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丞传后叙

时间:2024.5.14

张中丞传后叙

主旨

本文通过驳斥诬蔑许远的错误论调,以及记述南霁云的事迹与祉叙张巡,许远的其他轶事,赞美了安史之乱中抗击叛军的英雄,斥责了安史叛军以及畏敌怕死的将领和诬蔑英雄的小人。

叙议结合的写作特色

全文前半部侧重议论,驳斥了污蔑许远的错误论调,并补叙和赞扬了张巡,许远守城捍卫天下的事迹。后半部分侧重叙事,着重记叙南霁云乞师于贺兰进明的英雄事迹。然后补叙张巡,许远的轶事。前后两部分相辅相成紧紧围绕赞美英雄,斥责小人的主题。

人物性格

张巡:忠心报国,从容镇定,视死如归,博闻强记。许远:宽厚谦和,为国让贤,以死报国。

南霁云:深明大义,嫉恶如仇,忠贞刚烈。

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本文通过细节描写,将人物刻画得个个生动传神。如写南霁云拨刀断指,抽矢射塔的细节,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人物的刚烈与嫉恶如仇的个性。写张巡几乎全用细节,如读书尽卷不错一字,于嵩取架上书问巡,巡应对无错以及操笔立书,未尝起单等细节,极其生动地刻画了张巡们博文强记与文思敏捷以性格特征。

人物之间的相互映衬和衬托

文中,张、许、南三个正面人物,相互映衬,各显个性,许远官职本在张巡之上,因巡贤能,授权于巡,自然其下,并最后一起守城而死。这里既突出了许远的谦和让贤,又映衬出张巡的杰出才能,睢阳城陷落后,敌人劝降南霁云。张巡呼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将欲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这里一呼一答,既写出了张巡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又写出南霁云想保存实力,何机复仇的心理。而且从他的答语中,可见张巡在部下眼中的崇高威望,两个相互映衬,更见英雄气概。文中南霁云乞师于贺兰进明一段,是以反面人物贺兰进明的卑鄙无耻,衬托南霁云的忠肝义胆和刚烈性格,刻画人物极其传神。

补充讲义

【四】本文为许远辩诬,集中於三点:

误解(诬陷之词)

辩诬理由

说许远「畏死而辞服於贼」 导因:巡死而远就虏

辩诬

1.远忠贞不畏死,有与城共存亡之决心理由:要降早降矣,何苦死守.(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知死处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2.皆守城而死与巡死先后异耳3.子弟误解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4.远之贤(纳贤,又忠贞为主),不会做这等事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

批判对象:两家子弟

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

说「城之陷自远所分始」辩诬 :(以譬喻方式)

1.人死必有先病者.2.引绳必有先绝者.故. 【城陷必有先被攻破者】

批判对象:议者.1.儿童之见.2.小人,不乐成人之美.

说许远,张巡死守睢阳毫无意义

辩诬 :死守之因

1.待援: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2.避之无义: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3.无法避之: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4.守城有其功: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溢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批判对象:议者,弃城而图存者,擅强兵坐而观者.

不追议此(弃城而图存者,擅强兵坐而观者),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於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五】本文充满著遗憾,不平和同情,文中的人物也因此而形象鲜活:

人物名

生平事例 人物特质

张巡

1.1 长七尺余,须髯若神.1.2 巡怒,须髯辄张.2.1 巡曰:「吾於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嵩惊,以为巡偶熟此者,因乱抽他帙以试,无不尽然.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巡,巡应口诵,无疑.嵩从巡久,亦不见巡常读书也.2.2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3. 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

4. 城陷,贼缚巡等数十人坐,且将戮.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巡曰:「汝勿怖.死,命也.」众泣不能仰视.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5. 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6. 远材不及巡者,开门纳巡,授之柄(军权)而处其下.

1.外在形象:

高大,威武,美髯2.记性好3.文思敏捷,倚马可待.4.1视死如归,从容就义.4.2 有领导能力,服众.5.识人不深,误解南霁云之心.6.善於军事.

许远

1.远宽厚长者,貌如其心.2.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3. 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4. 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

1.宽厚长者,表里如一.2.忠贞不畏死.3.容人雅量,大事为重.4.不善军事.

南霁云

1.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2.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3.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4.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1. 有义气,能患难与共.2. 有勇气3.1强壮有力3.2恩怨分明4.1从容就义不畏死4.2有谋略4.3 服从领导

贺兰进明

1.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2.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且食与乐,延霁云坐.

1.善嫉,自私.2.爱才.

张去疾

1.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於贼.

1.愚昧无知,不解父志2.有孝心,为父抱屈

许岘

1.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於贼.

1.愚昧无知,不解父志2.无主见,人云亦云.

【六】本文采用侧面烘托,侧写法 来描绘张巡.

