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出门远行》教学设计

时间:2024.4.20

十八岁出门远行

——在“陌生化”阅读中享受高峰体验

福州八中 郑玉平

一、教学内容分析

《十八岁出门远行》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是当代作家余华的成名作,标志着余华作为一位先锋派作家正式登上文坛。这是高中教材中唯一的一篇现代派小说,学生可从中窥见现代主义作品的一些艺术特点。本篇小说篇幅不长,极富个性。情节荒诞,荒诞中蕴含真实;人物没有鲜明的性格,是作者用来诠释主观感觉的符号;语言上独创、新鲜,叙述极其简单,趋近虚无,所有这些使得他的文字有了无限的可能,使得作品的寓意解读更加丰富多元。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篇小说是本单元第三篇课文,学生在学习了前二篇传统的小说之后,对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等有了较具体的认识。本文在内容与艺术形式上与前几篇有较大的不同,学生用传统的视角无法解读作品,有挑战,有疑问,有困惑。但又因为作品中所描写的情节和所运用的语言的先锋性,又给即将走进十八岁的80后的高一学生,有着很强的阅读期待。

三、设计思想

1运用“陌生化”原理,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作者用陌生化的手段创作的情节、人物、环境。教学过程,始终遵循“陌生化”阅读原理,以文本中的陌生化问题带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深入,

2.在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下,引导学生遵守文本语境解读文本,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多角度解读作品的意蕴,并从文本中获得更多人生体验。

3.教师不仅要始终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对话,与学生一同走进文本阅读,而且要将引领学生站在更高的境界去审视和观照文本。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余华及其先锋小说的特点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的亲身体验感悟,以我读“我”,与文本开放对话,多角度挖掘文章丰富而深刻内涵,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感目标:、激扬学生青春的热情与梦想,培养学生正视挫折、独立要强、勇敢执著、正直善良的健全人格。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从情节的荒诞性入手,把握文章意蕴。

难点:情节与意象的怪诞和不可思议中蕴含的真实和深刻意蕴的解读。

六、教学过程设计

准备与预习

1.上网查阅余华博客,了解余华及其作品

2.阅读课文,了解小说主要情节内容和人物。

3.请找出阅读的疑惑,写出阅读后的第一感受。

整合与建构

(一)诗意导入,创设氛围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蚕,蚕经历了从卵到蛹到蝶的这一过程,我们可以用“成长”这个词来概括。从呱呱坠地到咿呀学语,从懵懂顽童到才俊少年,这是你在成长。成长的故事很多,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余华的脚步与主人公“我”一起经历成长的故事。

(解说:诗意导入,创设学生进入作品的氛围,更是为了调动学生记忆中的成长体验。)

(二)走进“十八岁”的旅程

1.走进旅程

提问:阅读本篇小说后,就情节、人物等方面谈谈你的第一感受。

(解说:了解学生的学情,寻找教学的切入点。(2)珍视学生对文本的最初陌生感受,力求在教学中让学生有更奇妙地发现和惊喜。)

2.寻找旅程

提问:小说中的“我”远行有哪些经历?结果怎样?

明确:(1)问路:含混回答。(2)拦车:一闪而过。(3)搭车:请求被冷漠拒绝;坐车:殴打,嘲笑,被抢。(4)寻找旅店:最后竟在遍体鳞伤的汽车里。

(解说:整体感知文本,了解、体味情节内容。)

3.发现旅程的荒诞性

提问:(1)为什么“我”一直在寻找“旅店”?寻找“旅店”的过程中,有哪些不合情理的事?“我”有何不合情理表现?请找出文中相关段落及语句。

(2)“苹果被抢”事件中司机前后有哪些不合情理的表现?请找出文中人物的神情、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语句。

(解说:(1)作品情节及人物的荒诞性是本篇小说的重点所在,也是学生阅读的疑难点。)

