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反思文章2

时间:2024.4.14

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反思

摘要:人与自然关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关系。社会的高速发展带来物质水平的丰富和生活水平改善的同时,也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诸多矛盾,引发了人与自然关系危机。文章回顾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分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矛盾及困惑,同时对比了全球及国内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在生态文明中重新定位人类生存的终极价值,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

关键词: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思;生态文明;和谐

引言:

随着社会文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各个角度与领域中,都阐明出一个观点:人是自然演化发展的产物,人类的生存需要以自然为依托,才能够得以生存。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随时空的转换而不断改变,这是一个长远并且深刻的话题。人类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维系自身的生存,但是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从自然中掠去的资料数量超过了自然自身的生产量,从而导致自然界的生态严重失衡。土地的过度开垦,森林的乱砍乱伐,资源日益短缺,环境不断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已成为全球性生态危机。人类的生存需要和生产发展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从而产生的人类生存危机已十分明显的表现出来。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已衍生为全球性危机问题,尽管人们在对于环境保护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深刻的认识,并且采取的一系列的措施,但是由于自然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以及一些措施在实施过程中资金与技术的限制,使得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导致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尖锐化,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回溯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人类对自然的消极适应阶段

在原始社会和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己经作为具有自觉能动性的主体呈现在自

然面前,可是因缺乏强大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自然的开发和支配能力极其有限,不得不依赖自然界直接提供的食物和其他简单的生活资料为生,同时也无法抵御各种盲目自然力的肆虐。在此阶段,先民们还不可能有重大作为,仅在石器、取火、编织及种植、畜牧、冶金等方面有突破性的进展。因此,在早期人类文明下,人类把自然视为威力无穷的主宰,视为某种神秘的超自然力量的化身,对大自然仅是表现为消极适应,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尽管在人类本性中具有无限扩张的潜力,但这种扩张欲受到具体条件的制约。

(二)人类对自然界能动的改造阶段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人类文明又出现了一个重大转折。在工业文明时期,新技术革命时期,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人类在开发、改造自然方面获取的成就,远远超过了过去一切时代的总和。人类从消极适应到能动改造这种态度的转变,这个时期开始强调人性,人们开始正视自身的力量,降低神性的力量;其次是科学方面的因素,以培根为代表的近代科学家继承了工业文明早期对人与自然形而上学的认识,即人与自然是异质的对立,自然是与人毫无相关、绝对对立的第三者,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并逐渐成为人类获取知识、改造自然的强大动力。

(三)由对抗趋向和谐发展阶段

在近现代时期,人类开始重新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根本的改变,在对抗中趋于缓和与和谐。19xx年,意大利经济学家、企业家佩切伊发起组织了一个世界性的民间团体—罗马俱乐部,其宗旨是探讨世界经济的未来和人类的前途。罗马俱乐部根据人对自然破坏引发的某些预警信号,敏感地指出了自然界的异化倾向,引起世人关注。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人们逐步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不能过分突出人的主体地位,认为人可以凌驾于自然之上,人是宇宙的主宰。也不能过分强调自然的客体地位,认为人就应该顺从自然。除了非此即彼之外,在许多情况下,应该承认亦此亦彼,即在保持自然界生态稳定的前提下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人与自然关系的矛盾及困惑

(一)机械自然观对环境问题的影响

机械自然观是一种单纯用机械力学解释自然现象的观点。机械论自然观的形成的哲学基础为笛卡尔哲学。笛卡儿通常被认为是近代机械论哲学的奠基人,用彻底怀疑的方法,得出了他的著名论断:“我思故我在”。在他看来,“我思”比“我在”更确实,二者是独立分开根本不同的。②这样就开始了人对世界的分离性认识,造成了二元化的世界:即物质世界同人的精神世界分离、无机界和有机界分离、自然哲学同道德哲学分离、自然科学同人文科学分离。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和巨大成功又启发哲学家将其概念范畴和思想方法运用到哲学中,使机械论哲学很快发展和成熟,其对社会经济、人类生活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影响也日益加深。因机械论自然观将世界看作是一个巨大的机器,认为自然资源特别是天然的自然资源没有价值的观点导致了经济评价的失真,带来了对自然资源的滥用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经历了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后,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大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全球性的资源掠夺和破坏性生产,当代生态危机问题便凸现了。

