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反思与创新

时间:2024.5.2

聋校语文教学的反思与教学创新的实践研究

江苏省如皋市特殊教育学校 丁山燕

20xx年5月15日

摘要 聋校语文教学质量令人堪忧,提高语文教学,发展聋生语言,培养聋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本文对聋校语文教学进行了纵向的反思,并对聋校语文教学创新进行的剖析,力求通过分析来提高认识。在实践中,则从聋生思维品质培养的视角就实施语文教学创新进行了探究。抛砖引玉,共同探讨聋校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 聋校 语文 教学创新 反思 探究

教育部最近颁布的《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以下称《方案》)中明确将“使聋生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作为培养目标之一。语文学科作为聋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以及语文学科本身的性质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它对培养聋生的创新精神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教学创新呢?笔者经过一番理性思考并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从中有了点滴体会,愿请教于同仁。

一、聋校语文教学的纵向反思 [1]

对于聋校语文教育的评价,正如台湾著名的特殊教育专家林宝贵教授所言:“世界的聋教育,事实上就是一部语言沟通与语文教育的发展史。”然而,聋教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语文教学质量依然还是那么的令人揪心,语文教学的质量仍然难以让人满意。的确,语文教学承载着非常重要的任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语文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聋校整个教学的成败。“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一点,在聋校教学中显得尤为突出,聋生的阅读能力、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都直接影响着其他课程的教学。尽管我们的聋教育者尤其是语文教师都将工作重点放在了聋生的语言上,都认为“语言教育是聋教育的根本,没有语言教育,聋校的一切教育形式就难以存在,一切教育目的都不可能实现。”但,事实上“聋人学习语言的里程始终没有让人放心过”(张宁生,2005)。究其原因,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以为,聋校语文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理念的缺失

在最近的《方案》中才提出聋校语文“课程设置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聋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聋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这其中最突出的一个基本[4][2][2]

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何谓“以人为本”?笔者以为就是按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遵循一切为了聋童发展的课程观,本着满足聋童的特殊需要的特殊教育观,把“聋童”视为学习的主体,以聋童的健康和谐可持续的发展为目标,从聋童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出发,以聋童的认识水平和生活体验为基础进行教学。[5]而以往我们所依据和参照的都是站在听人老师的角度一厢情愿地进行的教学,只能导致我们的聋生随波逐流,无所适从,其教学效果当然可想而知了。

(二)方法的混乱

缘于理念的缺失,加上长期以来聋教育在教学方式方法上的争论不休,继而导致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上的混乱不堪。其中最为激烈的当属“手口之争”,自有聋教育就一直延续争论至今。不管其结果如何,争论最终影响的是聋生,他们成了这争论的试验品,他们付出的是“学习了九年竟然连一段通顺流畅的话都表达不出来”的沉重代价。当然,这也许是聋教育发展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过程,我们的聋教育先驱们,他们也都在寻觅着一种最为理想、最为合适的教学方法,我们没有理由埋怨,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前人基础上进行不断地创新和发展,这才是应有的理性的态度。

(三)目标的偏差

《聋哑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中规定的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向学生进行发音、说话、看(听)话教学,进行祖国语言文字教学;培养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初步的看(听)话、说话能力和阅读、作文能力。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当时所确立的语文教学目标是着重补偿聋生的听力缺陷,更多的强调的是让聋生开口说话,培养看(听)话、说话能力。殊不知,这种过分强调补偿的教育让我们的聋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吃尽了苦头。笔者在聋校工作的这12年中所接触到的聋生,他们绝大多数属于重听甚至全聋者,强迫他们发音、说话就如同强迫一个英语基础特差甚至不懂英语的人去读英文一样,那滋味是难以言说的痛苦。

(四)内容的陈旧

目前,我们聋校所使用的全日制聋校语文实验教材中所选录的课文,都是笔者当时读小学初中时所学的,我并不是否定所选课文本身的价值,而是这些内容在现今是否还适合我们的聋生学习的问题。笔者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学习的内容依然延续,这总不是与时俱进的表现。比如《电子计算的多种功能》《未来的房屋》《长安街的灯火》等文章,早已与时代[6]

