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传记片观后感

时间:2024.4.20

音乐大师讲故事结课论文 新闻传播学院 广告 孙琪 1230230089 永不熄灭的火焰————《莫扎特传记片》观后感

你相信这个吗?永不熄灭的

火焰永远燃烧着你。

————《莫扎特传》

没有人能像莫扎特这样幸运,从孩提时代就举世闻名,在鲜

花和掌声的伴随下成长:没有人能像莫扎特这样不幸,在疯狂创作中积劳成疾,在灵感和疾病的冲突中死亡。

所以,热爱音乐的人,无论是专业人才还是热情听众,或许

都应该认为:莫扎特,不是病死的,而是被一团永不熄灭的灵感之火、音乐之火燃烧着升入遥远的天堂。

一 天才儿童燃起勤奋之火

1787年10月的一天,莫扎特与歌剧《唐璜》的乐队指挥库查

尔兹一起散步时说:“以为我的艺术得来全不费功夫的人是错误的。我确切地告诉你,亲爱的朋友,没有人会像我一样花这么多时间和思考来从事作曲;没有一位名家的作品我不是辛勤地研究了许多次。”

莫扎特所言非虚,学音乐的孩子一定对此感同身受。当其他

小朋友放学之后肆意玩耍时,学习音乐的孩子或是用稚嫩的肩膀扛起沉重的乐器踏上求学之路或是一个人关在房间里刻苦练习,尽管孤寂,尽管辛苦,但是窗外的嬉闹声不足以诱惑他们放下乐器,因为对音乐的爱是心中坚定的信念。 莫扎特的童年也是这样,甚至更加辛苦。从慕尼黑到法兰克福,从维也纳到巴黎、伦敦、米兰,父亲列奥波德要求小莫扎特无论旅途多么

音乐大师讲故事结课论文 新闻传播学院 广告 孙琪 1230230089 劳累,要随时都可以当众演奏。这样的演出几乎每每长达四五个小时之久。没有艰苦的学习过程,哪有之后创作的辉煌。

二 热情青年燃起爱情之火

莫扎特和康斯坦尼的爱情令人羡慕,每当莫扎特谈起妻子,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可惜,莫扎特不受奥皇重用,饱受大臣排挤,收入微薄,再加上康斯坦尼不善于理财,莫扎特迫于生计不停工作,积劳成疾。

三 伟大音乐家燃起创作之火

莫扎特的短暂一生写出了大量的音乐作品,体裁形式涉及到各

个领域,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其中包括二十余部歌剧、41部交响曲、五十余部协奏曲、17部钢琴奏鸣曲、6部小提琴协奏曲、35部钢琴小提琴奏鸣曲、23首弦乐四重奏、以及数部嬉游曲小夜曲、舞曲及宗教乐曲。其中,歌剧是他最主要的创作体裁。

《费加罗的婚礼》,莫扎特在这部歌剧中大胆地废弃了意大利

喜歌剧体裁中偏重于表面夸张的手法,赋予作品以更深的抒情,使作品中的每个角色均有符合自己基本性格的一些特点,并且在歌剧情节的发展中始终保持着他们的基本面貌。

莫扎特在《魔笛》中确立了音乐在歌剧诸要素中的主导地位的

同时,也十分注重音乐旋律的精美和乐谱情感的真挚。《魔笛》中的几个经典唱段相当脍炙人口,旋律纯朴优美,即使不是专业人士,也能听出作品的魅力。

《安魂曲》是莫扎特生命终结之曲。莫扎特在抱病情况下,心

音乐大师讲故事结课论文 新闻传播学院 广告 孙琪 1230230089 怀对父亲无比的愧疚和怀念,不顾性命地投入了自杀式的创作。最终,他脑海中激荡的音乐、源源不断的灵感和激烈的情绪在纠缠中爆炸,随着音乐的烈火,天才离开了人世。

