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同课异构(杨如荣)

时间:2024.5.8

“国培班”初中语文同课异构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巴中平昌坦溪小学 杨如荣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的梗概,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复述课文。

2. 探讨死因,分析人物性格。

3. 领会作品的感情倾向,发表自己的评价,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心理(情绪)变化,结合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深入探讨杨修的死因,分析把握杨修和曹操的性格。

教学难点

多角度评价历史人物曹操。

教学流程

一、 纪晓岚与杨修命运对比,故事导入

中国古代才子不少,有“十大才子”、“四大才子”之说,但他们我都不提,这里单提满清时的纪晓岚和三国时的杨修,他们都是文臣,一个事主儒雅皇帝乾隆爷,一个事主孟德公曹阿瞒。伴君如伴虎啊!但他俩一个长寿82,一个短命34。为什么命运差别如此大呢?这里,你先听一个关于纪晓岚的小故事(PPT:《纪晓岚屡屡出错博欢心》)

据传风流才子纪晓岚,供职于翰林院,总编《四库全书》,故意屡屡在一些字眼上出错,让皇帝乾隆爷指出。自然老头子很高兴:“连纪晓岚这样有学问的人都被朕指出错来了。”于是龙颜大悦,阿纪便得到重用。

纪晓岚糊涂吗?他不糊涂,但他能装糊涂。

- 1 -

“国培班”初中语文同课异构教学设计

而杨修呢?却因处处卖弄聪明,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引入课题——《杨修之死》

二、 文章出处、作者简介、题目分析

常识性问题,学生汇报,老师点拨:

1、《杨修之死》是什么文体?出自于哪一部古典著作呢?作者是谁?他与施耐庵是什么关系?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描述了统治集团内部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对当时动乱的社会状况有所反映,塑造了刘备、诸葛亮、曹操、周瑜、关羽、张飞等众多的人物。表现出鲜明的拥刘反曹的正统思想和儒家的仁政思想。寄托了人民渴求明君仁政、社会安定的愿望。

作者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2、小说节选自《三国演义》72回,取材于什么时候什么背景下的事?(背景: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PPT显示)

72回原题是《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为什么入编课本后改题为《杨修之死》?思考作答。

3、读文题后你会想到哪些问题?你会特别留意什么?

点拨:小说的阅读,围绕表现人物这一中心,关注三大要素。

三、 默读,把握全篇,粗线条勾勒故事情节,概述内容

1、 植入问题,交代任务,并作提示(PPT显示)

- 2 -

“国培班”初中语文同课异构教学设计

问题:(1)文中涉及哪些人物?

(2)杨修因何原因而死?

任务:把握情节,概述内容。

留意:小故事,情节线索

2、

3、 根据提示,默读思考 汇报交流

(1) 杨修因“鸡肋”事件而死,罪名是蛊惑(扰乱)军心之罪。这是真正的原因吗?(他是一步步走向绝路的)

(2) 从文中那一句可以看出来?(原来杨修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这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引入六个小故事,说明杨修死因的)

(3) 六个小故事就叙述顺序而言属于什么?(插叙)根据“鸡肋”事件如何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点拨:用**事件,破译**之类的语言来描述)

汇报:改建园门、分食酥饼、语破奸心、轻视吴质、教植斩吏、代作答教 点拨:原来杨修道破“鸡肋”、扰乱军心事件只是曹操一个借口而已。

(4) 杀修之后,曹操又怎么做的?结果怎样?(佯怒)(进兵)(败绩)(厚葬)

(5) 概述故事情节。

方法点拨:把握情节线索,将故事背景、各个事件、原因和结果进行有机组合。 生汇报交流,师归纳:(PPT显示)

在曹军进退两难的情况下,主簿杨修却道破曹操的鸡肋心事,由于杨修屡犯曹操之忌,曹操便借扰乱军心之罪斩杀杨修,后强攻失利,不得已厚葬杨修。

四、 研读,深入分析杨修死因,揭示人物形象

- 3 -

“国培班”初中语文同课异构教学设计

文中六个小故事将杨修一步步推向绝路,也将矛盾冲突一步步推向巅峰,终于让杨修葬身于第七个事件——“鸡肋”事件,请问,你从本篇描写人物技法的角度注意到了哪两个方面?