(1)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者:助词,附在别的词的后面,组成名词性短语。译“所要孝忠的是国家与君主罢了”。 (2)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宁能:怎么。之: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卒:副词,最终。译“怎么能料到别人最终不来救援呢”。 (3)此矢所以志也:所以:用来……的。志:通“识”作标记。译“这支箭就是用来作标记的”。

3、本文需要掌握的特殊句式:

(1)疑畏死而辞服于贼:这句既是壮语后置句,又是省略句,应该是“疑之畏死而于贼辞服”。译“怀疑他(许远)害怕死而向敌人说了屈服的话”。 (2)何为久读此: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何”作介词“为”的宾语前置,应该是“为何久读此”。译“为什么总读这本书呢”。 (3)为所杀:为所:固定句式,表示被动。译“被武人杀害”。

【简析】

《张中丞传后叙》 是一篇现实针对性非常强的文章,体现了韩愈为人鲠直,疾恶如仇的性格特点。 公元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暴发,唐军节节败退;在此情况下, 张巡和许远率万余兵士坚守睢阳孤城十余月,吸引了叛军近十万兵力,阻遏了敌人向前推进的速度;睢阳城破后,张巡、许远相继被害。然而,令人惊异的是,守城的英雄在战后却屡屡被诬, 竟延续五十余年而不绝。先是一些文武官员为了替自己战时无耻的逃跑行径辩护, 诋毁许远、张巡困守孤城的作法,并指责

是张巡造成了睢阳城中人吃人的现象; 针对这种议论,李翰撰《张中丞传》上呈肃宗,以为张巡辩诬, 使事实得以澄清。然而十年后,又有人指称许远降贼,张巡的儿子张去疾也上书代宗皇帝请追削许远的官爵, 但朝廷并未采纳他的意见。五十年后,唐朝藩镇割据的状态急需改变, 而此时又有许多人借中伤许远、张巡来为自己谋利,面对此情此景, 韩愈写下了这篇《张中丞传后叙》,作者在为英雄辩诬的同时也表达了对 “擅强兵坐而观者”、“弃城而图存者”的极大愤慨;特别是通过对贺兰进明丑恶嘴脸的揭露, 表明了作者不满藩镇割据、要求中央集权的政治态度。这一主张配合了唐宪宗的政治变革,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色就是叙事与议论相结合。 文章的前半部分为议论,后半部分侧重于叙事, 但由于作者精心的编排,并没有给人以一种割裂感,而是二者相得益彰, 互为补充。文章首先说明了写这篇“后叙”的原因,接着就直入正题,弥补李翰 《张中丞传》的缺失---为许远立传。在介绍许远事迹时,先对许远有一个总评: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 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但作者并没有平铺直叙的写下去,而是逐一列举外界对许远的非议, 开始驳论,这使文章顿起波澜,令欲明就里的读者不忍释卷。

在驳论时作者选择了由浅入深的次序: 对 “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城之陷自远始” 、张、许应“弃城”而“逆遁”等种种论调逐一驳斥。作者先是列举事实,说明许远并不怕死; 接着以“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的浅显道理证明“城之陷自远始”的非议的“不达于理”;最后以“当二公之初守也, 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 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的事理分析来证明张巡、许远的别无选择。 随着议论的层层深入,作者的感情也越发的激昂,由最初的较为平和发展到疾言厉色, 对非难者的品质概括也由“材智下”、“小人之好议论”发展到“自比于逆乱”:“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至此, 一切诬蔑不实之词已无处藏身,张、许二人的英雄本色也已跃然纸上。这几节文字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堪称“辞理俱到”。

上述议论只是文章的“纲”,主要人物的性格尚未完全凸现。为了做到这一点,作者非常巧妙地安排了一个过渡,神不知鬼不觉地从侧重议论发展到以叙事为主,这就是对南霁云的描写。由于上一段写到了“擅强兵坐而观者”,那么作者在这里写贺兰进明的坐观不救也就顺理成章了,这一过渡非常自然,可谓神来之笔。由此,通过几个细节的描叙,使读者肃然起敬的主人公的形象不再停留在理性认识上,而变得丰满传神, 妙趣横生。如用拔刀断指、抽矢射塔两个细节就将南霁云刚烈的性格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而“尽卷不错一字”、“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 的描写则非常传神地刻划出了张巡博闻强记的一面。这些叙述的文字和议论部分相辅相成, 既深化了议论,又弥补了人物塑造缺乏立体感的缺憾,可谓一举两得。

文章是针对忠臣蒙辱的现状而发, 所以作者将满腔的悲愤之情贯注于笔端,使文章充满激情, 有一种逼人的气势,如:“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 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守一城,捍天下,千百就尽之卒, 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 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助之攻也。”这些议论一气呵成,有振聋发聩之效。

【思考与练习】

1.翻译自“当二公之初守也”至“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2.为什么说本文在艺术上议论与叙事并重?试加以分析说明。

3.作者写南霁云事迹的一段在艺术上有什么特色?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 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2) 翰以文章自名。 (3) 疑畏死辞服于贼。(4) 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

(5) 不能通知二父志。 (6) 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 (7) 亦见其自比于逆乱。

