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时间:2024.4.5

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及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对世界状况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辩证法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问题看问题

3新事物和旧事物及新事物的不可战胜性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是指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为什么1新事物代表了事物的发展的方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2新事物有着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它是对旧事物的一种弃扬3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有什么区别?

物坚持从物到感觉思想的认识路线,坚持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心坚持从思想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把认识看成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的东西。

4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是微小、不显著的变化,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延续和渐进;质变是指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根本性质的显著的突变,是原有度的连续和渐进的中断。是否突破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标志。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相互渗透(在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在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质量互变的意义:既要树立远大的革命目标,又要有埋头苦干的精神

量质度的各自含义: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质与事物由直接同一性。量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水平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量与事物不具有直接同一性。度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 5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关系和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它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它是矛盾的个性、绝对性、一般性。其含义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是矛盾个性、相对性、具体性。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矛盾及两个基本属性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的对立面之间内在、有机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体现着对立面之间相互吸引的趋势)和斗争性(它是指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对立面双方相互分离的趋势)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及关系 主事指在负责事物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则是指处于从属地位、服从地位的方面。关系:1相互对立,二者在矛盾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2相互依存,任何一方不能离开另一方而存在3相互作用,主决定次,次影响主4相互转化,条件变化了,

二者就会转化位置

矛盾的主次方面及二者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矛盾双方中,居于主导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则是处于从属地位、服从地位的方面。关系:相互对立二者在矛盾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它们的关系?答: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斗争形式也不同,对于多种多样的斗争方式,可以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基本形式。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统一性,斗争性寓于统一性之中,没有统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

5什么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二者的辩证关系?实现飞跃的条件?

感性认识是指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通过感觉器官接触外界事物而得到的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认识。理性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而达到的、对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的认识。关系:1理依赖于感,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必经阶段,是理性的基础。2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2二者是相互渗透的,在感中包含理,在理中有感性形象的再现。实现第一次飞跃的条件1掌握系统而又真实可靠的感性材料2必须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的逻辑加工。实现第二次飞跃的条件1要尽可能的实现第一次飞跃,形成相对正确的理想认识2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3理论回到实践中去要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4理论必须被群众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实现第二次飞跃的意义1只有第二次飞跃,认识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才能达到认识的根本目的,才能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

6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管和客观相符合。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相符合的程度。因此,其标准既不能是思想理论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而只能是将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社会实践。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它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人们遵循一定的认识去实践,就可以引出现实的结果,把主观的东西变为客观的东西,并可以将客观结果与主观认识两相对照。在这种意义上,实践成为最公正的审判官,具有最高的权威。

什么是真理?真理客观性的依据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依据:真理的内容的是客观的,标准时客观的

什么是真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1绝对和相对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不同属性,各自有其不同的规定性,因而是相互区别的、相互对立的、决不能互相混淆2二者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绝对寓于相对,相对包含着绝对,绝对通过相对表现出来,无数相对构成绝对。3真理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由相对走向绝对的过程

7意识的含义和它的能动作用的表现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在: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简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主是指意识能动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和作用。客观规律是指规律的客观性即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方面,正确认识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是正确实践的前提,因而也是发挥意识能动性的前提。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越正确深刻,就越能有效发挥意识能动性。另一

方面,为了更好地认识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又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8什么是实践?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和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和认识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其中实践是第一位的,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9运动的哲学含义,它与物质的关系

运动作为哲学范畴,是对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以及过程的变化的概括,简称一般的变化。关系: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本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实在基础;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是物质的运动。

10内因和外因及其辩证关系和意义

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是组成事物诸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外因就是事物的外部矛盾,是一事物与它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 11什么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作用的表现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是质和量的统一。从量的规定上看,人民群众是指居民中的大多数;从质的规定上来看,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历史发展起推进作用的人。表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2什么是比然性和偶然性?二者的辩证关系?