1、 植入问题,交代任务,并作提示(PPT显示)

问题:修之死,孰之过?修之死,是必然之命运结局吗?

任务:分析死因,揭示人物形象

留意:人物言行、心理情绪变化,从不同侧面把握人物形象

2、 根据提示,研读七个事件

3、 汇报,交流

(1) 从犯忌性质轻重而言,你的认识:

前两个事件:卖弄小聪明,猜透主子心思,自作主张,属一般性质的犯忌;

第三个事件:语破奸心,揭露上司阴谋,犯大忌;

第四至六个事件:卷入夺嫡之争,极其危险,犯致命之忌;

第七个事件:惑乱军心,名正言顺,直接处死。

所以他是一步步走向绝路的。

(2) 抓关键词句,提问,讨论,分别把握两个人物形象:

剖析杨修

① 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杨修与众不同的才能?

② “公真知魏王肺腑也”:修真知魏王肺腑吗?(结合操的情绪变化分析)

③ “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杨修说别人在梦中,他呢? ”

点拨:他连自己到底问题出在哪里都不知道,咋真知魏王肺腑呢?他糊里糊涂地以卖弄雕虫小技而生,糊里糊涂地因屡犯上司之忌而死。他也在梦中啊!

- 4 -

“国培班”初中语文同课异构教学设计

④ “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结合这句话,你认为,操真的一直想杀杨修吗?

如果不想杀,为什么最后却杀了他呢?

点拨:杨修啊!你连主公的"鸡肋"密码都破译了,居然还不知道自己就是主公的“鸡肋”,主公还要你干什么呢?

请你全面评价杨修这个人物:(PPT显示)

修确实思维敏捷,有非凡之才,但最终落得如此下场,其实主要原因在于他恃才放旷,锋芒毕露。

剖析曹操

① “操不置褒贬,只书‘活’字而去”;“自写‘一合酥’三字于盒上,置之案头”。这些说明

什么?

② 操梦中杀人并“佯惊问”,说明什么?后面操“佯怒”夏侯惇目的是什么? ③ “曹疑修谮害曹丕”,说明什么?

④ 修教植奉曹之令,可斩杀门吏,这又说明什么?

⑤ 读了“匹夫安敢欺我耶”“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这两句,你感受到什么? ⑥ “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之”与文中哪一处照应?这一句揭示了什么?

⑦ 操明知进不能取胜,却坚持来日进兵,他是怎么想的?

⑧ 既杀修,为何还要厚葬他?

请你综合评价曹操这个人物:(PPT显示)

阴险狡诈、老谋深算的曹操杀杨修也实在有些迫不得已。

(3)归纳:(PPT显示)恃才放旷、锋芒毕露的杨修侍奉阴险狡诈、老谋深算的曹操,必然会导致这个命运结局。

五、 扩展引申,结课

- 5 -

“国培班”初中语文同课异构教学设计

1、《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曹操形象是有区别的,杨修之死的原因推究也不完全相同。

老师点拨:不同之处及原因(“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曹操的处境分析)

2、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1)穿越时空的对话

①命题:根据小说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从不同的角度与曹杨分组写话:

我说杨修…… 我说曹操……

②抽生汇报交流

③展示老师的感悟:

曹丞相,孟德公,你城府也太深了,什么事你总要处心积虑打哑谜,害得身边人几乎没有一个能琢磨出你心思。你处处设笼子,偏偏让那傻子杨德祖去钻。他倒出尽了风头,却成了你刀下冤鬼,到死都不知道是咋死的。“鸡肋”倒出你内心的彷徨。明知不能啃,你却硬着头皮去啃,结果呢?门牙都啃掉了,世上有悔药吗?

杨主薄,你的死是因为跟错对象了吗?不全是。曹公已多次通过脸色暗示过你,你却自己一个劲儿往死胡同钻。连曹公也会对你说:"小杨啊!你好端端的秘书不做,却自挖火坑,自掘坟墓,咎由自取,自取灭亡。怪谁呢?"