我们以莫扎特为楷模,一个人只有对工作怀有真挚的热爱才能

有不俗的成就;我们以莫扎特为警戒,一个人在劳累之后也要学会停下,放松身体,放松灵魂。我们偶尔需要爆裂的激情,但更需要的是长久的平静。


第二篇:《莫扎特》观后感


《莫扎特传》观后感

宫廷作曲家萨列里的自杀是这部影片的起点,以他向神父和上帝忏悔的方式回顾了30多年前,他是如何利用种种阴谋杀死了莫扎特。

一个尚在人世的宫廷音乐家萨列里在疯人院里自杀未遂,一位年轻的神父倾听萨列里在32年后第一次在人前讲述他内心的秘密。

萨列里在当时的维也纳也是有名的宫廷御用音乐家,备受国王的宠爱。当时在欧洲已经很出名的莫扎特也来到了维也纳,萨列里从莫扎特那听到了真正的音乐,深受感动,同时也感到威胁。这位人称4岁写协奏曲,7岁写交响乐,11岁写大型歌剧的音乐家很快就受到了国王的赏识,国王让他在宫廷演奏,为乐队指挥。

萨列里非常的记恨,尤其是在他看到莫扎特放荡不羁,极度轻浮的生活态度后,他十分震惊,他觉得上帝十分不公平,把对音乐最大的天分全给了莫扎特,又为何要他同时存在,他觉得,这样存在是上帝对他的讽刺,是对他的嘲笑。于是,他内心丑恶的一面开始萌芽。

他一方面对莫扎特表现出友好和对他音乐的欣赏,另一方在国王和大臣之间挑唆,很快边致使大臣们对莫扎特的苛刻。莫扎特的歌剧在这种情况下被大量的删改,其中多事因为皇室的“禁令”。与此同时,萨列里又在莫扎特的经济上予以破坏,是莫扎特的歌剧只能上映少数的几场便被停止,莫扎特与宫廷的矛盾由此开始加深。

萨列里心爱的女孩被莫扎特占有,加剧了萨列里对莫扎特的报复,他戏弄莫扎特的妻子,收买女佣匿名为莫扎特夫妇服务,暗中想窃取莫扎特新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可以为他所利用的内容。宫廷里的大臣总有理由刁难他,国王总有自己对的理由,莫扎特在这样的环境下,为了坚持自己的音乐梦想,他只有据理力争,而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

莫扎特父亲的死,让他极度沉痛,他在歌剧中悼念着父亲,但又久久不能从这种悲境中走出,以至使他自己的身体在一天天里萎靡下去。

萨列里再次抓住了时机,他以黑衣蒙面人的形象去了莫扎特的家,这个形象像极了莫扎特的父亲,他给了莫扎特钱,要莫扎特为他写《安魂曲》,并在短期内完成。这一切给了莫扎特强烈的内心煎熬,但是他毅然接下了这

个生意。

莫扎特不停的赶写,他一边为小剧团作曲,一边面对家庭的窘迫,他带对父亲的感情去写《安魂曲》,这一切一切耗尽了他的心力,他那种不可思议的精神健康,他受着病魔侵蚀的身体,在他累倒之后,萨列里假装好心送他回家,使莫扎特对他心存感激,一边却利用小剧团送来的分红钱告诉莫扎特是蒙面人送来的,要求他抓紧时间写曲。

莫扎特写曲,他来记录。在这一过程中,他不得不被莫扎特的天赋再一次震惊,他感受都啊了他绝无仅有的才华,但是这一切,并没有是他心生怜惜,他甚至没有让莫扎特休息一分钟,一首非凡的安魂曲,就这样在莫扎特和病魔作斗争的情况下诞生了。

他的妻子和孩子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与他相见。那么瘦弱的身体躺在那个狭小的棺材里。他是失败的还是成功的都已经不再重要。安魂曲不知道是否让他的灵魂得以安息。但他那一首首熟悉的宛若天籁般的旋律,却始终提醒我们有他这样一位音乐天才,曾经多么真实的存在过。

他的葬礼,没有鲜花,没有挽联,没有送葬队伍,普通的一个墓,和其他人们一同被埋葬。

他的人生是没有起落的,从音乐神童到天才音乐家,年轻,无礼,而又乐观带有神经质的笑声,这是否是在掩饰他内心极度的不安?