(2)引导学生倾听文本的语境,进入文本的世界,深化对文本的认识。

4.寻找旅程荒诞中的真实

提问:(1)你有过独自旅行的经历吗?请找出文中描述“我”的心情语句,并结合你的生活体验,揣摩“我”旅行的内心感触,

明确:远行出发时的兴奋,“像一匹兴高采烈的马一样欢快地奔跑了起来。” 远行过程中的迷茫,“柏油马路起伏不止”,“我像一条船”,“我还没走进一家旅店”等等。远行中迷茫但不放弃,“我就兴致勃勃地赶路”,“我还是一次次地往高处奔”。远行中对家的回顾,“所有的山所有的云,都让我联想起了熟悉的人” 。远行中的失望与希望的交织,“我只能用眼睛看着这使我愤怒到极点的一切”,“我觉得这汽车虽然遍体鳞伤,可它心窝还是健全的”。

(2)“苹果被抢”事件在文中是否有暗示?生活中是否有 “苹果被抢”的现象?请以课文情节为依据,大胆想象,补充情节。

参考答案(一):认为有暗示的是:司机不愿载“我”。 司机拉着自己的苹果却没有目的地。司机被抢一点不着急却还慢慢散步。一路上都没有一个人,而那些村民好象冒出来一般,也不见司机与村民联系。以上所有这些都说明了“苹果被抢”是有预谋,司机是同谋。

参考答案(二):从“我”远行中的周围人的冷漠,推测“苹果被抢”是司空见惯之事,司机是一个麻木的受害者,也正因为如此,他抢走了“我”的红背包。

(解说:(1)调动学生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解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受荒诞中的真实及蕴含的深意(2)引导学生走出自我,走进文本,融入文本。)

(三)感悟“十八岁”的旅程

1.学生感悟旅程寓意

提问:从“我”的独自远行经历体验中,你领悟到了什么?

(解说:引导学生体悟文本,从文本中获得人生感受,充实自已的精神家园。)

2.了解“先锋小说”及作者

(1)先锋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具有现代派意味的新文学思潮。它打破了以往文学的写实风格,放弃传统的真实观,大胆吸取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手法。尝试新的小说表现形式,重视叙述方式与语言的创新。

(2)余华,19xx年生,浙江海盐人。主要作品有《兄弟》《活着》等。作品怪诞、奇异,叙事方式别具一格。被称为先锋代表作家。他的作品意蕴可用“温情”与“苦难”两词体现。

(3)本文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都鲜明地体现了先锋小说的一些特点。小说中事件的叙述有着写实与象征的双重意味。小说的语言也非常有特点。作者在叙述和描写时,注重的不是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而是它们在自已心中的感觉。莫言曾把余华称作是“当代文坛上第一个清醒的说梦者”

(解说:知人论世,在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后,引导学生从作者创造的语境出发,领会读者的阅读不能完全超越这个语境,这才是有意义的解读。)

3..名家解读寓意

展示孙绍振《无痛之痛是为至痛》阅读片断解读。

4.总结阅读之法:

要从作品的独特性入手,揣摩文本语言,结合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挖掘作品的深意。课件展示作品主题寓意的三种解读。

(1)“我”与抢劫者和司机的冲突,代表了“我”与成人世界的冲突,更是“我”与外部世界的冲突。荒诞的情节显示了荒诞社会中荒诞的生活。

(2)通过描述一个18岁男孩初次出门远行的经历,反映了孩子世界与成人世界的矛盾冲突,以及涉世未深的孩子对现实世界的困惑、恐惧。它提醒读者,人生是复杂多变的,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困难与挫折,同时也会有诸多收获。

(3)本文在意蕴层面上更偏向于一种哲学意味。作者受到荒诞派和卡夫卡的表现主义的影响,戏剧性地提示了世界的荒诞无常和人处在此世界中的深刻迷惘。

(解说:(1)名家引领,“授人以渔”。为学生打开一个崭新的多角度的阅读视角,提供一份可资鉴借的审美体验。(2)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阅读观念和阅读方法。)

拓展与应用

(四)成长感言。

1.导入:虽然我们同学都还不到十八岁,但它正悄悄地向你们走来,请结合余华在这篇作品中给你的启示,给你给将要到来的十八岁说一句感言。

2.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补充总结

只有真切的经历能够帮助我们褪去稚嫩的外壳。只有坚持和发现能让我们羽化成蝶。同学们都在成长,希望大家在成长过程中不要忘记《十八岁出门远行》不要忘记其中的“我”的成长历程。