杨修已死1800年,化作东流水,已付笑谈中,但千千万万修,张修、李修、王修...... 却前仆后继,这些人大多没有落得好下场,但也有人因为能琢磨主子心思,能卖弄才思,屡屡得势。这又是为什么?

(2)自我反思:

在为杨修之死悲哀的同时,我们不能不引起自我反思:人,特别是年轻人,个性张扬可以展示自我,发展自我,这本是好事。但不能太张扬,太张扬就等同于张狂,张狂往

- 6 -

“国培班”初中语文同课异构教学设计

往会自寻麻烦,往往会惹火烧身,甚至会自取灭亡,所以很多时候还是稳重一点、谨慎一点好。

所以,我认为:性格决定命运。有才的人不一定有智,有才有智才是大智慧。

3、结课:

今人在杨修墓碑上撰写了碑联:聪明机智知识渊博可谓英才,恃才放旷目中无人终尝苦果。

看了这碑联,我感慨万千。杨修啊!如果推到一千八百年前,说不定我们还是一家,你聪明一世,怎么就在那几件事上犯糊涂呢?我真为你蒙羞。如果再后推一千五百年,我一定要带你去拜访纪晓岚,学学别人是怎样事主的,是怎样赢得乾隆爷欢心的。我也给这不争气的杨家先人编了两句墓碑联:

杨德祖屡卖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纪晓岚尽装糊涂糊涂却享糊涂乐

能给我补上横批吗?有请大家课后思考。谢谢

教学反思

- 7 -


第二篇:《白杨礼赞》教案(同课异构)


《白杨礼赞》教案(同课异构)

扬州中学西区校 吴敏

教学目标

1、 准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且在朗读的基础上赏析白杨树的外在美和内在美。

2、 通过对白杨树具体形象的分析,掌握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 通过状物手法的讲解引导学生仿写状物散文。

教材分析

本文运用象征手法,礼赞白杨树,赞颂在中国共 产 党领导下的坚持抗战的北方的军民。作者采用象征手法,一方面是为了托物言志,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说不能说的话,冲破国民党的文网。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内容,故设计了以下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写景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赏析本文的画面美和背景美。通过背景材料的介绍引导

学生把握“白杨树”的象征义。

教学难点:通过当堂仿写训练的形式学习状物手法和烘托手法。

教学设想

本文与上一篇《海燕》相比,对物象“白杨树”的描写比较集中、详细,其象征义也比较好解读。而作者的情感表达更是比较直接。所以,在教学时对文本的解读应该没有多大难度。这课的学习不妨放在对文本“情感美”“画面美”“背景美”的赏析上,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文中的写景方法加以仿写,以写促悟。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PPT,课文录音

教学流程

预习阶段

1、字词整理。

2、成语积累:妙手偶得、坦荡如砥、潜滋暗长、旁逸斜出、纵横决荡

2、读顺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以诵读的形式品味本文的情感美。通过写景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赏析本文的画面美并尝试仿写。

一、导入

树是自然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柳的风韵;“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是松的雄姿;“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是梅的倩影、今天我们再领略一下“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的白杨树的俊美。

二、作者介绍

茅盾:中国现代杰出作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腐蚀》;中篇小说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短篇小说有《林家铺子》。

三、解题切入文本

本文是茅盾先生所写的散文,题目为《白杨礼赞》,那么什么叫做“礼赞”?

——怀着敬意的赞扬

四、品味本文的情感美

1、听读课文,划出全文直接礼赞白杨树的语句和段落

1

【预设】第1小节、第4小节、第6小节、第8小节、第9小节

2、齐读这些段落,品味文中“怀着敬意”的赞美。

3、这些段落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进行抒情?

