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读后感

时间:2024.5.15

《杨修之死》读后感

读罢《杨修之死》,掩卷沉思,心中不禁升起疑团:修之过?操之过?思之良久,才恍然大悟:修之过也。

杨修之过,一曰卖弄才华,锋芒太露。杨修确实学识渊博,才华过人。但是综观杨修一生,并没有在军事上、政治上给曹操出过什么奇谋良策,像郭嘉、程昱那样,却一味在“门内添活字”“一人一口酥”之类的小事上卖弄小聪明,以致一再遭到曹操的忌恨,埋下被杀的祸根。

二曰恃才放旷,不知点检。曹操“梦中杀人”本来是玩弄权术以掩人耳目的勾当,杨修偏偏要给他戳破,岂不是自找倒霉?至于擅自命令军校收拾行装,更是惑乱军心,事关军法,岂能乱来?

三曰小事聪明,大事糊涂。表面看来杨修是最知曹操心意的,夏侯惇也夸他“真知魏王之肺脏”。但是对曹操的早就“忌之”“恶之”“有杀修之心”,他却一无所知,恐怕到死也没有明白。

总之,杨修之死完全是咎由自取,正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是怨不得别人的。

看起来,一个人聪明有才华是好事,但是如果不能用到点子上,又不能谦虚谨慎,好事也会变成坏事。

在《杨修之死》一文中,杨修聪明灵敏,知晓君王,但是为何最后却被曹操所杀呢?

杨修这个人才华横溢,思维敏捷,善于琢磨君主的心思,然而他的上司是曹操。杨修这个人偏偏喜欢与曹操较劲,不仅仅是把曹操的心思看的一清二楚,还喜欢在其他人面前说一说。而曹操并不心胸宽阔,而是生性多疑,心胸狭隘,爱面子,不喜欢承认自己的错误,虽是表面赞扬杨修这个人,但暗地里已将其恨之入骨。

另一方面,杨修说话不看形势,这便是他最终被曹操所杀的根本原因。古代帝王都是天子,天子自然会保持一种神秘感,然而曹操这个魏王做的一点“隐私”都没有,一个高高在上的君王,被一个臣子看。而杨修喜欢猜曹操的心思,而且每次都能猜中,这便是犯了大忌的。正应为如此,杨修最后因著名的“鸡肋”事件被曹操以惑乱军心之罪杀死。

杨修不识时务,最后决定了他的被斩。在这个人的社会中,其实有很多累人的地方。杨秀让自己不被一些事所累,他没有刻意压制自己本领的表现,而是随自己的心思。但他的这一点让他不适合在这样的社会中生存,他应该生活在一个纯真的社会中。虽然这样一来,他的一些才能便展现不出来,但他可以完全地活出杨修的所有。


第二篇:杨修之死学案


《杨修之死》学案

一、欣赏:三国演义开篇词《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二、背景资料: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 杨修之死》即后半回“曹阿瞒兵退斜谷”的主要内容。原回目是从战争发展的进程着眼,反映三国交战情况,曹操遣大军去蜀,兵败;蜀兵渡汉水,曹操退守阳平关,再败;复兵退斜谷,此时,曹操心中进退犹豫不决,课文节选由此开始。节选部分着力叙写曹操杀杨修的前因后果,改题为“杨修之死”是耐人寻味的。

三、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张二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二人乃不复言。 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只教我来相请。”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諕得玄德面如土色。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聚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有未知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后人有诗赞曰:“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1.文中的”玄德”指的是 ,“关、张”分别指的是 两人,文中曹操所说话中隐含一则成语,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玄德志在天下,为何却甘愿在下处后园种菜?

3.曹操特意请玄德喝酒,是不是为了笼络玄德?由此可以看出曹操怎样的个性?

4.其实曹操对天下英雄心中已有评定,为何却一定要玄德来品评?玄德所说的英雄是否果真是他心目中的英雄?

5.当曹操指出“近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有何反应?为什么他要这样做?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6.本段可谓是曹操与玄德的一次没有兵刃的交火,在这次交锋中孰胜孰负,说说你的看法:

7.文段中曹操把天下英雄比做是“龙”,我们炎黄子孙也被称为龙的传人,写出三个有“龙”字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了本文后,你认为玄德和杨修二人在性格上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四、读后感欣赏: 修之过,曹之过,小议《杨修之死》

读罢《杨修之死》,掩卷沉思,心中不禁升起疑团:修之过?操之过?思之良久,才恍然大悟:修之过也。

杨修之过,一曰卖弄才华,锋芒太露。杨修确实学识渊博,才华过人。但是综观杨修一生,并没有在军事上、政治上给曹操出过什么奇谋良策,像郭嘉、程昱那样;却一味在“门内添活字”“一人一口酥”之类的小事上卖弄小聪明,以致一再遭到曹操的忌恨,埋下被杀的祸根。

二曰恃才放旷,不知检点。曹操“梦中杀人”本来是玩弄权术以掩人耳目的勾当,杨修偏偏要给他戳破,岂不是自找倒霉?至于擅自命令军校收拾行装,更是惑乱军心,事关军法,岂能乱来?