(解说:引导学生在倾听和解读丰富多彩的文本后,用自已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心感触,构建更丰富的精神家园。)

(五)布置作业

请以“成长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课后阅读余华的《兄弟》。

七、教学反思

《十八岁出门远行》属于先锋实验小说,它的“先锋实验”性,不但挑战了传统小说的写作范式,还颠覆了人们惯常的接受、鉴赏小说的观念和方法。它的思想观念是新的,它的叙述方式也是新的。因此,我在教学时,便运用“陌生化”理论进行阅读教学设计,从教学整个过程来看,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浓厚,思考深入,感受独特;是在疑惑中不断发现,又是在发现中不断建构着文本的意义,阅读真正达到了精神的探险和高峰的体验。

阅读是生命的体验,也是一种生命享受。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更应放下沉重的面孔,不要给学生太多的概念和结论的负荷,尽量减少阅读目标,尽可能从学生有疑处入手,或者从学生生命的成长点上,寻找契合点,使他以一种愉快的心境积极地进入阅读情境。教学过程,教师不要用现成的分析代替学生的“自己走进文本”,而应积极地营造让学生沉浸于文本阅读的宽阔自由氛围;充分尊重学生阅读的个别体验,让心灵与心灵平等对话,让火花与火花碰撞;那么学生就能够“用初次的眼光”去阅读,倾听,去观察,感受,思考,始终保持一种“不断发现”的新鲜感,渴望与冲动,享受文学作品阅读过程带来的快乐和体验。

在尊重学生的感受前提下,在学生快乐体验中,当然,教师要发挥应该的主导,即正确的引导和提升。否则学生的阅读就有可能陷入黑洞,即虽然总在不知疲倦地读,但总是不知道是为什么而读;虽然总在解读,但“知识视野未得到拓展,人生境界得不到升华,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李祖贵语)因此,教师应在教学的不同环节实施中,应尽可能避免只是“热闹”的课堂,而没有细致、深入的文本的分析解读;要运用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阅读“贴在地面行走,不在空中飞行”;在做结论时,应该是“即使是概括叙述也别忘了细节、细节、再细节”。教师应该用更宽阔的视野,引领学生识透文本,领悟文本真义,并谛听出文本之外的另一种声音。

我相信经过这样的阅读教学,学生阅读能力必将会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学生的阅读体验将更加丰富,更加难忘。那么阅读便能引领学生的现在和未来。肖川

教授说:“有心的地方,就会有发现;有发现的地方,就会有欣赏;有欣赏的地方,就会有美;有美的地方,就会有自由;有自由的地方就会有快乐。”我想说,陌生文本给了新颖的言语体式和奥妙的思想意蕴,那么,教师必将引领学生曲径通幽,精神探险,享受阅读高峰体验。

参考文献:孙绍振《名作重读》

肖川《教育的智慧与真情》

史绍典《“阅读”反思》

温欣荣《陌生化阅读:对话教学的一种可能性尝试》

(福州八中 郑玉平)

八.点评

本设计能较好地实践新课程理念,突出教学内容重点,巧破难点,问题设置有针对性和逻辑性,激发了学生探究文本的浓厚兴趣。

阅读小说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加之审美具有主观性,因此不同的读者对同一文学作品的理解存在差异。新课标指出:“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辩能力和批判能力。” 本设计重视对学生阅读心理的引导,设法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人生体验等,让学生感悟“十八岁”的旅程,让预测和期待始终伴随整个阅读过程。

在充分尊重学生多元化体验、解读的基础上,设计者还非常重视教师“导”的作用,把引领学生站得高、看得远作为自己的职责。围绕着作品情节及人物的“荒诞性”,设计了一系列能吸引学生的问题,并从“荒诞”中找出“真实”、找出“寓意”,使学生的认识一步步得以提升。在新课程背景下,要纠正某些人认为的“个性化阅读就是泛任自流”的偏见,教师正确的引导、点拨是至关重要的。

建议:本设计在“布置作业”环节,设置了“读写结合”题,让学生写一篇“成长的故事”,这种设计未尝不可。本人认为,阅读课就是要把它定位在阅读上,课外作业与阅读相关为好,不宜把要实现的目标定得太杂。