——直抒胸臆

4、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出“敬意”“赞美”。

五、品味本文的画面美

1、作者为什么要高度赞美白杨树?用波浪线在原文中划出来

【预设】

第3小节:“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

第5小节:全部

第7小节:“??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2、 将这些语句按照白杨树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进行分类。

3、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完成板书

白杨树 ——笔直

白杨礼赞教案同课异构

外在形象

极普通 枝——靠拢叶——向上皮——普通内在品质 不平凡

4、 学习作者在描写白杨树时运用的方法

——把握一定的顺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进行白描,突出了白杨树的“内外兼备”的美,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形象鲜明的《白杨图》。

5、齐读“白杨图”部分

六、拓展迁移

1、运用白描的手法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按照一定的顺序,仿照第5小节,参考第3小节和第7小节在以下提供的意象中任选一种,写出它的内外兼备的美。

【备选意象】梧桐、苍松、银杏树、枫树、梅树、喇叭花、向日葵、莲??

2、学生交流,教师点评

七、作业:课后修改小练笔。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1、学习环境烘托的手法并了解其作用,并能将这种手法学以致用进行小作文练习。2、通过背景知识的介绍掌握本文中“白杨树”的象征义。

一、导入

朗读导入,女生读“白杨图”(第3小节划线、第5小节、第7小节划线),男生读“白杨赞”(第1小节、第4小节、第6小节、第8小节、第9小节)

二、品味本文画面美中的底色美(背景美)

1、这样的白杨树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课文第2小节,男生读

2、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板书

2

生长环境

白杨礼赞教案同课异构

黄绿错综(色彩) 无边无垠(幅员)

坦荡如砥(地势) 雄壮伟大

白杨礼赞教案同课异构

4、 本文名为《白杨礼赞》,但作者却用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来写黄土高原,是不是多余? ——不多余,这是烘托的写法。目的是为了突出不平凡的生长环境孕育了不平凡的白杨树。

5、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善板书

(极普通)白杨树(不平凡)

烘托

雄壮伟大的生长环境

三、学以致用。

1、烘托的手法可以让主体形象更加鲜明。学习这种写法为我们上节课的练笔也涂一种底色,写出所写意象的生长环境来烘托笔下意象的内外兼美。

2、师生交流并点评。

四、回归主旨,内容探讨。

1、《白杨礼赞》中,作者饱含激情礼赞的仅仅是西北平原上极普通又不平凡的白杨树吗? ——不是

2、知人论世:

《白杨礼赞》写于19xx年,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而革命根据地军民却毫不妥协,坚持抗战。当时,茅盾根据自己19xx年从新疆归来奔赴延安途中的见闻感受写了这篇散文。

由此可见,那伟岸正直、紧密团结、积极进取、坚强不屈的白杨树正象征着像白杨树一样的人和精神。

他们是敌后土地上的农民、哨兵和中华民族的精神。

3、朗读课文第七小节

(1)、将 “它没有??好女子”去掉,将四个“难道”全部改成陈述句来读

(2)、按照原文来读。

(3)、比较表达效果:

——“它没有??好女子”欲扬先抑,更能突出白杨树的“内外兼美”。

——四个反问构成了排比句,其实充沛,酣畅淋漓,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礼赞之情。

4、正因为白杨树的极普通又不平凡,正因为白杨树象征着北方的农民、哨兵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所以,作者要大声礼赞白杨树。

(1)、齐读课文8、9小节。

(2)、为什么要写到“楠木”?

——仪器“贵族化”与白杨树的“极普通”形成鲜明对比,反衬出白杨树的“立足民众”却又“不平凡”的精神,深化了主题。

五、拓展迁移

1、19xx年,茅盾《白杨礼赞》发表后,一位画家根据《白杨礼赞》画了一幅白杨图,茅盾看到后礼赞之情意犹未尽,于是赋诗一首。表达了作者向往革命圣地延安,愿与北方军民同仇敌忾,共同抗击日寇的感情。

题白杨图

3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2、现在再次拿出我们的课堂练笔,请赋予笔下的意象以象征义,尝试用一些对比手法和欲扬先抑的手法以及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来礼赞所写之物。

3、师生交流。

六、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七小节。

2、将课上的练笔修改后誊写到作文本上。

(执笔人:扬州中学西区校 吴敏)

白杨礼赞

教学目标:

1、 准确而富有感情的语言。

2、 以朗读法感受白杨树的外形。

3、 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难点:

1、 象征的艺术手法。

2、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其作用。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的风韵,我们瞻仰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们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的倩影。这节课我们将走近白杨树的生命。

白杨树是极易见的一种树,房前、屋后、河畔,公路旁都有它的身影。(多媒体再现白杨画卷,配以舒缓的背景音乐)。这些画面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优美、宁静??