不合拍了。再加上其中有不少内容对我们的聋生而言,在理解上确实非常困难。比如《上学路上》,讲的是明明小朋友因为在路上听到蛐蛐的叫声去捉蛐蛐,耽误了上学。这在教学中,怎么让我们的聋生理解呢?的确很让老师们费心了。再有就是所选课文中有大量的对话性的内容,也让老师们在教学中很难处理。

(五)要求的失当

在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上,有很多不切实际的地方。比如说,对汉语拼音的要求偏高,将汉语拼音和手指语作为学说话和学词识字的辅助工具,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认识上的错误;而提出“能看(听)懂在其他语言形式辅助下的教师讲解课文的口语,看(听)懂常用的简单谈话;正确地朗读课文”,这些要求对在聋校就读的聋生而言显然不恰当。但是,既然是教学的要求,我们的老师就必须认真对待,向着基本上不可能做到的目标去努力,哪怕花再多的时间,都要尽其所能向目标靠拢,这怎么能不耽误我们宝贵的教学时间呢?笔者有切身的体会,在每篇课文后面的练习中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要求:正确、流畅、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对怎样朗读,什么是流畅和有表情却没有明确规定,我们在教学时几乎难以达到,因为,一是教者心中无数,二是聋生无所适从,这样的要求提出来形同虚设。

(六)评价的尴尬

作为促进师生发展、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的评价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目前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内容的知识性倾向

在对语文教学质量的评价中,对知识性内容倾向严重,而忽视对能力的考查。导致聋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死记硬背,囫囵吞枣,只是将书本上的知识点背会了就能应付考查了。他们语言的积累无人问津,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严重滞后更是被遮盖起来,直至毕业,尚无法表达与听人实施有效的沟通交流。

2.评价方式的单一性倾向

以传统的笔纸考试为主,往往以一两次考试作为衡量的重要标准,而对聋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体现得很不充分,依靠老师的主观印象而已。僵化的、简单化和表面化的数字淹没了学生个性特点、努力的程度。更没有充分发挥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家长评价的重要作用。这样的评价导致家长和学生一心只盯着分数看,考好了皆大欢喜,考砸了怒目以对。

3.评价标准的统一性倾向

尽管每个班级只有十来个学生,但在评价时却更多强调的是共性和统一性,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而这种评价标准的统一性与聋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形成了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学生有苦难言,教师简单易行,结果是失去了评价最本质的意义。

此外,在教学管理中,因没有平行班级和过于强调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一种无形的“优势”,他们很难看到学生的进步,很难看到学生在语言发展中的不足,囿于相互交流的圈子,更难以看到自身在教学中的差距。

综上所述,聋校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诸多不利的因素,这些客观存在的现实已经摆在了我们面前,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提高聋校语文教学质量,刻不容缓。我们必须对聋校语文教学进行变革和创新。而实施语文教学创新,我们就要对教学创新有一个基本的感性的认识。

二、聋校语文教学创新的感性认识

[7]

教学创新是指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教学过程。教学创新就是要使教师建立新型的学生观,实现由重教转向重学;重结果转向重过程;重继承转向重创新;重知识转向重能力。创新,看起来似乎离聋校教育很遥远,更让我们的语文教师望而却步。笔者认为出现这种局面缘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教师的创新意识

实施教学创新,关键在教师。而教师的创新意识决定着教师实施教学创新的程度。纵观当前聋校的语文教学,“灌、抱、喂”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还普遍存在,以聋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思想尚难以落实。教师讲读一篇课文,从作者、背景、结构、中心到写作特色,步步为营,滴水不漏;让学生写作文,起承转合,不偏不倚,层层设防;学生做练习,紧扣教材,不越雷池,以保证教学的顺畅。我们不难理解教师的这种做法,依靠多年的教学经验,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教学的一般性任务,甚至连教案都不必进行改进,既轻松又省事,何乐而不为呢?可正是这样的做法,封闭了聋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抹平了聋生的个性,阻碍了他们创新精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也在无形中加剧了聋生的自我封闭性。