(二)人类中心主义传统价值观的缺失

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人统治自然的价值观,是一种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人类中心主义,或人类中心论,是一种以人为宇宙中心的观点。它的实质是:一切以人为中心,或一切以人为尺度,为人的利益服务,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①作为西方传统价值观的人类中心主义有着悠久历史的演进过程,经历了原始人类中心主义、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三个不同形态。“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以人的价值标准作为评价万事万物的尺度,人类把人对自然的征服、索取和改造、统治看成是合理的。经过西方文艺复兴的运动,人的理性获得高度弘扬,人道思想以及随后在哲学和科学中树立起来的思维方式,使得以人类中心主义为价值观的工业实践迅速发展起来,借助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大刀阔斧的向自然界进军,对自然资源进行着肆无忌惮的掠夺,全球性生态危机也便因此出现了。

(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针对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缺陷,以生态科学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和哲学的

研究成果,生态中心主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现代工业文明的理论支柱——机械自然观进行了深入批判,唤起了人们对工业文明的反思和对生态文明的重视。马克思和恩格斯做出了全面而深刻的总结,并批判地吸收了前人哲学的基本内核,创立了辩证唯物论自然观。

辩证唯物论自然观明确的阐述了人、自然、社会相统一的整体论思想,科学地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辩证唯物论自然观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承认自然界的独立性、本原性与系统性。马克思强调作为劳动的物质前提而出现的外部自然界的优先地位,而恩格斯认为唯物主义自然观不过是对自然界本来面目的朴素的了解,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第二,承认自然界存在着客观辩证法。恩格斯认为“在自然界里同样的辩证法的规律在无数错综复杂的变化中发生作用,”而我们应该“从自然界中找出这些规律并加以阐发”。

三、当今世界及我国人与自然关系现状

(一)目前全球人与自然关系的现状

在人与自然作用的过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矛盾日益尖锐,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人类与其生活的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紧张,人与环境的问题已经扩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人类的生存面临着威胁,人类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目前全球性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一)人口数量激增

首先,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发布的20xx年任世界人口状况显示,20xx年世界人口已经突破65亿,人口数量的剧增将意味着会消耗更多的自然资源,地球的生命承载力日趋下降。其次,人口问题体现在世界各地区分布严重不均上:目前的情况是,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人口较少;而发展中国家则人口极为密集,身负人口增加给经济和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再次,人口素质明显不平衡,发达国家的人口素质要高于发展中国家,人们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也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但世界人口的绝大多数都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这无疑会给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带来巨大的压力。

(二)资源过度开发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为了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人类对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进行着过度的开发和利用,使全球自然资源已趋于枯竭。当前摆在人类面前的严峻现实是:能源危机、水资源特别是淡水资源的危机、矿产资源危机及森林面积急剧减少、草场严重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食物短缺等等。

20xx年由全球95个国家1360名科学家联合研究提出的一份报告指出,目前人类活动已使地球上约三分之二的自然资源面临枯竭,人类的生存前景十分严峻。科学家指出这是对地球环境的一个“全面警告”。目前全球开发自然资源的方式不利于长期保护地球环境,如果不采取措施来改变目前滥采自然资源的方式,那么我们的子孙后代将会生活在一个很不安全的环境之中,强烈呼吁各国领导为子孙后代着想,在开发自然资源方面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环境逐步恶化

目前全球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己到了十分严峻的地步。工业发展、人口增加、森林砍伐等原因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等温室气体的含量上升,产生大气污染,造成气候变暖、冰山融化、臭氧层破坏、陆地和海洋生物受到污染、产生酸雨等。水资源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土壤资源严重退化,全球森林危机,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同时也极大地威胁着地球上原本和谐的生态系统

(二)我国目前人与自然关系的突出问题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当前全球性生态危机的严峻形势下,面临着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任务,然而我国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现状却不容乐观,着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口问题突出。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大的国家,人口增长率也远高于其它国家,庞大的人口数量一直是中国国情最显著的特点之一,然而中国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总体水平还不够高面对复杂的人口问题,应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不断完善人口政策与方案,用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在稳

定低生育水平的同时,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是资源环境破坏。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少,资源利用率低且浪费严重。中国最大的比较优势是人口众多,最大的劣势是资源不足。由于长期沿用以追求增长速度、大量消耗资源为特征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人与自然环境直接的关系也达到了十分紧张的地步。