必然性事揭示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合乎规律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向。关系:1二者体现着事物发展的不同趋势,是相互区别的,2必存在于偶之中,没有脱离偶的纯粹必,必要通过偶表现出来,并通过偶为自己开辟道路,3偶是必的补充和表现形式,任何偶都服从于内部隐藏着的必,4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3国家在本质上是什么?它有哪些职能?

资本主义国家实质上是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对人民群众进行阶级统治、压迫和经济剥削的工具。对内职能:一是在政治上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维护社会生活的秩序;二是在经济上干预社会的经济活动,协调经济发展,三是在社会管理上,协调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对外职能,主要是维护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和独立,反对外来侵略及对外扩张,也包括发展对外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 14什么是不可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划分二者的依据是什么?

不是指资本家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它在生产过程中只能发生价值转移,而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可是指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依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15什么是资本循环?有哪些阶段和职能形式,并发挥了什么作用?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条件

是指产业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相应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又回到原来出发点,并使其价值得到增值的运动。购买阶段,货币资本,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生产阶段,生产资本,创造出剩余价值,售卖阶段,商品资本,实现剩余价值。条件: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一定要在空间上同时并存,在时间上相互继起 16经济全球化及表现

经济全球化是指国家之间在经济方面突破国界限制,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在所有经济部门和各个经济环节上紧密联系在一起,实行不同程度的合作与调节,并向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全球经济化的表现:一是生产的全球化;二是贸易的全球化;三是金融的全球化;四是企业经营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动因:首先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其次是跨国公司的发展;最后是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什么是剩余价值?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价值,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有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是指在雇佣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设法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

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经济规律?答:剩余价值规律之所以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因为其在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体系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第一,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第二,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各环节。第三,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发展的全过程。

什么是垄断?垄断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垄断是指少数大企业为获取垄断呢高额利润而联合起来,对某个或几个生产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控制或独占。它是生产集中的必然结果。原因:1只有某一生产部门的生产高度集中于少数几家或十几家的时候就比较容易使他们联合起来,达成协议,控制该部门的生产和销售,2生产高度集中后,企业规模巨大,竞争的破坏性更大,为避免两败俱伤大企业间有必要暂时妥协,达成协议,联合起来,形成垄断。 什么是垄断组织?垄断组织的形式主要有哪些?

是指在一个经济部门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居于垄断地位的大企业的联合。常见形式:卡特尔:它是由生产同类商品的资本主义企业,通过签订划分市场范围,规定价格和销售价格建立起来的。辛迪加:它是由同一生产部门的少数大企业通过签订销售商品和采购原料的协定建立起来的。托拉斯:它是由若干生产同类商品的大企业或生产上有密切联系的大企业联合组成的。康采恩:它是一种很复杂、规模很庞大的垄断组织,是由不同经济部门的许多大企业或大银行为核心。。

垄断和竞争的关系:垄断产生竞争,垄断不排斥竞争,垄断与竞争并存

什么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其实质是什么?

它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实质是少数垄断资本家控制和利用国家政权来获得高额利润并巩固其垄断统治

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通过垄断地位,操纵市价获得的高于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来源:垄断企业工人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2通过垄断价格占有非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和小生产者所创造的价值3通过国际垄断,从他国劳动者身上攫取一部分剩余价值4利用国家机器,通过军事订货,财政补贴,减免税等,对国民收入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家的再分配。垄断价格:是指垄断组织在销售商品或购买生产资料室,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可分为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垄断价格=成本价格+垄断利润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价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交换。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作用: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不同生产部门的分配,即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2自发地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经营管理3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实现优势劣态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他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一般等价物是货币的本质。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资本积累及其实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以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作为追加资本为前提的,马克思赋予追加为资本的剩余价值以新的名称—资本积累。实质: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为资本,扩大生产规模,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一般规律:是指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家阶级财富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积累之间内在联系的必然性

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1剩余价值率的高低正2资本周转速度正3不变资本节省(与不变资本大小成正,节省程度成反比)

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及加快资本周转的意义1预付资本的总周转2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3预付资本总周转次数 意义:可以节省预付资本,特别是预付流动资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条件和扩大再生产必要条件,实现条件

