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态学马克思的探究——由人与自然的联系有感

时间:2024.5.2

陕西师范大学

关于生态学马克思的探究由人与自然的联系有感

范雪敏

年级:2010级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一班 学号:41005051

关于生态学马克思的探究

由人与自然的联系有感

2010级数学一班

范雪敏 41005051

摘要:L·达·芬奇曾说过:“在诸多方面,对众多生物而言,看来大自然与其是母亲,不如说是凶狠的继母,可它之于某些生物,却不是继母,而是一位善良的母亲”。可见,早在很久以前人们便已经开始关注人与生态自然之间的关系,而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这一问题的探究也从未结束过。发现人与生态自然之间的各种联系,将会使得人类与大自然更和谐更友好地相处。因此,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探究,便成为当今重要的哲学问题之一。

关键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人 自然

一、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性质与理论定位

在马克思主义阵线一边,一种否定工业文明以及在工业文明基础上形成一切文化形式的激进思潮出现了。其主导方面是借后现代思潮重新建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如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和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尽管这些理论家自认为是马克思主义者,但与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根本异质的是,他们已经从根本上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构架中最重要的原则。如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反对提高生产力水平是历史发展基础的观点,因为这种人类主体强制性奴役自然的非生态态度,实际上从根本上拒绝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的增长模式。这种观点把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看作是和马克思主义相背离的一股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流派。 对此,我认为不仅不能把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看作是和历史唯物主义相背离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流派,恰恰相反,它既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形态,同时又应当被归属于马克思主义阵营中。

由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流派之一,它本身的理论还在

1

定型过程中,因此目前还没有条件给予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一个严格的定义,但是可以通过把握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问题来探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对历史唯物主义生态视阈的开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生态学批判、对技术的资本主义使用的批判、对消费主义价值观的批判和解决生态危机的生态政治战略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论题,上述五个五方面构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人和自然关系为理论主题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新流派。它把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看作是当代生态危机的根源,解释了资本主义制度下技术非理性运用的必然性,强调解决当代生态危机的途径在于实现社会制度和道德价值观的双重变革,实现生态社会主义社会。如果以此为标准,加拿大的本·阿格尔、威廉·莱斯,美国的奥康纳、福斯特等人大致可以被看作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二、 生态自然面临的危机

1.不平衡发展所造成的生态危机

(1)不平衡发展首先造成了对土壤肥力的破坏。从资本主义制度内城乡不平衡发展来看,奥康纳认为,马克思较早对这种不平衡发展所造成的环境问题进行了研究。一方面城市工业生产、人口的不断集中意味着对乡村自然资源压榨的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城乡的分离也导致城市中人类和动物的排泄物不能有效地返回到乡村农业中,这必要造成农村土壤肥力的不断破坏,最终导致人类和自然物质和能量交换的中断。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不平衡发展来看,欠发达地区为了获取外汇,大力发展以原材料出口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模式,集中于生产某种或某几种用于出口的农作物,较少关注对土壤的管理,结果造成土壤生产率的下降和土壤肥力的贫瘠。

(2)不平衡发展导致对森林的乱砍滥发。奥康纳认为,造成森林被砍伐的主要原因在于19世纪工商业和国际资本输出地快速增长。此外,欠发达地区为了追求出口对森林资源进行直接砍伐,以及通过砍伐森林把森林占据的土地腾出来发展以向发达国家和地区出口为目的的农牧业也是造成森林被毁的原因之一。可以说,正是由于“不平衡发展和不充分发展取代了农业——林业间的有机体系、能够持久地或

2

可持续地产出的森林业以及对生物多样性的尊重,因而导致全球大部分森林植被的被砍伐”

(3)不平衡发展导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对矿物燃料的快速开采。奥康纳指出,由于殖民统治和能源垄断集团所具有的强大力量,对能源的开采速度迅速加快,其结果造成能源的衰竭。“帝国主义、石油垄断集团以及目光短浅的国家政策共同构成了抵制理性的能源政策的力量。”此外,不平衡发展还造成欠发展地区的劳动力涌向正在发展或发达地区寻找工作,导致传统的土地耕作既缺乏劳动力进行耕作,也缺乏足够的资金进行农作物品种的改进,资源越来越集中到城市而被消耗,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欠发展地区的人们的贫穷和环境问题。