三是植被状况令人担忧。我国历史上曾是多林国家,可是由于人们不注意环境保护,对森林滥砍滥伐,加上近代史上的多年战乱,使我国在20世纪40年代成了世界上的少林国,森林资源锐减。植被覆盖率低的另一个表现是草场退化,我国84.4%的草地分布在西部地区,面积约3.31亿公顷,由于不合理的利用,草原的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草地退化面积不断扩大。在西北地区草场退化形成的沙漠逐渐扩展,尤其以甘肃省民勤县为典型,荒漠化日益严重,导致沙尘暴频繁发生。

四是自然灾害严重。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涝灾害、干旱、地面沉降、海岸线退化,病虫害、酸雨等多数自然灾害是自然环境恶化的直接结果。

四、生态文明中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构建

(一)转变观念,树立生态自然观

当今,要合理审视、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管理,转变人是自然的主人,统帅的观点,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发展生态文明的生态自然观,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所谓生态自然观就是指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推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是对人类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历史的总结和升华。

(二)树立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价值观

人们的追求不再是对物质财富的过度享受,而是一种既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需要的生活。这种公平和共享

的道德,成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规范。因此应树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走生态文明之路,人与自然和谐的新的生态价值观。树立符合自然生态法则的价值需求,体悟自然是人类生命的依托,自然的消亡必然导致人类生命系统的消亡,尊重生命、爱护生命并不是人类对其他生命存在物的施舍,而是人类自身进步的需要,把对自然的爱护提升为一种不同于人类中心主义的宇宙情怀和内在精神信念。

(三)发展绿色科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通过发展绿色科技,不断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主要包括第一、

二、三产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绿色化”、“循环化”、“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资源是有限的,要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在全社会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应大力开发绿色科技,并着力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高清海.社会发展哲学——中国现代化的理性思考[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2] 王雨辰.生态批判与绿色乌托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 孟宪忠.生态市场经济[J].社会科学战线,2001,(3):68-72。

[4] 李艳丽,王志平.以绿色科技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1):71-72。

更多相关推荐:
马哲 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考

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考摘要现代社会中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速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老子说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以环境问题的思考主要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关键词人自然和谐发展恩格斯是自然辩证法的奠基者而...

人与自然的 哲学思考之一

人与自然的哲学思考之一从图腾崇拜看人与自然关系之发微王进中国古代人类对于自然的哲学思维样式发生于原始社会它的起点是原始社会早期图腾崇拜中表现出来的天自然人崇拜观念古人早期图腾崇拜是对神秘自然物的崇拜我们可以在仰...

学习自然哲学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

学习自然哲学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一人与自然的关系11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人与自然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象性关系即认识与被认识改造与被改造审美与被审美的关系人依赖于自然又能动地认识和改造自然使自然界适合于人的生存...

人与自然关系的关于哲学感悟

人与自然关系的关于哲学感悟摘要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大自然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的生命活动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它它们构成...

人与自然的哲学关系

人与自然的哲学关系首先关注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人是否凌驾于自然之上至少在西方文化上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根据创世纪的说法飞禽走兽爬虫鱼儿都是上帝特地为人类安排的食物这就是典型的人类中心主义观点有鉴于...

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研究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原理任课教师孙道进专业蔬菜学学号1120xx325001821姓名唐繁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唐繁园艺园林学院蔬菜专业1120xx3250...

浅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及特征

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及特征姓名caohaichuan学号专业摘要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历久而恒新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生活在...

科学技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影响

科学技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影响摘要本文在对自然科学技术的概念以及人与自然关系作了概述的基础上着重从历史古代现代近代的角度对科学技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影响作了分析指出人与自然地关系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关系既具有...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教学反思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教学反思华辰学校王永月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教学反思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情境是构建良好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自觉地学习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而教师对新课内容的巧妙导入问题...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学目标1能够选取多方面的事例来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2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3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学生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4尝试收集处理数据的方法5学习通过测量进行...

§1-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二课时参考教案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选取事例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学会从多角度去观察和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理解人群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人和其他生...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生态因素的概念并能说出生态因素具体包括哪些因素2通过探究实验初步体会光水温度等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理解生物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3认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二过程与...

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反思(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