莫扎特具备所有的感情而绝对没有激烈的感情,——除了骄傲;这是一个可怕的例外,但骄傲的确是他天性中极强烈的情绪。

他是快乐的,可是没有一个人的生活象他的那么艰苦。那是一场无休无歇的,跟贫穷与疾病的斗争。这斗争、到他三十五岁才由死亡加以结束。那他的快乐是从何而来的呢?第一是从他的信仰。他的信仰没有一点儿迷信的成分,而是富于智慧的、坚强的、稳固的,非但没有被怀疑动摇,便是极轻微的怀疑也不曾有过。他的信仰非常恬静,和平,没有狂热的情绪,也没有神秘气息,他只是真诚的相信着。那笑,空灵的只剩孤独,在一般精神骚动的病态的天才,创作可能是受难,他们往往千辛万苦,追求一个不容易抓握的理想,在一般象莫扎特那样精神健全的天才,创作是完美的快乐,那么自然,几乎是一种生理上的享受。对于莫扎特,作曲和演奏,是跟吃、喝、睡

眠,同样不可缺少的机能。那是一种生理的需要,而且有这个需要也很幸福,因为这需要时时刻刻都能得到满足。

一个这样的天才,在他的艺术领域内自然无所不能,而且在各个部门中都发展得同样完美。但他特别适宜于写作歌剧。

我们不妨把他主要的特征重述一遍:

他有的是一颗完全健康而平衡的灵魂,一颗平静的、没有热情的风暴、可是非常敏感、非常婉转柔顺的心,受着坚强的意志控制。这样的一个人假如能创造,必然比别人更能用客观的方式表现人生。热情的人精神上有种迫切的要求,无论作什么非把自己整个放进去不可。莫扎特可完全不受这种要求的牵掣。莫扎特纯粹是个音乐家。我们看不出他有什么文学修养的痕迹,更不象贝多芬那样的注意文学,老是自修,而且成绩很好。我们甚至不能说莫扎特主要是个音乐家。因为他只不过是音乐家。——所以对于在歌剧中需要把诗歌与音乐融和为一的难题,他用不到多所踌躇。他用一刀两断的方式解决了,凡是有音乐的地方,决不许有竞争的对象。

可见音乐是人生的绘画,但这人生是经过净化的。反映心灵的歌词,必须对心灵有诱惑的力量,但不能伤害皮肉,“引起耳朵的反感”。音乐表现生命,但是是一种很和谐的表现。这种情形,不但在莫扎特的歌剧是如此,在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如此。虽然他的音乐表面上象是刺激感官的,其实并不然,它是诉之于心灵的。

莫扎特的音乐永远表现某一种感情或是某一种热情。还有一些场合,莫扎特超升到更高的境界,摆脱了那种内心的争执,到达一个崇高与和平的领域,在那儿,人间的情欲和痛苦完全消失了。那时的莫扎特是跟最伟大的心灵并肩的,便是贝多芬在晚年的意境中,也没有比凭了信仰而蜕变的莫扎特达到更清明的高峰。就象死亡给我们留下来的,在发展途程中天折了的莫扎特,对我们成为一个永久的和平恬静的泉源。从法国大革命以来,激情的波涛把所有的艺术都冲刷过了,把音乐的水流给搅混了;在这种情形之下,有时候到莫扎特的清明的天地中去躲一会,的确是很甜美的;他的清明之境,好比一个线条和谐的奥令匹克山峰,在上面可以高瞻远瞩,眺望平原,眺望贝多芬与瓦格纳的英雄与神明在那里厮杀,眺望波涛汹涌的人间的大海。

更多相关推荐:
莫扎特传观后感

莫扎特传观后感影片以宫廷作曲家萨列里自杀为起点以他向神父和上帝忏悔的方式回顾了30多年前他是如何心狠手毒地用种种阴谋把莫扎特置于死地的过程故事由一个在世的宫廷音乐家萨列里在疯人院里自杀未遂引出一位年轻的神父倾听...

