象联想地球的运动

②学生可以在有关事实的基础上,自己得出地球自转以及自转方向和周期的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②学生能够认识到探索事物的规律必须要用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

二.教学难点、重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难点: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的推断以及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解释

2.教学重点:昼夜交替现象和地球自转之间的联系

3.解决办法: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学生的亲身体验来推断地球自转的情况;通过动画和实例演示来阐述昼夜交替现象

三.教学方法

提问法、启示法、演示法

教学用具

地球仪、十字方向标、手电筒、火柴、橡皮泥,地球自转及昼夜现象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发引入

师:同学们地球是我们的家园,你们对我们的家园——地球了解有多少呢?

生:地球半径、地球是个球体等问题

师:同学们对地球了解的确实不少,现在我有一个问题哪个同学是否能帮我解疑?我们常看到太阳周而复始地东升西落,好像是太阳绕着地球转哦?

(利用自然现象,给出错误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不对,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师:地球究竟是如何自转的呢?

生:自西向东,

师:这个同学都知道,那么你怎么样来证明地球是自西向东转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探究《地球的自转》。放第2张幻灯片

(二)探究(1)地球的自转

师:请同学们转动地球仪,看看地球仪有几种转动方向?

生:(通过转动地球仪)两种转动方向。

师:如果按照东西方向来说明地球的转动方向,有哪两种转法呢?

生:有自西向东和自东向西两种转法

师:假如我们对地球的自转方向进行探究该提出怎样的问题呢?

点超连接探究一放第3张幻灯片

师生共同探究:

提出问题:地球是绕地轴自西向东还是自东向西旋转呢?

建立假设:1、地球自西向东旋转。2、地球自东向西旋转。

设计实验检验假设:

师:如何来设计实验检验我们的假设呢?

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大家互相补充,得出比较完善的实验方案。得出结论以观察者看到太阳是否是东升西落为标准。

教师小结完善:放第4张幻灯片

(根据以上的猜测假定太阳不动,用手电筒代表太阳,在地球仪上我们大致所在的位置上贴上十字方向标以判定方位,在十字方向标中间粘一块橡皮泥,并插上一火柴代表观察者。)

获取事实与证据:

方案一:猜测地球自西向东旋转。

方案二:猜测地球自东向西旋转。

(学生进行探究,教师巡视,帮助学生解决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师:请各组派一代表汇报探究的结果,进行组间交流。放第5张幻灯片,放第6张幻灯片 得出结论:

1、地球是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

2、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师:我们从地轴北端或北极上方观察和从地轴南端或南极上方观察,地球仪旋转的方向是怎样的呢?

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从北极上方观察地球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观察地球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师:我们的结论是否正确呢?让我们坐上航天飞机离开地球到太空中看看吧!

播放地球自转的课件。放第7张幻灯片(通过学生相互间合作与探究得出了符合科学的正确的结论,学生有了成就感。)返回

(三)、探究(2)昼夜交替和昼夜交替现象

师:我们知道我们生活的一天中有白天和黑夜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否世界各地都同时是白天和黑夜呢?点超链接探究二,放第8张幻灯片能否用我们现有的工具来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完善:1、用手电筒代表太阳,地球仪代表地球,让“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观察“地球”哪部分被“太阳光”照到哪部分没有被照到。各代表一天中的什么时候?

2、转动“地球”使它自西向东旋转,观察同一地点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小组中学生代表发言:“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的部分代表白天即(昼);“太阳光”没有照射到“地球”上的部分表示黑夜即(夜)。转动“地球”使它自西向东旋转,观察同一地点会出现白天与黑夜交替现象。

师:造成昼夜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回答:----------------。

师小结:放第9张幻灯片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半就是白昼,而被着太阳的另一半则太阳照不到,是黑夜,这就产生了昼夜现象。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地球每转一周,昼夜就更替一次,这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播放昼夜现象及昼夜交替现象课件。(使较抽象较难理解的现象直观化、具体化、可接受化。) 师:昼夜更替一次的时间是多少?

生:约24小时。返回,点超链接晨昏圈,放第10张幻灯片

(四)晨昏圈

演示:地球上被照亮与没被照亮(即昼与夜)之间有一条分界线——晨昏线(圈)。

师:晨昏线(圈)有几条?

生(讨论):有无数条。

师:介绍晨昏圈。(这里学生的认识很少,很难理解,老师来介绍比较合适)

师: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对地球上生命的形成和发展有没有好处?为什么?返回,点超链接考考你,放第11张幻灯片

师:假如你是地球,你如何向别人自我介绍你的自转?放第12张幻灯片,点图片超链接返回 小结:通过这节课我们大家的探讨、研究,你们对地球有那些新的认识?及你得到了些什么?是否有新的问题!