I(V+M)=IIc(基本) i(c+v+m)=Ic+IIc II(c+v+m)=I(v+m)+II(v+m)

前提条件:I(v+m)>IIc(基本前提条件),II(c+m-m/x)>i(v+m/x)

实现条件:I(V+三角V+m/x)=II(c+三角c)基本实现条件

I(c+v+m)=I(c+三角c)+II(c+三角c) II(c+v+m)=I(v+三角v+m/x)+II(v+三角v+m/x)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 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构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

劳动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及其关系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劳动二重性之间的关系:具体和抽象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次或两种劳动。意义:它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科学地回答了什么劳动创造价值的问题,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科学基础;它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3劳动价值论则是剩余价值论的基础

十六大以来,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也面临不少问题,突出的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这些民生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会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民生问题关乎社会治乱与政权兴亡。因此解决民生问题有重要意义,民生问题,可以反映出政府的行为和能力是否可以被人民所认可,与一定时期社会的公平、正义有密切的关系,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和政府在一定时期的制度安排有否合理。民生问题关乎社会治乱与政权兴亡。体现了党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始终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解决好民生问题是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

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人为本,实现人民的愿望,把改善民生,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加大政府财政对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事业等有关民生方面的投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建立和健全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切实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3.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是有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问题,也是改善民生的重大问题。要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使之成为吸纳就业人口的主导力量

4.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强对经济宏观调控,稳定物价;通过调整税收政策,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积极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5完善法律系统,维护人民的权益,

民生的改善、民生问题的解决,根本还是要靠发展、靠改革来促成。但是,这种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必须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通过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促进民生的不断改善。

更多相关推荐:
读《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有感

读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有感其实很早就接触马克思主义了只不过当初没有什么深刻的认识真正对马克思主义形成概念是在高二当时我翻开思想政治课本第一眼看到的一句话是很醒目的黑体字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读《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有感

读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有感其实很早就接触马克思主义了只不过当初没有什么深刻的认识真正对马克思主义形成概念是在高二当时第一眼看到的一句话是很醒目的黑体字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后...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20xx年06月15日193813来源选自列宁选集第二卷马克思学说在整个文明世界中引起全部资产阶级科学官方科学和自由派科学极大的仇视和憎恨这种科学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某种有害的宗派...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导读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是列宁在19xx年为纪念马克思逝世三十周年而写的文章一这篇文章开头部分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特点1马克思的理论是批判的和革命的理论这个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19xx年3月马克思学说在整个文明世界中引起全部资产阶级科学官方科学和自由派科学极大的仇视和憎恨这种科学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某种有害的宗派也不能期望有别的态度因为建筑在阶级斗争...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是列宁为纪念马克思逝世30周年而写的文章刊载于布尔什维克的合法理论月刊启蒙杂志19xx年第3期纪念马克思逝世30周年专号中译文收入列宁全集第2...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19xx年3月马克思学说在整个文明世界中引起全部资产阶级科学官方科学和自由派科学极大的仇视和憎恨这种科学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某种有害的宗派也不能期望有别的态度因为建筑在阶级斗争...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19xx年3月马克思学说在整个文明世界中引起全部资产阶级科学官方科学和自由派科学极大的仇视和憎恨这种科学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某种有害的宗派也不能期望有别的态度因为建筑在阶级斗争...

马克思主义的这三个来源以及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这三个来源以及三个组成部分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就是唯物主义在欧洲全部近代史中特别是18世纪末叶在同一切中世纪废物同农奴制和农奴制思想展开决战的法国唯物主义成了唯一彻底的科学它忠于一切自然科学学说仇视迷...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2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三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来源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1古代朴素辩证法特征认为整个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

选读:●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是为纪念马克思逝世三十周年而写的发表于19xx年3月启蒙杂志第3期30919xx年3月马克思学说在整个文明世界中引起全部资产阶级科学官方...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2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三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来源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1古代朴素辩证法特征认为整个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读后感(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