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时间:2024.3.31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兰州四中         谢 平

一、课题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第一册(上)《2.7对数》

二、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讲清一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和应用价值,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把数学的应用自然地融合在平常的教学中.任何一个数学概念的引入,总有它的现实或数学理论发展的需要.都应强调它的现实背景、数学理论发展背景或数学发展历史上的背景,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显得自然和亲切,让学生感到知识的发展水到渠成而不是强加于人,从而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内容的实际背景和应用的价值.在教学设计时,既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情感态度和科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也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在课程实施中,应结合教学内容介绍一些对数学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用以反映数学在人类社会进步、人类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同时反映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学习对数的概念及其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它属于函数领域的知识.而对数的概念是对数函数部分教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而函数的思想方法贯穿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始终.通过对数的学习,可以解决数学中知道底数和幂值求指数的问题,以及对数函数的相关问题。

四、学情分析在ab=N(a>0,a≠1)中,知道底数和指数可以求幂值,那么知道底数和幂值如何求求指数,从学生认知的角度自然就产生了这样的需要。因此,在前面学习指数的基础上学习对数的概念是水到渠成的事。

五、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1. 对数的概念.2.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二)能力目标:1.理解对数的概念.2.能够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三)德育渗透目标:1.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转化,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对数定义,难点是对数概念的理解.

七、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

八、教学流程:

问题情景(复习引入)——实例分析、形成概念(导入新课)——深刻认识概念(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变式分析、深化认识(对数的性质、对数恒等式,介绍自然对数及常用对数)——练习小结、形成反思(例题,小结)

九、教学过程: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反思:

对本节内容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本人反复阅读了课程标准和教材,教材内容的处理收到了一定的预期效果,尤其是练习的处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提高了学生主体的合作意识,达到了设计中所预想的目标。然而还有一些缺憾:对本节内容,难度不高,本人认为,教师的干预(讲解)还是太多。在以后的教学中,对于一些较简单的内容,应放手让学生多一些探究与合作。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教学因素,都在不断更新,作为数学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设计课堂教学,关注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使教学过程更加切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对于本教学设计,时间仓促,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期待与各位同仁交流。


第二篇: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模版及案例


教学情境一:( 问题引入 )ABC中,已知两边a,b和夹角C,作出三角形。

联系已学知识,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对应问题1. 第三边c是确定的,如何利用条件求之?

首先用正弦定理试求,发现因A、B均未知,所以较难求边c。

由于涉及边长问题,从而可以考虑用向量来研究这个问题。          A

如图,设,那么,则                        

                                  C           B

从而,同理可证

于是得到以下定理

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即

教学情境二  对余弦定理的理解、定理的推论

对应问题2  公式有什么特点?能够解决什么问题?

等式为二次齐次形式,左边的边对应右边的角。主要作用是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夹角求对边。

对应问题3  从方程的角度看已知其中三个量,可以求出第四个量,能否由三边求出一角?

从余弦定理,又可得到以下推论:(由学生推出)

 ;       ;  

[理解定理]余弦定理及其推论的基本作用为:

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及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

②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求三个角。

思考:勾股定理指出了直角三角形中三边平方之间的关系,余弦定理则指出了一般三角形中三边平方之间的关系,如何看这两个定理之间的关系?

(由学生总结)若ABC中,C=,则,这时

由此可知余弦定理是勾股定理的推广,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

教学情境三 例题与课堂练习

例题.在ABC中,已知,求b及A

⑴解:=cos==

可以利用余弦定理,也可以利用正弦定理:

⑵解法一:∵cos          ∴

解法二:∵  又 ,即    ∴

评述:解法二应注意确定A的取值范围。

课堂练习  ABC中,若,求角A(答案:A=120°)

教学情境四 课堂小结

(1)余弦定理是任何三角形边角之间存在的共同规律,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

(2)余弦定理的应用范围:①.已知三边求三角;②.已知两边及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

(3)正、余弦定理从数量关系的角度解释了三角形全等,已知边角求做三角形两类问题,使其化为可以计算的公式。

习题设计

1. ABC中,a=3,b=4,,求c边的长。

2. ABC中,a=3,b=5,c=7,求此三角形的最大角的度数。

3. ,求此三角形的最大角与最小角的和的大小。

4. △ABC中,若,求角B的大小。

5ABC的三内角所对边的长分别为设向量,,若,求角C的大小)

(本案例由河北师大附中刘建良设计,由汉沽五中纪昌武在目标设计和习题设计方面略作改动)

编写要求:

1、页面设置:A4,上、下、左、右边距都为2cm;教学课题:小四宋体加粗;问题设计:课本上没有的有价值的情境、问题、例题、习题用五号黑体字,并简要说明设计意图。其他都用五号宋体。“目标设计、情境设计、问题设计、习题设计”要加粗。

2、目标设计主要写知识目标的设计。目标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可测性。

3、习题设计:每节课的习题5个左右,其中前两个可作为当堂测验题,要求的难度:只要上课能认真参与的同学基本上都能作对。后三题可根据各校学生水平适当提高,但应紧扣本节课教学目标,难度最好控制在0.8左右。对于所选课本上的题要注明,并具体写出来。

4、把寒假交流的内容,按统一模作板适当修订,并于3月15日前传至学科牵头人处。

更多相关推荐:
教学设计与反思(高中数学)

楚雄州高中数学杨永富名师工作室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流程图常用图形及含义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第一章第三节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一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所以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下要...

等差数列的概念教学设计与反思

等差数列的概念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会应用通项公式解决简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分析探索能力教学重点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会用公式解决简单的计算...

高中数学组合教学设计与反思

高中数学组合教学设计与反思,内容附图。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我先来介绍一下参加我们这次讲座的几位嘉宾我身边这位是苏州五中的罗强校长这边这位是苏州中学的刘华老师那边那位是大家熟悉的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博士生导师王尚志教授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研讨的现场老师们都知道素质教育要落实在...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兰州四中谢平一课题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第一册上27对数二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讲清一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和应用价值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把数学的应用...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兰州四中谢平一课题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第一册上27对数二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讲清一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和应用价值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把数学的应用...

教学设计与反思-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兰州四中谢平一课题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第一册上27对数二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讲清一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和应用价值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把数学的应用...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兰州四中谢平一课题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第一册上27对数二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讲清一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和应用价值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把数学的应用...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兰州四中谢平一课题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第一册上27对数二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讲清一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和应用价值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把数学的应用...

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课题单位姓名邮编联系电话电子信箱A版必修4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苍南县宜山高级中学139xxxxxxxx虚拟676515zhengxu30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向量是近代数学中...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