但是这节课,我们却要随着茅盾的笔回到抗日战争的年代,到西北高原去走一走,看看那儿生长的白杨树是一种什么样的英姿。(多媒体播放西北高原的视频,配以苍劲、粗犷的锁呐《黄土情》

要粗略地读懂一篇文章,其实首先只要弄懂三个问题: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请大家想想这三个问题实际上涉及了一篇文章的哪些方面?

明确:第一个主要是从内容上讲,第二个主要谈的是写作手法等等,第三个则与主题有关,本节课我们主要探讨这三个问题。

二、整体感知——写了什么

这篇文章对白杨树充满什么感情?赞美

1、请你找出文中直接对白杨树进行赞美的语句。

明确: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4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2、引导学生注意关键词。从“那”到“这”,从第1段的“赞美”到第9段的“高声赞美”,说明什么?

明确:说明对白杨树的观察是从远到近,感情是由浅入深。这说明对白杨树的感情不仅仅是赞美,还有崇敬的感情。

3、崇敬和赞美,就叫做礼赞。(板书:礼赞)这篇课文就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赞美和崇敬的感情。

三、写法探讨——怎么去写

1、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给予朗读指导,(即:把握基调,读出感受,读准节奏)

(2)要求用“圈点法”画出有关描绘白杨树外部形态和内在气质的重要词语。 提问:文章用了哪个词语总写白杨树的形象?还具体写了白杨树的哪几部分,各写出它们什么特点?

文章用了哪个词语总写白杨树的性格?还用了哪些词语加以刻画,具有什么深刻涵义?

明确:在描绘白杨树的形象方面,作者用“力争上游”一词概括了白杨树形象总的特点,采用的是拟人手法,给白杨树以人格化。下面分别从干、枝、叶、皮四方面写它们的特点。干,突出它的直;枝,强调它的直而紧靠;叶,写它的向上;皮,则主要写它“微微泛出淡青色”。通过这些特点的描写,给人以正直、团结、进取、质朴、力争上游的印象。

在刻画白杨树的性格时,作者用“倔强挺立”总写它的性格特点,并用“参天耸立”、“不折不挠”等词语加以深化,突出了白杨树在险恶的环境中坚强不屈的斗争性格。

(3)刚才我们讨论的都是写白杨树的,但文章的第二段似乎不是写白杨树的,这一段写什么呢?它与白杨树有关系吗?

明确:这一段是描绘西北高原的壮美景色,它是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作者先从三个方面来描绘:色彩——“黄绿错综”;幅员——“无边无垠”;地势——“坦荡如砥”。作者之所以要着意描写黄土高原是为了给白杨树的出现设好背景,不平凡的环境培育了不平凡的白杨树,描写黄土高原有烘托白杨树的作用。

总结:课文从生长环境、外部形象、内在气质三个方面写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

2、寻读课文,品味美点

语言犹如文章的衣服,一篇好的文章离不开精彩的语言,你认为文中哪些词语、句子用得最帖切、生动、富于表现力。

把它们摘录下来,并且谈一谈你的理由,(先在小组内交流,每组选一个代表小组5

发言,最后把大家的回答加以整理,做成《白杨礼赞》一课词语积累的卡片)。 说明: 教师为学生品味语言进行方法指导。如删一删、换一换、比一比等。

第二课时

四、主题探究——为什么写

1、白杨树是一种什么样的树呢?用“白杨树是 的树”的句式表达。

示例:“白杨树是力争上游的树” “白杨树是质朴、坚强的树” “白杨树是倔强挺立的树” ??