(8) 此矢所以志也。 (9) 因乱抽他帙以试。 (10) 嵩将诣州讼理。


第二篇:《张中丞传后叙》练习题


《张中丞传后叙》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本文的最大特色是( )

A)着重补叙。 B)着重刻画人物。 C)叙事与议论并重。 D)分叙主要人物事迹。

2.描写南霁云的细节有( )

A)记忆超人 B)拔刀断指 C)抽矢射贺兰 D)怒则须髯张

3.《张中丞传后叙》歌颂的三个主要正人物是( )

A.张巡,张籍,雷万春 B.李翰,张巡,许远 C.张巡,许远,南霁云 D.许远,雷万春,南霁云

4、在《张中丞传后叙》中,当南霁云抽刀断指时,"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对刻画南霁云的形象来说,这种表现方法是( )

A.对比反衬 B.心理刻画 C.表情描写 D.侧面烘托

5、在《张中丞传后叙》“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的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是 ( )

A、对偶和对比 B、对偶和反衬 C、排比和对比 D、比喻和暗示

6、《张中亟传后叙》中张巡、许远坚守的孤城是( )。

A.徐州 B.泅州 C.睢阳

二、解释划线词

1.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 2.远虽材若不及巡者。

3.将其创残饿赢之余?? 4.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

5 6

7.必以其言为信 8.弃城而逆遁

9.其讲之精也。 10.巡因一见问姓名。

11..以此诟远。 12.然尚恨有缺者。

13.授之柄而处其下。 14.具食与乐,延霁云坐

15 16。嵩常在围中

三、翻译题

1.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

2.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

3.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4、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四、阅读韩愈《张中丞传后叙》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自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雎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配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1)

(2)

(3) 段中除了用人物语言、动作描写南霁云外,还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个人物? 段文字看,南霁云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作者选用了哪些细节刻画南霁云的形象?

更多相关推荐:
张中丞传后叙文言文知识归纳整理(全面)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得李翰所为张巡传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然尚恨有阙者不为许远立传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尚尚且恨遗憾载记载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

张中丞传后叙文言文知识归纳整理(全面)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得李翰所为张巡传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然尚恨有阙者不为许远立传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尚尚且恨遗憾载记载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

原创精品教案 张中丞传后叙

张中丞传后叙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整理文中实词虚词古今义难句翻译2认识文中叙议并重的特色3概括三个人物的性格二过程与方法了解传记的文体特征通过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一起探讨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以及灵活多样的表现手法三...

张中丞传后叙论证方法

一张中丞传后叙中为张巡许远申诉的辩论技巧分为以下三种论证方法1归谬法诽谤一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驳斥1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来益众...

张中丞传后叙教案

语文备课大师xiexingcuncom目录式免费备课平台张中丞传后叙教案学习要求语言知识读懂文意辨识说明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用法文学知识了解古代文学家韩愈课文阅读分析认识本文的主...

张中丞传后叙

9张中丞传后叙教学目标1了解传记文体和叙的特征2辨识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3了解文学家韩愈其人其作品及其文学成就4掌握本文的主要写作特色叙事与议论5理解文中所采用的论证方法6概括张巡许远南霁云的形象特征7把...

《张中丞传后叙》导学案

张中丞传后叙学案班级姓名学号一学习目标1语言知识读懂文意辨识说明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用法2文学知识了解古代文学家韩愈3阅读能力认识本文的主要写作特色是叙事与议论并重从整体上把握前...

《张中丞传后叙》练习

张中丞传后叙随课练习一基础知识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B不为许远立传恨怨恨CD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讲谋划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B遭此祸C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示之...

《张中丞传后叙》大学语文教材和课件9

张中丞传后叙一作家作品1韩愈祖籍在昌黎辽宁义县世称韩昌黎2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他推崇儒学排斥佛老反对六朝以来的骈俪文风提倡继承发扬先秦两汉散文的优长主张辞必己出强调惟陈言之务去3他的文章说理透辟气势充沛结...

《张中丞传后叙》练习题

张中丞传后叙练习题一选择题1本文的最大特色是A着重补叙B着重刻画人物C叙事与议论并重D分叙主要人物事迹2描写南霁云的细节有A记忆超人B拔刀断指C抽矢射贺兰D怒则须髯张3张中丞传后叙歌颂的三个主要正人物是A张巡张...

张中丞传后叙-翻译

张中丞传后叙韩愈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我和吴郡人张籍翻阅家中旧书发现李翰撰写的张巡传李翰以文章写得好而自负这篇传记写得很详细周密但可惜还有不足之处没有替许远立传又没有记载雷万春事迹的头尾许远虽然才能似乎比不上张巡...

【翻译】张中丞传后叙

翻译张中丞传后叙txt爱一个人很难恨一个人更难又爱又恨的人最难爱情永远不可能是天平想在爱情里幸福就要舍得伤心有些烦恼是我们凭空虚构的而我们却把它当成真实去承受1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晚我与吴郡张籍翻阅家中的旧书发...

张中丞传后叙读后感(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