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传》观后感

时间:2024.4.7

《莫扎特传》观后感 花了将近三个小时,终于看完经典影片《莫扎特传)》,这时间花得绝对是值得的。之前,在从各种各样的书籍中已经对这位伟大作曲家坎坷的生平有所了解。怀着好奇心,静下心来认真观赏。这部拍摄与二十年前的经典影片、这部当年奥斯卡盛宴上的大赢家,究竟会带来一个怎样的莫扎特形象?

这部电影是生活在维也纳一位御曲大师萨列里的回忆录,影片采用了回忆的手法。这是一部很能触及人心灵的电影,影片用独特的笔触和视角,巧妙地描写了天才和庸才的微小差别,感觉着莫扎特那行如流水的音乐,体验着人生的冷漠无常,为之扼腕,为之叹息,以至于多次想要写点什么。

十八世纪后期,维也纳作为当时的欧洲文化艺术中心,一位作曲家如果能征服维也纳也就能政府整个欧洲,征服全世界。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年仅26岁的莫扎特谢绝别了萨尔茨堡大主教的挽留,只身来到维也纳,其绝世才华立即惊动了整个奥地利宫廷,也引起了宫廷首席乐师萨列里的嫉妒。萨列里心胸狭隘,为人自负,自诩是维也纳音乐界第一人。莫扎特的才华既令他惊叹,也使他陷入深深的绝望之中。萨列里由嫉转恨,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毁灭掉这个强大而可怕的“对手”。 莫扎特的音乐造诣自然天成,超凡脱俗,然而在生活中却是不懂谦虚,行为恣肆。在萨列里的挑唆之下,保守、刻板的维也纳主流音乐界视他为“异端”,处处为他设坎施绊,使得莫扎

特的作品无法在剧院上演,莫扎特也因此没有音乐家教,生活日渐困窘。 莫扎特的父亲突然去世使莫扎特悲痛万分,他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身体一落千丈。萨列里知道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他戴上莫扎特父亲生前用过的“阴阳面具”,敲开莫扎特的家门,以信使的身份,要他谱写一篇《安魂曲》。莫扎特在恐惧和疾病的双重折磨下夜以继日地工作。《安魂曲》写成了,他自己也终于油枯灯尽,气绝身亡,死时年仅35岁。 萨列里的阴谋得逞之后,自感莫扎特的冤魂日夜索命不休,最后精神失常,被送进疯人院。时光流逝,曾经炫赫一时的萨列里渐渐被人遗忘,莫扎特的作品却成为人类音乐殿堂里的瑰宝,在世间永远传唱?? 其实导致作曲家英年早逝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影片中也是有交待的,那便是他临终前养成的酗酒恶习。

影片以莫扎特那标志性的怪异笑声作为尾声,可谓耐人寻味,而在我看来,这笑声恰恰体现出这部电影所要表现出的莫扎特形象——天赋才能的背后是一副玩世不恭、恃才傲物的性格;但是与其并不完美的性格相对应的则是对于音乐本身的无限热忱、忠实和义无反顾。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是莫扎特在其中的一句台词:我是一个庸俗的人,但我保证我的音乐不庸俗!我觉得这恰恰就是其坎坷一生最鲜明的写照!

看完着部经典的电影,使我见证了天才薄命,有些感慨不得不发。首先谈他的笑声。看过影片的人都不会忘记那段笑声。快乐时是那种笑声,失意时是那种笑声,穷困潦倒时还是那种笑声,只不过在不同的

时刻,在我的耳中笑声的色彩区别是那么的大,后来听到这笑声竟要替他悲伤,为他流泪了!

1、妒忌之心不可有。

该御曲大师应该是有才华的,要不然不可能成为御曲大师,可是却因妒忌,把大把的时间花在怎样陷害莫扎特身上。以至于莫扎特死后,自己也得了精神分裂症。

其实,生活中,肯定会有比我们强的人,肯定有些某方面的天才,当我们用尽了全身力气想达到一个目标却还未能如愿时,别人可能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实现。面对这样的情况,难勉会少少有些不平衡。有人曾说过“平常人大多的痛苦,通常都来至于比较:和别人比收入、比家庭、比收入、比外貌...”我觉得,这样的心态都是消极的,真正积极的心态是要真正欣赏对方,发现对方值得学习的地方,吸收转化为自己的;而有些天赋是我们学不到的,那我们只有笨鸟先飞,比天才更努力一些;如果我们还不能达到或超过对方,我们就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告诉自己:只要尽力了即可,不要过多的苛责自己,无论自己做的多好,都不可能每方面都是世界第一的,这个世界上也没有完美的人...