2、《白杨礼赞》所赞美的并不仅是白杨树,本文深刻的主旨,集中表现在第七自然段,精读这一语段,说说白杨有什么象征意义?

明确:这里连用了四个反问句组成了一组排比句,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第一个“难道”是总提,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后面三个“难道”,就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第二个“难道”,由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性格出发,把它象征为北方农民。第三个“难道”,进一层由白杨树的“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地守卫自己家乡的哨兵。第四个“难道”,由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 产 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3、第8自然段,作者再直接地把白杨树与北方农民联系起来,总结了它们的相似之处:一是“极普遍,不被人重视”,二是“有极强的生命力”。两个“象征”,写出了赞美白杨树的原因,点明了主题。

4、看来,作者写这篇课文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借赞美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农民的崇敬和赞美,那他为什么不直接赞美北方农民呢?(学生可能会回答这样能使文章显得含蓄隽永。)

补充课文的背景:《白杨礼赞》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 产 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 产 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5、指导学生朗读第7、8自然段。为了帮助学生朗读好四个反问句,可先要求学生把四个反问句改写为陈述句,并加以比较,以体会运用反问句的作用。 如果按照陈述句的语句来读,语气就要软弱得多了。反问句寓答于问,以反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就更加肯定有力。因此,要求学生在朗读时,一定要读出反问的语气,同时,还要注意重读和停顿。(教师作示范,学生反复朗读。)

6

五、拓展延伸—— 链接生活

在你身边是否有一些和白杨树一样平凡的普通人,你是否也能发现他们身上的美? 在你心中,美的标准是什么?(不需要给美下定义,只要谈出你对美独到的认识)

示例:心灵善良是一种美; 朴素是一种美 ;妈妈劳碌的身影是一种美 ; 孩子纯真的笑容是一种美 ??

六、课后作业——推荐阅读

1、比较阅读《白杨》

思考:这一篇文章突出了白杨树怎样的形象特征?作者又借此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相关阅读:《白杨礼赞》姐妹篇《风景谈》

多媒体出示《风景谈》内容简介,具体内容可查阅茅盾作品及研究的网站。 板书设计:

(执笔人:扬州中学西区校语文组 奚云霞)

白杨礼赞教案同课异构

7

更多相关推荐:
杨修之死感想

杨修之死感想杨修的死因应该是由于他太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又考虑到留他在身边终不免造成祸患总想找一个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杀掉加上杨修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置军纪于不顾一闻鸡肋就自动收拾行装并煽动其他人...

《杨修之死》读后感

读杨修之死有感剖析杨修死因杨修之死是小说三国演义的第七十二回讲述了杨修被曹操杀死的前因后果在这篇文章中杨修与曹操的个性被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杨修为什么会死呢让我们来剖析一下吧文中道杨修为人...

杨修之死读后感

杨修之死读后感杨修之死gt读后感一凡看过杨修之死这篇文章的人都会为才子杨修39恃才放旷39而死在39奸雄39曹操手中而感到惋惜对曹操那种39嫉才妒能不能容人39的行为感到憎恶但是我认为曹操那么做是无可奈何的曹操...

18、杨修之死

123456

杨修之死教学反思

杨修之死教学反思杨修之死教学反思杨修之死教学反思王凤玲上完杨修之死一课后我又重新回顾了我这一课的教学过程感慨颇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课文内容进行了讲解分析了人物性格这种方法让学生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多媒体的使用使...

杨修之死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课杨杨修之死教学设计土左旗第二中学董素珍1234567

杨修之死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邹琳0806010210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08中文1班杨修之死教学设计邹琳0806010210汉语言文学专业08中文1班教材内容分析杨修之死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节选自三国...

《杨修之死》优秀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营造情境1让生讲讲三国演义知道的人物及相关的故事导入再来进一步了解其中另外一个人物的故事它是杨修之死师板书课题二品读课文1下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总结一下文中一共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几件...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古城中学范秋霞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2学习通过典型事例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3从分析人物入手多角度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一导入新课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234567891011

杨修之死

杨修之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

18《杨修之死》示范教案

18《杨修之死》示范教案,内容附图。

杨修之死感悟(2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