三曰小事聪明,大事胡涂。表面看来杨修是最知曹操心意的,夏侯 也夸他“真知魏王之肺腑”。但是对于曹操的早就“忌之”“恶之”“有杀修之心”,他却一无所知,恐怕到死也没有明白。参与曹氏家族立世子的斗争,本来就是做人臣的大忌,即使曹操不杀他,将来曹丕也不会把他放过,而他却毫无自知之明。曹操就立世子一事,问过谋士贾诩,贾诩就不敢表态,在大事上他显然比杨修要聪明多了。

总之,杨修之死完全是咎由自取,正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是怨不得别人的。

看起来,一个人聪明有才华是好事,但是如果不能用到点子上,又不能谦虚谨慎,好事也会变成坏事。

我看杨修之死

凡看过《杨修之死》这篇文章的人,都会为才子杨修“恃才放旷”而死在“奸雄”曹操手中而感到惋惜。对曹操那种“嫉才妒能,不能容人”的行为感到憎恶。但是我认为曹操那么做是无可奈何的。

曹操的无奈,其实是对杨修这种性格的无奈。在《三国演义》中,杨修恃才放旷且锋芒毕露而不懂得收敛,稍有机会,不管什么场合什么对象,便开始卖弄才华,以显示自己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其中诸如“一盒酥”和“猜字谜”等事件,便是极好的佐证。然而对于这些,老谋深算的曹操并不欣赏,每次都“虽喜笑,然而心恶之”。写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曹操嫉妒杨修才华,其实这只是一种十分肤浅的表面现象。因为对于大政治家曹操来说,他在臣僚们面前的每一个举动,都有其潜在的政治目的。就拿“一盒酥”“猜字谜”事件来说吧,在我看来,表面上是曹操和臣僚们的游戏之作,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这些游戏都具有很强的政治试探性。老谋深算的曹操,想从中看看出臣僚们对自己的心思了解多少,明白多少,这对于曹操来说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的所思所想全部被别人看破,那么这个人

就失去了其价值,而杨修想靠才华领取政治资本,却犯了曹操的大忌,所以他为自己的惨局,埋下了祸根。

但我认为杨修最后身首异处的主要原因并非上面这些小事,而是杨修参与了曹氏集团的权力之争。试问哪一朝最高统治者喜欢别人来管自己的“家事”呢?从这个角度说,杨修的死是必然的。

处死杨修,是曹操无奈的选择,而曹操因处死杨修而落了个“嫉贤妒能”的千古骂名。杨修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才是真正的凶手

更多相关推荐:
杨修之死感想

杨修之死感想杨修的死因应该是由于他太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又考虑到留他在身边终不免造成祸患总想找一个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杀掉加上杨修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置军纪于不顾一闻鸡肋就自动收拾行装并煽动其他人...

《杨修之死》读后感

读杨修之死有感剖析杨修死因杨修之死是小说三国演义的第七十二回讲述了杨修被曹操杀死的前因后果在这篇文章中杨修与曹操的个性被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杨修为什么会死呢让我们来剖析一下吧文中道杨修为人...

杨修之死读后感

杨修之死读后感杨修之死gt读后感一凡看过杨修之死这篇文章的人都会为才子杨修39恃才放旷39而死在39奸雄39曹操手中而感到惋惜对曹操那种39嫉才妒能不能容人39的行为感到憎恶但是我认为曹操那么做是无可奈何的曹操...

杨修之死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课杨杨修之死教学设计土左旗第二中学董素珍1234567

杨修之死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邹琳0806010210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08中文1班杨修之死教学设计邹琳0806010210汉语言文学专业08中文1班教材内容分析杨修之死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节选自三国...

《杨修之死》获奖教学设计

语文学科教学设计123456

教学案例杨修之死

杨修之死教学案例发布者李海燕发布时间20xx0623121050

杨修之死教学反思

杨修之死教学反思杨修之死教学反思杨修之死教学反思王凤玲上完杨修之死一课后我又重新回顾了我这一课的教学过程感慨颇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课文内容进行了讲解分析了人物性格这种方法让学生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多媒体的使用使...

《杨修之死》教学实录及反思

杨修之死教学实录及反思吉安市第十三中学匡菊招设计说明杨修之死一文节选自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文白夹杂的语言评书般的叙述笔调展现出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血淋淋的悲剧教学设计意在让学生通过多种阅读活动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熟...

杨修之死

杨修之死导学案教材简析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以插叙的方式记叙了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缘由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曹操杨修的矛盾冲突教读本文应在理解文意把握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杨修曹操的性格特征分析探究杨...

18、杨修之死

123456

项羽本纪读后感

项羽本纪读后感篇一项羽本纪gt读后感项羽一代英雄豪杰曾指挥千军万马却与在刘邦的战斗中失利而未能取得天下最终在乌江含泪自刎项羽为贵族之后依仗叔父的栽培发家直到使得天下诸侯归顺证明了他非凡的一面那么他取得成功的原因...

杨修之死读后感(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