莫扎特传 观后感

薄命的西施可怜的东施莫扎特传观后感一百六十分钟的电影看完了回荡在脑海里的除了莫扎特天籁般的音乐还有他神经质的怪笑莫扎特传同时描绘了莫扎特和萨列里按照剧情他们一个可比红颜薄命的西施一个可比沐猴而冠的东施先谈莫扎特...

《莫扎特传》观后感

莫扎特传观后感看完莫扎特传我心情伤感中带着激动这是一部莫扎特的传记电影更是一个音乐巨匠在人间被摧残的记录又是一类人的缩影他不是一个人他是那么多英雄的化身他们让人类的生活充满趣味和色彩却又让凡人们感到惊惶失措他们...

莫扎特传 观后感

观后感公共管理2班320xx010050杨依依美国索尔扎恩茨影片公司19xx年摄制的莫扎特传Amadeus用了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接近这个神至少是神的宠儿这个我们凡人为之炫目的天才他首先是一个男孩倒不是他直至散手...

莫扎特传观后感

莫扎特传讲述了平庸的萨利埃里因对上帝的使者莫扎特的嫉妒而进行的报复优良的家庭背景令莫扎特的天赋很小就被发掘了出来在萨利埃里还在玩躲猫猫的时候他便有荣幸为陛下演奏萨利埃里热爱音乐与名利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他当上了宫廷...

莫扎特传-观后感

观莫扎特传有感首先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做Amadeus我们习惯于直接把它翻译为莫扎特实际上莫扎特的全名为沃尔夫冈阿马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AmadeusMozart很明显本片取了他全名的中间部分而Amadeu...

《莫扎特传》观后感

莫扎特传观后感沃尔夫冈阿玛台乌斯莫扎特是奥地利作曲家1756出生于萨尔茨堡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四岁开始作曲被益为音乐神童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广为传颂一个伟人的背后会有一个如同伟人一般...

《莫扎特传》观后感

莫扎特传观后感花了将近三个小时终于看完经典影片莫扎特传这时间花得绝对是值得的之前在从各种各样的书籍中已经对这位伟大作曲家坎坷的生平有所了解怀着好奇心静下心来认真观赏这部拍摄与二十年前的经典影片这部当年奥斯卡盛宴...

观《莫扎特传》有感

观莫扎特传有感刚一开始看电影就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这开头充满了悬念和诡异整个电影就是萨利埃里的会议以他为线索通过他的眼睛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的莫扎特我觉得挺多电影运用这样的手法例如返老还童萨利埃里的回忆开始了我比较留意...

《莫扎特》观后感

上帝的宠儿莫扎特从小到大一直很喜欢流行音乐音乐总能带给人无尽的精神享受透过音乐能亲身感受到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愫它往往给人身体舒缓的同时传递给人们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是不可言喻难以形容的流行音乐就是有这样...

观《莫扎特》有感

观音乐传记莫扎特有感本学期选修了音乐鉴赏这门课一直对音乐没有丝毫兴趣且天生五音不全的我每周只好耐着性子强忍着心中的不悦去例行公事般的坐着看老师放的那些中世纪音乐剧凭心而论这些音乐剧题材确实挺好把中世纪欧洲那些伟...

莫扎特安魂曲 听后感

莫扎特安魂曲听后感安魂曲作于1791年是莫扎特最后的作品但是直到去世莫扎特也没能完成这部富于人道主义色彩的作品这果然成了他为自己作的安魂曲他死在35岁那年生前的天才声誉和奢华生活都没有了音乐大师在贫病交加中死去...

莫扎特传观后感(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