因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师要能灵活运用教学机制,在教学中敢于提出种种“假设”,敢于“冒险”,教学手段要有独创性、新颖性,这样自然而然地会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必须明确,教育需要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根本目的,以能否有效地培养创新能力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最高标准。教师要有现代的教育观念,实行由“以书本为中心”向“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中心”的观念转变;由“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中心”的观念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观念转变,牢固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学生观和教师观。

(二)聋生的语言基础

毋庸置疑,我们聋生的语言基础相当薄弱,他们在进入聋校前,语言基础几乎是一张白纸,加上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的语言发展状况又比较糟糕,这让我们的老师失去了进行教学创新的信心,更多地采取了灌输告之的方式。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简单,我们需要对我们的学生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定位。更准确地说,我们的聋生在进校前,他们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几乎为零,但他们对周边环境和事物的认知有着自己的理解,只是我们听人教师认识不到位或忽略了而已。聋生在入学前已经形成了自己认识或感知周边事物的独特方式,并形成了自己的经验或对新事物认知建

构的基本框架。我们所要做的是引导他们进一步向规范化方向转变,而不是强迫他们重新建立一套认知建构体系,至少不是在他们刚入学时就将他们的基础视为空白。我们有多少语文老师能理解和关注聋人思维的特点呢?他们依靠视觉器官来感知世界、认识事物,在语言形成和发展方面又存在着哪些优势呢?我们该怎样发挥他们的优势弥补因听力障碍带来的不便呢?

此外,我们要树立“人人皆可创新”的观念。创新是人的本能,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属性。创新是人的本质特征,是人的主体性发展的最高境界。人人都有巨大的创新的潜能,只要有适宜的条件和环境,人人皆可创新。人人都有创新的欲望和需求,让创新回归教育教学过程,就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弘扬。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是有价值的人。每一个学生个体的智力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不存在谁更聪明的问题,只存在不同的个体在哪一方面聪明及怎样聪明的问题。教学创新应当从多方面、多角度、多种方式发现人的创造才能,发展人的创新素质。教学创新的成功在于发现并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学习方法和教学环境。创新无论大小,对学生的培养都有同等的价值。在整个创新学习过程中,每个学习个体创新的层次、大小不同,但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同样的意义。教育的价值就是要善于发现学生创新的闪光点,点燃创新的火花,开启创新的潜能,发展创新的能力。并且对具有不同创新价值的因素都要同

等的对待,精心的呵护,刻意的培植。

(三)创新的氛围环境

诚然,浓郁的教学创新氛围以及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外部环境对实施语文教学创新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这里的氛围和环境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1.校内外部环境因素

一直以来,由于大家对聋生语言发展期望值与实际教学成效之间的反差过大,教师的信心在一次次的失望中出现了不容忽视的倦怠,加上教学评价机制的不很完善,导向作用并未充分发挥出来,在聋校没有形成浓郁的教学创新氛围。同时,教师间相互合作、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协作性不够,也影响了整个学校在教学创新环境方面的建设。宽松、和谐、民主的环境只能成为教师心中理想的王国,而在现实教学实践中所遭遇的是缄默、旁观,质疑甚至排斥。

2.语文课堂内部环境因素

长期以来,在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一直处于“统治”地位,由于缺乏对聋生的基本信任,依靠着老师单方面的思考与

预设,完全把控着整个课堂,聋生处于受牵制的被动的接受状态。而这正是制约教学创新的关键所在。我们知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任想象驰骋,任思路纵横,多种想法涌动、交汇,才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引发创新的潜质。

三、聋语文教学创新的理性探索

在聋校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中,我们重点应该关注和研究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激活、启动聋生自主学习的动力系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情感和创新能力。