2.联合发展所造成的生态危机

(1)第一种形式是不发达的南部国家没有土地或有少量土地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这种联合发展的形式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由于农村廉价的劳动力涌向城市,造成工人的工资不断降低,工作条件、职业性健康和安全问题日益恶化。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农村地区由于缺乏劳动力,造成土地的荒芜和生态状况的总体恶化。

(2)第二种形式是工业和金融资本,以及相关的资本和技术向落后的具有市场潜力以及廉价劳动力的国家输出,而这些国家为了吸引外资,不注重环境保护问题。这种形式的联合发展会使北方国家被禁止的“污染企业”出口到落后的南方国家及其新工业区。

资本力图通过不平衡发展和联合发展来增加积累率和利润率,克服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但是不平衡发展和联合的发展也必然会给发达国家的城市工业区和欠发达地区带来环境污染和有毒废弃物以及自然资源的枯竭和耗尽等一系列环境问题,这又反过来进一步导致污染的增加,使得资源的枯竭与污染之间形成了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资本的积累率与利润率越高,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生态危机的产生就是其必然结局。

三、 如何解决生态危机

首先,生态社会主义社会是社会主义价值理念的真正复活。在生态学马克思主

3

义理论学家看来,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原本是通过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使用价值从属于交换价值,具体劳动从属于抽象劳动这一现象,进而批判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而是为了追求利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正是通过批判资本主义生产目的的不正义,而要求变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因此,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应该是追求“生产性正义”。

其次,生态社会主义社会并不是要人们回到以穷乡僻壤为特征的艰苦生活环境中去,而是要通过替代的社会政策,改变现代社会所谓的“理想生活方式”,改变现代社会把满足完全寄托于疯狂的消费活动中,从而建立一个“较易于生存的社会”。

再次,生态社会主义社会倡导“稳态经济”发展模式,但这里所说的“稳态经济”模式绝非是非生态主义那样追求经济或人口零增长,排斥技术发展和生产,而是指生态社会主义的经济增长是建立在遵循生态理性,实现经济和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在生态社会主义社会里,“生产和工业本身将不会被拒绝。如果说不是被异化的,它们是解放性的。资本主义最初发展了生产力,但现在它阻碍了它们无异化的和合理的发展。因此,它必须被社会主义发展所代替,其中,技术(a)是适应所有自然(包括人类)的而不会对它造成破坏;(b)强化了生产者的能力和控制力。”可见,生态社会主义并不反对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只是在生态社会主义社会里,这种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与自然是可以做到和谐发展的。

最后,在生态社会主义社会不仅反对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强调必须使资本主义国家和权力关系民主化,使工人直接参与经济决策和生产管理水平过程,实现生产和管理过程的“非官僚化”和“分散化”,而且生态社会主义社会倡导一种新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价值观。

研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上述理论,不仅有利于我们从理论上推进现代性批判,而且有利于我们正确处理在中国现代化实践中遭遇的一系列现代性问题,树立正确的资本观、科技观、消费观和幸福观,还有利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同时使得人类与大自然能够更和谐更友好地相处。

参考文献

4

1.张一兵、胡大平:《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逻辑》,南京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2.曾文婷:《“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重庆出版社20xx年版;

3.【美】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4.【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上海译文出版社20xx年版。

5


第二篇: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是人类最重要的东西,如果没有自然,人类就不能呼吸空气,如果没有自然,人类就不能饮水,那么,人类就将灭绝,我们不能坐吃山空呀。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由自然脱胎而来,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现在的自然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自然,而是到处都留下了人的意志印记的自然,即人化了的自然。“人化自然”表明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越来越密切。人与自然之间客观上形成的依存链、关联链和渗透链,必然要求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自觉地接受社会规律的支配,同样要自觉地接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促进自然与社会的稳定和同步进化,推动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特别是自然对人的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自发性,这种自发性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此外,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如果人类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然规律,恰当地把握住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就能不断地取得改造自然的成果,增强人类对自然的适应能力,提高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如果在对自然界更深层次的本质联系尚未认识到,人类与自然一定层次上的某种联系尚未把握住的情况下,改造自然,其结果要么自然内部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类社会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与自然的关系被破坏,因而受自然的报复也就在所难免。恩格斯曾就此告诫过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恩格斯还以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变成沙漠为例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已处于主动地位。当人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资源消耗超过自然承载能力、污染排放超过环境容量时,就将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造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阶段的必由之路,是人类总结经验教训后的必然选择