第二篇:高中语文《十八岁出门远行》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用心 爱心 专心 1

高中语文十八岁出门远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用心 爱心 专心 2

高中语文十八岁出门远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用心 爱心 专心 3

高中语文十八岁出门远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用心 爱心 专心 4

高中语文十八岁出门远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用心 爱心 专心 5

高中语文十八岁出门远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用心 爱心 专心

6

高中语文十八岁出门远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用心 爱心 专心 7

高中语文十八岁出门远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用心 爱心 专心 8

高中语文十八岁出门远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用心 爱心 专心 9

高中语文十八岁出门远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更多相关推荐:
《十八岁出门远行》读书笔记

十八岁出门远行读书笔记皎洁的月光又一次照亮了我的书房它迟迟不肯离去仿佛在等待着什么我独自坐在小窗旁的桌前细细品读着十八岁出门远行书中讲了一个十八岁的我步入社会的旅程当夕阳逐渐落下我看到了黄昏的头发我不再贪图旅途...

《十八岁出门远行》读后感

读十八岁出门远行读后感读了十八岁出门远行我认为作者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描述一个刚刚成年的人走向社会的心路历程这段成长的路程可以分三个阶段初期中期和后期而贯穿齐中的就是象征着理想与追求的旅店初期的热情为了遥远的理想...

十八岁出门远行 读后感

你和我们的十八岁又是一个夏天这是我大学的第三个夏天了无声无息我已是大三的尾声步入大四的前奏我的十八岁与我有一段距离那是紧张的一年高考的巨大压力人生的目标或许是曾经那么的清晰一张张白白的试卷一次又一次的熬夜这是我...

十八岁出门远行读后感

十八岁出门远行读后感读了十八岁出门远行我认为作者可能用象征的手法来描述一个刚刚成年的人走进社会的心路历程我想这段成长的路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中期和后期而贯穿其中的就是象征着理想与追求的旅店初期的热情为了遥远的...

冷酷的世界——读《十八岁出门远行》有感

冷酷的世界读十八岁出门远行有感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被十八岁出门远行这本书的标题吸引了这本书难道是讲一个十八岁的青年旅行的奇闻异事吗于是我带着好奇心走进了书的世界主人公刚满十八岁父亲让他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于是他到了...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读后感这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少年远行的经历先是苦苦的寻找旅店但一无所获而后出现的汽车让他获得了暂时的舒适但汽车的突然抛锚打破了他安逸的处境后来他为保护车上的苹果而饱受拳脚而汽车的司机却视而不见最后在...

十八岁出门心 远行论文

十八岁出门远行主题分析摘要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其主题一直存在着争论有人认为是仿梦小说有人认为是成长小说也有人认为流浪小说同时它也被看做是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锋之作以文学的象征隐喻陌生化的方式表达现代人对自我他者...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教学设计广州外国语学校高一年级语文科组赵凡

07 七 十八岁出门远行

七十八岁出门远行教学目标1通过对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培养学生的乐观精神提高学生正确面对人生挫折与苦难的能力2梳理本文的表面情节提高把握小说主题的能力3理解小说中有荒诞意味的描写及其表达效果教学重点把握小...

【课堂设计】20xx-20xx学年高中语文每课一练:3.8 十八岁出门远行(语文版必修1)]

第8课十八岁出门远行学案1文本研读绰号沮丧撬石头贩运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柏油刹车抛锚豁出去2辨形组词嘻膨塌嬉澎遢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抛锚浩劫目瞪口呆沮丧4近义词辨析1几乎简直辨析几乎表示相差很微小将近于无简直语...

《十八岁出门远行》

课题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陌生文本的能力2让学生结合生活去理解远行的意义思考自己的人生教学重点1了解先锋小说的语言风格及文本中语言的象征性和多义性与现实人生的关系2把握理性情节进而解读小说的荒诞情...

20xx年高一语文同步测试:3.10《十八岁出门远行》(语文版必修))

十八岁出门远行同步测试一基础知识评价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沮丧j翘起qio扁担dan引吭高歌hngB卸下xi背包bi暖和huo怙恶不悛hC浑身hn撬去qio刹车sh物阜民丰fD绰号chu抛锚mo蹲着d...

十八岁出门远行读后感(21篇)