(一)尊重聋生是实施语文教学创新的前提

尊重的前提是了解。只有充分了解和认识到每个聋生不同的个性特点、语言基础、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我们才能掌握他们不同个体的特殊需要,才有可能针对他们不同的个体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为此,笔者所在学校要求每个班级都为每个聋生配备一个档案盒,在盒子里存放着尽可能收集到的学生的资料,并加以整理,作为制定教学设计的依据。

尊重的核心是理解。我们要多从聋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

聋生的实际出发,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出发,从他们可能产生的感受出发,进行教学的预设,这样的教学设计才是有效的。如果我们能设身处地的从他们学习语言的角度考虑,更多地理解他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我们才能有底气拒绝那些不切实际的目标要求,也就不会让我们的聋生产生学习语文的畏难情绪。要理解学生:一是要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学生是正在成长的不成熟的人,在成长过程中,学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是正常的。教师要放弃用听人成人的价值观去看待我们的学生,学会用孩子的行为标准去对待孩子;二是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对待学生。学生是正在发展的、有差异的、独特的人,教师要理解学生在发展中的差异,并充分利用这种差异隐含的教育资源,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

教师要尊重聋生的人格,宽容和善待他们,尤其在我们眼里的问题学生,教师要能够包容他们的缺点。问题学生不一定是坏学生。未成年的学生对一些问题有不正确的看法或错误的做法是难免的,千万不要给他们带上“笨蛋”“调皮捣蛋”“道德败坏”的帽子。学生犯错误的时候,迫切需要的是理解和帮助。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因为学生错误行为暴露的时候,恰是学生发展的开始。但是,包容并不等于迁就。对于聋生在语文学习中所必须达到的符合他们实际的要求,我们必须严格把关,绝不迁就。

只有尊重学生,我们才能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勃发。浓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地调动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地激发创新敏感性。

(二)有效沟通是实施语文教学创新的基础

沟通在这里是指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在聋校语文教学中,师生间的沟通往往存在着不小的障碍,而有效沟通则是实施语文教学创新的一个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教师连最起码的通过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来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任务都难以完成。沟通障碍主要表现在聋校课堂上的是:信息在沟通双方相互传递过程中的流失。其主要原因是沟通方式的差异以及手语在表达过程中相对不完善。

互动性是创新性教学活动的重要特征。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交互作用、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个体和学习媒体之间的交互作用,达到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创

新潜能,实现知识建构的目的。没有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语文教学创新就只能成为空想。因此,作为聋校的语文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是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问题。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一种凌驾姿态,只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很少顾及学生的感受,知晓学生对教学信息有效性的掌握程度,形成了非常尴尬的局面。在时代呼唤教学创新的今天,我们语文老师应该更多地去关注聋生喜欢沟通的方式,研究与他们进行无障碍沟通的技巧。在沟通方面,特别是在运用手语进行沟通交流方面,我们教师要虚心向学生学习,向他们学习手语,学习聋人手语表达的方式方法。

(三)活用教材是实施语文教学创新的根本

现今的语文教学,有的教师是“教教材”,就课文讲课文,而不是“用教材教”,教学缺乏应有的广度和深度,这样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的教学是要凭借教材,但又不能限于教材,而应该超越教材。以“超越教材”的方式来开拓教学内容。主要的方式有以下三种:将课外读物与教材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将相关学科与教材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将社会生活与教材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教师在使用现有教材时,对教学内容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9]

1.从教学内容的背景入手

语文教材应注意教材背景的适当拓宽,开拓学生的视野。

2.从教材内容的过程入手

应试教育注重教给学生知识的答案,对传授知识的过程重视不够,特别是在传授科学知识的产生过程时,渗透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教育不够。

3.从教学内容的新颖入手

教学内容必须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用当代科学技术最新成果,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内容不能僵化,课堂气氛更不能死气沉沉。