2、自恃自大之心不可有。

做人应该谦虚、低调一些。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圣人之所以成之为圣人,只是在于其有博大的胸怀。 莫扎特如果谦虚一些,也许结果不至于这么悲凉。纵观真正的学术大师、大政治家,都是很谦虚的,最起码表面上也很谦虚。

3、好的另一半对事业的成功有很重要的作用。

莫扎特的妻子不可否认是很爱他的,但却明显的小孩脾气,甚至于和莫扎特的父亲吵架,也不善收拾家务,还爱说莫扎特不会挣钱。如果采取委婉、和善的语气,或者以自己的行动去帮助莫扎特,也许结果又不一样。

4、身体的健康、合理的作息习惯很重要。

如果莫扎特不那么酗酒,注意身体健康,合理饮食,则就不会英年早逝,也许就会给后人留下更多的作品。一个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没有生命,则一切都不存在了,所以,关注健康,请从今天开始!

5、适当的钱财很重要。

钱不在多,够用就行,最起码,也得让我们买得起房,看得起病,照顾得起家人。只有家庭安居了,才能够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视金钱如粪土”,不应该是当今的价值观。

6、世上没有完美。

世上没有完美,所以不要过于苛求的要求别人,这样才会有真正的和谐。另外,也就是并不一定越好的就是越值得拥有的,真正适合自己的才是值得拥有的。^_^


第二篇:《莫扎特传》观后感


《莫扎特传》观后感

看完《莫扎特传》,我心情伤感中带着激动,这是一部莫扎特的传记电影,更是一个音乐巨匠在人间被摧残的记录,又是一类人的缩影,他不是一个人,他是那么多英雄的化身,他们让人类的生活充满趣味和色彩,却又让凡人们感到惊惶失措,他们的才华和性格造就了他们的成就,同时也让他们陷入轮回般的天才折翅的故事中。

这部电影是生活在维也纳一位御曲大师萨列里的回忆录,如泰坦尼克号一样,影片采用了回忆的手法。十八世纪后期,维也纳作为当时的欧洲文化艺术中心,一位作曲家如果能征服维也纳也就能政府整个欧洲,征 服全世界。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年仅26岁的莫扎特谢绝别了萨尔茨堡大主教的挽留,只身来到维也纳,其绝世才华立即惊动了整个奥地利宫廷,也引起了宫 廷首席乐师萨列里的嫉妒。萨列里心胸狭隘,为人自负,自诩是维也纳音乐界第一人。莫扎特的才华既令他惊叹,也使他陷入深深的绝望之中。萨列里由嫉转恨,决 心不惜一切代价毁灭掉这个强大而可怕的“对手”。 莫扎特的音乐造诣自然天成,超凡脱俗,然而在生活中却是不懂谦虚,行为恣肆。在萨列里的挑唆之下,保守、刻板的维也纳主流音乐界视他为“异端”,处处为他 设坎施绊,使得莫扎特的作品无法在剧院上演,莫扎特也因此没有音乐家教,生活日渐困窘。 莫扎特的父亲突然去世使莫扎特悲痛万分,他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身体一落千丈。萨列里知道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他戴上莫扎特父亲生前用过的“阴阳面具”, 敲开莫扎特的家门,以信使的身份,要他谱写一篇《安魂曲》。莫扎特在恐惧和疾病的双重折磨下夜以继日地工作。《安魂曲》写成了,他自己也终于油枯灯尽,气 绝身亡,死时年仅35岁。 萨列里的阴谋得逞之后,自感莫扎特的冤魂日夜索命不休,最后精神失常,被送进疯人院。时光流逝,曾经炫赫一时的萨列里渐渐被人遗忘,莫扎特的作品却成为人 类音乐殿堂里的瑰宝,在世间永远传唱??

