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教学反思

时间:2024.3.31

《我想》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我想》是一首充满了纯真幻想的儿童诗,语言纯净优美富于韵律美,诗中的“我”热爱春天,热爱自然,对生机勃勃的春天充满了热切的向往。 设计第一课时的教学时,我坚守这样的设计意图:

1、随文识字、识写结合

随文识字,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认读词语,理解词语,从而培养学生在特定语境下理解词语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能力,在积累的同时达到培养学生书写能力的目标。

2、读中感悟

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之一,新课标提倡学生以读为主,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要重视学生读的训练,朗读与理解相结合,体会到什么程度就读出什么水平,读出自己对文章的独特体验。

因此,我通过导语的精心设计,力求与文本、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在这种交流中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自己的感受充分的表达出来。在读中识字,在读中解词,在读中品意,在读中悟情,一切的教学任务均在读中完成。课堂上我运用多种读书方式,或范读,或指名读,或齐读,或男女生赛读。每一次读书前都有明确的目的,读书后都有及时的反馈,使学生既读懂了课文,更培养了读书能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创设情境(充分利用课件中的风景画和音像),辅以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和描述,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诗歌的意境,在听赏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学生不仅在阅读中学到了知识,更得到了美的享受:聆听优美的歌曲、品味饱含激情地朗读??在这种轻松、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孩子们的思维和想象被激活了。这就为第二课时的仿编打下了很好的铺垫。

另一方面对于诗歌中重点词句的理解,我主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在蓝天上你会看到哪些景物?从而理解了“蓝天是我的课堂”。同时,借助图片,引导学生说说柳絮和蒲公英的共同点,顺利地帮助学生走进诗歌中小作者的内心,对自由的向往。

虽然一堂课下来感觉自己能较顺利的完成教学,但还有一些遗憾之处,没能将课前的设计意图很好的展现出来,课堂上时间掌握的不太好,有点儿前松后紧,在“美读”环节由于个人的导语并没有做到感情充沛,导致指导学生朗读的不到位,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太单一,不能很好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朗读及时跟上激励性评价语,对学生进行鼓励。

同时,在积累词语环节,要做到识写结合。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指导书写更应该力求做到“硬笔书法”。因此我主要指导学生书写“随”“商”字,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易错点,然后师生共同书写。由于时间关系,指导书写环节变成有点“走过场”。

20xx年春季


第二篇:我多想反思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反思

课前我设计了一个比较理想的教案,一节课下来,我发现现实非常残酷,可以这么说,整堂课都是教师牵着学生走,走的磕磕绊绊,相当吃力。原因何在?为什么完美的教案不能付诸实施?我对此进行了反思,发现我忽视了一个最重要最客观的因素——学生的知识准备。

《我多想去看看》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文章,句子琅琅上口,适宜朗读。但要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出来,并非易事。

首先,学生对课文内容很陌生。课文描写的是一个住在小山沟里的同龄男孩美丽而殷切的愿望,他在大树底下听妈妈讲新中国的首都北京的一些情况,北京城的美丽、庄严对于初涉学堂、牙牙学语的小孩来说,是神秘的,带有梦幻色彩的,是神圣的,凌然不可侵犯的,它具有无形的感召力,具有无限的诱惑力,所以男孩跟妈妈说,多想去看看。

一方面,现在的小孩子体会不到小山沟里的孩子们的特殊心理——生活贫穷、视野闭塞、勤奋好学、懂得珍惜,特别向往外面的世界。他们没有小山沟孩子们的生活经历,他们普遍没有看到过大山,甭说弯弯的山路,充塞在他们眼前的是无数钢筋混泥土浇筑而成的房子,一条条宽阔的柏油路,来来往往的车辆,熙熙攘攘的人群。大山——在小山沟男孩的眼里司空见怪,它虽然美丽但是阻隔着通往大城市的道路,而在现在的孩子们眼里,大山是一个稀罕物,能走进大山,与

大自然亲近,那绝对是一种享受。这就是地域环境不同所造成的孩子们的不同心理状态,换句话言之,如果把“走出大山,去看北京”,换成“走出城市,走进大山”,估计孩子们更能读出“多想去看看”这种殷切的感情来。