在工业革命之前的漫长历史中,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较小,人与自然保持着相对和谐的状态。在哲学上,强调“天道”和“人道”、“自然”和“人为”的相通、相类和统一的观点。庄子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与天本来合一;孔子提倡“天命论”,把“天命”奉为万物的主宰,要人们“尊天命”“畏天命”;老子主张 “自然无为”,认为人在自然和社会面前是无能为力的。这种朴素的“天人合一”的观点,造成了中国古代一种人与自然亲近和谐的关系。在对待洪水方面,“择丘陵而处之”“顺水所向,迁城邑以避之”进行避洪,“疏九河”进行分洪,在大河两旁留出足够空间使水“有所休息,左右游波,宽缓而不

迫”进行行蓄洪,这些都足这种思想的反映。在水土资源开发上,先秦时期,强调“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不树者无椁”,对于保护植被、植树育林等起到很好的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急剧增加,人类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人类改造自然、影响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人定胜天”“人是自然界的主宰”的思想日益增强,把自然界逐步看作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肆无忌惮地掠夺式开发利用,同时把自然界看成是一个无底的垃圾箱,毫无顾忌地向其中排放废水、废渣、废气。近几十年来,我国“改天换地”行动空前,为了负载过多的人口,争取更多的空间,生产足够的粮食,人们侵占河滩,围湖造田,毁林(草)开荒;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用水需求,人们建起一个又—个蓄引提工程,可以让黄河断流,让海河干涸,把地下含水层疏干,利用每一滴水;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污水、废水不经处理,随意排人江河湖泊。

更多相关推荐:
马哲 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考

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考摘要现代社会中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速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老子说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以环境问题的思考主要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关键词人自然和谐发展恩格斯是自然辩证法的奠基者而...

人与自然的 哲学思考之一

人与自然的哲学思考之一从图腾崇拜看人与自然关系之发微王进中国古代人类对于自然的哲学思维样式发生于原始社会它的起点是原始社会早期图腾崇拜中表现出来的天自然人崇拜观念古人早期图腾崇拜是对神秘自然物的崇拜我们可以在仰...

学习自然哲学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

学习自然哲学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一人与自然的关系11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人与自然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象性关系即认识与被认识改造与被改造审美与被审美的关系人依赖于自然又能动地认识和改造自然使自然界适合于人的生存...

人与自然关系的关于哲学感悟

人与自然关系的关于哲学感悟摘要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大自然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的生命活动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它它们构成...

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反思文章2

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反思摘要人与自然关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关系社会的高速发展带来物质水平的丰富和生活水平改善的同时也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诸多矛盾引发了人与自然关系危机文...

人与自然的哲学关系

人与自然的哲学关系首先关注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人是否凌驾于自然之上至少在西方文化上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根据创世纪的说法飞禽走兽爬虫鱼儿都是上帝特地为人类安排的食物这就是典型的人类中心主义观点有鉴于...

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研究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原理任课教师孙道进专业蔬菜学学号1120xx325001821姓名唐繁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唐繁园艺园林学院蔬菜专业1120xx3250...

浅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及特征

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及特征姓名caohaichuan学号专业摘要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历久而恒新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生活在...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教学反思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教学反思金成龙在本节课中始终贯窜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教学引入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知识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图片资料展示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和思维活动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教师用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1课时

课时计划第课时总第课时年月日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温故知新1调查时应注意哪些方面2生物归类的方法有哪些对生物类的意义是什么一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2举例说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3举例说出生物对...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人教版新课标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最新精品表格式教案设计附教学反思

人教版新课标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最新精品表格式教案设计附教学反思,内容附图。

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反思(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