练习:见幻灯片放第13张幻灯片,放第14张幻灯片

作业:作业本

《地球的自转》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是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的,整节课形式多样,学生参与度很高,整个过程都很活跃,动手能力很强,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很强,效果也很好。

首先通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太阳东升西落这个自然现象来引入,学生感受到他们要研究的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他们产生极大的兴趣和足够的信心,由此展开的一系列探究活动,如地球的自转方向的探究和昼夜现象及昼夜更替现象的探究,学生都很有激情,而且方法都很好,而且每个同学都得到了锻炼,得到了很好的效果,这里也成了本节课的一个亮点。

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也较抽象,但通过模拟实验的形式把它形象化、可视化、易懂化使学生可操作化,效果较好。但是在做模拟实验时,手电筒的使用效果还不是最好,有些同学放的太近,因而从手电筒发出的发散性的光没有足够的说明太阳光的照射情况。而且还要向学生强调或者说明一下这里的问题,否则学生会产生错误的认识,对以后的知识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直以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身份出现,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按照探究活动的步骤进行探究活动,使学生能真正的动起来、活起来,使学生能真正体会到探究的乐趣。但是由此带来了一定的弊端,就是学生的动手时间多了,思考时间久少了,对于有些知识就很难再深入思考,也就很难发现新的问题,对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培养就显的有些不够,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在以后的授课过程中,尽力把探究的时间压缩的紧凑一些,空出一些学生

思考的空间,使得知识可以无限的延伸下去。

对于晨昏圈的介绍,在最初的设计当中我已经预料到了,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还不够了解,所以打算采用介绍的方式,一节课上下来,事实也的确如此,而且感觉比我预想的还要难于理解,而且这块内容用的时间不是很多,所以在做课后练习的时候,就显得有些生疏,有些不易解决,当然最后一题也是为了提高难度,采用了在北极上空的俯视图,这样就更增加了难度,对于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还是很有挑战性的,这也达到了我出题的目的,对于其他一些同学,在课后对这里的内容还要进一步的补充,以使他们对这部分知识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攻破难关,并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丰富学生的答题技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所受益。

总之,本节课有成功之处,但是也还存在很多不足,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根据这些已有的经验,仔细的研究,扬长避短,找出更好的处理办法,争取让学生把这节课进行的更好,知识也掌握的更好一些,。

更多相关推荐: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反思

昼夜交替的教学反思以那小学王萍昼夜交替这是五年级的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认识地球是不透明球体在阳光照射下会产生昼夜区别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初步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有关认...

〈昼夜交替〉教学反思

昼夜交替教学反思第一节课的内容看似不难然而如果学生不看书或预先不预习教师提出昼夜交替是如何产生的呢大多数学生会卡住有少部分学生之前看过书可以作出一些推测个别学生能够在书本上推测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说太阳和...

《昼夜交替》教学反思

昼夜交替教学反思昼夜交替是我们每天都要经历的现象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是究其原因大部分学生是不知道的本课的学习主要让学生展示他们对昼夜现象的看法因此在教学时我设计了3个有层次的活动一是先让学生自由...

五年级科学下册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反思 教科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说课材料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1昼夜交替现象一设计特色1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对教材进行处理五年级的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已经初步了解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地球的自转但在怎样情况下地球...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与反思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2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与多种天体运动有关主要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过程与方法1根据昼夜交替的特征推测的成因2利用模拟实验重现昼夜交替现象...

五年级科学上册 昼夜的交替1教学反思 苏教版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反思昼夜的交替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时下比较风靡的热门课题是当前深化课堂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有效教学要关注的是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如何...

五年级科学上册 昼夜的交替 1教学反思 苏教版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反思昼夜的交替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时下比较风靡的热门课题是当前深化课堂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有效教学要关注的是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如何...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闫蕾教材分析昼夜交替现象一课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第一课本课旨在通过大胆猜测科学探究让学生展示他们对昼夜交替现象的看法为学生本单元后继探究学习做铺垫而不是要求学生掌握形成昼夜交替的...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案例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昼夜交替现象教学案例西河底教办张丽一教材分析昼夜交替现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的第一课其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有层次的活动一是学生自由发表有关昼夜交替现象的...

《昼夜交替》教学设计

昼夜交替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昼夜交替

课时教案主备教师李玲执教教师教学内容昼夜交替教学目标1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昼夜现象进行假设性解释2会昼夜成因的模拟实验以回答和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3通过真人模拟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4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

20xx年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昼夜交替》导学案

昼夜的交替的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技能了解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2过程方法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设并能用模拟实验进行验证做好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收集的证据3情感体验...

昼夜交替教学反思(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