另一方面,现在的孩子们生活普遍比较小康,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幸福与祖国的兴衰有关系,“祖国——中国”这两个词语在他们心中没有多少概念,即使你花很多的力气跟他们解释中国的历史,中国人民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生活对比,他们还感受不到。一年级的孩子,对于时间的概念仅仅停留在一年、一月、一个星期、一天这些具象的东西上,19xx年,对他们来说太遥远,57年前,他们不理解这是多长一段时间,基于这样的起点,你让学生怎么去理解祖国的一路坎坷,怎么去理解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对祖国不了解,对历史没概念?学生情有何处发?怎么能受到爱国熏陶?这就像是一个非常抽象的东西,摆在他们面前,他们根本就不认识,不明白,而你非得问他:你喜欢它几成?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喜爱之情!

其次,孩子的起点能力很低下。这里的孩子大部分生活在农村,家长很多是半文盲,甚至文盲,他们不可能成为孩子就近的教育资源,在家里,孩子们的学生普遍处于自由状态,他们不会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而去自觉、主动地学习,他们现阶段的学习动力主要来源于学校的压力,而这一“压力”一旦被放逐,孩子们自然回归“玩”的天性了,把学习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在这一年龄段,他们的瞬间(短时)记忆占优势,但时间一长易忘,最好的学习方式

就是家校配合,学校里学的东西回到家以后,马上复习巩固,增强记忆,这样第二天学习就轻松了。然现在很多孩子们的学习问题就出现在“回家”复习巩固这个环节上,学习很大程度上成了同龄人之间比拼瞬时记忆!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能好到哪里去?学生连字、词都读不好,好多字词都不认识,怎么去读好句子,而且还要声情并茂地去读!

综合以上两个因素,这个自己设计的自认为比较理想的教案想要在这种情况下实施出效果来简直就是高空筑楼——必塌!

更多相关推荐:
《我能行》教学反思

我能行教学反思这是一篇很有启发性的课文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文中小主人公遇到的事情是好多学生都会遇到的因此它较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备课的时候我把每一个环节都设计的很丰富但效果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针对这节课我反思如下1因...

第二课 扬起自信的风帆 第一框《我能行》教学设计——周晓嵘

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第一框我能行教学设计海原县关庄中学周晓嵘一课标的具体要求1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里的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2成长中的我中的自尊自强里的养成自信的生活态度二教材分...

思想品德:第一单元第2课《我自信我能行》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上)

第二课天生我才必有用第二框我自信我能行教案设计理念1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新课程改革确定了三个维度的具体教学目标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和知识目标通过目标的确定实现教学取向的转变本课拟以树立自信自卑和自负的危害性以及...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我不能失信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浅显易懂学生易于理解由于三年级上学期是刚刚接触略读课文对于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还不是特别明白所以我主要是鼓励学生运用默...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这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位朋友家去可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

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与反思

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这一单元以名人故事为主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联系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而我不能失信这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重点...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张晓凤这节课主要突出的主题是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本节内容主要也是让学生明白这一道理在教学中我本来想重点抓住人物对话和动作来引导学生体会宋庆龄诚实守信的...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教学时我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让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初读课文之后我让学生试着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对...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新界埠中心小学晏理明我不能失信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浅显易懂我主要是鼓励学生运用默读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对话和动作来...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本课的课文属于选读课文所以我一直在想此类课文该如何来上完全让学生放手自学怕学生学不好不会学控制不了自已所以我就做个主持人管个主持首先让学生了解了宋庆龄然后通过读导读有了一个主要问题然后由学生自...

我不能失信 教学反思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我不能失信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浅显易懂我主要是鼓励学生运用默读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对话和动作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

《我有一个梦想》的教学设计和和课后反思

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演讲稿写作的特点并能够写作演讲稿了解马丁路德金生平2能力目标培养演讲能力体会本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3情感目标体悟马丁路德金的崇高献身精神自由民主平等是人类追求...

我想我能行教学反思(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