4.从教学内容的应用入手

让学生明白知识应用的价值,引导学生到工厂、农村、科学实验基地亲身感受知识应用的巨大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新欲。

(四)分层教学是实施语文教学创新的关键

所谓分层次教学,就是教师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有区别地设计教学环节和进行教学,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有针对性地实施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不仅根据学生的不同实际选择教法、布置作业,还因材施“助”,因材施“改”,因材施“考”,因材施“分”,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从而达到总体教学目标。尽管聋校一个班级仅有十来个学生,但他们的年龄、性格特征、听力损失、补偿状况、接受能力差异悬殊,实施教学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分层教学是个关键。只有在对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个体的需要,提出适当的教学要求,采取适当的教学措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才会成为可能。

我们要切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应注重学生的不同认知方式和个性特征,由此从适应学生的不同认知方式和个性特征来调整教师自己的教学策略,将正确的知识和观念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系统和观念系统。分层教学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教学目标分层、课堂训练分层、作业练习分层、个别辅导分层、学习评价分层。这种分层教学,既有效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让学生充分地披露灵性,展现个性,发挥主体作用。

(五)科学评价是实施语文教学创新的保障

评价的本质不是侧重于甄别,而是侧重于发展;不是鼓励学生超越别人,而是要鼓励学生不断地超越自我。评价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评价所表现的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和积极导向等功能,旨在促进学生的发展。

进行科学的评价是实施语文教学创新的保障,当然,教学创新评价的目的不是简单地看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记忆程度,而是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推理能力和对知识的运用程度。教学创新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创新不是仅仅着眼于学生对当前知识的掌握程度,而是要着眼于在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的生存与发展能力,看学生是否具备了终生学习的基础知识和能力。评价要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励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进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在评价过程中,我们要由侧重于教的评价转向侧重学的评价、由结论性的评价转向过程性的评价、由绝对性的评价转向差异性的评价。

四、聋校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探究 [10][10]

聋校语文教学创新,目的不在于让聋生看教师演示创新,而在于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语言,学会思考,提高对语言的感悟、理解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性思维能力,这也是聋校语文教学创新的核心任务。我们不难发现,在聋校的语文课堂上气氛不够活跃、学生呆板倦怠,面对老师的提问,许多学生总是没有什么积极的反应。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语言实践过程重视不够,老师的预设总是按照听人的成人的思维方式进行,忽略了学生的经验基础和知识背景。因此,我们要将所呈现的语文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有机联系,扩大学生的思维范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们知道,思维的表现形式是语言。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正是借助于正确、鲜明、生动的语言引发并表现出来的。因此,任何形式的思维训练,都不能游离于语言文字训练之外。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中,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得以形成和发展。

(一)关注语言内在的逻辑关系,培养聋生思维的条理性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真谛”。在整体感知中,我们应该注

意抓住表达作者思路的语言文字,来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如教学《火烧云》一课,聋生初读后难以理清课文的头绪,老师应抓住“火烧云上来了”“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火烧云下去了”等语句,理清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这样教学,学生不但能正确分段,还能说出分段的依据,思维就变得条理化了。

(二)重视语言描述的不同形式,培养聋生思维的灵活性

善于从新的角度运用原有的知识,善于同中见异,异中求同,善于发现事实、现象与问题之间隐蔽的联系,是创造性思维的特征。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的多角度思考表现在灵活地运用语言上。因此,想培养创造性思维,就要重视在指导学生在语言形式的转换上下功夫。

1.相同的语言形式表达不同的内容

通过指导学生运用相同的语言形式表达不同的内容,最好的方式就是我们常见的仿写句子训练。比如让学生仿照“世界上的事物除了这样简单的联系之外,还有不少复杂的联系,不是一下子能看清楚的。”用“除了??还有??”的句式造句,老师先帮助学生理解原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需要创设一个

个的情境,为学生铺设思维的桥梁,然后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说句子,学习用相同的语言形式表达不同的内容。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造了这样的句子:这次大扫除除了聋部的学生参与之外,还有培智部的学生也参加了,我们一起努力,就将校园打扫得干干净净。