本片没有过分去列举莫扎特的成就,而是表现这他的性格和生活,我们看到了一个顽皮、单纯、桀骜不逊、恃才放旷的莫扎特,你可以将任何形容一个人天才而又不通人情世故的词儿放这个大男孩身上。他少年成才,让很多尚未见其真人的人都以为这是个那种出场会风度翩翩乃至笼罩神秘光芒的人物,就如萨列里起初想象的一般,可是实际上这是个和女友在高贵场合不得体的打闹、在一帮矜持的大人物面前不得体的咧嘴怪笑的孩子,但是就是这个看起来有些粗俗的孩子,创造了美妙的音乐,用片中他自己的话来说,“我这人可能很粗俗, 但是我的音乐不粗俗”。我们不能简单否定萨列里们的成就,他们在当时的歌剧领域同样名作颇多,但是莫扎特是这样一个人,他以惊人的才华,带着更惊人的生活态度和姿态,创造了一系列出色,但是同时具有爆炸性的作品,他刺激着很多同道中人的神经,无论从价值观还是从利益层面。而对于谦虚之类的劝告,他从不在 乎,他直率的批评着他眼中的平庸作品,同时他又直率的向他人表达他的尊敬,当这个不知阴谋诡计为何物的人走进宫廷,走入上流社会,同时又与很多规矩格格不 入时,我们就已经可以预料他前路将何其凶险。

单纯的人,往往以单纯的心去揣测他人,所以莫扎特到死都很尊敬萨列里,在他眼中,这是个值得尊敬的前辈和同僚,当他遇到困难时,总是首先去找萨列里帮忙。 而实际上,萨列里却是个复杂的人,他心底里比他那些更保守的同僚们更认可莫扎特的才华,却又更对之嫉妒和痛恨,一次次的,他面对莫扎特的求助,口头承诺, 暗地使坏,甚至派女佣前往莫扎特家中监视他的一举一动。更甚的莫过于他扮作黑衣人,从精神上摧残当时生活上已经陷入困顿,身体上已经无比虚弱的莫扎特,为 了那《安魂曲》,莫扎特一边写“庸俗的”作品过活,一般带着已经严重透支的体力写一部将要从精神上折磨他的作品,一部关于死亡的作品,一部最终为他“安 魂”的作品。他最终凄惨的死去,到死还带着单纯的心灵,这是个内心纯净的天使,他不上天堂,谁上天堂?尽管被埋葬于破乱的墓场,但是他的音乐和精神以高贵 的姿态继续流传,几十年后,萨列里的作品渐渐被人遗忘,莫扎特却成为永恒,

到他死去,都让萨列里的心灵不住震颤。当萨列里用精神摧残来将莫扎特逼如绝境 时,没有想到这个人死后却给他终身的精神折磨,当他垂垂老去的时候,只能忏悔着回顾自己与莫扎特相处的日子,可悲可叹。

看完着部经典的电影,留给我最深印象的就是他的笑声。看过影片的人都不会忘记 那段笑声。快乐时是那种笑声,失意时是那种笑声,穷困潦倒时还是那种笑声,只不过在不同的时刻,在我的耳中笑声的色彩区别是那么的大,后来听到这笑声竟要替他悲伤,为他流泪了!莫扎特的笑声被设定为令人讨厌的,这一点来源于一些谈到他的书信中。有人把他的笑声描述为"有传染性让人头晕的",还有人说"就像是金属划在玻璃上面"。初次看会让人觉得完全无法接受,真像一个马戏团的猴子。不果我在看第二遍的时候,发现那笑声的迷人。不要嘲笑那个笑声,那是对你、对我、对天下所有自命不 凡的人的嘲笑。看到第三遍第四遍,就觉得那笑声没有不行了,那笑声是导演对莫扎特的注释。那时天才可爱且纯然天真的一面。

当他死的那一刻我知道所有的伪装都是虚假的承诺,那么瘦弱的身体躺在那个狭小的棺材里。他是失败的还是成功的都已经不再重要。安魂曲不知道是否让他的灵魂得以安息。但他那一首首熟悉的宛若天籁般的旋律,却始终提醒我们有他这样一位音乐天才,曾经多么真实的存在过。

他的歌剧我们没有来得及观赏,但是他的曲调却得以流传。嫉妒他的才华的人,是多么卑微的在羡慕着他。萨列里,这个不知道在外人看来是他的朋友还是敌人的 人,就是那其中的一个,莫扎特死了,而萨列里却永远活在了自己良心不安中。我们都知道,莫扎特最后死了,死了,在他苦苦哀求想休息一下的时候他永远的休息 了。不再受精神的折磨不再受贫困带来的窘迫。

莫扎特用尽一生在谱写华章,用他那单薄的血肉之躯诠释对音乐的理解。他和命运的抗争他失败了,他和音乐的战斗却大获全胜。在音乐的世界里,所有的音乐家都知道有那么一位自己想去超越的天才,天才就是莫扎特。他的音乐造诣,所有的人只敢用“天才”两个字来给他定义。