2.同一内容寻求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

课文中的某些语言在理解内容以后,可以用改写的方法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形式。这样的训练对聋生来说特别的重要,他们的语言表达形式相对单一,我们要重视这样的训练,一来可以训练的他们的思维能力,二来可以丰富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难忘的一课》中的最后一句话“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呢?”我们可以让学生给成陈述句的形式,以更好地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还有,就是将一些句子写成拟人句、比喻句等等。

3.狠抓语言内涵的感悟理解,发展聋生的形象性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是借助事物的形象或表象进行的思维。我们进行语文教学时,不可能也不必要将课文描述的事物形象──搬到讲台上,让学生观察思考。那借助什么呢?借助课文中的语言文

字,通过挂图、投影仪等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启迪思维。因此,抓语言文字的理解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而语言文字的理解必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

有位教师在教《麻雀》第四自然段时,是这样训练学生思维的:先出示两个句子比较“蓬起”和“扎煞起”用哪个词好。学生说出“蓬起”给人一种松软无力的感觉,好像一个绒球。猎狗见了这种样子,丝毫不会发愣的,反而会感到有点可笑。教师追问:“‘扎煞起’不同在什么地方?”学生说:“羽毛张开,向四周伸展。”“根根直立的样子像只小刺猬。”教师马上抓住了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想象老麻雀当时的神态是怎么样的,它当时想些什么。学生说:“你太可耻了,我的孩子刚出生不久,你竟然就想吃掉它!”“你太以强欺弱、以大欺小了!”“你想吃我的孩子,我跟你拼了!”最后教师小结并引入主题:“通过分析比较,我们知道了用‘扎煞起’这个词能更好地表现老麻雀不畏强暴的形象,老麻雀明知斗不过猎狗,却冒着生命危险,从树上飞下来拯救自己的孩子,这是什么精神?”学生回答:“这是一种母爱精神。”

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造。这位老师巧妙地抓住了“蓬起”和“扎煞起”这两个词语,引导学生比较其意义的差别,比较它们的感情色彩,同时紧密联系课文内容,将“蓬起”和“扎煞起”

放到特定的语言环境里,研究它们的表意功能,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说话,逐步自然地引渡到揭示伟大母爱的主旨上去。

(四)提倡语言表达的不拘一格,培养聋生思维的发散性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魏书生说过:“世界上任何一件事都有可能有一百种做法。”如果学生只会按一种固定方式或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也就无法创新。所以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学习方法,鼓励学生敢干超越教学现实的精神,如应答或复述课文时,设法变换叙述方法、方式;分析句子时进行多句比较、多问比较;造句要求别出心裁;分析问题时运用多维分析;课堂学习敢于对教材、对老师的讲解提出异议,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展开不同意见的争论,打破盲目顺从、迷信书本、被动地听讲、被动地回答问题的局面;阅读时能对读物进行比较评论,善于设计训练习题等等。引导学生的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的禁锢,不断产生新的答案,有价值的答案出现的概率就愈来愈大,使学生的思维向独创性、灵活性方面发展。

例如回答一些灵活的题目或给课文分段,讲段意,只要学生思路正确,答案可以百花齐放。如教《乌鸦喝水》时,一位老师这样问:“乌鸦真聪明,想出好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我们小学

生更聪明,大家动动脑子想想,还有哪些办法能让乌鸦喝到水?”结果,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说:“我有更好的办法。乌鸦可以找来一根麦秆,就可以像我们喝可乐一样喝到了水。”有的学生说:“乌鸦可以在瓶底啄开一个小洞,水就可以喝到了。”有的说:“乌鸦可以把瓶子斜放着,就可以喝到水。”??这不就是创造性思维了吗?