星星陨落了,却再也不会有一个可以和他媲美的冉冉升起。但他一直在那里,只因他不死的旋律。莫扎特的葬礼没有鲜花,没有挽联,没有送葬的队伍。如同一个平凡的贫苦人们一样,只有一个普通的墓,一块不大的现已长满杂草的地。

更多相关推荐:
莫扎特传观后感

莫扎特传观后感影片以宫廷作曲家萨列里自杀为起点以他向神父和上帝忏悔的方式回顾了30多年前他是如何心狠手毒地用种种阴谋把莫扎特置于死地的过程故事由一个在世的宫廷音乐家萨列里在疯人院里自杀未遂引出一位年轻的神父倾听...

莫扎特传 观后感

薄命的西施可怜的东施莫扎特传观后感一百六十分钟的电影看完了回荡在脑海里的除了莫扎特天籁般的音乐还有他神经质的怪笑莫扎特传同时描绘了莫扎特和萨列里按照剧情他们一个可比红颜薄命的西施一个可比沐猴而冠的东施先谈莫扎特...

莫扎特传 观后感

观后感公共管理2班320xx010050杨依依美国索尔扎恩茨影片公司19xx年摄制的莫扎特传Amadeus用了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接近这个神至少是神的宠儿这个我们凡人为之炫目的天才他首先是一个男孩倒不是他直至散手...

莫扎特传记片观后感

音乐大师讲故事结课论文新闻传播学院广告孙琪1230230089永不熄灭的火焰莫扎特传记片观后感你相信这个吗永不熄灭的火焰永远燃烧着你莫扎特传没有人能像莫扎特这样幸运从孩提时代就举世闻名在鲜花和掌声的伴随下成长没...

莫扎特传观后感

莫扎特传讲述了平庸的萨利埃里因对上帝的使者莫扎特的嫉妒而进行的报复优良的家庭背景令莫扎特的天赋很小就被发掘了出来在萨利埃里还在玩躲猫猫的时候他便有荣幸为陛下演奏萨利埃里热爱音乐与名利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他当上了宫廷...

莫扎特传-观后感

观莫扎特传有感首先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做Amadeus我们习惯于直接把它翻译为莫扎特实际上莫扎特的全名为沃尔夫冈阿马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AmadeusMozart很明显本片取了他全名的中间部分而Amadeu...

《莫扎特》观后感

莫扎特传观后感宫廷作曲家萨列里的自杀是这部影片的起点以他向神父和上帝忏悔的方式回顾了30多年前他是如何利用种种阴谋杀死了莫扎特一个尚在人世的宫廷音乐家萨列里在疯人院里自杀未遂一位年轻的神父倾听萨列里在32年后第...

莫扎特观后感

莫扎特传观后感凡人与天才莫扎特似乎生来就是天才的代名词他的光芒足以遮盖与他同时代有才华的音乐家因此有人说在那个寂寞的夹在辉煌的时代只有莫扎特孤单地镇守通过音乐鉴赏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莫扎特然而通过观看莫扎特传这部...

观《莫扎特传》有感

观莫扎特传有感刚一开始看电影就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这开头充满了悬念和诡异整个电影就是萨利埃里的会议以他为线索通过他的眼睛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的莫扎特我觉得挺多电影运用这样的手法例如返老还童萨利埃里的回忆开始了我比较留意...

《莫扎特》观后感

上帝的宠儿莫扎特从小到大一直很喜欢流行音乐音乐总能带给人无尽的精神享受透过音乐能亲身感受到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愫它往往给人身体舒缓的同时传递给人们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是不可言喻难以形容的流行音乐就是有这样...

观《莫扎特》有感

观音乐传记莫扎特有感本学期选修了音乐鉴赏这门课一直对音乐没有丝毫兴趣且天生五音不全的我每周只好耐着性子强忍着心中的不悦去例行公事般的坐着看老师放的那些中世纪音乐剧凭心而论这些音乐剧题材确实挺好把中世纪欧洲那些伟...

莫扎特安魂曲 听后感

莫扎特安魂曲听后感安魂曲作于1791年是莫扎特最后的作品但是直到去世莫扎特也没能完成这部富于人道主义色彩的作品这果然成了他为自己作的安魂曲他死在35岁那年生前的天才声誉和奢华生活都没有了音乐大师在贫病交加中死去...

莫扎特传观后感(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