当然,针对我们的教师一时为图口舌之快,讲得天花乱坠、头头是道,而学生往往却是“雾里看花”不知所云的现象,我们的教法改进也已经是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了。改进教法可以考虑从如下几方面人手:第一,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于漪曾说过:“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由此可见,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第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先决条件,掌握一定的知识又是创新的先决条件,可见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第三,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学生仅有了兴趣和习惯还远远不够,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只有具备这种精神品质,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不畏困难、迎难而上;才能激发创新的潜意识。第四,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视野。教师要积极大胆引导学生走出课文、走出课本,深入生活、深入社会,让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得到充分激发。

陶行知先生说过:“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只要我们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以聋生的发展和健康成长为己任,以培养聋生的创新精神为目标,潜心研究语文教学创新,我们就一定能改变聋教育语文教学的窘境,提高聋校语文教学的质量。

更多相关推荐:
《“反思与创新”式的教师“磨课”研究》

反思与创新式的教师磨课研究结题报告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实验小学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一对我校校本教研的认识我校是一所百年名校地处台州市中心城区教育教学质量更应是全市的领头羊师资队伍是全市人民所瞩目的如何使我校所有教师...

学校管理的反思与创新

学校管理的反思与创新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没有一个相应的管理制度和体系来支撑和保障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创新学校管理体系和制度显得尤为重要反思现行的学校管理体系和制度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弊端突出表现...

创新与反思

班主任德育工作反思与创新摘要班主任德育工作模式存在亟需改进的地方主要是班主任工作为救火队德育工作不主动班级德育活动片断化缺乏系统性学生集体不够发达等班主任德育工作可以从主体德育集体教育系统德育等方面予以改进具体...

“反思与创新”体会

创新型教师从我做起反思与创新培训体会众所周知创新就是要不断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当今时代衡量一个国家的强弱已不再看资本的多少而是看创新型人才的多少然而创新型人才需要靠创新教育来培养而实践创新教育的主体应该是...

创新与科技发展教学反思

创新与科技发展教学反思教师的业务成长是在不断的实践学习总结反思以及再实践的过程中实现的而这种总结和反思反过来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阶段性的教学活动完成后如果能够及时进行回头看的反思可以使教学经验理...

学校管理的反思与创新

学校管理的反思与创新字体大中小作者李霞徐吉志20xx0911来源中国现代学校制度网第1页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没有一个相应的管理制度和体系来支撑和保障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创新学校管理体系和制度显得尤...

持续的教学反思与创新是有效教学的奠基石

持续的教学反思与创新是有效教学的奠基石朝天小学徐琳教学成长随笔华东师范大学崔允t教授告诉我们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

语文教学中的创新与反思

语文教学中的创新与反思评价语文教学的优化必须注意师生的时间精力的投放入协调语文教学与家庭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影响语文教学的因素众多而取得家长的关心支持参与学科改革也是非常的重要的确实经过这些年的教学特别是现在任教...

对中学篮球运动教学的反思与创新

对中学篮球运动教学的反思与创新杨伟林汨罗市第四中学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下体育课堂已不再是体育老师一个人的舞台真正的舞者是学生老师所充当的角色更多的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引导者学生掌握着自主学习的权利如何让学生对篮球运动产...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演示实验的教学反思与创新改进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演示实验的教学反思与创新改进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实验21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版第27页笔者从事初中化学教育近二十年关于这个演示实验也给学生演示了无数并...

《创新是关键》教学设计及反思

别开生面所以喜欢创新是关键教学设计及反思题记新课改下教学模式百花齐放教材教法百家争鸣莫要为模式发愁亦不可因教法添忧虽说教无定法但善教定有良策有道是成功不能复制唯有向实践探求真知本课地位设计思路教材在设计上是为了...

创新与科技发展教学反思

创新与科技发展教学反思讲完创新与科技发展这节课后为了更好地促进以后的教学我对本节课进行了反思本课共设计了三个环节采用了层层深入的手段用视频或问题的形式展示本课重点难点内容由于本课内容涉及知识面广理论性较强因此设...

反思与创新(2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